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儀說明書中文_第1頁
全站儀說明書中文_第2頁
全站儀說明書中文_第3頁
全站儀說明書中文_第4頁
全站儀說明書中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4月19日全站儀說明書中文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特點功能豐富南方全站儀NTS-320具備豐富的測量程序,同時具有數據存儲功能、參數設置功能,功能強大,適用于各種專業測量和工程測量。操作簡單南方全站儀NTS-320功能豐富,操作卻相當簡單,操作按鍵采用了軟鍵盤的方式,按鍵少,操作提示直觀,易學易用。強大的內存管理采用了具有內存的程序模塊,可同時存儲測量數據和坐標數據多達3440點以上,若僅存放樣坐標數據可存儲10000點以上,并能夠方便地進行內存管理、可對數據進行增加、刪除、修改、傳輸。自動化數據采集野外自動化的數據采集程序,能夠自動記錄測量數據和坐標數據,可直接與計算機傳輸數據,實現真正的數字化測量。望遠鏡鏡頭更輕巧新一代全站儀NTS-320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外觀及內部結構進行了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望遠鏡鏡頭更加小巧,方便測量。特殊測量程序在具備常見的基本測量模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坐標測量)之外,還具有特殊的測量程序,可進行懸高測量、偏心測量、對邊測量、距離放樣、坐標放樣,設置新點,后方交會,面積計算,功能相當的豐富,可滿足專業測量的要求。7.中文界面和菜單全站儀NTS-320采用了漢化的中文界面,對于中國用戶更直觀,更便于操作,顯示屏更大,設計更加人性化,字體更清晰,美觀。使儀器操作更加得心應手。預備事項2.1預防事項日光下測量應避免將物鏡直接瞄準太陽。若在太陽下作業應安裝濾光器。避免在高溫和低溫下存放儀器,亦應避免溫度驟變(使用時氣溫變化除外)。儀器不使用時,應將其裝入箱內,置于干燥處,注意防震、防塵和防潮。若儀器工作處的溫度與存放處的溫度差異太大,應先將儀器留在箱內,直至它適應環境溫度后再使用儀器。儀器長期不使用時,應將儀器上的電池卸下分開存放。電池應每月充電一次。儀器運輸應將儀器裝于箱內進行,運輸時應小心避免擠壓、碰撞和劇烈震動,長途運輸最好在箱子周圍使用軟墊。儀器安裝至三腳架或拆卸時,要一只手先握住儀器,以防儀器跌落。外露光學件需要清潔時,應用脫脂棉或鏡頭紙輕輕擦凈,切不可用其它物品擦拭。儀器使用完畢后,用絨布或毛刷清除儀器表面灰塵。儀器被雨水淋濕后,切勿通電開機,應用干凈軟布擦干并在通風處放一段時間。作業前應仔細全面檢查儀器,確信儀器各項指標、功能、電源、初始設置和改正參數均符合要求時再進行作業。即使發現儀器功能異常,非專業維修人員不可擅自拆開儀器,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壞。2.2部件名稱圓水準器顯示屏管水準器物鏡儀器中心標志光學對中器整平腳螺旋粗瞄器圓水準器顯示屏管水準器物鏡儀器中心標志光學對中器整平腳螺旋粗瞄器圓水準校正螺旋圓水準校正螺旋底板基座固定鈕電池鎖緊桿電池NB-20A水平微動螺旋垂直制動螺旋垂直微動螺旋水平制動螺旋數據通訊接口顯示屏望遠鏡把手目鏡望遠鏡調焦螺旋底板基座固定鈕電池鎖緊桿電池NB-20A水平微動螺旋垂直制動螺旋垂直微動螺旋水平制動螺旋數據通訊接口顯示屏望遠鏡把手目鏡望遠鏡調焦螺旋2.3儀器開箱和存放開箱輕輕地放下箱子,讓其蓋朝上,打開箱子的鎖栓,開箱蓋,取出儀器。存放蓋好望遠鏡鏡蓋,使照準部的垂直制動手輪和基座的圓水準器朝上將儀器平臥(望遠鏡物鏡端朝下)放入箱中,輕輕旋緊垂直制動手輪,蓋好箱蓋并關上鎖栓。2.4安置儀器將儀器安裝在三腳架上,精確整平和對中,以保證測量成果的精度,應使用專用的中心連接螺旋的三腳架。操作參考:儀器的整平與對中1、安置三腳架首先,將三腳架打開,伸到適當高度,擰緊三個固定螺旋。2、將儀器安置到三腳架上將儀器小心地安置到三腳架上,松開中心連接螺旋,在架頭上輕移儀器,直到錘球對準測站點標志中心,然后輕輕擰緊連接螺旋。3、利用圓水準器粗平儀器①旋轉兩個腳螺旋A、B,使圓水準器氣泡移到與上述兩個腳螺旋中心連線相垂直的一條直線上。②旋轉腳螺旋C,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4、利用長水準器精平儀器①松開水平制動螺旋、轉動儀器使管水準器平行于某一對腳螺旋A、B的連線。再旋轉腳螺旋A、B,使管水準器氣泡居中。②將儀器繞豎軸旋轉90o(100g),再旋轉另一個腳螺旋C,使管水準器氣泡居中。③再次旋轉90o,重復①②,直至四個位置上氣泡居中為止。5、利用光學對中器對中根據觀測者的視力調節光學對中器望遠鏡的目鏡。松開中心連接螺旋、輕移儀器,將光學對中器的中心標志對準測站點,然后擰緊連接螺旋。在輕移儀器時不要讓儀器在架頭上有轉動,以盡可能減少氣泡的偏移。6、最后精平儀器按第4步精確整平儀器,直到儀器旋轉到任何位置時,管水準氣泡始終居中為止,然后擰緊連接螺旋。2.5電池的裝卸、信息和充電電池充電取下電池盒時,按下電池盒底部插入儀器的槽中,按壓電池盒頂部按鈕,使其卡入儀器中固定歸位。電池信息HR:170°30′20″HD:235.343mVD:36.551m測量模式S/AP1↓電量充分,可操作使用。剛出現此信息時,電池尚可使用1小時左右;若不掌握已消耗的時間,則應準備好備用的電池或充電后再使用。電量已經不多,盡快結束操作,更換電池并充電。閃爍到消失從閃爍到缺電關機大約可持續幾分鐘,電池已無電應立即更換電池并充電。注:①電池工作時間的長短取決于環境條件,如:周圍溫度、充電時間和充電的次數等,為安全起見,建議提前充電或準備一些充好電的備用電池。②電池剩余容量顯示級別與當前的測量模式有關,在角度測量模式下,電池剩余容量夠用,并不能夠保證電池在距離測量模式下也能用。因為距離測量模式耗電高于角度測量模式,當從角度模式轉換為距離模式時,由于電池容量不足,有時會中止測距。電池充電電池充電應用專用充電器,本儀器配用NC-20A充電器。充電時先將充電器接好電源220V,從儀器上取下電池盒,將充電器插頭插入電池盒的充電插座,充電器上的指示燈為橙色時表示正在充電,充電6小時后或指示燈為綠色時表示充電完畢,拔出插頭。取下機載電池盒時注意事項:▲每次取下電池盒時,都必須先關掉儀器電源,否則儀器易損壞。充電時注意事項:▲盡管充電器有過充保護回路,充電結束后仍應將插頭從插座中拔出。▲要在0°~±45°C溫度范圍內充電,超出此范圍可能充電異常。如果充電器與電池已聯結好,指示燈卻不亮,此時充電器或電池可能損壞,應修理。存放時注意事項:▲可充電電池可重復充電300-500次,電池完全放電會縮短其使用壽命。▲為更好地獲得電池的最長使用壽命,請保證每月充電一次。2.6反射棱鏡全站儀在進行測量距離等作業時,須在目標處放置反射棱鏡。反射棱鏡有單(叁)棱鏡組,可經過基座連接器將棱鏡組連接在基座上安置到三腳架上,也可直接安置在對中桿上。棱鏡組由用戶根據作業需要自行配置。南方測繪儀器公司所生產的棱鏡組如圖所示:

