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此處鍵入]4“挑戰杯”系列競賽指導手冊共青團河南師范大學委員會2022年10月目錄前言為什么要參加“挑戰杯” 4第一部分:什么是“挑戰杯”競賽? 5“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4我?!疤魬鸨贝髮W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情況 7第二部分:“挑戰杯”系列競賽日程安排 27第三部分:怎樣參加“挑戰杯”競賽 29一、競賽簡介 29二、選題 311.學術論文的選題 312.社會調查報告的選題 353.科技發明制作的選題 374.發明作品的設計與制作 39三、作品撰寫指導 391.學術論文的概念 392.學術論文的結構 423.學術論文寫作要點 424.調查報告的結構 48四、關于競賽中課題研究的幾點建議 56五、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作品 57前言為什么要參加“挑戰杯”學習鉆研的機會——通過“挑戰杯”,可以和同學合作,在互相學習中激發靈感;更可能得到名師指導,常常有“茅塞頓開”的欣喜。各個院系的實驗室、資料室對“挑戰杯”的參與者也大多是一路綠燈?!疤魬鸨蹦芴峁┙o你盡可能多的便利和資金、人力支持,使你擁有一個更好的陶然書海,求索真知的機會。發掘潛力的舞臺——“挑戰杯”并非高不可攀,其宗旨重在挑戰。所考驗的是你的勇氣和靈感,只要你踏上征途,必會有所收獲。探索過程可能漫長而艱苦,也可能經歷坎坷失敗,從一次次挫折中吸取教訓,完善自我,獲得寶貴的科研經驗。當大功告成之時,你會欣喜地發現,除了成功之外,你更大的收獲是發掘了自己更多的潛力!準備明天的騰飛——參賽同學的獲獎情況將被存入本人檔案,并通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和畢業分配辦公室。同時,部分優秀作品經專家組評選后送交參加全國“挑戰杯”競賽,為校爭光,為己添彩。參賽作品中確有實際價值的作品,我校會積極對外推介,使作品能夠真正轉化為現實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一句話,“挑戰杯”競賽將是一個學生描繪多彩明天的重要一筆?!疤魬鸨备傎惤o我們充分的自由空間開拓我們的思維,發揮我們的想象,實踐我們的想法,最終,證明我們的價值!讓我們一起充滿信心,迎接挑戰吧!第一部分:什么是“挑戰杯”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主辦,國內著名大學和新聞單位聯合發起和組織開展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到目前為止,“挑戰杯”競賽在中國共有兩個并列項目,一個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另一個則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這兩個項目的全國競賽交叉輪流開展,每個項目每兩年舉辦一屆?!疤魬鸨比珖髮W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競賽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技“奧林匹克”。這項活動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自1989年以來已先后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著名大學舉辦過十三屆。特別是近幾屆參與高校、關注媒體都在不斷增加。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競賽活動十分關注,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題寫"挑戰杯"杯名,李鵬、李嵐清、吳邦國等國家領導人也為競賽題了詞,蘇步青、錢三強、朱光亞、周光召等著名科學家也紛紛寄語競賽活動。隨著“挑戰杯”科技競賽的發展,無論在競賽的內涵上,還是在競賽的水平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聲譽遠播港澳地區甚至歐美發達國家,對高校的學生課外科技與學術活動起著不可低估的推動與促進作用。歷經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已經成為:吸引廣大高校學生共同參與的科技盛會從最初的19所高校發起,發展到1000多所高校參與;從300多人的小擂臺發展到200多萬大學生的競技場——“挑戰杯”競賽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顯著增強。促進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搖籃競賽獲獎者中已經產生了兩位長江學者,6位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導師,70%的學生獲獎后繼續攻讀更高層次的學歷,近30%的學生出國深造。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第五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中國杰出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第八屆、第九屆“挑戰杯”競賽獲獎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級博士研究生胡鈴心等。