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真題北京卷高考理綜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17年高考真題北京卷高考理綜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17年高考真題北京卷高考理綜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17年高考真題北京卷高考理綜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17年高考真題北京卷高考理綜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北京卷高考理綜試卷

總分數300分時長:150分鐘

題型單選題綜合題

題量2011

總分120180

一、選擇題(共20題,總計120分)

1.(6分)洋蔥根尖和小鼠骨髓細胞都能用于觀察細胞有絲分裂,比較實驗操作和結果,敘

述正確的是

A.都需要用鹽酸溶液使細胞相互分離

B.都需要用低倍鏡找到分裂細胞再換高倍鏡觀察

C.在有絲分裂中期都能觀察到染色體數目加倍

D.在有絲分裂末期都能觀察到細胞板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據此,對該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錯

誤的是

(

_

一>

=

娶-

?

音£

C

W=

45溫度(t)

(

,T

總光

蝦S

7

2E

-?

-\c

0SOE

。itia

))

-1001()2030405060溫度(t)

A.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凈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約為25℃

C.在0~25c范圍內,溫度變化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比對呼吸速率的大

D.適合該植物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0~50℃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氣降水。在實驗室中模擬酸雨噴淋樟樹和楝樹的樹苗。

結果發現,楝樹的高度比對照組低約40%,而樟樹的高度沒有明顯差異。結合生態學知識所

作的合理推測是

A.酸雨對楝樹種群中個體的株高影響較明顯

B.酸雨對樟樹種群密度的影響比對楝樹的大

C.森林生態系統物種豐(富)度不受酸雨影響

D.楝樹生長的群落中,其他樹種都不耐酸雨

4.(6分)細胞外葡萄糖濃度調節胰島B細胞細胞)分泌胰島素的過程如圖,對其理解

錯誤的是

A.細胞呼吸將葡萄糖中的化學能貯存在ATP中

B.內流促使細胞通過胞吐方式釋放胰島素

C.細胞外葡萄糖濃度降低會促使胰島素釋放

D.該過程參與了血糖濃度的反饋調節機制

5.(6分)為了增加菊花花色類型,研究者從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圖1),擬將其

與質粒(圖2)重組,再借助農桿菌導入菊花中。

I

圖1圖2

下列操作與實驗目的不相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RI和連接酶構建重組質粒

B.用含C基因的農桿菌侵染菊花愈傷組織,將C基因導入細胞

C.在培養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篩選被轉化的菊花細胞

D.用分子雜交方法檢測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體上

6.(6分)古絲綢之路貿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屬于無機物的是

A.瓷器

B.絲綢

C.茶葉

D.中草藥

7.(6分)2016年IUPAC命名117號元素為TS(中文名“鈿”,tian),TS的原子核外最

外層電子數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VH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數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弱

D.中子數為176的Ts核素符號是

8.(6分)下列變化中,氣體被還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NaG固體變白

B.氯氣使KBr溶液變黃

C.乙烯使Bn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氣使A1CL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9.(6分)我國在CO?催化加氫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CO2轉化過程示意圖如下:下

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的產物中含有水

B.反應②中只有碳碳鍵形式

C.汽油主要是C「Cu的燒類混合物

D.圖中a的名稱是2-甲基丁烷

10.(6分)根據SOz通入不同溶液中實驗現象,所得結論不正確的是

溶液現象結論

含HC1,BaCI2

A產生白色沉淀SQ有還原性

的FeCI3溶液

BH2s溶液產生黃色沉淀S()2有氧化性

酸性KMn(h

C紫色溶液褪色S()2有漂白性

溶液

酸性:H2S()3>

DNa2Si()3溶液產生膠狀沉淀

H2Si()3

A.A

B.B

C.C

D.D

11.(6分)聚維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種常見的碘伏類緩釋消毒劑,聚維酮通過氫鍵與HI3形

