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化學2教案8篇高一化學2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物理學問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記住什么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緣由。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章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
2.通過對布朗運動的觀看,發覺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緣由;培育同學概括、分析力量和推理推斷力量。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章運動的緣由分析,使同學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大事的必定結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通過同學對布朗運動的觀看,引導同學思索、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影響產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平衡性產生的。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規章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章運動。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2.同學觀看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章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頭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漸漸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氣體和液體的集中試驗:分別裝有h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內盛有凈水、紅墨水。
2.制備好的有藤黃懸浮顆粒的水、顯微鏡用載物片、顯微攝像頭、大屏幕投影電視。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同學觀看兩個演示試驗: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漸漸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凈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漸漸擴綻開來。
提問:上述兩個試驗屬于什么物理現象?這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上述試驗是氣體、液體的集中現象,集中現象是一種熱現象。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章運動。而且集中現象的快慢直接與溫度有關,溫度高,集中現象加快。這些內容在學校物理中已經學習過了。
(二)新課教學過程
1.介紹布朗運動現象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看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覺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章運動,后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章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加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朗運動存在。
介紹顯微鏡下如何觀看布朗運動。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用滴管滴入幾滴有藤黃的水滴,將蓋玻璃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后通過顯微鏡觀看,在視場中看到大大小小的很多顆粒,認真觀看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覺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然后讓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同學觀看,老師用教鞭指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為點,讓同學看這顆微粒以后的一些時間內對點運動狀況。
讓同學看教科書上圖,圖上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指出這不是布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看到的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短的30秒內微粒運動也極不規章,絕不是直線運動。
2.介紹布朗運動的幾個特點
(1)連續觀看布朗運動,發覺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只要液體不干枯,就看不到這種運動停下來。這種布朗運動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懸浮液不冰凍),永久在運動著。所以說,這種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
(2)換不同種類懸浮顆粒,如花粉、藤黃、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運動,說明布朗運動不取決于顆粒本身。更換不同種類液體,都不存在布朗運動。
(3)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大了,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看不到運動。
(4)布朗運動隨著溫度的上升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釋布朗運動的緣由
(1)布朗運動不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生的,所謂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指存在溫度差、壓強差、液體振動等等。
分層次地提問同學:若液體兩端有溫度差,液體是怎樣傳遞熱量的?液體中的懸浮顆粒將做定向移動,還是無規章運動?溫度差這樣的外界因素能產生布朗運動嗎?
歸納同學回答,液體存在著溫度差時,液體依靠對流傳遞熱量,這樣是浮顆粒將隨液體有定向移動。但布朗運動對不同顆粒運動狀況不相同,因此液體的溫度差不行能產生布朗運動。又如液體的壓強差或振動等都只能使液體具有走向運動,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定向移動不是布朗運動。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是產生布朗運動的緣由,只能是液體內部造成的。
(2)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受到液體各個方向液體分子撞擊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固體的微小懸浮顆粒,液體分子是看不到的,由于液體分子太小。但液體中許很多多做無規章運動的分子不斷地撞擊微小懸浮顆粒,當微小顆粒足夠小時,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書上的插圖所示。
在某一瞬間,微小顆粒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著這個方向運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著另一個方向運動。任一時刻微小顆粒所受的撞擊在某一方向上占優勢只能是偶然的,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章的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數越小。布朗運動微粒大小在10-’m數量級,液體分子大小在10-“m數量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得越明顯,因此,布朗運動越明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越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得越不明顯,以至可以認為撞擊作用相互平衡,因此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看不到。
高一化學2教案篇2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潔的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熟悉試驗方案設計、試驗現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討論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試驗,記錄試驗現象,并學會主動溝通。逐步形成良好的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試驗技能;設計簡潔的探究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討論中,人們常常依據某些特征性質、特征反應、特征現象和特征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同學已經把握了肯定的物質檢驗學問,但不夠系統化,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本節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學校化學學問,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介紹現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同學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熟悉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同學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并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同學的自主性。其次,依據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情景,提出詳細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正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藥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藥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試驗確證該農藥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看到的現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我中的試驗1-4。
離子試劑現象
試驗1nh4+
試驗2cl—
試驗3so42—
各個試驗中,依次觀看到什么現象?消失這些現象的根本緣由是什么?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采納的試劑和方法等:
nh4+:加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能使潮濕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cl—:滴加__銀溶液和稀__,生成不溶于稀__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在完成相關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留意的問題。請結合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學問,分析下列問題:
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試驗2:為何要加稀硝x?試驗3:為什么要加稀鹽酸?
