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湖南省名校高三語文第二次高考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3年4月湖南省名校高三語文第二次高考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3年4月湖南省名校高三語文第二次高考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3年4月湖南省名校高三語文第二次高考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3年4月湖南省名校高三語文第二次高考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4月湖南省名校高三語文第二次高考模擬試卷

2023年4月

(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大巧若拙''是老子為了論證道的自然無為而列舉的一個例證。《老子》第四十五章日:“大成若缺,其用

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在這

段話中,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概念:成缺、盈沖、直曲、巧拙、辯訥、靜躁寒熱。老子辯證地

看待它們之間的關系。在他看來,事物的表象與本質有時完全相反,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欠缺一樣,但

是它的作用是不會衰竭的,最充盈的東西看似空虛,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看似彎

曲,最靈巧的東西看似笨拙,最卓越的辯才看似口訥。清凈克服躁動,寒冷克服暑熱。它們之間相輔相

成,對立統一。

老子的“大巧若拙”,指出了巧與拙的辯證關系。在老子看來,“巧”分為“大巧”和“小巧”。所謂“小巧”,就

是刻意使用人工技巧,精心雕琢。老子蔑視“小巧”,認為它是社會禍亂的原因之一:“民多利器,國家滋

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老子》第五十七章)正是基于此,他才認為:“五

色令人目育,五音令人耳聾。“(《老子》第十二章)老子認為真正的“巧''是"大巧”,然而它卻往往以“拙”

的形式表現出來。這與老子關于道的自然無為的思想有關。老子的哲學以“道”為核心,道是宇宙本體,

孕育生長了萬物,是無所不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同時,“道”又遵循“無為”“自然”的法則運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在老子看來,只要順應自然規律,不要人為干

預,就能自然而然地實現一切目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第三十七章)。“大巧若拙”與“道”

的自然無為是一致的。在老子看來,真正的“巧”并不在于違背自然規律刻意人為,而在于順應自然規律

和自然本性,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實現目的,這樣看似“拙”,實際是真正的“巧”。

(摘編自姚丹《論“大巧若拙”的美學內涵》)

材料二:

所謂的美在“自然”,即是講其為素樸純全之美,自然天成、不強為、無機心、不造作,樸素而不追求浮

華。其表現在工藝美術作品之上,即為造物材料的天然性、無毒無害、綠色環保,不逆自然之法。在造

型觀念上表現為:不違其勢、擇勢而趨、因勢造型。在加工技法上,表現為:不違其質、順其自然之屬

性。加工技法、成型工藝等皆要以熟練可行之法為之,切不可因技術、材料、工藝的特殊性而限制了工

藝美術品的加工制造,限制其自然屬性的表露。在其裝飾方面,切不可為裝飾而裝飾,忽視功能本體的

重要性;也不可一味地重視功能性,忽視其本身的材料、造型的特殊美感。如西漢霍去病墓前的《伏虎》

石雕,采用一種整體寫意的表現手法,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勢造型。虎的身軀借助了石料自然

起伏的形態變化。虎身蜷曲的毛皮則是石料天然的紋理,斑紋則運用線刻手法刻出線條明快簡練自然,

整體氣勢磅礴,再現了猛虎伏擊時的精彩瞬間。

吳鳴的《大語系列》,其創作融合傳統紫功造型工藝,運用單純的劃痕紋理來演繹現代性的裝飾手法,

風格樸素,單純自然。作者通過再造古典理想,重構象征譜系,使之從精神內涵和審美功用上,真正融

入當代文化語境,傳達出現代人文格調與現代審美取向。同時這也是藝術家觀念更新和技藝重組后的一

種升華。這種枯槁樸素之美,表現在工藝美術領域,則更多地涉及對作品精神性的分析。工藝美術作品

的功能性與審美性,兩者不可分離,但是工藝美術作品的審美性更多的時候需要設計者在設計作品時植

入其審美理念和行為,營造獨特的美學意味。這種美學意味可通過樸素的材質、殘舊枯槁的形式來傳達

其歷史性。如非洲剛果(金)米赫姆巴族的木雕作品,其自然稚拙的造型觀所傳達出了獨特的民族工藝

特色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這種歷史的滄桑感和材質本身的美感相切合營造出了枯槁樸素之美,迎合