成聚維酮碘,其結構表示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聚維酮的單體是

B.聚維酮分子由(m+n)個單體聚合而成

C.聚維酮碘是一種水溶性物質

D.聚維酮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水解反應

12.(6分)下述實驗中均有紅棕色氣體產生,對比分析所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J濃HNO3?濃HNO:回-紅熱木炭

尋灼熱碎玻璃■-紅熱木炭國-濃HNOi

①②③

A.由①中的紅棕色氣體,推斷產生的氣體一定是混合氣體

B.紅棕色氣體不能表明②中木炭與濃硝酸產生了反應

C.由③說明濃硝酸具有揮發性,生成的紅棕色氣體為還原產物

D.③的氣體產物中檢測出C02,由此說明木炭一定與濃硝酸發生了反應

13.(6分)以下關于熱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B.水凝結成冰后,水分子的熱運動停止

C.水的溫度越高,水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D.水的溫度升高,每一個水分子的運動速率都會增大

14.(6分)如圖所示,一束可見光穿過平行玻璃磚后,變為a、b兩束單色光。如果光束b

是藍光,則光束a可能是

,7

A.紅光

B.黃光

C.綠光

D.紫光

15.(6分)某彈簧振子沿x軸的簡諧振動圖像如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laycni

U|16

A.t=ls時,振子的速度為零,加速度為負的最大值

B.t=2s時,振子的速度為負,加速度為正的最大值

C.t=3s時,振子的速度為負的最大值,加速度為零

D.t=4s時,振子的速度為正,加速度為負的最大值

16.(6分)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的原線圈接在〃=22a/9sin1007rf(V)的

交流電源上,副線圈接有的負載電阻,原、副線圈匝數之比為2:1,電流表、電壓表均為

理想電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線圈的輸入功率為w

B.電流表的讀數為1A

c.電壓表的讀數為11@2v

D.副線圈輸出交流電的周期為50s

17.(6分)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組數據,不能計算出地球質量的是

A.地球的半徑及重力加速度(不考慮地球自轉)

B.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周期及月球與地球間的距離

D.地球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的周期及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

18.(6分)2017年年初,我國研制的“大連光源”一一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發出了

波長在100nm(lnm=10%)附近連續可調的世界上個最強的學&科網極紫外激光脈沖,大連

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術、霧霾治理等領域的研究中發揮

重要作用。一個處于極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電離一個分子,但又不會把分子打

碎。據此判斷,能夠電離一個分子的能量約為(取普朗克常量

h=66X10-34J?S'真空光速c=3X10'm/s)

A.10-21J

B.10l8J

C.10l5J

D.10l2J

19.(6分)圖1和圖2是教材中演示自感現象的兩個電路圖,L和L為電感線圈。實驗時,

斷開開關,瞬間,燈Ai突然閃亮,隨后逐漸變暗:閉合開關S2,燈A2逐漸變亮,而另一個

相同的燈As立即變亮,最終Az與A:,的亮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L2a

rYYYY\

圖1圖2

A.圖1中,Al與L的電阻值相同

B.圖1中,閉合S”電路穩定后,A1中電流大于L中電流

C.圖2中,變阻器R與L?的電阻值相同

D.圖2中,閉合$瞬間,L?中電流與變阻器R中電流相等

20.(6分)物理學原理在現代科技中有許多重要應用。例如,利用波的干涉,可將無線電

波的干涉信號用于飛機降落的導航。如圖所示,兩個可發射無線電波的天線對稱地固定于飛

機跑道兩側,它們類似于楊氏干涉實驗中的雙縫。兩天線同時都發出波長為2?和22的

無線電波。飛機降落過程中,當接收到2?和22的信號都保持最強時,表明飛機已對準

跑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福............

