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_第1頁
《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_第2頁
《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_第3頁
《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_第4頁
《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NUMPAGES22《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四川省綿竹中學龔志華素材挖掘:【素材清單】《寡人之于國也》記錄孟子答梁惠王問所講的幾段話,主要內容是闡述孟子的王道政治理想。文章先針對梁惠王的疑問,用比喻說明兇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論證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歸順。【寫作素材】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3、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4、中國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孟子:“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薄豆讶酥趪病房胺Q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萌芽。而今,當冰山消融,當沙塵暴肆虐,當藏羚羊成片成片地倒在殘忍的盜獵者的槍口之下,不知人類貪婪的欲望和短淺的目光何時能夠轉變?孟子“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的世紀之聲是否能夠喚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學會科學發展呢?5、孟子人生六境界:善、信、美、圣、神。人生在世,什么是立身的根本?什么又是快樂的源泉?傅佩榮教授從幾千年前的《孟子》那里找到了答案。他說:“‘真誠’才有力量,這是孟子思想的出發點。力量可以稱為‘向’,所指的正是‘善’。善是我與別人之間適當關系的實現。人性向善,孔孟之道即是追求止于至善的大同境界。在此努力過程中,我的人性得以實現,而這正是‘樂莫大焉’。”現代人面對喧囂巨變的時代生活,非常需要這樣的深厚智慧和精神力量,用以安定身心、奮發向上。傅佩榮教授告訴記者,“我讀《孟子》幾十遍了,孟子確實了不起,能想到我們平常看不到的地方,能夠把人的生活經驗綜合起來,作全面的說明,并且深入到人性最根本的地方。孟子的思想是完整的體系,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正確的觀念,加以實踐,發現一種生命成長的快樂,感到人生充滿了希望。大丈夫的快樂,不需要那么多外在的資本,無論得志與不得志,內在的自信才是快樂的源泉。”他認為,孟子的人生境界觀最具代表性,有六種境界,分別是:“善、信、美,大、圣、神?!比寮宜枷朐揪头譃閮蓚€層面,一個橫向,關懷越來越多的人,一個縱向,自我生命不斷磨煉、提升,人格日趨完善。儒家總是教人正面看待人生。這不是天真的樂觀主義,而是經由“好學、深思、力行”所提煉出來的智慧??上У氖牵@種智慧在中國歷史上受到各種曲解。6、孟子言性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有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心。惻隱之心,仁也;善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認為人只要保有這四善端,順著人本來的性情擴而充之,就可以成為具有仁、義、禮、智的圣人了。有些人沒有為善而作惡,不是因為本性的過錯,而是因為沒有養護好本性而使之丟失。孟子認為處學的根本也就是“求其放心”而已,所謂“放心”,即是丟失的本心,為學為的就是找回丟失的本心,即找回善??梢?,在個人為善在德的問題上,孟子非常注重個體的道德意志,而甚少涉及外在道德規范對人的約束與塑造作用。7、孟子的仁政思想處處都體現他的憂國憂民的仁心。他四主游說諸侯施行仁政。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充斥著暴力,流行著吞并,肆虐著攻伐,這位儒有學派的“亞圣”要從法家的血腥中搶得一絲仁愛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為天下萬民,仍不屑努力與八方諸侯為伍,無奈天上分久必合,孟子最終放棄了。他站在泰山之巔,俯視天下萬民,有的窮困潦倒餓死街頭,有的為謀生存骨肉分離……仰不足以養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萬念俱灰,為何他的眼中長含淚水,因為他愛百姓愛得深沉。游說不遂他便退以著書,終成《孟子》。8、孟子為人很講原則。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睙o論何時,哪怕是生死關頭也要講求原則,決不做茍且偷生之事。他大義凜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惻隱;遇錯明羞惡;遇賢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對萬鐘的豐厚條件,他毅然詠頌出: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和加焉!他一生兩袖清風,不求宮室之美;不愛妻妾之奉;不需所識窮乏者得我。他從始至終都保持著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孟子作為亞圣,真的將仁愛的種子播撒如萬民的心中,普濟了天下。9、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能把人民放在最高地位上的,應當首推孟子。在《孟子》一書中,有大量的關于“以民為本”的論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事不可緩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這些論述,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依然如宏鐘大呂,振聾發聵,給我們心警惕。誰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就得到天下,就能工巧匠使國家長治久安?!舅夭募せ睢棵献印收髱?、孟子,是光照千古的儒學圣人,是塑造中華民族靈魂的思想巨匠,是描繪盛世宏圖的設計大師。從諸葛亮高臥隆中到縱橫天下的人生軌跡中,我們能看到孟子設計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藍圖的巨大意義。