2.7基座的裝卸拆卸如有需要,三角基座可從儀器(含采用相同基座的反射棱鏡基座連接器)上卸下,先用螺絲刀松開基座鎖定鈕固定螺絲,然后逆時針轉動鎖定鈕約180°,即可使儀器與基座分離。安裝將儀器的定向凸出標記與基座定向凹槽對齊,把儀器上的三個固定腳對應放入基座的孔中,使儀器裝在三角基座上,順時針轉動鎖定鈕約180°使儀器與基座鎖定,再用螺絲刀將鎖定鈕固定螺絲旋緊。2.8望遠鏡目鏡調整和目標照準瞄準目標的方法(供參考)①將望遠鏡對準明亮天空,旋轉目鏡筒,調焦看清十字絲(先朝自己方向旋轉目鏡筒再慢慢旋進調焦清楚十字絲);②利用粗瞄準器內的三角形標志的頂尖瞄準目標點,照準對眼睛與瞄準器之間應保留有一定距離;③利用望遠鏡調焦螺旋使目標成像清晰。當眼睛在目鏡端上下或左右移動發現有視差時,說明調焦或目鏡屈光度未調好,這將影響觀測的精度,應仔細調焦并調節目鏡筒消除視差。2.9打開和關閉電源開機1、確認儀器已經整平2、打開電源開關(POWER鍵)確認顯示窗中有足夠的電池電量,當顯示“電池電量不足”(電池用完)時,應及時更換電池或對電池進行充電。對比度調節儀器開機時應確認棱鏡常數值(PSM)和大氣改正值(PPM),并可調節顯示屏對比度為顯示該調節屏幕,請參閱覽12“基本設置”。經過按F1(↓)或F2(↑)鍵可調節對比度,為了在關機后保存設置值,可按F4(回車)鍵。***在進行測量的過程中,千萬不能不關機拔下電池,否則測量數據將會丟失!!2.10字母數字的輸入方法本節介紹字母數字的輸入,如儀器高,棱鏡高,測站點和后視點等,*條目的選擇與數字的輸入[例1]選擇數據采集模式中的測站儀器高鍵頭指示將要輸入的條目,按[▲][▼]鍵上下移動箭頭行點號->PT-01標識符:儀高:0.000m輸入查找記錄測站按[▼]鍵將->移動到儀高條目點號:PT-01標識符:儀高->0.000m輸入查找記錄測站按F1鍵進入輸入菜單點號:PT-01標識符:儀高=m1234567890.-[ENT]按F1鍵進入下一菜單點號:PT-01標識符:儀高=m(1)(2)(3)(4)按F1輸入“1”再按F3選擇[90.-],按F3選擇“.”再按F2選擇[5678],按F1選擇“5”,回車。此時儀高=1.5m,儀器高輸入為1.5米*輸入字符[例2]輸入數據采集模式中的測站點編碼“SOUTH”用[▲][▼]鍵上下移動箭頭行,移到待輸入的條目點號->標識符:儀高:0.000m輸入查找記錄測站按F1(輸入)鍵,箭頭即變成等號(=),這時在底行上顯示字符點號=標識符:儀高:0.000m1234567890.-[ENT]ABCDEFGHIJKL[ENT]MNOPQRSTUVWX[ENT]YZ+#[SPC][CLR][ENT]F1F2F3F4按[▲][▼]鍵,選擇另一頁按軟功能鍵選擇一組字符,按F2(QRST)鍵點號=標識符:儀高:0.000m(Q)(R)(S)(T)按軟鍵選擇某個字符,如按F3選擇“S”同樣可輸入下一個字符按F4(ENT)鍵,箭頭移動到下一個條目點號=SOUTH標識符:儀高:0.000m輸入查找記錄測站*修改字符,能夠按[][]鍵將光標移到待修改的字符上,并再次輸入。鍵盤功能與信息顯示坐標測量(上移鍵)坐標測量(上移鍵)星鍵星鍵回車鍵退出鍵距離測量(下移鍵)回車鍵退出鍵距離測量(下移鍵)電源開關鍵菜單鍵(右移鍵)菜單鍵(右移鍵)角度測量(左移鍵)功能鍵F1-F4鍵盤符號:ANGMENUESCPOWERF1F2F3F4按鍵名稱功能坐標測量鍵進入坐標測量模式(上移鍵)距離測量鍵進入距離測量模式(下移鍵)ANG角度測量鍵進入角度測量模式(左移鍵)MENU菜單鍵在菜單模式和測量模式間進行切換(右移鍵)ESC退出鍵返回上一級狀態或返回測量模式POWER電源開關鍵電源開關F1-F4軟鍵(功能鍵)對應于顯示的軟鍵信息ENT回車鍵確認星鍵進入星鍵模式顯示符號:V%HRHLHDVDSDNEZ*mftfi顯示符號內容V%垂直角(坡度顯示)HR水平角(右角)HL水平角(左角)HD水平距離VD高差SD傾斜N北向坐標E東向坐標Z高程*EDM(電子測距)正在進行m以米為單位ft以英尺為單位fi以英尺與英寸為單位3.2功能鍵角度測量模式(三個界面菜單)V:90°10′20″HR:122°09′30″置零鎖定置盤P1↓傾斜V%P2↓H-蜂鳴R/L豎角P3↓F1F2F3F4頁數軟鍵顯示符號功能第1頁(P1)F1置零水平角置為0°0′0″F2鎖定水平角讀數鎖定F3置盤經過鍵盤輸入數字設置水平角F4P1↓顯示第2頁軟鍵功能第2頁(P2)F1傾斜設置傾斜改正開或關,若選擇開則顯示傾斜改正F2F3V%垂直角與百分比坡度的切換F4P2↓顯示第3頁軟鍵功能第3頁(P3)F1H-蜂鳴儀器轉動至水平角0°90°180°270°是否蜂鳴的設置F2R/L水平角右/左計數方向的轉換F3豎角垂直角顯示格式(高度角/天頂距)的切換F4P3↓顯示第1頁軟鍵功能距離測量模式(兩個界面菜單)HR:122°09′30″HD*[r]<<mVD:m測量模式S/AP1↓偏心放樣m/f/iP2↓F1F2F3F4頁數軟鍵顯示符號功能第1頁(P1)F1測量啟動距離測量F2模式設置測距模式為精測/跟蹤/F3S/A溫度、氣壓、棱鏡常數等設置F4P1↓顯示第2頁軟鍵功能第2頁(P2)F1偏心偏心測量模式F2放樣距離放樣模式F3m/f/i距離單位的設置米/英尺/英寸F4P2↓顯示第1頁軟鍵功能坐標測量模式(三個界面菜單)N:122.347mE:500.256mZ:35.686m測量模式S/AP1↓鏡高儀高測站P2↓偏心m/f/iP3↓F1F2F3F4頁數軟鍵顯示符號功能第1頁(P1)F1測量啟動測量F2模式設置測距模式為精測/跟蹤F3S/A溫度、氣壓、棱鏡常數等設置F4P1↓顯示第2頁軟鍵功能第2頁(P2)F1鏡高設置棱鏡高度F2儀高設置儀器高度F3測站設置測站坐標F4P2↓顯示第3頁軟鍵功能第3頁(P3)F1偏心偏心測量模式F2F3m/f/i距離單位的設置米/英尺/英寸F4P3↓顯示第1頁軟鍵功能星鍵模式按下星鍵能夠對以下項目進行設置:1.對比度調節。按星鍵后,經過按[]或[]鍵,能夠調節液晶顯示對比度。2.照明。