了人們對歷史的神秘、滄桑感的體驗回味,

中國藝術推崇老境,老境也是一種拙。也可以這樣說,老境是對嬰兒般活力的恢復,是對生命童稚氣的

回歸。“老”,在中國美學和藝術中代表一種崇高的藝術境界.然而,與“老”相對的則是“嫩”,任何事物

的發展都是由嫩到老的一個過程,技術技巧亦然。老境意味著成熟和天全、絢爛和厚重、蒼茫和古拙。

這種老境之美,在工藝美術領域,則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歷史感和滄桑感,但這種歷史感和滄桑感能使作

品煥發出盤然的生命力。

當然,自然之美、枯槁之美、老境之美表現在工藝美術領域均有其獨特的面貌,但對它們的再認識有助

于今后相關工藝美術作品的創作與革新,也凸顯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現當代生活中的重要性,為傳統文化

植根于現實生活提供了一個參考。

(摘編自郭明《淺析"大巧若拙''的工藝美學思想》)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提出“大巧若拙”,初衷并非一個論點,而只是作為論證道的自然無為的論據。

B.在老子看來,事物的表象與本質是完全相反的,最完滿的東西看似欠缺但作用不減。

C.“老境之美”蘊含了厚重和古樸的意味,這可能是它富有生命力,值得推崇的原因。

D.體現自然之美的工藝品在加工過程中,必須以表現自然屬性為前提,不可隨意限制。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老子“自然無為''思想中,他認為人只能順應自然規律,沒必要也不能采取實際行為.

B.材料一中對《老子》內容的多處引用,作為論據,既直觀展現老子觀點,也增強說服力,

C.材料二中舉西漢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的例子,論證了造型觀念和裝飾方面的觀點。

D.吳鳴的《大語系列》和非洲剛果(金)米赫姆巴族的木雕作品,有著相類的美學追求。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作品內容最不能體現“大巧若拙”工藝美學思想的一項是()

A.齊白石的《六蝦圖》線條簡潔,畫面只是運用墨的濃淡調節構造,在樸素中見出活力。

B.蘇軾的《枯木怪石圖》枯樹如扭曲掙扎而生的身軀,怪石似快速旋轉,呈現出生命力。

C.根雕大師張德和的作品《沉魚》,利用一段紋理扭曲的藤條闡釋了“美”的間接含義。

D.超寫實主義油畫領軍人物冷軍作品《小唐》,畫作纖毫畢現、精細入微,讓人嘆為觀止

4.材料一第二段引用了《老子》中的五個句子來論證觀點,請你結合文本內容,分析這五個句子之間的

邏輯關系。

5.下面兩圖是某藝術家的漆木器作品,請你結合文本分析,他的作品是如何體現“大巧若拙”工藝美學思

想的?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仲尼之將喪

馮至

仲尼自從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闌珊,情緒的蕭索,更甚于前年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了,那

時他滿心滿意地想,世態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寫到這里也盡夠了。天啊!你總還可以多給我

幾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這未來的幾年以內把我們先哲傳下來的一本《易經》整理一番;把我的哲

學思想都借著這部古書表現出來,留給我的弟子們,咳,他們真是可憐,像是船沒有舵,荒野濃霧中沒

有指南車呀。哪知到了現在,轉瞬間就快要兩年了,《易經》,一點兒沒有著手;《春秋》也有刻在竹

板兒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樹皮上的,錯錯亂亂地在他的房里堆積著,向來不曾有過一個人來過問。

就是那張古琴,伴著他流浪他鄉,十四年總在身邊的,現在掛在壁上,不但著了許多灰塵,并且結上許

多蜘蛛網了。他每每在黃昏時節,倚著窗子望落日,領略著自然間的音樂,正在忘機物我、融會一切之

際,房子里便會發出來一種蒼茫的音調使他回轉頭來,目光懶懶地落在那張琴上他這般傷感地自語,不

知說了多少次了:

—當年從我困于陳蔡的故人們,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遠方,只剩下這張琴,寂寞無語的。

二十年前,奔走齊魯之間,追慕著古代的風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實現在這亂世上最熱衷的時期。一

天獨自一個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齊魯俱磅礴于茫茫大氣之內,自己不覺得胸懷高朗:

—啊,當初登上東山,覺得魯小,現在立在泰山頂,天下并不大呀!

