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23屆高三下學期教學情況調研(一)歷史試卷、答案_第1頁
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23屆高三下學期教學情況調研(一)歷史試卷、答案_第2頁
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23屆高三下學期教學情況調研(一)歷史試卷、答案_第3頁
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23屆高三下學期教學情況調研(一)歷史試卷、答案_第4頁
江蘇省蘇錫常鎮四市2023屆高三下學期教學情況調研(一)歷史試卷、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蘇錫常鎮四市高三教學情況調研(一)

歷史試題2023.03

一、選擇題:共16題,每題3分,共48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

符合題目要求。

1.西周至春秋時期,不少諸侯國未能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制,如齊國“傳弟或其他”與

“傳子者”不相伯仲;楚國雖然傳子,但多“行少子繼承制”;秦國則信奉叢林法貝I」,

“擇勇猛者立之”。這反映了

A.分封制有名無實B.宗法制遭到破壞

C.世襲制不能延續D.禪讓制影響久遠

2.唐朝宰相薛元超以門蔭入仕,感嘆“吾不才,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

第”;詩人章孝標中進士后,作詩抒懷:“及第全勝十政官,金鞍鍍了出長安。馬頭

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由此可知,唐朝科舉

A.成為官員選拔的主要途徑B.通過進士科考試即可任官

C.注重詩賦等個人文學才能D.進士出身的官員聲望較高

3.《清明上河圖》中有個有趣的現象,畫上似乎只有一個正在運輸貨物的胡人,除此

之外,再難找到胡人的身影,可謂“千漢一胡”。這與唐代胡人滿京城,販賣各種物

品的情況完全不同。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政局狀況B.民間習俗

C.思想觀念D.經濟水平

4.清朝初期,政府曾允許關內人民去東北墾荒。但康熙年間,當局以會破壞“龍脈風

水”為由,禁止關內人民遷移東北。但河北、山西、山東等省的民眾仍然越過封鎖,

到東北地區尋找生活的出路。這一舉動

A.引起了社會人口的膨脹B.加劇了清朝統治的危機

C.促進了土地資源的開發D.改變了東北的經濟結構

5.《海國圖志》刊行之初得到了當時一些文人和官員的贊賞,其中大多數只是為書中

展現的萬國風土人情所折服,卻對該書核心觀點“師夷長技以制夷”漠然而視。該現

象折射了

A.西方的風土研究比技術更有價值B.學習近代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機

C.作者的思想主張危及統治者利益D.封建傳統積習太深難以迅速轉向

6.胡適曾說,“文化自有一種‘惰性',全盤西化的結果自然會有一種折衷的傾向。……

高三歷史試題第1頁共10頁

如果我們自命作領袖的人也空談折衷選擇,結果只有抱殘守缺而已”,因而他認為“不

妨拼命走極端”。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意在

A.推動學習西方文化B.全盤否定傳統文化

C.折中調和中西文化D.以新文學再造文化

7.抗戰部隊中有大量的“地方軍”,其中來自云南的滇軍作戰英勇令日軍膽寒,被稱為

“南蠻兵”“猴子軍”。右圖即是滇軍60

判正確的是

A.粉碎日

“三個月

華”的狂妄

B.抗戰初期

華北戰場戰

斗最激烈的戰役

C以破襲日軍交通線為主要斗爭目標

高三歷史試題第2頁共10頁

D.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

8.1950年11月,上海市戲曲界成立了時事宣傳委員會,經常組織評彈時事宣傳隊在各

里弄演出《不屈服的人民》《分清敵我》《光榮的兒女》等短篇評彈,受到廣大居民

的歡迎。這些活動

A.鏟除了舊上海遺留的社會毒瘤B.提高了廣大市民的文化素質

C.增強了市民對新政權的政治認同D.體現了“雙百方針”的正確指導

9.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國一些地方的紅薯種植面積竟占到耕地總面積的40%至

50%,形成了“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的局面,而“那些熱衷于紅薯生產

的官員,則被冠以紅薯專員、紅薯縣長、紅薯書記等”。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的需要B.左傾錯誤帶來的經濟困難

