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達標檢測(滿分:100分;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獻記載了英國赫思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狀況:“在復活節,他們還應繳納兩只母羊、兩只羊羔,他們必須用自己的時間給這些羊洗刷、修剪。”這表明歐洲中古時期莊園的農奴()B.繳納實物、勞役兩類地租2.馬渭源在《馬克斯·韋伯與中西傳統社會結構對比研究》中認為,“西歐封建制下封臣的服從具有雙重性:封臣的服從除了對領主個人化的服從外,他還必須服從‘一種有關責任與榮譽的相當嚴格的法典’”。這表明()3.中國西周分封制與西歐中古時期封建等級制有相似之處。其中維系上下級關系的紐帶都是()4.英國鄉村的拾穗慣例由來已久,窮人可以撿拾貴族莊園收割后土地上遺落的麥穗,貴族不得反對,富人則無此權利。許多窮人依賴拾穗為生。但到了18世紀末,高等民事法院應農場主的訴訟,公開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這一現象()5.13世紀的很多城市成了自由城市,在這樣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它們享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財政、鑄幣、軍事防衛以及對外宣戰、媾和等權力。以上內容表明這些城市是()C.相對自治的“共同體”6.某學者研究英國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時間全國總人口城市總人口城市人口所占比例1520年240萬13萬5.42%1600年411萬(倫敦約22萬)8.15%(倫敦約占5.35%)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城市化()7.1108年,法國瑯城市民曾經用金錢從城市領主——瑯城主教手里贖買了自治權。但不久,主教出爾反爾,撤銷了約定,收回城市自治權。憤怒的瑯城市民發動了武裝起義,處死了主教,并迫使法國國王再次給瑯城頒發了城市自治特許狀。以上現象說明()8.從公元800年教皇利奧三世為查理大帝加冕開始,在中古時期的西歐,國王的加冕典禮必須由教皇主持。這一現象從本質上反映出當時()C.國王相信“君權神授”9.在中古時期的西歐社會中,雖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場的思想家認為“王在法上”,但是卻很少有國王公開發表“王在法上”的言論。即使出現一些集中了強大王權的國王,也沒有產生“王在法上”的結果,其最主要原因是當時各國()10.《羅馬民法大全》中有記載,裁判官說:“如果船員、客店店員、騾馬店伙計未將旅客交給他們保管的物品完整無損地返還給他們,那么,我將賦予這些旅客以訴權對抗船員、客店店員和騾馬店伙計。”這反映了羅馬法()11.“即使是非典型契約(或稱之為協議),若一方當事人已履行主要義務,則該協議就是契約,且可以獲得法律上的保障。”這一原則明確地出現在《法學匯纂》中。這表明羅馬法發展的特征是()12.查士丁尼的《法理概要》中規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應該根據使用與持有該物的時間而獲得其所有權,無論其取得的方式是購買、贈予或其他合法途徑,還是因為不知情而誤信該物非所有人為其真正所有者。這一規定()13.“中古時期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時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國都要落后。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在那里澌滅殆盡,賴有阿拉伯文版本將其保存,并在中古時期的后期又翻譯成拉丁語等西方語言重新回到歐洲。阿拉伯文化的西傳……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早日到來。”這表明阿拉伯文化()14.日本大化改新時推行的由國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壞,很多豪強貴族紛紛建起自己的莊園。莊園主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爭相蓄養武士,日本社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武士階層。隨著武士集團勢力的壯大,日本社會進入了()15.歷史示意圖可以直觀形象地展現歷史,是歷史學習的一種基本方法。對下列示意圖所反映的史實的共同點表述正確的是()16.公元678年,唐高宗一度想再次起兵討伐新羅,但侍中張文瓘認為:“今吐蕃為寇,方發兵西討;新羅雖云不順,未嘗犯邊,若又東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高宗只好作罷。由此可見()17.19世紀90年代初,研究遠古時期文明的專家詹姆斯·狄奧多爾·本特說:“我對這地區(大津巴布韋)的廢墟古物沒有多少信心。我認為,它們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用皂石雕刻的大鳥后,他轉變了腔調,“這樣的藝術珍品,似乎彈奏著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絕不是非洲的!”本特的觀點變化從本質上反映了()18.西方有一句諺語:“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克人的手。”據此判斷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橋梁和紐帶作用的是()19.下列各物種均起源于美洲的是()A.玉米、茶葉、番茄、大豆、煙草B.玉米、棉花、水稻、馬鈴薯、花生C.玉米、花生、水稻、小麥、番茄D.玉米、馬鈴薯、煙草、番茄、可可20.瑪雅人的交換頗為發達,每個村落和城市都有廣場作為交易的中心,以可可豆作為交換的媒介。這表明瑪雅人()C.以可可豆作為“貨幣”二、非選擇題(共40分)21.(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古時期西歐的羅馬天主教會是封建主階級的精神統治工具,它給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為封建統治辯護;天主教會也是各國最有勢力的封建領主,它擁有天主教世界地產的1/3;教會還是各國的特權組織,成為西歐國家實現政治統一的障礙。