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市消防二中隊可行性論證報告_第1頁
阿爾山市消防二中隊可行性論證報告_第2頁
阿爾山市消防二中隊可行性論證報告_第3頁
阿爾山市消防二中隊可行性論證報告_第4頁
阿爾山市消防二中隊可行性論證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阿爾山市公安消防二中隊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呼倫貝爾市固定資產咨詢投資公司二○一二年九月目錄TOC\o"1-1"\h\z\u第一章總論 1第二章項目建設的背景及必要性 6第三章項目建設規模及內容 12第四章場址選擇 13第五章建筑工程方案 20第六章節約能源及合理利用能源 34第七章環境保護 40第八章勞動安全與消防 45第九章項目組織管理 49第十章項目實施進度 50第十一章工程招標 52第十二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55第十三章財務評價 58第十四章社會評價 61第十五章研究結論與建議 63興安盟阿爾山市公安消防二中隊建設項目PAGE54第一章總論一、項目背景1、項目名稱阿爾山市公安消防二中隊建設項目2、項目建設單位阿爾山市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指揮部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1)國家計委、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3)國家頒發的有關建筑、電氣、消防、給排水等各專業設計規程、規范和設計標準;(4)《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5)《阿爾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6)國家和阿爾山市其它相關規定和要求。(7)項目承辦單位提供的資料與數據。4、編制范圍根據《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對報告編制深度的規定及建設單位的要求,本報告編制范圍如下:(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建設規模;(2)場址選擇;(3)建筑工程方案;(4)節能及環境保護;(5)勞動安全與消防;(6)項目組織管理;(7)實施進度與工程招標;(8)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9)財務評價及社會評價等。二、項目概況1、擬建地點項目擬建地點位于阿爾山市林海街。東臨空地,南臨鐵路,西臨擬建廣場,北臨機場路。2、建設規模擬建項目占地面積4844.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737.56平方米。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土建、室內外裝飾裝修及公用工程等。3、主要建設條件(1)環境條件項目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經處理能做到達標排放,環境條件較好。(2)交通條件阿爾山市交通建設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基礎設施不斷加強,鐵路、公路、航空綜合主體交通網絡體系已基本形成。鐵路:境內有白(城)-阿(爾山)鐵路干線,阿爾山-沈陽鐵路干線,伊爾施-伊敏河鐵路已正式運營,白阿鐵路改造項目已正式啟動,兩山(中國阿爾山-蒙古國喬巴山)鐵路正在積極推進。公路:S203省道、省際大通道等公路貫穿南北、東西,市政府所在地溫泉街距機場20公里。阿爾山市鐵路公路網完善,302國道、省際通道從境內穿過,交通條件十分便利。(3)資金條件該項目總投資為684萬元,項目建設所需資金全部由地方財政自籌。(4)社會條件項目的建設可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與積極支持,社會條件較好。(5)施工條件本項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在當地均可購入,三大材(鋼材、木材、水泥)供應充足,施工用水、用電供應條件較好,可充分滿足工程建設所需。4、項目投入總資金情況項目投入總資金為684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602.26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6.99萬元;基本預備費44.75萬元。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表1-1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備注1建設規模平方米2737.562項目占地面積平方米4844.53總投資萬元6844建設工期年15財務評價指標5.1單位功能投資元/平方米2498.585.2單位功能運營成本元/平方米943.54三、結論與建議1、結論(1)阿爾山市公安消防二中隊項目的實施,完全符合國家大力加強重點城市公安消防建設的戰略布置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實施意見》(內政發〔2012〕67號)文件的要求。其建成后必將極大地提高阿爾山市公安消防部隊的整體戰斗力,進一步加強阿爾山市消防安全工作和其它災害事故的救援工作,項目建設是必要的。項目的各種建設條件較好,業主單位有較豐富的管理經驗,資金來源已經落實,項目建設是可行的。(2)項目建設方案合理,項目建成后社會效益顯著。綜上所述,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2、建議建議項目建設單位積極做好建設資金的籌備工作,在建設過程中保證資金的及時到位,避免影響施工進度。同時,建設過程中應選擇資信較好的施工隊伍和監理單位,保證項目建設按進度進行,并加強質量管理,保證工程質量合格。做好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工作,資金做到專人管理、專戶儲存、專帳核算,保證資金專款專用,實現資金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第二章項目建設的背景及必要性一、項目建設的背景阿爾山市公安消防大隊始建于2000年1月1日。自建隊以來,該隊在市委、市政府和盟消防支隊的正確領導下,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以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和江澤民主席提出的“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五句話總要求為標準,以《軍隊基層建設綱要》為依據建設中隊,自覺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堅定信念落實到服從大局、安心服役、刻苦訓練、報效祖國的行動上。緊緊圍繞保衛駐地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立足消防、服務社會,以“高揚為民服務大旗,打造阿爾山誠信消防”為工作理念,以“黨和人民滿意”為工作標準,以“建鋼班子、帶鐵隊伍,創一流大、中隊”為工作目標,用政治立警、勤儉建警、依法治警、科教興警、改革強警的科學手段,突出班子建設,全面加強部隊正規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唱響了一曲曲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主旋律。建隊以來,全隊官兵始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充分發揚沖鋒在前、敢打硬仗、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把智慧和勇敢、科學技術和現代化裝備、人民需要和自身的努力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大力加強消防裝備建設、強化消防監督管理、積極參與處置社會各種搶險救援任務,出色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為阿爾山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但目前,該隊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仍很薄弱,遠遠不能適應部隊現代化建設和滅火救援的需要。為此,消防二中隊項目的建設提到了主要議事日程。阿爾山市公安消防二中隊建成投入使用后,除能夠撲救本轄區內的一般火災之外,還能夠承擔化學災害事故、高層、地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災的撲救和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事故的處置,以及對泥石流、地震、交通事故等自然災害和各種事故進行搶險救援。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一)項目的重要意義消防安全是一項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如何做好“十二五”時期的消防安全工作,我們認為應當重點加強以下幾項工作:

1、堅持發展觀統領消防工作,全面推動消防安全長效機制的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全社會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消防工作,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消防工作的全過程,就要牢固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形成社會各職能部門對消防安全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實現消防工作的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綜觀近年來全國各地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的原因,無一不是消防安全責任制不落實引起的。因此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消防法》,依法明確、細化各級政府的消防工作職責。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列為政府任期目標。建立健全行業系統消防安全責任制網絡體系,落實政府組織、督察、協調機制,強化行業行政約束、引導作用,形成社會化消防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2、加大城市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推動社會整體抗御火災能力的提高。

城市整體抗御火災的能力是現代化文明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

因此,做好“十二五”期間的消防安全工作,就必須抓緊城市(鎮)消防規劃的制(修)訂,并納入城市(鎮)總體規劃,同步組織實施。落實城建、建設等部門職責:通過新建道路配套落實,舊城改造增設和住宅小區統一規劃等措施,以每條增加20%的應增市政消火栓數量,加快城市消火栓建設的步伐,到2015年底力爭達到國家標準。同時,隨著城市高層、地下建筑和石油、化工企業的不斷增多,火災撲救難度將增大,必須配備一些高新技術裝備和特殊滅火裝備器材,不斷提高撲救火災能力。3、狠抓基層基礎建設,全面提高部隊滅火救援能力。

公安部黨委決定把今年作為全國公安機關的“基層基礎年”,組織全國公安機關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真正增強基層實力,增強基層活力,提高隊伍素質,提高工作水平。因為基層基礎工作是整體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動公安機關長遠發展的基礎。就消防部隊來講,從現在起就要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加強基層隊伍建設上來,要把提升部隊滅火救援能力作為檢查和衡量部隊戰斗力強弱的根本標準。要堅持巡戰一體化,從難從嚴從實踐需要出發,本著“火怎么滅,兵就怎么練”的原則,重點加強對轄區的單位“六熟悉”,開展經常性的滅火演練,不斷推動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和各級滅火指戰員科學決策的能力,做好滅大火、搶大險、救大災、打大仗的思想準備,確保部隊在關鍵時刻能拉得出,叫得響,打得贏。(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創造社會安全環境的需要目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阿爾山市委、市政府的領導都將安全工作擺到了全市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強調各級黨政領導既要抓發展,又要抓安全。同時,消防工作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之一。2、符合阿爾山市的消防規劃消防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近年來我國化學危險物品泄漏、建筑物垮塌等特種災害事故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了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搞好消防工作對于一個國家的安全和社會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黨中央、國務院對消防部隊的搶險救援戰斗力建設十分重視,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專項計劃時,已把消防硬件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其中,阿爾山市委、市政府也把消防部隊基本建設納入了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項目的實施將提高阿爾山市消防基礎設施和消防裝備的科技化和現代化水平,從而全面提高全市整體抗御火災事故等突發事件的能力。本項目的建設符合阿爾山市的消防工作發展規劃。3、是適應阿爾山市消防部隊建設的需要為加強消防安全工作,有效整合防火、滅火力量,增強公安消防部隊防火防災、搶險救援的綜合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實施意見》(內政發〔2012〕67號)等法律法規及文件規定,本著“精簡、合理、高效”的原則,阿爾山市政府決定建立消防二中隊。本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改善阿爾山市的消防現狀條件,從整體上提高消防部隊的戰斗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有利于維護當前安定團結和穩定發展的大好局面,有利于推動全市消防工作的快速發展,從而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4、是促進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消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它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與各個行業和人們的生活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近年來我國發生的一些重特大火災,一把火就造成幾十人甚至數百人的傷亡,造成上百萬、上千萬甚至幾億元的經濟損失,這不僅給許多家庭帶來了不幸,而且還使大量的社會財富化為灰燼。不僅如此,而且事故的善后處理往往也牽扯了政府很多精力,嚴重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有些火災事故還成為國內外輿論的焦點,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教訓是十分沉痛和深刻的。因此,做好消防工作,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特別是群死群傷的惡性火災事故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第三章項目建設規模及內容一、建設規模根據公安部《關于頒發〈公安消防部隊總隊以下單位編制方案〉的命令》(公政治[1995]116號)、《公安消防部隊機關正規化管理若干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營房建筑面積標準》、《軍隊基層建設綱要》、消防部隊“161”工程建設以及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實施意見》(內政發〔2012〕67號)文件的要求,擬建項目建設規模確定如下:項目占地面積為4884.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737.56平方米,設計為3層的砌體結構建筑。二、建設內容項目建設包括土建、室內外裝飾裝修及公用工程等。第四章場址選擇一、場址現狀1、地點與地理位置(1)地點項目擬建地點位于阿爾山市林海街。東臨空地,南臨鐵路,西臨擬建廣場,北臨機場路。(2)地理位置阿爾山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西北部,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是興安盟林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28'--121°23',北緯46°39'--47°39',是全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東鄰呼倫貝爾市所轄扎蘭屯市和興安盟扎賚特旗,南至興安盟科右前旗,西與蒙古國接壤,北和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鄂溫克自治旗毗鄰。