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歷史備考選擇題含解析及答案_第1頁
2021年中考歷史備考選擇題含解析及答案_第2頁
2021年中考歷史備考選擇題含解析及答案_第3頁
2021年中考歷史備考選擇題含解析及答案_第4頁
2021年中考歷史備考選擇題含解析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歷史真題練習含答案解析

1.北宋時,南方人在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自南宋起,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

地區。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政局相對穩定

B.自然條件優越

C.經濟實力較強

I).對外交往密切

【答案】C

【解析】隨著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南宋時期古

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主要是因為此地經濟實

力的增強,促使當地文化的興盛,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明顯增多。C符合題意。南方政

局相對穩定和自然條件優越是導致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排除A和B。材料中屬于經

濟發展促進文化繁榮,與對外交往沒有關系,排除D。故選C。

2.馬克在主編的《世界文明史》中寫道:“……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

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

出一轍……”這里論述的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

C.法國大革命

I).美國南北戰爭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

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轍……”可知,

此內容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依據所學可知,美國革命要解決在發展ZBZY的同時爭取

民族獨立的問題。法國和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一樣,是要廢除君主專制,發展自由

ZBZY,故C符合題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南北戰爭與題干無關,

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

3.文藝復興始于意大利,新航路開辟始于葡萄牙。一個發現了“人”,一個發現了

“世界”,它們共同推動了

A.大西洋沿岸經濟的繁榮

B.基督教思想的傳播

C.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

D.歐洲ZBZY的發展

【答案】D

【解析】據題干“文藝復興始于意大利,新航路開辟始于葡萄牙。一個發現了‘人',

一個發現了‘世界'。"文藝復興宣揚人文主義精神,鼓勵人們追求現世的財富和幸

福,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從而為新興資產階級的壯大積累了思想基礎;新航路開辟后,

大量的金銀財富隨著殖民探險活動流入西歐,為ZBZY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

因此二者都有著推動歐洲ZBZY發展的作用,所以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

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

4.發生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涉及地區廣,卷入人口多,斗爭時間長,沉重地打擊

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是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B.第一次亞非會議的召開

C.非洲獨立運動高潮

D.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

【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是指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

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美洲拉美殖民地和美洲巴西殖民地在圣馬丁、

玻利瓦爾等人的領導下,進行了脫離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的運動,最終獲得勝利,

形成了拉丁美洲一系列新興國家。A選項符合題意;1955年,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度

尼西亞的萬隆召開。B選項不符合題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非洲出現民族獨立運動

的高潮。C選項不符合題意;1999年,巴拿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結束了

美國對這條黃金水道長達85年的殖民統治。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

5.牛頓的理論無處不在,愛因斯坦讓你定位更加精確,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

下列選項中屬于牛頓的理論是

A.進化論

B.相對論

C.萬有引力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主要成就體現在天文學、

數學、力學等方面。在天文學上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創建微積分,在力學上

創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因

此屬于牛頓的理論是萬有引力定律,C項符合題意;A項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有關,

排除;B項是愛因斯坦提出的,排除;D項與英國科學家焦耳有關,排除。故選C。

6.發祥于西亞地區的文明古國是

A.古代印度

B.古巴比倫王國

C.雅典城邦

D.法蘭克王國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大約在公元前

2400年,兩河流域實現了初步統一。在后來的1800多年里,兩河流域幾度統一,也

屢遭外族入侵和內部戰亂。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漢謨拉比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國家。B

選項符合題意;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印度河流域。A選項不符合題意;雅典城邦

位于希臘中部。經歷幾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體,經濟發達,國勢強盛,一度

成為200多個城邦的盟主。C選項不符合題意;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

歐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盧地區的法蘭克王

國。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

7.《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它是哪一個國家的文明成果?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臘

D.古巴比倫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在位時期頒布了《漢

謨拉比法典》,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一部成文法典,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8.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下列屬于中醫藥著作的是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

C.《黃帝內經》

D.《農政全書》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奠定基礎的著作《黃帝內經》。包括《素

問》與《靈樞》兩部分,各9卷,162篇,約14萬字。它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戰

國至秦漢醫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C項符合題意;A項是南北朝時期的農學著作,

排除;B項是明代手工業和農業方面的著作,排除;D項是明代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排除。故選C。

9.秦統一全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這說明秦朝

A.延續分封制度

B.增強地方勢力

C.恢復社會經濟

D.實行中央集權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

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后來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在郡下設縣,縣