按星鍵后,經過按F1選擇“照明”,按F1或F2選擇開關背景光。3.傾斜。按星鍵后,經過按F2選擇“傾斜”,按F1或F2選擇開關傾斜改正。4.S/A。按星鍵后,經過按F3選擇“S/A”,能夠對棱鏡常數和溫度氣壓進行設置。而且能夠查看回光信號的強弱。初始設置4.1溫度、氣壓、棱鏡常數等設置該模式可顯示電子距離測量(EDM)時接收到的光線強度(信號水平),大氣改正值(PPM)和棱鏡常數改正值(PSM)。一旦接收到來自棱鏡的反射光,儀器即發出蜂鳴聲,當目標難以尋找時,使用該功能可能容易地照準目標。步驟操作操作過程顯示第1步①確認進入距離測量模式第1頁屏幕HR:170°30′20″HD:235.343mVD:36.551m測量模式S/AP1↓第2步F3②按F3(S/A)鍵,模式變為參數設置,顯示棱鏡常數改正(PSM),大氣改正值(PPM)和反射光的強度(信號)。設置音響模式PSM:0.0PPM:2.0信號:[|||||]棱鏡PPMT-P一旦接收到反射光,儀器即發出蜂鳴聲,若要關閉蜂鳴聲,可參閱12“基本設置”。F1至F3用于設置大氣改正和棱鏡常數按ESC鍵可返回正常測量模式。4.2設置溫度和氣壓預先測得測站周圍的溫度和氣壓。例:溫度+25°C氣壓1017.5步驟操作操作過程顯示第1步按鍵進入距離測量模式HR:170°30′20″HD:235.343mVD:36.551m測量模式S/AP1↓第2步按鍵F3進入設置。由距離測量或坐標測量模式預先測得測站周圍的溫度和氣壓設置音響模式PSM:0.0PPM:2.0信號:[|||||]棱鏡PPMT-P第3步按鍵F3按鍵F3執行[T-P]溫度和氣壓設置溫度->15.0°C氣壓:1013.2hpa輸入回車第4步按鍵F1輸入溫度按鍵F4輸入氣壓按鍵F1執行[輸入]輸入溫度與氣壓*1。按F4執行[回車]確認輸入。溫度和氣壓設置溫度:->25.0°C氣壓:1017.5hpa輸入回車備注*1請參閱2.10“字母數字輸入方法”溫度輸入范圍:-30°~+60°C(步長0.1°C)或-22~+140°F(步長0.1°F)氣壓輸入范圍:560~1066hPa(步長0.1hPa)或420~800mmHg(步長0.1mmHg)或16.5~31.5inHg(步0.1inHg)如果根據輸入的溫度和氣壓算出的大氣改正值超過±999.9ppm范圍,則操作過程自動返回到第4步,重新輸入數據。4.3設置大氣改正全站儀發射紅外光的光速隨大氣的溫度和壓力而改變,本儀器一旦設置了大氣改正值即可自動對測距結果實施大氣改正。改正公式如下:(計算單位:米)F1(精測)=14985518HzF1(跟蹤測)=149855.18HzF1(跟蹤測)=151368.82Hz發射光波長:λ=0.865μmNTS系列全站儀標準氣象條件(即儀器氣象改正值為0時的氣象條件):氣壓:1013hPa溫度:20oC大氣改正的計算:ΔS=273.8–0.2900P/(1+0.00366T)(ppm)式中:ΔS:改正系數(單位ppm)P:氣壓(單位.hPa,若使用的氣壓單位是mmHg時,按:1hPa=0.75mmHg進行換算。T:溫度(單位oC)直接設置大氣改正值的方法測定溫度和氣壓,然后從大氣改正圖上或根據改正公式求得大氣改正值(PPM)步驟操作操作過程顯示第1步F3由距離測量或坐標測量模式按F3設置音響模式PSM:0.0PPM:0.0信號:[|||||]棱鏡PPMT-P第2步F2按F2[ppm]鍵,顯示當前設置值PPM設置PPM:0.0ppm輸入回車第3步F1輸入數據F4輸入大氣改正值,*1)返回到設置模式PPM設置PPM:4.0ppm輸入回車設置音響模式PSM:0.0PPM4.0信號:[|||||]棱鏡PPMT-P*1)參閱2.10“字母數字輸入方法”輸入范圍:-999.9PPM至+999.9步長0.1PPM4.4大氣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儀器在進行平距測量和高差測量時,可對大氣折光和地球曲率的影響進行自動改正。大氣折光和地球曲率的改正依下面所列的公式計算:經改正后的平距:D=S*[cosα+sinα*S*cosα(K-2)/2Re]經改正后的高差:H=S*[sinα+cosα*S*cosα(1-K)/2Re]若不進行大氣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則計算平距和高差的公式為:D=S·cosαH=S·sinα注:本儀器的大氣折光系數出廠時已設置為K=0.14。K值有0.14和0.2可選。也可選擇關閉。式中:K=0.14……大氣折光系數Re=6370km…地球曲率半徑α(或β)………從水平面起算的豎角(垂直角)S…………………斜距操作:按F4開機,在“F3:其它設置”里的“F3:兩差改正”,能夠設置。4.5設置反射棱鏡常數南方全站的棱鏡常數的出廠設置為-30,若使用棱鏡常數不是-30的配套棱鏡,則必須設置相應的棱鏡常數。一旦設置了棱鏡常數,則關機后該常數仍被保存。步驟操作操作過程顯示第1步F3①由距離測量或坐標測量模式按F3(S/A)鍵設置音響模式PSM:-30.0PPM:0.0信號:[|||||]棱鏡PPMT-P第2步F1②按F1(棱鏡)鍵棱鏡常數設置棱鏡:0.0mm輸入回車第3步F1輸入數據F4③按F1(輸入)鍵輸入棱鏡常數改正值*1),按F4確認,顯示屏返回到設置模式設置音響模式PSM:0.0PPM:0.0信號:[|||||]棱鏡PPMT-P*1)參閱2.10“字母數字輸入方法”。輸入范圍:-99.9mm至+99.9mm步長0.1mm4.6設置最小讀數最小讀數的設置可選擇角度測量的顯示單位儀器類型角度單位度哥恩(400制)密位NTS-3205″/1″1mgon/0.2mgon0.1mil/0.01mil[例]角度最小讀數:5″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MENU鍵后再按F4(P↓)鍵,顯示主菜單2/3MENUF4菜單2/3F1:程序F2:參數組1F3:照明P↓②按F2鍵F2設置模式1F1:最小讀數F2:自動關機開關F3:自動補償③按F1鍵F1最小讀數F1:角度④按F1鍵F1最小讀數[F1:1″]F2:5″回車⑤按F2(5″)鍵后再按F4(回車)鍵F2設置模式1F1:最小讀數F2:自動關機開關F3:自動補償按ESC鍵可返回到先前模式4.7設置自動關機如果30分鐘內無鍵操作或無正在進行的測量工作,則儀器會自動關機。