天主教會的腐敗和搜刮,引起各階級、階層的強烈不滿。……教會的欺詐和無恥的掠奪,負擔最終落到了廣大勞動群眾身上……他們對天主教會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滿教會的統治,這不僅是因為教會是封建制度的強大支柱,而且因為天主教的許多清規戒律對工商業的發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貴族則覬覦教會的財產,出于個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了反對天主教會的行列里來了。——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在中古時期的西歐,稱雄一方的封建領主掌握著城市的司法權和行政權,他們想方設法地加強對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萊茵河上領主設置的關卡12世紀末為19座,13世紀末增加到35座,15世紀末高達60座。西歐城市興起后,很快便展開了反封建領主的斗爭。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領主的斗爭中,英國市民堅定地站在了國王一邊。在那些國王無力實現統一的國家里,中古時期城市則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與封建勢力抗衡。米蘭市民發動了武裝起義,將大主教和封建貴族的軍隊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熱那亞、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礎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國。尼德蘭的圣奧梅爾以每年支付30鎊的代價,從領主佛蘭德爾伯爵處,為行會成員和市民換取了在兩個港口的免稅權。——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法國和英國的君主們所擁有的新力量,多半來源于他們與新興的商人階級所結成的非正式聯盟。君主保護市民們不受頻繁的戰爭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雜稅的侵害,而市民們則向君主提供財政支援作為報答。隨著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漸增強、國家機構逐漸完備,君主在動員人力、物力以從事海外冒險事業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天主教會在西歐的地位和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歐城市興起后反封建領主斗爭的主要內容,并簡析其積極作用。(8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國和英國封建君主能戰勝教皇權威的主要條件以及造成的影響。(4分)22.(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古時期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在實驗科學、醫學、化學、數學、天文學等各方面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現代天文學家中的很多名稱和術語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被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促進了發展自由思想的偉大進步,導致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到來。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摘編自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等材料二當時,阿拉伯地區因敵對部落和聯盟的紛爭而陷于分裂狀態,大門洞開,對外來影響不加任何防備,向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亞、敘利亞和拜占庭帝國所屬的埃及進行殖民活動的種種努力打開了大門。沒有穆罕默德,它永遠不會實現統一。——摘編自布羅代爾《文明史綱》材料三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擴張,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也許橫貫于亞歐大陸古道上的商隊來往……對古代世界各地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的傳播更為重要。(1)根據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對歐洲社會的影響。(6分)(2)材料二中布羅代爾認為,沒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島“永遠不會實現統一”。你如何評價這句話。(6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歸納兩大帝國的共同特點,并談談你對古代世界擴張的認識。(8分)答案全解全析一、選擇題1.B由材料“在復活節,他們還應繳納兩只母羊、兩只羊羔,他們必須用自己的時間給這些羊洗刷、修剪”并結合所學可知,歐洲中古時期莊園農奴要向莊園主繳納母羊、羊羔等實物地租。另外,他們還要犧牲自己的時間服勞役,繳納勞役地租,故B項正確。材料僅僅提到復活節,而不是“每逢節日”,故A項錯誤。材料只涉及農奴的部分義務,“剝奪全部人身自由”表述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由材料無法看出農奴的仇恨態度,故D項錯誤。2.C由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在領主隨意擴大權限和義務時,封臣可以在任何時候放棄封邑,從而中止其封臣身份,故領主不能專斷地強加給封臣某種義務。