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胡同文化教學目標《胡同文化》是為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序言,由北京的胡同寫到北京人的生活意識,表現的是一種居住文化,學生如何品味北京胡同所蘊含的文化韻味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其次,學生在《內蒙訪古》和《瑣憶》學習的過程中,已接觸了如何概括內容要點,本課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生要獨立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最后,本文語言自然,京味十足,既樸實又典雅值得揣摩.教學建議關于本文的寫作特色
語言既樸實又典雅,而且京味十足。如: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短句,用詞干凈利索,帶著京腔,鮮明地表現北京人忍耐的性格。再如“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用四字短語,借西風、衰草這種生命即將逝去之物渲染出胡同衰敗、沒落,極力勾起人們的感傷之情。典雅十足。關于如何品味胡同文化內涵的建議
為了幫助學生品味北京胡同所蘊含的文化韻味,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露的對胡同文化的感情,在課堂氛圍的設置上要考慮三個環節。一是導入,可以從胡同引入,也可以從汪曾祺引入,還可以從建筑引入。如請學生猜一個謎語:“石刻的史書,凝固的音樂。”(謎底:建筑)。二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轉換之時,注意圍繞居住文化這個內容。三是結束語,以居住文化為核心總結。
關于概括要點與課文朗讀的建議
本課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可讓學生獨立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本課中心意思的表現比較含蓄,內容要點不易概括,但各段落的意思比較清楚,可利用段落的關鍵語句或語句的共有含義,先概括段落的要點,然后梳理段落間的關系,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概括全文要點。
從標題看,“胡同”是表象,“文化”是內涵,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發現“胡同”的特征,進而認識到它對“胡同居民”的影響。最后,還要品咂作者對有著“胡同”色彩的心態的審視和批判,完成本文要點概括的思維步驟,并用盡可能精當的語言加以表述.
本文語言自然、京味十足,既樸實又典雅.以朗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個別學生朗讀,學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等方式。
關于概括要點與課文朗讀的建議
本課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可讓學生獨立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本課中心意思的表現比較含蓄,內容要點不易概括,但各段落的意思比較清楚,可利用段落的關鍵語句或語句的共有含義,先概括段落的要點,然后梳理段落間的關系,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概括全文要點.
從標題看,“胡同"是表象,“文化”是內涵,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發現“胡同”的特征,進而認識到它對“胡同居民”的影響。最后,還要品咂作者對有著“胡同”色彩的心態的審視和批判,完成本文要點概括的思維步驟,并用盡可能精當的語言加以表述。
本文語言自然、京味十足,既樸實又典雅。以朗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個別學生朗讀,學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等方式.關于本課的學法引導
對于文化散文,最適宜的閱讀方式是在審美方法論指導下所進行的比較深層次的審美性閱讀。這類閱讀,宜分三個層次進行.一是把握文章基本表象、藝術形式,對文章的表層形象獲得一個初步印象的觀賞性閱讀;是通過比較細致深入的賞析,通過自己的形象思維活動,展開聯想和想像,再現文章藝術形象,以期達到對文章內在美的分析與把握的欣賞性閱讀;三是旨在通過對文章所揭示的全部的、整體的、深層次的審美價值判斷與評價,學會發掘更豐富、更深刻的文化內涵,以期達到充分理性上的認識與感性上的領悟的鑒賞性閱讀。
閱讀時,引導學生抓住第1段中總領全文的句子,理解全文思路,再仔細閱讀全文分別概括北京胡同建筑的特點、北京胡同文化的特點,并理解其中的內在聯系,從而讀懂整篇文章.最后以“北京人易于滿足”一段為例,分析作者明白曉暢的敘述中含有的淡淡諷刺.重點分析文章結尾3節,體會作者復雜的情感:傷感、無奈、堅決告別。教學設計示例《胡同文化》教學目的
1.用朗讀的方式學習本課的語言
2。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3.品味北京胡同所蘊含的文化韻味,對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品味北京胡同所蘊含的文化韻味,對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問題:1。你對汪曾祺有什么了解?
2.你了解北京的胡同嗎?
3。你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文化的含義嗎?
自讀課文并討論
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點。
第一段:北京城四方四正。
第二段寫胡同的原意,胡同取名的來源有很多種。
第三段寫胡同的寬窄。
第四段寫“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絡”。
第五段寫胡同與四合院是一體。
2.學生朗讀課文6—9段,教師配樂范讀10-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特點。
第六段:北京人大都安土重遷。
第七段:北京人愿住“獨門獨院”,平時過往不多。
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滿足,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
第九段:北京人愛瞧熱鬧,不愛管閑事。
第十段到十二段:舉例說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
3。請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感情。
親切、欣賞、不滿、批評、懷舊、悵然低徊。
4。品味語言:
1.讓學生自己讀第8段、第11段對話部分找同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第12段讀“這二位同聲說"后面的部分、第13段。讀的過程中體味句中蘊含的感情.