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MENU鍵后再按F4(P↓)鍵,顯示主菜單2/3MENUF4菜單2/3F1:程序F2:參數組1F3:照明P↓②按F2鍵F2設置模式1F1:最小讀數F2:自動關機開關F3:自動補償P↓③按F2,顯示原有設置狀態F2自動關機開關[開]F1:開F2:關回車④按F1(開)鍵或F2(關)鍵,然后再按F4(回車)鍵,返回F1或F2F4設置模式1F1:最小讀數F2:自動關機開關F3:自動補償4.8設置垂直角傾斜改正當傾斜傳感器工作時,由于儀器整平誤差引起的垂直角自動改正數顯示出來,為了確保角度測量的精度,傾斜傳感器必須選用(開),其顯示能夠用來更好的整平儀器,若出現(“X補償超限”),則表明儀器超出自動補償的范圍,必須人工整平。NTS-320對豎軸在X方向的傾斜的垂直角讀數進行補償。當儀器處于一個不穩定狀態或有風天氣,垂直角顯示將是不穩定的,在這種狀況下您可打開垂直角自動傾斜補償功能。用軟件設置傾斜改正可選擇第二頁上的自動補償的功能,此設置在斷開電源后不被保留。[例]設置X傾斜改正關閉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主菜單下,按F4鍵進入主菜單2/3頁F4菜單2/3F1:程序F2:參數組1F3:照明P↓②按F2鍵,選定參數組1。F2設置模式1F1:最小讀數F2:自動關機開關F3:自動補償③按F3(自動補償)鍵若已經選定開,則會顯示出傾斜值F3傾斜傳感器:[關]單軸關回車④按F1(單軸)鍵或F3(關)鍵進行選擇,然后按F4(回車)鍵進行確認F1F4傾斜傳感器:[X-開]X:0°00′30″單軸關回車4.9設置照明開關設置照明開關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MENU鍵,再按F4(P↓)鍵,進入第2/3頁菜單MENUF4菜單2/3F1:程序F2:參數組1F3:照明P↓②按F1或F2,設為開或關F1或F2照明[關]F1:開F2:關③按ESC鍵,返回ESC菜單2/3F1:程序F2:參數組1F3:照明P↓4.10設置儀器常數按14.8“儀器常數的檢驗與校正”的方法可求得儀器常數值,儀器常數設置的方法如下: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住F1鍵開機F1+開機校正模式F1:垂直角零基準F2:儀器常數②按F2鍵F2儀器常數設置儀器常數-0.5mm輸入回車③輸入常數值*1)*2)F1儀器常數設置儀器常數:1..5mm輸入回車④關機輸入常數F4關機校正模式F1:垂直角零基準F2:儀器常數*1)參閱2.10“字母數字的輸入方法”。*2)按ESC鍵,可取消設置。*注意:儀器的常數在出廠時經嚴格測定并設置好,用戶一般情況下不要作此項設置。如用戶經嚴格的測定(如在標準基線場由專業檢測單位測定)需要改變原設置時,才可做此項設置。角度測量5.1水平角和垂直角測量水平角右角和垂直角的測量確認處于角度測量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照準第一個目標A:照準AV:82°09′30″HR:90°09′30″置零鎖定置盤P1↓②設置目標A的水平角為0o00ˊ00"按F1(置零)鍵和F3(是)鍵F1F3水平角置零>OK?[是][否]V:82°09′30″HR:0°00′00″置零鎖定置盤P1↓③照準第二個目標B,顯示目標B的V/H。照準目標BV:92°09′30″HR:67°09′30″置零鎖定置盤P1↓瞄準目標的方法(供參考)①將望遠鏡對準明亮天空,旋轉目鏡筒,調焦看清十字絲(先朝自己方向旋轉目鏡筒再慢慢旋進調焦清楚十字絲);②利用粗瞄準器內的三角形標志的頂尖瞄準目標點,照準時眼睛與瞄準器之間應保留有一定距離;③利用望遠鏡調焦螺旋使目標成像清晰。*當眼睛在目鏡端上下或左右移動發現有視差時,說明調焦或目鏡屈光度未調好,這將影響觀測的精度,應仔細調焦并調節目鏡筒消除視差。5.2水平角(右角/左角)切換確認處于角度測量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F4(↓)鍵兩次轉到第3頁功能F4兩次V:122°09′30″HR:90°09′30″置零鎖定置盤P1↓傾斜V%P2↓H-蜂鳴R/L豎角P3↓②按F2(R/L)鍵。右角模式(HR)切換到左角模式(HL):F2V:122°09′30″HL:269°50′30″H-蜂鳴R/L豎角P3↓③以左角HL模式進行測量。*每次按F2(R/L)鍵,HR/HL兩種模式交替切換。5.3水平角的設置5.3.1經過鎖定角度值進行設置確認處于角度測量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用水平微動螺旋轉到所需的水平角;顯示角度V:122°09′30″HR:90°09′30″置零鎖定置盤P1↓②按F2(鎖定)鍵;F2水平角鎖定HR:¨90°09′30″>設置?[是][否]③照準目標;照準④按F3(是)鍵完成水平角設置*1),顯示窗變為正常的角度測量模式。F3V:122°09′30″HR:90°09′30″置零鎖定置盤P1↓*1)若要返回上一個模式,可按F4(否)鍵。5.3.2經過鍵盤輸入進行設置確認處于角度測量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照準目標照準V:122°09′30″HR:90°09′30″置零鎖定置盤P1↓②按F3(置盤)鍵F3水平角設置HR:輸入[回車]1234567890.–[ENT]③經過鍵盤輸入所要求的水平角*1),如:150o10′20″F1150.1020F4V:122°09′30″HR:150°10′20″置零鎖定置盤P1↓隨后即可從所要求的水平角進行正常的測量。*1)參閱2.10“字母數字的輸入”。5.4垂直角與斜率(%)的轉換確認處于角度測量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F4(↓)鍵轉到第2頁F4V:90°10′20″HR:90°09′30″置零鎖定置盤P1↓傾斜V%P2↓②按F3(V%)鍵*1)F3V:-0.30%HR:90°09′30″傾斜V%P1↓*1)每次按F3(V%)鍵,顯示模式交替切換。當高度超過45o(100%)時,顯示窗將出現(超限)(超出測量范圍)5.5水平角90°間隔蜂鳴如果水平角落在0o90o180o或270o在±1o范圍以內時,蜂鳴聲響起。