A.天線發出的兩種無線電波必須一樣強

B.導航利用了與兩種無線電波之間的干涉

C.兩種無線電波在空間的強弱分布穩定

D.兩種無線電波各自在空間的強弱分布完全重合

二、非選擇題(共11題,總計180分)

21.(18分)如圖1所示,用質量為小的重物通過滑輪牽引小車,使它在長木板上運動,打

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錄小車的運動情況。利用該裝置可以完成“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

小車紙帶打點計時器

(1)(2分)打點計時器使用的電源是一1—(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直流電源B.交流電源

(2)(4分)實驗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確操作方法是一1—(選填選

項前的字母)。

A.把長木板右端墊高B.改變小車的質量

在不掛重物且—2—(選填選項前的字母)的情況下,輕推一下小車,若小車拖

著紙帶做勻速運動,表明已經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

A.計時器不打點B.計時器打點

(3)(4分)接通電源,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將打下的第一個

點標為0。在紙帶上依次去從B、O…“若干個計數點,已知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

隔為7。測得dB、C-……各點到。點的距離為為、入2、照...,如圖2所示。

JA

圖2

實驗中,重物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可認為小車所受的拉力大小為儂,從打。點打6

點的過程中,拉力對小車做的功佐____1____,打8點時小車的速度k____2—。

(4)(4分)以d為縱坐標,/為橫坐標,利用實驗數據做如圖3所示的/-/圖象。由

此圖象可得d隨例變化的表達式為—1—。根據功與能的關系,動能的表達式中

可能包含F這個因子;分析實驗結果的單位關系,與圖線斜率有關的物理量應是

2。

V2/(m2-s-2)

(i(r2j)

圖3

(5)(4分)假設己經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響,若重物質量不滿足遠小于小

車質量的條件,則從理論上分析,圖4中正確反映關系的是—1―。

22.(16分)如圖所示,長1=1m的輕質細繩上端固定,下端連接一個可視為質點的帶電小

球,小球靜止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6=37。。己知小球所帶電荷

量^=1.0X10-6C,勻強電場的場強>3.OXIO?N/C,取重力加速度交10m/s?,sin37°=0.6,

cos37°=0.8.,求:

(1)(4分)小球所受電場力尸的大小。

(2)(6分)小球的質量加

(3)(6分)將電場撤去,小球回到最低點時速度y的大小。

23.(18分)在磁感應強度為8的勻強磁場中,一個靜止的放射性原子核發生了一次a衰

變。放射出a粒子(:〃£,)在與磁場垂直的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其軌道半徑為幾以以q

分別表示a粒子的質量和電荷量。

(1)(6分)放射性原子核用;X表示,新核的元素符號用/表示,寫出該a衰變的核

反應方程。

(2)(6分)a粒子的圓周運動可以等效成一個環形電流,求圓周運動的周期和環形電

流大小。

(3)(6分)設該衰變過程釋放的核能都轉為為a粒子和新核的動能,新核的質量為M

求衰變過程的質量虧損△偈

24.(20分)發電機和電動機具有裝置上的類似性,源于它們機理上的類似性。直流發電機

和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可以簡化為如圖1、圖2所示的情景。

在豎直向下的磁感應強度為6的勻強磁場中,兩根光滑平行金屬軌道,處、河固定在水平面

內,相距為。電阻不計。電阻為〃的金屬導體棒a6垂直于拗;圖放在軌道上,與軌道接

觸良好,以速度平行于,的)向右做勻速運動。

圖1軌道端點助0間接有阻值為r的電阻,導體棒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圖2軌道端

點,仍間接有直流電源,導體棒勖通過滑輪勻速提升重物,電路中的電流為/。

(1)(8分)求在At時間內,圖1“發電機”產生的電能和圖2“電動機”輸出的機械

能。

(2)(12分)從微觀角度看,導體棒劭中的自由學科.網電荷所受洛倫茲力在上述能量

轉化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了方便,可認為導體棒中的自由電荷為正電荷。

a.請在圖3(圖1的導體棒a力、圖4(圖2的導體棒a6)中,分別畫出自由電荷所

受洛倫茲力的示意圖。

b.我們知道,洛倫茲力對運動電荷不做功。那么,導體棒a6中的自由電荷所受洛倫

茲力是如何在能量轉化過程中起到作用的呢?請以圖2“電動機”為例,通過計算分

析說明

a

XXX<XXXXXa(XX

XXXXXXXXXKXX

XXX(XXXXXKXX

XXX(XXXXX(XX

XXX?(XXXXX@CXX

XXXXXXXXXXXX

XXXKXXXXXXXX

B

XBxXKXXXOXXcXX

XXXKXXXXXKXX

bb

性]3圖4

25.(17分)羥甲香豆素是一種治療膽結石的藥物,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

HO<>-

0濃

已知:

H+

RCOOR'+R"OH—*RC()()R"+R'()H(R、R'、R”代表煌基)

A

(1)(4分)A屬于芳香煌,其結構簡式是—1—。B中所含的官能團是――2一。

(2)(2分)C-D的反應類型是—1

(3)(4分)E屬于脂類。僅以乙醇為有機原料,選用必要的無機試劑合成E,寫出有關

化學方程式:―1

匕和

⑷(2分)已知:ZET^F+GHSOH。尸所含官能團有

1

(5)(5分)以D和F為原料合成羥甲香豆素分為三步反應,寫出有關化合物的結構簡式:

26.(13分)TiCL,是由鈦精礦(主要成分為TiOz)制備鈦(Ti)的重要中間產物,制備純

TiCl,的流程示意圖如下:

資料:TiCL,及所含雜質氯化物的性質

化合物SiCl4TiChA1C1.3FeCl3MgCl2

沸點/C58136181(升華)3161412

熔點/七一69一25193304711

在TiCl中

4互溶—微溶難溶

的溶解性

(1)(10分)氯化過程:TiO?與CL難以直接反應,加碳生成CO和CO,可使反應得以進

行。

1

已知:TiO2(s)+2Cl2(g)=TiCL(g)+02(g)A〃=+175.4kJ-mol

1

2C(s)+O2(g)=2CO(g)A>=-220.9kJ?mol-

①沸騰爐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g)和CO(g)的熱化學方程式:1

②氯化過程中C0和CO,可以相互轉化,根據如圖判斷:CO,生成CO反應的

AH20(填“>”“<”或“=”),判斷依據:3

③氯化反應的尾氣須處理后排放,尾氣中的HC1和Cl,經吸收可得粗鹽酸、FeCL溶液,

則尾氣的吸收液依次是「4—。

④氯化產物冷卻至室溫,經過濾得到粗TiCL混合液,則濾渣中含有—5—o

(2)(3分)精制過程:粗TiCL經兩步蒸儲得純TiCL。示意圖如下:

?——-物質a——-純Tic、

粗小3褊?

"塔塔

I----------?------物質b

控制溫度7;控制溫度T2

物質a是____1____,石應控制在____2____。

27.(12分)SCR和NSR技術可有效降低柴油發動機在空氣過量條件下的NO,排放。

(1)(8分)SCR(選擇性催化還原)工作原理:

尿素水溶液

氧化處理后的尾氣

(N0,。2等)

x尿素熱分解7_=:——1/

SCR催化反應器

①尿素[C0(NH2)21水溶液熱分解為NH3和C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

②反應器中NHs還原C()2的化學方程式:―2—。

③當燃油中含硫量較高時,尾氣中SO2在5作用下會形成(MILS。”,使催化劑中毒。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NH3SO,的形成:―3—。

④尿素溶液濃度影響NG的轉化,測定溶液中尿素(滬60mg-L1)含量的方法如下:

1

取ag尿素溶液,將所含氮完全轉化為NL,所得NH,用過量的V,mLc,mol-LH2S04

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i用vzml.c2mol?NaOH溶液恰好中和,則尿素溶液中溶

質的質量分數是——4一。

(2)(4分)和口(N0,儲存還原)工作原理:

N0,的儲存和還原在不同時段交替進行,如圖a所示。

NO還原性尾氣N2

Ba(N(),)2

圖b

①通過BaO和Ba(NO。2的相互轉化實驗NO*的儲存和還原。儲存NO,的物質是

____1____.

②用模擬尾氣中還原性氣體研究了Ba(NO,的催化還原過程,該過程分兩步進行,

圖b表示該過程相關物質濃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第一步反應消耗的m與Ba(N03)2的