2.仿照“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的形式表達一種感情。
語言特點總結:
汪曾祺的語言文白夾雜,有時極雅,有時極俚,時能出人意表。他重視從古典文學中汲取營養,他的語言有文人氣,但又和現代語言融合無間,是一種純熟,寓絢爛于平極的語言。
延伸討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北京的胡同日漸被高樓大廈取代,更多的在高樓中長大的人認同“高樓文化”“社區文化",你怎樣看待這樣的變化?
作業布置
以居住環境與人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擴展資料閑話胡同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當一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胡同的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時候,人們在擔心:胡同是否會消逝?大概正因為如此,有人又揀起了一個似乎陳舊的話題:胡同是怎么成為街巷的名字的?這個詞是怎么造出來的?因為提出了新觀點,所以今天再把舊話重說說。
一、“胡同”最初不是漢語
胡同一詞最初見諸元雜曲。關漢卿《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胡同來”之語。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張羽問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說:“我家住磚塔兒胡同。”磚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變。元人熊夢祥所著《析津志》中說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處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進一步說:胡同本元人語。既是元人語,那就不能是漢語.元代將人劃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所謂漢人,指北方的漢人、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這四種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語言。那么“元人語"也肯定不是“南人語",至于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語"只能是蒙古語。
二、胡同與井關系密切
有的學者認為,胡同是從“忽洞格"———井轉變過來的。筆者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從大都的實際看,胡同與井的關系更密切一些。
先從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從一片荒野上建設起來的。它的中軸線是傍水而劃的,大都的皇宮也是傍“海”而建的。那么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區,在設計和規劃的時候,不能不考慮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預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規劃院落的布局。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條胡同都有井,這是毋庸置疑的。
再從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這么幾個:以寺廟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機構命名的,以工地工場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場命名的等等。但是,為數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兒胡同”就曾經有過十個;加上大井、小井、東西南北前后井、干井、濕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個。這說明,胡同與井是密切相關的。
三、奇怪的名字原于音譯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為用漢語無法解釋.但是,如果把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語,就好解釋了.試舉幾例:屎殼郎胡同,這名字多難聽、多丑陋!當初此地的居民為什么要起這么個名字?其實這個名字譯成蒙古語是“甜水井”!朝內有個“墨河胡同",蒙古語的意思是“有味兒的井”,大概是被污染過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寫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兒胡同或局兒胡同,雙井;碾兒胡同或輦兒胡同,細井;巴兒胡同,小井;馬良胡同或螞螂胡同,專供牲畜飲水的井……
北京還有不少“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語是壞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這個壞井是屬于某家私有的。這不是牽強附會,白帽胡同旁邊,曾有個“白回回胡同”,說明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豬毛胡同”附近曾有個“朱家胡同”,說明這里確實住過朱姓人家.楊茅胡同附近就是楊梅竹斜街。
年代久遠,有些發音被念走了樣,這也不足為怪:漢語地名念走了樣的難道就少么?不過有些蒙古語的地名難以考證了是真的。
胡同是井的音譯,這一點應該沒有什么疑問了。但有幾點還必須強調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時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絡市也可以叫沙絡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漢語里本來就有“市井”一詞,“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時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鐘樓:“樓有八隅四井之號,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為寬廣".意思很清楚,“井”等于大街。擴展資料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傳統的住宅形式,為什么稱作”四合院”,這是因為整個建筑東、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圍合在一起.
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中、小三種不同規格。
小四合院布局較為簡單,一般是北房(又叫正房)3間,大多都用隔斷分成一明兩暗或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2間,南房(又叫倒座房)3間,其中最東面的一間開作門洞。大門多是起脊門樓,院內都有青磚墁的甬道與各室相通。老北京人一家兩、三輩人多住這樣的小四合院,其中長輩住正房,晚輩住廂房,南房一般用作客廳或書房。如西四北三條胡同19號院。
中四合院一般都有三進院落,正房多是5間或7間,并配有耳房。正房建筑高大,都有廊子。東、西廂房各3間或5間,廂房往南有山墻把庭院分開,自成一個院落,山墻中央開有垂花月亮門。垂花門是內外的分界線。民間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指的就是這道垂花門。前院又叫外院,外院東西各有一、兩間廂房,要比里院的廂房小一些,它多用作廚房或仆人的居室。鄰街是5至7間倒座南房,最東面一間開作大門,接著是門房,再是客廳或書房,最西面的一間是車房。如西四北三條胡同11號院.
