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1高臺縣新壩鄉許三灣村露地紅地球葡萄栽培建設請求補助的報告縣委、縣政府露地紅地球葡萄種植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省工、省時、管理方便、經濟效益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效林果產業。高臺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土地面積大,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空氣干燥,是進行溫室葡萄栽培的最佳地區之一,具有發展露地葡萄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提倡發展紅地球葡萄生產,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加快農村脫貧致富,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項目概述1.1項目名稱:高臺縣高海拔冷涼地區設施紅地球葡萄栽培建設1.2項目實施單位:高臺縣林業局1.3項目負責人:高臺縣林業局局長1.4項目性質:新建1.5項目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推廣法;(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3)《高臺縣林業發展“十一五”及2010年規劃》。(4)《張掖市設施葡萄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1)、甘政辦紀[1998]25號“關于發展葡萄產業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省人大副主任柯茂盛向省政府提出的《關于在河西地區發展葡萄的建議》。1.6項目宗旨以市場為導向,建設標準化、集約化、高效化的設施紅地球葡萄產業基地,進一步優化全縣農村種植業結構,建立壯大林業優勢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1.7項目實施地點:高臺縣南部沿山地區的新壩鄉及312國道沿線鄉鎮。1.8建設規模:建設總規模為3000畝。1.9建設內容:建造高標準日光溫室3000畝(座),種植紅地球葡萄3000畝,鋪設節水滴灌設施3000畝。1.10建設期限:2009-2012年。1.11投資總額及來源:本項目總投資12000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6000萬元,占總投資的50%,自籌6000萬元,占總投資的50%。1.12項目效益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到2012年可年產反季節鮮食葡萄600萬公斤,果品銷售總收入13500萬元,實現年稅金540萬元。可進一步優化全縣農村種植業結構,建立壯大林業優勢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2.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的依據和原則2.1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⑴國家林業局《林業發展“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⑵《甘肅林業發展“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3)《甘肅省林果產業發展規劃》(2005年—2010年)。(4)《張掖市設施葡萄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1)。(5)甘政辦紀[1998]25號“關于發展葡萄產業有關問題的會議要”。(6)省人大副主任柯茂盛向省政府提出的《關于在河西地區發展葡萄的建議》。2.2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1)堅持調整經濟結構,突出特色原則。利用縣內豐富的光照資源優勢,按照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建設具有特色優勢的設施紅地球葡萄產業基地,為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葡萄產業奠定基礎。(2)堅持市場導向原則。為培育和開拓國內外市場,做好“葡萄”文章,打出“綠色”品牌,形成整體優勢,提高產品的知名度、競爭力和市場占有份額創造有利條件。合理調整品種結構,重點培育市場競爭力強、出口創匯潛力大的名優特新品種,創建名牌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提高經濟效益。(3)堅持科技創新、優質高效原則。強化科技服務,注重科技創新,大力引進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堅持高起點、高科技含量,實現種苗生產的優質、高產和高效。