2、場址土地權屬類別及占地面積本項目場址土地所有權為國有,占地面積4844.5平方米二、場址條件1、地形、地貌條件阿爾山市位置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興安盟西北端,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橫跨大興安嶺主脈,屬大興安嶺西南麓火山巖地貌。境內河流縱橫,溝谷大多平坦而寬闊,是典型的中低山地貌,轄區平均海拔1010m。阿爾山市處于特殊的地理環境,海拔高度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升高。項目建設地,地勢相對平坦。2、工程地質與水水文地質條件通過場址臨近建筑物的地質勘探資料表明,該地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較好,地基承載力能夠滿足工程施工要求。3、氣候條件阿爾山市處于特殊的地理環境,海拔高度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升高,全年主要受東南海洋暖濕氣流與西北干寒氣流影響,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又處于大陸型高山氣候區,地方小氣候特征明顯。全年氣溫較低,無霜期短。四季特征:阿爾山市具有獨特的四季特征,即春秋相連,夏季特征不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光、熱、水和風的季節變化明顯。阿爾山地區在春季平均起日為5月6日,秋季平均起日為9月20日,春秋相連約持續138天。春季氣溫回升較快,溫度日差較大,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偶有降雪和“倒春寒”現象發生。降水量變率大,發生春旱的較低。大風日數增加。全年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同時降水量增大,水氣充沛,暴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發生較頻繁,給農作物造成危害,但水熱同季又是農作物生長的旺季。8月下旬到9月中旬,溫度明顯下降,降水明顯減少,早晚溫差大,秋霜隨之出現。全年無霜期為90天左右。阿爾山市冬季漫長而寒冷,平均起日為9月21日,平均止日為5月5日,長達7個多月(227天)。由于受西北冷空氣的影響及蒙古高壓的控制,冷氣團長期滯留,多寒潮風雪天氣。大寒期達3個多月,積雪覆蓋期為152.2天。冬雪量平均達3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5%,極端最低氣溫為-45.7℃,出現在1966年1月19日日照:阿爾山市太陽輻射總量為5275兆焦耳/平方米,作物生長季內總輻射量占年值的66—69%。年日照數為246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平均為56%,日照月份分布為5月份最大,平均為255.3小時;12月份最小,平均為140.1小時。溫度:阿爾山市氣溫南北溫差大,冬夏寒暑懸殊。年平均溫度為-3.1℃,其中白狼地區以南的五岔溝、西口、明水地區氣溫漸高,白狼以北地區氣溫較低。阿爾山市最冷月平均氣溫-25.6℃,最高氣溫平均為16.6℃。0℃以上積溫1898.5℃,5℃以上積溫1738.3℃,10濕度:阿爾山市水氣壓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平均為5.3毫米汞柱,在興安盟屬最低地區。相對濕度比全盟其他地區偏高,年平均濕度為70%,每年7—8月份最大,約為80%左右,春季50%左右,冬季76%—79%。降水:阿爾山市降水量年平均值為445.3毫米,年降水量集中在7月份和8月份,占全年的47%左右,冬季降雪量達36.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7%,比全盟其他地區多4.5%左右。降水變率相對穩定,表現為春季大,夏冬季小。氣壓:阿爾山市冬季多受冷高壓的控制,氣壓表現為冬季高,春季相交季節低,1月份平均值為898.3百帕,7月份為890.3百帕,平均氣壓值為895.3百帕,與興安盟海拔最低的包安沼地區相差100百帕左右。風力:阿爾山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受西北氣流影響,主要盛行西北風和偏西風;春秋相交季節受東南季風影響,主要盛行東南風;年平均風速小于2.7米/秒,是興安盟風速最小的地區。4、交通條件阿爾山市位于東北亞經濟圈腹地和我國東北經濟區的西出口,是內蒙古自治區繼滿洲里、二連浩特之后的第三個邊境口岸城市,阿爾山口岸已正式升格為國際性季節開放口岸。按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論證和規劃,修通阿爾山市至蒙古國喬巴山的鐵路,可以形成東起圖們江、西連蒙古、俄羅斯,溝通整個東北亞新的歐亞大陸橋,阿爾山市則成為這座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其經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口岸基礎設施主體工程已完工,已完成自治區預驗收,即將通過國家驗收,兩伊鐵路已實現通車,“白-阿”鐵路改造升級工程正在積極推進,“兩山”鐵路前期工作已啟動,阿爾山機場將于年內實現通航,烏蘭浩特-阿爾山一級公路、阿爾山至杜拉爾一級路已實現全線貫通。全市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3、城市規劃要求項目建設符合阿爾山市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及建設規劃要求,項目已取得建設用地規劃選址意見書和國土部門出具的土地預審意見。5、社會條件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系蒙古語,意為“熱的圣水”。1992年經自治區政府批準在建制鎮基礎上設立縣級經濟開發區,199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縣級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年輕的縣級邊境旅游口岸城市,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市。轄區總面積7408.7平方公里,與蒙古國有長達94公里的邊境線。轄區有四個鎮、三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8萬,有蒙古、漢、回等13個民族。近年來,阿爾山市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市”、“自治區八星級文明城市”、

“自治區滑雪之鄉”等稱號。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6億元,財政收入實現7,366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7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103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1億元,全年旅游人數實現84萬人次,旅游收入實現9.7億元。6、公共設施條件(1)供水:項目供水由當地自來水公司供給。(2)排水:污水排入排水管網。(3)供熱:由當地供熱公司供熱,可以滿足項目采暖需求。(4)供電:由當地供電公司負責供應,可保證項目用電。(5)通訊:通訊便捷,已形成光纖、微波傳輸、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無線尋呼等現代化通訊手段相結合的立體通訊網絡。7、環境保護條件該項目屬于非生產性工程,污染因素簡單,對環境影響較小。工程實施后不會對地表水、環境空氣、聲學環境產生影響。同時周圍沒有較大的污染源存在,環境質量較好,項目選址地點的環境質量滿足項目建設要求。8、施工條件施工用水、用電都非常方便,可充分滿足工程建設所需。該項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在當地均可購入,三材(鋼材、木材、水泥)供應充足,建筑材料可直達現場。施工現場寬闊,有利于施工。第五章建筑工程方案一、建筑設計指導思想與原則1、滿足該地區城市總體規劃布局、規劃設計條件和規劃思想,處處精心設計,認真考慮。2、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處理好人與建筑、人與環境、人與交通、人與空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總體上統籌考慮建筑、道路、綠化空間之間的和諧,創造一個宜人的工作環境。3、堅持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統一的原則,合理配置自然資源,優化用地結構,建好各項配套設施。