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論述文:分析論證特點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論述文:分析論證特點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論述文:分析論證特點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論述文:分析論證特點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論述文:分析論證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析論證特點——明辨理據(jù),多方思考學案3復習任務1.在認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能夠準確地辨析理據(jù)關系,大致把握論證特點。2.掌握分析理據(jù)關系題、論證方法題和綜合分析論證特點題的答題要點。命題特點①分析論證特點是一個綜合性考點。可以單獨考,如近三年專考論述思路或理據(jù)關系;可以綜合考,對論證方法、論點論據(jù)特點、論證語言等綜合考查,目前高考尚未涉及。②分析論證特點考查有兩種題型:主觀題考論證思路或結構,選擇題考理據(jù)關系等。③今后考查趨勢是題型相對靈活,考查論證特點越來越深入。論證分析題常考題型在論證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一的第三段的論證思路。材料三在論證結構上有什么特點?材料一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請結合文本內(nèi)容,簡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論證的嚴密性。0102030405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6CAC8D461E76ACC327DE492BF74A24DEF22585BCA131E1D98AE32378449EF565D7A04545A7C8F9EB679888DD7B4DCEE842C771B3AFAE0D8D27F060EE875D4C2一、論證三要素1、論點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或主張。論點出現(xiàn)的位置多變。①有的直接出現(xiàn)在開頭,開門見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結尾,大多以“所以”“總而言之”“總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為標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現(xiàn)在文章中間,勾連首尾;④有的標題就是全文的論點,直觀醒目。《播撒創(chuàng)新種子,守護創(chuàng)新中國——寫在2018年全國知識產(chǎn)權宣傳周活動啟動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基礎和前景》,當然,也有少數(shù)文章并沒有明確表明論點的語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一篇文本只能有一個中心論點。為了使論述得更深刻,更有條理,中心論點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論點。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是統(tǒng)率和被統(tǒng)率的關系,而各分論點之間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2、論據(jù)論據(jù)是用來論證論點的材料,它包括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事實論據(jù),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shù)據(jù)、可靠的史實等。理論論據(jù),指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們公認的道理等。3、論證論證是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一般來說,論點是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論據(jù)是解決“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而論證(包括論證的過程和方法)是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3.論證論證方法分為兩大類:直接論證和間接論證。直接論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因果論證間接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歸謬法等。三要素關系如下:(一)分析論點(1)了解常見的提出論點的方式①擺事實、講道理后歸結論點。②引用名言,從而引出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納出論點。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jīng)歷,歸結出論點。二、分析論證(2)清楚論點的常見位置①有些文章的標題就是中心論點。②論點多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段首或段尾。③常在“我認為”“由此可見”“所以”等邏輯關聯(lián)詞之后。有些論點是在層層論證的基礎上歸納出來的,這時通常會出現(xiàn)類似“我認為”“由此可見”“所以”等標志詞。(二)分析論據(jù)閱讀論述類文本時,應如何分析論據(jù)呢?不論是事實論據(jù)還是理論論據(jù),基本上都要遵循以下三個步驟:1.梳理篩選論據(jù)。首先通讀全文,在文段中畫出觀點性的語句以及支撐證明觀點的語句。2.分析立場態(tài)度。在找出文中運用的論據(jù)材料后,要分析把握該論據(jù)材料所包含的作者的態(tài)度傾向。在運用論據(jù)材料時,作者一般都會對該材料進行評論分析。3.分析邏輯聯(lián)系。邏輯聯(lián)系包括:①論據(jù)與論據(jù)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并列平行、正反對比、逐層遞進的關系。②論據(jù)與論點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歸納推理聯(lián)系,也可能是演繹論證聯(lián)系,還可能是因果聯(lián)系,等等。(三)分析論證角度和方法1.論證角度一般可以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1)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自己的見解或主張的論證方式。在論證過程中,不能任意變換論題。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

“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礎之上。在立論的過程中,有時需要辨析一些錯誤的見解和主張,加以否定和辯駁,以增強說服力,使讀者不會誤解自己的觀點。(2)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jù)反駁別人的錯誤觀點的論證方式。它有三種方法:反駁論點、反駁論據(jù)、反駁論證。后兩者也叫間接反駁。2.論證方法【學生用書第18頁】論證方法論證特點論證效果舉例論證運用概述和具體事例來論證。真實可信,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權威性。引用論證運用常理與哲理,包括名人名言、科學原理、定理公式等來論證。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感染力,使論證更有力。對比論證通過對事物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正反對比鮮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論證更有力。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來證明觀點。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因果論證根據(jù)客觀事物之間都具有這種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聯(lián)系的規(guī)律性,通過揭示原因來論證結果。