《寡人之于國也》能讓我們看到孟子主張仁政、行王道的治國安邦的大智慧。2、孟子是中國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被尊為“亞圣”,儒家文化亦被稱為“孟子之道”?!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提出的治國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處世原則;“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是孟子提出的憂患意識。孟子目光如炬,他看到了人與社會發展的規律,他以向社會、向時代、向歷史贈言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孟子的偉大,或許就在于此。一個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是讓人民供在神壇上的圣人;一個反對戰爭的人,是具有博大胸懷的善人;一個熱誠的,優游自在的,無所恐懼的人,是最能夠享受人生具有理想性格的偉人。3、你宣傳仁政思想.也曾像孔子一樣周游列國,在周游列國的過程中.演繹了許多動人的故事:你主張人性本善,提出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處世準則。你蔑視權貴、剛直不阿,“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具有豐厚的學養、剛健的氣質和機智應變的能力。你,養浩然之氣,做頂天立地的中華大寫的人。4、你留給后人的是一部充滿了你的思想主張的書——《孟子》,雖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卻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風格。顧炎武曾說“邦無定交,士無定主”,一般游士,都肆無忌憚。是不是也因為你無定主,所以說話較隨便些,在王宮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談呢?大概也是因此,你的文章才會有如此磅礴的氣勢吧!為什么你會無所忌憚呢?難道單單是因為你是個游士,無定主嗎?不是的,這其中還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養,也是因為怎樣的修養,才是你的文章沛然而不可御。孟軻,請允許我叫你全名,這比叫孟子更親切。你是站在歷史之上的巨人,“亞圣”之名當之無愧。你閃亮的思想會繼續耀眼下去!5、穿越過時間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變.歷史的漩渦中,閃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都說亂世出梟雄,不只是所軍事上,你就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梟雄。戰國時期,一個混亂的時期,一個無主的時期,一個嗜殺的時期,只有你才提出“人性本善”這一主張,只有你才會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只有你才會說人人都可以行“不忍人之政”。該說你太善良呢,還是天真呢?善良是肯定的,但天真也是有的,不然為什么會游歷各國,而且去游說齊宣王、梁惠王。你明知他們有稱霸的野心,有嗜殺的本能,卻妄想用“人性本善”去感化他們,這不是天真又是什么?曹交曾問過你“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你說“然”。當你確切地知道堯舜時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樣子嗎?我想你未必清楚,你只不過是虛構一套自己認為的仁政思想.可若說你虛構,卻又有些不實,因為當時確是“皰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也許是你對這些現實的不滿才構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來吧!你留給后人的是一部充滿了你的思想主張的書——《孟子》,雖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卻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風格。寫作運用【適用話題】可用于“仁政”“王道”“民生”“環?!薄柏熑巍薄昂椭C”“綠色生活”“發展物質與精神”“環境與生存”“民本思想”“堅持可持續發展”“認識自己”“省察”“和諧相處”“看問題抓本質”“策略”“動機與效果”“理智”“學會說話”等寫作話題或題目中。有如下運用角度:角度一: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边@段話反映了孟子樸素的生態環保意識,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如果一味竭澤而漁,那么資源將會在短期內耗盡,不能達到“不可勝食”的目的,現代社會,我們更應擁有可持續發展的眼光,樹立長遠的戰略目標,合理開發并利用資源。角度二:以民為本乃立國之關鍵“養生喪死無憾,正道之始也。”治國在于治人,老百姓生活安定了,國家自然太平。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币匀藶楸?,方能治國。當然,以人為本,并不是一味地對“人”縱容,“人”的自由必須有一個彈性限度,否則就是“亂治”。角度三:追求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鞍佼€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在孟子的這幅思想的治國藍圖中,我們看到“無饑”僅僅是第一步,先使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而“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則是關鍵的一步,物質富裕后,需要的是精神的升華,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富有的人。角度四:“五十步百步”是無能者的遁詞。在戰場上,同樣是逃兵,逃跑五十步的卻嘲笑逃跑一百步的人,這看似可笑,卻深深地擊中了人性的弱點。生活中,有很多類似“五十步笑百步”者,卻深深地擊中了人性的弱點。生活中,有很多類似“五十小笑百步”都,這是一種懦弱的心態,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卻總想找塊遮羞布,掩飾自己的無能與缺陷。這樣的后果是錯誤依然不能改正,倒使“遷就平庸”的惡習愈演愈烈,人不能無原則地“包容”自己的不足,要勇敢地面對自我?!