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
長陽縣茶園坪煤炭有限責任公司茶園坪煤礦位于湖北省長陽縣資秋鎮境內,
企業為股份制小型企業。
本礦井位于中低山地區,礦區地表高差變化大,最低處在井田范圍中部的天
池河底,標高+206m,地形最高處在礦區西南角,標高+1330.6m,相對高差U624.m。
礦區內沒有發現斷層,褶皺等影響開采的地質構造,地質構造簡單,主要開采二
疊系上統龍潭煤組煤層,煤層走向近東西,方位角為90—270。;傾向方位角0°,
走向長度約3000m,斜長平均924m,煤層傾角在25°以上,+450m以上平均傾角
44°o煤層平均厚度0.52m。煤層瓦斯相對涌出量1.3m3/t,絕對瓦斯涌出量為0.6
m3/min,屬于低瓦斯礦井。礦井面積2.72km2,開采深度+200m?+900m,煤層可
采儲量為166.56萬噸,礦井設計生產能力9萬噸/年,礦井服務年限14年。采用
階梯平恫上山開拓,單一走向長壁式采煤法,炮采采煤工藝,雙翼后退式上山開
采,年工作日330天,三八工作制,“兩采一準”。
根據以上礦井煤層地質技術條件,進行茶園坪煤礦礦井初步設計。
關鍵詞礦井初步設計龍潭煤組階梯平爆爆破采煤工藝
單一走向長壁采煤法雙翼后退式回采上山開采
ABSTRACT
ChayuanpincoalmineofChangyangcountyChayuanpingmineCo.Ltd.,a
smallprivatejoint-stockenterprise,isseatedinZiqiuTownshipChangyangCountyin
HubeiProvince.
Thismineislocatedinmid-lowregions,andsurfaceupsanddownschange
sharply.ThelowestplaceintheTianchilake'sbottomofthemineareaandth
elevationof+206m.Thehighestplaceinthecornerofthesouthwestandtheelevation
1330.6m.Heightdifferencebetweenthemis11624m.Withintheminingarea,
geologicalstructuresuchasdrapeandfaultwhichaffectmininghasn*tbeen
found.Basedonthesimplegeologicalconditions,minebedupperpermiansystem
LongtanFormationismainlymined;eastwesttrendabouttheminebed;azimuthof90
-270°,tendencyorientationof0°;trendlengthofnearly3000m;inclinedlengthof
924m;inclinedangleofabove25°;theaverageobliqueAngleofabove450mof44°.
Theaveragethicknessis0.52m.Relativegasemissionofthecoalbedis1.3m3/1,and
absolutegasflow-volumeis0.6m3/min,sotheminebelongstothelowerone.Mine
areaof2.72km3,miningdepthof+200m?+900m,recoverablereservesofthemine
for1.6656milliontons,thedesignofmineproductioncapacityof9milliontons/year,
theservicelifeofcoalmineof18years.Usesladdertypegallerydevelopmentsystem
andwinningtothetopmethod,thesingletrendlongwallminingmethod,demolition
miningcraft,doublewingsretreatingtypedipheadingmining,workingdaysinone
yearof330days,three-shiftworkdaysystem/twominingandonebackworking”.
Accordingtotheaboveminecoalgeologyconditions,carryonthepreliminary
designfortheChayuanpingcoalmine.
