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抗微生物藥_第1頁
第三十章抗微生物藥_第2頁
第三十章抗微生物藥_第3頁
第三十章抗微生物藥_第4頁
第三十章抗微生物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十章抗微生物藥第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學習目標1.掌握青霉素的抗菌譜、抗菌作用及抗菌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防治措施;克林霉素、異煙肼的抗菌作用特點、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喹諾酮類抗菌藥的抗菌譜、抗菌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2.熟悉抗菌藥的基本概念及常用術語;抗菌藥的抗菌機制及合理用藥原則;抗結核病藥的合理應用原則;半合成青霉素、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抗菌作用特點、臨床用途及不良反應;四環素類、氯霉素的抗菌譜、臨床應用及主要不良反應。3.了解新型的β-內酰氨類、萬古霉素、多粘菌素類抗生素、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的抗菌作用及臨床應用;消毒防腐藥的概念、作用、用途、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第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學習內容一、抗微生物藥概述二、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八、抗結核病藥和抗麻風病藥五、四環素類及氯霉素類六、林可霉素類及多肽類九、抗真菌藥和抗病毒藥七、人工合成抗菌藥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第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節

抗微生物藥概述第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基本概念常用術語作用機制合理應用原則——學習內容及要求抗微生物藥概述第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微生物藥: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用于防治感染疾病的藥物。包括抗菌藥、抗病毒藥和抗真菌藥?;瘜W治療藥:用于體內抗微生物、寄生蟲感染及惡性腫瘤等的藥物。一、基本概念應用化學治療藥物時,需注意機體、病原體和藥物三者間的相互關系

圖13-1第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藥物:指對細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化學合成抗菌藥物。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抑制或殺滅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學物質??咕V:是指藥物的抗菌范圍。窄譜:僅對某一或某類致病微生物有效廣譜:對多種致病微生物有效二、常用術語第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耐藥性或抗藥性:是指經長期或反復用藥,特別是濫用藥物后,使化學治療藥物的抗菌作用減弱或消失的現象。交叉耐藥性:病原微生物對某種化學治療藥物產生耐藥性后,對其他同類或不同類化學治療藥物也同樣耐藥的現象??咕笮嚎刮⑸锼帉Σ≡⑸锏囊种谱饔贸掷m到藥物與病原微生物脫離接觸之后的作用。第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細菌細胞結構三、抗菌藥作用機制外膜擬核細胞壁鞭毛細胞膜細胞漿第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微生物藥通過不同方式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化代謝過程: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影響胞漿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質合成抑制核酸代謝抗葉酸代謝第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細胞壁抑制細胞壁合成(青霉素、頭孢菌素)抑制DNA合成(喹諾酮類)核蛋白體影響胞漿膜的通透性(多黏菌素、制霉菌素、兩性霉素B)50S30S50S30S50S30S蛋白質DNARNA影響RNA合成(利福平)二氫葉酸對氨基苯甲酸四氫葉酸抑制葉酸代謝(利福平)抑制蛋白質合成(四環素、大環內酯類、氨基苷類、氯霉素)胞漿膜細胞漿圖13-2細菌結構與抗微生物藥作用部位示意圖第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嚴格根據適應證選藥治療方案個體化

選擇適當的劑量和療程四、抗菌藥合理應用原則第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注意聯合用藥的指征①病因未明并危及患者生命的嚴重感染;②單一抗菌藥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或嚴重感染;③須長期用藥,易產生耐藥性的感染;④抗菌藥物不易滲入部位的感染;⑤聯合可減少毒性反應或增強療效等。樹立綜合治療觀念四、抗菌藥合理應用原則第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小結抗微生物藥概述基本概念及術語作用機制合理應用原則抗微生物藥;化學治療藥抗菌譜(窄譜、廣譜)耐藥性;交叉耐藥性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抗菌后效應抗菌藥物;抗生素影響胞漿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質合成抑制核酸代謝抗葉酸代謝嚴格根據適應證選藥治療方案個體化選擇適當劑量和療程注意聯合用藥的指征樹立綜合治療觀念第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有關藥物、機體、病原體三者之間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藥物對機體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應

B.機體對病原體有抵抗能力

C.機體對藥物有耐藥性

D.藥物對病原體有抑制或殺滅作用

E.病原體對機體有致病作用測試題第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藥物是

A.四環素B.多粘菌素

C.青霉素D.紅霉素E.磺咹嘧啶

3.影響細菌胞漿膜通透性的藥物是

A.兩性霉素B.磺胺C.頭孢菌素

D.紅霉素E.利福霉素4.抑制細菌二氫葉酸合成酶的藥物是

A.青霉素GB.磺胺甲噁唑C.頭孢他定D.環丙沙星E.灰黃霉素5.影響細菌蛋白質合成的藥物是A.阿莫西林B.紅霉素C.多粘菌素D.氨芐西林E.頭孢唑啉第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第二節

β-內酰胺類抗生素

第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內酰胺類是指化學結構中具有-內酰胺環的一大類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其他-內酰胺類第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青霉素是第一個用于臨床的抗生素,發現于1929年;1945年發現了頭孢菌素;上世紀六十及七十年代,分別發展了半合成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第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青霉素類理化性質體內過程抗菌作用臨床用途不良反應——學習內容及要求第二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青霉素類按來源分為:天然青霉素部分合成青霉素

第二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化學結構】主核化學結構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主核6-APA可帶有各種不同側鏈,而側鏈決定了不同青霉素的抗菌及藥理特性。青霉素G的R是一個芐基,故又稱芐青霉素。-內酰胺環是關鍵結構,此環裂解則失去抗菌活性第二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來源】

天然青霉素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取,有多個品種,以青霉素G(penicillinG)性質較穩定,療效好。

青霉素第二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理化性質】為有機酸,其鈉鹽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穩定,遇酸、堿、醇、重金屬離子、氧化劑及遇熱易被破壞,20℃放置24h,抗菌活性下降,且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產物。第二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作用特點】優點:殺菌作用強;毒性低;價格便宜缺點:不耐酸(不能口服);不耐青霉素酶(耐藥);抗菌譜窄;易引起過敏性休克。第二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體內過程】易被胃酸、消化酶破壞,口服吸收差;肌注后吸收快且完全。在各組織中廣泛分布。以原形經尿排泄,消除T1/2為0.5~1h為延長作用時間:采用長效制劑(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第二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強,但抗菌譜窄。

