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經神經系統-課件_第1頁
自主神經神經系統-課件_第2頁
自主神經神經系統-課件_第3頁
自主神經神經系統-課件_第4頁
自主神經神經系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主神經系統又稱植物性神經系統,其功能是調節內臟活動,所以自主神經系統也稱內臟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也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事實上,自主神經系統應包括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但習慣上僅指支配內臟器官的傳出神經,且將其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第三篇自主神經系統1ppt課件2ppt課件

一、內臟運動神經與軀體運動神經形態結構上的差異

(1)支配的器官不同:軀體運動神經支配骨骼肌,一般都受意志的控制;內臟運動神經則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體,一定程度上不受意志的控制。(2)纖維成分不同:軀體運動神經只有一種纖維成分,內臟運動神經則有交感和副交感兩種纖維成分,而多數內臟器官又同時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3)神經元數目不同:軀體運動神經自低級中樞至骨骼肌只有一個神經元。而內臟運動神經自低級中樞發出后并在周圍部的內臟運動神經節交換神經元,再由節內神經元發出纖維到達效應器。因此,內臟運動神經從低級中樞到達所支配的器官需經過兩個神經元(腎上腺髓質例外,只需一個神經元)。第一個神經元稱節前神經元,胞體位于腦干和脊髓內,其軸突稱節前纖維。第二個神經元稱節后神經元,胞體位于周圍部的植物性神經節內,其軸突稱節后纖維。節后神經元的數目較多,一個節前神經元可以和多個節后神經元構成突觸。3ppt課件a.軀體反射弧b.內臟反射弧4ppt課件從中樞發出的自主神經在抵達效應器官前必須先進入外周神經節(腎上腺髓質的交感神經支配是例外),此纖維終止于節內神經元上,由節內神經元再發出纖維支配效應器官。由中樞發出的纖維稱為節前纖維,由節內神經元發出的纖維稱為節后纖維。節前纖維屬有髓鞘B類神經纖維,傳導速度較快;節后纖維屬無髓鞘C類神經纖維,傳導速度較慢。5ppt課件

(4)纖維粗細不同:軀體運動神經纖維一般是比較粗的有髓纖維,而內臟運動神經纖維則是薄髓(節前纖維)和無髓(節后纖維)的細纖維。

(5)節后纖維分布形式不同:內臟運動神經節后纖維的分布形式和軀體神經亦有不同。軀體神經以神經干的形式分布,而內臟神經節后纖維常攀附臟器或血管形成神經叢,由叢再分支至效應器。內臟運動神經的效應器,一般是指平滑肌、心肌和外分泌腺。內分泌腺如腎上腺髓質、甲狀腺和松果體等,也受內臟運動神經支配。內臟運動神經節后纖維的終末與效應器的連接,缺少像軀體運動神經那樣單獨的末梢裝置,而是常以纖細神經叢的形式分布于肌纖維和腺細胞的周圍。所以從未梢釋放出來的遞質可能是以擴散方式作用于鄰近的多個肌纖維和腺細胞。6ppt課件7ppt課件

與在神經元突觸和神經-肌接頭所觀察到的突觸前與突觸后結構不同,神經元支配平滑肌(A)和腺體(B和C)的傳出末梢結構非常獨特,而且,神經遞質是從神經末梢上膨大的膨體釋放到組織間隙(A和B)或進入血流(C,神經分泌)。這種結構可使較大范圍內的靶細胞都受到刺激。井非所有平滑肌細胞都有神經支配,但它們可依靠縫隙連接與鄰近細胞連接,因而能和有神經支配的細胞同步收縮。8ppt課件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結構特征

根據形態、功能和藥理的特點,內臟運動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9ppt課件

交感神經起自脊髓胸腰段的外側柱。副交感神經的起源比較分散,其一部分起自腦干的縮瞳核、上唾液核、下唾液核、迷走背核、疑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相當于側角的部位。交感神經的全身分布廣泛,幾乎所有內臟器官都受它支配;而副交感神經的分布較局限,某些器官不具有副交感神經支配。例如,皮膚和肌肉內的血管、一般的汗腺、豎毛肌、腎上腺髓質、腎就只有交感神經支配。交感神經節離效應器官較遠,因此節前纖維短而節后纖維長;副交感神經節離效應器官較近,有的神經節就在效應器官壁內,因此節前纖維長而節后纖維短。10ppt課件11ppt課件12ppt課件13ppt課件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別:

1.低級中樞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經低級中樞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質的中間帶外側核,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則位于腦干腦神經副交感核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2.周圍部神經節的位置不同交感神經節位于脊柱兩旁(椎旁節)和脊柱前方(椎前節),副交感神經節位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器官旁節)或器官壁內(器官內節)。因此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比交感神經長,而其節后纖維則較短。

3.節前神經元與節后神經元的比例不同一個交感節前神經元的軸突可與許多節后神經元形成突觸,而一個副交感節前神經元的軸突則與較少的節后神經元形成突觸。所以交感神經的作用范圍較廣泛,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較局限。

4.分布范圍不同交感神經在周圍的分布范圍較廣,除至頭頸部、胸、腹腔臟器外,尚遍及全身血管、腺體、豎毛肌等。副交感神經的分布則不如交感神經廣泛,一般認為大部分血管、汗腺、豎毛肌、腎上腺髓質均無副交感神經支配。

5.節后纖維釋放的神經遞質不同,受體不同,對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14ppt課件15ppt課件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特征1、對同一效應器的雙重支配2、緊張性作用3、外周抑制4、對整體生理功能調節16ppt課件

1、對同一效應器的雙重支配

除少數器官外,一般組織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的雙重支配。在具有雙重支配的器官中,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質。例如,對于心臟,迷走神經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經具有興奮作用;對于小腸平滑肌,迷走神經具有增強其運動的作用,而交感神經卻具有抑制作用。這種拮抗性使神經系統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調節內臟的活動,拮抗作用的對立統一是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調節的特點。17ppt課件雙重神經支配

藍色線條表示副交感神經;紅色線條代表交感神經18ppt課件19ppt課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即是互相拮抗又是互相統一的。例如:當機體運動時,交感神經興奮增強,副交感神經興奮減弱、相對抑制,于是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支氣管擴張、瞳孔開大、消化活動受抑制等現象。這表明,此時機體的代謝加強,能量消耗加快,以適應環境的劇烈變化。而當機體處于安靜或睡眠狀態時,副交感神經興奮加強,交感神經相對抑制,因而出現心跳減慢、血壓下降、支氣管收縮、瞳孔縮小、消化活動增強等現象,這有利于體力的恢復和能量的儲存。可見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互相拮抗、又互相統一的作用下,機體才得以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是在腦的較高級中樞,特別是在下丘腦和大腦邊緣葉的調控下進行。20ppt課件

2、緊張性作用自主神經對效應器的支配,一般具有持久的緊張性作用,例如,切斷支配心臟的迷走神經,則心率增加,說明心迷走神經本來有緊張性沖動傳出,對心臟具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切斷心交感神經,則心率變慢,說明心交感神經也有緊張性沖動傳出。又如,切斷支配虹膜的副交感神經,則瞳孔散大;切斷其交感神經,則瞳孔縮小,也說明自主神經的活動具有緊張性。自主神經中樞具有緊張性沖動傳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反射性和體液性原因。21ppt課件

切斷兔頸部右側交感神經,同側兔耳血管的變化。22ppt課件自主神經的外周性作用與效應器本身的功能狀態有關。例如,刺激交感神經可引致動物無孕子宮的運動受到抑制,而對有孕子宮卻可加強其運動(因為無孕與有孕子宮的受體不一樣);又如,胃幽門如果原來處于收縮狀態,則刺激迷走神經使之舒張,如原來處于舒張狀態,則刺激迷走神經使之收縮。產生抑制還是興奮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效應器上的受體。同類節后纖維,同樣的神經遞質,因受體不同而作用不同。3、外周抑制23ppt課件24ppt課件常用傳出神經系統藥物的分類擬似藥拮抗藥1.擬膽堿藥

(1)M,N受體激動藥(氨甲酰膽堿)(2)M受體激動藥(毛果蕓香堿)(3)N受體激動藥(煙堿)2.抗膽堿酯酶藥(新斯的明)3.擬腎上腺素藥

(1)α受體激動藥(去甲腎上腺素)(2)α,β受體激動藥(腎上腺素)(3)β受體激動藥(異丙腎上腺素)

1.抗膽堿藥

(1)M受體阻斷藥(阿托品)(2)N1受體阻斷藥(六甲雙胺)(3)N2受體阻斷藥(琥珀膽堿)2.膽堿酯酶復活藥(碘解磷定)3.抗腎上腺素藥

(1)α1,α2受體阻斷藥(酚妥拉明)(2)α1受體阻斷藥(哌唑嗪)(3)β1,β2受體阻斷藥(普萘洛爾)(4)內在活性較強的β受體阻斷藥(心得靜)(5)抗去甲腎上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