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縣以下又設鄉、亭、里等基層社

會組織。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這說明秦朝實行中央集

權,D項符合題意;A項是秦朝時廢除了分封制,B項是抑制了地方勢力,C項是屬于

經濟方面,與題干無關。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

10.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

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有利于人類文化傳播和交流的是

A.火藥、指南針

B.指南針、印刷術

C.印刷術、造紙術

D.火藥、造紙術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造紙術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

人類文字載體革命。造紙術和印刷術傳播到歐洲后,降低了受教育的成本,從而打破

了貴族和教會對教育的壟斷,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c正確;

火藥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AD錯誤;指南針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B錯誤。綜上故選C。

11.曠世珍寶“何尊”上的青銅銘文記載,武王滅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茲中國,自

之辟民……”(意為:我將中國作為統治地,親自統治那里的民眾)。這是“中國”

二字作為詞組首次出現。下列關于何尊的相關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A.當時中國實行分封制

B.當時中國的統治區域包括今新疆地區

C.何尊上的文字被稱為銅文

I).何尊屬于農業生產工具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武王滅商后告祭于天”和“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結合所

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實行分封制,故A正確。BC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排除BCD

項。故選A。

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國際

秩序得以重建,這一秩序通常被稱為

A.凡爾賽體系

B.華盛頓體系

C.兩極格局

I).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的協約國集團于1919年召開了巴黎和會,確立了凡

爾賽體系,此后在美國的主持下又于1921T922年間召開了華盛頓會議,確立了華盛

頓體系,因此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重建了戰后的國際秩序,即凡爾賽一一華盛頓體

系,D正確;AB只是這一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排除;兩極格局形成于二戰之后,C

排除。故選D。

13.“他通過精的藝術手法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

步思想,把歐洲古典音樂推向頂峰,同時也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性解放的新方向。”

下列屬于他的作品是

A.《神曲》

B.《人間喜劇》

C.《英雄交響曲》

D.《義勇軍進行曲》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他通過精的藝術手法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資產

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把歐洲古典音樂推向頂峰,同時也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

性解放的新方向。”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貝多芬。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以法國大革命為創作背景的是《英雄交響曲》,描寫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侖英雄業績,

故C符合題意;《神曲》、《人間喜劇》不屬于音樂作品,故AB不合題意;《義勇軍

進行曲》屬于中國的音樂作品,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

14.某位科學家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這位科學家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鄧稼先

D.錢學森

【答案】B

【解析】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釉型雜交水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B正確;屠呦呦是我國醫學家,因發明

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A排除;鄧稼先、錢學森是參與研制“兩彈一星”的著名科

學家,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CD排除。故選B。

15.20世紀80年代后期,歐美上流餐廳以棕桶心沙拉為特色,人們竭盡所能地在亞

馬孫河上游搜索做這種沙拉的原料。這種行為

A.破壞了自然環境

B.造成了人口問題

C.導致了普遍饑荒

D.引發了溫室效應

【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歐美上流餐廳以棕桐心沙拉為特色,人們竭盡所能地在亞馬孫河

上游搜索做這種沙拉的原料”反映了人類為追求自身的享受而無限地向大自然索取,

這將導致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A。

16.14世紀前后,西歐各國萌發了新的生機。其在經濟上的表現是

A.雇工分工合作興起

B.人文主義思潮流行

C.哥倫布“發現”美洲

D.“三角貿易”開始

【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14世紀前后中,西歐各國萌發了新的生機。其在經濟上的表現。結

合所學知識,14世紀中葉以后,手工業也不斷發展,一方面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

另一方面他們不再僅僅為自己生活而生產,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勞動。這種分散的

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商人不僅向雇傭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

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

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ZBZY化,開始改變了

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A選項符合題意;文藝復興運動,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思潮的流行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為歐洲ZBZY的產生奠定思想基礎。B

選項不符合題意;哥倫布“發現”美洲,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發現,它不僅發現了美

洲這塊“新大陸”,而且通過實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這對科學的發

展和人們宇宙觀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義。C選項不符合題意;“三角貿易”開始為歐

洲聚斂了大量財富,加快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繁榮;D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17.QQ與微信是當今社會信息傳遞與交流的重要平臺。它們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A.交通技術的發展

B.電訊技術的發展

C.印刷技術的發展

D.網絡技術的發展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QQ和微信都是網絡社交工具,所以它們的出現主要是得

