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_第1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_第2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_第3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_第4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年5月13日,在國家衛生計生委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這本讓營養學界期待已久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發布。

這是為符合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導建議而制定的法規。自2016年5月13日起實施。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于康、國家衛計委疾控局監察專員常繼樂、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等專家出席發布會,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樣書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

一、重點:“633”概括新版膳食指南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監察專員常繼樂對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重點總結為“633”。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6——即指南有6條核心信息將原來2007版的膳食指南的10條推薦精簡至6條,文字簡練、清晰,容易記憶。而最關鍵的6條核心營養建議是: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杜絕浪費,興新食尚。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3——3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一般人群的指南,第二部分是針對特定人群的指南,第三部分是平衡膳食實踐指南。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3——3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圖文并茂,原來是一個寶塔,現在加了一個餐盤、一個算盤。為了更加形象說明問題,老百姓天天端的是餐盤,所以做了一個餐盤式的。同時,營養要從小抓起、從娃娃抓起,該書專門選擇了中國的計算機——算盤,來作為營養從小孩抓起的圖文并茂的宣傳圖形。第二個特點是通俗易懂。第三個特點是貼近百姓的生活。這次指南通俗易懂的說就是“633”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二、指南修訂背景意義我國于1989年首次發布了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結合中國居民膳食和營養攝入情況,營養素需求和營養理論的知識更新,于1997年和2007年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進行了兩次修訂。2014年2月21日在北京召開了2016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修訂啟動會。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背景意義為保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時效性和科學性,使其真正切合居民的營養健康需求,幫助居民合理選擇食物,降低慢性病的發生風險,實現“健康中國”的發展目標,2014年起,國家衛計委委托中國營養學會再次啟動膳食指南修訂工作。專家們本著規范、科學、嚴謹的原則,按照證據收集、科學循證、多重論證的工作程序,同時廣泛征求相關領域專家、政策研究者、管理者、食品行業、消費者的意見,最終形成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系列指導性文件。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背景意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是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的基礎上,利用兩年半時間完成,是100多名專家學者科學共識和智慧結晶。符合我國國情,科學性強,為全體營養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傳播者提供了很好的科學證據和指導。科普版膳食指南能夠為中國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指引,為中國居民的健康飲食提供建議,能夠真正貼近百姓生活,解答百姓疑惑,最終做出有益健康的選擇和行為改變。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背景意義丁鋼強說:“我們希望社會各界都能重視平衡膳食和適量運動在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及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積極宣傳,從我做起,自覺養成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素養。”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背景意義膳食指南是根據營養科學的原則和人體的營養需要,結合當地食物生產供應情況及人群生活實踐,專門針對食物選擇和身體活動提出的指導意見。膳食指南是國家公共營養政策的基礎性文件,是政府實施和推動食物合理消費及改善人群健康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消費者、工業界、營養教育工作者和專業人員用于基礎教育、科普宣傳和食物援助工作的綱領,更是學術界和健康管理部門對于膳食和健康的一致性觀點和立場,其對于國家實現公共健康的管理和目標至關重要。基于此,各國的膳食指南都由政府和科學團體制定。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背景意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衛生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健康狀況和營養水平不斷改善,人均預期壽命逐年增長。但2015年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雖然我國居民膳食能量供給充足,體格發育與營養狀況總體改善,但居民膳食結構仍存在不合理現象,豆類、奶類消費量依然偏低,脂肪攝入量過多,部分地區營養不良的問題依然存在,超重肥胖問題凸顯,與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對我國居民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高達30.1%,高血壓患病率為25.2%,糖尿病患病率為9.7%,均較2002年呈明顯上升趨勢。可以說,近10年期間,我國居民的膳食營養結構及疾病譜總體發生了新的變化。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三、與2007版指南的不同以平衡膳食模式和解決公共營養問題為主導,基于營養科學證據,對部分食物每日攝入量進行調整,提出符合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和基本營養需求的膳食指導建議。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1、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提高。將指南中的條目由10條精簡至6條,從多吃、適量吃、少吃以及控制吃不同層次進行歸納總結,文字簡短、清晰,容易記憶,同時提供更多的可視化圖形及圖表、食譜,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2、