KeywordMinepitpreliminarydesignLongtancoalgroupStepsand
laddersevencaveDemolitionminingcoalcraftSoletrendlongwellmining
coallawBiplanewingbacklashtypestoppingClimbsmountainsmining
刖百
采礦工程畢業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全部教學進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同時也
是對學生成績的最終考核,其目的是使學生深入認識礦井各個生產系統和各個生
產環節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門學科的理論知識,分
析和解決采礦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培養和鍛煉學生獨立地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
力;培養學生搜集、整理、運用科技資料和生產技術經驗的能力;進一步訓練撰
寫技術文件和繪制工程圖件的基本技能。
礦井設計是一個涉及煤礦開采學、井巷工程、礦山機械、礦井通風與安全、
礦山環保等諸多技術科學的系統工程,雖然本次設計題目中存在?些理想化的條
件,但是通過這次設計,我已經基本掌握了礦井設計的方法和步驟,培養了搜集、
整理、運用科技資料和生產技術經驗的能力,提高了撰寫技術文件和解決實際問
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對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做了良好的鋪墊。
本次設計的參照礦井是茶園坪煤礦,設計之前,我在該礦進行了為期28天的
畢業實習,通過地面參觀、聽總工及各科室負責人作報告、參加科室實習及井下
生產實習,對礦井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本次設計就是在左家煤礦實
際地質條件的基礎上,根據收集到的礦井生產圖紙和數據,按照指導老師的要求
作了一些改動后,對礦井做的初步設計。其主要內容包括:礦區概況及井田地質
特征;礦井儲量、年產量及服務年限;井田開拓;準備方式;礦井通風與安全技
術等五個方面。
本設計以《畢業設計論文大綱》為依據,按照《安全規程》的要求,經過查閱
相關資料和老師的精心指導而完成,由于本人知識結構的限制和設計能力有限,設
計中難免有不妥和錯誤之處,懇請審閱老師批評指正。
目錄
前言.............................................2
目錄.............................................3
1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7
1.1井田概況...................................................7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7
1.1.2自然地理...................................................8
1.2地質特征...................................................8
1.2.1地層.......................................................8
1.2.2礦區構造..................................................10
1.3煤層及煤層底板巖性特征....................................10
1.3.1煤層......................................................10
1.3.2煤層頂底板巖性特征........................................10
1.3.3煤質及用途................................................11
1.3.4瓦斯煤層與自燃............................................11
1.3.5礦區水文地質特征..........................................12
1.3.5工程地質..................................................13
1.3.6環境地質..................................................13
1.3.7其它開采技術條件..........................................13
2井田儲量年產量及服務年限........................14
2.1井田境界...................................................14
2.2儲量.......................................................15
2.2.1礦井工業儲量..............................................15
2.2.2礦井儲量設計..............................................15
2.2.3礦井設計可采儲量Zc...............................................................................15
2.3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16
2.3.1礦井工作制度..............................................16
2.3.2礦井年產量及服務年限......................................16
3井田開拓........................................18
3.1概述.......................................................18
3.2井田開拓...................................................18
3.2.1影響開拓方式的因素........................................18
3.2.2方案的提出及技術經濟分析..................................19
3.3井筒特征...................................................21