現在呢,泰山依舊是那樣嵯峨,可是舊日的氣概一點也沒有了,耳邊只是纏繞著一個樵夫的哭聲,凄凄

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蒼涼,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個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有如白衣的

神顯現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內了:

—樵夫啊,你是世間的至圣!當我們在泰山的幽徑里相遇時,你哭得是恁般地苦悶,巖石為之墮淚,

鳥獸為之驚心。我這愚蠢的人啊,我那時不但不能領會,還要問你為什么哭。樵夫啊,你說,你自傷,

所以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輪……萬物的無著無落,是這樣銳敏地感動了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

宇宙的奧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

他的頭腦眩昏,目光放出許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動起來,地在震動,遠方的河水在沸。

——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

杖,被擲在一邊,頹然坐在階上了。兩手托著頤。

——賜呀,你來了?來得怎么這么晚呢?

他遠遠望見一個衣冠齊楚的人,漸漸辨別了知道是子貢以后,慈母見了遠方歸來的游子一般,兩目射出

消逝了的舊日的光芒,迎上去,緊緊地握著子貢的手。

——賜呀,你看這座泰山呀。你說它有時要崩頹嗎?

——寂寞呀……賜,你日日錨銖為利,你好久不到我這里來了……

子貢本來是因為貨殖的事,由這里經過,順便看看先生,并且想問一問他近來對于政治上的意見。哪知

出乎意料,先生說出這樣悲痛的話,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個夢。咳,這樣的夢也不止一次了。你說,前面的泰山,有崩墮

的那一天嗎?

——先生,夢是無憑的;泰山是不會崩頹,如同哲人永不隕亡一樣……

仲尼皺紋消瘦的頰上,綴了兩顆綠豆大的淚珠了。

子貢慢慢地扶著先生又坐在臺階上,這時候太陽轉到南方,被幾片浮云遮護著。子貢站立在先生的身旁。

等到浮云散開了以后,一只雄雞高踞在樹巔,叫起來了。

——賜呀,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著頭。一切都在白晝的夢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雞。

—啊,一只羽毛燦麗的雄雞呀!他抬起頭,對著那只雞望了許久。假如仲由還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

來,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來供我的饋饌。可憐他金星隨著太陽一般,傍著我車塵勞碌

于衛楚陳蔡的路上,一日不曾離開過我;同我一塊兒受著隱士們的嘲笑、路人們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

呢?他終于很慘怛地死了!

我抱著我的理想,流離顛沛,一十四年,衛呀,楚呀,陳呀……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用我一天,種種魔鬼

的力恐嚇著我諷刺著我,壓迫著我,四海之大,沒有一個地方容我的身軀終于不能不懷著惆悵回到我這

兒時的故鄉。故鄉真是荒涼呵,鄉音入在耳里,淚便落在襟前了。沒有一個人不說我是陌生人,沒有一

個人對我不懷著一些異殊的意味。兒時的門巷變成一片瓦礫,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側父母的墳瑩

已經被人踏平。我哪里還有讀易奏瑟的心情呢。

我為什么回到這個故鄉來呢?我早就應該……我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為什么不死在陳蔡人的手里?

那時候的死,是怎樣地光榮!怎樣地可以自傲!那個時候,有顏回在我身邊,仲由在我身邊,百十個弟

子在我面前,在弦誦聲中死去,韻調是怎樣地悠揚,怎樣地美麗呀!現在,不肯“先我死”的顏回也死了,

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個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時候。

仲尼一氣說盡了多少天積蓄著的抑郁,兩目像著了瘋狂,兩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著,再也說不下

去了?子貢想用旁的話路岔開,卻找不出適當的詞句。

仲尼依然坐在門前。他怕走進房內,同怕陰森的墳墓一樣。遠遠近近,靜悄悄使人聽到萬籟中極細微的

呼吸……

正是傍午的時分。

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了。

(有刪減)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曾經希望多活幾年,他想整理《易經》,把自己的哲學思想借這部書傳給弟子們?而快兩年了,

這個想法并沒有實現。

B.那張古琴跟隨了孔子十四年,見證了孔子十四年的漂泊經歷。孔子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現在把它

