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谑谐煽紝I敬髮W語文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海南省海口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海南省??谑谐煽紝I敬髮W語文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海南省??谑谐煽紝I敬髮W語文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海南省海口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南省??谑谐煽紝I敬髮W語文預測試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30題)1.陶淵明《飲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詩句是()

A.飛鳥相與還B.結廬在人境C.悠然見南山D.心遠地自偏

2.《論快樂》一文中提出:快樂是由

來決定的()A.A.痛苦B.矛盾C.精神D.刺激

3.《張中丞傳后敘》最突出的寫作特色是()

A.抒情與敘事并重;

B.議論與敘事并重

C.議論與抒情并重;

D.描寫與抒情并重

4.《短歌行》的主旨是()

A.抒寫人生苦短,優從中來B.感慨親朋離散,孤苦無依C.喟嘆功業難成,借酒澆愁D.渴望賢才匯集,建功立業

5.《李將軍列傳》一文中,不屬于作者重點記述的戰役是

A.上郡遭遇戰B.雁門出擊戰C.蕭關之戰D.右北平以四千對四萬敵之戰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原出處是()

A.《史記》B.《論語》C.《左傳》D.《資治通鑒》

7.《行路難》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隱

8.《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告誡人們要居安思危的警誡性語句是()。A.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滿招損,謙得益

C.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D.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

9.《選擇與安排》一文提出完美的作品在結構上須具備的條件有()A.A.要有頭有尾B.層次清楚,輕重分明C.有貫穿的主旨D.首尾呼應

10.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無論干部和群眾,毫無例外,都必須遵守社會主義法制。

B.她因為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視和侮辱,便投訴《人間指南》編輯部,要求編輯部幫她伸張正義,編輯部對此十分重視。

C.藝術家下鄉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觀眾的熱烈歡迎,對這次成功的演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D.他從不教訓人,他鼓勵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睜大,牽著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若有絆腳石,他會替你踢開

11.下列新聞標題中語意明確的一句是___

A.趙本山炮轟央視是炒作B.部分影院學生推出優惠票招攬顧客C.雅虎新浪合資網上拍賣D.當事科長領導出面道歉

12.

13

所謂伶官是指()。

13.《故都的秋》選自郁達夫的()

A.《薄奠》B.《達夫散文集》C.《屐痕處處》D.《閑書》

14.《選擇與安排》一文出自朱光潛的()A.A.《文藝心理學》B.《談美》C.《詩論》D.《談文學》

15.《關山月》的主旨()

A.暴露投降路線的嚴重后果B.暴露守邊將士沉湎歌舞C.描寫中原人民望月流淚的情景D.描寫戍邊戰士老死疆場

16.《燈下漫筆》一文主要抨擊的是

A.帝國主義B.中國的奴隸制度C.資本主義D.中國“固有的精神文明”

17.

17

巴金的《愛爾克的燈光》中對姐姐悲慘命運的回憶訴說,主要目地是()。

18.《李將軍列傳》一文選自()

A.《史記》B.《漢書》C.《后漢書》D.《國語》

19.

3

下列作品中屬于漢樂府民歌的是()。

20.莊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為論據,是為了論證()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C.人的認識是無限的D.人的認識是有限的

2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一句出自()A.A.《孟子》B.《韓非子》C.《論語》D.《莊子》

22.《我與地壇》中的地壇與母親之間的關系是()

A.對比B.象征C.鋪墊D.烘托

23.

從文中看,納米科技的意義不包括以下哪一項()

A.納米科技的最終目標是人類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操縱單個原子、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

B.納米科技給我們揭示了一個可見的原子、分子世界,人們認識、改造微觀世界的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納米技術可運用于空氣凈化過濾。

D.納米科技還被運用于一些樓盤的內外墻粉刷、醫院手術室器材和汽車后視鏡等方面。

24.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動用法的是()

A.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B.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

C.見革中石,以為虎而射之。

D.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處矣。

25.《登幽州臺歌》是一首()

A.古體詩B.五言絕句C.五言律詩D.歌行體詩

26.“禍起蕭墻”一語出自()

A.《韓非子》B.《墨子》C.《論語》D.《詩經》

27.《虞美人》是一首()

A.悼亡詞B.抒情詞C.懷古詞D.詠物詞

28.《關山月》中表現朝廷對丟失中原態度的詩句是()

A.幾處今宵垂淚痕B.廄馬肥死弓斷弦C.沙頭空照征人骨D.和戎詔下十五年

29.孟子《寡人之于國也》認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

A.鼓勵生育B.發展生產C.軍事擴張D.實行仁政

30.王維山水詩突出的藝術特點是()

A.曠達飄逸B.慷慨雄壯C.沉郁頓挫D.詩中有畫

二、填空題(10題)31.白居易與_________齊名,在詩壇上并稱“元白”。

32.《孟子》一書和____________《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33.一個藝術品必須為的有機體,必須是一件有__________的東西。

34.論說文一般可分為議論文和__________兩類。

35.莊子的主張是“____________”。

36.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________________."