3.3.1井筒斷面尺寸..............................................21
3.3.2井壁支護材料及井筒厚度....................................24
3.4井底車場及碉室.............................................25
3.4.1井底車場形式..............................................25
3.4.2線路總平面布置設計........................................25
3.4.3能力計算..................................................25
3.4.4確定井底車場主要巷道斷面及胴室位置........................25
3.4.5井底車場總平面布置圖......................................26
3.5開采順序及采區、采煤工作面的配置...........................26
3.5.1開采順序..................................................26
3.5.2保證年產量的同采采區數和工作面數..........................26
3.6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29
4采煤方法........................................31
4.1采煤方法的選擇............................................31
4.2采區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32
4.2.1采區走向長度的確定........................................32
4.2.2確定區段斜長及區段數目....................................32
4.2.3煤柱尺寸..................................................32
4.2.4采區上山的布置............................................34
4.2.5區段平巷的布置............................................35
4.2.6聯絡巷道的布置............................................36
4.2.7采區車場形式選擇..........................................37
4.2.8采區碉室..................................................37
4.2.9采區千噸掘進率、采區掘進出煤率............................38
4.2.10采區巷道的掘進方法、設備數量及掘進工作面數目.............40
4.2.11采區生產系統.............................................41
4.3采煤工藝設計...............................................42
4.3.1爆破落煤..................................................42
4.3.2裝煤與運煤................................................43
4.3.3工作面支護和采空區處理....................................43
4.3.3工作面循環作業方式及循環作業圖表..........................44
5礦井通風與安全技術措施..........................46
5.1礦井通風系統的選擇.........................................46
5.1.1選擇礦井主扇的工作方法....................................46
5.1.2選擇礦井通風方式..........................................47
5.2風量計算及風量分配.........................................47
5.2.1采煤工作面實際需風量......................................47
5.2.2掘進工作面所需風量........................................49
5.2.3洞室實際需風量............................................50
5.2.4礦井總需風量..............................................51
5.2.5風量分配..................................................51
5.3礦通風阻力計算.............................................52
5.3.1計算原則..................................................52
5.3.2計算方法..................................................53
5.3.3計算礦井總風阻力及總等積孔................................59
5.4扇風機選型................................................59
5.4.1選擇主扇..................................................59
5.4.2選擇電動機................................................60
5.5礦井安全技術措施..........................................61
5.5.1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61
5.5.2預防井下水突出的措施......................................62
5.5.3頂板事故的預防............................................63
5.5.4火災事故的預防............................................63
5.5.5其它事故的預防............................................64
6礦山環保.......................................66
6.1礦山污染源概述............................................66