引導高校學生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術轉讓、科技創業,讓“挑戰杯”競賽從象牙塔走向社會,推動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的實踐課堂“挑戰杯”已經形成了國家、省、高校三級賽制,廣大高校以“挑戰杯”競賽為龍頭,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拓展工作載體,把創新教育納入教育規劃,使“挑戰杯”競賽成為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平臺。展示全體中華學子創新風采的亮麗舞臺香港、澳門、臺灣眾多高校積極參與競賽,派出代表團參加觀摩和展示。競賽成為兩岸四地青年學子展示創新風采的舞臺,增進彼此了解、加深彼此感情的重要途徑。我校“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情況2009年我?!疤魬鸨鲍@獎情況國家級三等獎 《小G蛋白信號通路相關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達方式與作用分析》參賽隊員:秦波省級一等獎 《小G蛋白信號通路相關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達方式與作用分析》參賽隊員:秦波省級二等獎 《電力線載波寬帶上網裝置》 參賽隊員:賈利鋒《大學生自我評估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關系探究》 參賽隊員:朋阿歡、張會云、周炎、王杰、易杰《絕經女性骨質疏松癥的“運動”+“營養”療法》參賽隊員: 陳薈宇省級三等獎 《大學生職業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與職業成熟度的現狀及關系研究》參賽隊員:寧亞飛、劉琳慧、莫娟娟、周炎、王亞《論我國網絡隱私權法律體保護體系的構建—以“人肉搜索”現象為切入點》 參賽隊員:李占立、閆飛飛、盛開《高校學生干部的個性化激勵:基于成本、收益和效用的分析》 參賽隊員:王世威2011年我?!疤魬鸨鲍@獎情況國家級二等獎 《非環核苷及核苷酸類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 參賽隊員:毛潤澤國家級三等獎 《微/納分級結構CuI及其催化和吸附性研究》 參賽隊員:蔣毅《農民工權力法律保護調查報告——以東莞、鄭州等城市為調查地域》參賽隊員:康東書、劉林霞、黃博琛、任芳瑋、程利敏、王瑋、賈園園省級一等獎 《基于粒計算的網絡故障診斷方法研究》 參賽隊員:宋艷佩、錢永福、董波、王亞妮《非環核苷及核苷酸類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 參賽隊員:毛潤澤《微/納分級結構CuI及其催化和吸附性研究》 參賽隊員:蔣毅《農民工權力法律保護調查報告——以東莞、鄭州等城市為調查地域》參賽隊員:康東書、劉林霞、黃博琛、任芳瑋、程利敏、王瑋、賈園園省級二等獎 《一種新的直覺模糊蘊涵》參賽隊員:薛天宇、王靜、詹迎建、張文彩《加邊三對角線性方程組解法的研究》 參賽隊員:尼賀霞、吳喚榮、張培培《抗生素對擬南芥幼苗根生長的影響》 參賽隊員:段志坤、何云龍、段志強《改革開放以來河南農村環保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安陽湯陰縣為例》參賽隊員:張超、陸世莘《關于“城中村”改造模式的選擇與實施——以新鄉市“城中村”改造為例》 參賽隊員:劉一偉、劉永強、王冰《河南省“陽光家園”安置模式下艾滋致孤兒童生活現狀調查》 參賽隊員:路秀霞、趙曉楠、師淑霞《河南省大學生性別教育現狀調查》 參賽隊員:閆崇、徐亞瓊、周文杰、劉三貴、羅運凱、閆向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焦慮、自我能效感與考試成績關系的研究》 參賽隊員:吳向明、黃改、孫遙《河南省在校大學生的消費現狀調查及其分析》 參賽隊員:葛曉龍、張亮、聶瑩瑩、王艷賓、侯亞平、張潔《嵌入式無線視頻及環境參數智能監控系統》 參賽隊員:伏思昌、劉坤、袁運良、劉光超、韓旭海《公交車鋰離子電池維護儀》 參賽隊員:董振偉、李佩佳、黃笑天、金小娜、劉曉菲、王燦燦、莊中迪《英國詩人菲利普·拉金的譯介研究及其展望》 參賽隊員:侯丹青《關于延安精神與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研究》 參賽隊員:劉曉璐省級三等獎 《大鼠肝再生相關基因Maff的分子進化研究》 參賽隊員:范念斯《污染源監測管理中煙氣數據采集儀的開發》 參賽隊員:鐘瀟柔、張咪、朱智超、王艷茹《潮霉素對擬南芥生長的影響》 參賽隊員:段志強、何云龍《菊花花青素的提取及其清除DPPH·作用》 參賽隊員:王少朋、楊曉翠、彭會貞《河南省農村弱勢兒童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以蔡、洛寧為例》 參賽隊員:陳建杰、劉爽、王華芳、熊全生、謝曉磊、劉丹《社會空間視角下失地農民就業邊緣化的新思考——以鄭州市為例》參賽隊員:郭子瑜、李雪飛《新農村建設語義下農村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狀態研究——基于濮陽周邊農村麥稈畫的實證調查》 參賽隊員:李一喆、孫玥、溫長峰、王艷茹《“中西部地區大學生假期南下務工”權益維護機制完善之研究——結合河南省新鄉市四所高校實證調查研究》 參賽隊員:鵠鵬、楊宇偉、馬留洋、王雪《大運河申遺下的古通濟渠段旅游開發探究》 參賽隊員:張飛鴻、屈冊《非線性系統的使用輸出跟蹤控制設計》 參賽隊員:張俊峰、薛載坤《超聲波振動篩自動控制電源》 參賽隊員:張婕、金峰、崔潁琦、趙晨峰、張亞朝2013年我?!