37.小說《麥琪的禮物》在結構上由__________條情節線索組成。

38.“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p>

39.郭沫若詩集代表作是《__________》、歷史劇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0.《論學問》的作者是英國16世紀哲學家、散文家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5題)41.分析這段議論的論證方法。42.這段話表達了什么觀點?43.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44.這段選文在寫景上有何特點?45.(一)閱讀《論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題: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泵献釉唬骸坝袨檎撸┤艟蚓?,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背蓴≈當?,視此而已。解釋這段文字中劃線字的含義,并說明這段文字表明了什么觀點?簣:平:棄井:數:

四、現代文閱讀(5題)46.

47.(二)閱讀培根《論學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35題。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底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有些書也可以請代表去讀,并且由別人替我作出節要來,但是這種辦法只適于次要的議論和次要的書籍;否則錄要的書就和蒸餾的水一樣,都是無味的東西。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因此,如果一個人寫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須有很好的記性;如果他很少與人會談,那么他就必須有很敏捷的機智;并且假如他讀書讀得很少的話,那么他就必須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強不知以為知。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皩W問變化氣質?!辈惶厝绱耍裆系娜毕輿]有一種是不能由相當的學問來補救的,就如同肉體上各種的病患都有適當的運動來治療似的。“地球”有益于結石和腎臟;射箭有益于胸肺;緩步有益于胃;騎馬有益于頭腦,諸如此類。同此,如果一個人心志不專,他頂好研究數學,因為在數學底證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專,他就非從頭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別異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經院學派底著作,因為這一派的學者是條分縷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頂好研究律師們底案卷。如此看來,精神上各種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種專門的補救之方了。這段文字強調了哪三種治學方法?

48.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揭示人物的心理的?

49.“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義是什么?50.詩中“鳥”的歌唱對象是什么?

參考答案

1.D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靶倪h”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致與奔逐于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2.C

3.B

4.D

5.C解析:司馬遷選擇了具有典型意義的情節突現人物形象。本文中,作者從李廣一生大小七十余戰中選取了四場典型戰役:上郡遭遇戰、雁門出擊戰、右北平以四千對四萬敵之戰、最后隨衛青出擊一戰,來刻畫李廣形象。只有c項“蕭關之戰”,不屬于作者重點記述的內容。

6.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原出處是《論語》,所引四句見《論語·子路篇》。

【錯誤分析與防范】此題首先容易誤選A項。此句話是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用來評價李廣的,考生對此應該記得很清楚,因此憑借第一印象會選擇A項。其次容易誤選C項,因為《李將軍列傳》中有“太史公日:《傳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比绻麅H從字面分析,就會望文生義,從而誤選。

7.C

8.C

9.B

10.D

11.C

12.D

13.D

14.D

15.A

16.D

17.B

18.A

19.B

20.D

21.C

22.B

23.A

24.A

25.A

26.C

27.B

28.D和戎詔是宋朝皇帝向金國侵略者求降的詔書,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王之望為金國通問使,與金議和。宋人借“和戎”指對金人的屈膝投降政策。

29.D

30.D

31.元稹元稹

32.《論語》

33.完整的,生命

34.說明文

35.無為

36.子魂魄兮為鬼雄子魂魄兮為鬼雄

37.兩

38.春花秋月何時了

39.《女神》;《屈原》、《虎符》

40.培根

41.前一部分運用類比論證法。前后兩部分之間運用了對比論證法。42.對物的棄、取,不以產地為標準,而是以其實際價值為標準;對人則是“非秦者去”,而不問曲直,這是重物輕人。而重物輕人非統一天下之術。43.用拿刀殺了人,卻說“不是我殺的,是刀殺的”作比喻,揭露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把“涂有餓莩”歸罪于年成不好的謬論。

善用比喻,起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形象、生動又深刻的藝術效果,這也是本文的論證特色。本題中,喻體是“刺人而殺之,日:‘非我也,兵也’”,本體是“人死,則日:‘非我也,歲也’”。44.用主觀的視覺感受來表現客觀世界中黃河的寬闊和大海的浩瀚。45.簣:盛土的竹筐。平:填平。棄井:廢井。數:天數,運數,含有規律的意思。成敗的關鍵在于有無毅力。課文的中心論點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圍繞這個論點展開論證,在論證中自始至終運用了正反對舉的說理方法。將成與敗、順與逆、強與弱、彼與我對比,證明有毅力者以其堅忍不拔而獲得成功,缺乏毅力者則難免失??;人生總是逆境居多,順逆境又總是交替出現,大凡成功者都是善于抓住順境、扭轉逆境的人,而失敗者則往往是哀嘆命運不濟、逢難必退、最終屈服于逆境的人。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引經據典,將“未成一簣”的造山者與“雖復一簣”的填土者作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反復的正反對比,有力地論證了成敗的關鍵在于有無毅力。因此,從邏輯角度說,是類比法、對比法;從修辭角度說,是引證法。

46.作者重回故里,原本是興奮、高興的。他本想尋覓遙遠的舊夢。但所親眼目睹的一切令他感到痛苦:封建舊家庭的衰亡、故宅早已物是人非、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變了,又似乎什么也沒有改變。在故居里找尋不到舊日的夢,更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光明,因此作者帶著失望和傷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