主要G+菌:球菌:溶血鏈~、肺炎雙~、金葡~(不產酶)等桿菌:白喉~、炭疽~、破傷風~等G-球菌:腦膜炎雙~、淋~其他:螺旋體(鉤端螺~、回歸熱~、梅毒~)放線菌第二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作用機制】與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結合,抑制轉肽酶的轉肽作用,阻抑粘肽合成的交叉聯結過程,造成細胞壁缺損。第二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作用特點】

1、對G+菌作用強,對G-菌作用弱細胞壁組成菌體內滲透壓

2、對繁殖期細菌作用強大

3、對真菌無作用第二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

敏感的G+球菌感染:如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敏感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心內膜炎;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癤、癰、膿腫等)。第三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G-球菌感染:如流腦(與磺胺嘧啶合用)、淋病。G+桿菌感染:破傷風、白喉和炭疽等(須合用抗毒血清)。第三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螺旋體感染:鉤端螺旋體病、梅毒、回歸熱等。放線菌?。捍髣┝?、長療程用藥第三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過敏反應:輕者表現為蕁麻疹、皮炎、藥熱、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性休克少見,但發生與發展迅速,是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常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于呼吸困難和循環衰竭。腎上腺素為必備的搶救藥物。

預防:1、用藥前詳細詢問過敏史;

2、做皮試;

3、用前新鮮配制,用后留病人觀察;

4、做好急救準備第三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病例分析余某,因感冒患扁桃體炎而采用青霉素治療,給藥后約1分鐘,發現病人面色蒼白、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脈搏細弱,血壓降至30kPa/20kPa,經診斷為過敏性休克。請問導致過敏的過敏原是什么?第三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其它不良反應:

青霉素腦?。ㄇ蕛茸⑸浠虼髣┝靠焖凫o脈給藥)赫氏反應(治療梅毒或鉤端螺旋體時)肌內注射疼痛高血鉀癥

第三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耐酸,不耐酶)

代表藥:青霉素Ⅴ(penicillinV)特點:耐酸,不耐酶抗菌譜與青霉素G相同,抗菌活性較弱第三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耐酶青霉素(耐酸可口服、耐酶)代表藥:苯唑西林(ox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in),雙氯西林(dicloxacillin)特點:耐酸,β-內酰胺環不易被青霉素酶水解,對耐青霉素的金葡菌作用強。雙氯西林作用最強用途:耐藥金葡菌的各種感染

第三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廣譜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代表藥:氨芐西林(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xycillin)對G+菌及G-菌都有殺菌作用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第四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抗銅綠假單胞菌廣譜青霉素(不耐酶,不耐酸,不可口服)代表藥:羧芐西林(carbenicillin)、哌拉西林(piperacillin)特點:主要對G-菌、綠膿桿菌作用較強。應用: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各種感染第四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類比較

母核7-氨基頭孢烷酸(7-ACA),具有β-內酰胺環結構抗菌機制相同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對-內酰胺酶穩定性高,不易產生耐藥過敏反應少,與青霉素類有部分交叉過敏反應(5-10%)第四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藥物抗菌譜對-內酰胺酶穩定性腎毒性臨床用途第一代~噻吩、~氨芐~唑啉、~拉啶G+菌部分穩定較大耐藥金葡菌感染第二代~孟多、~呋辛G+菌、G-菌厭氧菌穩定低G-菌感染敏感菌所致感染

第三代~噻腭、~曲松~他定、~哌酮G+菌、G-菌厭氧菌、綠膿桿菌較高穩定無尿路感染嚴重感染第四代~匹羅、~吡肟G-桿菌最穩定無替代第三代用于G-菌感染頭孢菌素類藥物比較第四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過敏反應腎損害大劑量應用第一代頭孢菌素時避免同用氨基苷類抗生素或強效利尿藥第四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譜廣,殺菌力強對-內酰胺酶穩定,不易產生耐藥性t?長,分布廣,穿透力強無腎毒性,過敏反應少臨床用途廣泛第三代頭孢菌素類的特點第四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新型β—內酰胺類

(一)非典型β—內酰胺類

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imipenem)+西司他丁→泰能(1:1)頭霉素類頭孢西丁(cefoxitin)第四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β-內酰胺酶抑制劑克拉維酸(clavulanicacid)

+阿莫西林→奧格門汀舒巴坦(sulbactam)

+氨芐西林→舒他西林(三)單環β-內酰胺類

氨曲南第四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小結β︱內酰胺類抗生素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新型β-內酰胺類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作用特點抗菌譜抗菌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分類、代表藥與青霉素比較各代比較第四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有關青霉素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

A.水溶液性質不穩定

B.有過敏反應,甚至引起過敏性休克

C.不耐酶,青霉素酶可令其失去活性

D.半衰期為4~6小時

E.口服可被胃酸破壞2.青霉素對下列何種疾病無效

A.梅毒

B.蜂窩組織炎

C.流腦

D.大葉性肺炎

E.傷寒測試題第四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青霉素對下列哪種病原體無效

A.腦膜炎奈瑟菌B.螺旋體C.流感嗜血桿菌D.放線菌E.白喉棒狀桿菌4.下列有關青霉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青霉素與頭孢菌素之間有交叉過敏反應

B.青霉素的過敏性休克只發生在首次給藥后

C.對青霉素產生耐藥性的金葡菌感染可用苯唑西林

D.多數敏感菌不易對青霉素產生抗藥性

E.青霉素為繁殖期殺菌劑第五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5.廣譜青霉素和青霉素相比,其特點不包括

A.抗菌譜廣B.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

C.不耐酶D.耐酸E.對耐藥金葡菌無效6.抗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廣譜青霉素類藥物是

A.頭孢氨芐B.青霉素GC.氨芐西林

D.羧芐西林E.雙氯西林7.下列對羧芐西林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不耐酸B.耐酶C.廣譜

D.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E.不耐酶

第五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8.對耐藥金葡菌有效的藥物是

A.氨芐西林B.青霉素VC.阿莫西林

D.哌拉西林E.苯唑西林9.下列有關頭孢菌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與青霉素有交叉過敏反應

