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走絳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音樂-走絳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音樂-走絳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音樂-走絳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音樂-走絳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神州音韻(一)【課題】《走絳州》【執教人】【執教年級】初一年級【課型】欣賞綜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音樂作品欣賞,讓學生感受到民歌是音樂創作的基礎和源泉,體驗勞動者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精神面貌。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音樂作品《走絳州》,引導學生感受山西民歌音樂的特點。3.知識與技能:聽賞管弦樂曲《走絳州》,感受樂曲歡快、詼諧的音樂特點,并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絳州》音樂主題。【教學重、難點】1.聽賞管弦樂曲《走絳州》,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絳州》音樂主題。2.在音樂作品表現活動中了解其音樂形象與風格特點。【教材分析】《走絳州》原是一首漢族民歌,又名《一根扁擔》,流傳于陜北和山西。歌詞只有兩句“一根扁擔軟溜溜,擔上扁擔要到絳州”,旋律通過重復和加襯的手法,使結構擴充成五句,使民歌情緒更歡快活潑,逼真的塑造出一個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挑擔者的形象。改編后的的管弦樂合奏由板胡、單簧管、鋼琴、小號等先后演奏主旋律,弦樂和木魚等打擊樂加以幫襯,整個樂曲俏皮、活潑、生趣,充滿情趣。【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1.播放《開門大吉》游戲節目的片頭曲音樂,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一個什么游戲?2.師生一起做聽音樂猜歌名的游戲,并讓學生判斷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江蘇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編花籃》、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師總:我國幅員遼闊,各民族各地區的民歌獨具特色絢麗多彩,共同構成了我國音樂文化的基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首由山西地方民歌改變的管弦樂合奏《走絳州》。(設計意圖:利用當下最流行的娛樂節目《開門大吉》猜曲名,來引出本課的民歌主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新課教學:(一)初識音樂作品:1.完整的初聽一遍音樂作品,思考樂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歡快活潑、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2.師總:民歌源于生活,是音樂創作的源泉,是人們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設計意圖:完整聆聽,初步感受音樂作品的整體情緒)(二)了解作品的演奏形式以及樂器的識別1.提問《走絳州》是什么演奏形式?(管弦樂合奏)2.結合圖片上的樂器,再次聆聽音樂作品,并讓學生思考能聽出幾種主奏樂器?3.請同學們看圖片迅速說出自己認識的幾種主奏樂器,并介紹其樂器的音色。同時教師現場演奏單簧管,讓學生識別音色特點。4.播放三個和尚的音樂,引出樂器:板胡,教師介紹板胡。板胡是我國拉弦樂器的一種,琴箱是有木板或椰殼構成的,蒙面版而得名,琴弦和弓桿比二胡粗壯一些,音色比較尖細明亮,就有幽默的表現能力。5.再次聆聽音樂,結合剛才認識的主奏樂器,邊聽音樂邊說出樂器出現的先后順序。或按照樂器的組別把學生分成5個樂器組,邊聽音樂舉手示意你聽到的樂器。6.提問:樂曲營造出了怎樣的一個氛圍?(俏皮、生動、活潑、充滿情趣)(設計意圖:運用搶答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耳力和聽力,激發學生聆聽音樂作品的欲望,同時又關注到了樂曲中的樂器特點,培養音樂欣賞的能力。)(三)熟悉并學唱《走絳州》音樂主題1.完整的隨鋼琴演唱2遍,并指導學生演唱的姿態以及方法。2.出示6副小人的圖片,每一副圖片的樣式都能代表每個樂句的旋律走向以及演唱時的旋律感覺。和老師一起邊用手畫出小人的圖形,邊用“YI”來說出圖片的音調。3.分樂句進行聆聽演唱,并讓學生將小人圖片對號入座,說明自己的理由。4.完整的演唱一遍主題音樂,并用手畫出小人線條。(設計意圖:利用有趣的小人圖片,引導學生來了解樂句之間的旋律連接,讓學生唱好主題的輕松活潑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樂曲的主題。)(四)鞏固主題音樂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口袋樂器“卡祖笛”,隨鋼琴進行旋律主題的吹奏,吹2遍,注意引導學生吹奏的情緒以及姿勢。2.提問:卡祖笛吹走的這段主題,在作品中出現了幾次?每一次出現有變化嗎?3.師總:共出現5次,每一次出現的旋律不變,因此作品采用了重復的創作手法。(設計意圖:利用卡祖笛這件小樂器來吹奏旋律,鞏固加深對音樂的印象,激發學習的興趣。)(五)場景式的欣賞聆聽1.介紹絳州的歷史背景:絳州在哪里?為什么要走絳州?絳州是古城,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絳縣。明清時期,這里是商業發達的繁華地區,可那時候高原上溝壑縱橫,交通不便,人們買賣東西只能挑著扁擔走到絳州,靠一根扁擔走南創北,擔挑販運,以謀生計。于是就有了“一根扁擔走絳州”的說法。2.出示三條樂句,聆聽后讓學生判斷哪一條樂句能表現出挑擔子的場景?并說明原因。3.教師拿出扁擔的道具,讓學生現場嘗試一下挑扁擔的形態。