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化畢業論文_第1頁
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化畢業論文_第2頁
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化畢業論文_第3頁
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化畢業論文_第4頁
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化畢業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化姓名:張愛會學號:1076201007321專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年級:語言學院2010級研究生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化維吾爾族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從古至今始終生活在中國境內,絕大多人口生活在新疆,也有少量分布于湖南、北京、廣州等地,國外的維吾爾人很少?!熬S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維語是“團結”和“聯合”的意思。歷代史書上的“回紇”、“回鶻”、“畏兀兒”都是維吾爾族自稱Uighur的不同漢譯。1935年,由當時的新疆省政府定名為“維吾爾”,沿用至今。維吾爾作為新疆的主體民族,操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全民信仰伊斯蘭教,主要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地,天山以北的烏魯木齊、伊犁等地也有分布,基本上遍布全疆。維吾爾族歷史沿革早在公元前三世紀,維吾爾族(Uygur/Uyghur)的祖先丁零人遠在貝加爾湖北岸放牧,到公元前后才來到北疆,傳為赤狄的一支。后來他們又被稱為高車、狄歷、鐵勒、敇勒、丁令、袁紇、韋紇等,但這些名稱有著很大區別。狄歷、鐵勒、丁零是對漠北(外蒙和東西伯利亞南部)除匈奴以外的草原民族的泛稱,突厥是鐵勒的最西面阿爾泰一帶的分支,與遠在貝加爾湖一帶的維吾爾族不屬于一個部族。高車、敇勒是南下漠南(今內蒙一帶)的鐵勒分支,他們與柔然、北魏一直處在對抗之中。袁紇、韋紇才是維吾爾族的真正源頭,當他們在公元前后進入新疆之前,中國漢王朝已經開始統治新疆樓蘭(Krora’ina/Khauranai)等地了,不久以后漢軍越過了蔥嶺(即帕米爾高原)。公元五世紀,匈奴民族早已西去歐洲,以阿史那氏(Asāna)為首的突厥人(Türk)滅柔然汗國,建立突厥汗國,韋紇臣屬于突厥。后來在七世紀初,韋紇又改稱回紇。公元630年,回紇酋長菩薩大破突厥,建立了回紇人在土拉河流域(今蒙古境內)的統治中心。公元646年,回紇酋長吐迷度率鐵勒十三部在黃河北岸臣屬唐王朝。唐王朝在鄂爾渾河(今外蒙古北部)設燕然都護府,下轄漠北和南部西伯利亞各部。唐王朝在回紇地區設立“潮海都督府”,封吐迷度為懷化大將軍,兼潮海都督。自那以后,回紇與漢族就保持了緊密的聯系,成為中國大家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回紇與漢族兩個民族在歷史上多次聯手戰勝了諸如匈奴、西突厥、東突厥等共同的敵人。8世紀末,回紇可汗奏請唐朝改回紇為“回鶻”。840年,回鶻汗國破滅,部眾大部分向西遷徙。一支遷往今新疆吉木薩爾和吐魯番地區,后建立高昌回鶻王國;一支遷往中亞,后與葛邏祿、樣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到11世紀初,塔里木盆地只有高昌回鶻王國和喀喇汗王國,原來居住在塔里木盆地的土著居民和兩漢以來遷居西域的漢族,以及后來的吐蕃人、契丹人等,都逐漸放棄自己的語言文字而講突厥語,用回鶻文。由于自然環境的限制,回鶻人也逐漸放棄原有的游牧文化,接受當地的農耕文化。當地居民和西遷回鶻人的相互融合為后來維吾爾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葉爾羌韓國時期,回鶻人與土著居民以及后來的蒙古人,在文化、風俗和血緣上的融合基本完成,現代意義上的維吾爾族開始形成。