B.耐酶,對抗藥金葡菌有效

C.第一代頭孢菌素有腎毒性

D.為抑菌劑

E.主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嚴重感染第五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0.下列對第一代頭孢菌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對G+菌的作用強

B.對G-菌也有很強的作用

C.腎毒性較第二代、第三代大

D.對β-內酰胺酶較穩定

E.主要用于耐藥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第五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病例分析:張某,與“流腦”病人接觸幾天后,突發高熱、頭痛、嘔吐,而且很快進入昏迷狀態,經診斷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應首選何藥治療?第五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第三節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第五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菌作用體內過程作用機制耐藥性不良反應——學習內容及要求臨床應用第五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共同特性

結構特點是一類具有14-16元大內酯環結構的弱堿性抗生素。常用品種有天然的紅霉素、麥迪霉素等,半合成的乙酰螺旋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等。

第五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共同特性抗菌作用:抗菌譜較窄,在堿性環境中抗菌作用↑體內過程:口服后對胃酸不穩定;血藥濃度低,組織濃度較高;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主要經膽汁排泄。

作用機制: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為快速抑菌藥。耐藥性:同類有部分交叉耐藥,與-內酰胺類無交叉耐藥不良反應:毒性低,胃腸反應多。臨床應用:呼吸道感染、軟組織感染第五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大環內酯類常用藥物紅霉素Erythromycin抗菌作用抗菌譜:似青霉素,但較廣、作用較弱G+菌,作用強。對耐青霉素金葡菌有效。G-菌(腦膜炎球菌、百日咳桿菌、流感桿菌、軍團菌等)有效螺旋體、衣原體、支原體有效第五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

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對青霉素過敏者。

首選:支原體肺炎、百日咳、彎曲桿菌所致腸炎、軍團菌病等。

第六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刺激性強:

1)胃腸反應,飯后服。

2)不宜肌注,靜滴可引起靜脈炎肝毒性:大劑量或長期服用依托紅霉素和琥乙紅霉素可能引起;療程不宜過長,定期查肝功。第六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

口服易吸收,組織中濃度較高。主要用于G+菌引起的呼吸道和軟組織感染

羅紅霉素(roxithromycin)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分布較廣,t1/2較長。對肺炎支原體和衣原體作用較強。對胃酸穩定。第六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耐酸、口服生物利用度較高,分布廣泛,每日僅需給藥一次。對肺炎支原體抑制作用最強。第六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病例分析李某,最近右肩上長一癤,穿刺檢查為金葡菌感染,準備用青霉素進行治療,但皮試結果為陽性,請問對該患者常選用何藥治療?第六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小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共同特性代表藥物體內過程窄譜紅霉素(抗菌作用、臨床用途、不良反應)、乙酰螺旋霉素、麥迪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作用機制耐藥性不良反應抗菌作用臨床應用口服不耐酸;血藥濃度低,組織濃度較高;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主要經膽汁排泄。

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快速抑菌藥。

同類有部分交叉耐藥性,與β-內酰胺類無交叉耐藥性。耐青霉素G金葡菌感染;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過敏者。胃腸反應第六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單項選擇題

1.紅霉素對下列哪種細菌無效

A.百日咳桿菌B.流感嗜血桿菌

C.支原體D.銅綠假單胞菌E.白喉桿菌2.下列有關紅霉素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對G+菌作用強

B.易被胃酸破壞

C.可用于耐藥金葡菌感染

D.易產生抗藥性

E.不能用于對青霉素過敏者測試題第六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下列哪項不是紅霉素的臨床應用

A.耐藥金葡菌B.百日咳C.軍團病

D.傷寒E.支原體肺炎4.下列有關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作用機制為抑制菌體蛋白質合成

B.屬抑菌劑

C.為廣譜抗生素

D.螺旋霉素、麥迪霉素二者抗菌譜似紅霉素而作用較弱

E.本類抗生素之間有部分交叉抗藥性第六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林可霉素類及多肽類

第六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林可霉素類林可霉素類包括林可霉素(潔霉素,林肯霉素)和克林霉素(氯潔霉素,氯林可霉素)【體內這程】

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差,且易受食物影響;克林霉素口服吸收完全,受食物影響小,1h達血漿峰濃度,t1/2約2h~2.5h,明顯優于林可霉素。兩藥在體內分布較廣,能透過胎盤屏障,在乳汁中的濃度約與血濃度相當。但兩藥物均不能透過血腦屏障,但都能滲入骨及其他組織,主要在肝代謝滅活,約90%經尿排出??肆置顾氐难帩舛燃s為林可霉素的2倍且毒性較小,故臨床較常用。第六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林可霉素類【藥理作用】

抗菌譜、作用機制與大環內酯類相同,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克林霉素抗菌活性比林可霉素類強4-8倍。林可霉素類對革蘭陽性需氧菌有顯著抗菌活性,特別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肺炎球菌具有極強的抗菌作用,當與慶大霉素等聯合用藥時,對以上諸菌的抑制活性呈協同作用。

第七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林可霉素類【臨床應用

1.厭氧菌感染治療敏感厭氧菌引起的嚴重感染特別有效,對已經確定或懷疑為厭氧菌的嚴重感染顯效。林可霉素類對盆腔炎、吸入性肺炎、阻塞性肺炎和肺膿腫的治療優于青霉素類。

2.需氧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林可霉素類適用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無效或者過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和關節感染可作為首選藥。

3.其他靜脈注射林可霉素類與口服乙氨嘧啶合用可有效治療鼠弓形體在艾滋病患者引起的腦炎;也可與伯氨喹合用治療艾滋病患者中、輕度卡氏肺囊蟲性肺炎。局部應用或口服可有效治療普通粉刺和細菌性陰道病。第七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林可霉素類【不良反應】

常見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口服比注射多見,林可霉素比克林霉素的發生率為高。最嚴重的胃腸道反應為致死性偽膜性腸炎,臨床表現為發熱、腹脹、腹痛、腹瀉等。【用藥指導】

1.與大環內酯類存在交叉耐藥性;

2.林可霉素類與紅霉素合用,會產生拮抗作用;

3.大劑量靜注或靜滴速度過快可引起血壓下降,甚至心跳、呼吸暫停,故不宜大量、快速靜脈給藥。第七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七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多肽類

