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來解釋要素稟賦不同的兩個國家生產可能性邊界之間的差別_第1頁
如何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來解釋要素稟賦不同的兩個國家生產可能性邊界之間的差別_第2頁
如何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來解釋要素稟賦不同的兩個國家生產可能性邊界之間的差別_第3頁
如何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來解釋要素稟賦不同的兩個國家生產可能性邊界之間的差別_第4頁
如何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來解釋要素稟賦不同的兩個國家生產可能性邊界之間的差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來解釋要素稟賦不同的兩個國家生產可能性邊界之間的差別如何根據羅伯津斯基定理來解釋要素稟賦不同的兩個國家生產可能性邊界之間的差別?羅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對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會導致密集使用該要素部門的生產增加,而另一部門的生產則下降。由于在任意相同的商品相對價格下,資本增加后,相對于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供給會提高,在需求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意味著資本增加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相對價格會下降。同理,如果勞動增加,資本不變,那么要素稟賦變化后,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相對價格會下降。而在開放條件下,如果一國某一要素增加,對方國家一切保持不變,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國際市場上密集使用該要素的商品的相對價格會下降。進一步講,若該商品是要素增加國家的出口商品,則該國的貿易條件將惡化,相應的,對方國家的貿易條件將得到改善;若該商品是要素增加國家的進口商品,則該國的貿易條件將得到改善,而對方國家貿易條件則將惡化。而如果兩個國家的要素稟賦不一樣,則某種要素多的國家,會產生更多密集使用該要素的產品,反之亦然,所以兩個國家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就出現了差別。在戰后幾十年間,日本、韓國等東亞的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主要出口產品由初級產品到勞動密集型產品,再到資本密集型產品,試對此變化加以解釋。在戰后的幾十年間,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國際間貿易的發展,日本、韓國等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利用自己的充足勞動力,促進了本國的經濟發展。而后,在較長的時間里,要素積累或經濟的增長又改變了一國的比較優勢型態,即以前具有比較利益的產品,現在由于經濟增長又可能變為處于比較劣勢;反之,以前處于比較劣勢的物品,現在也可能變為具有比較利益。如下圖,假設A國在經濟增長前,在Y商品上具有比較優勢,故在開始階段出口Y,進口X。但由于經濟增長偏向X部門,使得X部門的相對供給能力不斷提高,最終X部門由原來的比較劣勢地位轉變為擁有比較優勢,于是A國改為出口X,進口Y。而日本等東亞國家或地區的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也是由于此種原因,出口產品由初級產品到勞動密集型產品,再到資本密集型產品,都是由于后者產品變為具有比較優勢,成為出口商品,而前者變為處于比較劣勢,成為進口商品。試分析外資流入對東道國貿易條件和比較優勢的影響。外資流入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改變東道國的要素稟賦,比如,使得原來資本相對稀缺的國豐裕的國家。當要素稟賦改變以后,東道國可以發揮新形成的比較優勢進行國際貿易,提高福利水平。但是,如果外資流入的東道國在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上,增加的特別多,以至于影響到國際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密集使用該要素的商品的相對價格會下降,這將使得此國此種產品的出口價格有下降的壓力,不利于貿易條件的維持和改善。舉例說明里昂惕夫的反論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理論更顯得脫離實際。在這種形勢下,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力圖用新的學說來解釋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中存在的某些問題,這個轉折點就是里昂惕夫反論(TheLeontiefParadox),或叫里昂惕夫之謎。根據傳統的要素稟賦理論,戰后美國出口的應是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美國經濟學家華西里·列昂惕夫采用投入產出法對戰后美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后,卻發現,美國美國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這與赫--俄模型剛好相反。由于赫--俄模型已經被西方經濟學界廣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結論被稱為"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反論"。其主要內容有:1.勞動熟練說(SkilledLaborTheory)勞動熟練說又稱人類技能說(HumanSkillTheory)和勞動效率說,最先是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來由美國經濟學家基辛(D.B.Keesing)加以發展,用勞動效率和勞動熟練或技能的差異來解釋里昂惕夫之謎和影響進出口商品結構的理論。