4、堅持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積極采用新材料、新設備、推廣新技術。5、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環保、綠化、消防、防災減災以及節能等方面的規范和規定,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要求。6、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價,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科學實用。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規劃相協調,合理布局。建筑設計體現人性化的設計思想,并注意美觀,符合緊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齊全、造價合理、體現文明的基本要求。二、設計規范依據1、《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規定》(建設部2003年4月);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JGJ37-87;3、《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67-2006);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95;6、《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207-2002;7、《建筑地面設計規范》GB5007-96;8、《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J118-88;9、《建筑隔聲評價標準》GB/T50121-2005;10、《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2001;11、《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01(2006修訂版);12、《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13、《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1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1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1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17、《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18、《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1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20、《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6);21、《室內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2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3、《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24、《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SO176-93);2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22/T436-2007);26、《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27、《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28、《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29、《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1995);30、《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3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1版;32、《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50348-2004);3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三、項目總體規劃方案1、項目總體規劃原則(1)必須堅持科學合理、節約用地的原則;(2)在滿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適當考慮未來發展;(3)合理確定功能分區,科學地組織人流;(4)建筑布局緊湊,交通便捷,管理方便;(5)根據當地氣象條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間距、自然通風和綠化達到最佳程度,對綠化、裝飾、建筑內外空間和色彩等作綜合性處理,為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2、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本項目建筑面積2737.56平方米,工程耐火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工程占地面積為4844.5平方米。3、建設內容項目擬建房屋一棟。建筑物面積、結構形式等詳見下表:建筑物、構筑物一覽表表5-1序號工程名稱單位數量占地面積結構形式基礎形式備注1公安消防二中隊m24844.52737.56砌體結構毛石基礎3層4、設計說明擬建建筑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消防二中隊建筑面積為2737.56平方米,建筑層數為3層,主體結構形式為砌體結構,毛石基礎。建筑高度為3.9米。(1)平面設計建筑物要合理布置各功能區的位置關系,避免人流流向的交叉。(2)立面設計在充分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本著適用、經濟、耐久、美觀的原則設計,建筑物立面體現現代建筑理性風格。并且注意整體建筑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符合阿爾山市總體建筑風格。(3)剖面設計在充分滿足使用功能基礎上,本著適用、經濟耐久、美觀的原則設計,建筑物層數為3層,層高3.9米,建筑高度為11.7米(4)裝飾工程建筑室內外裝修,應符合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選用經濟、耐久、功能性好的裝修材料。1)內墻現、頂棚應易于清掃、不起塵、易維修。踢腳板、墻裙應墻面平。2)地面應采用防滑、易清洗的材料。3)各房間門均采用實木門。(5)屋面保溫及防水建筑物屋面采用阻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溫板保溫,SPS防水層。(6)節能設計建筑節能設計必須符合國家建筑節能設計的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四、結構方案1、設計依據⑴《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⑵《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⑶《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⑷《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⑸《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基礎工程毛石基礎:毛石強度應大于MU30;采用水泥砂漿砌筑,砂漿強度大于,按照《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進行;建筑物基礎均設在持力層上,根據實際勘察資料設計基礎深度及截面尺寸。、3、主體工程建筑物墻體采用承重砌塊砌筑,砌塊強度等級、砌筑砂漿強度等級經設計計算按《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確定。建筑中的板、梁、柱等混凝土構件截面尺寸的選擇、鋼筋直徑的選擇、鋼筋及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的選擇,應經結構設計計算后結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確定,并根據規范的構造要求確定鋼筋的保護層。