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自考森林生態學歷年試題資料僅供參考10月森林生態學單選(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整個生態環境中,各個生態因子所處的地位并不一致,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非等價的,有的生態因子的改變對整個生態環境的變化起著主導作用,引起這些作用的因子稱為
A.氣候因子 B.限制因子 C.主導因子 D.生活因子在長期的強風作用下,樹木迎風面的芽枯死,在北風面的枝葉繼續發育,致使整株樹木將發生
A.偏冠 B.枯死 C.風倒 D.停止生長樹體冷卻降溫至冰點以下,使細胞間隙結冰所引起的危害稱為
A.霜害 B.寒害 C.冷害 D.凍害土壤中的氮素99%以上是以某種形態存在,因此其對土壤中氮素的保存和有效氮的提供具有重要作用,這種形態為
A.枯落物 B.腐殖質 C.胡敏酸 D.土壤有機質種群邏輯斯蒂增長方程中的K代表
A.瞬時增長率 B.內稟增長率 C.環境容納量 D.環境阻力兩個不同特種之間共生,對一方有益,但對另一方無害的關系稱為
A.寄生 B.附生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在自然狀態下,大多數的種群個體分布格局是
A.隨機分布 B.均勻分布 C.集群分布 D.泊松分布森林群落中的綠化植物經過光合作用所生產的有機物質的總量,稱為
A.凈第一性生產量 B.總第一性生產量
C.生物量 D.生產力相同土壤、氣候條件下,樹種組成相同林分的聯合稱為
A.林型 B.立地型 C.林分型 D.林帶繁殖體侵移到新的地點后,經過發芽、生長并繁殖出新的個體,稱為
A.侵移 B.定居 C.競爭 D.反應影響地球表面森林分布的重要條件是
A.風 B.土層厚度 C.氣候 D.日照時間從高緯度到低緯度,從高海拔到低海拔,森林死地被物分解速率加快,其貯量
A.減少 B.增加 C.不變 D.逐漸增加進入林內的散射光經過林冠層多次反射、吸收,光譜成分發生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
A.綠光顯著減少 B.紅光顯著減少
C.可見光顯著減少 D.生理輻射顯著減少任何一個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包括非生命物質、分解者與
A.生產者 B.消費者 C.植食動物 D.肉食動物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將動植物轉變為有機物質的過程,稱為
A.次級生產 B.初級生產 C.呼吸消耗量 D.生態效率多選(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俄國林學家莫洛作夫于19發表了《林分類型及其在林學上的意義》的論文,認為森林的某些特點主要取決于立地條件,提倡依據地形和土壤條件劃分立地類型,這些特點包括
A.結構 B.組成 C.分布 D.生產力 E.穩定性對綠色植物而言,其生態因子缺少任何一個,綠色植物便不能生存,這些因子包括氧氣、水分、光照和
A.二氧化碳 B.氮氣 C.一氧化碳 D.礦質鹽類 E.熱量森林土壤動物的活動可起到如下作用
A.改進土壤結構 B.提高通氣透水能力 C.增加土壤孔隙
D.促進競爭 E.提高土壤的肥沃性在中國的暖溫帶南部區域,主要建群種為麻櫟、栓皮櫟等,向北側逐漸被以下哪些樹種所取代?
A.蒙古櫟 B.遼東櫟 C.黃背櫟 D.光葉高山櫟 E.高山櫟生態系統依植被不同,可分為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凍原 E.湖泊填空(本大題共15題,每空1分,共15分)森林生態學可概括為:個體生態、種群生態、群落生態和四大部分。同一樹種不同群體由于長期生長在不同生態環境里,在遺傳上發生變異,形成了生態特性上有差異的不同個體群類型,這種不同的個體群類型稱為。樹木在一年中,從樹液開始流動到落葉為止的日數稱為。林業生產中,所采用的林農復合經營和營造多層次結構的混交林等都能有效地增加
,達到提高光能利用率的目的。在土壤溫度高、水分適當、通氣良好的條件下,有機質的轉化過程以過程為主。根據阿略興提出的植物先期適應法則,在樹種的分布區內,南方樹種在其北界可分布到山的。熱量和水分條件越豐富,森林同種動物個體的數量就越。在種群生態學中,依據種群在分布區最適生長的空間來計算的密度,稱為。在林學中,凈生產力可分為與連年凈生產力兩種。森林群落次生演替是一個的動態變化過程。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帶性規律表現在經度、緯度、方向上,合稱為植被的三向地帶性。中國從東到西具有水分條件從濕潤到干旱的明顯變化,大致形成內陸高原區和東部季風區兩部分,其分界線基本上是年降水量mm等雨線,分界線以東,受海洋季風影響顯著,年降水量較大,屬濕潤區,適于森林生長。若城市周圍有森林,森林的生態作用可熱島效應。