益于網絡技術的發展,故選D;交通技術、電訊技術和印刷技術的發展和QQ與微信的

出現無關,排除ABC。故選D。

18.南宋時,都城臨安曾有諺語“東門菜,西門水,南門柴,北門米”,這主要說明臨

A.蔬菜類品種豐富

B.水利建設獲得發展

C.城市商業的繁榮

I).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C

【解析】依據“東門菜,西門水,南門柴,北門米”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

宋時期,臨安作為都城,經濟十分繁榮,城市商業發展很快,“東門菜,西門水,南

門柴,北門米”充分體現了這一點,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

19.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樣參加騎馬、打球、飲酒、舞蹈等活動。唐代的女服

還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A.經濟的繁榮

B.文學藝術的興盛

C.政治的清明

D.社會風氣的開放

【答案】D

【解析】古代是男權的社會,女子一般不主張參加社會活動。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

男女同樣參加活動”“女服還曾流行的胡服”體現出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D符合題

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社會風氣的開放,不是經濟的繁榮、文學藝術的興盛以及政治的

清明,A、B和C不符合題意。故選D。

20.1962年,美國作家蕾切爾?卡森發表著作《寂靜的春天》。她在書中用生態學的

原理分析了化學殺蟲劑對人類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制造的毒藥來提高農業產

量,無異于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道路”。作者呼吁大家所要重視的問題是

A.化學武器危害

B.生態系統惡化

C.地區沙漠化

D.臭氧層破壞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化學殺蟲劑對人類帶來的危害”可知,作

者呼吁大家要重視生態系統惡化的問題,故B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化學武器,故排除

A項;材料沒有涉及沙漠化和臭氧層遭受破壞,故排除CD項。故選B。

21.許倬云在《萬古江河》中提到:現在常說的“新石器”與“舊石器”時代,以人類

生產食物來維持生計的方式為分界線。從舊石器時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時代生產食

物。許倬云認為劃分新、舊石器時代的分界線是

A.天然火的運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現

D.原始農業的興起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現在常說的“新石器”與“舊石器”時代,以人類生產食物

來維持生計的方式為分界線。從舊石器時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時代生產食物”可知,

許倬云認為劃分新、舊石器時代的分界線是原始農業的興起。原始農業、家畜飼養業

和磨制石器、制陶業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時代開端的標志,

故D符合題意;天然火的運用、打制石器的使用、群居生活出現與題干無關,故ABC

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

22.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下列屬于中醫藥著作的是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

C.《黃帝內經》

D.《農政全書》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奠定基礎的著作《黃帝內經》。包括《素

問》與《靈樞》兩部分,各9卷,162篇,約14萬字。它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戰

國至秦漢醫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C項符合題意;A項是南北朝時期的農學著作,

排除;B項是明代手工業和農業方面的著作,排除;D項是明代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排除。故選C。

23.他任湖廣總督期間,曾開辦了大冶鐵礦、王三石煤礦等工礦企業,促進了黃石地區

的經濟發展。這位總督是

A.李鴻章

B.張之洞

C.曾國藩

D.左宗棠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在黃石地區開辦的企業有大冶

鐵礦、王三石煤礦,促進了黃石地區的經濟發展,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4.以前是把人當作神的附屬物來認識,現在是需要把人當作人來認識的時代。促成這

一變化的事件是

A.開辟新航路

B.文藝復興

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法國大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對神權至上,不作神的附屬物,而要以人為中心,關注人的

價值,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故B項正確。

25.西方有句諺語:“人類懼怕時間,時間懼怕金字塔”。創造金字塔的國度是

A.中國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埃及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埃及文明標志之一就是金字塔的建造。金字塔是古埃及法

老的陵墓,是古埃及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所以D符合題意。【點撥】識記四大文明

古國的文明標志是解此類題的關鍵。

26.1905年5月,依然被稱為“老爺”的京師大學堂學生,穿起了短袖衫,開始了首

屆西式運動會。這反映了京師大學堂

A.是中國近代首所新式學校

B.具有新舊交織的時代特點

C.創辦于科舉制度廢除之后

D.首創完備的新式教育體制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1898年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當時京

師大學堂的學生一方面仍被稱為“老爺”,這是舊時代的稱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

袖衫,開始了首屆西式運動會”,這又體現了新時代的特點。B項符合題意;洋務運

動中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中國近代首所新式學校,A項不合題意;1905年清政府下令

停止科舉考試,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了。C項不合題意;清政府擬定了

《奏定學堂章程》,首創完備的新式教育體制。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

合題意。故選B。

27.以前是把人當作神的附屬物來認識,現在是需要把人當作人來認識的時代。促成這

一變化的事件是

A.開辟新航路

B.文藝復興

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法國大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對神權至上,不作神的附屬物,而要以人為中心,關注人的

價值,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故B項正確。

28.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歷史功績是

A.開創“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

B.開辟絲綢之路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建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前221年,他統一中國,