大四合院建筑雄偉,房屋高大,院落重疊,前廊后廈,抄手游廊,垂花門,影壁,隔斷都十分講究,院內有院,院外有園,院園相通,為大型住宅建筑,非一般人所能居住。如府學胡同36號院。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明顯受到古代風水說的影響,大門都不開在中軸線上,而開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所以路北住宅的大門開在住宅的東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門開在住宅的西北角上.大門內外設有影壁.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適中,冬天太陽可照進室內,正房冬暖而夏涼,庭院是戶外活動的場所。正房或正廳無論在尺度上、用料上、裝修的精致程度上都大于、優于其它房屋。長輩住正房,晚輩住廂房,婦女住內院,來客和男仆住外院;符合中國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區分尊卑、長幼、內外的禮法要求。
北京的四合院講格局,講款式,講氣派,重傳統,整個院落布局嚴整、敞亮,使人有雅靜舒適之感,而老北京人一家長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各得其便。擴展資料閑話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
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于宅院東南角"巽”位。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四合院雖有一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等,大致可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臥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臺階.大門兩扇,黑漆油飾,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兩則貼有對聯.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一般是北房5間,3正2耳,東、西廂房各3間,房前有廊以避風雨.另以院墻隔為前院(外院)、后院(內院),院墻以月亮門相崐通。前院進深淺顯,以一二間房屋以作門房,后院為居住房,建筑講究,層內方磚崐墁地,青石作階。
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一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后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等。院內均有抄手游廊連接各處,占地面積極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狹小,或者經濟能力無法承受的話,四合院又可改蓋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則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筑,房架子檁、柱、梁(柁)、檻、椽以及門窗、隔崐扇等等均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圍則以磚砌墻.梁柱門窗及檐口椽頭都要油漆彩畫,雖然沒有宮廷苑囿那樣金碧輝煌,但也是色彩繽紛。墻習慣用磨磚、碎磚壘墻,所謂"北京城有三寶……爛磚頭壘墻墻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裝滴水,或者不鋪瓦,全用青灰抹頂,稱"灰棚”。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占一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扇)、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面、門釘、門聯等等,四合院的大門崐就由這些零部件組成.
大門一般是油黑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是因此門外檐用牌樓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主要起居的臥室”內宅”。
沒有垂花門則可用月亮門分隔內外宅。垂花門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頭椽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椽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椽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前檐正面中心錦紋、花崐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窗戶和檻墻都嵌在上檻(無下檻)及左右抱柱中間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麗紙或者玻璃紙,自內視外則明,自外視內則暗,既防止寒氣內侵,又能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夏季糊窗用紗或冷布,這是京南各縣用木同織出的窗紗,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風透氣,解除室內暑熱。冷布外面加幅紙,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稱"卷窗”。有的人家則采用上支下摘的窗戶。
北京冬季和春季風沙較多,居民住宅多用門簾。一般人家,冬季要掛有夾板的棉門簾,春、秋要掛有夾板的夾門簾,夏季要掛有夾板的竹門簾。貧苦人家則可用稻草簾或破氈簾。門簾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裝夾板的目的是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風掀起。后來,門簾被風門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簾,涼快透亮而實用。
四合院的頂棚都是用高梁桿作架子,外面糊紙。北京糊頂棚是一門技術,四合院內,由頂棚到墻壁、窗簾、窗戶全部用白紙裱糊,稱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幾年裱一次,有錢人家則是”一年四易”.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內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個陷入地下的煤爐,爐中生火.土炕內空,火進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熱,人睡熱炕上,頓覺暖融融的。燒炕用煤多產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區別,煤末與黃土搖與煤球,供燒炕或做飯使用。
室內取暖多用火爐,火爐以質地可分為泥、鐵、銅三種,泥爐以北京出產的鍋盔木制造,透熱力極強,輕而易搬,富貴之家常常備有幾個爐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崐前爐火做飯煮菜,不另燒火灶,所謂"鍋臺連著爐”,生活起居很難分開。爐子可將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經年不熄,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熄滅,則以干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婦每天早晨起床就將爐子提至屋外(為防煤氣中毒)生火,成為北京一景。
四合院內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滲坑的形式,俗稱”滲井”、”滲溝".四合院內一般不設廁所,廁所多設于胡同之中,稱”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
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清代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比較典型的寫照。
四合院一般是一戶一住,但也有多戶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況,多為貧困人家,稱為"大雜院"。大雜院的溫馨是許多老北京居民無法忘記的。擴展資料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底蘊夕陽西下,一抹殘淡的陽光柔和的灑在京城幽深的小胡同里.精致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門,锃亮的門鈸,槐蔭下扯閑篇兒的老人,追逐頑戲的孩子,還有那遠處傳來漸近的略帶沙啞的吆喝聲。..。。
當您陶醉于靜謐與愜意之中時,您是否想到了這其中的文化底蘊?您是否知道這小小的四合院在封建社會是以家族的倫理道德、宗法觀念、等級禮制、堪輿風水、對幸福人生的追求、向往和藝術美學為藍圖建筑起來的呢!
㈠宗族觀念
在整個社會結構中,宗族、等級、階級等是其中的組成部分.在古代社會,等級結構最為重要,它把人們分為皇帝、貴族、官僚、紳衿、平民、準賤民、賤民等等級。在平民以上的社會集團中,等級結構和宗族結構的成分是完全一致的,上層宗族成為等級社會政權的統治基干,這就是宗族制度與封建政治相結合的基礎.