3項目建設背景3.1高臺縣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紅地球葡萄產業的迫切性一是傳統農業劣勢的冷涼灌區(新壩鄉)氣候冷涼,自然條件差,傳統農業生產處于劣勢。如何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民的收入,是該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二是光熱資源豐富的農業優勢區(巷道、合黎、南華、黑泉、宣化、羅城、駱駝城)傳統農業的增值潛力已經不大,制種業增收有限,靠傳統農業大多數農民經濟收入難以有大幅度提高。三是在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方面,缺乏新的增長點。3.2實施葡萄產業發展符合高臺縣產業發展的要求4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4.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4.1.1發展高臺縣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自然條件差,傳統林業難以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民的收入,是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日光溫室葡萄產業的發展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要求。發展日光溫室葡萄產業的最終目的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地方特色,盡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高臺葡萄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國內一流,世界一流的名牌產品,有了世界級的名牌產品的產業必將給高臺帶來地方經濟的巨大繁榮,地方經濟將得到全面振興。4.1.2發展設施紅地球日光溫室紅地球葡萄延后栽培技術,是國內著名葡萄專家、甘肅農業大學常永義教授多年研究首創的適合西北高海拔干旱寒冷地區的生產技術,栽培品種是紅地球葡萄。主要是利用日光溫室進行葡萄的反季節設施栽培,將不易保鮮存放的葡萄延長生產期,成熟期推遲3-4個月,到隆冬時節的元旦、春節采摘新鮮葡萄上市。其核心技術是:調節溫度、濕度延緩葡萄的生長發育;實施滴灌節約用水;綜合配套的修剪和田間土、肥、水管理促進葡萄的豐產優質;采用生物制劑和果實套袋促進果粒增大,果形圓潤,果色鮮艷。溫室栽培葡萄克服了露地栽培葡萄產量、品質、外觀上的不足,彌補了露地鮮食葡萄在元旦、春節市場的空白,是南方高端市場暢銷果品,市場零售價達到30元/公斤(比露地栽培的葡萄價格高出18元),產地批發價20元/公斤,每座1.5畝面積的溫室年產量2250公斤,年產值達4.5萬元,純收入2.97萬元,效益明顯,市場前景廣闊。大力發展設施紅地球葡萄栽培,可形成我縣的優勢林果產業,促進農民增收。4.1.3葡萄供鮮食不僅風味優美,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成熟的葡萄含有葡萄糖、果糖及蘋果酸、酒石酸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2、維生素D等有益于防治貧血、肝炎、降低血脂和軟化血管等疾病。葡萄的含糖量中一半是果糖,不經過胃腺可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對預防糖尿病有重要意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飲食消費中更加注意營養結構、保健作用和“綠色食品”的消費,因此,經常食用葡萄,對提供人們的健康水平有積極的促進作用。4.1.4該項技術節水環保,符合高臺縣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節水農業的要求。該項技術在生產中單位用水量是玉米的六分之一、露地葡萄的三分之一4.4.1.6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政策。從國家到地方都在推行新技術環保產業,有利于爭取發展資金,擴大市場。4.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4.21自然氣候適宜。經專家試驗論證,認為高臺縣是設施紅地球葡萄栽培、發展溫室葡萄產業的最佳地區之一。4.2.2國家政策支持。可申請立項爭取國家投資,奠定建設資金基礎。4.2.3地方政府重視,有工作基礎。群眾有發展溫室葡萄的積極性。4.2.4有技術保障。有國內著名葡萄專家、甘肅農大教授常永義的指導,本地有一批技術骨干。5項目區概況5.1自然環境5.1.1地理位置高臺縣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干流下段,地處東經98°57′32″—100°06′44″,北緯39°03′50″—39°59′40″之間,東接臨澤縣,西鄰酒泉市,南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相連,北與金塔縣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接壤,東西長99km,南北寬103.7km,國土總面積663.8萬畝。