并指導學生加入動作隨音樂進行律動。4.進一步分析第二樂句是體現了挑擔子的什么動作?什么情景?最后出示一條挑擔童謠,讓學生當聽到第二樂句音樂旋律的地方,有節奏的念童謠。5.把學生分成2組,一組念童謠,一組唱主題,形成一種聲音的聲勢場景,來體會作品的意境。師總:剛才從同學們的表現之中,老師聽到了扁擔一上一下顫動的聲音,有形有聲、有行為、有情感,這正是這首作品的感人之處。(幽默、生動、形象、活潑)6.出示一組挑擔者生活的圖片,提問學生:看看他們的衣著為什么要這樣?(頭系毛巾、擦汗檔風沙)因為山西地理環境的原因,地處黃土高原,山地多平川少,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師總:這首樂曲實質上是人們在路上為了緩解疲勞或在勞動交換的過程中,隨口哼唱的曲調。(設計意圖:通過場景式的模塊賞析,讓學生了解一根扁擔走絳州本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挑夫們偏要苦中作樂,感受良好的心態。)三、拓展延伸1.播放歌詞版的合唱作品《走絳州》,你從歌聲中聽到了什么?師總:賞析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民歌的地域色彩,她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易于傳唱。2.介紹作者以及代表作品: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鮑元愷先生。這首作品選自上演率做高的24首民歌管弦樂曲集《炎黃風情》,并提問學生: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怎么樣才能算作成功?學生討論并回答。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設計意圖:拓展歌詞版本的走絳州,加深學生對民歌的理解,通過作曲家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這部作品的地位以及起到的影響力,是一首值得大家學習的樂曲。)四、課堂小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更養一方歌。民歌不僅僅是民歌,更是一部集地理、民俗、文學、歷史、語言的人類史書,《漢書地理志》中所言:“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做一個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健康的青少年。(設計意圖:借助音樂作品,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學情分析】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已經具備初步的視唱簡譜與欣賞音樂的能力。因此在這一節音樂課堂中應該要以增進學生對民歌的興趣為重中之重,同時兼顧學生視唱簡譜能力的培養。本節課音樂欣賞為主,加之歌曲情緒本身的詼諧幽默,風趣俏皮,學生樂于接受。教學的基本目標很容易完成。樂曲部分的聽賞由于有歌曲視唱簡譜做基礎,對于主題旋律的聽辨也相對比較容易,只是對于樂器音色的聽辨以及作品樂譜的分析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教師設計一系列有趣的游戲活動環環相扣、緊密連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對于這一難點也會迎刃而解。因為現在流行音樂在學生的心目當中占有主要地位,為此,難點的地方就是需要教師積極努力的轉變學生的音樂觀,提高學生對傳統民歌的認識。【效果分析】我的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音樂作品欣賞,讓學生感受到民歌是音樂創作的基礎和源泉,體驗勞動者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精神面貌。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音樂作品《走絳州》,引導學生感受山西民歌音樂的特點。3.知識與技能:聽賞管弦樂曲《走絳州》,感受樂曲歡快、詼諧的音樂特點,并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絳州》音樂主題。我的教學重點與難點:1.聽賞管弦樂曲《走絳州》,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絳州》音樂主題。2.在音樂作品表現活動中了解其音樂形象與風格特點。通過這節課的講授,我能夠課前深入地分析教材,挖掘旋律的藝術表現力和主題規律的特點。從學曲民歌體裁入手,以游戲聽辨樂曲的器樂切入,讓學生在感性認識中產生興趣,有的想學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而后又從樂曲的主題旋律線的演唱風格以及卡祖笛的吹奏入手,引領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表達自己的感情,感受音樂的魅力,與生活相結合感受挑扁擔的人物形象,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主要呈現以下學習效果:(1)注重“教”,靈活而又藝術。運用開門大吉聽音樂猜歌名的游戲導入法:通過給學生不斷地留有懸念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其山西民歌的特點。了解山西民歌《走絳州》所具有的背景,激發學生生活情趣,為所授新課做好了鋪墊。課堂的學習效果是非常顯著的。(2)重點樂句的學習法。教師教學將主題音樂旋律拆分開,進行了樂器種類的聽辨、出現順序的聽辨、以及主題音樂出現次數的聽辨練習,做到舉一反三,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掌握的很好,也就完成了教學基本任務,同時在重點樂句的學習中,又養成了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使學生的聽力得到訓練。(3)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法。