“天下之本在家”(《申鑒》漢·荀悅)。歷史上,先有父系家長制,在此基礎上才擴延為封建君主制。與之相應,在倫理上也是先有父為子綱,然后才有君為臣綱。社會的生產關系、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家族的基礎上。他一方面延伸了社會制度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也發揮著社會他種文化所無能為力的特殊功能,是封建社會的基本細胞,是社會結構的基礎,是支撐整個國家的強有力的基石.
家庭又是家族的組成部分,甚至我們可以說家庭是縮小了的國家,先齊家而后才治國、平天下,正所謂“正家而天下定矣"(《易經》).所以統治者對家庭的安定和家禮的實施十分重視.家庭是禮制的主要對象,是建立在以“三綱五常”為基礎,通過祖訓、家禮、家范、家規來約束每個家庭成員;強調男尊女卑、長幼有序、嫡庶有別、家庭生活自給自足.“生于斯,養于斯,葬于斯”,導致十分明顯的自我封閉的結果.
家庭的倫理道德和宗法觀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體現,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與禮制融為一體。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較大規模的由多個四合院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宮,都是禮制的反映,是禮制最充分的體現.
我們可以看出,四合院內外宅的劃分體現了尊卑有別的等級觀念,四合院的那種“北屋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雜屋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婦隨、事兄以悌、朋交以義的人生道德倫理觀念的現實轉化。故宮的朝廷于前,宮寢為后,文左武右的規劃布局也正合天地之道,陰陽之理。從這一點上來看,四合院不愧是封建社會的縮影。
中國古代的家庭是封閉式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而四合院也是封閉式的,無論府邸宅第多么深邃,多么廣闊,僅只有一個正門,惟以此正門為出入孔道。其開角門、后門、旁門者,全都是因為特殊情況,不屬正規.住宅里的設施一應齊備,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從倉庫、廁所、廚房,到寢室、起居等等,應有盡有.院門從來都是緊閉,形成一個安全、舒適、寧靜的小天地.因此,走街串巷的行販,要扯著桑子吆喝,手里擊著響器,目的就是要深宅大院里的人不用出門就知道自己賣的是什么。封閉式的家庭觀念,造就了封閉式的住宅,而反過來封閉式的住宅,又起到了維護這種觀念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
封建家庭關系在結構上是將家庭成員一分為二,即家長與家屬。盡管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家庭的結構、規模各有差異,但是無論什么樣的家庭都有一位家長,這是普遍存在的。其目的都是為了要保持、鞏固、發展祖宗家業,培育、造就出揚名顯親、光宗耀祖的子孫后代。歷代儒人也都在竭力論證和維護家長權利的絕對性,宣揚著“家無二主,尊無二上"的思想(《禮記·場記》)。家長制是隨著私有制和階級對立的出現而產生的,也是自然經濟和自給自足家庭生活方式的必然產物。
這種家長制呈金字塔狀的等級格局以四合院為舞臺體現的淋漓盡致.家庭關系象其他社會關系一樣是一種尊卑分殊、等級森嚴的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關系。家長住在北房,即正房,一般是在正房的東屋,西屋或者是姨太太住,或者是用作書房。兒女子孫住在東西廂房.而西廂房的高度及寬度,都比東廂房略矮小.正房是全院中最高,面積最大的房屋,以基臺柱石增加其高度,以使重心突出,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借以體現人倫關系和輩分。
㈡社會等級
在封建社會,衣食住行均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制,其中尤“以建筑形式來明辨居者身份等級是最簡易而又收效顯著的方法"。所以都城、宮殿、宅第、陵墓等均是以禮為準則設計建造出來的,布局、規模、形式、色彩、裝修等處處都體現著禮的制度。同時這些建筑物也就不再單純的具有使用功能了,更多的是表現出秩序和等級的社會功能。
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也建筑在四合院的一磚一瓦之中。例如對大門的規定,可以分為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如意門、蠻子門、鷹不落等。這不同種類的大門不僅是建筑形式上的區別,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森嚴的等級觀念。以至于外人只要看一眼大門、戧檐、門釘、影壁或門板等,就可以知道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是文官,還是武將,是殷富之家,還是一般百姓。于此一斑可窺全豹,所謂門當戶對,門第相當,正是反映了住宅大門與主人身份地位之間的一種密切關系。
北京古代建筑的屋面上都要安置吻獸,這原是道教符箓派中的一種鎮壓法物,以避禽獸、鬼魅、盜賊等的侵害。吻獸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呈不同的形象,有的近乎魚形,有的似魚非魚,有的似鳥非鳥,發展到封建社會后期,漸呈龍形,并被列為龍的九子之一。吻獸是安在古建筑屋頂的正脊、垂脊、戧脊、圍脊等各屋脊的盡頭或轉折處的,被稱作鴟吻、殿吻、龍吻或螭頭等,但這些都是帝王宮殿的專用飾件或名詞,而一般老百姓的住宅則不敢安裝吻獸。但在四合院的正脊的端頭,也會有向斜上方揚起的構件,俗稱“蝎子尾兒”.皇上家的稱作頭稱作吻,而老百姓的則要稱作尾兒,這也是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的反映.