掛在壁上,倍加珍惜。

C.“慈母見了遠方的游子一般”可見孔子對子貢的牽掛之深,“你來得怎么這么晚呢”略帶責備的語氣中也

充滿著欣喜。

D.孔子由雄雞聯想到了仲由,想到了他時時伴隨自己左右,遭遇了很多困難也不離不棄,自己卻“何益

于他“,充滿了愧疚。

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為了豐富孔子的人物形象,綜合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等刻畫人物的手法。

B.文中“泰山”在孔子心中形象的變化也象征著孔子的理想由激昂到破滅的變化。

C.孔子在外順沛流離十四年,回到故鄉才終于找到了歸屬感,前后心情對比鮮明。

D.結尾的“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了“,不直言孔子之死,含蓄蘊藉。

8.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作品的“詩化”特征。

9.《史記》中記載“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于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

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后七日卒。”本文增添更多對話內容,這樣的改

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為徐敬業□討武器口檄(有刪減)

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后庭之嬖。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

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賊之宗盟,

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口,知漢祚之將盡;龍鬃口帝后,識夏庭

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

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

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

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云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居漢位,或協周親,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顧命于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杯之土未干,

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

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后至之誅。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

咸使聞知。

【注】□徐敬業:祖父徐世勖是唐朝開國功臣,賜姓李。公元684年起兵揚州聲討武則天,兵敗而死。

□武器(zhao):即武則天。口燕啄皇孫:意思是指漢代趙飛燕姊妹陰謀毒害皇孫的典故。后指后妃謀害

皇子。□龍鬃(chi):指禍國映民之女子。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用氣憤/風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

B.是用氣憤風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

C.是用氣憤風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

D.是用氣憤/風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氏,即武則天,夏商周三代,氏用以區分婚姻關系,此處稱謂有貶低之意。

B.神器,本意指神物,可指寶劍之類的器械或泛指兵器,此處借指帝位、政權。

C.宣室,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此處指皇帝鄭重召問大臣,委以臨終遺命之處。

D.移檄,古代多用于征召、曉諭和聲討的官方文書,也可指表示發布文告曉示.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徐敬業討武瞿檄》運用對仗、用典、夸張等手法烘托文章氣勢,語言犀利明快,節奏緊促,不

愧為傳誦千古的佳作。

B.檄文一開始以“偽”字開頭,以示武氏君臨朝政的非法,接著列數其罪,從私生活到政治面貌,對武

氏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C.次寫徐敬業所領部隊討伐武氏是勢在必行,這一部分用雄健的詞采、夸張的形容,表現了義師的聲

威和必勝信念。

D.檄文第三層申明大義,對王公大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發出號召。從反面痛陳利害得失,以此讓

百官自慚自勵。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2)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

14.作為軍用文書的檄文,氣勢至關重要。第二段指出徐敬業一方有哪些優勢?請簡要概括。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門人歐陽秀才口游江西

梅堯臣

客心如萌芽,忽與春風動。

又隨落花飛,去作西江夢。

我家無梧桐,安可久留鳳。

鳳巢在桂林口,烏哺不得共。

無忘桂枝口榮,舉酒一相送。

【注】口秀才:這里是即將參加科舉的學子的泛稱。口桂林:傳說桂林是鳳凰棲集之處。□桂枝:《晉書?邵

詵傳》“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稱科舉及第為“折桂”。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的“動”字不僅寫出心思的萌動,還表明門人出游的念頭不斷滋長,愈來愈強烈。

B.三四句實寫落花飛舉飄揚,充滿生機,把門人游江西之事,完全變成生動的形象描繪。

C.詩中用鳳凰比喻門人,說他才華出眾,非常人可比,同時希望他以后能為朝廷建功立業。

D.本詩無華麗秣艷之語,通篇全都采用比喻,使詩含蓄蘊藉,更富形象性,增添詩情畫意。

16.《宋詩三百首評注》評價本詩“想象悠遠”,請結合全詩談談你對此評價的理解。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離騷》中用比喻的手法,寫出自己才能優秀卻遇到嫉妒和造謠中傷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以“,”來描寫蜿蜒曲折的江水和月光照耀的原野。

(3)古人常在文字中將時間縮短,以此表達內心巨大的悲傷或者堅定的決心,如“

六、簡答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永豐村三面環山,南面水口,形成天然圈椅,洙溪河蜿蜒穿村而過。村中的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東南的