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__銀、氯化鋇溶液反應,并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于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__是為了避開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解co32—的干擾。
什么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依據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牢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精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同學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堿、淀粉、絲綢制品等。
“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如何確證碘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如何確證某食鹽是否已加碘?如何確定加碘食鹽中含有鉀?
用淀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依據所供應kio3的性質并設計試驗方案。
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采納焰色反應。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什么叫焰色反應?為何可用焰色反應來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如何進行焰色反應試驗?操作中要留意什么問題?
物質的檢驗在工農業生產、科學討論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學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需把握常見離子檢驗的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潔的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常常依據什么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需留意哪些問題?
高一化學2教案篇3
學問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把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力量目標
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把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同學進行化學史方面的訓練及愛國主義訓練。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許多,本節教材在學校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潔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同學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的重點。
本節教材與第一節教材相類似,本節教材也很重視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試驗給同學以感性學問,然后再通過對試驗現象的觀看和分析,引導同學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同學參加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終的家庭小試驗,具有探究和設計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同學的學習愛好和培育力量。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定性時,采納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同學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學問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學問,也有利于他們把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學問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訓練。引導同學運用所學學問來解決一些簡潔的化學問題。對同學進行化學史方面的訓練及愛國主義訓練。
教法建議
1.加強試驗教學。可將一些演示試驗做適當的改進,如〔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試驗。可補充na2o2與co2反應的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看棉團的燃燒,使同學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同學觀看和試驗的基礎上,讓同學填寫表格。充分發揮同學的主動性,使他們樂觀參加。在活動中培育同學的自學力量及訓練同學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同學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高一化學2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初步熟悉常見金屬與酸、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利用金屬活動性挨次表對有關反應能否發生進行簡潔的推斷。
2、力量目標:對同學進行試驗技能的培育和結果分析的訓練,培育同學觀看力量、探究力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力量以及溝通協作力量。能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挨次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同學親自做探究試驗,激發同學學習化學的深厚愛好。
②通過對試驗的探究、分析,培育同學嚴謹、仔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③使同學在試驗探究、爭論中學會與別人溝通、合作,增加協作精神。
重點金屬活動性挨次的理解和應用。
難點
1、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挨次推斷反應能否發生。
2、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挨次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學情分析