下面筆者試以門釘為例,闡述等級制度之繁細.
門釘之始,原是專為實用而設計的。門板的構造,是集通肘版、副肘版、身口版等而成。當將數塊板材拼成一整塊門板時,必加幅以系之,用釘加以鞏固,但在扉面就顯露釘子的痕跡來,影響觀瞻,所以便將釘帽作成泡頭形狀,由結構而變為裝飾之物.明清以后,才作為分別尊卑的標示。
門釘之制,最早見于記載是《洛陽伽藍記》之“永寧寺浮屠”。其言曰:“魏靈太后起永寧浮屠,有四面,面有三戶六窗,戶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釘,合五千四百枚,復不金環鋪首。”到了宋代門釘制度,據營造法式所載:“每徑一寸,即高七分五厘。每徑三寸,每二十枚一功。每增減五分,各加減二枚。”明太祖光復華夏,刻意復古,曾經命張籌等考證門釘制度,但沒有結果。所以明初對于門飾的規定,如首面擺環,均極嚴格,唯獨門釘,語焉不詳。
門釘數目之有嚴格規定,據文獻所載,實始于清。如乾隆大清會典載:
宮殿門廡皆崇基,上覆黃琉璃,門設金釘。
壇廟圜丘(土遣)外內垣門四,皆朱扉金釘,縱橫各九。
親王府制正門五間,門釘縱九橫七。
世子府制正門五間,金釘減親王七之二。
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與世子府同.
公門釘縱橫皆七.侯以下至男遞減至五五,均以鐵。
又《光緒大清會典事例》中記載:
順治九年,定親王府制,每門金釘六十有三。世子府制減親王七之二。郡王府制及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同。
于此繁繁瑣瑣之中,可見制度繁縟,等級森嚴之一斑.
在四合院中房頂上的瓦也有講究,筒瓦只有皇上王公貴族才能使用,在民居中比較少見,最常見的是合瓦,從遠處望去猶如一片灰色的魚鱗.
嚴格的等級制度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它在北京四合院中的遺跡卻依然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北京四合院就是一部由磚石寫就的史書,可以讀出許多東西來。
㈢堪輿
對建筑與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關系的認識在古代稱為“堪輿之學”,亦稱“風水”之學。綜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有著數千年文明的中國卻沒有專職的建筑師,從事建筑施工的人稱為匠人,而這些人的技術在過去只是雕蟲小技,為君子所不屑,但卻有一部分人負責選址相地,在民間人們稱之為風水先生。“所謂風者,取其山勢之藏納,土色之堅厚,不沖冒四面之風與無所謂地風者也。所謂水者,取其地勢之高燥,無使水進夫親膚而已。”而堪輿,乃是應天地之道,合陰陽之理。它雖然有迷信色彩,但它是“探討、解釋自然現象與規律和人類生存空間關系的一門古代實用學術",是集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筑學、倫理學、美學、巫術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系統性很強的古代建筑規劃設計理論,不失為我國古代建筑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
一所宅院的營建與施工,是屬于傳承性、程式化的,是采用圖樣或依憑經驗營建的。而擇宅相地則是創造性的工作,主要包括擇地(地形地勢、環境關系)、定方位(中線、宅門、各房位)、調整(避讓、符鎮、改造)。一般是以羅盤校方位,首先是定院落的方位,在定大門的方位,然后是根據大門的位置定出各房的關系、兇吉,最后是確定各房門的位置,門窗大小,以及排水方向。
堪輿之學有八句口訣,是定下大門的方位后,以確定其他建筑的兇吉的。每句八個字,第一個字是代表方向,以下按順時針序列.例如:一所宅院的大門在東南方位,則是“巽天五六禍生絕延”,巽是大門開在東南方向;天,正南離位,代表天乙巨門,屬土,吉位;五,西南坤位,代表五鬼廉貞,屬火,兇位;六,正西兌位,代表六煞文曲,屬水,兇位;禍,西北乾位,代表禍害祿存,屬土,兇位;生,正北坎位,代表生氣貪婪,屬木,吉位;絕,東北艮位,代表絕命破軍,屬金,兇位;延,正東震位,代表延年武曲,屬金,吉位。因此這所宅院的倒座、正房、東廂房是屬于吉位,所以廁所要放在西南位,廚房要放在東北或東南部.如果這所宅院的大門開在了西北角,則口訣是“乾六天五禍絕延生”,依上類推,正北(六),兇位;東北(天),吉位;正東(五),兇位;等等,不一一列舉。
此外還有許多規矩和講究,如住宅中各房的房門不可正對,大門不能對著道路要沖,不能對著獸頭,不能對著不利方向,不能對著煙囪、屋角,還要設影壁遮敝或置一面鏡子,把邪氣反射回去。等等.