具\用范例】1、悠悠千載,無數仁人志士披肝瀝膽,將改善民生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甚至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然而,我國民生真正意義上的顯著改善,其實只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實踐??梢哉f,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百姓的生活才逐步走進春天里?!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鼻觾汕Ф嗄昵暗膰@息回蕩在我的耳畔,它道出了古代社會民生多艱的歷史真相:一個又一個王朝如太陽般東升西落,不論是桀紂暴政,還是貞觀之治,百姓始終都牛馬不如,任統治階級踐踏,“與萬民共享盛世”只是一道空頭圣旨。杜甫之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針見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封建王朝的滾滾車輪,從沒有放棄碾壓黎民百姓“大同社會”的夢想,直到孫中山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發動民主革命,民生才得以萌芽。此后,華夏兒女經過半個世紀的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后,民生才真正被提上國家日程。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里,望著遠方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我想起了兒時屋漏偏逢連陰雨之際身體的哆嗦;品嘗著美味佳肴,我想起了兒時吃在口中的玉米面、紅薯葉的酸澀;感受著現代交通出行的便捷,我想起了兒時上學雨中的深一腳淺一腳和一身泥濘的難過。不僅如此,我的老家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品匱乏早已隨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超市而一去不返,當年狹窄曲折的泥濘小路如今已成了平坦筆直的柏油大道,滴灌噴灌的推廣和應用將我的父輩從望天收的愁苦中釋放,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讓父母們不再擔心一家人無錢看病,貧瘠的老家正在新農村規劃下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向城市看齊,傳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已離我們遠去。你看,夜市里熙熙攘攘,粗獷的劃拳聲、熱情的叫賣聲不絕于耳。向村中心的游樂場望去,一大群一大群,全是出來散心的鄉鄰。這邊,風馳電掣的滑板上,少年如魚兒一樣穿過障礙。那邊,打太極的老人們進、退、顧、盼,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舒緩靈活。近處,十幾位中年阿姨,跟著音樂的節奏,輕巧地跳起了健身操。遠處,幾對年輕的小夫妻,幸福地看著牙牙學語的小兒女,交換著養育生命的感動和欣喜。兒時冷清漆黑的夜也一去不返,現在,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都在盡情地享受被明亮的燈火灌滿的生活。孟子曾言:“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泵裆玫礁纳?,百姓載歌載舞,與祖國同唱盛世之歌。然而,我們不能忘居安思危,畢竟物價飛漲、就業難、房價高等問題依然是我國亟須解決的民生問題。2、丹麥人去釣魚常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里。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背后卻蘊涵著丹麥人的智慧,,他們明白若是將河中的魚無論大小全都捕回家,那么河流將會變成一灘死水;相反地,若讓小魚在水中慢慢長大,那么河流將永遠繁衍生息,充滿活力。其實,這種有遠見的智慧在兩千多年前就已誕生。孟子曰:“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边@句話用捕魚的道理生動形象地提醒了人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收獲更多;貪圖眼前利益,只會得不償失。生活中總是會有人汲汲于眼前的名利,以至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懊悔不已;而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在別人鼠目寸光之時就看到了遠方美景,然后向前邁進。孟子認為梁惠王要想稱雄諸侯,必須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順民意,得民心,進而得天下。施行暴政,只會自取滅亡。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關注民生,休養生息,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國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終圍繞仁民、富民、養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關系,體現出民為國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前總理朱镕基在談保持農村穩定時說:“土地不能動,負擔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態度不能兇?!闭求w現了孟子的這一思想,可謂說在了點子上,抓準了要害。3、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好你自己,你便是一道風景。大老婆夸他,小老婆夸他,客人也夸他,他不盲目自喜,而是仔細觀察,再分析,堅信自己不如徐公美。鄒忌是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庇谑俏迨叫Π俨?,便覺得自己是最好的統治者,梁惠王不是一個壞人,卻是一個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正確認識自己并不斷地完善自我,你便是智者;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盲目自大或自卑,你就永遠不會成為優秀的成功者。4、看得見別人的短處,看不見自己的短處,梁惠王如此,世上許多人都如此。古希臘的特爾斐神殿刻著一句銘文:“人啊,認識你自己!”——雖以神的口吻,卻是人類對自己的告誡。認識自己的優點容易,認識自己的缺點并且不對它們諱莫如深,這需要足夠的勇氣。