疤魬鸨鲍@獎情況省級一等獎 《一種純天然的蛋雞飼料復合中藥添加劑》 參賽隊員:王科、李瑞瑞、范丹婷、陳紅、熊中生、劉一穹、王鑫慧《羥基磷灰石/硫酸軟骨素雜化介孔微米的簡易合成及其抗腫瘤藥物靶向傳輸和持續可控釋放性能》 參賽隊員:李熠輝《增權視角下新生代農民工幸福感的研究以河南籍新生代農民工為例》 參賽隊員:王亞會、張峰濤、袁珊、丁文月、鄧青杰、徐歡歡省級二等獎 《一種計算機鍵盤》 參賽隊員:劉洋洋、張亞玲、程興舉、鄭亞鴿、薛凌云《室內LED光通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參賽隊員:何貞攀、靳洪波、王景洋、劉匯東、李小康、張瑞華《基于中值濾波與支持向量基的指紋識別研究》 參賽隊員:梁冰雪、趙文龍、馮克遷、付忠良《基于加權閾值算法的圖像分割方法研究》 參賽隊員:睢世凱、趙小草、楊書燦、杜杰《基于RFID技術的涉車信息服務應用—“汽車身份證”》 參賽隊員:郭淑俊、楊恩源、莫路芳、張瑞瑞《基于“以房養老”的倒按揭最優化模式》 參賽隊員:鄭雨晗、強薇、楊珍珍、張學敏、《新課程標準下對初中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 參賽隊員:趙越奇《河南省“新農?!眳⒈V黧w較多選擇較低繳費檔次原因及解決對策分析蘭考等四縣實地調研為例》 參賽隊員:劉二鵬、楊潔、趙夢迪、劉田園、趙躍進、楊亞平、李典典《雷達信號模擬器》 參賽隊員:韓非、黃延戈、鄧浩、季德志、唐哲、易先進、鮑晨、韓振峰《中原經濟區戰略背景下小微企業法律保護調研以鄭州,新鄉,洛陽為調查地域》參賽隊員:劉寧寧、付莎莎、王浩博、李路燕、張亞杰、谷聰慧、李彤《紫外線輻射和遮蔭對地黃幼苗和根際醇含量的影響》 參賽隊員:張翔宇省賽三等獎 《電路理論在城市路網平衡中的應用》 參賽隊員:馮豪方、肖克聰、吳飛川、李永姣、黃士凱《基于K-SVD學習字典和改進OMP圖像稀疏表示的去噪算法》 參賽隊員:劉曉芳、張華偉、吳龍飛《小型可視化輻射探測器》參賽隊員:王明遠、周軍曉、田豐碩、許婉梅、筱璐、王娟、滕嫚嫚《新穎網絡狀金納米結構材料的制備》 參賽隊員:魏濟時《柔性塑料薄膜太陽能電動車》 參賽隊員:楊樂、劉恒志《社會轉型期大學校園文化生活調查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為例》參賽隊員:葉松、薛彬睿、丁一凡、王燦生、康鑫《旅游與偏遠地區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參賽隊員:張晶晶、王際森、郟凌嘉、劉學堃、魏方方《聚縮水甘油b-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組裝性能的研究》 參賽隊員:姬漢軒《智能報警醫用瓶套》 參賽隊員:趙俊、王帥、鄭歡歡、于可可、胡亞飛、丁超萌、馬俊杰2015年我?!疤魬鸨鲍@獎情況國家二等獎、省級一等獎《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宅基地退出機制研究——以410名河南籍農民工為例》參賽隊員:劉冀楠、燕楠、婁博華、劉曉涵、程國浩、張澤、馬燁文、張鳳宇國家三等獎、省級一等獎《適用于掃描探針顯微鏡的納米精度、極低成本的壓電片組裝式壓電馬達》參賽人員:孫涵、崔明煥、趙雯省一等獎《亞文化視域下的青少年網絡文化調查報告——以洛陽、新鄉等城市為調查地域》參賽人員:董一博、季超勤、陳婕萍、趙琦、宋世佳、李穎彥、郭琛昊省二等獎《CO在Ni1/YSZ(11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參賽人員:董珊、馬志攀、魏丹丹《微商發展前景分析--基于微信C2C模式的調查研究》參賽人員:丁彥欽、段金怡、路倩倩、陳袁媛、李惠、許穩娟、高飛、郝中才《“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消費觀念”的調研報告--以550名河南籍農民工為例》參賽人員:王嬌嬌、杜好宸、李鴻、宇王志偉、趙瑛、唐哲、董方月、何雨函《村民“市民化”過程中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困境分析》參賽人員:杜霄璇、潘博博、劉恒睿、李碧丹、楊進、李松松、鄭林琳《語言暴力之災——城鄉小學課堂語言暴力程度不同的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參賽人員:程菲、王儉、高佳妮、王奕《河南省知名商標翻譯現狀調研報告——以29個獲得“中國馳名食品”的商標為例》參賽人員:付文婷、唐聰、張馨尹、王育培、馬茹、曲靜怡、宋明昊《綠色新能源燃料電池高效催化劑的制備》參賽人員:石敏《電動汽車太陽能MPPT充電管理系統》參賽人員:周方明、齊錦博、楊瑞、張霽雯省三等獎《氯法拉濱合成新工藝》參賽人員:郭真《N,S雙摻雜碳材料的制備和氧還原性能研究》參賽人員:溫仕芳《O2在Ta-Fe共摻雜的Pd基核殼結構納米線催化劑上的吸附和解離》參賽人員:萬正陽《O2在Si摻雜石墨烯上還原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參賽人員:程瑩潔《本土大型商業機構的品牌戰略探究(以胖東來為例)》參賽人員:盧路加、毋曉迪、蔣夢夢、萬雪鈺、李炎芮《兒童福利視角下農村學前教育現狀研究調查報告——以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兒童為例》參賽人員:武娜、王縉縉、翟飛鴻、張石留、石中懷、楊曉凡《人口空心化背景下農村小學發展困境與出路研究》參賽