弘揚新飲食文化。在新版指南中專門提出弘揚尊重勞動,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的傳統美德,強調家庭、行為、文化、社會對膳食和健康的綜合影響作用,建議在傳承民族優良傳統飲食文化的同時,開啟飲食新觀念,著力解決公共營養和健康的現實問題,并鼓勵社會提供良好的支持環境。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3、覆蓋人群擴大新版指南覆蓋人群從2007版的6歲改為2歲以上,明確了2歲幼兒應該開始與成人一致的平衡膳食生活方式;包括了孕婦乳母、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導,考慮了特殊需要的居民,體現和提高全民營養健康的覆蓋率,保障了人人可獲得健康的可能性。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4、兼顧科學性和科普性新版指南中包括大量的科學證據和理論分析,對科教專業人員是很好的參考資料和工具用書。為方便大眾理解使用,特別編撰科普版讀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語言講百姓關心的知識,結合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飲食營養問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達,對核心推薦進行科學講解。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5、“四降一升”:這四降就是有水果、動物性食品、大豆和鹽,一升就是水。蔬菜、奶類和油的推薦量是沒有發生變化的。這個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一是我們在新修訂的中國居民營養食物參考攝入量當中蛋白質和能量的變化,就比方拿成人來說,蛋白質從原來的75克下調到65克,有10克的變化。成人能量的變化大致有兩百千卡的變化,這些變化落實到食物的供應上,所以就有一些食物會有一個變化。二是國內外對于食物和營養健康的關系,最新的理論成果,比如說什么對健康長期有效,什么是長期多攝入是不好的,結合這個我們調整了攝入量。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四、《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薦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推薦2

吃動平衡

健康體重

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推薦3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富含鈣,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克的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吃各種各樣的奶制品,相當于每天液態奶300克。經常吃豆制品,適量吃堅果。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推薦4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每周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克。優先選擇魚和禽。吃雞蛋不棄蛋黃。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食品。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推薦5

少鹽少油

控糖限酒

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每天烹調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克。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推薦6

杜絕浪費

興新食尚

珍惜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食物制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學會閱讀食品標簽,合理選擇食品。多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傳承優良文化,興飲食文明新風。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五、特定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針對孕婦、乳母、0—6個月,7—24月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老年人和素食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對其膳食選擇提出補充指導。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1、孕婦和乳母孕早期(12周以內):建議至少在懷孕前3個月開始每天補充400微克的葉酸,并持續至整個孕早期。孕早期補充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預防妊娠高血脂癥。

孕中期(13-27周),充足營養攝入要控制體重,一般孕婦在整個孕期中體重增加12.5公斤。如果體重增加18公斤以上,巨大兒的發生率會較高,容易造成分娩困難;但孕期體重增長也不能過少,否則可能導致胎兒營養不良,出生低體重兒。

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2、0—6個月嬰兒

1:產后盡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2: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3:順應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4:生后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5: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喂養時的無奈選擇6:檢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總結:記住這個時期母乳喂養能滿足嬰兒所有的營養需求,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東西,包括水和葡萄糖,新生兒需要補充維生素D,但不需補鈣!不需補鈣!不需補鈣!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