規矩的四合院應該是座北朝南,呈南北長,東西短矩形大門開在東南角的宅院.按照八卦方位,即所謂的“坎宅巽門”。“坎”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宅院建在水位上,可以避開火災;巽即東南方位,孔穎達的《周易正義》上說:“《說卦》云:‘巽入也’,蓋以巽是象風之卦,風行無所不入,故以入為訓……然巽之為義以卑順為體,以容入為用,故受巽名矣。"大門的方位既有容納之意,又討個出入平安的彩頭,圖個吉利。
元初興建大都,是依據既定規劃進行的,以皇城為中軸,兩側對稱分布,城內的主干道為南北走向,而小街和胡同皆為東西走向。路北的四合院座北朝南,符合規制,那么在路南建房的,門開在哪兒呢?如果路南的這些位置不好的房基,地皮稍有富裕,老北京人就不怕費事,在西側讓出一條小過道,在盡頭折而東,門設在東南角,這樣這個四合院又是座北朝南了。如果地兒小,又不愿費事的,就把大門開在西北角,即八卦方位中的“乾”位,仍是吉利的。北京還有許多南北走向的街巷,兩邊的路東、路西的院落又如何符合規制呢?講究點的,就得在宅院的南側引出一條過道,門開在東南角,站在院中,就又是座北朝南的了。四合院以垂花門為中線分前后院,前即南方,從火,主光大,故在待客生活之所;后即北方,從水,主藏,故作寢居之處。
在四合院中,使用色彩還有許多的講究,除了不同等級使用不同顏色的硬性規定外,其由五行(木、火、土、金、水)的思想,以及派生出來的五色(青、赤、黃、白、黑)、四時,對我國古代建筑的布局、規劃、設計、實施都起著很大的影響.用全國最大的四合院──故宮作例子,如皇子生活所居的南三所,不但地處皇宮東側,而且連瓦頂也是綠色。東方,為青色,從木,從春,用以表示青少年成長和蓬勃向上。紫禁城的宮殿、垣墻大多用紅色和黃色,而文淵閣,卻用黑瓦,灰色青磚。因為黑色代表水,水克火,用以表示圖書免于火災。
㈣祈福
走進四合院,一抬頭,戧檐上鑲著“平安如意"的磚雕,門簪上刻著“吉祥”二字,抱鼓石上的小獅子栩栩如生,迎面的影壁中心斗大的福字,看著就舒坦。拐彎順右手走,垂花門上繪著各種吉祥紋樣的彩繪,窗戶上貼著“年年有余"的剪紙。這些裝飾物大都具有吉利、祥瑞、祈福的含意,一般來說,它有兩種功能,一是裝飾性,二是實用性。
裝飾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氏族生活時的圖騰,如龍、鳳、麒麟等紋樣.我國歷代的藝術品,尤其是各種工藝美術品,從殷商時期的玉器,到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以至“秦磚漢瓦”、石雕壁畫等等,從紋樣到造型和題材內容,如果仔細品味,可以發現,大多具有頌祝吉祥,祈求幸福的含意。裝飾物的紋樣,又叫民俗圖案,或吉祥圖案,它的發展是在兩宋時期,到了明清這種寓意吉祥的圖案和圖譜,已經滲透到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的民間藝術,是以實用性為主、以四合院中的布局和陳設為主體的美的造物.門樓、牌匾、門楣、花窗、雕墻等部位的鏤刻書畫內容,把傳統藝術文化直接形象地在四合院中表述出來,這些內容實際上是中國人所固守的家風、居德.“萬世其昌”、“四代同堂”、“吉祥瑞慶”、“子孫萬代”、“耕讀傳家”“忠厚傳家”、“詩書繼世”等等,都昭示出主人的愿望和理想。不難看出,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正是儒家文化所涵蓋的傳統的吉祥內容,是對人生美好未來的祈盼。
裝飾物的紋樣從表現手法上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象征,例如龍象征天子,祥瑞;獅子象征避邪,護福等等。
二是諧音,以蝙蝠的蝠與福、以魚與余、瓶與平等音同,取其意。
三是文字,直接用文字,主要是篆書。
此外,還采用其他比擬、借喻、會意等手法,創造出豐富的裝修造型,圖案及雕飾題材。
在北京傳統的四合院住宅裝修中有一種最普通、最常見的圖案就是“步步錦”,這種圖案的基本線條是橫線和豎線,按一定的規律組合在一起,周圍嵌以簡單的雕飾。將這種裝修花紋冠以“步步錦"的美稱,反映出人們渴望不斷進取,一步步走上錦繡前程的美好愿望.