人員:肖晨風、王子寧、范文、王淑寧、任興燕、馮曉博、王斌《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新鄉市6所高校為例》參賽人員:晉楠、段文琦、姚遠、王夢珂、秦垚、馬良、王思雨、詹會娜《對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抗逆力培養的調查研究報告》參賽人員:徐悅、陳蕾、王水秋、魏蕾蕾、李夢君《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之霧霾分析及防治建議》參賽人員:陳姣、王菲菲、周含語、焦亞敏、靳璐璐《基于3D技術下網絡營銷的現狀以及創新性方案的研究》參賽人員:高云、馬節、王令、胡瑞洋、王藝璇、王亞坤、陳培鴦《微型家庭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參賽人員:趙國強、呂晶、雷連彩、侯瑞鋒、吳鵬遠、吳甜、趙蒙樂、張萌鐸《一種水稻防御UV輻射保護劑及其應用》參賽人員:高偉、李立采、蔣昕彧、王天琪、張晴晴、方佳佳2017年我?!疤魬鸨鲍@獎情況國家三等獎、省級特等獎《新型的可移動的旅游景點用公共廁所》參賽人員:馬靜瀟、張傳雨、周肖廷、王洋、宋丹陽、常鵬宇、周珊伊、徐英、王穎省級特等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研究》參賽人員:張譽戈、米聰慧、李志恒、毛夢霞、詹宇、趙子涵、趙夢迪、王智萱省級一等獎《基于分振幅原理的激光偏振測量儀對比系統》參賽人員:李寧馨、劉春華、關秋美、于可新、王紅《基于遠程監控和GPS定位的仿生撲翼偵察無人機》參賽人員:宋國祥、張松玲《福利供給多元化視角下養老服務模式新探究--基于河南省新鄉市4個社區的調查》參賽人員:蘇彤、劉成泉、李孝龍《用于廢水中Cr(VI)的還原及疏水性有機污染物處理的碳氣凝膠材料》參賽人員:丁旭輝、郭騰、岳小萍、金佳、楊勝楠《“互聯網+”語境下大學生網絡影視行為研究報告--以河南省高校大學生為例》參賽人員:陳夢暉、李文暢、丁傳寧、康睿、李婉月、吳夢圓、海嘯省級二等獎《可印刷高介電、低損耗埋入式電容器》參賽人員:宋建楠、莊照通、王昭、石騰飛、賈兆靜、張世晨、肖軍、盧元齊、饒良鵬《一種PEDOT:PSS-MoO3-硅納米線陣列有機無機雜化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方法》參賽人員:李德銘、王穎、曹磊、王振豪、魏鈺博、張津、周正、陳偉霞、高婉情《環境WiFi信號的電能捕獲裝置》參賽人員:景建偉、龐家斐、范悅《生物有機肥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膜質過氧化的影響》參賽人員:郭穎穎、張一漪、賈樂、王亞濤《Ta/W混配型雜多酸的制備方法及其在酸催化和質子導電領域中的應用》參賽人員:翟建新、王若雅、曹蕊蕊《CeO2基固體電解質及CCTO、TiO2基電介質陶瓷的性能研究》參賽人員:張碧輝,賈鵬博,陳俊鴿,史林鑫,朱倩倩,郝亞丹,張靜,曾坤,張宇,田亞文《一種負載Ni雙原子高效催化氧氣解離的催化劑:第一性原理研究》參賽人員:董珊、馬志攀、孟亞楠、孔維孟、闞東曉《室內可見光通信設計》參賽人員:陳要輝、周志強、原靜、李修志、劉晨、郭龍飛、彭方樂、馬守衛《基于Wi-Fi室內定位的大型停車場智能導航系統》參賽人員:樊培毅、尹盼、段雯瓊、鄧卓、王亞茹、龐靜怡《具有可調電容及多相催化性能的氮摻雜多孔碳》參賽人員:唐亞東、趙文琪、侯冉冉、趙春曉、郭亞文《基于互聯網+育兒母嬰O2O的設計與實踐》參賽人員:雷騰飛、徐淑婷、王永情、謝勤忠、王勇《基于無機-有機復合介孔/納米材料的一種微型重金屬廢水處理簡易裝置》參賽人員:范靈超、杜思雨《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學生英語書面語表達能力的研究--以語料庫為例》參賽人員:閆亞杰、姚文文、馬藝翀、劉瑩麗《一種利用生物膜處理水循環系統》參賽人員:蔡博瑩、車育青、段一凡《寬帶射頻能量匯聚器》參賽人員:邵文、楊米米、邢孟女《河南省高校“APP打卡”式課外鍛煉:現狀調查與實踐探索》參賽人員:郭嘉欣、任英杰、黃秋雨、鄒照斌、任欣云省級三等獎《社會組織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模式研究——以河南省新鄉市誠城社區為例》參賽人員:張贊、王曉《”機構-社區-居家“一體化養老服務融合模式研究——基于愛德養老機構的案例分析》參賽人員:陳秋霖、張晨、牛慧芳、羅景旦、張旭《青年流動務工人口住房保障問題研究————基于鄭州市的問卷調查》參賽人員:李兵兵、趙夢天、李翔、王自立、呂苗苗、董新悅、王凈凈《農村籍大學生基層就業的社會保障支持研究》參賽人員:婁博華、曹雅靜、郭俊洋、張歡、宋明昊、袁樂樂、職詩萌、李夢瑩《新媒體視野下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發策略研究——以河南??h泥咕咕為例》參賽人員:原博晗、代夢緣、趙婧慧、段本嵩、胡蓉蓉、栗琦琦、劉曉潔、劉通《“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微公益參與行為的調查研究》參賽人員:王萍、張鴻燕、汪博文、楊清華、程雪昕然《鐵酸鉍多鐵性及光催化活性的調控研究》參賽人員:朱夢偉、馮剛、楊宇萱、孫文娟、李春娟、賈旭升、連晴晴、陳廷珍《活性污泥凈化污水過程分析儀》參賽人員:郭全全、張怡菲、邢璐伊、康萌《基于偽隨機置換的云外包隱私集合比較系統》參賽人員:張政寧、王凱月、崔含笑、杜阿美、胡錦廣、鄭瑞麗、王月坤《具有高效吸附活性的3D聚苯胺石墨烯復合氣凝膠吸油材料的制備方法》參賽人員:譚露、陳露、崔齡芳、郭淑杰、夏隆基、鐵璐娜《基于大學生實名社交的移動終端系統》參賽人員:李增茂、李少康、陶芳興、楊方圓《移動基站空調控制系統》參賽人員:張帥、張悅《一種用于測定鐵鎳電池電解液碳酸根含量的裝置》參賽人員:潘家梁、馬澤鼎、萬振天、王夢新、安冰潔、王靜怡《智能行李防盜警示系統》參賽人員:劉航、王猛、楊勇、張宇、郭彥坤2019年我?!