(一)萬古霉素類常用藥物:萬古霉素類屬糖肽類抗生素,臨床應用的有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體內過程:萬古霉素口服難以吸收,絕大部分經糞便排泄,可用于消化道感染。替考拉寧則能夠安全地用于肌內注射。作用機制:萬古霉素類造成細胞壁缺損而殺滅細菌,尤其對正在分裂增殖的細菌呈現快速殺菌作用。抗菌譜:本類藥物僅用于革蘭陽性菌,特別是革蘭陽性球菌產生強大殺菌活性,包括敏感葡萄球菌及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去甲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對大多數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強于萬古霉素。第七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多肽類

(一)萬古霉素類【臨床應用】①適用于耐青霉素、耐頭孢菌素的革蘭陽性菌嚴重感染,尤其在治療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和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感染方面特別有價值,包括肺炎、膿胸、心內膜炎、骨髓炎和軟組織膿腫。萬古霉素已成為治療已知或懷疑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重要藥物。②治療對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過敏患者的嚴重葡萄球菌感染。③可用于對青霉素聯合氨基糖苷類耐藥或治療失敗的腸球菌感染、鏈球菌心內膜炎。④萬古霉素口服給藥用于治療偽膜性結腸炎有極好療效,替考拉寧的療效更好。第七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多肽類

(一)萬古霉素類【不良反應】①變態反應萬古霉素可引起藥疹和過敏性休克、寒戰、、高熱。快速靜脈輸注萬古霉素時,后頸部、上肢及上身出現的以極度皮膚潮紅、紅斑、蕁麻疹、心動過速和低血壓等特征性癥狀,稱為“紅人綜合癥”。去甲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很少引起“紅人綜合癥”。②耳毒性大劑量使用時發生,如同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呋塞米或依他尼酸可加重本藥的耳毒性。③腎毒性萬古霉素較多見,合理的使用劑量、避免與氨基糖甘類等其他腎毒性的藥物同服,可降低腎毒性發生機率。腎毒性主要表現為腎小管損害,輕者為蛋白尿和管型尿,重則出現少尿、血尿甚至腎功能衰褐。④其他口服時可起惡心、嘔吐和眩暈,靜脈注射時偶見注射部位發生血栓性靜脈、脈管炎和疼痛。第七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七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氨基苷類抗生素

第七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根據其來源不同可分為:1、天然的氨基苷類:從鏈霉菌的培養液中獲得: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大觀霉素等從小單胞菌屬獲得:慶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諾米星、福提米星等;

第七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半合成氨基苷類:

由某些天然氨基苷類經改造結構獲得,主要有來源于卡那霉素的阿米卡星,來源于西索米星的奈替米星,還有來源于慶大霉素B的異帕米星等。第八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共性【體內過程】

吸收:口服難吸收,適用于腸道感染和腸道消毒,全身感染需注射給藥

分布: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10%),主要分布于細胞外液,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但在耳淋巴液和腎皮質中分布濃度高;

消除:在體內不被代謝,約90%以原形經腎小球濾過排泄,尿藥濃度高,適用于泌尿道感染,在堿性尿液中抗菌作用增強。第八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作用】

☆對多數需氧G-桿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對G-球菌效差;

☆對耐藥金葡菌有較好的抗菌活性,對其它G+球菌如鏈球菌無效;

☆大多數藥物對銅綠假單胞菌有良效,如慶大霉素、妥布霉素、小諾米星、西索米星、阿米卡星

☆部分藥物對結核桿菌有效,如鏈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對銅綠假單胞菌和結核桿菌都有效。第八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機理】氨基苷類為靜止期殺菌藥與β-內酰胺類具有協同作用作用機制: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增加細菌細胞膜通透性第八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耐藥性】☆

產生鈍化酶☆細胞膜通透性下降☆改變靶位

第八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

1、耳毒性:損害第8對腦神經,包括前庭損害和耳蝸損害,前庭神經損害:眩暈、頭昏、惡心、嘔吐、眼球震顫和共濟失調;耳蝸神經損害:耳鳴、聽力下降、甚至永久性耳聾;

預防:

☆詢問早期癥狀(眩暈、耳鳴),檢查聽力,

☆免與有耳毒性的藥物合用,如萬古霉素、高效利尿藥呋噻米、依他尼酸及脫水藥甘露醇

H1受體阻斷劑可掩蓋其耳毒性,避免合用。第八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腎毒性: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嚴重者可產生氮質血癥、腎功能減退甚至無尿;

預防:避免與腎毒性的藥物合用,如第一代頭孢菌素、萬古霉素、多粘菌素、兩性霉素B等;3、肌毒性:阻滯運動神經-肌肉接頭,

原因:可能是氨基苷類與Ca2+結合,或在突觸前膜與Ca2+競爭鈣結合部位搶救:一旦發生可采用新斯的明和鈣劑對抗。

第八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變態反應:

表現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皮疹、藥熱、鏈霉素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特點:過敏性休克少見但死亡率高。

防治:(1)皮試

(2)葡萄糖酸鈣+腎上腺素第八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鏈霉素(Streptomycin)

最早用于臨床的氨基糖苷類藥物,也是第一個用于臨床的抗結核藥。

【抗菌譜】:對結核桿菌、G-桿菌作用強大,對銅綠假單胞菌無效

【耐藥性】:易產生耐藥性二、常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第八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

①兔熱病與鼠疫治療的首選藥,后者常與四環素聯合應用;

②抗結核治療,應與其他抗結核藥聯合應用;

③亦可與青霉素合用治療細菌性心內膜炎,但常被慶大霉素替代;

④與四環素合用治療布魯菌病

第八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多且重,現已少用。

☆耳毒性最常見(前庭損害為主)

☆肌毒性、

☆過敏性休克,

☆腎毒性;第九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慶大霉素(Gentamycin)

為目前最常用的氨基糖苷類藥物,也是臨床治療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常用藥物。

【抗菌譜】

G-桿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作用強,對金葡菌有效,對結核桿菌無效;第九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

①G-桿菌感染所致的肺炎、腦膜炎、骨髓炎、心內膜炎及敗血癥等

②銅綠假單胞菌所致感染,與敏感的β-內酰胺類如羧芐青霉素合用;

③泌尿系手術前預防術后感染,口服用于腸道感染及術前腸道消毒;

