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測試卷(一)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原卷版)_第1頁
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測試卷(一)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原卷版)_第2頁
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測試卷(一)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原卷版)_第3頁
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測試卷(一)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原卷版)_第4頁
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測試卷(一)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2021-2022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模擬卷(一)(原卷版)(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魯迅寫的小說作品最小,但影響最巨。他就憑著一本中等厚度的中短篇小說集,高踞在當代中國小說的峰巔,何故?倘若從文化角度去看,這奇跡的根由便一目了然,就是他那獨特的文化的視角,即國民性批判。魯迅是第一位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這個文化視角,來視察、感受、認識、分析和批判生活,然后升結出一種獨特的“文化人”來,而這種“文化人”是指特有的文化鑄成的具有特有文化性格的人。魯迅的小說中有最典型的“文化人”的形象。在魯迅的雜文中,也有這種潛在的“文化人”屢屢出現(xiàn),比如《聰明人、傻子和奴才》等等。魯迅的這種“文化人”,不是真實的而是逼真的,不是生活的再現(xiàn)而是深層的表現(xiàn)。這既是悟性的發(fā)現(xiàn),更是理性的創(chuàng)造。它專門是寫出來供“批判”用的,而這批判為了喚起國民的自省。然而,我們必須看到,他的國民性批判源自1840年以來西方傳教士。這些最早來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寫過不少的回憶錄式的著作。他們最熱衷的話題就是中國人的國民性。它成了西方人東方觀的根本與由來。只要翻一翻傳教士亞瑟?亨?史密斯的《中國人的性格》,看一看書中那些對中國人的國民性的全面總結,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視角對魯迅的影響多么直接。一個民族很難會站到自己的對面看自己,除非有個對方,便能從對方的瞳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由于魯迅所要解決的是中國自己的問題,他需要這種視角借以反觀自己,需要這種批判性,故而沒有對西方人的東方觀做立體的思辨。又由于他對封建文化的殘忍與頑固痛之太切,便恨不得將一切傳統(tǒng)文化打翻在地,故而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往往不分青紅皂白。當然,他的偏激具有某種時代的合理性;正是這種偏激,才使他分外清晰和強烈。可是他那些非常出色的小說,卻不自覺地把國民性話語中所包藏的西方中心主義嚴嚴實實地遮蓋了。我們太折服他的國民性批判了,太欽佩他那些獨有“文化人”形象的創(chuàng)造了,以致長久以來,竟沒有人去看一看國民性后邊隱藏著那些傳教士們陳舊又高傲的面孔。(摘編自馮驥才《魯迅的功與“過”》,有刪改)材料二:“東方主義”是殖民文化的產(chǎn)物,它基于東方/西方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美國著名學者薩義德指出:“東方主義”是一套被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理論和實踐體系,蘊涵著幾個世代沉積下來的物質(zhì)層面的內(nèi)容。這一物質(zhì)層面的積淀使作為與東方有關的知識體系的東方主義成為一種得到普遍接受的過濾框架,東方即通過此框架進入西方的意識之中。地理意義上的東方世界,就這樣納入了西方中心的權力結構,從而完成文化語言上被殖民的過程。西方對東方的這種“創(chuàng)造”始于近代,最早到中國的一批傳教士,是“東方主義”最早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根據(jù)西方的期待和需要,將一個神秘、野蠻、怪異而又充滿誘惑的東方呈現(xiàn)在西方讀者面前。“東方主義”看似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其實其背后隱藏著強大的意識形態(tài)力量,在本質(zhì)上是政治霸權的同謀。它最終會導致兩種后果:一是使西方獲得了征服東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侵略成為“拯救”,掠奪成為“幫助”;二是使東方看清了自身的缺陷,并將“自我貶損”作為自我拯救的基礎。1902年,魯迅在日本留學,開始考慮中國國民性的三個問題:一、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經(jīng)過艱苦的思考,他提出了“別求新聲于異邦”的文化重建理路,這“異邦”,其實就是“西方”。在《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文章中,他重點批判了老子的學說,而他推崇的尼采、拜倫、雪萊等,都是西方的思想家和詩人。在具體的思考建構上,魯迅有自己的個性,但在總體思路上,他基本上接受了東方/西方對立的二元思維。不過,魯迅的改造國民性,固然與“東方主義”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但他的思想一旦形成,就獲得了自身的獨立性和生命力。“東方主義”是魯迅改造國民性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對此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魯迅改造國民性與“東方主義”在最終的價值指向上截然不同。“東方主義”的目的是使東方從屬于西方,而魯迅的改造國民性是為了使東方擺脫西方的控制,因此可以說,魯迅是借助于“東方主義”的思路,最終達到消除“東方主義”的目的。在魯迅的思想體系中,有一個高懸于東方/西方之上的理念,它可以抵消二元對立思維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個理念就是“世界”意識。“世界”觀念的引入意味著中西二元對立觀念的突破,而前者的確立更揭示著后者的部分解體。第二,在借鑒“東方主義”的同時,魯迅一直激烈地批判“東方主義”。在有關《月宮盜寶》和《上海快車》兩次“辱華電影事件”中,魯迅在諷刺中國人自欺欺人的同時,也對“飽暖了的白人”拿落后民族取樂的做法,進行了批判。(摘編自張全之《魯迅與“東方主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的小說作品之所以能處于當代中國小說的峰巔,是因為他能從國民性批判的角度審視生活、創(chuàng)造特有的文化性格。B.魯迅使用的國民性批判視角,復制于1840年以來西方傳教士那里,包括亞瑟?亨?史密斯對中國人國民性的全面總結。C.“東方主義”是近代最早到中國的一批傳教士的“創(chuàng)造”,它是使西方侵略中國“合理”“合法”的理論和實踐體系。D.魯迅的改造國民性,雖然與東方主義有著密切關系,但他最終借助東方主義的思路,是要達到消除東方主義的目的。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筆下的“文化人”是特有文化鑄成的,這種特有文化指的是:人物逼真,表現(xiàn)生活的深層,是一種理性的創(chuàng)造。B.魯迅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常不分青紅皂白,原因在于對西方人的東方觀沒做立體的思辨,痛恨封建文化的殘忍與頑固。C.雖然西方傳教士對中國國民性的分析是片面的、貶義的,但是他們從國人對方的角度發(fā)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某些特征。D.魯迅的思想體系中,既有東方/西方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還有可以抵消這種思維帶來的負面影響的“世界”意識。3.下列人物形象,最符合材料一中的“文化人”這一概念內(nèi)涵的是哪一項(

