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回歸課本積累運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分類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從文本中有效積累寫作素材;2、通過課堂小練筆,讓學生具有學以致用的意識,將積累素材內化為個體的語言庫存。教學過程:導入:大家在寫作過程中,有時會為語言的平淡乏味而苦惱,有時會因找不到合適的論證材料而發愁,如何化解這一煩惱呢?老師為大家提供一條捷徑,那就是從課文中挖掘寫作資源,以此豐富我們的寫作素材。可是面對眾多的內容我們要積累什么,該怎樣積累,積累之后又該如何運用?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以第五單元為例,找找回歸課本積累運用的感覺。第五單元由4篇山水游記類文章和5首詩歌組成,并且文章作者大多有被貶的經歷,結合這些要點,你認為我們從中可以積累哪幾類內容?(學生自由交流,而后明確可以從詞語、名句、典型事例等角度進行積累)詞語之積累與運用昨晚家庭作業布置同學積累本單元的詞語,老師給出了2條建議:1、選擇或形象或優美并且現在依然可以借鑒使用的詞語;2、為使積累的詞語有條理,方便以后查看運用,應進行分類整理。A、分享積累:根據描寫對象大致分7個小類別,找同學分享積累的內容,其他同學補充。寫山:寫水:寫樹:寫月:寫魚鳥:寫感受:寫動作:其它:B、致用:積累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當然,文言畢竟與我們現在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在使用的時候,根據情況可以直接引用、亦可稍作變化。比如:仿《小石潭記》開頭幾句,可這樣寫“隔竹林,聞滔滔水聲,我的心情也隨之起伏。”請大家從積累的詞語中任選幾個,根據老師創設的情境完成一段50字左右的景物描寫。根據描繪意境的需要個別詞語可以適當變化。創設情景:我漫步在海邊公園的小路上……C、生交流并點評:我們一起分享你的創作,大家仔細傾聽,稍后點評時要指出引用或活用了哪幾個詞語,運用是否得體巧妙。D、師交流下水片段:((屏顯)隔竹林,聞滔滔水聲,心情也隨之起伏,不由信步來到海邊。憑欄遠眺,鱗浪層層的大海浩浩湯湯綿延至天際。近處魚兒游動,遠處海鷗翩飛,范君筆下“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唯美畫面鋪展眼前,憂郁的心情慢慢亮堂起來。生點評。小結:恰當的借鑒文言詞語,我們的文字也有了古樸典雅之美,和詩意之美。二、經典名句之積累與運用:很多古詩文中都有經典的、千古傳誦的比喻句、哲理句、抒情句等等,這些名句曾經點綴了那些名篇,同樣也可以扮靚我們的文章。A、學生自行整理本單元的經典名句。B、生交流積累:C、想一想:在寫作時我們都可以用這些名句做什么?生討論交流,而后屏顯要點:1、充當道理論據:寫作議論文時信手拈來恰如其分的詩句,不但能使觀點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后盾,還可以使文章語言更亮麗。2、引名句強化感受: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絕句》中的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強化春風給人帶來的溫柔之感。3、借名句抒懷:上一場我們班的籃球比賽輸了,這一次是最后的機會。不知怎么我竟然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引用司馬遷寫荊軻的名句,把這種背水一戰的沉重之感很形象地表達出來。4、將詩詞作為文章的小標題。D、請同學選擇剛才積累的名句,填寫到下面文段中的橫線上。在學以致用的基礎上體會嵌入名句的表達效果。生活本就多姿多彩,失意時的灑脫,困境中的堅守,是一種人生智慧;而面對生活的起落,擁有一份的曠達胸襟,一種的堅定信念,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境界?生補充后齊讀,體會并交流引入古詩詞后文段的表意效果。師小結:引用古詩詞的文字,語言亮麗富有詩風雅韻,同時滲入一些古典情節,文字所承載的思想也變得越發厚重。三、典型事例之積累與運用:A、明確整理格式:使論據與論題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屏顯)素材整理格式——由“”(應言簡意賅的概述事例)這一角度,可論證關于“”的話題。如《醉翁亭記》:由“歐陽修遭受貶謫,不念一己之悲,仍心憂黎民,忠君報國”這一角度,可論證關于“胸懷”的話題。B、具備一材多用意識:蘇軾有言“橫看成嶺側成峰”,即使是同一個人物的經歷敘述的著眼點不同,也可以作為不同論題的素材。這啟發我們應該在整理論據素材時應有一材多用的意識。師啟發思考:以《醉翁亭記》為例,我們還可以從哪些角度來整理素材?生交流并明確:由“歐陽修仕途失意,不被朝廷重用,但寄情山水中,卻寫出千古絕唱,名滿天下,”這一角度,可論證“得與失”話題。由“歐陽修被貶滁州,身陷逆境,但正視挫折,積極造福一方百姓”這一角度,我們可用來論證“正視挫折”話題。C、學以致用:整理先前歸納的關于歐陽修的素材,而后繼續整理本單元其他的人物素材。D、當堂交流。課堂總結: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能意識到文言文的學習空間原來如此廣闊,依靠你的積累你的智慧,古典的佳詞名句甚至古人的事例一定會在你的文章中重新煥發鮮活的生命力。作業布置:A、繼續整理本單元的人物素材B、選取其中一個人物素材,改寫成一個議論片段,有觀點、有論據、有分析。學情分析現在很多學生作文時文思枯澀,無話可寫。究其原因素材貧乏是根本。