建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開創了我國大一統的歷史傳統,這是他最主

要的歷史功績,故D符合題意;秦始皇施行焚書坑儒,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

榮局面,故A不符合題意;漢朝開辟絲綢之路,故B不符合題意;漢武帝主張“罷黜

百家,獨尊儒術”,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

29.《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它是哪一個國家的文明成果?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臘

D.古巴比倫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在位時期頒布了《漢

謨拉比法典》,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一部成文法典,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o

30.當代西方史學家曾經說:“西歐國家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來振興經濟并

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目前由歐洲國家組成、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程度最高的

國家聯合體是

A.國際聯盟

B.聯合國

C.歐洲聯盟

D.亞太經合組織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7年成立的歐洲共同體,由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

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組成,加強了經濟合作,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發展和國

際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而基礎之上成立了歐洲聯盟,大

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歐盟是目前由歐洲國家組成、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程

度最高的國家聯合體。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31.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

籍,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答案】D

【解析】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

編修經籍,唐朝進入鼎盛時期,由于年號開元,故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故D符

合題意;“文景之治”是西漢初期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開創的盛世,“光武中興”是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開創的盛世,“貞觀之治”是唐太宗開創的盛世,排除ABC。故

選D。

32.世界三大宗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下列與“1世紀”“YESu”“巴勒斯坦地區”

這些關聯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以上答案都不對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1世紀,YESu在巴勒斯坦地區創立了基督教,C符

合題意;佛教創立于公元前6世紀,伊斯蘭教創立于7世紀,AB不符合題意;1)是干

擾項。故選C。

33.有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加速了西歐經濟的發展,但西歐經濟的騰飛是多種因素

作用的結果。其中,生產力因素主要是

A.原有的工業基礎設施完善

B.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

C.走上聯合自強的發展道路

D.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西歐各國二戰前經濟發達,工業基礎雄厚,憑借其原有的工

業基礎;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西歐各國重視科技教育,積極參與第三次工

業革命,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發展經濟;西歐各國紛紛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經

濟政策,都有利于促進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從生產力因素來看,主要是采用最

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B項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

34.1975年生產計算機軟件的微軟公司僅是一家小型企業。比爾蓋茨為其創始人之

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間,公司銷售收入增長了90.5萬倍,公司市值達

5000億美元左右。該史實應納入的學習主題是

A.戰爭與革命的時代

B.社會保制度的建立

C.經濟全球化的開啟

D.信息時代經濟的迅速發展

【答案】D

【解析】依據合所學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技術。1945年底,

美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這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創造之一。計算

機技術的發展促成了網絡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windows是美國微

軟公司研發的一套操作系統,它問世于上世紀80年代,起初僅僅是Microsoft—DOS

模擬環境,后續的系統版本由于微軟不斷的更新升級,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為家家

戶戶人們最喜愛的操作系統。題干“1975年生產計機軟件的微軟公司僅是一家小型企

業。比爾蓋茨為其創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間,公司銷售收入增長

了90.5萬倍,公司市值達5000億美元左右”反映了信息時代經濟的迅速發展,故I)

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戰爭與革命的時代、社會保制度的建立、經濟全球化的開啟,

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

35.阿拉伯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帝國時期,其文化發展的有利條件不包

A.伊斯蘭教的多神崇拜

B.國家與社會發展繁榮

C.哈里發重視知識人才

D.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7世紀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為紐帶形成了統

一帝國,他們信奉的是伊斯蘭教,故A項說法錯誤。阿拉伯帝國時期,其文化發展的

有利條件包括國家與社會發展繁榮、哈里發重視知識人才與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BCD

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

36.古希臘哪個城邦既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又是民主政治的起源地?

A.古巴比倫

B.雅典

C.羅馬

D.亞歷山大帝國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古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是希臘最重要的城邦

之一,雅典經過梭倫改革,在伯利克里時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達到極盛,故B符合題

意;古巴比倫、羅馬、亞歷山大帝國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

37.中國的橋梁技術世界領先。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使“天塹變通途”,這是

A.SHZY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重大成就

C.經濟體制改革蓬勃開展

D.全面建設SHZY成就輝煌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一五”計劃期間,建成武漢長江大橋,使“天塹變通途”,

故B符合題意。SHZY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SHZY制度建立,經濟體制改革蓬勃開展是

H"?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面建設SHZY成就輝煌是1956年到1966年,故ACD均不符合