C.紅薯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D.農業生產關系的急劇變革

10.《漢謨拉比法典》規定:銀錢的借貸利息為10—25%,谷物的借貸利息則為20%

—33.3%;債務人無力償還借債,債權人不僅可以沒收他的田地房產,并且可以把他

和他的妻子兒女賣為奴隸。這反映了古巴比倫

A.城邦經濟以工商業為主B.維護奴隸主利益和權威

C.自由民不享有政治權利D.君主專制制度尚未建立

11.在中世紀的天主教看來,靈魂獲得拯救的最好方法就是躲到修道院中,做一名修士

或修女,潛心修道。宗教改革以后,新教主張信徒不須去修道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

多做善事,刻苦耐勞,同樣能獲得靈魂上的拯救。這種宗教精神的變化

A.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B.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

C.破除了禁欲主義的束縛D.促進西歐擺脫專制王權的統治

12.下幅漫畫描繪的是19世紀20

族獨立]

嚴禁闖入美洲

來自美國的山姆大叔

A.列強干涉

北美獨立戰

高三歷史試題第3頁共10頁

爭B.列強競相搶占美洲作殖民地

C.美國視拉美為勢力范圍D.美國支持拉美民族獨立運動

13.俾斯麥積極主張改善民生,聲稱國家必須“通過立法和行政手段滿足工人階級的合

理愿望”,到一戰前夕,疾病保險覆蓋了1500萬德國人,工傷保險惠及2800萬人,

另有100萬人領取養老金。俾斯麥的行動

A.利于遏制法西斯勢力B.目的是維持社會穩定

C.推動德意志地區統一D.沖擊資產階級的統治

14.有學者評價1920年前后的蘇俄戰爭時說:“紅方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在于,他們獲

得了對俄羅斯廣闊的中部核心地區的控制,還擁有優越的組織能力和毫不留情的雷霆

手段。……兵員和給養都是以強制手段從農村征調的。”下列屬于這一時期蘇俄采

取的措施是

A.將農民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

B.通過糧食稅等機制建立工農聯盟

C.采用強制手段推進“農業集體化”

D.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

15.二戰結束后,美、蘇兩國將德國的火箭科學家瓜分殆盡,不斷向月球、金星、火星

發射人造衛星、無人駕駛探測器等,促進了軍事、通信、氣象等行業的發展,此外還

增加了教育科研領域的支出,催生了一些衍生科技。據此,太空競賽

A.緩和了冷戰的緊張局勢B.加快兩極格局的瓦解

C.極大地解放社會生產力D.客觀上推動社會進步

16.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下表是1981-1989年美國和日本的股市中“行業價格指數

漲跌幅”。該表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美日

漲幅前五跌幅前五漲幅前五跌幅前五

食品飲料煙草工業工程銀行汽車及零部件

醫療服務建筑金融服務個人商品

醫藥衛生汽車及零部件金融業休閑商品

金融服務建筑材料工業運輸電子電力設備

休閑商品基礎材料建筑制造業

A.經濟“滯脹”阻礙制造業發展

高三歷史試題第4頁共10頁

B.服務業受到資本市場的重視

C.基礎工業建設落后于新興國家

D.勞動密集型產業已全部轉移

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52分,其中第17題13分,第18題13分,19題14分,

第20題12分。

17.(13分)秦漢的法律制度奠定了中國古代法治與教化的基礎。閱讀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秦從商鞅以來,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導下,秦律的內容包括三個方

面:一是嚴厲懲罰政治犯罪。凡是反對君主“為亂”“為逆”的行為,最少是死刑,

多是“滅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讀詔令時不起立致敬,也屬犯罪。二是保護公私

財產的合法所有,懲治盜竊行為。如私自侵犯別人田界,“贖耐”;“盜采人桑葉”,

罰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體偷盜搶劫,處以“斬左趾”開h三是對于一般的斗毆傷害、

奸淫傷害也給以懲治。

材料二漢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繼承了秦以賞罰為中心內容的法治思想,另一

方面援禮入法,把禮改造成法律規范,為社會中貴賤、尊卑、長幼、親疏、貧富等不

同層次的人們規定不相等的行為規范。如董仲舒“春秋決獄”,以儒家經典《春秋》

作為判案的依據。其原則是“論原(心)定罪”,強調犯罪動機。比如有人侮辱為父親

者,受辱的兒子不忿將此人殺死。按法律殺人處死,但其動機符合“孝道”,就應將

其赦免。到了東漢,就出現了一種特殊的法律,即經學大儒的“經義”,成為被普遍

應用的判案依據。

——以上均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教程》

(1)據材料一,概括秦律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律產生的影響。(7分)