此項設置關機后不保留,確認處于角度測量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F4(↓)鍵兩次,進入第3頁功能F4兩次V:90°10′20″HR:170°30′20″置零鎖定置盤P1↓H-蜂鳴R/L豎角P3↓②按F1(H-蜂鳴)鍵,顯示上次設置狀態F1水平角蜂鳴聲[關][開][關]回車③按F1(開)鍵或F2(關)鍵,以選擇蜂鳴器的開/關F1或F2水平角蜂鳴聲[開][開][關]回車④按F4(回車)鍵F4V:90°10′20″HR:170°30′20″置零鎖定置盤P1↓5.6天頂距和高度角的轉換垂直角顯示如下圖所示: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F4(↓)鍵轉到第三頁:F4兩次V:19°51′27″HR:170°30′20″置零鎖定置盤P1↓H-蜂鳴R/L豎角P3↓②按F3(豎角)鍵*1)F3V:70°08′33″HR:170°30′20″H-蜂鳴R/L豎角P3↓*1)每次按F3(豎角)鍵,顯示模式交替切換。六、距離測量在進行距離測量前一般需要確認大氣改正的設置和棱鏡常數的設置,再進行距離測量。6.1大氣改正的設置當設置大氣改正時,經過測量溫度和氣壓可求得改正值,參見4.3“設置大氣改正”6.2棱鏡常數的設置棱鏡常數為-30,設置棱鏡改正為-30,如使用其它常數的棱鏡,則在使用之前應先設置一個相應的常數,參見4.5“設置棱鏡常數”,即使電源關閉,所設置的值也仍被保存在儀器中。6.3距離測量(連續測量)確認處于測角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照準棱鏡中心照準V:90°10′20″HR:170°30′20″H-蜂鳴R/L豎角P3↓②按鍵,距離測量開始*1),2);HR:170°30′20″HD*[r]<<mVD:m測量模式S/AP1↓HR:170°30′20″HD*235.343mVD:36.551m測量模式S/AP1↓顯示測量的距離*3)—*5)再次按鍵,顯示變為水平角(HR)、垂直角(V)和斜距(SD)V:90°10′20″HR:170°30′20″SD*241.551m測量模式S/AP1↓*1)當光電測距(EDM)正在工作時,“*”標志就會出現在顯示窗。*2)將模式從精測轉換到跟蹤,參閱6.5“精測/跟蹤測量模式”。在儀器電源打開狀態下,要設置距離測量模式,可參閱12“基本設置”。*3)距離的單位表示為:“m”(米)或“ft”“fi”(英尺),并隨著蜂鳴聲在每次距離數據更新時出現。*4)如果測量結果受到大氣抖動的影響,儀器能夠自動重復測量工作。*5)要從距離測量模式返回正常的角度測量模式,可按ANG鍵。*6)對于距離測量,初始模式能夠選擇顯示順序(HR,HD,VD)或(V,HR,SD)參閱12“基本設置”。6.4距離測量(N次測量/單次測量)當輸入測量次數后,儀器就按設置的次數進行測量,并顯示出距離平均值。當輸入測量次數為1,因為是單次測量,儀器不顯示距離平均值。確認處于測角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照準棱鏡中心照準V:122°09′30″HR:90°09′30″置零鎖定置盤P1↓②按鍵,連續測量開始*1);HR:170°30′20″HD*[r]<<mVD:m測量模式S/AP1↓③當連續測量不再需要時,可按F1(測量)鍵*2),測量模式為N次測量模當光電測距(EDM)正在工作時,再按F1(測量)鍵,模式轉變為連續測量模式。F1HR:170°30′20″HD*[n]<<mVD:m測量模式S/AP1↓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測量模式S/AP1↓*1)在儀器開機時,測量模式可設置為N次測量模式或者連續測量模式,參閱12“基本設置”。*2)在測量中,要設置測量次數(N次),參閱12“基本設置”。用軟鍵選擇距離單位米/英尺/英尺、英寸經過軟鍵能夠改變距離測量模式的單位。此項設置在電源關閉后不保存,參見12“基本設置”進行初始設置(此設置關機后仍被保留)。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F4(↓)鍵轉到第二頁功能F4HR:170°30′20″HD:2.000mVD:3.678m測量模式S/AP1↓偏心放樣m/f/iP2↓②每次按F3(m/f/i)鍵,顯示單位就能夠改變。每次按F3鍵,((m/f/i)鍵,單位模式依次切換F3HR:170°30′20″HD:566.346ftVD:89.678ft偏心放樣m/f/iP2↓6.5精測模式/跟蹤模式這個設置在關機后不保留,參見12“基本設置”進行初始設置(此設置關機后仍被保留)。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距離測量模式下按F2(模式)*1)鍵所設置模式的首字符(F/T)F2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測量模式S/AP1↓②按F1(精測)鍵精測,F2(跟蹤)鍵跟蹤測量,F1—F2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精測跟蹤F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測量模式S/AP1↓*1)要取消設置,按ESC鍵。6.6放樣該功能可顯示出測量的距離與輸入的放樣距離之差。測量距離-放樣距離=顯示值放樣時可選擇平距(HD),高差(VD)和斜距(SD)中的任意一種放樣模式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距離測量模式下按F4(↓)鍵,進入第2頁功能F4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測量模式S/AP1↓偏心放樣m/f/iP2↓②按F2(放樣)鍵,顯示出上次設置的數據。F2放樣HD:0.000m平距高差斜距③經過按F1-F3鍵選擇測量模式。F1:平距,F2:高差,F3:斜距例:水平距離F1放樣HD:0.000m輸入回車1234567890.—[ENT]④輸入放樣距離*1)350mF1輸入350F4放樣HD:350.000m輸入回車⑤照準目標(棱鏡)測量開始,顯示出測量距離與放樣距離之差。照準PHR:120°30′20″dHD*[r]<<mVD:m輸入回車⑥移動目標棱鏡,直至距離差等于0m為止HR:120°30′20″dHD*[r]25.688mVD:2.876m測量模式S/AP1↓*1)參見2.10“字母數字的輸入方法”。若要返回到正常的距離測量模式,可設置放樣距離為0m或關閉電源。6.7偏心測量模式共有四種偏心測量模式:1.角度偏心測量2.距離偏心測量3.平面偏心測量4.圓柱偏心測量*偏心測量的測距模式可采用N次精測模式,測量次數的方法參見12“基本設置”。6.7.1當棱鏡直接架設有困難時,此模式是十分有用的,如在樹木的中心。