領主與封臣的特定權限只能基于關于效忠與服從的契約義務,這種義務是由一種對雙方均有約束力的榮譽法典所規定的,故C項正確,D項錯誤。A項錯在“絕對的專制性”,B項材料未體現,故均排除。3.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西周分封制與西歐中古時期封建等級制都是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給一部分諸侯或封建主;被分封的諸侯或封建主的義務都是一樣的;都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目的都是維護最高統治者的利益。土地與義務是維系上下級關系的紐帶,A項正確,排除B、C、D三項。4.A根據材料可知,18世紀末,英國的高等民事法院公開否定了由來已久的鄉村拾穗慣例,這有利于保護農場主的私有財產,A項正確。B項表述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題干信息與工業革命的開展無直接聯系,排除C項。題干現象不能反映英國社會道德的淪喪,排除D項。5.C材料強調了自由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它們享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財政、鑄幣、軍事防衛以及對外宣戰、媾和等權力”。這表明這些城市是相對自治的“共同體”,故C項正確。6.A依據表格可知,1600年,英國城市總人口為萬,倫敦人口約22萬,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為8.15%,倫敦人口占比約為5.35%,結合所學可知,倫敦是英國的政治中心,英國早期的城市化未擺脫政治中心優先發展的藩籬,故A項正確。依據材料可知,1520—1600年英國城市人口增長較快,故B項錯誤。表格只涉及倫敦,沒有體現英國其他地區的發展狀況,故C項錯誤。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最早由亞當·斯密于18世紀提出,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7.B根據材料“贖買了自治權”“瑯城市民發動了武裝起義”“迫使法國國王再次給瑯城頒發了城市自治特許狀”等信息可知,自由城市的形成是與封建主不斷斗爭的結果,故B項正確。由材料“主教出爾反爾,撤銷了約定,收回城市自治權”可知教會并不支持城市自治,故A項錯誤。武裝斗爭是贏得城市自治的途徑之一,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故C項錯誤。商品經濟發展與材料信息無關,故D項錯誤。8.B中古時期的西歐處于神權統治下,教皇的權力高于國王。材料“國王的加冕典禮必須由教皇主持”說明當時的王權受到教權的制約,故B項正確。中古時期教權高于王權,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出教權高于世俗王權,未涉及國王權力的來源問題,故C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故錯誤。9.A根據所學可知,在中古時期的西歐社會,世俗貴族勢力和教會勢力都對王權形成了有力的分權和制約,A項正確。中古時期沒有形成系統的分權制衡理論,排除B項;“集中而強大的王權尚未出現”與材料“即使出現一些集中了強大王權的國王,也沒有產生‘王在法上’的結果”不符,排除C項;D項所述與史實不符,排除。10.D根據材料信息“未將旅客交給他們保管的物品完整無損地返還給他們,那么,我將賦予這些旅客以訴權對抗船員、客店店員和騾馬店伙計”可以得出,羅馬法關注個人物品和財產,重視物權保護,故D項正確,排除A項。“強調訴訟程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項錯誤。“倡導公正公開”與材料中物權保護問題無關,故C項錯誤。11.C由材料可知,即使是非典型契約,在一方當事人已履行主要義務后,則該協議就是契約,具備法律效力,這體現了羅馬法重視法律契約精神的特點,故選C項。材料沒有涉及羅馬法具體的法律程序,無法體現形式主義重于實際內容,排除A項。該原則有助于減少違約案件的發生,排除B項。D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12.C根據材料“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或其他合法途徑”可知,《法理概要》規定對物權的取得要遵守誠信原則,并通過立法來規定取得物權的方式,體現了將誠信原則技術化融入法規,故C項正確;倫理原則是指人類在維護自身生存前提下,把人類的善惡觀、良心觀、義務觀等道德觀念擴大到自然界的一切實體,材料體現不出倫理原則,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法律與誠信的融合,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將誠信原則融入法律,未體現道德觀念,故D項錯誤。13.C由材料信息“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在那里澌滅殆盡,賴有阿拉伯文版本將其保存”“中古時期的后期又翻譯成拉丁語等西方語言重新回到歐洲”“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早日到來”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并促使其重新回到歐洲,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故C項正確。材料信息只是體現了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傳播西方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沒有體現“溝通”,故A項說法錯誤。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西歐近代社會的轉型,阿拉伯文化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早日到來,“直接促成”表述錯誤,故排除B項。決定西方思想解放運動發展的是經濟因素,而非文化因素,故D項錯誤。