一個個能充分認識自己的個人組成一個理智的民族,理智的民族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進言者不但要敢于進言,還要講究進言的藝術。鄒忌進諫并未作居高臨下的指責,而是從自己的家事說起,現身說法,以已喻人,收到奇效。孟子則巧設譬喻,先揚后抑、欲擒故縱,讓對方不知不覺地接受自己的主張。6、我聽見了它心底的聲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焙脗€不淫、不移、不屈,一種凌駕于萬物之上的豪情、氣節,充斥著我的靈魂微微顫動。千年之后的我們為了富貴清廉蕩然無存,為了擺脫貧賤不惜出賣良心,為了威武情愿喪失原則。堂堂華夏子孫,尊嚴何在?貞潔何在?孟子用敏銳如利劍般的雙眼洞察到千年后的人情世事,刻下了世人心中理應千秋萬代相傳的警言。披波斬棘中,我聞到了來自遠古的氣息,是孟子身上一種滄桑、悲憤的味道,靜聽孟子,原來孟子也有不被世人理解所發出的憤世感慨。他心懷“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钡姆e極、超然的寶貴思想,歷游齊、宋、滕、魏諸國,但卻被冷落、恥笑甚至驅逐。他的仁愛之心在強勢、殘暴的亂世成了詩人鄙夷之物、犧牲之品。聽著孟子這樣的心聲,我的心不禁痛楚起來。千年巨變,人事皆非,而戰爭的硝煙還常常彌漫大地,人心的冷漠更加令人寒徹心田。我們需要的是仁愛相傳,人與人之間再多一份關愛,國與國之間在少一份爭端。孟子用四處奔走、疲倦卻有力的雙腿走出了一條千年不移的仁愛之路,踏平了世人心中高矮不齊的丑惡。(《孟子,我愛你》)7、孟子的思考極為縝密,孟子曾提出一種關于“人”行為的準則:“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無此四者,非‘人’也。”雖然,孟子對人行為準則的詮釋,并沒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將孔子側重個人修養的“仁”和“道”,發展為一種治國安邦的政治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泵献釉煺娴鼗孟脒^這樣的一種小康社會:“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我想他的這些想法一定遭到當時許多人的冷嘲熱諷,可他全然不顧,堅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無疑,孟子是一個思想家。這種思想,源于他對當時人民苦難的思考,源于他對當時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戰國群雄逐鹿的混亂時期,孟子的這些思想,則是許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雖然,孟子滿肚子的治國韜略,雖然他也像孔子一樣,四處游說諸侯,可無人采納他的意見,以為他的主張“迂遠而闊于事”。他只得在65歲以后,沮喪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樣授徒講學。我無法沿著孟子的腳印,去追隨屬于孟子的那充滿屈辱和堅韌的歷史,但我還是從孟子留下的文字里讀出他的錚錚鐵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北M管,現在很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嗤之以鼻,但我卻從“大”那簡單的筆畫中,看出一個頂著天的“人”。(《孟子,我愛你》)8、2379年前,在古老美麗的東方,在嶧山泗水之間,誕生了一位僅次于至圣孔子的儒學大師、大思想家——亞圣孟子。他,這位齊魯英豪在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齊魯大地和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齊魯文化中閃爍著格外耀眼的光芒。貪玩的童年。孟子名軻,鄒(今山東鄒城)人,三歲時父親逝世,孟子便與母親相依為命。孟母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曾經為了替孟子找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學宮附近,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自小便受嚴格的管教,據說他自從搬到學宮附近,便十分認真讀書,稍大一點,孟子變得十分貪玩。孟母便剪斷織機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奮讀書,要不然將會像那塊麻布般,變成一團廢物,這就是另一個著名的故事“孟母斷績”的故事。孟子終于明白了母親的苦心,牢記母親的教誨立志成材。沉醉于儒學的青少年時期。孟子長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決定離開鄒國到孔子的家鄉魯國深造,其老師正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徒弟。通過學習,孟子認為孔子是有人類以來最偉大的人,于是他立志發展孔子的思想。醉心研究的晚年。孟子在儒學方面的刻苦鉆研,終于讓他名聲大噪,孟子于是到其他國家宣揚他的“仁政”思想。可是,他先后游歷了宋、滕、魏、齊、梁諸國,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沒有一位君主愿意實施他的政策。因為他的學說當時被人認為“迂闊而遠于事情”,不切合戰國時代急功近利、激烈競爭的社會現實??墒敲献舆€是那么認真、那么執著、那么熱情地到處宣傳儒家的“仁義禮智”,講解儒家的王道理想,推行儒家的仁政措施。他像孔子一樣周游列國,也像孔子一樣四處碰壁。最后,孟子終于放棄繼續宣揚仁政的念頭,決心寫書建立學說。周赧王25年辛卯(公元前290年),《孟子》編撰完成;周赧王26年壬申(公元前289年),孟子永遠的離開了他深愛的這個人間。(《精心雕琢儒家文化之花》)9、帶著一顆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經典聆聽孟子。作為一代儒家宗師的孟子并沒有走遠,他是一座解讀不盡的文化寶藏,依然穿越時空給后人啟迪,給后人震撼!這是一個秉持憂患、心懷天下的孟子——生于亂世,勇于濟世;游于列國,長途跋涉;曉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說的路上,執著而堅定,焦灼而真誠。這是一個滿懷智慧、為民呼號的孟子——民生的艱辛與百姓的困苦觸動著他的心靈。他重視民心的向背,深諳人民與天下的載舟覆舟關系;他向往理想社會圖景,規勸統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這是一個氣節超然、卓然出眾的孟子——呼喚高尚人格,是《孟子》不變的主題;追求氣節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養,是孟子真摯的宣言。這是一個才學淵博、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