5.1.2地形地貌高臺縣境內海拔為1260—3140m,除南部祁連山北麓洪積傾斜平原高差較大,北部干燥剝蝕殘山有起伏外,中部地區地勢平坦。全境中部沿黑河兩岸形成綠洲,面積274萬畝,占總面積的41.2%,綠洲外圍為沙漠、戈壁和荒山。依地勢可分為南部沿山區和中部川區、北部干旱區三大地貌類型。5.1.3土壤狀況高臺縣造林區土壤系第四紀全新統沖積、洪積堆積物,為變質巖、石英巖、閃長巖、砂巖、泥巖的風化物,堆積層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加厚,巖性主要為黃色粘砂土,土層內常有薄夾砂層出現,地下水位北部淺、南部深,多在20—150m左右,整個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海拔1340—1960m。由于該區土壤成土母質為洪積、沖積堆積物,且地形平坦、地形地貌相近,因此,根據土壤類型、植被狀況及地表特征等三個主要因子結合土壤普查資料將造林地土壤劃分為風蝕灰棕漠土、深厚灌淤土、鹽化灌漠土、鹽化風沙土、鹽化沼澤土五種類型。Ⅰ深厚灌淤土類型:主要分布在巷道鄉、紅崖子一帶,地勢南高北低,坡降大,自然植被有芨芨、冰草、白刺、珍珠、小葉錦雞兒等旱生草木本植物。這里是盛產小麥、玉米、薯類、豆類、油料等農作物的地方。土層深厚,厚度一般在1.0—2.5m之間,土壤比較肥沃,地下水埋深150m以下,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及杏樹、梨樹、沙棘、楊樹和牧草。Ⅱ鹽化沼澤土類型:主要分布在宣化鄉北部黑河沿岸,地勢平坦,自然植被有冰草、蒲秧、羅布麻、鹽瓜瓜等耐鹽堿草本,這里主產水稻和小麥農作物。土層厚度一般在0.3—0.6m之間,地下水位0.8—20m。耕地土壤肥力下等,有鹽漬化現象,適宜種植紅柳、河柳,增加植被,以改良土壤。Ⅲ風蝕灰棕漠土類型:主要分布在駱駝城灘、許三灣灘的開發區一帶,地勢南高北低,坡降4-6%,區內自然植被有白刺、芨芨、駱駝蓬、紅砂等旱生草本和半灌木。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蔬菜、棉花、胡麻等,土厚0.8—1.5m之間;地下水埋深40—80m,耕地鹽漬化程度較輕,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果樹、林木及牧草、藥材。Ⅳ鹽化灌漠土類型:主要分布在堿泉子灘、國有林場、南華灘一帶,地勢較為平坦,自然植被有蘆草、冰草、駱駝蓬、黑果枸杞、甘草等旱生草本和半灌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蔬菜、谷子等農作物,土層厚0.50—0.80m,地下水埋深20—50m,耕地鹽漬化程度較重,適宜種植沙棗、紅柳、新疆楊、二白楊和苜蓿、甘草。Ⅴ鹽化風沙土類型:主要分布在深溝灘和青草湖灘內,地勢平坦,自然植被有冰草、芨芨、白刺、黑果枸杞、沙蒿等旱生草本和半灌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有風沙危害的歷史,地表有14—20cm砂層,砂層下部為壤質土層,地下水位2.5—20m左右。耕地土壤肥力下等,適宜種植沙棗、紅柳和牧草。5.1.4植被縣境內由于降水量少而蒸發量大,植被覆蓋度低,生物種類較少,形成了各種地帶性植物群落,大體可分為:①荒漠戈壁植被。如黃蒿、白刺、發菜、霸王、芨芨草、泡泡刺、麻黃,以及蒿類等旱生、超旱生類植物;②沙漠植被。如紅柳、沙拐棗、沙棘、白刺、沙蒿、蘆草等耐風蝕沙埋的耐旱植物③鹽生草甸、沼澤植被。如冰草、雞爪蘆葦、堿蓬、茵陳、苦豆子、水三棱草、鹽爪爪、蘆葦、眼子菜、澤瀉等;④各類雜草植被。如賴草、車前子、灰藜、艾蒿、甘草、苦蒿、薄公英、野苜蓿、扁蓄子、野燕麥以及禾本科、沙草科及一年生蒿屬等植被;⑤人工林果植被。如楊、柳、國槐、松、柏、榆、沙棗等喬木。在沙區有人工栽植的樟子松、梭梭、花棒、毛條、紅柳等。果樹主要有蘋果、桃、李、杏、棗等。5.1.5野生動物縣境綠洲區內林木茂盛,河流縱橫,湖泊沼澤眾多,是魚類、兩棲爬行類和各種昆蟲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又為冬夏候鳥提供了停歇、繁殖的優越條件,綠洲外圍大面積的荒漠半荒漠草原,祁連山、合黎山山系洪積地帶,也具有野生動物棲居的條件。據縣志記載,本縣分布有陸脊椎動物105種,其中獸類41種,鳥類54種。兩棲爬行類10種;野生魚類13種。屬國家一類保護的動物有黑鸛、普氏原羚;二類保護動物有石貂、猞猁、兔獼、荒漠貓、鵝喉羚、巖羊及隼形目、鸮形目鳥類等。5.2自然氣候條件高臺縣屬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具有干旱少雨、蒸發強烈、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特點。年平均氣溫7.6℃,元月平均氣溫-9.7℃,七月平均氣溫22.3℃,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31℃,≥0℃積溫3567.7℃,≥105.3社會經濟概況5.3.1人口全縣轄3鎮6鄉,136個村委會,10個居委會,總人口15.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27萬人。