底地依次而建,口。整個村落古宅群村西多而集中,村東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為青紅兩種石板鋪成,

紛繁而又有序,由南向北緩緩上升,臺階、石欄依山而建,依勢而構,獨具匠心。

這里歷史□。此處聚居了曹、蘇、杜三大姓氏家族。永豐村的歷史多半便是三大家族的歷史,如今村

民的祖先,也多是三大家族中人。這里口,英才輩出。別看村子小,卻曾孕育出一些風云人物。這里

也是革命老區。1934年12月,中共洙溪區委書記曹祥麟在這一帶成功組織領導了打擊土豪劣紳、武裝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史稱“杜家村暴動”。

想不到吧,這處處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的村落,也曾風云激蕩,洶涌澎湃。

小巷里的石板路,輕輕踩上去,仿佛能夠感受到石縫間苔群的呼吸。巷子窄窄的,僅能容一人通過,只

怕那時的情侶也羞于并肩同行。路邊的溝渠里是緩緩流過的溪水,還有魚兒時不時撲騰一下,斑駁的墻

上舊時的痕跡依稀可見,滿是記憶。你不禁會猜,幾百年前的此刻,是否也曾有人如自己一般,一步步

走過這些石階,不經意間,觸碰過墻上的粉漆。那時,他會想什么,又會懷著怎樣的心情。

時光啊,就像在路上堵了車,便也搖下車窗,悠然欣賞起這里的風景來。昨天和今天,這么近。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整句。

20.請指出畫橫線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七、選擇簡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職業緊張也被稱為職業應激,是指在某種職業環境下,客觀需求與個人適應能力失衡所致的心理問題。

那么,口?應該如何應對和化解職業緊張?

造成職業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常見的外部因素是噪聲和高溫。在噪聲

環境下,因工作休息易被打擾,會使人產生不快感、煩躁感。特別是強腦力勞動者工作時需集中注意力,

而噪音會分散注意力,對于他們的干擾相當明顯。同時,高溫環境可以抑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

減弱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口,職業緊張與人格特征、應對外界的方式等因素都有關系。研究顯示,成

就動機強、有好勝心、對工作極為投入的人,更易因被打擾而表現出極度的不耐煩,也更少得到他人的

理解和支持;當他們遭遇莫名緊張時,或無法有效應對并從容化解。

□從職場人自身角度來說,一方面,要保持良好溝通,合理安排工作,遇到困擾及時向家人、朋友傾訴;

另一方面,要改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強化社會支援網絡。如果壓力長期持續,而且

癥狀嚴重、自我放松無效,務必就醫或向專業機構求助。

21.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點處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匆匆趕來的李明遠滿身是汗水。

B.是活他都肯干。

C.《阿Q正傳》的作者是周樹人。

D.冬至前后的這場雪來得是時候。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

個字.

八、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當代青年需具備“批判意識”,質疑、否定,沖破藩籬,打破陳規是青年人的符號。“批判意識”

有助于個人理性提升,促進社會進步。

有人認為,當代青年應培養“建設心態”,青年作為新銳力量,能夠不回避問題,并為問題的解決提出自

己的方案,更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改善。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B2.A3.D

4.□一、二句是對“小巧”的否定,三、四、五句是“大巧”的表現,兩組之間構成對立關系。口通過“正基

于此,他才認為''可以推斷第一句與第二句是因果關系;口三四句與第五句是分述與總說的關系。5.□

漆木器因勢造形,加工順應自然屬性,體現了大巧若拙的自然之美。1漆木器外表粗獷,風格樸素,單

純自然,并能引發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回味,呈現了大巧若拙的枯槁之美。口漆木器具有歷史感和滄桑之

感,斧鑿的痕跡,保留下加工的力量,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體現了大巧若拙的老境之美。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的能力。

B.“事物的表象與本質是完全相反的“錯誤,原文是說“表象與本質有時完全相反“,并非任何時候都是相

反的,表述過于絕對。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內容和觀點的能力。

A.“他認為人只能順應自然規律,沒必要也不能采取實際行為”錯誤,原文是說“只要順應自然規律,不要

人為干預,就能自然而然地實現一切目的“,可見"不要”非"不能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含義的能力。