五、項目配套工程1、給、排水工程(1)執行標準1)《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6);2)《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給水本項目供水水源來自當地的供水系統,供水管徑為DN100。項目用水主要為生活用水。生活給水系統采用下行上給式,管材采用聚丙烯“PP—R”塑料管。項目建成后,入駐工作人員人數為50人,工作人員每人按125L/人·天,項目未預見用水量取日最高綜合用水量的15%;合計用水量7.19m3(3)排水本項目估算用水量約為7.19m3/d,排水量按給水量的80%估算,計算出污水排放量約為雨水經雨水管道有組織排入當地雨水管網,雨水管徑為DN300,最小坡度取3‰。本項目選用的排水管材,采用機制柔性接口鑄鐵排水管。2、采暖(1)編制依據1)《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2)《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SO176-93);3)《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22/T436-2007);4)《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2)采暖設計計算參數采暖室外計算溫度參數:冬季采暖室外計算溫度-23℃;冬季室外平均風速2.8m/s;采暖室內設計溫度:室內:18℃。(3)熱源及供暖方式項目采暖熱源來當地供熱公司,熱水采暖供水溫度85℃-65℃采暖系統確定:采暖系統采用上供下回方式。散熱器采用四柱760型鑄鐵散熱器。管材采用優質焊接鋼管。(4)管道及其敷設1)地溝內的管道采用40mm厚鋁箔玻璃絲棉管殼保溫。2)采暖主入口采用硬密封銅質蝶閥,立管采用手動平衡閥,其他均采用銅閘閥。(5)熱負荷確定本項目按節能建筑標準設計,新建建筑物單位熱負荷指標按50W/m2考慮,經計算,供熱負荷為136.88KW/a,年供熱量為1368.78GJ。3、電氣(1)設計依據1)《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2)《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3)《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4)《建筑照明設計規范》(GB50034-2004);5)《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4)。(2)負荷等級供電負荷等級為二級,設置配電室。(3)電源本項目電源引自當地供電公司,同時要求供電部門提供二路獨立的10KV電源供電,一用一備,當正常供電回路發生故障時,備用電源自動投入,保證可靠供電。(4)用電負荷根據建筑物使用性質及面積大小,按單位面積功率法計算用電負荷,面積功率P`e=60W/m2,建筑面積S=2737.56mPc=P`e×S/1000=60×2737.56/1000=164.25kW按年平均有功負荷系數aav=0.7,年實際工作小時數Tn=1800h,計算年有功消耗量Wy:Wy=aav×Pc×Tn=0.7×164.25×1800=206955kW.h(5)變配電系統低壓出線采用放射式方向各配電柜供電,低壓配電裝置采用固定式配電柜,低壓側作集中無功補償,功率因數達到0.95以上。雙電源供電設備,在最末一級配電裝置內自動切換。電力電纜采用ZR-VV-0.6/1kV型。本工程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保護制式采用TN-S系統。低壓供電電壓380/220V,從配電室以放射式和樹干式結合的方式向用電設施供電。(6)供電線路敷設室外線路采用電纜穿鋼管保護,沿院區道路邊的地下電纜溝敷設方案,室內線路采用暗敷方式布線。(7)照明設計1)照明額定供電電壓為AC380/220V。2)照度標準取值如下:房屋室內采用的照度標準值300Lx。3)照明燈具房屋室內采用節能型日光燈照明。4)本工程下列場所設有疏散照明:主要通道、應急出口、樓梯間設帶鎘鎳電池的疏散指示及安全出口標志燈,應急燈在正常工作及事故情況下均點燃,其照度不應低于0.5Lx。(8)防雷與接地屋頂設鍍鋅圓鋼避雷帶,高于屋頂金屬物均與防雷接地可靠焊接,利用建筑物構造柱四根主筋做引下線,引下線距室外地面,設測試端子利用建筑物基礎引鋼筋做接地極,鋼筋應焊接成閉合回路,采用綜合接地系統(防雷接地、重復接地、報警設備接地等),接地電阻小于1歐姆。對建筑物內各電氣設備采用漏電保護器進行防感應雷保護。室內所有用電實施的電源插座均設漏電保護。4、弱電系統設計(1)通信系統根據行各辦公室配置1門電話(辦公室其余電話為串接),大辦公室配置2門電話預留的基本原則,考慮到預留容量最終設計的電話門數約為40門,辦公樓區擬設立虛擬交換系統,機房設在辦公樓一層。市政光纖引入地面層通訊機房。(2)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為滿足辦公自動化對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需要,中心將設計一套千兆位到用戶的標準、靈活、開放的結構化布線系統。布線系統的拓撲結構為星型方式,以放射性方式布線,樓內設有弱電井,弱電井兼層配線間,內設標準配線柜。通信系統網絡由一層機房分別引大對數3類雙絞無屏蔽銅纜至各層配線間,計算機網絡由一層計算機房分別引6芯多模光纜至各層配線間,由配線間至各平面端口則采用超5類4對雙絞非屏蔽線(uTP)。信息端口基本為雙孔型,滿足一個工作區既有電話接口又有網絡接口的需要。安裝位置基本為墻面型,端口采用RJ45型。根據統計,本工程信息數量為300點。(3)有線電視及衛星接受系統本項目有線電視由阿爾山市廣電網絡系統接入。(4)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本項目為二類建筑,一級保護對象。系統型式為控制中心方式。辦公樓設報警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由手動報警按鈕和消火栓按鈕組成。(5)綜合保安監控系統本項目在入口處設置門衛室,內設視頻監視系統。在建筑的入口、大廳、各層走道等處設置監視攝像鏡頭。5、通風與空調⑴設計依據1)建設方及有關專業提供的資料及文件。2)《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3)本專業其他相關規范和標準。(2)設計范圍本建筑的通風防排煙設計。(3)防排煙廚房油煙經油煙凈化裝置處理后由專用煙道引至樓頂排放。設備用房能自然開窗通風,不再設置機械通風系統。第六章節約能源及合理利用能源一、概述1、節能能源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建筑作為人工環境,是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附屬設施,這些建筑在建造與使用過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而我國是能源大國,也是耗能大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據了解,我國現有城鄉建筑面積400多億平方米,其中95%左右是高耗能建筑,而建筑能耗已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的比例相當大,其中供熱和制冷的能耗約占50%-60%,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相同氣候地區發達國家的2-3倍。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要在未來15年保持GDP平均年增長8%以上,將面臨巨大的資源約束瓶勁壓力。因此,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刻不容緩,讓節能走進建筑勢在必行。2、節水隨著人類的進步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而是人類社會正面臨的緊缺資源。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和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困擾著國計民生,而且也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國家已達四十多個。我國同樣面臨水資源緊缺的現實。我國人均占有水資源2700m3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3、《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034-2004);5、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和建設部“關于固定資產投資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節能篇(章)’編制及評估規定”([1997]2542號);6、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06]2787號);7、內蒙古自治區節約能源條例。