疤魬鸨鲍@獎情況國家二等獎、省級特等獎《基于環形開槽的寬頻高效射頻能量收集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參賽人員:范悅、楊嵐、王璨、朱夢蝶、廖李昕國家三等獎、省級特等獎《電網故障智能監測工程師》參賽人員:龐博、夏雪、牛道鴻、馬曉東、付加萍《久病床前無“孝子”——重度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壓力及社會工作介入途徑分析》參賽人員:陳亞龍、羅茜、陳盼盼、王珂、張晶璇、王玉杰、張小靜、韓娟娟省級一等獎《新媒體視域下網絡閱讀現狀調查研究——以河南省高校大學生為例》參賽人員:王寧、楊銳、申明杰、丁丁、王振國、王菲《基于科學素養視角的探尋解決農村中小學生輟學問題之路--河南師范大學支教團六年實踐研究》參賽人員:崔雙雙、劉圓、宋曼曼、暴淵、陳香利、李夢宇、高艷紅、翟佳佳《小積分撬動大養老:積分互助養老運行機制研究》參賽人員:彭琪、田雅詩、孟佳冉、王甜、申聯忠、張宇萌《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眾創空間的運營模式探究》參賽人員:鄭文卓、潘銳強、陶源、朱穎、李靚《多功能奇巧旋轉窗》參賽人員:劉倩文、裴茗煬、張俊超、王智、王天寧、胡雙雙、石玉婧、方玉婷《幻影之光——多功能數字化干涉衍射儀》參賽人員:董瑞超、張乘蘋、趙彬茹、高怡雯、遠豪杰、熊仟禧《基于可視化選座下的客運售票系統》參賽人員:張彬楷、葉思齊、胡文潔、郭環宇、陳豫、童傲、常青省級二等獎《巨介電陶瓷電學性能的研究》參賽人員:薛路路、王瑋、張宇、孟祥輝、李永艷、郝亞丹、鄭儀萍、梁逸凡《“置亂—替換—擴散”結構混沌圖像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分析》參賽人員:羅繼東、周康壘、許明輝、靳保輝、張紫懿、李迅《灰霾對有機磷阻燃劑的呼吸及真皮暴露的影響》參賽人員:張亞彩、張玲、鄭傳嶸、沈方方、王能、尚雅鑫、李培雯、任美慧《新型ZnS/Ti3C2(MXene)復合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性能研究》參賽人員:楊絲雨、孫茹婭、劉艷美、申淑潔、方夢豪、李蘇州、范夢鴿、王淼《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的減貧作用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調查分析》參賽人員:高才雯、張明素、趙涵、黃薏文、李玉潔、袁舉《<平“語”近人>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的示范引領作用》參賽人員:楊晨雪、王赫崗、王子揚、李雪《新時代新鄉賢新農村——鄉村振興背景下新鄉賢參與鄉村社會治理路徑問題調查》參賽人員:孫柳楨、賈璐璐、王晴、聶若晴、周天成、魯鵬輝、劉紫晨《揠苗還是育苗——城市初中生全面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研究》參賽人員:劉心睿、張安祺、吳彤、李嘉興、張雪潔、王致君、鄭景心《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視域下的大學生閱讀研究--基于河南師范大學學生閱讀現狀的調查分析》參賽人員:邱銅銅、李成浩、郭洪凱、牛毓琪、王道旭《基于人文關懷視角的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現狀調查分析及提升對策研究——以河南省16所高校為例》參賽人員:張悅、歐陽辰星、苗哲瑜、付月瀅、楊子悅、黃祎萌、張玉娥、邵酩媛《從創意到創新——基于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實證研究》參賽人員:郭澳錦《電子商務與鄉村社會:以河南滎陽為中心的研究》參賽人員:吳羽、李瑞陽、劉意輝《可移動光伏自動化水循環綠色公共廁所》參賽人員:李凱欣、張傳雨、于佳月、王曉安、杜雯靜、李夢茹、宋丹陽、常寶《"生命精靈”——科技引領型農林輔助系統》參賽人員:賈博爽、雷曼、時春雨、龍美靈、丁冰潔、買凌云、楚秋玉、芶詩瑤《基于圖文識別和數據可視化的作業處理分析及個性化反饋平臺基于圖文識別和數據可視化的作業處理分析及個性化反饋平臺》參賽人員:李瑞林、徐凝、張釗源、趙瑞雪、馬力、郭俏梅、李嘉琦、耿晨迪省級三等獎《地黃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參賽人員:李冰怡、李謙謙、宮世萌、趙孟姣、張怡晴《“空警一號”——便捷式物聯網空氣質量監測器》參賽人員:朱詩晴、李夢夢、張懿、陳維思、白麗珍、鄭彥、侯樂淇《首例全低壓電路驅動的上下移動納米精度壓電馬達》參賽人員:孫亞瓊、聶鵬光、張錦濤、何玉璐、趙奎玲、楊利平、鄭麗江《走出屏幕的科技——多功能3D打印激光雕刻炫組機》參賽人員:李嬌月、榮寧寧、李聰俐、梁宏光、孟子鈺、原靜《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新鄉市拍石頭鄉為例》參賽人員:單夢琦、吳雪君、韓穎、王磊、陳嬌嬌《覓傳統之魂,拾節日之美:當代大學生傳統節日認同現狀分析與行為提升研究——基于河南省五所高校的調查》參賽人員:曲玉潔、張斐然、李薈洋、李旭、趙歡歡、袁舉《新時代我國公民公共安全意識的養成及其路徑分析——以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