“大巧若拙”工藝美學思想的體現有自然之美、枯槁之美、老境之美。

A.齊白石《六蝦圖》側重體現枯槁之美。

B.蘇軾的《枯木怪石圖》側重體現老境之美。

C.張德和的根雕《沉魚》側重體現自然之美。

D.冷軍的人物肖像作品《小唐》,用筆極為細膩,“纖毫畢現、精細入微”,不能體現大巧若拙的工藝美

學思想。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并分析其邏輯關系的能力。

原文說“老子蔑視‘小巧'","民多”“人多”“法令""五色五音''為"小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

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五色令人目育,五音令人耳聾”是對“小巧”的否定;“道”“天地自然”為“大

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是"大巧”的表現。一、二句與三、四、五句之間構成對立關系。

依據“正是基于此,他才認為……”可知,第一句是原因,第二句是結果,兩句是因果關系。

三、四、五句中,第三句是說“天底下的一切東西,都是由道所創造的“,第四句是說“人在大地上生存,

遵守大地萬物生長作息的規則;大地承天,萬物的生長繁衍和遷徙是依據自然氣候的變化而進行的;自

然氣候,天象變化遵從宇宙間的‘大道’運行;而宇宙間的‘大道',則是世間萬物本來的樣子”,這兩句是

以具體情況闡釋“道”,屬于分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思是“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

沒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屬于總說。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運用材料內容的能力。

材料二中說“所謂的美在,自然,,即是講其為素樸純全之美,自然天成、不強為、無機心、不造作,樸素

而不追求浮華”,圖中的漆木器因勢造形,加工順應自然屬性,不強為。體現了大巧若拙的自然之美。

材料二中說“這種枯槁樸素之美,表現在工藝美術領域,則更多地涉及對作品精神性的分析……這種美學

意味可通過樸素的材質、殘舊枯槁的形式來傳達其歷史性……這種歷史的滄桑感和材質本身的美感相切

合營造出了枯槁樸素之美,迎合了人們對歷史的神秘、滄桑感的體驗回味”,圖中的漆木器外表粗獷,風

格樸素,單純自然,能夠引發人們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回味,呈現了大巧若拙的枯槁之美。

材料二中說“中國藝術推崇老境,老境也是一種拙……這種老境之美,在工藝美術領域,則更多地表現為

一種歷史感和滄桑感,但這種歷史感和滄桑感能使作品煥發出盤然的生命力”,圖中的漆木器具有歷史感

和滄桑之感,斧鑿的痕跡,保留下加工的力量,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體現了大巧若拙的老境之美。

考生圍繞圖中的漆木器所體現出的自然之美、枯槁之美、老境之美進行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6.B7.C

8.口詩化的語言及意境。本文通過對人物心理細膩生動的描寫,即直接運用仲尼大段直抒胸臆獨白式的

語言,將自己內心理想破滅的郁悶抒發得淋漓盡致,使作品充滿詩化的意境。

口詩化的故事情節。文章主要寫孔子對往事的回憶,對弟子的懷念,對自身價值的思考。跳躍性強,主

觀抒情色彩濃烈。

口環境描寫充滿詩意。“這時候太陽轉到南方,被幾片浮云遮護著蟲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

了''對屋外云、山的描寫有詩意的美感。9.□豐富了人物形象。孔子和子貢的對話間,孔子對“泰山將崩”

的憂慮、理想破滅的痛苦更細膩地體現了出來,讓孔子的形象更加令人親近。

□小說改變了《史記》中客觀冷峻的筆調,主觀抒情性更強,通過挖掘人物內心來呈現對話,增強了故

事性。

□增添細節,讓故事更加真實可感。文中增添了子貢對孔子關心的對話、關于雄雞的對話等細節,豐富

了文章內容。

【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相關內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B.“現在把它掛在壁上,倍加珍惜''說法錯誤。原文說的是“現在掛在壁上,不但著了許多灰塵,并且結上

許多蜘蛛網了“,無法體現出“倍加珍惜”。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

C.“回到故鄉才終于找到了歸屬感,前后心情對比鮮明''說法錯誤,從文中可知孔子回到故鄉的感受是“故

鄉真是荒涼呵”,甚至對回到故鄉的行為有后悔之意,“心情對比鮮明”也就無從談起了。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從語言及意境上看,本文用詩化的語言對人物心理進行了細膩生動的描寫,如“那時他滿心滿意地想,世

