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古建筑群的資料_第1頁
武當山古建筑群的資料_第2頁
武當山古建筑群的資料_第3頁
武當山古建筑群的資料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當山古建筑群的資料武當山古建筑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學和藝術成就。古建筑群座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武當山古建筑群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筑的最高水平。湖北的武當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武當山,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又名太和山,古時稱“玄岳”、“太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經贊嘆此山“玄岳出于五岳之上”。面積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四周有72峰聳立,24水環流,危巖奇洞深藏,白云綠樹交映,蔚蔚壯觀。武當山是唐代以來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有規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在宋朝也有所建設,元代進一步擴大修建規模,在明朝達到修建的鼎盛時期。明朝永樂皇帝親自主持修建,動用數十萬民工,在武當山大興土木,歷時12年,建成了9宮,9觀,36庵堂,72巖廟的大規模道教建筑群,成為統治階級利用宗教加強思想統治的史證。武當山古建筑群是由明代皇帝親自策劃、派人修建、派人管理的。現存建筑規模之大、規制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在中國道教建筑中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上也屬罕見。武當山古建筑群總體規劃嚴密,主次有序。選擇建筑位置,注重周圍環境,講究山形水脈,聚氣藏風,達到了建筑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現存的有太和宮、南巖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和玉虛宮、玉龍宮遺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巖廟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棟,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其中紫霄宮高18米,寬30米,進深12米,面積為350多平方米。眾多的建筑中,用才廣泛,有木構、銅鑄、石雕等,都達到了極高的技藝水平。金殿是一座明代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筑,位于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端一個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石筑平臺正中,其余全部構件在北京用銅鑄成后,于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經運河轉長江、漢水運至天柱峰組裝而成。高5.5米,面闊4.4米,進深3.15米,遍體鎦金,經歷了數百年風雨侵蝕仍輝煌如新。此外,武當山還保存著大量銅、鐵、木、石造像1486件,多為明代以前作品,碑刻400多通,以及一批圖書、經文,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武當山草藥資源豐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