題意。故選B。

38.“(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

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這段記載,主要反映了明朝

A.君臣關系融洽

B.反對鋪張浪費

C.君主專制加強

D.飲酒之風盛行

【答案】C

【解析】考點:明朝君主專制強化的措施。解題思路:概括材料可知,明朝官員宋濂

在家中宴客的詳細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檢測宋濂的誠實度。由此可見明朝

對官員監察之嚴密。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明太祖設立

錦衣衛作為皇帝的耳目、爪牙。C正確;材料只體現了皇帝對臣子的嚴密監控,A錯誤;

反對鋪張浪費、飲酒之風等都與材料主題無關,BD錯誤。綜上故選C。

39.今年的熱播劇《清平樂》的時代背景為北宋。劇中,宋仁宗帶女兒徽柔公主到東京

街頭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欄內在表演蹴鞠

B.人們爭相搶購熱門新書《天工開物》

C.大相國寺門口上演《牡丹亭》

D.路邊攤點兜售熱氣騰騰的水煮玉米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了宋代的社會生活。宋代開始出現的瓦子是當時市民階層娛樂的重

要場所,是宋代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重要標志。節慶活動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生活的重

要組成部分,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

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肆、瓦子。瓦

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許多窮苦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有說書的、

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繚亂。瓦子里還有許多

攤位,十分熱鬧。大的瓦子,可容納幾千人。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氣。《清

平樂》,劇中宋仁宗帶女兒徽柔公主到東京街頭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選項A。

故選:Ao

40.”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著《風教通義》……突破自古以來傳統史學以局部世界

為全部世界的局限,試圖勾畫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歷史圖景。……他跨出歐洲的狹

隘范圍,把歐、亞、非、美幾個大洲的國家和民族都寫入歷史。”造成“突破”的直

接原因是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

C.資產階級革命

D.第二次工業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跨出歐洲的狹隘范圍,把歐、亞、非、美幾個大洲的國家和

民族都寫入歷史”,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I、美洲、非洲等

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故B符合題意;文藝復興、資產階

級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

41.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

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有利于人類文化傳播和交流的是

A.火藥、指南針

B.指南針、印刷術

C.印刷術、造紙術

D.火藥、造紙術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造紙術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

人類文字載體革命。造紙術和印刷術傳播到歐洲后,降低了受教育的成本,從而打破

了貴族和教會對教育的壟斷,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C正確;

火藥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AD錯誤;指南針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B錯誤。綜上故選C。

42.對全國的統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在歷史

上影響深遠。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秦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實行郡縣制,

隋朝改變用人制度通過科舉制選拔人才,元朝時實行行省制度,這一制度影響至今,

所以D符合題意。封建王朝不斷強化中央集權,從秦朝的郡縣制;宋朝的分化事權,

重文輕武,減弱節度使的權力;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廢除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

清朝建立軍機處。復習古代政治史要抓住此線索。

43.關于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蘇格拉底說沒有人愿意用抽簽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師、

吹笛手或其他行業的人,而這類事若出錯的話,危害還比在管理國家事務上出錯輕得

多。”這段話

A.認為抽簽選舉危害性很小

B.高度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沒有人愿意通過抽簽參與政治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信息: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蘇格拉底說沒有人愿意用抽簽的方

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師、吹笛手或其他行業的人,而在這些事上如果做錯了的話,其

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國務方面發生錯誤輕得多的。結合所學可知,這段話揭示了雅典民

主的弊端,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表現在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的抽

簽具有片面性,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o

44.1866年,人們鋪設了一道橫越大西洋的電纜。建立了東半球與美洲之間直接的通

訊聯絡。其主要技術來源于

A.工業革命

B.第二次工業革命

C.新航路開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電力成為新的能

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在各國發明家的努力下,發

電機、電動機、電話、電報等紛紛問世,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題干“1866年,

人們鋪設了一道橫越大西洋的電纜。建立了東半球與美洲之間直接的通訊聯絡”正是

反映的有線信息的傳播,所以B項符合題意;A項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一19世紀上

半期,

45.“(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

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這段記載,主要反映了明朝

A.君臣關系融洽

B.反對鋪張浪費

C.君主專制加強

D.飲酒之風盛行

【答案】C

【解析】考點:明朝君主專制強化的措施。解題思路:概括材料可知,明朝官員宋濂

在家中宴客的詳細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檢測宋濂的誠實度。由此可見明朝

對官員監察之嚴密。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明太祖設立

錦衣衛作為皇帝的耳目、爪牙。C正確;材料只體現了皇帝對臣子的嚴密監控,A錯誤;