為例》參賽人員:趙穎、聶曉芳、崔鑫、王冰、尤冬一、肖嘉欣、王凡、李芳《“醫養結合”助力“健康養老”:失能老人長期照護的困境與突圍》參賽人員:李丹、郝玲月、楊靜雨、李文紅、韓佳佳、李昕、黃建軍、鄧玉瑩《中州遺珍:滑縣木板年畫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開發與應用》參賽人員:王澤琦、高淑琪、王婉璐、尚誠、王文令、韓淑帆《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問題研究——基于河南省兩個村鎮的實地調查》參賽人員:劉紅麗、王心婧、李嘉雯、丁宇、谷科穎、李雪《高校智能快遞運營機制及服務質量提升研究--以河南師范大學“近鄰寶”為例》參賽人員:王小靜、仝鴻飛、任海彪、周嬌、朱世奇《大國匠心:神垕鈞瓷中文化自信的喚醒與表達》參賽人員:苗藝晗、冀啟星、婁博華、宋倩倩、李明坤、張悅、遠通、王瑤《融媒體環境下河南省大學生媒介素養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參賽人員:楊雨晨、龐林倫、王志輝、王宛麟、陳怡、陳簫宇、武志怡、張嚴溢《用于廢水深度處理的石墨烯/TiO2柔性光催化膜》參賽人員:張方圓、李奎影、趙銀蘭、劉燦豫、李凱莉、解應杰、王鈺垚、張樂《3D打印多接觸層擺動式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制作及其應用》參賽人員:王新宇、劉笑辰、張靜靜、邢志國、張一、李聰、趙芃《一種柔性鋰硫電池》參賽人員:王宇賀、李昊翰、曹冠洋、汪鑫、李芳、孫阿強、宋高航《鎘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與生物質資源化處理》參賽人員:張敏、蘇樂、萬慧林、張帆、王帥星、陳貞瑜、李亞茹、李富東《智能取藥系統》參賽人員:劉花、韓崢、馬家赫、黃玥、帖逸飛、丁晨戈、崔海洋《限行政策的社會認知分析及實施建議——以新鄉市為例》參賽人員:孫月婷、王冠、李家雨、王藝穎、劉晨陽、單鵬帥第二部分:“挑戰競賽日程安排(此時間安排為每年大體時間,每屆競賽具體時間請參閱當屆“挑戰杯”競賽開展的通知)2020年10月學校有關部門下發開展“挑戰杯”競賽的通知,進行大賽宣傳、咨詢、參賽者做好參賽準備。2020年10月-11月各學院(部)成立學院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工作小組,進行競賽宣傳,組織學生認真選題、聯系指導教師、組成團隊,做好充分的組織發動工作。2020年12月-2021年1月學校組織專家組對申報作品進行書面評審,遴選參加校級復賽的作品,作品申報人對參賽作品進行修改完善。2021年3月-4月上旬舉辦校內決賽,參照省賽相關要求,選拔確定若干件重點培育作品。2021年4月中下旬對重點培養的作品進行修改完善,對團隊進行培訓,做好省賽參賽作品的推薦工作。2021年5月-10月被推薦的作品參加省級競賽或省級推薦到國家級參加全國大賽2021年11月公布競賽結果,召開表彰大會,對獲獎者以及優秀指導教師進行表彰。第三部分:怎樣參加“挑戰杯”競賽首先,你要知道的是“挑戰杯”競賽的組織流程,知道了大體的參賽流程之后,你也許會有疑問:在整個流程的各個階段,我該做什么或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詳細的內容進行說明指導?!疤魬鸨贝髮W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競賽簡介競賽的宗旨: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競賽的目的: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競賽的方式: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申報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類作品參賽;聘請專家評定出具有較高學術理論水平、實際應用價值和創新意義的優秀作品,給予獎勵;組織學術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覽、轉讓活動。參賽資格與作品申報:凡在舉辦競賽終審決賽的當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國籍??粕?、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每個學校選送參加競賽的作品總數不得超過6件(每人只限報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過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過1件。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距競賽終審決賽當年7月1日前兩年內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可分為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大類。1、自然科學類(理、工、農、醫類)學術論文A.機械與控制(包括機械、儀器儀表、自動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B.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電信、通訊、電子等)C.數理(包括數學、物理、地球與空間科學等)D.