只要安置棱鏡于和儀器平距相同的點P上。在設置儀器高度/棱鏡高后進行偏心測量,即可得到被測物中心位置的坐標。當測量AO的投影一地面點A1的坐標時,設置儀器高/棱鏡高當測量AO點的坐標:只設置儀器高(設置棱鏡高為0)在進行偏心測量之前,應設置儀器高/棱鏡高。設置測站點的坐標,可參閱7.2“設置測站點坐標值”。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測距模式下按F4(↓)鍵,進入第2頁功能F4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測量模式S/AP1↓偏心放樣m/f/IP2↓②按F1(偏心)鍵F1偏心測量1/2F1:角度偏心F2:距離偏心F3:平面偏心P1↓③按F1(角度偏心)鍵,進入偏心測量F1角度偏心HR:170°30′20″HD:m測量④照準棱鏡P,按F1(測量)鍵測量儀器到棱鏡之間的水平距離照準[P]F1角度偏心HR:170°30′20″HD*<<m測量角度偏心HR:170°30′20″HD*547.339m下步⑤利用水平制動與微動螺旋照準AO點照準A0角度偏心HR:170°30′20″HD:547.339m下步⑥顯示AO點的高差角度偏心HR:170°30′20″VD:2.328m下步⑦顯示A0點的斜距每次按鍵,則依次顯示平距、高差和斜距角度偏心HR:170°30′20″SD:538.888m下步⑧顯示AO點或A1點的N(北)坐標每次按鍵,則依次顯示N(北),E(東)和Z(豎向)坐標。N:8.384mE:-6.888mZ:0.146m下步按F1(下步)鍵,可返回操作步驟4按ESC鍵,返回先前模式。6.7.2如果已知樹或是池塘的半徑,現要測定其中心的距離和坐標,為測定P0點的距離或坐標,輸入如下圖所示的偏心距oHD并在距離偏心測量模式下測量P1點,在顯示屏上就會顯示出點P0的距離和坐標。設置測站點坐標,參見7.2測站點坐標的設置。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測距模式下按F4(↓)鍵,進入第2頁功能F4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測量模式S/AP1↓偏心放樣m/f/IP2↓②按F1(偏心)鍵F1偏心測量1/2F1:角度偏心F2:距離偏心F3:平面偏心P1↓③按F2(距離偏心)鍵,進入偏心測量F2距離偏心輸入向前偏距OHD:0。000m輸入確定④按F1(輸入)鍵,輸入偏心距,按F4(回車)。F1輸入偏心距F4距離偏心HR:170°30′20″HD:m測量⑤照準棱鏡P1,按F1(測量)鍵開始測量。測距結束后將會顯示出加上偏心距改正后的測量結果。照準P1F1距離偏心HR:170°30′20″HD:<<m>測量……距離偏心HR:170°30′20″HD*10.339m下步⑥顯示PO點的高差,每次按鍵,則依次顯示平距、高差和斜距距離偏心HR:170°30′20″VD:12.328m下步距離偏心HR:170°30′20″SD:1.218m下步⑦顯示PO點的坐標N:8.384mE:-6.888mZ:0.146m下步按F1(下步)鍵,可返回操作步驟4按ESC鍵,返回先前模式。6.7.3該功能用于測定無法直接測量的點位,如測定一個平面邊緣的距離或坐標。此時首先應在該模式下測定平面上的任意三個點(P1,P2,P3)以確定被測平面,照準測點P0,然后儀器就會計算并顯示視準軸與該平面交點距離和坐標。設置測站點坐標可參閱“7.2測站點坐標的設置”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測距模式下按F4(↓)鍵,進入第2頁功能F4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測量模式S/AP1↓偏心放樣m/f/iP2↓②按F1(偏心)鍵F1偏心測量1/2F1:角度偏心F2:距離偏心F3:平面偏心P1↓③按F3(平面偏心)鍵F3平面偏心N001#SD*:m測量④照準棱鏡P1,按F1(測量)鍵,開始N次測量,測量結束顯示屏提示進行第二點測量照準P1F1平面偏心N001#SD*[n]:<<m測量……⑤按同樣方法進行第二點和第三點測量儀器計算并顯示視準軸與平面之間交點的坐標和距離值*1)、2)照準P2F1照準P3F1平面偏心N002#SD*:m測量平面偏心N003#SD*:m測量HR:170°30′20″HD:12.328mVD*:1.314m退出⑥照準平面邊緣(P0)*3)4)照準P0HR:50°10′12″HD:11.314mVD*:4.245m退出⑦,每次按鍵,則依次顯示平距、高差和斜距,按鍵,則顯示坐標。V:80°45′45″HR:50°10′12″SD*:4.245m退出*1)若由3個觀測點不能經過計算確定一個平面時,則會顯示錯誤信息,此時應從第一點開始重新觀測。*2)數據顯示為偏心測量模式之前的模式。*3)當照準方向與所確定的平面不相交的時候會顯示錯誤信息。*4)目標點P0反射鏡高度補自動設置為06.7.4首先直接測定圓柱面上(P1)點的距離,然后經過測定圓柱面上的(P2)和(P3)點方向角即可計算出圓柱中心的距離,方向角和坐標。圓柱中心的方向角等于圓柱面點(P2)和(P3)方向角的平均值。

設置測站點坐標能夠參閱7.2“測站點坐標的設置”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測距模式下按F4(↓)鍵,進入第2頁功能F4HR:170°30′20″HD:566.346mVD:89.678m測量模式S/AP1↓偏心放樣m/f/iP2↓②按F1(偏心)鍵F1偏心測量1/2F1:角度偏心F2:距離偏心F3:平面偏心P1↓③按F4(P1↓)鍵F4偏心測量2/2F1:圓柱偏心P1↓④按F1(圓柱偏心)鍵F1圓柱偏心中心HD:m測量⑤照準圓柱面的中心(P1),按F1(測量)鍵開始N次測量,測量結束后,顯示屏提示進行左邊點(P2)的角度觀測。照準P1F1圓柱偏心中心HD*[n]:m>測量……⑥照準圓柱面左邊點(P2),按F4(設置)鍵,測量結束后,顯示屏提示進行右邊點(P3)的角度觀測。*顯示的“方向錯誤”提示要照準正確目標。照準P2F4圓柱偏心左邊HR:170°30′20″設置⑦照準圓柱面右邊點(P3),按F4(設置)鍵,測量結束后,儀器和圓柱中心(P0)之間的距離被計算。照準P3F4圓柱偏心右邊HR:230°30′20″設置圓柱偏心HR:120°30′20″HD:24.251m下步⑧若要顯示高差(VD),可按鍵,每按一次,則依次顯示平距、高差和斜距。若要顯示P0點的坐標,可按鍵。