清代后期,新疆13個民族共居的多民族格局基本形成。平定準噶爾部戰爭勝利后,為了加強西北邊防,清廷于1762年設置伊利將軍,并開始移民實邊,墾荒造田,陸續從東北調遣滿、索倫(達斡爾)、錫伯等族官兵駐防新疆。以后又有俄羅斯、塔塔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從國外遷入新疆,最初的移民者多為商人。至19世紀末,新疆已有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回、柯爾克孜、滿、錫伯、塔吉克、達斡爾、烏孜別克、塔塔爾、俄羅斯共13個世居民族,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形成了新的多民族分布格局。維吾爾族初期主要聚居在南疆地區。1680年準噶爾攻滅葉爾羌汗國后,將南疆部分維吾爾人遷至伊犁為他們種地納糧,稱其為“塔蘭其”人(即種地人)。1760年起,為解決軍隊的糧食問題供應問題,清廷開始有組織地在南疆及哈密、吐魯番地區招募維吾爾族居民赴伊犁屯田,伊犁地區才開始成為維吾爾族居民一個新的聚居區。清末,維吾爾族人口達到157萬多人,占到全疆總人口是四分之三,成為新疆名副其實的主體民族。維吾爾族名稱的演變維吾爾族是世界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維吾爾族從小到大,吸收和融合了眾多其它民族的成員?!熬S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是今天漢文對“UYGHUR”一詞的音譯。在我國歷史上,歷代漢文獻對維吾爾族的稱謂在書寫上,不同時期有所不同。公元4世紀《魏書、高車傳》中出現的“袁紇”一詞,是至今所看到的對“維吾爾”的首次漢譯寫法,同時期還有寫作“烏護”或“烏紇”的。到6一7世紀的隋、唐之際,漢文獻多把“維吾爾”寫作“韋紇”。對此,《新唐書·回紇傳》說:“袁紇者,亦曰烏護、曰烏紇;至隋曰韋紇”。唐朝中、后期,又寫作“回紇”,據說是韋紇聯合鐵勒諸部中的仆固、同羅、拔野古等脫離突厥統治后給自己新組成的聯合體所定的漢文名稱。788年(唐朝德宗貞元四年)時,回紇統治者取漢文“捷鷙猶鶻然”之意;提出把“回紇”二字改寫為“回鶻”,經唐王朝同意后正式啟用,從此一直到13世紀70年代(元朝初年),漢文史籍又寫作“回鶻”。元、明時期,漢文史籍一般寫作“畏兀兒”,有時也寫作“畏吾兒”。17世紀中期清朝統治全國后,因為內地人把伊斯蘭教當時稱為“回教”,而維吾爾族這時已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因此漢文史籍中多把維吾爾族稱為“回”、“回子”或“回民”。不過,為了與同期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相區別,有的文獻中便根據維吾爾族宗教人士頭上戴有用白布繞成的帽子這一特點,稱為“纏回”。同時,又因為維吾爾族在清朝統治新疆前已經在天山南北生活,因此個別漢文獻中也把維吾爾族寫作“土回”,而把后來到新疆生活的內地回族稱為“漢回”或“客回”。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根據各族人士的意見,多次討論,決定廢除以前對維吾爾族的各種漢文寫法,統一改用“維吾爾”這一名稱。關于“維吾爾”一名最初的由來和含義,中外史籍記載并不完全一致,但今天大多數專家學者、包括著名的維吾爾族和其他突厥語民族專家學者,都認為“維吾爾”一詞的含義應該是“聯合”、“同盟”、“團結”,這比較符合維吾爾族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熬S吾爾”原是北方眾多氏族部落中并不太大的一個。后來這個氏族部落逐漸壯大,加入了許多新的成員,并與其它氏族部落結盟,組成新的聯合體,“維吾爾”名稱使用的范圍也隨之擴大。隨著歷史的發展,眾多氏族部落之間不斷融合發展,這個聯合體也不斷擴大,并逐漸成為:一個在較大地域內有基本共同語言文化、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的民族,“維吾爾”這一原來一個不大氏族部落的名稱也最終成為一個較大民族的名稱。這猶如著名的黃河、長江一樣,當他們在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麓發源的時候不過是許多涓涓水流中的一個,只有在奔向大海過程中吸收了眾多江河湖水之后,才在下游形成雄偉的波濤洪流,甚至他們的名稱在不同地段的叫法也不盡相同。維吾爾族的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維吾爾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優秀的文化,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情。