生命科學(包括生物、農學、藥學、醫學、健康、衛生、食品等)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學、化工、生態、環保等)2、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六個學科)3、科技發明制作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二、選題1.學術論文的選題為了在“挑戰杯”賽中獲勝,參賽作品的選題至關重要。就像農民沒用好種子,怎么辛苦也得不到好收成一樣。那么什么樣的觀點才是好的選題呢?簡單的回答就是能打破現有市場需求和學術科技供給平衡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是新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觀點。而如何去尋找能打破現有平衡的選題,則是大家最關心、最費周折的事情。首先要求做好調查和資料搜集工作,只有充分掌握了將要涉及領域的現有水平、研究進展和存在的問題,才有可能知道什么選題值得去做。需要充分利用學校圖書資料和互聯網上的有關信息。當然,更不能忘記向有關教師咨詢。撰寫學術論文的選題,實際上是科研選題。理、工、農、醫類學術論文的選題,應偏重研究進展的追蹤,特別要能提出新理論、新方法,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新。社會調查報告和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的選題,則要瞄準社會熱點問題,要能取得研究數據,提出新的觀點或新的對策。在具體捕捉科研課題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檢核與思考:(1)社會生產和現實生活提出的新問題社會生產和現實生活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是形成科學研究課題的最重要的源泉。捕捉直接影響生產發展和生活質量的關鍵問題或熱點問題進行研究,具有更大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對于大學生或研究生來說,可通過導師的指導,或直接參與教師科研項目,選擇參加“挑戰杯”競賽的題目。如果能選擇科學前沿課題或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課題,更會有出類拔萃的機會。(2)科學園地中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各門學科的交叉與互相滲透,有可能產生交叉處的空白區,將目光投注到那些尚未被人開墾的“處女地”,往往能形成有價值的研究課題。例如,某體育學院一研究生選擇了《競技體育技術、戰術創新理論研究》,意在探索促進競技體育運動不斷創新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這一研究課題的提出,是在競技體育科學與創造科學交叉區尋找到的一塊科研“處女地”。再如,有人在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交叉結合中,找到有關“計量史學”方面的科研新課題。(3)已有理論、傳統觀點和結論值得懷疑之處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已有理論、傳統觀點和結論,尋找其缺陷和矛盾,也是捕捉科研課題的途徑。歷史上,當絕大多數物理學家完全不加懷疑使用牛頓的經典力學公式時,愛因斯坦卻對它進行質疑,重新考慮牛頓力學的時空觀,從而萌發出建立新的時空觀的設想(狹義相對論)。現在許多人致力于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也是源于對傳統的計劃經濟理論的懷疑和批判。由于歷史的局限,許多前人的某些理論、觀點和結論,看起來無懈可擊,但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其缺陷和矛盾,揭示這種缺陷和矛盾就是科學發現,深入研究就可能提出新的理論。(4)書本上記載過的難題研究課題從實際中找,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有些課題也可能來自書本中的難題。我國著名數學家侯振挺教授早年在大學學習時,就從一本《職6隊論》中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課題。經過研究,最終創建了被國際數學界稱為“侯氏定理”的科學理論。數學如此,其他學科也是如此。因此書本上的難題也可成為新穎的研究課題。(5)研究工作中發現的反?,F象根據研究工作中的反?,F象選擇課題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馮·卡門在他的導師的指導下做流體力學實驗,以觀察圓柱后面水的流動分離。但是,圓柱后面的水流始終不穩定。導師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只關心他的“流動分離”課題。但是,馮·卡門卻注意到了這一反常現象。他想,這里可能有某種自然規律在起支配作用,于是,馮·卡門把這反?,F象作為自己的科研課題。經過探索,結果發現了“卡門渦流”這一流體力學規律。大學生在科學實驗中,如果觀察到的意外現象或與傳統情理不符的反?,F象,就可以思考其中有沒有科研新課題。(6)學術爭論中提出的問題對于同一對象、現象或過程,存在著不同觀點、不同學派之間的學術爭論,這是在發現過程中常有的事情。