5.3.2經濟情況2007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4.91萬畝,平均畝產543kg;農村經濟總收入72717.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70元。全縣工農業總產值182759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5014萬元,農業總產值83341萬元,林業產值達到200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4%。全縣財政總收入達8444萬元。5.3.3交通運輸境內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境內有蘭新復線火車站三處,臨清高速公路、312國道東西貫穿全縣,縣鄉公路形成網絡;與西蘭烏干線光纜相連的程控電話和數字移動電話網絡全面覆蓋;已建成110—350千伏變電站6處,供電功率為28萬千伏的輸、變、電網絡覆蓋全縣。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證。5.4國土資源狀況5.4.1水資源狀況高臺縣地面水源主要是黑河水系,包括黑河、大河、擺浪河、水關河、石灰關河、紅沙河等六條河流,均發源于祁連山。黑河從東向西橫穿全境,年徑流量為10.9億m3,另外五條河流年徑流量為0.766億m3,供南部沿山地區的農業灌溉。地下水有一定儲量,川區地下水位為1—5.0m,南部開發區主要進行打井提灌。全縣農田灌溉設施完善,灌溉方式主要以河水灌溉為主,輔之以井灌。共有干渠25條,長517.23公里,支、毛渠形成網絡,覆蓋全部農耕區,有機井3000多眼。經過多年建設,項目區已基本行成了渠、路、林、田相配套的灌溉渠系。
5.4.2土地利用狀況全縣土地總面積663.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3.19萬畝,林業用地面積134.43萬畝,牧草地面積3.36萬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48萬畝,交通用地3.86萬畝,水域面積16.11萬畝,現階段未利用土地461.37萬畝。5.5森林資源狀況截至2007年底,全縣人工林保存面積62.81萬畝,其中:防護林56.3萬畝,經濟林6.51萬畝。在防護林中農田防護林5萬畝,防風固沙林51.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為9.47%。活立木蓄積量85.4萬m3,其中林分蓄積20.6萬m3,農田林網蓄積64.8萬m3。6項目建設的有力條件及限制因素6.1項目建設的有力條件6.1.1高臺縣光、熱資源充沛,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屬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具有干旱少雨、蒸發強烈、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特點。年平均氣溫7.6℃,元月平均氣溫-9.7℃,≥0℃積溫3567.7℃,≥10℃積溫3053℃6.1.2水、電、交通通訊便利,適宜規模化生產項目區地處312國道、縣級道路沿線,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對基地發展非常有利。區域內電力設施齊全,節水型水泥“U”型渠全部配套到位,內部渠道全部貫通,整體布局合理。初步形成渠、路、林配套,水、電、暖齊全的基礎設施,為建設設施葡萄產業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6.1.3勞動力價格便宜,生產成本較低項目區勞動力資源充足,勞動力價格較低,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設施葡萄產業基地的生產效益。6.2主要限制因素6.本項目投資大,建設資金的籌集是項目建設順利實施的關鍵。國家要加大對日光溫室葡萄產業基地建設投資力度。同時要通過宣傳,提高管理部門和廣大民眾對日光溫室葡萄產業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參與意識。同時,要拓寬融資渠道,增加項目投入,確保項目實施。6.2本項目區的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霜凍、沙塵暴,其次為早春寒,冬季連續降雪或連陰,對苗木生長影響和危害較大,要通過增溫、設施保護等措施來防止自然災害對項目建設的影響。7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及原則7.1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運行的原則,按照區域化布局、集約化栽培、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依靠科技進步,積極引進、應用先進實用新技術、新成果,建立健全產前、產中、產后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建成科技含量高、果品質量好、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顯著的特色基地,推動全縣設施葡萄產業健康快速發展。