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物理學與人類文明_第1頁
序言:物理學與人類文明_第2頁
序言:物理學與人類文明_第3頁
序言:物理學與人類文明_第4頁
序言:物理學與人類文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伽利略導入新課

讓我們一起感受身邊物理的物理知識。蘋果熟了為什么會從樹上掉下來?……那為什么火箭又能將航天員乘坐的神州飛船推上天呢?最后飛船為什么又能平穩地在太空遨游呢?這就是物理。還有,大家都喜歡看電視吧,電視中一個個精彩的節目,會令屏幕前的你流連忘返,開懷捧腹。那么,電視臺的直播間的畫面和音樂是怎么即時傳過來的?又是怎樣在電視屏幕上顯示出來的呢?這些現象就是物理。緒言物理學與人類物理

通過演示與講解,讓學生對物理學有大致的了解:了解物理學研究哪些問題;了解物理學與其他科學和技術的關系;了解物理學對人類文明所起的作用。通過讓學生課后討論、寫讀后感的形式,理解為什么要學習高中物理以及怎樣才能學好高中物理,為今后深入學習作好思想準備與方法準備。教學目標一、物理學二、物理學與社會進步三、物理學與思維觀念四、物理學的未來本節導航一、物理學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經過三個多世紀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一門有眾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熱愛的基礎科學。物理在發展,社會在進步

在遠到宇宙深處,近到至咫尺之間,大到廣表蒼穹,小到微觀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細的時空中,物理學研究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們的性質和運動規律。物理學還研究物質的內部結構,在不同層次上認識物質的各種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們運動和轉化的規律。因此,說物理學是關于“萬物之理”的學問并不為過。

神七升空“長征二號”F型火箭載著神舟號在人航天飛船直入云霄。物理學的理論基礎是空間技術的基礎。

(1)在牛頓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空間物理,能把宇宙飛船送上太空,使人類實現了飛天的夢想。也使中國人“九天攬月”成為可能。

(2)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規律在科學技術的許多領域都有重大意義。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像管,磁控管、粒子加速器等都與它密切相關。電視機顯像管的剖面圖

(3)原子核物理學的進展,是人類直接利用射線和核能成為現實。患腫瘤的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

(4)20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是物理學史上驚天動地的革命。由此誕生地近代物理學以雷霆萬物之勢將世界帶入高科技時代,組成物質的微粒服從量子規律。因此半導體芯片等產業離不開量子力學的理論支撐。可以說,沒有力學就沒有現代技術,也就沒有現代化的生活。半導體芯片的照片

(5)20世紀60年代初,激光器誕生,激光物理的誕生,激光物理的進展為激光在制造業,醫療技術和國防工業中的應用打開了大門。光彩奪目的激光束

(6)當溫度低于超導轉變點時,超導體具有完全抗磁性,下方的超導體如同一塊和上方的永磁體同極相對的磁鐵一樣,是永碰體片漂浮起來。20世紀0年代,高溫超導體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超導的實際應用開辟了道路。

超導磁懸浮照片,圖中上面是用超強永磁體制成的圖片,下面是燒制的高溫超的導體。

(7)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納米科技,使人們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設計并重新排列原子或原子團,使其具有人們希望的特性。這使人們在材料科學的研究中邁出了及其重要的一步。

量子圍欄,它是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吧48個Fe原子搬到Cu表面上構成的。DNA的雙螺旋結構

(8)生命科學的巨大進展離不開物理學的基礎。脫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細胞核中的一種重要物質,它是儲存和傳遞生命信息的物質基礎。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物理學家克里克利用X射線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許實驗室成功的測定了DNA雙螺旋結構。第一輛蒸汽機車(模型)

(1)18世紀中葉,蒸汽機的改進和廣泛應用得益于熱學的研究,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促進了手工生產向機械化大生產的轉變,并使路上和海上大規模的長途運輸成為可能,這大大推動了社會發展。二、物理學與社會進步我們生活在電氣化的時代

(2)19世紀后半葉,在電磁學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電力工業,給生產和生活帶來深刻的影響,是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3)20世紀70年代,微觀物理方面的重大突破開創了微電子工業,從而觸發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世界開始進入以電子計算機應用為特征的信息時代。信息時代古人心中的宇宙三、物理學與思想觀念16世紀,人們意識到地球和行星都在繞太陽運動。

現代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距我們140億光年的天體。

(1)在人類文明的初期人們大地是一個大扁盤,物理學的發展使人類對大地乃至宇宙的認識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從“天圓地方”到“地心說”到“日心說”;從太陽系到河外星系;從靜態的宇宙道膨脹的宇宙,從“盤古開天地”到“大爆炸”的宇宙演化論……

哈雷彗星和它的公轉軌道。公元前613年至公元1910年,中國有它31次回歸的記錄。1705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的定律正確的語言了它的回歸。

單變量數值仿真。洛倫茲僅僅相差0.0001的兩個初始條件輸入一個數學方程,計算得出的兩條曲線不久就會分道揚鑣,南轅北轍,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哈雷彗星

在牛頓力學建立后,人們能精確地預言哈雷彗星每76年回歸地球一次。這意味著,已知受力情況和初始條件——物體的位置和速度,就可以求出以后任何時刻物體的位置和速度,因此,人們形成了“機械決定論”的思維方式。很自然的,人們夢想對天氣也能做同樣的預報。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研究了服從三個含有非線性項方程的氣象末次昂系統,揭示了復雜系統的行為對微小初值差異的沒感性依賴性,從而斷言藏起天氣預報不可能實現。為此,他提出了“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的說法,被稱為“蝴蝶效應”。這就動搖了長期在人頭腦中站主導地位的“機械決定論”的思維方式。我國泰山核電站

科學活動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活動,現代技術已經與科學技術密不可分了。科學救贖方面的突破對于社會發展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科學成果在技術上的應用,才創造了我們今天的物質文明,然而事實表明,技術是一把“雙刃刀”當人類黑爾明智的利用技術時,他給人類帶來很多恩惠;但是,利用不當,甚至濫用就會給人類帶來諸如生態失衡,資源枯竭等問題,人們又責任避免i技術的濫用,既要大力發展和利用技術,還要細致的分析技術帶來的正負面的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