6.1.1大氣污染..................................................66
6.1.2廢水排放..................................................66
6.1.3固體廢棄物排放............................................67
6.1.4噪聲污染..................................................67
6.2礦山污染源的防治..........................................67
6.2.1礦山水污染的防治..........................................67
6.2.2礦渣利用..................................................67
6.2.3噪聲的控制................................................68
6.3地表塌陷及生態保護措施....................................68
6.3.1地表塌陷的預防措施........................................68
6.3.2地表塌陷整治覆土..........................................68
6.3.3砰石回填塌陷區............................................69
結束語..........................................70
參考文獻.......................................71
1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1.1井田概況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
長陽茶園坪煤礦有限責任公司茶園坪煤礦位于長陽城縣西150公里處,地處
資丘鎮境內,距資丘鎮約15km,距五峰縣城35公里。距清江隔河巖庫區4公里,
礦區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0°35,23”,北緯30°23107",屬民營礦山企業,
礦區有桃山至五峰的縣級干線公路通過,直通隔河巖庫區、長陽、五峰等地,礦
山在隔河巖庫區建有煤炭專用碼頭,水陸交通運輸方便。
駛注.=■呂比沮\\
楊林橋鎮
0
龍泉鎮\\o'
點軍4r。
°X翁w家崗區、”鴉輸
堡鎮鎮
賀冢坪鎮
齷高速公£
龕峰橋鎮
』莒膂/''濤要
O局速公的紅花套鎮;
長陽土家族自治%'&=:¥荊產鎮
白洋圉
資丘鎮都鎮灣籍磨市鎮o1
OO
宜都普:%
★茶酬煤礦龍潭坪鎮
/,、,'/j
O聶家河箱公
O?/'顧家店專
淡水坪銷
1《QK
10)1y
潘家灣鎮、一
五隍土家族自治縣
漁洋姜鎮王家幡\
◎長樂坪鎮
\松根產和
e水灣箱,和坪鎮11
劉家場鎮
圖1一1一1交通位置圖
1.1.2自然地理
礦區屬鄂西中低山區,區內地形復雜,切割深度大,總體上呈南北向“V”字
形發育,局部形成陡巖。礦區內最低處位于天池河,海拔標高+206m,最高處位于
礦區北西部山頂,海拔標高1330.6m,相對高差1124.6m,區內氣候受地勢影響,
春秋多云霧,夏日涼爽,六?八月最高氣溫達40°C,元月最低氣溫-12°Co降雨
多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年平均降雨量1288毫米,最大降雨量1520.6mm,
年平均蒸發量1380mm。相對濕度76%年最高氣溫40C,最低氣溫-12C,年平均
16.4C最大積雪厚度30cm,積雪期在11月至翌年2月,5?9月份為雨季,陰雨天
約占45%,全年冰凍期90天?120天;主導風向為東北風,一般為2.2?6級,最
大風力6?7級,屬南方亞熱帶溫潤氣候區,礦區地震烈度為VI度,五級地震危險
區。
區內農業以玉米、馬玲薯為主,經濟作物為油菜、蔬菜等。區內有天池河,
為常年流水,水質清澈,可作為生產及生活用水。經農網改造后,區內現已引入
10KV/0.38KV電源。
1.2地質特征
1.2.1地層
礦區地層從三迭系大冶組至下二迭系茅口組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及第四系,
由新到老簡述如下:
第四系殘坡積層:為灰黃色粉質粘土夾碎石,結構松散,碎石成份主要為砂巖、
灰巖,碎塊呈棱角狀,該層厚0-5m不等。
大冶群(T1):上部為淺灰色薄層狀夾厚層狀細晶灰巖,中部為灰色中厚層狀
石灰巖,下部為淺灰色薄層板狀灰巖夾薄層狀黃黑色頁巖,在灰巖中有清晰的水
平層理,厚度300米。
上二迭大隆組(P27灰黑色薄層狀燧石層夾鈣質頁巖及炭質頁巖,含假提羅
菊石。厚度2~5米。
上二迭系長興組(P2?):為淺灰色中厚層狀含燧石灰巖,上部和下部為薄層灰
巖與燧石互層,底部中厚層狀灰巖與鈣質頁巖互層。厚度大于150米。
圖1—2—1地層綜合柱狀圖
上二迭系龍潭煤組(P2?):上部為淺灰色頁巖,含動物介殼,中部煤層厚0.1
2.5米,下部為灰黃色塊狀粘土巖及白色粉砂巖。厚度1?3米。
上二迭系孤峰組(P2”:上部為灰黑色鈣質頁巖、炭質頁巖、泥灰巖,下部分
黑色薄層條帶狀燧石灰巖夾頁巖。厚度45米以上。
1.2.2礦區構造
礦區大地構造單元屬于楊子準地臺,鄂湘黔臺褶帶,長陽鶴峰褶皺軸,區內
構造骨架定型于侏羅紀末的燕山運動,以褶皺為主,斷層不太發育。
礦區內地層總體上呈近東西走向,傾向北的單斜構造,傾角15°?50°井田
范圍內暫未發現較大的斷裂構造,礦區內地質構造屬簡單類型。
1.3煤層及煤層底板巖性特征
1.3.1煤層
礦區內含煤地層為有二迭系下統馬鞍煤系和二迭系上統龍潭煤系。馬鞍煤系
上部多由石英砂巖夾炭質泥巖、含煤條帶所組成,往上逐漸過渡為以煤層和炭質
泥巖為主的泥巖沼澤相沉積,與上覆地層呈整合接觸,本礦區馬鞍煤系不發育。
龍潭煤系地層由泥巖、鈣質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及煤組成,本區煤層發育較
好。其露頭在+206m以上均出露于地表,露頭線走向北東。出露地表部分煤層風
化。平均風化深度為15?20m。
設計方案中,礦井擬開采二迭系上統龍潭煤系,煤厚0.3?0.6m,平均厚0.52
m0煤層厚度變化不大,較穩定,結構簡單,呈似層狀產出。屬結構較單一較穩
定的煤層。
表1-3-1龍潭煤系煤層特征
含煤地層煤層編號結構可采性視密度頂底板巖性
二疊系上統龍潭煤系簡單局部可采1.6t/m3泥巖、灰巖
1.3.2煤層頂底板巖性特征
該煤層的直接頂板為深灰色巖質泥巖和灰巖、底板為淺色、灰色泥巖,老頂
頂板巖石抗壓強度較大,易于支護,但在裂隙發育帶、擠壓破碎帶和斷裂帶,巖
石較破碎,應加強支護,底板泥巖屬次堅硬巖石,物理性能不穩定,會發生底鼓
現象。
1.3.3煤質及用途
礦區煤層類型為條帶狀半亮煤,塊狀宏觀煤巖類型為以半亮型為主、暗淡一
玻璃光澤,具貝殼狀或階梯狀斷口。煤的變質程度為低灰低硫無煙煤。
原煤固定碳77%、灰分11.5%、揮發分9.3%、全硫1%、水分1.4%,發熱量23.0?