3、7—24月齡嬰幼兒

1: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2: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3:提倡順應喂養,鼓勵進食但不強迫進食。4: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5:注意飲食衛生和進食衛生。6:定期檢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平衡膳食算盤油鹽類適量大豆堅果奶類2—3份畜禽肉蛋水產品類2—3份水果類3—4份蔬菜類4—5份谷薯類5—6份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4、老年人針對老年人則建議注意谷類食物的烹飪方式,以細軟容易咀嚼為主。老人消化能力減弱,因此粗糧吃多了會導致腸胃不適。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5、素食人群近年來素食主義已成為時尚,我國有不少的居民吃素。吃素,如果膳食安排不合理,容易出現蛋白質、鐵和鋅等微量元營養素的缺乏。素食者應當通過增加大豆和豆制品的消費獲得優質蛋白質,經常吃一些全谷物、堅果和菌藻類的食物,還應選擇多種烹調油,以滿足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另外,新版膳食指南首次提及控制糖分攝入。提出對添加糖攝入量進行限制,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說明人群的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對其膳食選擇提出特殊指導比如,在“食物多樣、谷類為主”這條針對一般健康人群的建議中;對6月齡的嬰兒應堅持母乳喂養。6月齡以上的嬰兒應首選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為第一個添加的輔食,逐步建立谷物為主,食物多樣的膳食模式。對于兒童青少年則是建議培養平衡膳食的好習慣,注意谷物和雜豆攝入量。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中國居民膳食寶塔說明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第一層: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至4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至150克,薯類50至100克。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第二層:多吃蔬果、奶類、大豆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富含鈣,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至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至350克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第三層:適量吃魚、禽、蛋、瘦肉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每周吃魚280至525克,畜禽肉280至525克,蛋類280至3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至200克。優先選擇魚和禽。吃雞蛋不棄蛋黃。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第四層:吃各種各樣的奶制品,相當于每天液態奶300克。經常吃豆制品,適量吃堅果。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第五層:少鹽少油,控糖限酒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每天烹調油25至30克。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克。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至8杯(1500至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附:不同類型膳食結構的特點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一)動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結構以日本人的膳食為代表消費量谷類94kg/人年,動物類63kg/人年,其中海產品占50%,動物蛋白質占42.8%。每天能量攝入量保持在2000kcal左右。宏量營養素的供能比例為:碳水化合物57.7%,脂肪26.3%,蛋白質16.0%。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能量能夠滿足人體需要,又不至過剩。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給比例比較合理。來自于植物性植物性的膳食纖維和來自于動物性食物的營養素(如鐵、鈣等)均比較充足,同時動物脂肪又不高,有利于避免營養缺乏病和營養過剩性疾病,促進健康。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膳食結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動物蛋白質占總量的10-20%,植物性食物占總能量的90%。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該膳食能量基本可以,但蛋白質、脂肪攝入量均低,依靠動物性食物提供的鐵、鈣、維生素A攝入不足。營養缺乏病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營養問題。人的體質較弱,健康狀況不良,勞動生產率低。但從另一方面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膳食纖維充足,動物性脂肪較低,有利于冠心病和高脂血癥的預防。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該膳食能量基本可以,但蛋白質、脂肪攝入量均低,依靠動物性食物提供的鐵、鈣、維生素A攝入不足。營養缺乏病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營養問題。人的體質較弱,健康狀況不良,勞動生產率低。但從另一方面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膳食纖維充足,動物性脂肪較低,有利于冠心病和高脂血癥的預防。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三)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歐美的典型膳食結構,攝入量蛋白質100g/人日以上,脂肪130-150g/人日,能量3300-3500kcal/人日。糧谷60-75kg/人年,動物100kg左右/人年,奶和奶制品100-150kg/人年,蛋類15kg/人年,食糖40-60kg/人年。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其膳食構成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屬于營養過剩型的膳食。以提供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為主要特點。營養過剩是這些國家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已成為西方人的三大死因,尤其是心臟病死亡率明顯高于發展中國家。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四)地中海膳食結構主要特點:1、富含植物性食物;2、粗加工;3、橄欖油是主要的食用油;4、脂肪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25-35%,其中大部分是不飽和脂肪;5、每天食用少量適量奶酪和酸奶;6、每天食用少兒或適量魚、禽,少量蛋;7、以新鮮水果作為典型的每日餐后食品;8、每月食用幾次紅肉;9、大多數成人飲用葡萄酒。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地中海膳食結構的突出特點是:飽和脂肪攝入量低,膳食中含大量復合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攝入量較高。地中海地區居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很低,已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注意,并紛紛參照這種膳食模式改進自己國家的膳食結構。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五)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我國居民的傳統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谷類、薯類和蔬菜的攝入較高,肉類的攝入量比較低,豆制品總量不高且各地區有所不同,乳類消費在大多數地區不多。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我國膳食的特點是:(1)高碳水化合物我國南方居民多以大米為主食,北方多以小麥粉為主,谷類食物的供能比例占70%以上。(2)高膳食纖維谷類食物和蔬菜中所含的膳食纖維豐富,因此我國居民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也很高。這是我國傳統膳食結構具備的最大優勢。(3)低動物脂肪我國居民的膳食中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很低,動物性脂肪的供能比例一般在10%以下。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2、我國現狀問題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仍存在不合理現象,豆類、奶類消費量依然偏低,脂肪攝入量過多,部分地區營養不良的問題依然存在,超重肥胖問題凸顯,與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對我國居民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我們的膳食結構里面,總的能量、熱卡這些都沒有問題了,都達標,但是具體的比如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攝入還是不足,偏少,全國總體的脂肪攝入量又偏多,我們的推薦量是占攝入總能量的25%-30%,但是去年公布的數據,中國居民脂肪的攝入量超過32.3%。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地方,比如現在需要精準扶貧的地方,營養不良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我們成人營養不良率,去年公布的數字仍然達到6%,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率還有3.2%,兒童青少年的消瘦率還有9%。本文檔共61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三\0點42分再比如說貧血,6-11歲期間的兒童貧血率還有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