三、能耗消耗指標本項目消耗能源種類主要為水、電,具體情況詳見表5-1:項目綜合指標能耗表表6-1序號耗能種類單位年耗量折標煤系數折標煤量(t)1電Kw.h2069550.1229(kg/kw.h)25.432水t/a21570.2570(kg/m3)5.543熱量GJ/a1368.780.0341(kg/MJ)46.684合計=SUM(ABOVE)77.65項目年綜合能耗量為:77.65噸標煤。四、節能措施1、建筑部分⑴根據內蒙古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房屋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以減少照明用電和供熱量。⑵項目建設采取縮小房屋體型系數,均采用節能墻體,即建筑物外維護墻體均采用承重砌塊,且外維護墻外采用EPS保溫板保溫。外墻窗采用節能單層雙玻保溫塑鋼窗。⑶屋頂保溫采用聚苯乙泡沫保溫板。⑷人流入口設雙層門,以避免熱量損失。2、給排水部分⑴衛生器具和給水配件采用節水型產品,并采取措施避免跑、冒、滴、漏現象。⑵要合理地設置講師儀表,定期校驗,加強計量管理,以便進一步制定和定和實施節能措施。3、暖通部分⑴加強管網保溫,減少能量損失。本項目采暖供熱系統按連續供熱進行設計,采暖供熱管道厚度要按現行國家標準《設備及管道保溫設計》中經濟厚度的計算公式確定。⑵采暖系統采用三通調節閥,防止過熱,以利節能。⑶每組散熱器加手動調節閥或自立散熱器溫度控制閥。4、電氣部分⑴根據負荷分布情況,綜合考慮投資和年運行費用,對負荷進行合理分配,選取容量與電力負荷相適應的變壓器,使其工作在高效區內。選擇高效低能耗節能型變壓器,減少變壓器能耗。⑵計算后選擇相位,使三相盡量平衡。照明線路的損耗約占輸電能的4%左右,三相四線式供電比其他供電方式線路損耗小得多。因此,照明系統應盡可能采用三相四線制供電。各層均設有獨立出線回路,獨立計算。并根據使用情況合理增加照明開關數量,從而避免電能浪費。⑶在變電所低壓側設置集中無功補償裝置,使10KV側功率因數在0.9以上。⑷無功補償電容選用抑制諧波功能電容,選用用電設備的諧波電流限值滿足規范要求。⑸照明設備節能方法如下各場所照度標準及LPD的確定及效率要求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的要求:選用節能高效光源及燈具,以及符合匡家筐效標準的鎮流器:樓梯間照明采用人體紅外感應開關或延時開關。室外照明為防止白天亮燈,采用光電控制器,以利節電。⑹燈的控制1)每個房間開關的數量不少于2個(只設置一只光源除外)2)走廊、門廳等公共場所采用分區、分組控制。3)樓梯間照明采用人體紅外感應開關,應急照明設帶指示燈延時開關控制。⑺選用成熟、高效、可靠的節電型低壓電器。第七章環境保護一、項目場址環境現狀項目擬建地點位于阿爾山市林海街,項目場址附近無污染源,環境狀況良好。1、大氣環境條件調查本項目環境質量相對較好,環境空氣質量符合二級標準要求,尚有一定的環境容量。2、環境噪聲條件調查所在地區域環境噪聲根據廠界和附近區域的監測結果,項目場界噪聲和附近區域噪聲均滿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中的II類標準。3、水環境條件調查本項目所在地區水環境條件良好,符合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4、自然保護區調查本項目場址附近無名勝古跡和自然保護區。二、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3、《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4、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與條例。三、項目執行的環保標準l、地表水:本地區水質執行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V類標準。2、環境空氣:執行國家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二級標準。表7-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單位:mg/m3時間 污染物二級標準TSPSO2NO21小時平均-0.500.24日平均0.300.150.123、環境噪聲:環境噪聲執行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中的I類標準,晝間噪聲要求55dB(A).夜間噪聲要求45dB(A)。4、污水排放:按照《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5、噪聲:建設期間施工噪音執行《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中的限值。四、項目建設與運營對環境的影響l、施工期間主要影響因素項目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1)廢水:來自施工所產生的廢水以及由于施工人員進駐帶來的生活廢水,生活廢水含有COD、BOO5、SS、氮氮。(2)廢氣.主要來自攪拌、運輸車輛的尾氣以及施工隊伍進駐產生的生活廢氣。汽車尾氣中的污染物主要有CO、碳氧化合物及NOx。施工現場氮氧化物的濃度可達到150ug/m3。(3)揚塵:米源包括土方的挖掘、堆放平日清運過程中造成的揚塵;建筑水泥、白灰、砂子等裝卸、堆放的揚塵;攪拌車輛、運輸車輛往來的揚塵、施工垃圾的堆放和清運過程造成的揚塵。(4)噪聲:建筑物建設過程中的運輸車輛和施工機具(推土機、攪拌機、振動棒、電鋸等)產生的噪聲。本項目建設階段各機械設備的動力噪聲源聲壓級一般在75dB(A)以上(負載,距源10m處)(5)固體廢棄物:施工期間會產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2、運營期間主要影響因素項目運營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1)項目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水;(2)項目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垃圾。五、防治措施l、建設過程中污染物治理措施(1)廢水:來自施工所產生的廢水以及由于施工人員進駐帶來的生活廢水,經場區污水管網收集后排至市政排水管網。(2)廢氣:主要來自攪拌、運輸車輛的尾氣以及施工隊伍進駐產生的生活廢氣。通過對施工車輛進行嚴恪檢修及維護,嚴禁排放超標車進入施工現場,對車流進行合理規劃。(3)揚塵:透過對水泥、沙石在運輸與堆放時注意覆蓋及密閉保存。(4)噪聲:在施工機械選型上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做好機械和車輛的維護保養,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噪聲。在晚十點后及早六點前不進行施工,過往車輛禁止鳴笛。(5)固體廢棄物:施工期間會產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對建筑物及時清運,生活垃圾設垃圾箱,收集后由市政環衛部門統一運至城市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2、運營過程中的污染物治理措施(1)廢水:生活污水經場區污水管網收集后排至市政排水管網。(2)固體廢棄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每天及時收集,由城市環衛部門純一運至城市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理。六、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項目建設中對污水、垃圾、廢氣等污染物均國家有關環保要求,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到達標排放,并在指定場所進行凈化、無害化處理,不會環境造成影響和破壞。同時,項目建設過程中堅持環境污染治理措施與主體建設實行“三同時”的原則,確保所有污染物均達標排放。不會環境產生影響。因此,本項目從環保角度上可行。第八章勞動安全與消防安全與消防工作極其重要,為防止人民生命和財產不受到意外災害,要堅持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在建筑設計上按規范和規定進行設計。一、執行標準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本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具體執行下列規定和標準: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4、《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5、《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6、《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6-2010;7、《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GBJ/16-92;9、《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J5005-942000。