態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寫到這里也盡夠了。天啊!你總還可以多給我幾年的生命吧;我要努

力在我這未來的幾年以內把我們先哲傳下來的一本《易經》整理一番……”“當年從我困于陳蔡的故人們,

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遠方,只剩下這張琴……”等,這種直接運用仲尼直抒胸臆獨白式的語言,使

文章有了較強的主觀性抒情性,將孔子內心理想破滅后的郁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使作品充滿了詩化

的意境。

從情節看,本文的情節呈現了詩化的特點,如“二十年前,奔走齊魯之間,追慕著古代的風光,正是要把

自己的理想實現在這亂世上最熱衷的時期。一天獨自一個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齊魯俱磅礴于

茫茫大氣之內,自己不覺得胸懷高朗……”等內容寫了孔子對往事的回憶;“那個時候,有顏回在我身邊,

仲由在我身邊,百十個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誦聲中死去,韻調是怎樣地悠揚,怎樣地美麗呀!現在,不

肯‘先我死’的顏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個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等內容表現了孔子對

弟子的懷念,“我抱著我的理想,流離顛沛,一十四年,衛呀,楚呀,陳呀……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用我一

天,種種魔鬼的力恐嚇著我諷刺著我,壓迫著我,……”等內容寫出了孔子對自身價值的思考。由此可見,

這篇小說沒有明顯的故事情節,跳躍性很強,主觀抒情色彩濃烈。

從環境上看,文中有多處自然環境描寫的句子,如“這時候太陽轉到南方,被幾片浮云遮護著”用詩意的

語言描寫了浮云遮日的畫面;“正是傍午的時分。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了”描寫了屋外的

云和山,營造了詩化的意境。

9.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中重要情節作用的能力。

從人物形象上看,本文增添的對話內容豐富了人物形象,如“一賜呀,你看這座泰山呀。你說它有時要

崩頹嗎?,,“—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個夢。咳,這樣的夢也不止一次了。你說,前面的泰

山,有崩墮的那一天嗎?——先生,夢是無憑的;泰山是不會崩頹,如同哲人永不隕亡一樣……”,細

膩而又深刻地寫出了孔子對“泰山將崩'’的憂慮,表現了他理想破滅的痛苦,讓孔子的形象更加豐滿,更

令人親近。

從情節內容上,《史記》兼具文學性和歷史性,故《史記》中的對話內容從形式上更加的客觀冷峻,本

文中延展了很多孔子和子貢之間的對話內容,如“我抱著我的理想,流離顛沛,一十四年,衛呀,楚呀,

陳呀……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用我一天”等通過挖掘人物內心來呈現對話,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

了故事性,也使小說的主觀抒情性更強了。

從細節上,文中通過對話增添了很多細節內容,如“——先生,可是病……”表現出子貢對孔子病情的關

心,”——賜呀,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著頭。一切都在白晝的夢里迷迷蒙蒙的”“——先生,是一只雄雞”

增添了關于雄雞的對話細節,讓故事更加真實可感。

10.Bll.A12.D

13.(1)皇上的愛子,在正式寢宮以外的宮室里被幽禁著;而與她同宗的親屬黨羽,卻將重要的職位委

任給他們。

(2)我徐敬業是大唐的大老元臣,是王公貴族的長子(嫡長子),侍奉的是先帝留下的基業,承受著本

朝的優厚恩典。14.□名正言順(人心所向);□兵精糧足;口氣勢充沛。

【解析】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因此我憤然而起來干一番事業,目的是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隨著天下的失望情緒,順應著舉

國推仰的心愿,于是高舉正義之旗,發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

原文作為檄文,充分使用排偶手法,"氣憤風云’'與“志安社稷”相對,兩者之間應該分開,排除AD;“因

天下之失望”與“順宇內之推心”相對,各自斷開,利用排偶手法排除C。

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氏用以區分身份和地位,姓是用于區分血緣關系的。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從反面痛陳利害得失,以此讓百官自慚自勵”有誤。由原文“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

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和"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后至之誅”可知,