反對鋪張浪費、飲酒之風等都與材料主題無關,BD錯誤。綜上故選C。

46.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們了解當時這兩地人們的生

產和生活情況,是通過他們留下的

A.遺跡遺物

B.甲骨文字

C.青銅銘文

D.史書記載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典型代表,屬

于原始社會時期,當時尚未產生文字,因此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態主要是通過遺跡

遺物,A正確;甲骨文字、青銅銘文當時還沒出現,BC錯誤;文字尚未產生,史書更

無從出現,D錯誤。綜上故選A。

47.西方有句諺語:“人類懼怕時間,時間懼怕金字塔”。創造金字塔的國度是

A.中國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埃及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埃及文明標志之一就是金字塔的建造。金字塔是古埃及法

老的陵墓,是古埃及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所以D符合題意。【點撥】識記四大文明

古國的文明標志是解此類題的關鍵。

48.科技創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世界的面貌。下列歷史人物與其發明對應正確的一組

A.本茨---蒸汽機

B.愛迪生一一耐用的白熾燈泡

C.斯蒂芬森一一珍妮機

D.瓦特一飛機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故B符合題意;德

國的本茨,發明了汽車,故A不符合題意;英國的斯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故C

不符合題意;英國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49.近年來,隨著網絡在線閱讀等數字化閱讀方式流行,傳統閱讀方式正在受到挑戰。

網絡媒體帶來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數字化閱讀以文字、音像、視頻滿足人們的

多元閱讀需求。網絡媒體迅速發展主要得益于

A.第一次工業革命

B.第二次工業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閱讀方式的改變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以計算機和

網絡技術為核心,促進了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C項符合題意;ABI)三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0.''英國18世紀人口死亡率明顯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

工廠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英

國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污染嚴重

B.城市環境惡化

C.食物嚴重短缺

D.醫療技術落后

【答案】B

【解析】1831-1841年正是英國工業革命期間,工廠集中的伯明翰和利物浦死亡率上

升的原因明顯是由于工業生產嚴重污染了環境,導致城市環境惡化,故選B;石油的

大規模使用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與題意時間不符,排除A;工業革命發展緩解

了食物的嚴重短缺,排除C;工業革命發展推動了醫療技術的進步,排除D。故選B。

51.”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商鞅說這句話的主要

目的是

A.頌揚湯武功德

B.批評商朝暴政

C.強調以禮治國

I).宣揚變法圖強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說商湯、周武王稱王于天下,并不是因為他們遵循古代的法度

才興旺。殷朝和夏朝的滅亡并不是因為他們更改舊的禮制才滅亡。可見,材料主張變

法圖強的思想。D項正確。材料不是頌揚湯武功德,排除A;材料也不是批評商朝暴政,

排除B;材料強調的是法家的變革思想,不是強調以禮治國,排除C。故選D。

52.按時序排列歐洲文明演進過程中的相關現象,正確的是①羅馬帝國的分裂②亞歷山

大帝國的建立③baizhanTING帝國滅亡④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I).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亞歷山大

帝國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亞歷山大帝國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4世紀末,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

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攻破君士坦丁堡,baizhanTING帝國最終滅亡。從而得出②①④③為正確選項,D選項

符合題意。故選D。

53.以“仁”釋“禮”,力圖將社會外在規范轉化為個人的內在自覺,從而鋪墊了中華

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據“以‘仁‘釋'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A

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54.《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的成文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

淵源。這部法律頒布的時間是

A.公元前18世紀

B.公元前5世紀

C.公元6世紀

D.公元19世紀

【答案】B

【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

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

碑。公元前450年屬于公元前5世紀,故B符合題意;公元前18世紀、公元6世紀、

公元19世紀與《十二銅表法》頒布的時間不符,排除ACD,故選

55.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熱播后,很多人對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

為加強中央集權,他采取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措施是

A.頒布“推恩令”

B.設置西域都護

C.設立軍機處

D.設立“三司”

【答案】A

【解析】漢武帝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他采取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措施是頒布“推恩

令”,分割王國的封地,從而削弱王國的勢力,使王國無力同中央對抗,A正確;漢

宣帝時期設置西域都護管轄包括新疆在內的西域地區,B排除;清朝雍正年間設立軍

機處,君主專制強化并達到頂峰,C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在地方廢除行省。設立

“三司”,D排除。故選司

56.學會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習中必須掌握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項中,

屬于歷史事實的是

A.商朝的青銅冶煉技術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

B.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我國教育的發展和知識的普及

C.從1937年9月起,40萬川軍奔赴抗日前線,先后參加了一系列會戰

D.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答案】C

【解析】歷史事實就是不加任何解釋,定義的闡述一個歷史事件。據此可知,C項只

是闡述一個歷史事件,沒有進行評論,C符合題意;A、B和D項闡述歷史事件中均進

行了評述,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特點,A、B和D不符合題意。故選C。

57.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從長遠來看,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衰落的更基