④局部用于皮膚、粘膜及五官的感染等。第九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

☆耳毒性,以前庭損害為主,

☆可逆性腎損害也多見,

☆偶見過敏反應及神經肌肉接頭阻滯作用。第九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多粘菌素類多粘菌素類是從多粘桿菌培養液中獲得的一組多肽類抗生素,含有多粘菌素A、B、C、D、E五種成分,臨床僅用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抗敵素),而其他幾種成分因毒性大已被淘汰。【藥理作用

多粘菌素類主要作用于細菌細胞膜,導致膜通透性增加,使胞內重要物質外漏而殺菌。本類抗生素為慢效殺菌劑,對生長繁殖期和靜止期細菌作用。多粘菌素B的抗菌譜與多粘菌素E相似,但前者的抗菌活性稍高于后者。多粘菌素類屬窄譜抗生素,只對某些革蘭陰性桿菌具有強大抗菌活性,如大腸埃希菌、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及銅綠假單胞菌呈高度敏感,志賀菌屬、沙門菌屬、百日咳桿菌等其他類桿菌也較敏感。第九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多粘菌素類【臨床應用

①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對某些嚴重原發的銅綠假單胞菌敗血癥、泌尿道感染有較好療效,注射或局部給藥可清除燒傷創面的銅綠假單胞菌。

②其他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對其他抗生素耐藥的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等其他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腦膜炎、敗血癥有一定療效。與利福平、磺胺類和甲氧芐啶合用,對多重耐藥的革蘭陰性桿菌導致的院內感染,可提高療效。③局部應用口服用作腸道手術前準備,也局部應用于創面、五官、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第九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多粘菌素類【不良反應

本類藥在常用量下即可出現明顯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可高達25%。

①腎毒性為本類抗生素最顯著的不良反應,多粘菌素B較多粘菌素E多見。腎毒性一般發生在用藥后4天內,主要表現為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毒性進一步加重時可出現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甚至急性腎小管壞死,但停藥??苫謴?,有時停藥后腎損害仍能繼續加重,同服其他腎毒性藥物可加重損傷。

②神經毒性輕者表現為頭暈、面部麻木和周圍神經炎,嚴重時出現意識混亂、昏迷、共濟失調等,停藥可消失。不能用新斯的明治療,只能進行人工呼吸搶救。

③過敏反應包括瘙癢、皮疹、藥熱等。

④其他偶發白細胞減少和肝毒性。肌肉注射可致長時間局部疼痛。靜脈注射可引起靜脈炎。第九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多粘菌素類【用藥指導

】①與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甲氧西林等合用時,可增加腎毒性;②與筒箭毒堿等肌肉松弛藥、麻醉藥合用時,可增強其神經肌肉阻滯作用;③與能酸化尿液的藥物合用時,可增強其抗菌活性。④為減少不良反應,多粘菌素類一般不做首選藥物,不宜與其他腎毒性藥物合用,靜脈滴注速度不宜過快,注射劑量不宜過大,用藥療程也不宜超過10~14天,腎功能減退患者慎用。第九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四環素和氯霉素第九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四環素類天然品:四環素、土霉素等半合成品: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第九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機制—抑制蛋白質合成(為主)

(1)抑制蛋白質合成

(2)細胞膜通透性增加

四環素類為快速抑菌藥第一百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作用】(廣譜)

G+菌:鏈球菌、肺炎球菌、部分葡萄球、炭疽、破傷風、產氣桿菌

G-菌:腦膜炎球、大腸桿、痢疾桿、肺炎桿、流感桿、布氏桿

四體:支、衣、立克次體、螺旋體

某些原蟲:阿米巴

無效:綠膿桿菌、傷寒、結核、真菌、病毒

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耐藥性】

天然四環素耐藥株較多,特別是G+葡球、腸道菌

(1)天然四環素有完全交叉耐藥性

(2)天然與半合成四環素有部分交叉,如四環素耐藥株對米諾環素、美他環素仍敏感。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藥動學】

吸收:天然四環素類吸收好,但不完全

與金屬離子Ca2+、Mg2+、Fe2+、Al3+等絡合,減少其吸收,不與抗酸藥、奶制品及鐵制劑合用。

分布:廣泛分布于各組織內,易與骨及牙結合,不易透過腦脊液

代謝、排泄:主要以原型經腎排泄,部分經膽汁排泄,膽汁中濃度高。

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

1、四體感染

(1)立克次體:斑疹傷寒、恙蟲病

(2)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肺炎,沙眼衣原體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子宮頸炎、性病淋巴肉芽腫、沙眼

(3)支原體:支原體肺炎、盆腔炎

(4)螺旋體:回歸熱

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細菌性感染(次選藥)

G-菌:霍亂、痢疾、百日咳、急性前列腺炎(大腸桿、衣原體)、膽道混合感染

G+菌:不及青霉素;痤瘡有效,0.25~0.5/d,一月

阿米巴(腸內):土霉素(抑共生菌)

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1、胃腸道反應2、二重感染

敏感菌株受抑,不敏感菌株大量繁殖引起。

(1)真菌?。耗钪榫蛮Z口瘡、呼吸道炎、腸炎、陰道炎、尿路感染等

(2)假膜性腸炎:脫水、腸壁壞死、休克、可致死處理

①停藥②抗菌真菌?。褐泼咕?、二性霉素等

假膜性腸炎:萬古霉素、替考拉寧、甲硝唑等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對骨、牙齒生長的影響

發育不全(畸形、齲齒)

沉積于骨、牙,與Ca2+結合,是骨骼發育障礙及牙齒黃染

禁用于妊娠4月以上的婦女及8歲以內的兒童

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其他:肝、腎毒性為長期口服或大劑量靜脈給藥所致,可致肝脂肪性壞死,加重腎功能不全,易發生于孕婦過敏反應藥熱、皮疹、光敏性皮炎等,偶可致剝脫性皮炎第一百一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氯霉素類氯霉素【抗菌機制】—抑制蛋白質合成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譜】