生態金字塔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和三種類型。周轉率就是出入一個蓄庫的與該蓄庫中營養物質量的比率。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森林耐性定律生命表經向地帶性生態平衡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溫度對樹木生長發育有何影響?土壤水分過多對根系生長有何影響?影響種群大小或密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簡述森林死地被物的類型及各類型的性質。簡述生物循環的三個過程。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試述森林群落最小面積的測定方法和步驟。試述單元演替頂極與多元演替頂極的理論。10森林生態學1.每種植物的生態幅影響該種植物的A.生物量B.生長速度C.分布范圍D.發育程度2.只能在已經適應了的特定變溫下正常生長,并能從生長發育等方面反應這種節律性變A.海洋B.極地C.溫帶D.赤道3.A.<5.0B.6~C.7~D.>7.54.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天然分界線是A.南嶺B.秦嶺C.武夷山D.天山5.壤中,土壤動物種類最多的分布層是A.A1層B.A2層C.A0層D.B層6.在邏輯斯蒂方程中,參數K值的含義是A.表示環境條件所允許的種群個體數量的最大值B.表示種群增長速度的一個參數C.表示種群在初始狀態下的數量D.表示或供種群繼續增長的“剩余時間”7.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的總和稱為A.生態系統B.生物圈C.生物群落D.植被8.要特征是構成的針闊葉混交林的針葉樹是A.興安落葉松B.油松C.櫟樹D.紅松9.A.旱生演替B.原生演替C.水生演替D.次生演替10.一般經過侵移、定居、競爭的反應這幾個階段的群落變化總稱為A.群落進展演替B.森林水平地帶性分布C.群落發生D.競爭排斥原理11.在森林凋落物的組分中,占比例最大的是A.樹皮B.落花落果C.枯枝落葉D.種子12.A.三角形斷面B.屋脊形斷面C.矩形斷面D.凹槽形斷面13.食物鏈中,肉食動物的營養級數一般不低于A.2級B.3級C.4級D.5級14.俄國林學家莫洛作夫創始的學說是A.森林學說B.生態學說C.林型學說D15.20~22℃,年積溫為A.~3000℃以上B.3000~4500℃以上C.5000~6500℃以上D.7500~9000℃以上16.A.喬木B.草本C.幼樹D.灌木E.土壤動物17.為生物因子、人為因子、火因子和A.氣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環境因子E.地理因子18.dN/dt=Nr(1-N/K)種群增長方程式適用于A.資源有限的條件B.環境無限的條件C.世代重迭的條件D.世代不重迭的條件E.與密度有關的條件19.測定郁閉度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A.投影法B.統計法C.樣線法D.目測法E.實測法20.A.減少CO2,增加O2B.滯塵C.吸收有毒氣體D.滅菌E.降低噪音21.60年代,植物生態學已發展為從個體、種群、群落和等4個22.對于長日照植物,有一段時間需要每天的光照時間數超過小時以上才能形成花芽。23.植物對生態因子的量或強度的變動和適應范圍,稱為。24.晝夜溫差比較大,對樹木生長有良好的影響,這是因為白天適當的高溫有利于,25.在生產實踐中,常根據土壤質地把土壤分為砂土、和粘土三大類。26.在森林中部分活動的動物主要是森林鳥獸。27.森林土壤動物具有成層分布現象,越往下層土壤動物種類和數量。28.種群的年齡結構一般能夠分為、穩定型和衰退型三種類型。29.即、30.在森林的垂直結構中,31.森林群落中物種競爭的結果是。32.、群系和群叢。33.不同緯度起點的山地,森林垂直帶數目不同,愈向,垂直帶譜愈簡單。34.森林不但可為人類提供木材和林副產品,還經過其強大的生態功能,保持著自然。35.和。名詞解釋36.種群密度37.相對頻度38.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帶性39.森林死地被物40.個體生態41.42.森林動物有哪些作用?43.種群競爭的激烈程度與種群的哪些基本特性有關?44.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45.46.試述樹種耐蔭性的類型及鑒別方法。47.試述中國森林植被分布的各個區域的氣候特征和森林特點。10森林生態學1.A.B.C.D.2.A.BC.D.A.B.C.年均溫D.4.A.土壤B.大氣C.D.降雨5.趨于1時,A.B.C.D.A.B.C.寄生D.偏害7.A.400B.800C.1200D.2500
8.A.B.C.D.9.A.B.C.D.
10.A.B.C.生物量D.11.A.B.C.D.12.A.B.C.前頂極D.后頂極
13.A.B.C.D.
14.A.B.C.D.