2.人力資本說(HumanCapitalTheory)人力資本說是美國經濟學者凱南(P.B.Kenen)等人提出的,用對人力投資的差異來解釋美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符合赫-俄原理的學說。他們認為,勞動是不同質的,這種不同質表現在勞動效率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是由勞動熟練程度所決定,而勞動熟練程度的高低,又取決于對勞動者進行培訓、教育和其他有關的開支,即決定智力開支的投資,因此,高的熟練效率和熟練勞動,歸根到底是一種投資的結果,是一種資本支出的產物。凱南認為,國際貿易商品生產所需的資本應包括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即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主要是指一國用于職業教育、技術培訓等方面投入的資本。人力資本投入,可提高勞動技能和專門知識水平,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由于美國投入了較多的人力資本,而擁有更多的熟練技術勞動力,因此,美國出口產品含有較多的熟練技術勞動。如果把熟練技術勞動的收入高出簡單勞動的部分算作資本并同有形資本相加,經過這樣處理之后,美國仍然是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這個結論是符合赫-俄原理的,從而把里昂惕夫之謎顛倒過來,這就是所謂人力資本說。3.技術差距說(TheoryofTechnologicalGap)技術差距說又稱技術間隔說,是美國經濟學家M·V·波斯納(MichaelV.Posner)提出,格魯伯(W.Gruber)和弗農(R.Vernon)等人進一步論證的關于技術領先的國家,具有較強開發新產品和新工藝的能力,形成或擴大了國際間的技術差距,而有可能暫時享有生產和出口某類高技術產品的比較優勢的理論。波斯納認為,人力資本是過去對教育和培訓進行投資的結果,因而可以將其作為一種資本或獨立的生產要素,而技術是過去對研究與發展進行投資的結果,也可以作為一種資本或獨立的生產要素。但是,由于各國對技術的投資和技術革新的進展不一致,因而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差距。這樣就使得技術資源相對豐裕的或者在技術發展中處于領先的國家,有可能享有生產和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為了論證這個理論,格魯伯和弗農等人根據1962年美國19個產業的有關資料所作統計分析,其中5個具有高度技術水平的產業(運輸、電器、工具、化學、機器制造)的科研和發展經費占19個產業全部科研和發展經費總數的89.4%;5個產業中的技術人員占19個產業總數的85.3%;5個產業的銷售額占19個產業總銷售額的39.1%;5個產業的出口量占19個產業總出口量的72%。這種實證研究表明,美國在上述5個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方面,確實處于比較優勢。因此可以認為,出口科研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國家也就是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國家。根據上述統計分析,美國就是這種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差距論是完全可以與赫-俄原理相銜接的。4.產品周期說(TheoryofProductCycle)產品周期說又稱產品生命周期說(TheoryofProductLifeCy-cle),由美國經濟學家弗農提出,并由威爾士(L.T.Wells)等人加以發展。它是關于產品生命不同階段決定生產與出口該產品的國家轉移理論。弗農在論述技術差距說的基礎上,將一種國內市場營銷學的概念引入國際貿易理論,認為許多新產品的生命周期經歷三個時期:(1)產品創新時期。(2)產品成熟時期。(3)產品標準化時期??傊?,產品生命周期說是一種動態經濟理論。從產品要素的密集性上,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時期,其生產要素比例會發生規律性變化。從不同國家上,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時期,其比較利益將從某一國家轉向另一國家,這就使得赫-俄靜態的要素比例說變成一種動態要素比例說。5.需求偏好相似說(TheoryofDemandPreferenceSimi-larlty)需求偏好相似說又稱偏好相似說或收入貿易說(IncomeTradeTheory),是由瑞典經濟學家林德(S.B.Linder)提出的,用國家之間需求結構相似來解釋工業制成品貿易發展的理論。他認為赫-俄原理只適用于工業制成品和初級產品之間的貿易,而不能適用工業制成品的貿易。這是因為前者的貿易發展主要是由供給方面決定的,而后者的貿易發展主要是由需求方面決定的。林德認為,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費品、資本品的需求類型有著緊密的聯系。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的國家,其選擇的消費品質量也較低,因為他要讓有限的收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同時,為了實現充分就業和掌握生產技術,也只能選擇通用的技術簡單的資本設備,這又導致了這些國家的消費品結構的低級化。人均收入水平較高的國家,其選擇的消費品質量與檔次較高,而資本設備需求結構也必須更先進、更高級。因此,人均收入水平相同的國家之間的貿易范圍可能是最大的,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異卻是貿易發展的潛在障礙。這就是說,即使一個國家擁有比較優勢產品,但由于其他國家的收入水平與它不同,而對其產品沒有需求,這種比較優勢的產品就不能成為貿易產品。6.產業內貿易說(Intra-industryTradeTheory)美國經濟學家格魯貝爾(H.G.Grubel)等人在研究共同市場成員國之間貿易量的增長時,發現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并不是按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