包括假設、條件、因果等論證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能有機地把論點與事例結合在一起。反證法又叫歸謬法,即先假設對方的論斷是正確的,然后從對方的論斷中推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來,從而證明對方的論斷不能成立。特點是“以錯攻錯”。增強邏輯性,有幽默感,后發(fā)制人。論證方法1.舉例論證(例證法)作用: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答題思路: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具體真切地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例:西方小說往往離開人物,從另一視角描寫環(huán)境,細及它的細枝末節(jié)、歷史沿革,以便給人物活動預先構建一個場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繪那座偉大的建筑時,就先用了數(shù)十頁篇幅。……2.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引證法)是指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觀點等作為論據(jù),引經(jīng)據(jù)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又叫引證法。作用: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進一步說明文章論點。答題思路: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具體有力地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更有權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閱讀。)例如:金圣嘆的眉評甚妙:“一段寫滿教場眼晴都在兩人身上,卻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滿教場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滿教場人身上,遂使讀者眼晴不覺在兩人身上。”流動視角妙處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著墨不多自風流。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6CAC8D461E76ACC327DE492BF74A24DEF22585BCA131E1D98AE32378449EF565D7A04545A7C8F9EB679888DD7B4DCEE842C771B3AFAE0D8D27F060EE875D4C23、對比論證

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來論證論點的方法。作用: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diào)。答題思路: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的觀點。例如:相較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傳播更久遠、廣泛,內(nèi)容更具有普遍性,所用概念范疇更加系統(tǒng)、深刻,特別是有近代自然科學這一最有說服力、帶來最多實際功效和思想變革的產(chǎn)兒,更助生了它作為典型哲學、普遍語言的力量。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06CAC8D461E76ACC327DE492BF74A24DEF22585BCA131E1D98AE32378449EF565D7A04545A7C8F9EB679888DD7B4DCEE842C771B3AFAE0D8D27F060EE875D4C24、類比論證把已知事物與跟它有某種相同特點的事物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相同屬性的兩兩類比,將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與“宮婦”“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nèi)”“有求于王”兩兩對應,令人信服地推論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從而有力地論證了納諫的必要性。《晏子使楚》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對比論證和類比論證的區(qū)別就在于——對比論證主要是重在對事物相互之間的“差異性”方面的揭示,而類比論證則是重在對事物相互之間的“共性”的一個展現(xiàn)。5.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論證論點,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識,化深奧為淺顯。如魯迅的《拿來主義》,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用“孱頭”“昏蛋”“廢物”比喻對待文化遺產(chǎn)持錯誤態(tài)度的人,用“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糟粕。答題思路:運用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生動形象地證明了……論點,深入淺出,淺顯易懂,增強說服力,使觀點更為清晰,讀者更易理解,同時又能使文章生動形象。5.比喻論證例如:全國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guī)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chuàng)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xiàn)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6、因果論證通過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和彼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因果論證可以是用因證果,也可以是以果證因,還可以是因果互證。效果:運用因果論證的論證方法,使得文章邏輯縝密,思辨性強。培根的《論讀書》: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shù)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7、反證法又叫歸謬法,即先假設對方的論斷是正確的,然后從對方的論斷中推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來,從而證明對方的論斷不能成立。特點是“以錯攻錯”。效果:增強邏輯性,有幽默感,后發(fā)制人。7、反證法楚莊王養(yǎng)的一匹愛馬死了,他十分痛心,命令群臣用大夫等級的禮節(jié)來埋葬這匹馬。大臣們說不能這樣做。楚莊王非常生氣,下令:“有敢以馬諫者,罪致死。”優(yōu)孟聽說此事后,去見楚莊王。要求以君王之禮來葬這匹馬,并叫上各諸侯國,以便好讓各諸侯都知道大王賤人而貴馬的事。楚莊王聽了,羞愧滿面,如夢初醒。優(yōu)孟諫楚莊王所用的就是反證法。他意欲向楚莊王論證論題:“不該用重禮葬馬”。為了論證這個論題,他先提出一個反論題:“該用重禮葬馬”。從這一反論題引出的判斷是:各諸侯都知道“大王賤人而貴馬”。而這種結果對楚莊王來說是十分危險的,所以這個反論題為假。既然“該用重禮葬馬為假”,那么“不該用重禮葬馬”就為真的了。論證特點綜合分析分析要注意:1.多角度切入(1)論點提出的角度:是否準確、新穎、獨到。(2)論據(jù)的角度:是否典型、新穎。(3)論點提出的位置和方法:是否開門見山地亮出觀點;設問開篇,提出論題。(4)論證方式角度:立論、駁論、立論駁論相結合。(5)論證結構(常考題型,可單獨設問):層進式(縱式結構)、對照式等。(6)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比喻論證、因果論證、引用論證等。(7)論證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幽默、邏輯性強等。答題時應從具體文本出發(fā),選擇恰切的切入角度。2.使用專業(yè)術語,答出效果(1)結構方面:層進式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