7.2項目建設的原則7.2.1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多采光,少用水,少占用耕地或不占用耕地的原則;7.2.2堅持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的原則;7.2.3堅持因地制宜,科技規劃,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集約化栽培,產業化經營的原則;7.2.4堅持統籌規劃、分布實施,按設計施工,按規劃實施,提高基地建設質量的原則;7.2.5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市場規律,生產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優質、安全、無公害果品的原則;7.2.6堅持依靠科技進步,積極推廣應用高新實用技術,用標準化的生產方式,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的原則;7.2.7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方面發展,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全社會興辦設施葡萄產業基地的原則。8項目建設方案8.1項目實施地點:高臺縣南部沿山地區的新壩鄉及312國道沿線各鄉鎮。8.2建設規模與建設進度建設總規模為3000畝,其中2009年500畝,2010年600畝,2011年700畝,2012年1200畝。8.3建設布局:巷道鄉300畝,宣化鎮200畝,黑泉鄉300畝,羅城鄉300畝,合黎鄉250畝,南華鎮400畝,新壩鄉1000畝,駱駝城鄉250畝。8.4建設內容:建造高標準日光溫室3000畝(座),種植紅地球葡萄3000畝(座),鋪設節水滴灌設施3000畝(座)。8.5建設期限:2009-2012年.9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9.1投資估算本項目總投資12000萬元。9.1.1建造高標準日光溫室主體工程,共需資金10800萬元,每座溫室3.6萬元。9.1.2紅地球葡萄苗木費4509.1.3鋪設節水滴灌設施300萬元,每座1000元。9.1.4科技培訓費450萬元。用于科技推廣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群眾的現場培訓及電化培訓。9.2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2000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6000萬元,占總投資的50%,自籌6000萬元,占總投資的50%。10主要生產技術方案10.1、溫室選擇選擇空氣清新、遠離工業區和礦區、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日光充足、背風平坦的地方建造日光溫室。溫室東西方向,坐北朝南,偏西5-8。,溫室長50-70米,跨度7-8米,高度3-3.6米,墻體厚度基部2米,上部1.50米。棚架材料選用優質鋼管,棚膜為聚乙烯無滴膜,覆蓋物為稻草簾10.2品種選擇選擇品質優良、產量高、耐儲運的以貝達為砧木的紅地球葡萄。10.3栽植方式與密度南北行栽植,株行距0.8*1.8米。10.4栽植時間根據高臺縣氣候特點,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進行栽植。10.5栽植方法10.5.1開溝、換土、施肥栽植前,先按設計的行距挖深0.8米、寬0.8米的栽植溝,將生土和熟土分開堆放,在陽光下曝曬3天,以提高土溫。回填時,溝底施10厘米的麥草或玉米秸桿,上放10厘米的熟土,再將熟土與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雞、牛、羊糞等)、細沙各三分之一并充分摻勻后填入40厘米,上面用10厘米的熟土將溝填平,表面施入120公斤過磷酸鈣覆熟土10厘米,溝內不能留任何生土,然后灌水使土壤沉實。最后用用熟土與細沙各半摻勻后起高15厘米、寬80厘米的壟。10.5.2栽植栽植前,要將溫室蓋棚膜5-6天,待土壤溫度升高后再栽苗。栽苗前,先將苗木根系放入水中浸泡24小時,如果葡萄苗根系過長,須進行修剪,剪留長度15-20厘米。栽時挖20厘米見方的穴,穴內留饅頭形土丘,把苗座在土丘上,將根理順分開,然后填熟土到半坑后踏實,每穴內澆2-3公斤水,再填熟土與壟面相平。苗栽完后,將溝內土塊打碎整平,立即進行鋪膜,膜寬1米,膜與苗接觸處用木棍插洞,膜從上套下,不要碰傷芽子。膜鋪完后,用土將四周蓋嚴,并在旱塘內進行放水,不要太大,水流到溝即可。10.6整形修剪10.6.1夏季修剪日光溫室紅地球葡萄采用單干雙臂整形。栽植當年,當新梢長到5厘米時開始進行抹芽,每株先選留2個粗壯的新梢,當新梢長到10厘米時,每株只留1個最粗壯的新梢作為主梢,其余的全部抹去。當主梢長到50厘米時,在離苗15厘米處插一木棍,將主梢綁在木棍上。當主梢長到80厘米時,將下部所有的副梢留1片葉進行掐頭,同時摳去副梢里面的芽子,使副梢不再生長。