本課題學問貼近生活,是同學很感愛好的一個課題。作為九班級的同學,在本課題之前,已經多次進行過試驗探究,初步把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學習了氧氣、碳等非金屬單質的性質后已具備了肯定的元素化合物學問,為學習金屬的性質奠定了學問和方法基礎。而且整個課題的引入、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都完全由同學參加,同學的樂觀性和熱忱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可輕松學習并應用學問。
教學方法試驗探究、爭論。
課前預備儀器藥品
試管、鑷子、鎂條、鋁絲、鋅粒、銅片、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__銀溶液、硫酸鋁溶液等。
課時支配:1課時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我們在生活中常常使用和見到各種金屬,這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是有差別的,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有金屬參與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過渡】觀看上述化學反應可知:通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能和酸反應,還能與金屬的化合物如硫酸銅溶液反應。現在我們先來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回憶相關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聯系生活,從同學熟識的物質、事實動身引入新課,同時復習相關學問。
?引導復習、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能反應:以鎂、鋁為代表。
2、高溫下能反應:以鐵、銅為代表。
3、高溫下也不能反應:以金、銀為代表。回憶、記錄、鞏固相關學問。比較鎂、鋁、鐵、銅、銀、金的活潑程度差異。
1、復習、鞏固相關學問,加深印象。
2、為金屬與酸、鹽反應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我們可以從①能否反應②反應的激烈程度來探究金屬的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差異。聽講了解推斷金屬活動性差異的初步方法。
?設問】金屬與酸反應現象是否也像金屬與氧氣反應一樣存在差別呢?同學們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試驗方案,通過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猜想、假設、設計試驗方案。激發同學愛好,培育同學思維推理力量和試驗設計力量。
?探究活動1】
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提示】
按操作規范進行試驗,仔細觀看現象。
?巡察、指導試驗】試驗探究:
a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鹽酸反應。
b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硫酸反應培育試驗操作力量、觀看力量、思維推理力量和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引導同學進行爭論、溝通和展現探究結果】同學進行爭論、溝通。展現探究結果: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在爭論、溝通中,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讓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設問】在鎂、鋅、鐵、銅幾種金屬中,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由此你能把金屬分為哪兩類?思索、爭論并得出結論。
結論:可分為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和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這兩類。為后面學習金屬活動挨次時,為什么會消失氫元素打下基礎。
?過渡】在第五單元我們曾做過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試驗,反應后在鐵釘表面有紫紅色的銅產生,這說明白什么?說明鐵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鐵應當比銅活潑。培育同學相關學問的遷移力量,拓展同學思路。
?敘述】可以用金屬和某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差異。試驗桌上除剛才的試驗藥品外還有幾種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同學們可以參考剛才的金屬與酸反應的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試驗方案,然后進行試驗來探究。猜想、假設、設計試驗方案。激發同學愛好,培育同學嚴謹、仔細的科學思維力量和態度,增加同學試驗設計力量。
?探究活動2】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巡察、指導試驗】試驗探究:鎂、鋅、鐵、銅分別與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__銀溶液反應。培育同學試驗操作力量、觀看力量和同學間的協作精神。
?設問】通過試驗,結合上一個探究的結果,你能得出鎂、鋅、鐵、銅、銀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挨次嗎?
?引導同學爭論、溝通和展現探究結果】爭論、溝通并達成共識。得出結論:鎂、鋅、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銀。通過同學間對話、師生間對話,使學問在對話中形成,在溝通中拓展。
?展現】金屬活動挨次
?設問】
為什么會消失氫元素?金屬元素的位置與它的活動性有什么關系?位于前面的金屬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觀看、記憶。
思索、溝通、爭論,總結出金屬活動挨次的應用規律。加強同學記憶。培育同學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育同學分析、歸納、總結學問的力量。
?設問】剛才做了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試驗探究,有的反應已經學過,如鋅與鹽酸、稀硫酸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類型和以前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類型相同嗎?假如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思索、溝通、爭論,總結出置換反的應特點和規律。理解、把握置換反應的應特點和規律。
?課堂練習】
1.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為什么不能用鐵制容器來配制波爾多液?