26.34MJ/kg。根據國家標準GB5751-86《中國煤炭分類》標準分類,本礦區煤質牌
號為低灰、低硫、中高?高熱值無煙煤,可供民用和動力用煤。
表1—3—2煤的工業分析
水揮粘膠
煤發熱量
分發硫灰熔結質灰
含煤層^古1定MJ/煤
(性分點指分
地以編碳Fckg種
M(VStdSTC數厚Ad
號Qgrd
)%)%G度
龍
二疊無
潭23.0-26
系上1.49.3<177.8>1500煙11.5
煤.34
統煤
系
1.3.4瓦斯煤層與自燃
該礦現開采二迭系龍潭組煤層,鄰近礦井均開采龍潭煤層,一般瓦斯相對涌出
量較低,為0.8m3/t。據宜昌天安公司二00三年對生產井鑒定結果,本礦及鄰近
礦井均為低瓦斯礦井。
該煤層燃點高,不易氧化,在老窯采空、廢棄巷道的殘留煤柱以及煤場堆積
的商品煤,均未發生煤的自燃發火現象。本礦區煤層暫按不易自燃發火型對待。
1.3.5礦區水文地質特征
(1)含水層與隔水層
含水層:上二疊長興灰巖段裂隙水含水層,由灰色硅質灰巖,灰?深灰色厚
層狀灰巖,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含生物碎屑泥質灰巖組成,常含燧石團塊或
條帶,由于該層下伏地層為龍潭組含煤段隔水巖組及茅口組上段隔水層,所以地
下水主要從本層灰巖中排泄。
大冶組中段灰巖裂隙溶洞水含水層,為灰色薄?中厚層狀石灰巖,間夾泥質
薄膜,在全區廣泛出露,大量吸收大氣降水。
大冶組上段灰巖裂隙溶洞水含水層,為淺灰?灰色中厚層狀細晶灰巖,本層
出露較廣泛,巖溶發育。
隔水層:龍潭組含煤段隔水巖組:由灰色粉砂質泥巖、煤層、炭質泥巖、粘
土巖,灰?灰綠色巖屑砂巖組成,厚1?3米,隔水性較好。
大冶組下段隔水層:為灰黃色粉砂質泥巖、鈣質泥巖及頁巖,局部夾淺灰色
薄層狀泥灰巖,地下水受該層阻隔作用而出露地下降泉,說明該層隔水性較好。
(2)地下水補給、逕流、排泄條件
區內水系不發育,地表水與地下水來源均靠大氣降水,地表水排泄條件極佳,
地下水逕流排泄條件較好,大部分雨水由地表溝谷匯入天池河注入清江。
地層總體上為向北?北西傾斜的單斜構造,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據
調查資料,地下水流向與巖層傾向一致,地下水逕流條件較好,雨后部分降水通
過漏斗、巖溶裂隙、構造裂隙、風化裂隙滲入地下。
(3)礦區水文地質類型
天池河流經礦區,最高洪水位為+208m,地表水來源靠大氣降水,雨天地表水
向天池河匯集,并向北注入清江,地表水逕流條件尚佳。
(4)礦井涌水量
本礦區開采+200m標高以上煤層,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地下充水水源
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煤礦充水水源主要為頂板裂隙水,礦井涌水量般為5m3/d,
最大涌水量10m3/d
綜上所述,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
1.3.5工程地質
本區分布有兩類工程地質巖組,一是層狀碳酸鹽巖類;二是層狀碎屑巖類;
另一類為松散砂礫石巖土類,簡述如下:
層狀碳酸鹽巖類:礦山分布的吳家坪組灰巖段(PqD屬此類巖類,巖石呈剛
性、堅硬,其組成懸崖的臨空面,各類結構面發育,巖溶、溶蝕裂隙、裂隙發育,
并可產生危巖體及崩塌體。此類巖覆蓋于龍潭煤系地層之上。
松散砂礫石巖土類:此巖類分布于溝谷、斜坡或平坦地帶的第四系,包括滑
坡帶的松散堆積物,厚度不大,可覆蓋于各巖類之上
1.3.6環境地質
本礦區原生地質環境較好,地形地質及水文地質情況簡單,地質構造不發育,
無有害元素、放射性等影響人身安全的因素。
由于該區開采范圍較小,次生地質環境不明顯。暫未發現明顯的滑坡、危巖、
崩塌等地質災害現象,但礦山在開采過程中要對上述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調查評價,
以確保礦山安全。
13.7其它開采技術條件
(1)生產井開采情況
礦井煤層開采采用走向壁式采煤方法,放炮落煤,掘進巷道及工作面采用木
支護頂板,頂板好時為裸巷,破碎時則加密支護。采空區頂板管理采用充填法法,
工作面采用木支護,支柱間距一般l~L2m,頂板破碎地方采用肝石砌垛支護和適
當留煤柱。
(2)煤層頂底板巖性特征和力學性質
該煤層的直接頂板為深灰色巖質泥巖和灰巖、底板為淺色、灰色泥巖,老頂