當主梢長到1.3米時,要栽植離地面高1.8米的水泥樁,分別在0.8米、1.3米、1.8米處拉三道鐵絲,將主梢80厘米以上部分向南水平綁到第一道鐵絲上,剩余的50厘米進行摘心。在主梢80厘米處抽出的另一個副梢長到50厘米時,再向北水平綁到第一道鐵絲上,并進行摘心。兩條新梢上水平生長的副梢在5片葉時進行摘心,再長出3片葉時,進行反復進行摘心。水平生長的副梢全部引縛到第二、三道鐵絲上。10.6.2冬季修剪冬季修剪時,應根據樹勢狀況來確定具體的修剪方法。樹勢較弱的采用單枝更新法,樹勢較強的采用雙枝更新法。同時,也可以根據架面情況,靈活采用單枝更新和雙枝更新混合修剪。一般每株留4—5個結果母枝,其余作為結果預備枝。10.7果穗管理10.7.1定穗應根據植株的生長勢和結果枝的強弱而定,一般樹勢生長強壯的,每株留8個果穗,樹勢生長中庸的,每株留6個果穗,樹勢生長較弱的,每株留4個果穗,每個結果枝留1個果穗。一般每座溫室留果500-700公斤。10.7.2疏花序當結果新梢長到60-70厘米時,將發育不良、弱小的、畸形的、過密的、位置不當的花序疏除。對保留的花序在花前5天左右,掐去1/4的穗尖,并疏除第一側穗,掐去第二側穗的1/2。10.7.3疏果粒在花15天左右,當果粒黃豆大小時,疏去小粒果、畸形果,每穗留80粒果。10.7.4果實套袋在果穗整形后進行。套袋前,再次對果穗進行一次疏果,每穗保留60粒果。并噴一次1000倍液的多菌靈或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防治病害的發生。1-2天后,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奇寶”20000倍液進行蘸果1-2秒,待1天藥液干后,進行套袋。10.8土、肥、管理10.8.1追肥結合灌水進行追肥。一般在萌芽前、花前、幼果生長期、果實著色期進行。前2次以氮肥為主,每株施30-40克,第三、第四次以磷、鉀肥為主,株施磷二銨、硫酸鉀50-60克。同時,每隔15天左右,樹體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3次。10.8.2基肥在果實采收后25天進行。在樹行一側離苗40厘米處,挖深60厘米、寬20厘米施肥溝,將表土與細沙、農家肥各三分之一充分拌勻后施入,上撒過磷酸鈣,然后進行灌水,10.8.3灌水在萌芽前、花前、花后、漿果生長期、果實著色期要及時灌水。其它生長時期,根據旱情進行灌水,不旱不澆,嚴禁漫灌積水。10.8.4中耕除草每次灌水后,及時將旱塘內土壤耙細,上覆2-3厘米的細黃沙,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時除去溫室內所有雜草。10.9扣棚9月中旬,當連續5天夜間最低氣溫為8℃時,開始進行扣棚,扣棚前4-5天灌1次水,水不宜過大。扣棚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8℃,夜間8-10.10溫、濕度調控苗木栽植后,把草簾全部放下,室內不能見光,并關閉通風口,采取分逐漸升溫的方法進行升溫。前5天,溫度控制在10℃;第二個5天,隔3-5個簾拉一個簾,溫度控制在15℃;第三個5天,隔1個簾拉一個簾,溫度控制在20℃;15天以后,芽體變綠時,全部取簾,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70%左右。9月下旬扣棚后,棚內溫度控制在28℃左右,濕度保持在60%左右。休眠前,采取逐漸降溫的方式進行降溫,第一周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8℃-10℃,第二周白天溫度控制在15℃-20℃,夜間5℃-6℃;第三周,白天溫度控制在10℃-15℃,夜間10.11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從7月份開始,每隔15天噴施200倍液的波爾多液或多硫懸乳劑3次,預防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的發生。同時,加強田間管理,清除雜草,降低棚內濕度,減少病菌浸染。冬季休眠前,徹底清理果園內雜草和殘枝敗葉,噴一次波美3-5Be°石硫合劑,鏟除越冬病蟲。修剪完后,樹體再噴一次波美3-5Be°石硫合劑。生長期間,如有病害發生,白粉病用1000倍液的多菌靈進行防治,霜霉病用1000倍液的克霜靈進行防治,白粉虱用1000倍液的蚜虱凈進行防治,紅蜘蛛用3000倍液的噠螨靈或螨死凈進行防治。11效益分析與評價11.1生態效益該項目節水環保,有利于減少污染,生產綠色生態食品,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11.2經濟效益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到2012年可年產反季節鮮食葡萄600萬公斤,年果品銷售收入13500萬元,實現年稅金540萬元。11.3社會效益通過實施該項目,可以進一步優化全縣農村種植業結構,建立壯大林業優勢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12項目建設保障措施12.1加強理論宣傳,提高思想認識高海拔冷涼地區設施紅地球葡萄延后栽培是一項高新技術,在全縣才開始起步。