廣譜,G-菌>G+菌

G+菌:不及青霉素、頭孢菌素

G-菌:大多腸桿菌科高度敏感,傷寒、副傷寒其他G-菌:百日咳、肺炎、變形、布氏、痢疾桿菌等,腦膜炎球菌,淋球菌均敏感——但不首選

四體:立克次體、衣原體作用強;支原體、螺旋體有效。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

1.傷寒、副傷寒:已不作為首選,多用氟喹諾酮活第三代頭孢菌素類。

2.G-耐藥菌誘發的嚴重感染:細菌性腦膜炎、腦膿腫、泌尿道感染、沙門菌腸炎合并敗血癥,脆弱類桿菌所致腹、盆腔感染。

3.嚴重的立克次體感染。

4.局部用于眼內炎及全眼球炎(穿透力強)。

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本品毒性大,嚴格控制使用

1、抑制骨髓造血機能

(1)可逆性血細胞減少(粒細胞、血小板、網織紅細胞),與劑量和療程有關。

(2)再障—與劑量和療程無關,少見,但死亡率高。

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灰嬰綜合征

新生兒、早產兒其肝代謝及腎排泄功能不完善,氯霉素蓄積

癥狀:呼吸、循環衰竭,BP下降,蒼白。出現癥狀后約40%患者在2~3天內死亡。新生兒、早產兒禁用。

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小結咳、痰、喘是呼吸系統常見癥狀,在對因治療的同時,因及時進行對癥治療,合理使用鎮咳藥、祛痰藥及平喘藥。哮喘發病機制復雜,臨床表現不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選藥、用藥。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氯霉素主要的嚴重不良反應是A.抑制骨髓造血功能B.灰嬰綜合征C.胃腸道反應D.二重感染E.精神病2.四環素首選用于哪一項感染A.肺炎支原體B.大腸桿菌C.傷寒桿菌D.肺炎球菌E.立克次體測試題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氨基苷類抗菌機制是A.四氫葉酸合成B.抑制細菌胞壁合成C.抑制蛋白質合成D.抑制DNA復制E.影響胞漿通透性第一百一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以下對氨基甙類共性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對革蘭氏陰性桿菌作用強B.屬靜止期殺菌劑C.全身感染注射給藥D.對耳及腎臟有一定毒性E.本類各藥間無交叉耐藥性第一百一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單選題1.對金葡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和關節感染可首選

A.四環素B.林可霉素

C.青霉素D.紅霉素E.頭孢拉定2.可導致“紅人綜合征”的抗生素是

A.林可霉素B.萬古霉素

C.青霉素D.替考拉寧E.四環素3.對厭氧菌感染療效較好的抗生素是哪一類

A.林可霉素類B.萬古霉素類

C.青霉素類D.多粘菌素類E.四環素類4.可用來治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藥物是

A.萬古霉素B.林可霉素

C.青霉素D.多粘菌素BE.紅霉素測試題第一百二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人工合成抗菌藥

第一百二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學習目標掌握:

喹諾酮類及磺胺類藥物的抗菌譜、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熟悉:甲氧芐啶的作用機制和用途。了解:

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第一百二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以4-喹諾酮為基本結構的合成類抗菌藥

一.喹諾酮類藥物

概述

第一百二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分類第一代萘啶酸現已很少使用第二代吡哌酸僅限于治療泌尿道和腸道感染第三代氟喹諾酮類常用抗菌藥

喹諾酮類藥物

第一百二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喹諾酮類藥物

共性1.體內過程 2.抗菌機制

第一百二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喹諾酮類藥物

第一百二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喹諾酮類藥物

共性3.臨床應用4.不良反應5.相互作用

第一百二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氟喹酮類藥物的共同特性】

(1)抗菌譜

氟喹諾酮屬廣譜殺菌藥,對革蘭陰性菌、陽性菌、

結核分枝桿菌、軍團菌、厭氧菌、支原體及衣原體有殺滅作

用。

(2)耐藥性

與其他類別的抗菌藥之間無交叉耐藥。

(3)體內過程口服吸收良好,體內分布廣,組織中藥物濃度高。

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和加替沙星70%以上以原

形經腎臟排出。

(4)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腸道、

骨、關節、皮膚、軟組織感染。

(5)不良反應

胃腸道反應、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光敏反應、軟骨

損害、心臟毒性、跟腱炎、肝毒性、替馬沙星綜合征、過敏

反應。

喹諾酮類藥物

第一百二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常用氟喹諾酮類藥物的特點及應用諾氟沙星

臨床用于革蘭陰性菌所致胃腸道、泌尿道感染,也可外用治療皮膚和眼部的感染。

多數厭氧菌對其耐藥;對支原體、衣原體、嗜肺軍團菌、分枝桿菌、布魯菌屬感染無臨床價值。

喹諾酮類藥物

第一百二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對銅綠假單胞菌、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菌等革蘭陰性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多數氟喹諾酮類藥物。臨床用于蘭陰性菌所致各種感染。有適應癥的感染患兒亦可使用。多數厭氧菌對其不敏感。環丙沙星

第一百三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氧氟沙星

保留了環丙沙星的抗菌特點和良好的抗耐藥菌特性,尚對結核分枝桿菌、沙眼衣原體和部分厭氧菌有效。

第一百三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左氧氟沙星

對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腸球菌、厭氧菌、支原體、衣原體的體外抗菌活性明顯強于環丙沙星。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活性低于環丙沙星,但仍可用于治療。第一百三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培氟沙星

培氟沙星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漿半衰期約為10~13小時,有效血濃度可維持8小時。其抗菌作用及臨床應用與諾氟沙星相似,抗金葡菌的作用與萬古霉素相似,但抗綠膿桿菌不及環丙沙星和噻甲羧肟頭孢菌素,對甲氧青霉素的耐藥菌也有效。第一百三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依諾沙星

臨床主要用于對其敏感的革蘭陰性菌和陽性菌引起的感染,如泌尿生殖系統、胃腸道、呼吸道、外科、眼科、婦產科、皮膚科及五官科等感染性疾病。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多見,偶見過敏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反應的孕婦和嬰幼兒禁用。第一百三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司帕沙星 司帕沙星是第三代長效、強效、廣譜的喹諾酮類,半衰期約16小時。對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革蘭陽性菌的作用增強,是環丙沙星的2-4倍。對青霉素、頭孢菌素耐藥的肺炎鏈球菌仍然有效。對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支原體屬、衣原體屬也有較強抗菌活性,主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皮膚軟組織等感染,也可治療對異煙肼、利福平耐藥的結核病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是神經系統、過敏反應、胃腸道反應、偶見轉氨酶升高。第一百三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莫西沙星 第四代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約90%,給藥不受進食影響,半衰期達12小時。莫西沙星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厭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體、衣原體和軍團菌均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成人,如急性竇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社區獲得性肺炎、以及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不良反應很少,無光敏反應。第一百三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磺胺藥是對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屬人工合成的廣譜抑菌藥;分子中含有苯環、對位氨基和磺酰胺基。

【分類】

1.腸道易吸收類

短效類SIZ

中效類SD、SMZ

長效類SMD、SMM

2.腸道難吸收類

SG、PST、SST

3.外用類

SA、SD-Ag、SML

二、磺胺類藥和甲氧芐啶第一百三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譜

1.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有良

好的抗菌活性。

2.對沙眼衣原體、瘧原蟲、卡氏肺孢

子蟲和弓形蟲滋養體有抑制作用。

3.