2.家用鋁鍋、鐵鍋為什么不能用來長時間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販經常用鋁制的假銀元坑害消費者,小明在市場上買了一枚銀元,請你用化學方法幫他鑒別這枚銀元的真假。練習、鞏固。聯系生活,使同學學以致用,能運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挨次推斷反應能否發生,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體會“生活到處有化學”。
指導同學自主歸納總結本課題。同學自主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評價自己在本節課的啟示和收獲。培育同學對學問的歸納、總結力量。
?布置作業】
1、小試驗:收集幾種金屬,取少量分別放入幾個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個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認真觀看發生的現象。試依據現象推斷這幾種金屬活動性的差異。
2、課本14頁第3題、5題。記錄。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訓練理念。
高一化學2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為基礎,與試驗緊密聯系,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后連續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于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熟悉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應留意不要隨便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高校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于“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同學是很生疏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閱歷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米、千克等。可采納類比方法,類比方法是依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同學熟識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于對這兩個生疏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三、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熟悉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熟悉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系;了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關心同學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系生活實際,培育同學自學的習慣、探究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同學熟悉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討論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培育同學敬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同學參加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預備
多媒體、黑板
六、教學方法
采納創設情境方式,通過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梁。通過同學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同學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高一化學2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常見的兩種有機物.學好這一節,可以讓同學把握在烴的衍生物的學習中,抓住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這一中心,確認結構打算性質這一普遍性規律,既鞏固了烷、烯、炔、芳香烴的性質,又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同學學會以點帶面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同學思維力量,帶動了同學學習素養的提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養訓練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把握乙醇的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力量目標:
①培育同學科學的思維力量。
②培育同學試驗觀看力量和對試驗現象的分析力量。
(3)德育目標:培育同學求真務實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乙醇是醇類物質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是本節的重點,同時也是本節的難點。
(2)重點、難點的突破,可設計兩個突破點:
①乙醇結構的特點可通過問題探究、化學計算和分子模型來推導,電腦展現來確定,充分地調動同學的課堂樂觀性,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同學在把握乙醇結構的同時,也學會規律推理的嚴密性;
②通過試驗探究和電腦多媒體動畫演示的方法熟悉和把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二、教法活用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需充分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進展,依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納了如下教學方法:
1.情境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愛好,調動同學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同學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試驗促學法:通過老師演示,同學動手操作,觀看分析試驗現象,把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3.計算機幫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瞬間變化定格化,有助于同學把握乙醇化學反應的本質。
4.歸納法:通過同學的歸納和規律推導,最終確定乙醇的分子結構。
三、教學幫助手段
1、說試驗:
①乙醇與鈉反應,可作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對比試驗,且取用的金屬鈉盡量大小全都,表面積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銅絲一端卷成螺旋狀,以增大催化劑的表面積,使反應速度加快。
2、說現代化教學手段:乙醇主要化學性質可用以下兩個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個反應的過程可用電腦動畫模擬,以便讓同學深刻了解、把握各反應的本質及斷鍵的部位,讓微觀反應宏觀化。
高一化學2教案篇7
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分。
力量目標:
1.培育同學通過試驗解決問題的力量,更突出的是要培育同學在試驗基礎上的分析力量和思維力量。
2.利用試驗和數據的結合,培育同學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力量和分析思維力量。
情感目標:
通過對試驗的分析討論,培育同學沿著“問題—試驗—分析—結論”的思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力量。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同學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識,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熟悉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索。教材一開頭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鹽這樣的問題,把同學的留意力一下子帶到要爭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支配了兩組試驗[試驗7-2]、[試驗7-3]和[試驗7-4],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為依據,通過老師的歸納和分析關心同學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念”。
1.通過[試驗7-2],同學應當了解:
(1)要推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需確定“肯定溫度”和“肯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同學有了這兩點熟悉之后,就能比較簡單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假如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別的狀態即飽和狀態。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下此溶質的飽和溶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視教師勞務合同
- 貨物出口合同模板
- 夫妻離婚財產分割合同協議
- 撰寫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報告
- 工業機器人技術與應用模擬試題含參考答案
- 食品理化檢驗習題庫+答案
- 國際服裝貿易購銷合同
- 基礎化學測試題(附參考答案)
- 編織包包美術課件
- 居民天然氣供用合同
- 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探析案例:以科大訊飛為例13000字(論文)】
- 口中有異味中醫巧辨治
- 藥品包裝材料和容器變更研究及案例分析匯編
- 中國地理概況(疆域、行政區、人口、民族)課件
- 2023氣管插管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分析及改進措施
- 空調維修保養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木閘門施工方案
- 玻璃體手術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
- DBJ41T 074-2013 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
- 管制無線電陸空通話(2022年版)學習通超星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