圓柱偏心HR:100°30′20″VD:2.185m下步⑨若要退出圓柱偏心測量,可按ESC鍵,顯示屏返回到先前的模式。七、坐標測量7.1坐標測量的步驟經過輸入儀器高和棱鏡高后測量坐標時,可直接測定未知點的坐標?!鹨O置測站點坐標值,參見7.2“測站點坐標的設置”?!鹨O置儀器高和目標高,參見7.3“儀器高設置”和7.4“棱鏡高的設置”?!鹨O置后視,并經過測量來確定后視方位角,方可測量坐標。未知點的坐標由下面公式計算并顯示出來:測站點坐標:(N0,E0,Z0)相對于儀器中心點的棱鏡中心坐標:(n,e,z)儀器高:儀高未知點坐標:(N1,E1,Z1)棱鏡高:鏡高高差:Z(VD)N1=N0+nE1=E0+eZ1=Z0+儀高+Z-鏡高儀器中心坐標((N0,E0,Z0+儀器高)進行坐標測量,注意:要先設置測站坐標,測站高,棱鏡高及后視方位角。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設置已知點A的方向角*1)設置方向角V:122°09′30″HR:90°09′30″置零鎖定置盤P1↓②照準目標B,按鍵照準棱鏡N:<<mE:mZ:m測量模式S/AP1↓③按F1(測量)鍵,開始測量F1N*286.245mE:76.233mZ:14.568m測量模式S/AP1↓*1)參閱5.3“水平角的設置”。在測站點的坐標未輸入的情況下,(0,0,0)作為缺省的測站點坐標當儀器高未輸入時,儀器高以0計算;當棱鏡高未輸入時,棱鏡高以0計算。7.2測站點坐標的設置設置儀器(測站點)相對于坐標原點的坐標,儀器可自動轉換和顯示未知點(棱鏡點)在該坐標系中的坐標。電源關閉后,可保存測站點坐標,參見12“基本設置”。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坐標測量模式下,按F4(↓)鍵,轉到第二頁功能:F4N:286.245mE:76.233mZ:14.568m測量模式S/AP1↓鏡高儀高測站P2↓②按F3(測站)鍵F3N->0.000mE:0.000mZ:0.000m輸入回車1234567890.–[ENT]③輸入N坐標*1)F1輸入數據F4N:36.976mE->0.000mZ:0.000m輸入回車④按同樣方法輸入E和Z坐標,輸入數據后,顯示屏返回坐標測量顯示。N:36.976mE:298.578mZ:45.330m測量模式S/AP1↓*1)參見2.10“字母數字的輸入方法”。輸入范圍:-999999.999↖N、E、Z↖+999999.999m-999999.999↖N、E、Z↖+999999.999ft-999999.11.7↖N、E、Z↖+999999.11.7ft+inch7.3儀器高的設置電源關閉后,可保存儀器高,參見12“基本設置”。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坐標測量模式下,按F4(↓)鍵,轉到第2頁功能F4N:286.245mE:76.233mZ:14.568m測量模式S/AP1↓鏡高儀高測站P2↓②按F2(儀高)鍵,顯示當前值F2儀器高輸入儀高0.000m輸入回車1234567890.–[ENT]③輸入儀器高*1)F1輸入儀器高F4N:286.245mE:76.233mZ:14.568m測量模式S/AP1↓*1)參閱2.10“字母數字的輸入方法”。輸入范圍:—999.999≤儀器高≤+999.999m—999.999≤儀器高≤+999.999ft—999.11.7≤儀器高≤+999.11.7ft+inch7.4棱鏡高的設置此項功能用于獲取Z坐標值,電源關閉后,可保存目標高,參見“12基本設置”。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在坐標測量模式下,按F4鍵,進入第2頁功能F4N:286.245mE:76.233mZ:14.568m測量模式S/AP1↓鏡高儀高測站P2↓②按F1(鏡高)鍵,顯示當前值F1鏡高輸入鏡高0.000m輸入回車1234567890.–[ENT]③輸入棱鏡高*1)F1輸入棱鏡高F4N:286.245mE:76.233mZ:14.568m測量模式S/AP1↓*1)參閱2.10“字母數字的輸入方法”。輸入范圍:—999.999≤棱鏡高≤+999.999m—999.999≤棱鏡高≤+999.999f—999.11.7≤棱鏡高≤+999.11.7f+inch八、特殊模式8.1測量程序模式按MENU鍵,儀器就進入菜單模式,在此模式下,可進行設置與檢驗工作。8.1.1懸高測量(REM)為了得到不能放置棱鏡的目標點高度,只須將棱鏡架設于目標點所在鉛垂線上的任一點,然后進行懸高測量。1)有棱鏡高(h)輸入的情形(例:h=1.3m)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MENU鍵,再按F4(P↓)鍵,進入第2頁菜單MENUF4菜單2/3F1:程序F2:格網因子F3:照明P1↓②按F1鍵,進入程序。F1程序1/2F1:懸高測量F2:對邊測量F3:Z坐標③按F1(懸高測量)鍵F1懸高測量F1:輸入鏡高F2:無需鏡高④按F1鍵F1懸高測量-1<第一步>鏡高:0.000m輸入回車1234567890.-[ENT]⑤輸入棱鏡高*1F1輸入棱鏡高1.3F4懸高測量-1<第二步>HD:m測量設置⑥照準棱鏡照準P懸高測量-1<第二步>HD*<<m測量⑦按F1(測量)鍵測量開始顯示儀器至棱鏡之間的水平距離(HD)F1懸高測量-1<第二步>HD*123.342m測量設置⑧測量完畢,棱鏡的位置被確定F4懸高測量-1VD:3.435m鏡高平距⑨照準目標K顯示垂直距離(VD)*3)照準K懸高測量-1VD:24.287m鏡高平距*1)參閱2.10“字母數字的輸入方法”*2)按F2(鏡高)鍵,返回步驟⑤,按F3(平距)鍵,返回步驟⑥*3)按ESC鍵,返回程序菜單。2)沒有棱鏡高輸入的情形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MENU鍵,再按F4,進入第2頁菜單MENUF4菜單2/3F1:程序F2:格網因子F3:照明P1↓②按F1鍵,進入特殊測量程序。F1菜單F1:懸高測量F2:對邊測量F3:Z坐標③按F1鍵,進入懸高測量。F1懸高測量1/2F1:輸入鏡高F2:無需鏡高④按F2鍵,選擇無棱鏡模式。