物質的量之比是2

③還原過程中,有時會產生笑氣(N20)O用同位素示蹤法研究發現笑氣的產生與NO

有關。在有氧條件下弧0與NHs以一定比例反應時,得到的笑氣幾乎都是"NNO。將該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3揶制n^NNO+nH^

28.(16分)某小組在驗證反應“Fe+2Ag.=Fe2'+2Ag”的實驗中檢測到Fe",發現和探究過程

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mol?1?硝酸銀溶液(pH^2)中加入過量鐵粉,攪拌后靜置,燒

杯底部有黑色固體,溶液呈黃色。

(1)(4分)檢驗產物

①取少量黑色固體,洗滌后,—1—(填操作和現象),證明黑色固體中含有。

②取上層清液,滴加K31Fe(CN)6]溶液,產生藍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___2____=

(2)(10分)針對“溶液呈黃色”,甲認為溶液中有,乙認為鐵粉過量時不可能有,乙

依據的原理是—1—(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針對兩種觀點繼續實驗:

①取上層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實了甲的猜測。同時發現有白色沉淀

產生,且溶液顏色變淺、沉淀量多少與取樣時間有關,對比實驗記錄如下:

序號取樣時間/min現象

i3產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

紅色

ii30產生白色沉淀;較3min時

量小;溶液紅色較3min時

加深

iii120產生白色沉淀;較30min時

量小;溶液紅色較30min時

變淺

(資料:Ag.與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對Fe"產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設:

假設a:可能是鐵粉表面有氧化層,能產生Fe";

假設b:空氣中存在6,由于—2—(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可產生Fe";

假設c:酸性溶液中NO,具有氧化性,可產生Fe";

假設d:根據—3—現象,判斷溶液中存在Ag,可產生Fe:

③下列實驗I可證實假設a、b、c不是產生Fe%的主要原因。實驗II可證實假設d成

立。

實驗I:向硝酸酸化的—4—溶液(pH%2)中加入過量鐵粉,攪拌后靜置,不同

時間取上層清液滴加KSCN溶液,3min時溶液呈淺紅色,3Omin后溶液幾乎無色。

實驗H:裝置如圖。其中甲溶液是一5,操作現象是6,

(3)(2分)根據實驗現象,結合方程式推測實驗i~iii中Fe”濃度變化的原因:

____1____,

29.(16分)學習、記憶是動物適應環境、使個體得到發展的重要功能。通過電刺激實驗,

發現學習、記憶功能與高等動物的海馬腦區(H區)密切相關。

(1)(2分)在小鼠H區的傳入纖維上施加單次強刺激,傳入纖維末梢釋放的—1_

作用于突觸后膜的相關受體,突觸后膜出現一個膜電位變化。

(2)(6分)如果在H區的傳入纖維上施加100次/秒、持續1秒的強刺激(HFS),在刺

激后幾小時之內,只要再施加單次強刺激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都會比未受過HFS處理

時高2~3倍,研究者認為是HFS使H區神經細胞產生了“記憶”,下圖為這一現象可

能的機制。

‘A受體

活性狀態胞內肽段(T)

傳入纖維末梢海馬腦區神經細胞

如圖所示,突觸后膜上的H受體被激活后,Ca2+會以―1—方式進入胞內,Ca2+

與—2—共同作用,使C醐的—3—發生改變,C酶被激活。

(3)(6分)為驗證圖中所示機制,研究者開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對小鼠II區傳入纖維施加HFS,休息30分鐘后,檢測到H區神經細胞的A受體總量