頂板巖石抗壓強度較大,易于支護,但在裂隙發育帶、擠壓破碎帶,巖石較破碎,
應加強支護,底板泥巖屬次堅硬巖石,物理性能不穩定,會發生底鼓現象。
2井田儲量年產量及服務年限
2.1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以國土資源部門核定的礦區范圍為法定境界依據,走向長度3千米,
平均傾斜長度0.924千米礦區面積約2.772平方公里。開采標高+200?+800m。
該礦四界范圍如下表
表2—2—1拐點坐標表
點號
XY
1336165037459990
2336165037459000
3336300037459000
4336300037460400
5336340037462000
6336250037462000
7336250037460250
2.2儲量
2.2.1礦井工業儲量
表2—2—2礦井工業儲量匯總表
塊段面積1傾角1厚度1視密度儲量級別礦井總儲量A+BA+B占A+B占第
ABC西總總一水平
東
1178200290.521.414.83
2137133290.521.411.41
3268694290.541.612.56
4210357310.451.415.64
586329300.351.44.8899.59
6112875300.351.66.39
726546300.351.41.5
8138440420.351.410.43
9121114420.41.49.13
197.284.5242.8641.7
10112793401.11.422.7
1118211400.481.41.8
1294582401.11.419.01
1613417530.541.41.69
171745530.541.40.22
1847441530.541.45.96
2.2.2礦井儲量設計
礦井工業儲量減去設計計算的斷層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
地面建筑物需要留設的保護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損失量后的儲量。
井田范圍內未發現斷層,流經井田中央有一河流,河流未壓井田內煤,井田
范圍內沒有壓煤集中民房,沒有鐵路等構筑物壓煤,井田邊界留設20m保護煤柱。
則井田邊界損失量Zj=SjX20X0.5X1.4
=8380X20X0.5X1.4
=11.7320(萬t)
設計儲量Zs=Zg-Zj=197.2-11.732=185.468(萬。
2.2.3礦井設計可采儲量Zc
礦井設計儲量減去工業場地保護煤柱、礦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護煤
柱量后乘以采區采出率的儲量。
工業場地布置在煤層露頭外,未壓煤。礦井東西兩翼擬采用獨立的開拓系統,
均用平胴上山開拓,平雨及上山煤柱尺寸為:在巷道兩側留20m護巷煤柱。
表2—2—3礦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護煤柱量
東翼上山煤柱西翼大巷煤柱西翼上山煤柱量
合計萬t東翼大巷煤量t
量t量tt
18.912972598934102212972
所以,礦井可采儲量Zc=(Zs-Zb)X采區采出率=(185.468-18.9)X0.85=141.1
(萬t)
2.3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2.3.1礦井工作制度
礦井年工作日按330天計算,每日三班作業,每班8小時,工作面“兩采一
準”。
2.3.2礦井年產量及服務年限
表2—2—4礦井設計生產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種井型:
井型設計生產能力(MT/A)
1.21.51.82.43.04.05.06.0及
大型
以上
中型0.450.600.90
小型0.090.150.210.30
根據礦井實際情況,礦井設計年生產能力9萬噸/a。
礦井服務年限T
ZK“I」…
A?K9x1.3
式中:T一礦井設計服務年限,a;ZK一礦井可采儲量,萬t
A一礦井設計年產量,萬t;K一儲量備用系數,取1.3
所以礦井服務年限為12年。
3井田開拓
3.1概述
井田內為一單斜構造,呈半隱蔽式煤田。煤系地層被吳家坪組、大隆組、大
冶組及第四系覆蓋,厚度幾十米到一千米,井田范圍內溝谷切割深度大,地形最