對支原體、立克次體和螺旋體無效,

甚至可促進立克次體生長。

4.

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銀尚對銅綠假

單胞菌有效?;前奉惖墓餐攸c

第一百三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作用機制

磺胺藥的化學結構與PABA(對氨苯甲酸)相似,與PABA競爭二氫蝶酸合酶,使二氫葉酸不能合成,從而影響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

磺胺類的共同特點第一百三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磺胺類藥物的共同特點

第一百四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體內過程腸道易吸收類藥物體內分布廣泛,血漿蛋白結合率為25%~95%。磺胺藥主要在肝臟代謝為無活性的乙?;?,也可與葡糖醛酸結合。主要從腎臟以原形藥、乙?;?、葡糖醛酸結合物三種形式排泄。

磺胺藥及其乙?;镌趬A性尿液中溶解度高,在酸性尿液中易結晶析出,乙?;锏娜芙舛鹊陀谠嗡幬?。

腸道難吸收類藥物必須在腸腔內水解,使對位氨基游離后才能發揮抗菌作用?;前奉愃幬锏墓餐攸c

第一百四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

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SD血漿蛋白結合率45%,低于其他磺胺藥,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80%;首選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國內也首選治療普通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2.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選用SMZ,常與TMP合用,提高療效。

3.潰瘍性結腸炎、強直性脊柱炎選用柳氮磺吡啶,在腸道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楊酸鹽;前者有抗菌作用,后者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磺胺類藥物的共同特點

第一百四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

4.燒傷或大面積創傷后的創面感染

SML和SD-Ag抗菌作用不受膿液PABA影響,SD-Ag的抗銅綠假單胞菌作用強于SML。

5.沙眼、角膜炎和結膜炎磺胺醋酰鈉鹽溶液呈中性,不具有刺激性,穿透力強,適于眼科感染性疾患?;前奉愃幬锏墓餐攸c

第一百四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

1.泌尿系統損害

產生結晶尿、血尿、尿痛和尿閉等癥狀。服用SD或SMZ時,適當增加飲水并同服等量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服藥超過一周,定期檢查尿液。

2.過敏反應

局部用藥或服用長效制劑易發生。藥熱和皮疹多發于藥后5~10d和7~9d。偶見多形性紅斑、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致死。本類藥有交叉過敏反應,有過敏史者禁用。

磺胺類藥物的共同特點第一百四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血液系統反應

長期用藥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生率極低但可致死。用藥期間定期檢查血常規。

4.神經系統反應

少數病人出現頭暈、頭痛、萎靡和失眠等癥狀,用藥期間避免高空作業和駕駛。

5.其他

口服引起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和食欲不振;餐后服或同服碳酸氫鈉可減輕反應??芍赂螕p害甚至急性肝壞死,肝功能受損者避免使用。

磺胺類藥物的共同特點

第一百四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甲氧芐氨嘧啶與復方新諾明

甲氧芐啶(TMP)是細菌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藥,抗菌譜與磺胺甲噁唑(SMZ)相似,屬抑菌藥;抗菌活性比SMZ強數十倍。細菌對TMP極易產生抗藥,故不單獨用藥;常與磺胺藥或某些抗生素合用,有增效作用。

復方新諾明由SMZ和TMP按5:1比例制成,二者的主要藥代學參數相近;合用后通過雙重阻斷機制,協同抑制四氫葉酸合成。合用時抗菌活性增加數倍至數十倍,甚至呈現殺菌作用,抗菌譜擴大,耐藥菌減少。

磺胺增效劑

第一百四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復方新諾臨床明用途

●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和克雷伯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

●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及大腸埃希菌引起的

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

●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

●傷寒沙門菌引起的傷寒;

●志賀菌屬引起的腸道感染;

●卡氏肺孢子蟲肺炎、諾卡菌病。

第一百四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呋喃妥因

●對多數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具有抑菌或殺菌作

用,耐藥菌株形成緩慢,與其他類別抗菌藥之

間無交叉耐藥。

●主要用于大腸埃希菌、腸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

的泌尿道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前列腺炎

和尿路炎等。尿液pH為5.5時抗菌作用最佳。

●常見惡心、嘔吐及腹瀉;偶見皮疹、藥熱等過

敏反應。大劑量或長時間使用引起頭痛、頭暈

和嗜睡等;甚至造成周圍神經炎。

三、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

第一百四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呋喃唑酮(痢特靈)

口服不易吸收,主要在腸道發揮作用;抗菌譜與

呋喃妥因相似。

主要用于治療腸炎、痢疾、霍亂等腸道感染性疾

病。尚可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作用機制與抗

幽門螺桿菌、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有關。

栓劑可用于治療陰道滴蟲病。

不良反應同呋喃妥因。

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第一百四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其分子中的硝基在細胞內被還原成氨基,從而抑制