無明顯變化,而細胞膜上的A受體數量明顯增加,該結果為圖中的—1—(填圖

中序號)過程提供了實驗證據。

②圖中A受體胞內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體活性增強,為證實A受體的磷酸

化位點位于T上,需將一種短肽導入H區神經細胞內,以干預C酶對T的磷酸化,其

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所用短肽分別應于T的氨基酸-2—

A.數目不同序列不同B.數目相同序列相反C.數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為驗證T的磷酸化能增強神經細胞對刺激的“記憶”這一假設,將T的磷酸化位點

發生突變的一組小鼠,用HFS處理H區傳入纖維,30分鐘后檢測H區神經細胞突觸后

膜A受體能否磷酸化,請評價該實驗方案并加以完善—3—。

(4)(2分)圖中內容從—1—水平揭示學習、記憶的一種可能機制,為后續研究提

供了理論基礎。

30.(18分)玉米(2n=20)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作物,今年來常用的一種單倍體育種技

術使玉米新品種選育更加高效。

(1)(6分)單倍體玉米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為—1—,因此在__2_分裂過程中染

色體無法聯會,導致配子中無完整的「3—。

(2)(8分)研究者發現一種玉米突變體(S),用S的花粉給普通玉米授粉,會結出一定

比例的單倍體籽粒(胚是單倍體,胚乳與二倍體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

色體的三倍體。見圖1)

①根據親本中某基因的差異,通過PCR擴增以確定單倍體胚的來源,結果見圖2。

M1234

M:標準DNA片段

l:突變體S(父本)

2:普通玉米(母本)

3:E單倍體胚

4:%二倍體胚

圖2

從圖2結果可以推測單倍體的胚是由—1—發育而來。

②玉米籽粒顏色由A、a與R、r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A、R同時存在時籽粒為紫

色,缺少A或R時籽粒為白色,紫粒玉米與白粒玉米雜交,結出的籽粒中紫:白=3:5,

出現性狀分離的原因是一2—。推測白粒親本的基因型是一3—.

③將玉米籽粒顏色作為標記性狀,用于篩選S與普通玉米雜交后代中的單倍體,過程

如下

P?普通玉米x3突變體S

(白粒.aarr)(紫粒.AARR)

J二倍體籽粒,單倍體籽粒

請根據R籽粒顏色區分單倍體和二倍體籽粒并寫出表現相應的基因型—4—o

(3)(4分)現有高產抗病白粒玉米純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純合子(H),欲培

育出高產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種。結合(2)③中的育種材料與方法,育種流程應為:

_1—;將得到的單倍體進行染色體加倍以獲得純合子;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個

體。

31.(16分)瘧原蟲是一種單細胞動物。它能使人患瘧疾,引起周期性高熱、寒戰和出汗退

熱等臨床癥狀,嚴重時致人死亡。

(1)(4分)在人體內生活并進行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瘧原蟲需要的小分子有機物的類別

包括「1—(寫出三類)。

(2)(2分)進入血液循環后,瘧原蟲選擇性地侵入紅細胞,說明它能夠—1—并結

合紅細胞表面受體。

(3)(2分)瘧原蟲大量增殖后脹破紅細胞進入血液,刺激吞噬細胞產生致熱物質。這些

物質與瘧原蟲的代謝產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腦的1—中樞,引起發熱。

(4)(4分)瘧原蟲的主要抗原變異頻繁,使瘧原蟲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統一1—性

清除,從而使該物種得以_2__。

(5)(4分)臨床應用青蒿素治療瘧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瘧機制尚未完全明了。我

國科學家進行了如下實驗。

組別實驗材料實驗處理實驗結果

(線粒體膜電位的

相對值)

1瘧原蟲的線粒體不加入青蒿素100

2加入青蒿素60

3倉鼠細胞的線粒體不加入青蒿素100

4加入青蒿素97

②將實驗中倉鼠細胞的線粒體替換為__1_,能為臨床應用青蒿素治療瘧疾提供

直接的細胞生物學實驗證據。①1、2組結果表明-2—;由3、4組結果可知青蒿

素對倉鼠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無明顯影響。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3

2017北京卷高考理綜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0題,總計120分)