(2)據材料二,指出漢代法制的精神基礎,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漢代的“援禮入法”。

(6分)

高三歷史試題第5頁共10頁

18.(13分)近代學者梁啟超對儒家思想有詳盡獨到的研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梁啟超自幼讀經,進入萬木草堂后,他緊跟康有為推求孔子微言大義而

闡發的治國平天下的學問,認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六經是改訂制度

以教萬世之書,是萬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孔子以后的儒學逐漸變質走樣,

孔子已失真。這種變質走樣始于荀子,再變于劉歆,三變于宋儒,儒者不以教主對待孔

子……這些思想觀點無疑有著振聾發耳貴的作用。從這種認識出發,梁啟超認為當時

的中國急需進行一場重新“發明孔子之真教旨”的“宗教革命”。

材料二1902年春,梁啟超發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論》,認為“孔子者,哲學家、

經世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也。”“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師也,非天也,非鬼

也,非神也”。同年發表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更是對孔子進行了指名道

姓的批判,稱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之鑫賊”,“儒教之所最缺點者,在專為君

說法,而不為民說法。”“其立言之偏,流弊之長,則雖加刀于我頸,我固不得為古

人諱也。”認為中國學術思想落后,實從儒學定于一尊開始。

——以上均摘編自胡洋、程舒偉《試論梁啟超的孔子和儒學觀》

(1)據材料一,概括戊戌變法前梁啟超對孔子和儒學的基本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

其在當時產生的影響。(5分)

(2)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初的梁啟超對孔子和儒學的新看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梁氏認識變化的原因。(8分)

高三歷史試題第6頁共10頁

19.(14分)建國以來,我國一直以蘇聯為鑒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閱讀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12月6日,新中國黨政代表團對蘇聯進行國事訪問,這次訪問主

要有兩項任務:一是向蘇聯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二是與蘇聯簽訂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條約,尋求蘇聯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援助和支持。隨后,中蘇雙方簽訂了新的《中

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關于蘇聯貸款

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等文件,這些文件的簽署為新中國經濟建設帶來了強大助

力。

——錢津《新中國經濟建設70年的道路與成就》

材料二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反對蘇聯斯大林式的教條主義,強

調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鄧小平指出:“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精神是

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因為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樣

的事,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來,列寧的本本上也找不出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情

況,各自的經歷也不同,所以要獨立思考。不但經濟問題如此,政治問題也如此。建

設一個國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閉狀態和孤立地位。過去我們滿腦袋框框,現在就突

破了。”

——摘編自左鳳榮《中國改革開放是對斯大一蘇聯模式的否定》

(1)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初期經濟建設的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評析。(7分)

(2)據材料二,概括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

用史實予以說明。(7分)

高三歷史試題第7頁共10頁

2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一:1870—1913年英法德美工業增長倍數

圖二:1914年歐洲列

強占有殖民地數量對

英國法國K國

英國,

圖一、圖二反映了一戰之前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力量對比。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擬定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

高三歷史試題第8頁共10頁

2022-2023學年度蘇錫常鎮四市高三教學情況調研(一)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23.03

一、選擇題:共16題,每題3分,共4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BDACDADCBBACBADB

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52分。

17.(13分)

(1)特點:維護君主專制;重視保護財產;法網嚴密;嚴刑峻法(輕罪重罰)。(3

分,任答3點)

影響:穩定往會秩序(鞏固統治);促進秦的統一;但是激化社會矛盾;導致秦朝迅

速滅亡。(4分)

(2)精神基礎:儒家倫理綱常(或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相結合)。(2分)

評價:積極:促進基層治理和教化,改善民風;禮法結合成為中華法系的重要特點,

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消極:通過身份地位與社會關系來斷案量刑,有悖公正;過分強調主觀動機,有失客

觀。(4分)

18.(13分)

(1)觀點: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六經是儒學的本旨;后世的儒學背離了孔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