維吾爾族有豐富的文學遺產,流傳至今的有《突厥語大辭典》、《福樂智慧》、《烏古斯可汗傳》和《真理的入門》等。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語大辭典》和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樂智慧》均產生于維吾爾族歷史上的喀喇汗王朝時期?!锻回收Z大詞典》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1世紀70年代寫成,是以阿拉伯文詮釋當時突厥語的一部詞典,書中融入了當時維吾爾人及其突厥人歷史、宗教、民俗等方面的資料,并收集了300多首詩歌和大量的諺語,堪稱11世紀維吾爾人社會生活大百科全書。《福樂智慧》是維吾爾族著名的思想家和詩人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完成于11世紀初的一部著名的古典敘事長詩,是用純粹的維吾爾語寫成的第一部大型文學作品,是維吾爾族思想史和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全詩共85章,13290行,韻文體。本書對當時的思想、觀念和倫理道德進行了集中的、系統的、形象的描述。按伊斯蘭教的道德標準宣揚做人的道理,涉及社會、政治、經濟、哲學、文學等諸方面內容,可以說是研究可汗王朝的國家形態和社會組織以及精神文化面貌的一部百科全書,對維吾爾族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維吾爾族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稙豕潘箍珊箓鳌酚址Q《烏古斯可汗傳說》是在古代維吾爾族人民中廣為流傳的民間英雄史詩。其內容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古代維吾爾族古老的神話、傳說;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烏古斯可汗征戰的歷史。它用民間史詩特有的寫法敘述了許多歷史故事,對于研究古代維吾爾族的歷史、文學和語言具有重要的價值。維吾爾族大型古典音樂套曲“十二木卡姆”是集歌、舞、樂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被譽為“維吾爾音樂之母”。“木卡姆”為阿拉伯語,意為規范、聚會等意,這里轉意為大曲,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十二木卡姆中共有340多首樂曲和歌曲,其中就有大量的古典歌曲、民間歌曲、舞蹈配曲和即興樂曲。每套木卡姆又分為“瓊拉克曼”、“達斯坦”和“麥西熱甫”三大部分內容,分別為器樂合奏、音樂和歌曲演奏、群眾歌舞大聯歡三部曲。全套演奏十二木卡姆,大約需要二十四至二十七個小時,規模宏大,是維吾爾族樂舞的總匯。2005年11月“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成功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被人們贊譽為“華夏瑰寶”、“西路明珠”。維吾爾族為祖國統一和反抗外來侵略作出的卓越貢獻維吾爾族歷史上建立過許多地方政權,并同中央王朝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唐朝初年,回鶻首領世襲瀚海都督爵位,后來取代突厥建立回鶻汗國,其可汗世受唐封,唐皇室與之結為姻親,回鶻汗國助唐平定內亂并協助唐朝在西域領地的防務。10世紀高昌回鶻、喀喇汗朝、于闐等三國并立時期,都向中原政權宋朝、遼國朝貢。16世紀至17世紀的葉爾羌汗國同明朝也存在密切的政治、經濟聯系。1696年,哈密達爾汗伯克額貝都拉最先脫離當時統治天山南北的準噶爾部歸服清政府。他們的后裔全部受到清政府的冊封,從而揭開了新疆全境歸入清朝版圖的序幕。1755年,清軍滅準噶爾汗國,維吾爾族首領紛紛歸降清朝。