低處海拔標高+206m,最高處+1330.6m,相對高差+1124.6m而煤層賦存在
+100~+900m標高,煤層露頭出露地表,煤層傾角變化大,西翼從+200~+450較為
平緩,25°-30°,+450~800m為45°左右;東翼普遍在40°以上,影響開拓方
式的主要因素為當地地形及煤層賦存條件。
生產礦井情況:井田為平洞開拓方式。主平碉位于+212水平標高。承擔運煤,
進風,供電,排水,行人等任務;+318平碉為副井,承擔進風,排水,行人,運
料等任務;+390為風井平洞,作礦井總回風巷。
根據當地地形地貌特點,結合煤層賦存條件,生產礦井生產采區巷道布置合
理,整個礦井用階梯平胴開拓較適宜。
3.2井田開拓
3.2.1影響開拓方式的因素
(1)井田內劃分原則:
井田劃分階段時,階段要有合理的斜長,以便于運輸、通風、巷道維護等。
上山采用輸送機時,輔助提升一般采用一段單鉤串車提升,絞車滾筒直徑一般不
大于1.6米。根據絞車纏繩量、階段斜長一般不超過800m。對煤層賦存條件好、
生產能力較大的采用滾筒直徑2.0米絞車,有效提升距離可達900余米。根據以上
分析,階段垂高一般可按下列范圍確定:緩斜、傾斜階段垂高為150~200m,急斜
煤層100~150m,傾角16°及以下煤層、瓦斯含量低、涌水量小時,應采用上、下
山開采相結合的方式。
階段內采區劃分一般應考慮走向有無大的地質構造變化,如斷層、無煤帶、
傾角變化較大等,若有可利用這些地質變化帶作為采區邊界。在沒有地質條件限
制時,應綜合考慮技術經濟的合理性,確定最優方案。一般采區走向長度可參照
下列數值確定:綜采工作面單翼布置時,走向長度一般不小于1000m,雙翼布置
時一般不小于2000m;高檔普采的雙翼采區,其走向長度一般為10007500;炮采
工作面,雙翼采區走向長度一般為800~1000m。對于頂底板松軟巷道難以維護,
地質構造復雜或自燃發火期短的煤層,以及裝備水平低的小型礦井,采區走向長
度適當縮短。具體劃分時,應使礦井初期開采的采區,盡量布置在井筒附近,應
優先考慮布置中央采區的可能性。采用膠帶輸送機斜井開拓時,初期中央采區上
山可利用主副、斜井,以減少井巷工程量;采區一般宜雙翼布置。當受地質構造
限制,活在安全上有特殊要求時,也可布置單翼采區。綜采工作面采區單翼布置
有利于跨上山或跨石門連續開采,以減少工作面搬家次數。
采區內要有合理的區段數目,以保證采區正常生產和工作面接替。
開采水平的數目、位置,應根據煤層賦存條件、階段的劃分、生產技術水平
和水平接替等因素綜合考慮。
(2)井筒形式、數目及配置。應根據煤層賦存條件、地形、水文地質、沖積
層組成和厚度、井型、設備供應、施工條件等因素來考慮。
(3)運輸大巷和總回風巷的布置及與煤層間的聯系方式
主要運輸大巷一般應布置在煤組地板巖石中,巖石運輸大巷應布置在堅硬、
穩定、厚度較大的巖層中,如砂巖、石灰巖和砂質頁巖等。當井田上部邊界標高
不一致是,總回風巷可安不同標高分段設置,但分段不宜過多。
3.2.2方案的提出及技術經濟分析
階段劃分
茶園坪煤礦開采+200~+800米標高的煤層,相對高差600米,+450米以下屬
于緩斜煤層,+450~800屬于傾斜煤層??蓜澐?~4個階段。
階段劃分可按如下方式:
三階段三水平:四階段四水平:
第一階段+200-400第一階段+200~+350
第二階段+400-+650第二階段+350~+500
第三階段+600-+900第三階段+500-+650
第四階段+650-+900
表3—2—1階段主要技術參數表
階段服務年限/A
區段區段區段采
劃分階段斜長水平實際出
數目/斜長出煤量/
數目/M煤量/萬T
水平采區
個/M萬T
/個
45085.839.52411321.5X4
331633.143.724798.3X4
27921.642.424695.4X4
33962.776.923113>0.9X3
29633.043.7239711.0X3
4
20814.381.623694.8X3
20415.821.823685.3X3
根據階段參數綜合分析,四階段四水平所多布置的巷道利用率不高,上山服
務年限短,采用三階段三水平更經濟合理,所以決定用三階段三水平。
(2)井口位置選擇
方案一:開拓方式為平恫開拓方式。工業場地和主井布置在斜坡正下方的公
路上邊,地形標高+212m,地形平坦,工業廣場沿天池河邊布置,面積大,占良田
面積小,進場公路為現有公路,離主干線公路約50m左右,肝石排場選擇在工業
廣場的南側,排肝距離為100m。