以八角或六角幾何圖形為基調的裝修欞條圖案,稱為“龜錦紋”或“龜背錦”。龜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征,用龜背紋作裝修圖案,有希冀健康長壽之寓意。
墀頭是硬山房山墻腿子的總稱,其上部由冰盤檐、戧檐等部件組成,這是重點裝飾的部位之一,常飾以精美的雕刻.磚雕的題材有鶴鹿同春、子孫萬代、玩器博古、文房四寶、富貴牡丹、梅蘭竹菊、麒麟臥松等等。戧檐下依次設盤頭、梟混、爐口等線腳及荷葉墩,這組雕花盤部常用一個花藍墊花作為結束。
吉祥的裝飾圖案,在北京的四合院中比比皆是,而且形式更加多樣,寓意更加豐富,人們用壽字或桃子圖案寓意長壽,用罄的圖形寓意喜慶或慶祝,用梅、蘭、竹、菊圖案借喻清高和超凡脫俗,用牡丹、玉蘭表現高雅富貴……等等。
裝飾物在四合院建筑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極其豐富、強烈的反映出人們對人生的祈求與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它也是幸福、長壽、富貴、志向的化身。而整個四合院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更加顯示出智慧、樸素和民風習俗的美。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四合院》一書這樣闡述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它包涵著廣義和狹義兩方面的內容:狹義的北京四合院文化指傳統居住的本體,它的存在不僅可以提供體驗故都風情的場所,還為人們研究明清北京居住建筑的布局、造型、結構、施工等提供可信的實證;廣義的北京四合院文化涉及了與四合院有關的政治、宗教、民俗、藝術等諸多內容,它不僅有益于地方史研究,還可為電影、電視、文學、美術等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擴展資料北京舊城的街巷尺度
——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問題系列談之一北京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難點之一,就是北京老城區街巷的尺度問題.隨著近年來城市的快速發展,新建高樓鱗次櫛比,人口不斷膨脹,特別是機動車輛的迅猛增長,使得舊城區內的街巷不堪重負。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原有的街巷尺度本不是為機動車輛而設計的。
解決問題的簡單辦法有兩個:一是為滿足交通量的需要拆房擴路;二是保留舊城街巷原有格局,限制機動車進入。
從目前情況看,以上兩種辦法都不是解決問題的理想途徑。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北京舊城街巷尺度的歷史及其現狀,分析其發展的過程與規律,從而探索出一種切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1北京舊城街巷現狀
二環路以內地區的幾條城市主干道經過多次翻修,早已不是原來的尺度了。如最寬的長安街規劃紅線為120米,實際道路寬度最寬為56米,最窄為32米。而城區內大多數街道雖經幾次翻修,其寬度卻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如西四北大街規劃紅線為70米,現狀道路寬只有15米;景山前街規劃紅線為45米,道路寬僅為13米.特別是北京的胡同,建國以來基本沒有多大變化。如西四北一條至八條比較規整的胡同空間,建筑到建筑之間的距離為6米左右,道路寬度只有2~3米,有些胡同甚至更窄。如前門外大柵欄地區錢市胡同只有0.8米寬,僅容一人側身而過。胡同中隨處可見搭建的臨時建筑,逐步侵占了公共空間,使得原本就不寬敞的胡同變得曲曲彎彎,更加狹窄。
就是這樣的道路系統聯系著眾多的平房、四合院,形成了北京高密度、低容積率的特殊城市景觀.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即北京的平房四合院保護區是保留這種胡同現狀道路系統,還是保留歷史上某一時期胡同的尺度呢?因此,我們有必要考證歷史上北京街巷的尺度,并以此為依據,分析胡同的演變過程,探索出一條可行的平房四合院及胡同的保護辦法。2“匠人營國”——歷史上的城市街區規劃北京舊城格局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劉秉忠規劃元大都時代,元大都的規劃及其建造考慮了北京地區地形的特殊情況,雖然沒有完全按照“匠人營國"的規制進行,但是受《周禮·考工記》中“匠人營國”思想的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周禮·考工記》中與城市街巷尺度有關的記述如下:“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經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五軌"。文中的“涂"即道路的意意,“經涂”指東西向主干道,“緯涂”指南北向主干道,“環涂”指環城干道,“野涂”指城外連接其他城市的交通干道。古代道路寬度以馬拉轎車兩個車輪之間的距離“軌”為單位,與今天的“雙車道”或“三車道"說法類似。
據《考工記營國制度研究》記載“一軌為八尺”,周朝的“尺”比我們現在使用的“市尺"單位小,一周尺為23。1厘米(約合0。7市尺)。當時城市東西向干道寬為“九軌”,即東西主干道寬不超過16。5米。這個尺度與原阜內大街和西四北大街的尺度基本吻合。環形干道寬為“7軌”,約合12.9米.城外干道寬為“五軌",只有約9米.按照“匠人營國”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區分為“國宅”與“閭里”兩部分。“國宅”指王公貴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環繞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閭里”則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閭里”也是分等級的,如西四北一條至八條和東四一條至十條就屬于較上層的“閭里",是當時一些有錢、有地位的人居住的地方,從地理位置上看,也是對稱分布于“皇城”的東西兩側不遠的地方。“閭里”之中的“街巷”即為胡同。據《周禮·量人》記載“巷中路大約二至三軌”,胡同寬度約為3。7~5。5米,可容兩輛馬車并行,加上道路兩側便道,胡同寬應為7~9米左右。這個尺度相當于目前舊城內保存較好的較寬胡同,如西四北五條、六條等,與北京一般的胡同相比都要寬一些。3北京胡同尺度的演變