F2懸高測量-2<第一步>HD:m測量設置⑤照準棱鏡照準P懸高測量-2<第一步>HD*<<m測量設置⑥按F1(測量)鍵測量開始顯示儀器至棱鏡之間的水平距離F1懸高測量-2<第一步>HD*287.567m測量⑦測量完畢,棱鏡的位置被確定F4懸高測量-2<第二步>V:80°09′30″設置⑧照準地面點G照準G懸高測量-2<第二步>V:122°09′30″設置⑨按F4(設置)鍵,G點的位置即被確定,*1)F4懸高測量-2VD:0.000m垂直角平距⑩照準目標點K顯示高差(VD)*2照準K懸高測量-2VD:10.224m垂直角平距*1)按F3(.HD)鍵,返回步驟⑤按F2(V)鍵,返回步驟⑧*2)按ESC鍵,返回程序菜單。8.1.2測量兩個目標棱鏡之間的水平距離(dHD)、斜距(dSD)、高差(dVD)和水平角(HR)。也可直接輸入坐標值或調用坐標數據文件進行計算。對邊測量模式有兩個功能。1、MLM-1(A-B,A-C):測量A-B,A-C,A-D……2、MLM-2(A-B,B-C):測量A-B,B-C,C-D……必須設置儀器的方向角[例]MLM-1(A-B,A-C)MLM-2(A-B,B-C)模式的測量過程與MLM-1模式完成相同。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MENU鍵,再按F4(P↓),,進入第2頁菜單MENUF4菜單2/3F1:程序F2:格網因子F3:照明P1↓②按F1鍵,進入程序。F1菜單1/2F1:懸高測量F2:對邊測量F3:Z坐標P1↓③按F2(對邊測量)鍵F2對邊測量F1:使用文件F2:不使用文件④按F1或F2鍵,選擇是否使用坐標文件[例:F2:不使用坐標文件]F2格網因子F1:使用格網因子F2:不使用格網因子⑤按F1或F2鍵,選擇是否使用坐標格網因子F2對邊測量F1:MLM-1(A-B,A-C)F2:MLM-2(A-B,B-C)⑥按F1鍵F1MLM-1(A-B,A-C)<第一步>HD: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⑦照準棱鏡A,按F1(測量)鍵顯示儀器至棱鏡A之間的平距(HD)照準AF1MLM-1(A-B,A-C)<第一步>HD*[n]<<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MLM-1(A-B,A-C)<第一步>HD*287.882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⑧測量完畢,棱鏡的位置被確定。F4MLM-1(A-B,A-C)<第二步>HD: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⑨照準棱鏡B,按F1(測量)鍵顯示儀器到棱鏡B的平距(HD)照準BF1MLM-1(A-B,A-C)<第二步>HD*<<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MLM-1(A-B,A-C)<第二步>HD*223.846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⑩測量完畢,顯示棱鏡A與B之間的平距(dHD)和高差(dVD)F4MLM-1(A-B,A-C)dHD:21.416mdVD:1.256m平距11、按鍵,可顯示斜距(dSD)MLM-1(A-B,A-C)dSD:263.376mHR:10°09′30″平距12、測量A-C之間的距離,按F3(平距)*1)F3MLM-1(A-B,A-C)<第二步>HD: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13、照準棱鏡C,按F1(測量)鍵顯示儀器到棱鏡C的平距(HD)照準棱鏡CF1MLM-1(A-B,A-C)<第二步>HD:<<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14、測量完畢,顯示棱鏡A與C之間的平距(dHD),高差(dVD)F4MLM-1(A-B,A-C)dHD:3.846mdVD:12.256m平距15、測量A-D之間的距離,重復操作步驟(12)-(14)*1)*1)按ESC鍵,可返回到上一個模式。坐標數據的使用能夠直接輸入坐標值或利用坐標數據文件計算操作過程操作顯示在第④步選擇“使用坐標數據文件”在操作步驟⑥之后①按F3(坐標)鍵顯示鍵盤輸入屏F3MLM(A-B,A-C)<第一步>HD:m測量鏡高坐標設置N->0.000mE:0.000mZ:0.000m輸入點號回車②按F3(點號)鍵,能夠使用坐標數據文件,顯示點號輸入屏。按F3(平距)鍵,顯示屏返回到步驟⑥選擇坐標輸入模式后,須按F1(輸入)鍵,并輸入數據F3MLM(A-B,A-C)PT#:_____________輸入調用平距回車8.1.3設置測站點Z坐標可輸入測站點坐標,或利用對已知點的實測數據來計算測站點Z坐標,并重新設置已知點數據和坐標數據能夠由坐標數據文件得到。1)設置測站Z坐標[例]使用坐標數據文件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MENU鍵,再按F4(P↓)顯示主菜單2/3MENUF4菜單2/3F1:程序F2:格網因子F3:照明P1↓②按F1鍵,進入程序F1菜單1/2F1:懸高測量F2:對邊測量F3:Z坐標P1↓③按F3(Z坐標)鍵F3Z坐標設置F1:使用文件F2:不使用文件④按F1(使用文件)鍵F1選擇文件FN:___________輸入調用回車⑤按F1(輸入)鍵,輸入文件名后按F4確認F1輸入FNF4Z坐標設置F1:輸入測站點F2:基準點測量⑥按F1鍵F1測站點點號:___________輸入調用坐標回車⑦按F1(輸入)鍵,輸入點號后,按F4確認,顯示儀器高輸入屏F1輸入點號F4儀器高輸入儀高:0.000m輸入回車⑧按F1(輸入)鍵輸入儀器高顯示返回到Z坐標菜單F1輸入儀高F4Z坐標設置F1:輸入測站點F2:基準點測量有關數據文件詳情,參見11“存儲管理模式”。2)用已知點測量數據計算Z坐標[例]使用坐標數據文件操作過程操作顯示①按MENU鍵,再按F4(P↓)鍵,進入第2頁菜單。MENUF4菜單2/3F1:程序F2:格網因子F3:照明P1↓②按F1鍵F1菜單1/2F1:懸高測量F2:對邊測量F3:Z坐標P1↓③按F3(Z坐標)鍵F3Z坐標設置F1:使用文件F2:不使用文件④按F1(使用文件)鍵F1選擇文件FN:___________輸入調用回車⑤按F1(輸入)鍵,輸入文件名后按F4確認F1輸入FNF4Z坐標設置F1:測站點輸入F2:基準點測量⑥按F2鍵F2NO01#PT#·:___________輸入調用坐標回車⑦按F1(輸入)鍵,輸入坐標數據文件中的某一點號,按F4確認F1輸入點號F4N:4.237mE:23.836mZ:1.356m>OK?[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