14.C隨著新土地的開墾,貴族、佛寺和神社廣占土地,形成莊園。貴族及莊園領主為保護財產豢養武士,武士集團的重要性日益增強。12世紀末,武士集團的首領源賴朝在鐮倉建立了自己的軍事機構——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據此分析,C項正確。15.D示意圖顯示的分別是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國先秦時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古時期歐洲的封君封臣制度,這些制度都有利于維護統治者的統治,D項正確。16.B由材料信息“今吐蕃為寇,方發兵西討;新羅雖云不順,未嘗犯邊,若又東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可知,唐朝因為吐蕃所累,對討伐新羅已是有心無力,表明唐朝政府處理外交事務注重輕重緩急,故B項正確。唐朝政府沒有再次討伐新羅并不等同于斷絕了與新羅的關系,故A項錯誤。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雙方的關系緩和,故D項錯誤。17.C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本特對古津巴布韋文化的認識。起初他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與外來文化沒有聯系,后來在挖出皂石雕刻的大鳥后又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來自地中海文明。“絕不是非洲的”等信息體現了本特對非洲文明存在種族歧視的錯誤傾向,故C項正確。A、B兩項均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故排除。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對人的判斷有很大的影響,但并非使人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故D項錯誤。18.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把中國的古代文明傳入西亞和歐洲,同時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知識和伊斯蘭教文化。他們在東西方之間搭起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發展。故正確答案為B。19.D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獨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陸沒有的農作物,包括玉米、馬鈴薯、辣椒、番茄、煙草、可可等,故D項正確。20.C從材料信息可知,瑪雅人把可可豆作為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也就是“貨幣”,故選C。材料無法體現“主要從事商業生產”,也無法體現“世界上最早的商人”和“生活在美洲的商業中心”,故排除A、B、D三項。二、非選擇題21.答案(1)地位:天主教會為西歐封建統治提供了理論來源;天主教在西歐各國享有特權;擁有龐大的經濟實力。(4分)影響:引起各階級和各階層的反對(人民群眾、城市市民、資產階級、世俗君主與貴族);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4分)(2)內容:反對封建割據,支持集權統一;反對領主統治,爭取城市自治;反對領主任意課稅,要求減免賦稅負擔。(2分)積極作用:沖擊了封建勢力,推動了專制集權的加強;有利于城市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使市民階層政治地位有所上升,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有一定影響。(6分)(3)條件: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支持封建君主與封建割據勢力和教皇勢力進行斗爭。(2分)影響:促進了民族國家的發展,為資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梯乘客信息安全保護措施考核試卷
- 畜牧業生產性能測定與評價考核試卷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體育課程與教學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熱動專業英語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徐舍教聯盟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3月月考(數學試題文)含解析
- 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食品法規與標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生物學綜合(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牡丹江大學《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延邊市長白山第一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第2次月考綜合試題含解析
- 2023年版-腫瘤內科臨床路徑
- 婚育情況登記表
- word精美小升初簡歷歐式模板
-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院耳鼻喉進修匯報
- 巖芯鑒定手冊
- DB32-T 3916-2020建筑地基基礎檢測規程-(高清現行)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試講PPT
- 甘肅歷史與甘肅文化
- 2022年執業醫師證件租賃協議書
- 太上三官寶經(共12頁)
- 高邊坡施工危險源辨識及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