)A.《孔乙己》中的“孔乙己”B.《故鄉(xiāng)》中的“閏土”C.《祝福》中的“祥林嫂”D.《阿Q正傳》中的“阿Q”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5.材料一與材料二,對魯迅的國民性批判視角與傳教士的視角之間的關系所持看法有異同,請你簡析。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魯迅先生故居鄭文燮①或許是一種機緣,或許冥冥中的感召,純屬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變化之大,幾乎使我難以辨識,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連僻野荒郊的阜成門外都鱗次櫛比地起了高樓。我要尋找的舊地是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胡同的魯迅故居。拐了幾個胡同,周遭都是用紅顏料刷寫的加了醒目圓圈的“拆”字,好在魯迅故居的門匾還在,尋找起來還不甚費事,只是在陰晦的冬日顯得突兀而孤獨,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②魯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個年頭,一共搬了三次家。“家”,這個詞對魯迅先生來說,或許并不確切,他一生或許都沒有過“家”,魯迅是孤獨者。辛亥革命以后,中華民國建立。魯迅從故鄉(xiāng)浙江紹興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職,在教育部作“僉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紹興會館,在冷冰的屋子里百無聊賴,靠研讀《佛經(jīng)》和抄寫古碑打發(fā)時日。錢玄同來看望他,希望他給《新青年》寫點文字。魯迅用疑惑的目光看著錢玄同,說:“寫文章有什么用處!”這個在推翻清朝封建專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進的青年對“革命”感到失望。他說,以前我是奴隸,現(xiàn)在我是奴隸的奴隸,“革命”了,“維新”了,世事依然還是原先的老樣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劉和珍等,在向段祺瑞執(zhí)政的國務院和平請愿時,慘遭槍殺。魯迅先生滿腔激憤,寫了《記念劉和珍君》的文章,說:“三月十八日,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學生的熱血,使魯迅由《彷徨》到《吶喊》。③魯迅是周家的長子,對家庭更多一份責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親,妻子朱安從故鄉(xiāng)紹興接到了北京,連同從日本留學回國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進了他在西四八道灣購置的新居——一所寬敞、豁亮的“三進”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魯迅不得不搬出八道灣,另覓居處。他用一本書的四百元版稅,在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胡同買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現(xiàn)在魯迅博物館的所在地。④四合院實在太小!院子里種植的兩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間,似乎再也容納不下幾個人物的活動了。周遭的幾間小屋,一間作了書房,一間住著一個女傭人,另外一間北屋住著魯迅的母親和妻子朱安。母親和妻子的木床相對而立,床上掛著白夏布蚊帳,都是老家?guī)淼呐f物。魯迅在母親和妻子的住室連通了一個長條形的小間,戲稱“老虎尾巴”。魯迅在這“老虎尾巴”里寫作和住宿,室內(nèi)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單人的板床,兩條長凳上橫架著一塊木板,褥子是單薄的,被子是陳舊的有著小點藍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掛著一頂發(fā)黃發(fā)灰的夏布蚊帳。書桌旁的白墻上掛著一個鏡框,里面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陰冷”“悲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孤寂的魯迅先生相互注視,似有話要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經(jīng)受過死神的洗禮,是從沙皇的絞刑架上走下來的,他在執(zhí)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來。⑤那天天氣陰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樣子。我在魯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約是我太專注、太虔誠的目光吸引了講解人員——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開“游人免進”的門扉,“破了例”讓我進入先前只能夠隔著玻璃窗看到的內(nèi)室。這樣我就真切地觸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墻上掛著的那幀陀思妥耶夫斯基陰冷的照片。我在魯迅先生曾經(jīng)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會兒,望著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蕪的園子,園子角落里有一圈石頭的井欄。據(jù)說這井水實在苦澀,不能飲用,只能用來澆灌園中的幾棵棗樹,也就是魯迅先生《秋夜》中劈頭所說的“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在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我就在課文中讀到了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我曾向授課的語文老師請教過這句話的意思,老師支支吾吾,也未說出個所以然來。