二、勞動安全1、本項目建設過程中,高處施工作業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如搭設高空作業架、系安全帶等。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制度,對各個不同施工段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保證施工安全。2、用電、給排水等專業在設計中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范中的有關規定。3、按照電力部門的有關要求,制定安全操作規程。配電系統采用50Hz,380/220V,三相四線制,帶電導體的接地形式采用中性總固定接地的TN-S系統,電纜架、保護鋼管、金屬接線盒等均與PE線可靠連接。照明配電箱采用帶電保護的自動開關,檢修照明采用36伏安全電壓。三、消防本項目建筑面積2737.56平方米1、總平面布置及建筑防火(1)總平面布置在總平面布置上,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滿足防火間距、消防的要求,設有消防通道,消防車可以靠近建筑物,能在火災發生時及時撲救。(2)建筑防火1)防火分區房屋按消防規范要求設置防火分區。2)建筑構造按照《建筑防火設計規范》要求,不同部位的建筑材料采用相應耐火極限的建筑材料,并按照規范要求在相關部位設置防火墻等防火設施,防火墻應直接砌在基礎上,防火隔墻可砌在非燃燒體地面或鋼筋混凝土梁上。防火墻上不應開設門、窗、洞口,當必須開設時,應設置能自行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2、消防措施(1)滅火器配置依據《建筑滅火器設置設計規范》要求,本項目建筑物滅火器配置場所的危險等級為中危險級,滅火器要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且不影響安全疏散的地點,以有效撲滅初期火災,減少危害。(2)消防電源消防電源:消防用電設備采用單獨供電回路,當發生火災切斷其它用電時,應保證消防用電的供應,其配電設備應有明顯標志。3、消防給水(2)室外消防給水建筑物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間距小于120m,保護半徑不大于150m。設置于距建筑物外墻大于5.0m、距路邊小于(2)室內消防給水本項目消防給水管和生活給水管分開設置。室內消防給水管道采用內、外壁熱鍍鋅鋼管,卡箍連接。管道應布置成環狀,設置2條進水管與消防水泵相連接。定內消炎栓設置在位置明顯、易于操作的部位。消炎箱內配備DN65栓口、水龍膠帶25m及19mm直流水槍1支,手動報警按鈕1個。(3)消防水量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要求,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室內消火栓用水量15L/s,火災延續時間2h。則一次消防最大用水量為252m第九章項目組織管理一、組織領導為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該項目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成立由阿爾山市重點項目工程指揮部主任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協調督促項目管理工作。二、項目管理制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推行領導責任制,項目質量負責制,項目法人責任制,質量終身負責制,接受上級組織的項目檢查監督,配合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對工程進度及安全生產等進行檢查并協調驗收。三、施工管理措施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嚴禁搞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項目建設要做好統籌安排,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設計工作完畢,資金到位后立即進行施工。第十章項目實施進度一、建設工期本項目建設工期為1年。二、項目實施進度安排階段一:2012年8月-9月,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報批;階段二:2012年10月-12月,工程設計及工程招標;階段三:2013年1月-3月,資金落實;階段四:2013年4月-2013年11月,組織實施;階段五:2013年12月,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三、項目實施進度表項目實施進度表表10-1時間進度項目2012年2013年8月-9月10月-12月1月-3月4月5月6月7月-11月12月階段一階段二階段三階段四階段五第十一章工程招標根據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發布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定》及《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增加招標內容和核準招標事項暫行規定》的規定,對本項目所涉及的土建工程工作,采取公開招標投標制,在招標過程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結合本項目建設進度等具體情況,項目招標擬采取委托招標組織形式,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標。招投標程序:1、委托有資質的工程招標代理單位編制招投標文件,包括招標須知,工程標底,投標要求,經當地政府招標管理部門審查批準,在媒體上用廣告形式發布招標公告。2、發放招標文件及工程勘察設計、施工資料。3、接受投標企業編制的工程投標文件,并收取工程投標保證金。4、公開答疑。召開投標人會議,公開答疑招標人提出的問題。5、審查投標文件,按規定審查投標企業投標書,符合規定的做為投標依據,不符合規定的為廢標。6、揭標和評標由招標代理機構主持,建設單位和專家組成揭標評標委員會,公開揭標和評標,確定工程施工單位。7、簽定實施合同,進行公證,對投標落選者,退回保證金。本項目招標基本情況詳見下表“工程招標基本情況表”。工程招標基本情況表表11-1項目招標范圍招標組織形式招標方式不采用招標方式招標估算金額(萬元)備注全部招標部分招標自行招標委托招標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勘察設計√0建筑工程√√√602.26設備購置√0監理工程√0安裝工程√0說明:1、建設地點:阿爾山市林海街。2、建筑面積:新建建筑面積2737.56平方米。3、質量標準:符合國家現行相關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興安盟阿爾山市公安消防二中隊建設項目PAGEPAGE64第十二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一、投資估算依據1、《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2、根據建設方案及類似工程造價指標;3、國家及地方有關規定。二、建設投資估算建設投資由工程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和預備費組成。其中:工程費用包括建筑工程費、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預備費包括基本預備費和漲價預備費。1、建筑工程費按照單位工程投資估算法,并參考類似工程確定工程總造價。經估算項目建筑工程費602.26萬元。建筑工程投資估算表表12-1單位:萬元序號建筑物單位工程量單價(元)合計1公安消防二中隊m22737.562200602.26合計602.262、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按有關規定計取,經計算費用為36.99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估算表表12-2單位:萬元序號費用名稱計算依據費用金額備注1建設單位管理費財政部財建字(2002)394號文件7.232工程設計費《工程勘察設計收費管理規定》(計價格[2002]10號)13.253可研編制費國計價格[1999]1283號1.504工程監理費國家物價局、建設部《關于發布工程建設監理費有關規定的通知》3.575招標費《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計價格[2002]1980號文件)2.416環境影響評價費《關于規范環境影響咨詢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計價格[2002]125號)1.207臨時設施費建筑工程費1%6.028工程保險費工程費用的0.3%1.819合計=SUM(ABOVE)36.993、基本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支出,如:設計變更及施工過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等費用,需要事先預留的費用,基本預備費按建筑工程費及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之和的6%計算,費用為44.75萬元。