如果把元、明以來北京市區地圖加以比較(見侯仁之《北京歷代地圖集》),我們會發現從元代至清代,西四北一條至八條胡同形狀變化并不太大,只是多了一些枝叉,表明“閭里”體制在逐步細化,人口密度增加不大。民國以后,胡同的寬度明顯變得狹窄,出現了更多的枝叉,表明人口密度增長較快,許多新建房屋“見縫插針”,甚至逐步擠占胡同道路兩側的公共空間,按我們今大的話說,就是蓋了許多“違章建筑”。
這一方面反映出政治體制的演變,由于封建帝制統治時期等級制度森嚴,房屋建造得較為規整,舊城內多數地區,特別是較高級住宅區大體上保持了“閭里制".民國以來,章紀廢馳,封建帝制己不復存在,身份不再是劃分居住區的依據,因此,胡同里商販與達官隔壁,平民與貴戚為鄰也就屢見不鮮了。
特別是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政治體制的更迭和封建貴族的沒落,許多昔日的高級住宅也因年久失修而衰敗,加上大量城市貧民的涌入,胡同的“閭里”制度完全崩潰。除少數幾個胡同外,多數胡同尺度己面目全非,而且胡同越來越狹窄,生活空間逐漸縮小,居民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今天,現有胡同尺度更是不能滿足現代人生活的需求了。如果說目前一些胡同的尺度已經不適宜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那么,21世紀的胡同在城市中應如何定位呢?我們知道,胡同與四合院是形成北京古都風貌與地方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胡同與四合院必須在劃定的保護范圍內成片地加以保留。胡同太窄了不行,凈空小于5米的胡同埋設各種市政管線十分困難,汽車難于通過。胡同太寬了也不行,過寬的胡同也就丟掉了歷史風貌的尺度感,將不成其為胡同。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平安大街改造工程。平安大街的改造對于疏通老城北部交通干道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由于該大街原來的寬度只有12米左右,規劃紅線控制寬度為70米。雖然這次道路拓寬到了34米,但在道路兩側建造的仿明清式建筑多為一層或兩層的平房,其高度與該大街的道路寬度不成比例.因為當建筑高度與道路(包括人行道)寬度之比接近1∶10時,明清風格的建筑也就失去了其古樸、親切的感覺。因此,我認為除了交通干道之外,北京的一些胡同,如西四北平房區內的部分胡同可以考慮做到8~10米寬.如果為8米寬,那么路板可以做到4.5~5米,除去可以埋設上下水,煤氣管道及電纜外,還可以保持自行車及一條單向行駛機動車道(停車問題另行解決);如果胡同寬度為10米,那么路板可以做到6。5~7米,機動車雙向也勉強可以通過。
當然,在歷史文化保護區中對于胡同中的穿行車輛必須加以限制,如只允許本區住戶車輛進入,拒絕過境交通等。胡同寬為9米左右也符合“匠人營國"制度中“閭里"的尺度,把胡同恢復到最合理的尺度,而所拆除的大多是以后陸續建設的違章建筑。這種以最小的改動,最大限度地保留胡同和四合院傳統風貌的辦法,還是比較理想的。4結語
如果說胡同是形成北京歷史文化風貌的一個特色,那么,我們就必須了解看什么樣的胡同才真正反映了北京的歷史風貌,或者說反映出了哪個時期的北京歷史風貌。顯然,那種貧民窟式的“無風三尺土、下雨一街泥”的過于狹窄、擁擠的胡同,不能代表北京的歷史風貌,也不是我們要保留的對象.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級花藝師試題及答案
- 中醫咳嗽考試試題及答案
- 農業電商的動態競爭策略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創業扶持政策在新經濟中的表現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土木工程師考試答題規范與技巧試題及答案
- 創業扶持政策下的稅收減免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大學物理考試壓強計算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中國馬術俱樂部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合同法章節試題及答案
- 即興演奏中的音色因素與樂理學習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BACnet基礎教程》課件
- 環境污染舉報信范文
- 《基于PLC的包裝機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10000字(論文)
- 電力工程勘測的基本知識
- 2025年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藝術作品欣賞》課件
- 體育賽事版權保護與監管-洞察分析
- 自動分類垃圾桶創新
- 2025年南京證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02S515排水檢查井-標準圖集
- (2024年高考真題)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數學試卷-新課標Ⅰ卷(含部分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