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魯迅先生寫這句話的深意。而現(xiàn)在,身臨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魯迅先生孤獨、寂寞和無奈的心境——這是否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呢?這是否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⑥走出魯迅先生故居,天上紛紛揚揚下起了雪。踏著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條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鋪,喝了兩碗羊雜碎湯,全身頓時燥熱起來。(選自2014年第4期《散文百家》,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中作者用“拐了幾個胡同”“加了醒目圓圈的‘拆’字”等凸顯了小四合院的偏僻冷清。B.第④段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突出其“陰冷”“悲憫”的特點,并以此襯托魯迅先生的孤獨、寂寞的心境。C.第⑤段引用魯迅先生的話,用來詮釋“我”感悟到的魯迅先生的孤獨、寂寞和無奈的心境,引人思考。D.文章從多個角度來介紹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狹小和簡陋的特點。這樣處理是為了表現(xiàn)魯迅先生孤僻、陰冷的性格。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寫尋找魯迅先生故居的過程以及故居周邊的環(huán)境,隱隱有一種批評時人淡忘魯迅先生和漠視文化傳承之意。B.“以前我是奴隸,現(xiàn)在我是奴隸的奴隸”這句話表明了魯迅先生對革命的漠視和鄙夷,認為革命改變不了社會現(xiàn)實。C.文章中有大量的有關天氣的環(huán)境描寫,其作用是渲染陰冷、沉郁的氛圍,抒發(fā)作者游覽魯迅故居時對魯迅先生的痛悼和緬懷之情D.文章結尾意味雋永,明寫因喝羊雜碎湯而全身燥熱,實際上隱隱表達了作者在游覽過程中的不滿、欽佩、振奮等復雜情感。8.在第二段中,作者稱魯迅先生為“孤獨者”,先生的孤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你結合原文加以概述。9.在游覽魯迅先生故居時,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的語句。對這句話的深意理解,作者由“不曾明白”轉而有所感悟。請你結合原文,探究這句話的深意。三、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傅堯俞,字欽之,本鄆州須城人,徙孟州濟源。十歲能為文,及登第,猶未冠。石介每過之,堯俞未嘗不在,介曰:“君少年決科,不以游戲為娛,何也?”堯俞曰:“性不喜囂雜,非有他爾。”介嘆息奇之。知新息縣,累遷太常博士。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兗國公主下嫁李瑋,為家監(jiān)梁懷吉、張承照所間,與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幾,復還主家,出瑋知衛(wèi)州。堯俞言:“主恃愛薄其夫,陛下為逐瑋而還隸臣,甚悖禮,為四方笑,后何以誨諸女乎?”時乏國用,言利者爭獻富國計。堯俞奏曰:“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nóng)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不然,徒欲紛更,為之無益,聚斂者用,則天下殆矣。”英宗即位,轉殿中侍御史,遷起居舍人。皇太后與英宗同聽政,英宗有疾,既平,堯俞上書皇太后,請還政。久之,聞內(nèi)侍任守忠有讒間語,堯俞諫皇太后曰:“外間物論紛惑,兩宮之情未通。臣謂天下之可信者,無大于以天下與人,亦無大于受天下以公,況皇帝以明睿之資,貫通古今,而受人之天下乎?如誅竄讒人,則慈孝之聲并隆矣。”于是皇太后還政,逐守忠。神宗即位,徙知廬州。熙寧三年,至京師。王安石素與之善,方行新法,謂之曰:“舉朝紛紛,俟君來久矣,將以待制、諫院處君。”堯俞曰:“新法世以為不便,誠如是,當極論之。平生未嘗好欺,敢以為告。”安石慍之,但授直昭文館,權鹽鐵副使,俄出為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徙許州、河陽、徐州,再歲六移官。哲宗立,擢給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書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八。哲宗與太皇太后哭臨之,太皇太后語輔臣曰:“傅侍郎清直一節(jié),終始不變,金玉君子也。方倚以相,遽至是乎!”贈銀青光祿大夫,謚曰獻簡。(節(jié)選自《宋史?傅堯俞傳》)10.下列對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nóng)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B.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nóng)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C.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nóng)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D.今度支歲用/不足誠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儉刻/身先天下/無奪農(nóng)時/勿害商旅/如是可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時用于考中進士,明清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歲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C.嘉祐,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紀年的專有名號,中國的年號制度是從秦始皇稱帝開始啟用的。