本原因是達?伽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陸使意大利遭受的經濟打擊。這是從一個側面闡

述新航路開辟的

A.原因

B.條件

C.經過

D.影響

【答案】D

【解析】據材料“從長遠來看,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達?伽馬

1498年在印度的登陸使意大利遭受的經濟打擊”可知,這是從一個側面闡述新航路開

辟的影響。新航路開辟后,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大西洋沿岸,這是意大利衰落的原

因之一。故選Do

58.“他通過精的藝術手法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

步思想,把歐洲古典音樂推向頂峰,同時也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性解放的新方向。”

下列屬于他的作品是

A.《神曲》

B.《人間喜劇》

C.《英雄交響曲》

D.《義勇軍進行曲》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他通過精的藝術手法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資產

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把歐洲古典音樂推向頂峰,同時也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

性解放的新方向。”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貝多芬。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以法國大革命為創作背景的是《英雄交響曲》,描寫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侖英雄業績,

故C符合題意;《神曲》、《人間喜劇》不屬于音樂作品,故AB不合題意;《義勇軍

進行曲》屬于中國的音樂作品,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

59.蘇聯鋼產量由1928年的430萬噸,增加到1940年的1830萬噸。1928-1937年,

建成大型企業6000多個,建立飛機、汽車、化工、機器制造等新型工業部門。這反映

了蘇聯

A.新經濟政策成效顯著

B.重工業發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約發展

D.完成農業集體化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8-1937年,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實行第一和第

二個五年計劃,重點是發展重工業,使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為強盛的工業國。由此

可知,題干材料反映出蘇聯重工業發展迅速。故B符合題意;新經濟政策是1921年實

行,故A不符合題意;斯大林模式制約發展和完成農業集體化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

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60.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2012年,獲得諾貝

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

A.賈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遙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故B符合題意;賈平凹獲

矛盾文學獎,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路遙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故ACD均不符合

題意。故選B。

61.關于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蘇格拉底說沒有人愿意用抽簽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師、

吹笛手或其他行業的人,而這類事若出錯的話,危害還比在管理國家事務上出錯輕得

多。”這段話

A.認為抽簽選舉危害性很小

B.高度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沒有人愿意通過抽簽參與政治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信息、: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蘇格拉底說沒有人愿意用抽簽的方

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師、吹笛手或其他行業的人,而在這些事上如果做錯了的話,其

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國務方面發生錯誤輕得多的。結合所學可知,這段話揭示了雅典民

主的弊端,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表現在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的抽

簽具有片面性,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

62.1962年,美國作家蕾切爾?卡森發表著作《寂靜的春天》。她在書中用生態學的

原理分析了化學殺蟲劑對人類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制造的毒藥來提高農業產

量,無異于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道路”。作者呼吁大家所要重視的問題是

A.化學武器危害

B.生態系統惡化

C.地區沙漠化

D.臭氧層破壞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化學殺蟲劑對人類帶來的危害”可知,作

者呼吁大家要重視生態系統惡化的問題,故B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化學武器,故排除

A項;材料沒有涉及沙漠化和臭氧層遭受破壞,故排除CD項。故選B。

63.東漢末年,因疫病流行而立志”勤求古訓I,博采眾方”,終于撰成《傷寒雜病論》

的醫學家是

A.扁鶻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醫學家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該書奠定

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B符合題意;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著名醫生,A不符合題意;

華佗發明“麻沸散”,編制了“五禽戲”,C不符合題意;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的著

作是《本草綱目》,D不符合題意。故選B。

64.中國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得到很大發展。以下史實不能反映這種變化的是

A.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辦《申報》

B.落第舉人王長益到京師大學堂報名

C.商務印書館出版《最新教科書》

D.濱州杜氏家族一門十二進士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得到很大發展,近代出現的報紙有《申

報》,近代創辦的出版機構有商務印書館,近代創辦的新式學堂有京師大學堂。而中

國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廢除科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05年9月2日,袁世凱、

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清廷詔準自1906年開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

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并令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所以濱州杜氏家族一門

十二進士屬于科舉制的范疇,不屬于中國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變化,D項符合題意。

由此分析ABC三項均是中國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的變化,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o

65.“以六軀之一面乘一弧半徑,三之,得十二解之幕。……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