主井口標高為+212m,沿著141°的方位角直行掘進,掘進160米時離煤層
15m,然后沿煤層掘進運輸大巷。
方案二:將井口及工業場地選擇在風響坪河邊+220米標高,工業場地位于洼
溝南側沿天池河邊布置,不占良田,排肝場布置在洼溝南側沿天池河邊+215?+220
標高。工業場地較開闊,場內建筑物依現有的公路布置,分區較明確,布局較合
理,進場公路需修礦山簡易公路500米,距離主干線公路為+500米左右。
主井井口標高選擇在+212米,從井口位置沿180的方位掘355m至設計的運輸大
巷位置然后沿煤層底板距煤層10~15米向前掘進運輸巷,巷道斷面5.86m2,坡度
3%o承擔進風、行人、運輸任務。
井口工業場地位置方案優缺點比較:
方案一:進場簡易公路短,維護費用低;過巖石巷工程量較小,建井工期較
短;建井初期,工業場地土石方量小,主要為填方,可解決井巷掘進的排渣問題;
井筒圍巖較穩定;可利用部分社會公益設施,減少建設投資。但是工業場地上方
地形坡度較方案一陡;工業場地較方案一小,平整廠地工程量大。
方案二:工業場地上方地形坡度較方案一陡;給水管路較短;但是;較方案
一井巷掘進工程量大,建井投資大;地表堆積物厚,井筒圍巖穩定程度稍低,支
護難度大;地形條件較差,工業場地布置土石方量較方案一大,基建投資大,礦
井生產營運費高。
經方案比較,方案一有利因素多于方案二,井口及工業廣場選擇方案一,結
合階段劃分的分析,井口選擇方案一的基礎上,選擇采用三水平開拓整個礦井。
風井位置選擇:由于煤層上下高差達600米,采用的是階梯平碉開拓,煤層
露頭均出露地表,為使井田開拓生產過程中通風及運料的方便,每一采區單獨布
置一回風井,以+400、+650、+900分別為一、二、三采區回風平巷標高。
3.3井筒特征
3.3.1井筒斷面尺寸
主井平胴主要用于運輸,供電,行人,進風,排水壓氣等;風井平嗣擔任通
風,行人,輔助運輸等任務。
礦井運輸選用It礦車,由牽引車牽引至地面儲煤地點,主井筒一側設人行道、
敷設壓風壓水管、排水坑,供電電纜,另一-側敷設通訊、監控線路;風井敷設通
訊、監控線路。風井井筒敷設通訊、監控線路。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煤炭
工業設計規范》的規定:主要運輸大巷巷道凈高度不得小于2.2米,其他巷道不
得小于1.8米,其中人行道側不得小于800mm,非人行道側不得小于300mm,
主井及風井及運輸大巷均采用半圓拱斷面形式,墻高取1600mm,拱高取
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八年級 歷史與社會上冊 1.2.3 百家爭鳴 教學設計
- 六年級體育上冊 第二十二課 蹲踞式起跑、快速跑教學設計
- 花藝師考試的職業發展與升遷路徑設計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時間管理試題及答案
- 二道智力測試題及答案
- 系統分析師考試實踐案例總結及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考試應對情況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花藝師作品評審標準試題及答案
- sbs防水購銷合同樣本
- 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常見問題解答試題及答案
- 新《醫院財務制度》課件
- 醫院物業項目投標書
- pep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3《Atthezoo》單元作業設計(二)
- 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2023版自行檢測規則
- 反假貨幣《外幣美元》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重慶大轟炸優秀課件
- 附件1:中國聯通動環監控系統B接口技術規范(V3.0)
- 防浪墻工程招標文件
- 危險化學品安全周知卡(硫酸?)
- 外貿客戶報價單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藥學中藥性味歸經功效歸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