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端午的鴨蛋教學課件設計_第1頁
初中語文-端午的鴨蛋教學課件設計_第2頁
初中語文-端午的鴨蛋教學課件設計_第3頁
初中語文-端午的鴨蛋教學課件設計_第4頁
初中語文-端午的鴨蛋教學課件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端午的鴨蛋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午日觀競渡邊貢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端午的由來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兩個五,故又稱“重五”。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等。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有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影響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說。(1920~1997),江蘇高郵人,作家,資深文化界名人。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師從沈從文,曾長期任職北京京劇院編劇。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nào記事》散文集:《蒲橋集》等。汪曾祺門楣莧菜車胤咂摸méixiànyìnzā·mo初讀課文,了解內容文章寫了哪幾方面內容,請用小標題的形式加以概括。端午的風俗(1)家鄉的鴨蛋(2---3)端午的鴨蛋(4---6)初讀課文,了解內容節令門·端陽李靜山(清)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細讀課文,品味鴨蛋以“這是----的鴨蛋,因為----(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為句式說一段話。提示:用句式說話要注意尋找文中表現高郵鴨蛋特點的詞句。例如:這是“名聲遠揚”的鴨蛋,因為“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其中的“肅然起敬”最能體現“高郵咸蛋”的名聲。汪曾祺寫了許多關于家鄉美食的散文,在他的筆下,立春的蔞蒿,清明前的薺菜,端午的鴨蛋,冬至的炒米,秋風院中的寬扁豆,雪天桌上咸菜茨菰湯,以及各家各戶自行腌制的“紅皮蘿卜干”,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鄉間粗陋食物,都被寫得有滋有味,流露出的是對故鄉高郵的濃濃依戀之情。材料鏈接:

1981年初秋,受高郵市政府的邀請,爸回到了他魂牽夢縈、闊別了42年的故鄉高郵。出發前他掩飾不住的那股子欣喜勁兒,真如一個赤子將投進母親的懷抱。江蘇電視臺為爸拍了一部電視片《夢故鄉》。我記得那次周末回家,爸急不可待地要放這部片子的錄像帶給我們看。大家笑他:老頭兒看過了又要看,幾遍才算夠?看片子的時候,我們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諢,說爸“表現不俗,可以評一個最佳男主角”,可是沒有像以往一樣聽到他反抗的聲音。我回頭看,一下子驚呆了:爸直直地盯著屏幕,眼中汪汪是飽含著淚,瞬間,淚水沿著面頰直淌下來!爸去世以后,我們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寫些什么呢?想來想去,決定了,就寫——高郵汪曾祺

端午的鴨蛋給孩子們帶來哪些樂趣?精讀課文,感受風俗品讀課文,賞析語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說:“探索一個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須由語言入手,并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里?!彼浾劦阶约涸谡Z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

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你輕聲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汪曾祺曾打過一個比方:寫作品要寫得有中國味,且是普普通通的家常味,但制作時要很精致講究,叫人看不出是講究出來的。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北京人易于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窩頭就知足了,大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可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