項目投入總資金匯總表表12-3單位:萬元序號項目估算金額占總投資比例%一建筑工程費602.2688.05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6.995.41三基本預備費44.756.54四總投資=SUM(ABOVE)684100.00三、資金籌措該項目總投資為684萬元,資金由地方自籌。第十三章財務評價一、編制依據及說明1、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審定出版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發改投資(2006)1325號];2、根據國家有關現行財稅制度、法規、政策。二、基礎數據1、建設規模該項目建設公安消防二中隊2737.56平方米2、建設期本項目擬于2012年8月開始項目籌備工作,2013年4月破土動工,至2013年12月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3、服務收入估算本項目無服務收入。三、財務評價指標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本項目財務評價只作單位功能(或者單位使用效益)投資、單位功能運營成本指標進行測算。1、單位功能投資本項目總投資684萬元,項目新建建筑物面積為2737.56m2,根據單位使用效益投資計算公式,以本項目新建建筑物面積為基數,計算求得單位功能投資為2498.58元/m計算過程如下:單位功能投資=總投資/設計服務能力=684萬元/2737.56=2498.58元/m22、單位功能運營成本(1)運營成本本項目建成后的運營費用主要包括人員工資、水電費及其它成本支出。經測算項目建成后項目年運行費用為258.30萬元。詳見表13-1。項目年運行費用表表13-1單位:萬元/a單位名稱成本構成費用備注人員工資(42人)205.2人員年工資總額共計180萬元,福利費按工資總額的14%提取,福利費為25.2萬元,人員工資福利費共計205.2萬元。水、電、暖費用28.10電0.85元/度,水3元/立方米,供熱費36元/平方米。其它25主要是辦公、物資、培訓、物業、交通等費用合計=SUM(ABOVE)258.30(2)單位功能運營成本根據單位功能運營成本計算公式,以本項目新建建筑物面積為基數計算求得本項目單位功能運營成本為943.54元/m2.a,計算過程如下:單位運營成本=年運營費用/年服務總量=258.30萬元/2737.56m=943.54元/m2.a第十四章社會評價一、社會影響分析1、項目所在地社會狀況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系蒙古語,其涵義為“熱的圣水”,前身是興安盟科右前旗的一個建制鎮,1992年12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阿爾山經濟開發區,實行計劃單列,199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市級市。全市總面積7408.7平方公里,轄白狼、五岔溝、天池、明水河四個鎮和溫泉、新城、林海三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人口6.8萬人,是由蒙古、漢、回、滿、朝鮮、達斡爾等13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聚居地區。2、項目建設對當地的社會影響建設消防二中隊項目,符合阿爾山市的實際,符合阿爾山市城市發展規劃,符合阿爾山市消防事業發展規劃。該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加強消防裝備建設,配齊配強消防裝備,提高消防裝備建設的科技含量,為阿爾山市消防工作向正規化方向發展及建設等級達標工作奠定基礎。同時能滿足阿爾山市滅火救援工作和處置應急突發公共安全事故的需要;為阿爾山市經濟建設,旅游興市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消防二中隊是阿爾山市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消防基層工作的重要內容,社會效益非常顯著。二、互適性分析項目的實施與當地居民的利益沖突較小。項目建成后可提高阿爾山市消防武警官兵的文化、身體素質,為阿爾山營造以各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確保《阿爾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圓滿完成。本項目建設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所需的交通、電力、通信和供水等基礎設施條件能得到積極的支持和配合。三、社會風險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不涉及拆遷安置等方面的工作,不產生受損補償方面的社會風險因素,因此項目社會風險較小。第十五章研究結論與建議一、結論通過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確定了項目建設的規模、內容和建設方案,提出了實施計劃,對項目招標方案進行了制訂,同時對項目效益進行分析和評價。該項目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社會公益性建設工程,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歡迎政府政府大力支持,項目建成,將為阿爾山市公安消防官兵提供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場所,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擴大城市消防保護半徑。對于確保阿爾山市消防安全問題,維護地區社會穩定,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項目建設是必要的。經測算,項目總投資684萬元,資金來源已落實,同時本項目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較好。因此,項目建設是可行的。2、該項目建設選擇的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符合要求,建設規模和所需投資安排合理,建設方案切實可行。3、項目建設用地條件良好,現有的各種資源能夠實現有效整合,施工條件齊備,交通條件便利。工程設計方案較為科學、合理;各項指標符合當地經濟水平、地域條件和國家有關規定。綜上所述項目建設是必要的、可行的。二、建議1、為使項目能夠順利實施,項目單位應合理組織與安排項目建設的時序,抓緊圖紙的設計、審查、審批及工程招標和資金到位等各方面工作的協調落實,選擇好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認真做好各種材料的采購。2、相關的供水、供電、通訊等設施須配套完善,建議一次性做好地下管線的綜合設計、預留及預埋工作,避免重復開挖、重復建設,節約建設資金。3、為提高建設資金使用效益,建設單位應成立專項資金管理小組,資金使用嚴格按照中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執行,政府有關部門和項目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和檢查,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目錄TOC\o"1-2"\h\u253321總論 1311911.1項目概況 1317891.2建設單位概況 3162241.3項目提出的理由與過程 3311231.4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4225921.5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 426521.6可行性研究范圍 5265791.7結論與建議 665262項目建設背景和必要性 9302042.1項目區基本狀況 9237942.2項目背景 11327472.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1265903市場分析 14297233.1物流園區的發展概況 1479553.2市場供求現狀 1669963.3目標市場定位 17108883.4市場競爭力分析

17160544項目選址和建設條件 1950564.1選址原則 1969314.2項目選址 19544.3場址所在位置現狀 19297334.4建設條件 20123545主要功能和建設規模 22282555.1主要功能 22281835.2建設規模及內容 26195696工程建設方案 27137726.1設計依據 27219396.2物流空間布局的要求 27262516.3空間布局原則 2853886.4總體布局 2936766.5工程建設方案 30235856.6給水工程 33115596.7排水工程 35HYPERL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