D.謚,指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傅堯俞性格沉靜,潛心向?qū)W。他十歲便能寫文章,未冠時即登第,但卻仍能閉門讀書,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贊嘆。B.傅堯俞盡職盡責。兗國公主與駙馬不和,仁宗皇帝袒護公主,將駙馬調(diào)到外地任職,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傅堯俞上疏指出這種做法不合禮制。C.傅堯俞正直敢言。皇太后聽信身邊奸邪小人的讒言,遲遲不將政事還給英宗。傅堯俞上疏請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為重,還政給英宗,并驅(qū)逐那些進讒言的小人。D.傅堯俞公正無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許以高官厚位,傅堯俞不為所動,并明確表達了自己反對新法的態(tài)度。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不然,徒欲紛更,為之無益,聚斂者用,則天下殆矣。(2)安石慍之,但授直昭文館,權鹽鐵副使,俄出為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四、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上禮部李侍郎·白鷺劉長卿亭亭常獨立,川上時延頸。秋水寒白毛,夕陽吊孤影。幽姿閑自媚,逸翮思一騁。如有長風吹,青云在俄頃。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題目看,這首詩是獻給禮部李侍郎的詩;它既是詠物詩,又是自薦詩。B.“延頸”寫白鷺盼望詩人到來,“寒”“孤”二字透出久待不至的凄涼落寞。C.頸聯(lián)運用擬人手法表現(xiàn)白鷺的心理:自有美姿,渴望振翅長空一展風采。D.尾聯(lián)字面上是說如果有長風吹送,白鷺必能高飛遠舉,實際上另有深意。15.詠物詩講究“粘脫”。粘,即筆墨集中在寫物上:脫,即離開此物而言它。一首好的詠物詩,應該是粘脫自如。請具體分析本詩在這方面的特點。五、情景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言談、動作、神態(tài)中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可以看出。(2)姚鼐的《登泰山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在泰山頂上看到太陽將出時的景色,奇幻無比,為下文寫日出的壯觀景色作了襯托。(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詩經(jīng)·鄭風·子矜》,借寫姑娘思念情人來表達渴慕賢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選擇題組(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些年來,選課似乎有些“變味”。現(xiàn)在大學生選課普遍開始“挑食”—―選課更偏向于選修與就業(yè)相關度高、易得高分的課,選擇拓展、興趣類課程的卻總是__________。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__________,學生在學校規(guī)則允許范圍內(nèi)的選課__________,但從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務來說,“功利性”選課無疑違背了當初設立選修課制度的初衷。選課“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學生身上,加強選修課質(zhì)量管理與制度創(chuàng)新,讓選修課變得有趣、有用也應同步提上日程。當前大學生思維活躍、視野開闊、視角敏銳,再加上在新媒體時代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接收和表達渠道,那種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吸引他們的興趣和共鳴。因此,選修課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說老師要一味迎合學生的口味,而是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講授來達到傳播知識的__________。同時選修課要有用。學生喜歡選對就業(yè)有利的課,因為有用。其實還有更廣義的“有用”,比如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提升學生思辨能力或者動手能力等。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寥寥無幾

權利

無可厚非

目的B.鳳毛麟角

權利

無可非議

目標C.寥寥無幾

權力

無可非議

目的D.鳳毛麟角

權力

無可厚非

目標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再加上在新媒體時代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接收和表達渠道,那種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B.再加上在新媒體時代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接收和表達渠道,那種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吸引他們的興趣。C.再加上新媒體時代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接收和表達渠道,那種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吸引他們的共鳴。D.再加上新媒體時代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接收和表達渠道,那種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我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