教師在知識點的解決手法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運用口袋樂器卡組笛的吹奏和童謠二聲部演唱的聲勢節奏訓練,并結合著生活中的扁擔嘗試情景模擬,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旋律的變化,使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音樂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較好地完成了作品學習,同時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樂技能和勞動的生活體驗。【教材分析】《走絳州》原是一首漢族民歌,又名《一根扁擔》,流傳于陜北和山西。歌詞只有兩句“一根扁擔軟溜溜,擔上扁擔要到絳州”,旋律通過重復和加襯的手法,使結構擴充成五句,使民歌情緒更歡快活潑,逼真的塑造出一個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挑擔者的形象。改編后的的管弦樂合奏由板胡、單簧管、鋼琴、小號等先后演奏主旋律,弦樂和木魚等打擊樂加以幫襯,整個樂曲俏皮、活潑、生趣,充滿情趣。【評測練習】1、《走絳州》音樂主題的演唱,加入小人形態圖片進行深入的學習及演唱。(請學生自選圖片加入樂句下方,并說明理由)2、學生二聲部的聲勢練習:3、聽辯樂器出現的先后順序的聽音練習:【課后反思】《走絳州》這節課從選擇教學內容,到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等等,圍繞教學目標我不斷的推敲教學過程,雖然真正上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是準備的過程確實非常的漫長。所以靜下來,反復地看教學錄像,不斷自我反思:1.本堂課教學內容選自山東教育出版社初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州之韻的一節欣賞綜合課《走絳州》,表現了挑夫們擔著扁擔挑上東西走絳州的情景。在課中,我以“民歌”為主題情境,結合了視、聽、看、說、唱等多種形式展現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在聽、唱等一系列音樂實踐活動中,了解山西民歌的燦爛文化,感受、體驗山西音樂的獨特風格特點、韻味及其內涵的情感和精神,使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在潛移默化的音樂活動中得到升華,從而體現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成為提高孩子們學習興趣的一種自覺動力。在教學中,我注意誘發孩子們的興趣,將情境教學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2.課堂導入部分我通過當下最流行的娛樂節目《開門大吉》聽音樂猜歌名的游戲為切入點,快速地抓住學生興趣,為本堂課順利開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接下來的情景體驗挑扁擔、吹卡祖笛,能使學生快速進入情緒,并為接下來的主題演唱教學埋下伏筆。整堂課教學重難點突出,集中體現了“挑擔”場景的學習和處理,重在表現山西民歌的獨有特點,生動活潑幽默的曲調。因為所有的藝術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我準備了老百姓使用的扁擔,讓學生進行現場體驗,通過挑扁擔晃動的姿態,讓學生親自說出感受,從而感知顫動的聲音,很快能分辨出兩個樂句的異同,并形象地表演了出來。在學唱主題音樂方面,我能迅速就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卡祖笛這種口袋樂器吹奏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旋律的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在不知不覺自然學會了主題旋律。教學內容的拓展我選擇了帶歌詞版的《走絳州》進行對比,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山西民歌的鄉土氣息,最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情感加以升華作為整堂課的結束,讓課堂在民歌中開始,在民歌中結束,緊扣教學內容,環環相扣,使整堂課都沉浸在山西民歌的氛圍中。通過本次課的探討和學習,我收獲了一些啟發,具體歸納如下:1.教學目標以及重點方面我把重點放在欣賞音樂作品的主題旋律并引導學生用愉快的心情《走絳州》的音樂主題,感受山西民歌音樂的特點,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課下聽課老師們反映這一目標基本達到。但是通過小人形態圖片的運用與旋律音的結合,學生能通過圖片的指引唱好主題音樂這一目標相對過于抽象,沒有具體化,這也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到沒有重心,時間的分配上用時比較多,而且小人的圖片運用的比較牽強,演唱的效果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演唱效果。學生只是借助小人的圖片了解了樂句之間的微妙連接及變化,但整整的加入感情的演唱還是不夠投入。2.要盡可能的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多借用視頻、圖片、游戲、情景體驗、活動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和運動等全方位結合,并請每一位同學都充分參與,盡量避免單一、枯燥的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教師才能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并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3.教學過程設計上要緊湊,不要東拉西扯,否則學生會分散注意力,雖然進行了相同的環節,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因為學生所獲得的信息沒有及時得到鞏固。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學目標要明確,內容要集中,要有針對性,教學重難點要清晰、明了。4.為了使自己的教學得到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