1762年,清朝繼承了漢朝設西域都護府,唐朝設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的軍府政治歷史傳統,設立伊犁將軍府,將其作為全疆最高軍政機構。維吾爾族聚居區仍然沿用伯克制,實行本民族自行管理。19世紀中葉,隨著中國民族危機,階級矛盾的加深,伯克制和軍府制逐漸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激發起農民起義,而各地的伊斯蘭教首領則乘機煽動“圣戰”。外部還有中亞浩罕汗國的阿古柏入侵中國喀什,占領南疆地區,沙俄侵占中國伊犁。因而,戰亂不斷,造成新疆歷史上的一幕悲劇。直到1877年在維吾爾族人民反抗和清軍打擊下,阿古柏入侵政權覆滅,新疆南、北麓全部收復和1884年清朝宣布新疆建省,新疆的動蕩局面才結束。在此過程中,維吾爾族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19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勇抗擊了浩罕支持下的張格爾、默哈默德、玉素甫的寇邊騷擾活動;60年代驅逐了伊犁、塔城的俄國不法領事和商人;70年代抗擊阿古伯的入侵,配合清軍光復新疆。民國時期,維吾爾族為反對泛突厥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做出過不懈努力。80196單片機IP研究與實現,TN914.42AT89S52單片機實驗系統的開發與應用,TG155.1F406基于單片機的LED三維動態信息顯示系統,O536TG174.444基于單片機的IGBT光伏充電控制器的研究,TV732.1TV312基于89C52單片機的印刷品色彩質量檢測系統的研究,TP391.41基于單片機+CPLD體系結構的信標機設計,TU858.3TN915.62基于單片機SPCE061A的汽車空調控制系統,TM774TM621.3帶有IEEE488接口的通用單片機系統方案設計與研究,TN015基于VC的單片機軟件式開發平臺,TG155.1F406基于VB的單片機虛擬實驗軟件的研究與開發,TG155.1F406采用單片機的電阻點焊智能控制器開發,TG155.1F406基于51系列單片機的PROFIBUS-DP智能從站研究,TG155.1F406八位單片機以太網接入研究與實現,TG155.1F406基于單片機與Internet的數控機床遠程監控系統的研發,R319TP319基于單片機和DSP控制的醫用輸液泵的研究,U467.11基于單片機控制新型逆變穩壓電源的設計與仿真,F426.22TP311.52基于8位單片機的摩托車發動機電控單元軟硬件的開發,TB61基于430單片機的變壓器監控終端的研究,TG155.1F406逆變點焊單片機控制系統研究,TG131TG113.14單片機控制數字變量柱塞泵的研究,F426.22TP311.52基于單片機控制的高通量藥物篩選及檢測系統開發,R730.55R734.2MCS8051以及DS80C320單片機軟核的設計,TP391基于AVR單片機的應用設計實踐,TN015LPC2210單片機的KGW脈沖固體激光掩膜加工控制系統研究,TG131TG113.14基于單片機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統的多梳櫛經編機的研究,TN916TP31780C196單片機在鐵路客車發電機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研究,TP368.1TP393基于單片機的工程車輛3參數自動換檔技術研究,F426.22TP311.52削方制材機搖尺機構單片機控制裝置的研制,TH213.68XC196單片機集成開發環境的研制,F426.22TP311.52基于單片機與PC的光電靶測試系統研究,O536TG174.444手機和單片機控制系統的理論與應用研究,TG155.1F406基于單片機數控實驗教學繪圖儀研究,TN916TP317基于單片機控制的脈沖電化學齒輪修形研究,R319TP319基于AT89S52單片機的三相電度表研究,TP274.2基于MSP430單片機的嵌入式網絡終端,TH812TP368.1基于MSP430單片機地下車庫通風控制系統設計,TP273.2TG333.26基于PIC單片機的血壓測量計設計,TP311.5TM910.6基于單片機的標記打印機的研究與開發,TP277TG156.82HYP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