1.(6分)洋蔥根尖和小鼠骨髓細胞都能用于觀察細胞有絲分裂,比較實驗操作和結果,敘

述正確的是

A.都需要用鹽酸溶液使細胞相互分離

B.都需要用低倍鏡找到分裂細胞再換高倍鏡觀察

C.在有絲分裂中期都能觀察到染色體數目加倍

D.在有絲分裂末期都能觀察到細胞板

【解析】鹽酸只能使植物細胞相互分離開來,動物細胞的相互分離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

故A項錯誤;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分裂圖像時,需在低倍鏡下找到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再用高倍物鏡觀察,故B項正確;在有絲分裂中期著絲點不分裂,染色體數目沒有加倍,在

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故C項錯誤;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在細胞中

央出現細胞板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動物細胞膜從中央向內凹陷,故D項錯誤。

【答案】B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據此,對該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錯

誤的是

(

L

u凈光合

u

?

2

U

r

i)^o

045溫度(苒)

i(

/合

ITs

lws

岑-E

??

e\一(

Cu二=

3-i3

it)

)r

-1001()2()30405060溫度(t)

A.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凈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約為25℃

C.在0~25C范圍內,溫度變化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比對呼吸速率的大

D.適合該植物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0~50℃

【解析】由圖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為50℃,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為30℃左右,

故A項正確;由最上圖可知,植物體凈光合速率最高點是250C時,此溫度為凈光合作用

的最適溫度,故B項正確;由圖可以看出,當溫度超過45℃時,凈光合速率小于0,植物

不能正常生長,故C項錯誤;在0?25℃范圍內,總光合曲線的上升幅度比呼吸曲線上升

幅度大,說明溫度變化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比對呼吸速率的大,故D項正確。

【答案】C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氣降水.在實驗室中模擬酸雨噴淋樟樹和楝樹的樹苗。

結果發現,楝樹的高度比對照組低約40%,而樟樹的高度沒有明顯差異。結合生態學知識所

作的合理推測是

A.酸雨對楝樹種群中個體的株高影響較明顯

B.酸雨對樟樹種群密度的影響比對楝樹的大

C.森林生態系統物種豐(富)度不受酸雨影響

D.楝樹生長的群落中,其他樹種都不耐酸雨

【解析】由題干可知,酸雨對楝樹種群中個體的株高影響較明顯,而對樟樹的高度沒有明顯

影響,故A項正確;從題干中可知酸雨對樟樹的高度沒有明顯影響,而無法判斷對其種群密

度的影響,故B項錯誤;物種豐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本題僅確定了酸雨對兩

樹種株高的影響,對其他植物有何影響不清楚,所以不能確定酸雨對物種豐富度是否有影響,

故C項錯誤;該實驗只模擬了酸雨對樟樹和楝樹的樹苗株高的影響,無法判斷其他樹種的情

況,故D項錯誤。

【答案】A

4.(6分)細胞外葡萄糖濃度調節胰島B細胞(P細胞)分泌胰島素的過程如圖,對其理解

錯誤的是

A.細胞呼吸將葡萄糖中的化學能貯存在ATP中

B.Ca"內流促使細胞通過胞吐方式釋放胰島素

C.細胞外葡萄糖濃度降低會促使胰島素釋放

D.該過程參與了血糖濃度的反饋調節機制

【解析】葡萄糖進入細胞參與細胞呼吸,合成ATP,將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學能貯存在ATP中,

故A項正確;由圖可知,Ca"內流促使細胞釋放胰島素,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只能

通過胞吐方式分泌出細胞,故B項正確;細胞外葡萄糖濃度降低,使細胞呼吸產生的ATP

減少,進而影響到K+和Ca,+的跨膜運輸,抑制細胞釋放胰島素,故C項錯誤;血糖調節是

一種負反饋調節,圖中部分為血糖調節的部分過程圖解,故D項正確。

【答案】C

5.(6分)為了增加菊花花色類型,研究者從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圖1),擬將其