作者是從“轉變當前的禍難成為福祉”和“留戀目前的既得利益”正反兩面假設條件,痛陳利害得失。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幽”,幽禁;“宗盟”,同宗同姓之人;“幽之于別宮”“委之以重任”,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別

宮幽之”“以重任委之”。

(2)“成業”,家業、基業;“冢子”,嫡長子;“荷”,承受。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可知,名正言順(人心所向)。

由原文“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

遠”可知,兵精糧足。

由原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云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可知,氣勢充沛。

參考譯文:

那個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個溫和善良之輩,并出身卑下。最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

機會而得以奉侍左右。隱瞞先帝曾對她的寵幸,謀求取得在宮中專寵的地位。選入宮里的妃嬪美女都遭

到她的嫉妒,一個都不放過;她偏偏善于賣弄風情,像狐貍精那樣迷住了皇上。兇殘成性,親近奸佞,

殘害忠良,屠戮兄姊,謀殺君王,毒死母親。這種人為天神凡人所痛恨,為天地所不容。她還包藏禍心,

圖謀奪取帝位。皇上的愛子,在正式寢宮以外的宮室里被幽禁著;而與她同宗的親屬黨羽,卻將重要的

職位委任給他們。嗚呼!霍光這樣忠貞的重臣,再也不見出現;劉章那樣強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燕啄

皇孫”歌謠的出現,人們知道漢朝的皇統將要窮盡;孽龍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宮廷里,標志著夏后氏王朝

快要衰亡。

我徐敬業是大唐的大老元臣,是王公貴族的長子(嫡長子),侍奉的是先帝留下的基業,承受著本朝的優

厚恩典。宋微子為故國的覆滅而悲哀,確實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譚為失去爵祿而流淚,難道是毫無道理

的嗎!因此我憤然而起來干一番事業,目的是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隨著天下的失望情緒,順應著舉國推

仰的心愿,于是高舉正義之旗,發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遠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鐵騎成群,

戰車相連。海陵的粟米多得發酵變紅,倉庫里的儲存無窮無盡;大江之濱旌旗飄揚,光復大唐的偉大功

業還會是遙遠的嗎!戰馬在北風中嘶鳴,寶劍之氣直沖向天上的星斗。戰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

變色。拿這來對付敵人,有什么敵人不能打垮:拿這來攻擊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領!

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國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親,或者是負有重任的將軍,或者是接受先帝遺命的

大臣。先帝的話音好像還在耳邊,你們的忠誠怎能忘卻?先帝的墳土尚未干透,我們的幼主卻不知被貶

到哪里去了!如果能轉變當前的禍難成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舊主和服事當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

救王室的功勛,不至于廢棄先皇的遺命,那么各種封爵賞賜,一定如同泰山黃河那般牢固長久。如果留

戀目前的既得利益,在關鍵時刻猶疑不決,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會招致嚴厲的懲罰。請看明白今

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將這道檄文頒布到各州郡,讓大家都知曉。

15.B16.□詩歌首句以春草起興,通過對春天生機勃勃的暢想,表達了詩人對門人前途無限的美好祝福;

I□緊承首聯,第三句以落花為比,形象生動地想象出門人漂泊江西的羈旅生活;□最后四句,詩人借典

抒情,合理聯想門人在江西的游學,既有作為老師對門人善自擇居、慎于交友的諄諄囑咐,又有對門人

不負所學、施展抱負、早日折桂的美好祝愿。

【解析】

15.本體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和手法的鑒賞能力。

B.“三四句實寫落花飛舉飄揚”分析錯誤,三四句意思是“又像隨落花飄飛,像在夢中飛到了西江”,這是

虛寫,不是實寫。

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1)前兩句“客心如萌芽,忽與春風動”意思是:游子之思像草木在萌芽,與春風一起搖曳。以春草起興,

春風一吹,草木都開始萌芽,歐陽秀才心中也像草木發芽一樣,產生了出游的愿望。通過對春天生機勃

勃的暢想,表達了詩人對門人前途無限的美好祝福。

(2)三四句"又隨落花飛,去作西江夢”意思是:又像隨落花飄飛,像在夢中飛到了西江。以落花為比,

形象生動地想象出門人漂泊江西的羈旅生活;“西江夢”指想象中即將開始的江西游歷生活。用"夢''形容

游歷生活,可以引起無窮聯想:使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