古人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具備豐富的寫作素材,作文才能成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多增加閱讀量對寫作而言無疑大有裨益。可是在課業緊張的現實下,對有些學生來說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又似乎有點勉為其難。語文教材經過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編寫修訂,所選課文堪稱代表之作。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到的情景,學到許多平時未曾學到的知識,所有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材料。我們不妨返璞歸真,指導學生從課文中吸取營養,從課本中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在備課時將課本中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內容作為一個授課點講授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閱讀積累按照話題進行整合匯總,這樣就逐步豐富了學生的積累、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回歸課本,把課文中的相關內容信手拈來運用于作文當中,不失為豐富寫作內容的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手段。效果分析一、詞語積累運用環節,從課堂練習反饋來看盡管學生選用詞語的個數不一,有的運用得當有的使用生硬,但畢竟初次做這種嘗試,學生能有主動積累、運用的意識就是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一半。二、文言文經典名句積累環節,老師課堂上出示的引用名句的文字片段,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詩詞名句在文中的魅力。而后創設語境給學生出示關于“生活”的文字,則能夠引導學生遷移、活用經典名句,使其有意識將所讀文言文的語言素材內化為個體的語言庫存。三、人物素材積累這一環節定位為掌握整理格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明確論據與論題之間的關系,同時讓學生具備一材多用的意識。本節課是一種嘗試,希望長期堅持下去能夠解決學生習作時文思枯澀、干癟無物的狀況。讓學生通過我們的指導,在進行文本閱讀時能夠主動而智慧地從中吸取營養,積累寫作素材。另,補充一點后話:前些日子下了一場大雪,讓學生晚上回去寫一篇與雪有關的隨筆。翻看學生的隨筆,讓我欣喜和欣慰的是有不少學生將素材積累課上所學到的東西不同程度的活用到寫作中了。如有的同學仿我課堂上的示范文段寫到:“隔窗戶,看紛紛飛雪,我似乎聽到了雪撲簌簌的聲音,心情也隨之起伏。”有的同學很自然的將“凍風時作”“寒氣尤烈”“千樹萬樹梨花開”“萬里雪飄”等詞語詩句嵌入了文章。看來學以致用的意識已悄悄走進了有些同學的心中。教材分析學生們感嘆作文難寫,往往就是手頭缺少素材,因而筆下不能生風。那么材料從何而來呢?觀察生活固然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閱讀課外書籍,借鑒別人文章中的資料也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而熟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某些內容信手拈來有機地運用于作文當中,更不失為寫好作文的一種巧妙便捷的手段。例如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以其自身的魅力與內涵便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本單元主要由《小石潭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滿井游記》四篇游記和5首詩歌組成。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對于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岳陽樓記》之所以成為我國古典文學中傳唱不衰的經典之作,首先在于它敘事議論,言簡意賅,精辟獨到;抒情詠物,神形備致,出神入化。使人讀來其景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再者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乃是文中所表現出的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以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讀《岳陽樓記》,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一位古典文學大師運用和駕馭文字的才氣,同時更能感受到一位朝廷重臣為官廉政、勤政之正氣。可以說一部《岳陽樓記》,是一篇為官之風骨頌;一首勤政之正氣歌。《醉翁亭記》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本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郁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于與民同樂之間。