割。”以此為基礎,取得領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A.華佗

B.祖沖之

C.畢昇

D.湯顯祖

【答案】B

【解析】題干“以六軀之一面乘一弧半徑,三之,得十二解之辱。……割之又割,以

至于不可割”是劉徽的數學成就。結合所學知識,三國時期魏國的數學家劉徽最早提

出了具有“極限”思維的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并求得圓周率為3.1416。祖沖之運

用劉徽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3.1415926和

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B選項符合題意;華佗是東漢名醫,擅長

外科手術,發明“麻沸散”,編出“五禽戲”。A選項不符合題意;畢昇,北宋人,

發明活字印刷術。C選項不符合題意;湯顯祖,明朝戲劇家,著有《牡丹亭》。D選項

不符合題意。故選B。

66.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偵查發現敵人后,僅用三四個小時就完成了整

個艦隊的集合、出航,這是以往依靠桅桿上懸掛的信號旗傳遞信息無法實現的。這一

變化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A.移動電話

B.無線電報

C.電子計算機

D.互聯網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1905年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905年處于第二次科

技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明的無線電報,實現了信息遠距離傳輸,B符合題

意。ACD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時間與題干不符。

故選:Bo

67.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尚父于營丘,日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營丘”

位于今天的

A.陜西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山東省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周武王將姜子牙分封到齊國,齊國位于今天的山東省。D

正確;西周的都城在鎬京,東都在洛邑。因此陜西和河南是周的王畿,AC錯誤;山西

省被稱為“晉”,B錯誤。綜上故選D。

69.北宋時,南方人在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自南宋起,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

地區。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政局相對穩定

B.自然條件優越

C.經濟實力較強

D.對外交往密切

【答案】C

【解析】隨著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南宋時期古

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主要是因為此地經濟實

力的增強,促使當地文化的興盛,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明顯增多。C符合題意。南方政

局相對穩定和自然條件優越是導致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排除A和B。材料中屬于經

濟發展促進文化繁榮,與對外交往沒有關系,排除D。故選C。

70.西方有句諺語:“人類懼怕時間,時間懼怕金字塔”。創造金字塔的國度是

A.中國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埃及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埃及文明標志之一就是金字塔的建造。金字塔是古埃及法

老的陵墓,是古埃及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所以D符合題意。【點撥】識記四大文明

古國的文明標志是解此類題的關鍵。

71.三國時代,群雄并起,涌現出許多風云人物。以下歷史人物與歷史事跡對應正確的

A.曹操----建立魏國

B.孫權一一派衛溫到夷洲

C.諸葛亮一一發明翻車

D.司馬懿---滅吳統一全國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今),這是大陸

和交流的最早記載,因此歷史人物與歷史事跡相吻合的是B,B項符合題意;A項220

年,曹丕建立魏國,排除;C項翻車是三國曹魏馬鈞發明,排除;I)項公元280年,西

晉武帝司馬炎滅吳,結束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排除。故選B。

72.愛因斯坦在紀念某位偉大人物時說:“他對于西方擺脫教會統治和學術統治枷鎖的

精神解放所作的貢獻幾乎比誰都要大。”這位偉大人物是

A.牛頓

B.哥白尼

C.法拉第

D.愛迪生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他對于西方擺脫教會統治和學術統治枷鎖的精神解放所作的貢獻

幾乎比誰都要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

來居于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故B正確。ACD不符

合題意,故排除ACD項。故選B。

73.1932年,蘇聯的機器設備78%依賴進口,到1937年,機器設備進口不到1096。這

說明蘇聯

A.優先發展農業

B.實現了工業化

C.推行市場經濟

D.發展模式僵化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1932年,蘇聯的機器設備78%依賴進口”可知,1928年,蘇

聯正在實施第一個五年內計劃。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為蘇聯的工業化提供的有

利條件,體現在對蘇聯引進技術設備、和資金,提供了有力的國際條件。而到了1937

年,蘇聯已經完成了前兩個五年計劃,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強盛的工業國,實

現了工業化,所以機器設備進口不到10%,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

題意,排除,故選B。

74.“在戰爭危局下,他擇時打出了最后一張牌一廢奴。”這場戰爭是

A.英法爭霸戰爭

B.美國獨立戰爭

C.英荷爭霸戰爭

D.美國南北戰爭

【答案】D

【解析】19世紀中期,美國的奴隸制阻礙了美國ZBZY的發展。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

林肯為了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主張廢除奴隸制,引發了南北戰爭。南北戰爭中,為了

扭轉戰局,1862年,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了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

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依據材料中“戰爭危

局下,廢奴”可知是美國的南北戰爭。故D符合題意。英法爭霸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