因此,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多種媒體進行宣傳發動,使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發展設施葡萄產業是改善農業種植業結構,實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舉措。并通過外出參觀學習、算帳對比、致富典型宣講、舉辦科技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切實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發展設施葡萄產業的積極性,推動設施葡萄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12.2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要制定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創造寬松環境,鼓勵和支持全社會各方面,各種所有制投資設施葡萄產業建設,加大多方面的投資力度。同時,工商、稅務、土地、水利、電力、金融等部門,要在項目爭取、基礎設施建設、稅收減免、水費減免、擔保貸款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和支持,解決投資者的后顧之憂,提高全社會發展設施葡萄產業的積極性,為設施葡萄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2.3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針對設施葡萄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要求,在果園管理上要規范配套技術,大力推廣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節水灌溉、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科學整形修剪、科學施肥、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等先進實用技術,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同時,積極宣傳普及果農的標準化生產意識,使廣大果農重視標準化,認識標準化,實施標準化,走精細化、規模化、科技型的現代化生產之路。12.4加大對外宣傳,拓寬銷售渠道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謀體和舉辦新聞發布會、舉辦葡萄采摘節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高臺設施葡萄,努力擴大全縣設施葡萄知名度,積極吸引國內外客商來高臺訂貨。在312國道沿線、巷道蔬菜批發市場、縣城蔬菜批發市場等地建立產品批發、銷售市場。同時積極培育壯大產品銷售渠道,廣泛開展產品銷售,并加強信息服務網絡建設,與國內外主要專業市場網絡相連,發布產品市場信息,推動產品網上銷售。12.5健全服務體系,搞好指導服務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搞好設施葡萄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一是加強技術服務。縣、鄉林業科技人員在設施葡萄管理的各個環節,要深入生產一線,為廣大果農進行栽植技術、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溫濕度調控等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提高葡萄綜合管理水平。二是抓好科技培訓。要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結合設施葡萄生產實際,通過采取舉辦現場培訓班、專題講座、印發科普材料,科技咨詢等多種形式,對廣大果農進行科技培訓,提高果農科技素質和科學管理水平。三是做好產業信息服務。利用產業信息網絡,做好設施葡萄產品的市場分析和預測,為產區、銷區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促進產品的對外銷售。12.6加強項目管理,嚴把項目質量項目建設期間,項目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要深入一線跟班作業,對項目建設質量進行監理。要嚴格按照作業設計的工序進行施工作業,將項目建設的檢查驗收貫穿于每一道工序的始終,凡不合格的要堅決返工,每道工序達不到要求和標準的一律不得轉入下一道工序。12.7嚴格資金管理,加強資金監管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認真落實《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管理規定》、《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資金會計核算辦法》、《林業重點工程資金違規責任追究暫行規定》等規章制度,規范工程實施單位的資金使用行為。