在描繪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時,體現儒家的傳統思想,正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表現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滿井游記》用精簡的文字記游繪景、抒情寓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寫出了作者對春回大地的喜悅和對早春的欣賞和贊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對自由的向往。評測練習1.從積累的詞語中任選幾個,根據老師創設的情境完成一段50字左右的景物描寫。根據描繪意境的需要個別詞語可以適當變化。創設情景:我漫步在海邊公園的小路上……2.選擇課堂積累的名句,填寫到下面文段中的橫線上。生活本就多姿多彩,失意時的灑脫,困境中的堅守,是一種人生智慧;而面對生活的起落,擁有一份的曠達胸襟,一種的堅定信念,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境界?3.整理先前歸納的關于歐陽修的素材,而后繼續整理本單元其他的人物素材。《回歸課本積累運用》課后反思文言文單元復習過程中,我們往往注重字詞句段等基礎知識的夯實。匆匆中我們忽視了文言文其實有很多可供積累的材料,比如:一種美妙的意境、一幅生動的生活場景、一則妙趣橫生的小故事……那些不朽的篇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廣闊的生活畫卷,從中我們可以了解社會、感悟人生、反思歷史、觸碰心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若能引領學生對文言文典雅、優美的語言以及典型的人與事進行積累,使其養成習慣,將有助于學生構建一個豐富而新穎的寫作素材庫。本節課以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依托,引領學生明確文言文可以積累什么,怎么積累,如何運用。整堂課分為積累詞語、名句、典型事例三個板塊。由于詞語積累用時比較多,基于課堂時間有限,布置學生前一天作為家庭作業完成。對詞語的積累我提了2條建議:①選擇或優美或生動,至今依然可借鑒使用的詞語;②分類整理,便于以后翻看查閱。可能提的要求還不夠明確,從課堂交流來看學生整理的詞語五花八門。有的詞語我個人覺得沒必要但也沒予以否定,避免給學生提過多限制,他們反而不知道積累什么了,喜歡就好。隨后的課堂小練筆,目的是讓學生初步體會嵌入文言詞語的感覺。為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鎖定描寫內容,我有意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續寫。根據巡視情況來看,多數學生思考片刻后開始下筆,而有的學生則遲遲沒有落筆。課后與他們交流,有的說初次做這種嘗試他們下意識認為難度大比較茫然,還有的說對老師創設的那個情景沒有多大感覺。課堂上若給學生提供多種練筆選擇,或許會最大可能避免無話可說的局面。從寫作情況來看盡管學生選用詞語的個數不一,有的運用得當有的使用生硬,但畢竟初次做這種嘗試,他們能有主動積累、運用的意識就好。堅持做下去,學生一定會厚積薄發、大有收獲。至于文言文中的經典名句,很多學生都知道可以作為道理論據使用。但具體可作為哪些論題的論據,有的學生還不夠明確。這也表明,盡管平時講課我們總會說名句可以用來做道理論據,若沒有系統深入的落實,這句話等于空話。課堂上出示引用名句的文字片段,能初步讓學生體會詩詞名句在文中的魅力。而后創設語境給學生出示一段關于“生活”的文字,則是為了引導學生恰當遷移、活用經典名句,使其將所讀文言文的語言素材內化為個體的語言庫存。通過課堂反饋來看,這一環節如果提供一個分層選作的機會,可能對學生的觸動會更大些。人物素材積累這一環節主要定位為:掌握整理格式,既便于明確論據與論題之間的關系,又便于以后的翻看查閱;具備一材多用的意識。通過課堂反饋來看學生的課堂發言沒有期待中的多彩,這與平日類似訓練進行得少不無關系。也正因如此越發體現這種訓練長期堅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回望整個備課、授課過程,我內心交錯著激動、糾結、興奮、遺憾等復雜的感覺。我也確確實實明白了復習階段再不能那么老套的度過,我們應該把學生由閉塞的復習帶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藥品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技術考核試卷
- 紡織品企業環境管理體系考核試卷
- 空調器運行數據監測與分析考核試卷
- 派遣工勞動權益保障行動計劃考核試卷
- 紡織品檢測標準與方法考核試卷
- 洗浴用品選購指南考核試卷
- 煉鐵高爐廢氣熱回收技術考核試卷
- 電視發射機用廣播發射器散熱系統考核試卷
- 突發事件應對與危機管理考核試卷
- 西安工程大學《籃球裁判規則及競賽組織》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舞臺人生走進戲劇藝術學習通期末考試答案2023年
- 新《用字母表示數》說課
- 河南省礦山儲量動態檢測技術指南
- 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公差
- :AHA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版)
- 垃圾焚燒爐渣綜合利用方案
- 12J1 工程做法 天津市建筑標準設計圖集(2012版)
- 專賣執法人員資格考試題庫
- 全要素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
- 腹部按壓技巧腸鏡檢查輔助技巧
- 5月業務學習第一篇輸液港的使用及維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