與質粒(圖2)重組,再借助農桿菌導入菊花中。

圖1圖2

下列操作與實驗目的不相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RI和連接酶構建重組質粒

B.用含C基因的農桿菌侵染菊花愈傷組織,將C基因導入細胞

C.在培養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篩選被轉化的菊花細胞

D.用分子雜交方法檢測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體上

【解析】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為保證目的基因與載體的連接,需要用同種限制酶進行切

割產生相同的粘性末端,才能通過DNA連接酶連接,圖中目的基因的兩端和啟動子與終止子

之間都有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R1的切割位點,選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RI切割目的基

因和載體,故A項正確;菊花為雙子葉植物,將目的基因導入雙子葉植物細胞的常用方法是

農桿菌轉化法,故B項正確;圖2中重組質粒中的抗性基因為潮霉素抗性基因,應該在培養

基中添加潮霉素篩選被轉化的菊花細胞,故C項錯誤;要檢測轉基因生物的染色體DNA上是

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常用DNA分子雜交技術,故D項正確。

【答案】C

6.(6分)古絲綢之路貿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屬于無機物的是

A.瓷器

B.絲綢

C.茶葉

D.中草藥

【解析】瓷器是硅酸鹽產品,是無機物。

【答案】A

7.(6分)2016年IUPAC命名117號元素為TS(中文名“鈿”,tidn),TS的原子核外最

外層電子數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VD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數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弱

D.中子數為176的Ts核素符號是

【解析】A、117號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是7,可知Ts是第七周期第V0A族元素,

正確;B、同位素是同種元素不同原子之間的互稱,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電子數,

正確;C、Ts是鹵族元素,鹵族元素從上往下非金屬性依次減弱,所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

屬性最弱,正確;D、中子數為176的Ts核素符號是段Ts,錯誤。

【答案】D

8.(6分)下列變化中,氣體被還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NazOz固體變白

B.氯氣使KBr溶液變黃

C.乙烯使Bn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氣使A1CL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解析】A、二氧化碳使岫2。2固體變白,發生反應2a)2+2Naz02=()2+2Na2C03,CO2的化合價沒

有發生改變;B、氯氣使KBr溶液變黃,發生反應2KBr+Ck=2KCl+Br2,Ch化合價降低,被

還原;C、.乙烯使B。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乙烯與澳發生了加成反應;I)、氨氣使A1CL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氫氧化鋁,化合價沒有改變。

【答案】B

9.(6分)我國在CO?催化加氫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CO2轉化過程示意圖如下:下

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的產物中含有水

B.反應②中只有碳碳鍵形式

C.汽油主要是C:Cu的燒類混合物

D.圖中a的名稱是2-甲基丁烷

【解析】A、根據原子守恒,可知,CO?+H產C0+HQ,正確;B、反應②中含有碳氫鍵的形成,

錯誤;C、汽油主要是的燃類混合物,正確;D、圖中a的名稱是2-甲基丁烷,

正確。

【答案】B

10.(6分)根據SOz通入不同溶液中實驗現象,所得結論不正確的是

溶液現象結論

含HC1,Ba(,l2

A產生白色沉淀S()2有還原性

的FeCI3溶液

BH2s溶液產生黃色沉淀S()2有氧化性

酸性KMn()4

C紫色溶液褪色S()2有漂白性

溶液

酸性:HSO3>

DNazSiOs溶液產生膠狀沉淀2

H2Si()3

A.A

B.B

C.C

D.D

【解析】A、SO,被FeCL氧化生成SO;,再與BaCL反應產生白色沉淀,體現了SO2的還原性;

B、SOZ與H2s溶液發生反應S0z+2H2s=3SI+2H?0,體現了SO2的氧化性;C、SO?使酸性KMnO,

溶液褪色,體現了SO2的還原性;D、SOz與N&SiOs溶液產生膠狀沉淀,根據強酸制弱酸,可

得結論酸性:H2s03>HaSi03

【答案】C

11.(6分)聚維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種常見的碘伏類緩釋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