15.是A.吸收量==
B.存留量=+C.歸還量=+D.吸收量=+16.使一種
A.B.C.D.E.A.B.C.D.E.18.A.耐旱性B.C.耐鹽性D.E.耐水性19.A.樹種B.密度C.林齡D.E.季節A.生產者B.消費者C.分解者D.E.21.。22.23.24.,
25.26.27.。28.29.30.繁殖體侵移到別的地點后,經過發芽、生長并繁殖出新的個體,這一過程稱為______。31.
32.33.就能34.大氣中2濃度升高引起全球氣候變化,使得大氣層溫度升高,這種現象即為______。35.。名詞解釋36.37.38.蓋度41.42.43.44.45.46.47.10月森林生態學一、單選(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德國學者赫耶爾于1852年發表的《樹木對光和遮蔭的反應》作為森林生態范疇的最早論著,系統地論述了A林木耐蔭性B林木喜光性C林木生長特性D林木進化特性生態因子分類中,只起間接作用的是A火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為因子耐蔭樹種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都比較低,因此耐蔭樹種比喜光樹種能更好地利用A直接光B強光C可見光D弱光一般認為,植物開花及抗性發育等機能進行得最正常的溫度條件是A恒高溫B高溫差C恒低溫D17℃恒溫低溫地區植物適應嚴寒氣候,增加對熱量的吸收,是由于吸收A紫外線B紅外線C可見光D紅橙光樹木對水分的需要與要求這兩個概念的關系是A對水分的需要高的樹種,對水分的要求也高B對水分的需要不高的樹種,對水分的要求高C對水分的需要高的樹種,對水分的要求不高D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肥力較高的土壤一般具有A柱狀結構B片狀結構C團粒結構D核狀結構邏輯斯蒂種群增長方程用于描述一定條件下的種群數量動態,適用于A資源環境有限,種群世代重疊B資源環境無限,種群世代不重疊C資源環境有限,種群世代不連續D資源環境無限,種群世代連續表示所調查樣地上植物種的個體數量的是A多度B密度C蓋度D重要值頻度是表示某一物種在群落中的A水平分布均勻程度B個體數量多少C所占空間大小D優勢程度大量次生群落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B人為因素C種間競爭D互利共生按照單元演替頂極理論,在草原氣候區內,局部出現荒漠群落,這個頂極稱為A演替頂極B前頂極C后頂極D偏途頂極中國植被分類系統中,把建群種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時對水熱條件、生態關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聯合稱為A群叢B植被型組C植被型D群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任何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能夠出現倒錐型B利用效率是同一營養級內的生態效率C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有機物質生產是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D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和稱為生物圈水域食物鏈中,林德曼效率能夠為20%,但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林德曼效率約為A10%B15%C30%D40%二、多選(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高溫危害對樹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A破壞樹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B對受精過程有嚴重的傷害作用C使蒸騰作用加強,破壞體內水分平衡D促進葉片衰老,降低有效葉面積E促進體內蛋白質凝固和有害物質的積累山地地形因子包括A坡向B坡度C坡位D海拔E巨大地形動物對森林的有害作用表現在A以林木種子為食B以樹葉為食C啃食幼苗幼樹D降低造林成活率E傳播疾病按群落演替開始時基質的性質,可將演替分為A原生演替B進展演替C次生演替D逆行演替E單元演替森林凋落物包括土壤表面的A枯枝落葉B落花C落果D其它植物殘體E樹木根系三、填空生態因子雖非等價,但對植物的生命活動都不可缺少,一個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個因子來替代,但在一定情況下,某一因子在______上的不足,有時能夠靠其它因子的加強而得到調劑或補償,從而獲得相同的生態效果。根據生活因子間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補性,當光照不足使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時,增加植物周圍的______濃度能夠起到補償作用。萎蔫的葉子因吸水壓力大,將從植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復習時間分配策略試題及答案
- 第三單元《包裝》(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001
- 文化產業管理證書考試提前準備的試題及答案
- 吸氧試題及答案完整版
- 完整學習路線2025年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試題及答案
- 化工廠常識試題及答案
- 全面了解西醫臨床試題及答案
- 醫學影像儀器試題及答案
- 如何備戰2024年文化產業管理試題及答案
- 掌握專利審查技巧的必要性試題及答案
- 足球裁判規則PPT
- 利潤分配專項審計
- 探索性數據分析簡介課件
- Q∕SY 01186-2020 地震資料構造解釋技術規范
- 刨花板生產線
- PPT腎癌診療指南CSCO課件
- 螺紋的標注-PPT課件
- 《港口裝卸工藝》課件chap3 件雜貨
- 原材料進廠檢驗管理制度及檢驗規程
- 建設單位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流程圖
- 碎石擠密樁復合地基施工工法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