一是對所有工程建設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帳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堅決杜絕截留、挪用、串用,以確保專項資金的安全有效運行。二是大力推行項目資金撥付的“報帳制”,建立資金撥付和項目各環節質量、項目最終驗收結果掛鉤,使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和對工程資金的監督檢查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從源頭上保證資金專款專用,規范資金使用行為,確保項目投資效益。三是加大資金稽查力度和審計監督工作,對資金使用中查出的問題,采取責令限期整改、通報批評等措施予以處理;情節嚴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相應處分;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嚴懲。13結論與建議13.1結論13.1.1高臺縣高海拔冷涼地區日光溫室紅地球葡萄延后栽培建設項目,具備氣候、土壤、水份等自然條件和市場空間以及技術保障,意義重大,非常必要,可行性條件比較充分,可以付諸實施。13.1.2該項目方案具體,各項數據均采用市場價格,極力推廣科學技術科技興林,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13.1.3項目實施后,生態、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可以進一步優化全縣農村種植業結構,建立壯大林業優勢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因此,項目實施勢在必行。13.2建議本項目是一個很好的林業工程項目,實施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議主管部門準予立項扶持,以便項目早日實施,早見成效。目錄TOC\o"1-2"\h\u253321總論 1311911.1項目概況 1317891.2建設單位概況 3162241.3項目提出的理由與過程 3311231.4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4225921.5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 426521.6可行性研究范圍 5265791.7結論與建議 665262項目建設背景和必要性 9302042.1項目區基本狀況 9237942.2項目背景 11327472.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1265903市場分析 14297233.1物流園區的發展概況 1479553.2市場供求現狀 1669963.3目標市場定位 17108883.4市場競爭力分析
17160544項目選址和建設條件 1950564.1選址原則 1969314.2項目選址 19544.3場址所在位置現狀 19297334.4建設條件 20123545主要功能和建設規模 22282555.1主要功能 22281835.2建設規模及內容 26195696工程建設方案 27137726.1設計依據 27219396.2物流空間布局的要求 27262516.3空間布局原則 2853886.4總體布局 2936766.5工程建設方案 30235856.6給水工程 33115596.7排水工程 3553126.8電力工程 38288986.9供熱工程 46314656.10電訊工程 47153607工藝技術和設備方案 51276227.1物流技術方案 5142607.2制冷工藝技術方案 6769868節能方案分析 7336228.1節能依據 73176248.2能耗指標分析 73235218.3主要耗能指標計算 74272888.4節能措施和節能效果分析 76295509環境影響評價 83267939.1設計依據 8335089.2環境影響評價應堅持的原則 83134559.3項目位置環境現狀 84208539.4項目建設與運營對環境的影響 8430919.5項目建設期環境保護措施 8459489.6項目運行期環境保護措施 861431110安全與消防 873017710.1安全措施 87HYPERLINK\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用料采購合同協議
- 專利權授權合同協議
- 2025車庫合同協議
- 上海二手車合同協議
- 建筑材料借款合同協議
- 同居關系調解協議書模板
- 三方管理協議合同協議
- 專利合作實施合同協議
- 駐校管理教官協議合同
- 工程機器買賣合同協議
- 企業業務賬號管理辦法
- YY 0793.2-2023血液透析和相關治療用液體的制備和質量管理第2部分:血液透析和相關治療用水
- 手術患者轉運交接及注意事項
- 思維障礙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 產房人文關懷護理課件
- 衛生知識培訓資料
- 《統計學-基于Python》 課件 第6章 參數估計(Python-1)
- 物理學通俗演義
- 讀書分享讀書交流會《人生》課件
- 《童年》讀書分享PPT
- 神經外科類醫用耗材省際聯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