病原體DNA合成,發揮抗厭氧菌作用,對脆弱類桿

菌尤為敏感。對滴蟲、阿米巴滋養體、破傷風梭菌

具有很強的殺滅作用。

●主要用于治療厭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女性生殖

器、下呼吸道、骨和關節等部位的感染。對幽門螺

桿菌感染的消化性潰瘍以及四環素耐藥艱難梭菌所

致的假膜性腸炎有特殊療效。亦是治療阿米巴病、

滴蟲病和破傷風的首選藥物。

●用藥期間和停藥1周內,禁用含乙醇飲料,并減少鈉

鹽攝入。不良反應一般較輕微,包括胃腸道反應、

過敏反應、外周神經炎等。甲硝唑

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第一百五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喹諾酮類四代喹諾尾沙星,抗菌廣譜強活性泌尿呼吸和腸道,革蘭陰性有強效諾氟廣譜可治淋,環丙莫西代代強胃腸光敏要注意,孕婦幼兒遠離它。小結第一百五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磺胺類廣譜抑菌磺胺類,等量堿藥首加倍結晶損腎要多飲,定期檢查尿常規磺胺嘧啶腦液高,流腦敏感首選它抑制葉酸雙阻斷,甲氧芐啶可增效。第一百五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甲(替)硝唑甲硝唑藥作用靈,原蟲滴蟲厭氧菌腸內腸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選它胃腸反應發生高,需氧細菌多無效替硝唑則反應少,低毒長效效更好呋喃類呋喃妥因為廣譜,泌尿感染是用途。呋喃唑酮腸內高,善治腸炎反應少。第一百五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競爭性對抗磺胺類藥物作用的是(

A.PABA

B.6-APA

C.TMP

D.7-ACA

E.GABA2.TMP的抗菌作用機制是抑制(

)A.二氫葉酸還原酶

B.過氧化物酶C.二氫蝶酸合酶

D.DNA回旋酶

E.β-內酰胺酶測試題第一百五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下列哪些藥物具有光敏作用的是(

)A.磺胺嘧啶

B.環丙沙星

C.慶大霉素

D.青霉素

E.甲硝唑4.TMP與磺胺甲噁唑聯合用藥的機制是(

)A.增加吸收

B.促進分布

C.減慢藥物的消除

D.發揮協同抗菌作用E.減少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5.下述藥物中,抗菌活性最強的是(

)A.諾氟沙星B.環丙沙星

C.萘啶酸

D.吡哌酸

E.莫西沙星

第一百五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八節抗結核病藥

和抗麻風病第一百五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抗結核病藥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宣傳主題為:“控制結核、人人有責”第一百五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線藥物:療效高,不良反應少

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鏈霉素、吡嗪酰胺

第二線藥物:抗菌作用弱或毒性較大或

臨床驗證不足

對氨水楊酸、乙硫異煙胺、利福定、

利福噴丁、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

主要作為備選藥物第一百五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體內過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廣,穿透力強,在肝內代謝為無效的乙酰異煙肼和異煙酸。

【作用及用途】

抗結核桿菌,低濃度時抑菌,高濃度時殺菌,尤其對繁殖期的細菌作用明顯。用于各型結核病首選

作用機理是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耐藥性易產生,強調聯合用藥

異煙肼(INH,雷米封)第一百五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不良反應】1.神經系統毒性

2.肝毒性

3.其他偶見皮疹、藥熱、粒細胞缺乏等注:異煙肼為肝藥酶抑制劑,減少抗凝血藥、苯妥英鈉的代謝;與降壓藥肼屈嗪合用使本品代謝受阻,毒性增加。第一百六十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利福平(RFP)

【體內過程】1.穿透力強,在肝臟代謝,可形成肝腸循環2.服用后患者尿、糞、淚液、痰均染成桔紅色3.為肝藥酶誘導劑。4.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第一百六十一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藥理作用】1.抗結核桿菌2.抗藥性金葡菌、G—性菌、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體也有抑制作用。3.麻風桿菌:抗菌作用強、快。作用機制為干擾敏感菌依賴DNA的RNA多聚酶,阻礙mRNA的合成。耐藥性單用易產生第一百六十二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1.各型的結核病

2.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他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腦膜炎、膽道感染、麻風病等

3.沙眼、急性結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等。(滴眼)【不良反應】1.胃腸道反應

2.肝損害

3.其它第一百六十三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兩者均為利福平的衍生物??咕V和臨床應用同利福平,但對結核桿菌的作用更強,分別是利福平的3倍和8倍以上。此外,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也有較強的抗菌活性。臨床主要用于結核病、麻風病等治療。利福定和利福噴汀第一百六十四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1)對結核分枝桿菌有選擇性的殺滅作用

(2)單用易產生耐藥,但較慢,與利福平或異煙肼合用,可延緩耐藥性產生;

(3)不良反應主要是球后視神經炎,表現為視覺摸糊,視野縮小,色盲。乙胺丁醇(EB)第一百六十五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基它抗結核藥吡嗪酰胺口服吸收好,分布廣,選擇性的殺滅結核分枝桿菌,單用易產生耐藥性,與異煙肼、利福平合用有協同作用鏈霉素鏈霉素是最早使用的抗結核病藥,對結核分枝桿菌的作用弱于異煙肼和利福平。穿透力差,不易滲入細胞和纖維化、干酪樣化及厚壁空洞病灶。對氨水楊酸鈉對氨基水楊酸鈉抗菌譜窄,穿透力差,不易進人細胞和腦脊液,但耐藥性形成較慢。第一百六十六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結核病藥的用藥指導臨床應用原則1.早期用藥2.聯合用藥3.規律用藥4.全程督導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檢查視力等;嗜酒可加重肝毒性,故意用藥期間禁止飲酒。異煙肼為肝藥酶抑制劑,可使雙香豆素類抗凝血藥、苯妥英鈉等代謝減慢。第一百六十七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現在治療結核病主張 短程療法(強化療法)6月如2HRZ/4HR方案治愈率高、復發率低、耐藥性少、安全性高二、抗麻風病藥(略)第一百六十八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小結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所以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常用的抗結核病藥分一線和二線,基礎抗結核藥主要是異煙肼和利福平,抗結核藥單獨應用、不規律用藥均易導致結核桿菌產生耐藥性,故在結核病的藥物治療過程中,必須遵循早期用藥、聯合用藥、規律用藥、全程督導的應用原則。第一百六十九頁,共一百八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檢測題單項選擇題1.異煙肼的主要不良反應是()A.骨髓抑制B.耳聾C.周圍神經炎D.凝血障礙E.胃腸道癥狀2.對異煙肼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穿透力強B.可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C.結核桿菌對其不易產生耐藥性D.適用于各型結核病的防治E.可殺滅結核桿菌3.各型結核病的首選藥物是()A.利福平B.異煙肼C.鏈霉素D.乙胺丁醇E.對氨基水楊酸CCB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