歷史上光的微粒說與波動說之爭,熱的本質之爭,物種不變論與進化論之爭,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學術之爭。了解這種爭論的前因后果與爭論焦點,乃是發現問題的重要途徑。許多科學研究,常常被學術爭論所誘發。在了解當前學術爭論的基礎上,大學生也可以從中找到科研新課題。(7)對同一個課題從新的角度去研究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問世以來,紅學研究已風靡海內外,研究成果也可謂車載船裝、千姿百態。然而至今仍有不少人情系紅學,不斷地從新的角度去選擇研究課題。中國科學院高級工程師崔耀華一部洋洋灑灑36萬余言的《紅樓夢探幽》,可謂獨辟路徑。他建立起系統分析《紅樓夢》的科學體系,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新觀點。例如:《紅樓夢》不是夢,其本身的偉大藝術魅力無需索隱派艱苦考證便可為讀者理解。因此大學生對于同一個研究課題,可以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即從新的側面、采用新的材料、使用新的手段去研究。如此也可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8)從論文中的限制詞中找到課題許多研究論文在闡述某種觀點或結論時,經常有這樣一類限制詞:“在一定條件下”、“在相當程度上”、“在某種范圍內”等。那么,在什么條件下?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些范圍內?對于這些限制詞的具體規范的尋找,可以構成相應的研究課題。此外,對于給定明確限制規范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超出規范的外推思考捕捉到研究課題。(9)對他人失敗的研究進行分析科學研究中有許多失敗或失誤案例,對這些案例進行個案分析或綜合分析,以探索其失敗或失誤的原因,抑或在失敗的廢墟上重新筑起研究的大廈,也可以形成相應的研究課題。以上所舉課題的來源或線索,并不一定概括得全面。對于奧妙無窮的自然界和錯綜復雜的人類社會,鮮為人知的東西比比皆是,供科研選擇的課題是層出不窮的。只要我們有創造的動機,善于進行創造性思考,在老師的指導下,總會找到合適的參加“挑戰杯”競賽的科研課題,撰寫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2.社會調查報告的選題(1)調查報告的概念調查報告通過對典型事件、經驗、情況和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充分占有材料;然后以黨的方針政策為依據,認真分析研究,從材料中歸納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性結論,將其寫成書面報告。(2)調查報告的特點①真實性。客觀事實是調查報告賴以存在的基礎,是調查報告的生命。調查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尊重客觀實際。②針對性。調查報告的起草者,必須根據黨的方針政策,從工作實踐出發,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問題入手,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查研究。針對性越強,調查報告的價值就越大,產生的指導意義就越大。③寓理性。調查報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材料、確切數據、典型事例說明問題的歷史和現狀、事物的內涵和規律、事情的原委和結果,將道理寓于事實敘述和說明中,一般不必過多地說理論證。④完整性。只有完整、系統地反映事物發展的全過程,把調查對象的起因、發展和結果具體地告訴人,使人了解調查結論的來龍去脈,了解結論的依據,才能達到影響和說服讀者接受調查結論的目的。⑤嚴肅性。調查報告必須來源于客觀事實,來源于對具體事實的周密考察和分析,并以實際材料來驗明觀點,決不可把自己想象的東西硬塞進去。(3)調查報告的分類調查報告在我國運用十分廣泛,形式多樣,很難有確切的分類。常見的分類有:①總結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它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為貫徹和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提供具體的經驗和辦法。②新生事物調查報告:它能比較完整地反映新生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及新生事物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促使它更好地成長壯大。③解決社會問題的調查報告:它是根據工作的需要,為了弄清現實情況、解決矛盾和問題、打開工作局面而寫的。④揭露問題、揭示事件真相的調查報告:它主要調查社會和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特殊問題和具體事件,以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最終解決問題。3.科技發明制作的選題發明創造是創造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的一項實踐活動。不計其數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等,都是發明創造的成果。發明屬于技術創造范疇,有別于科學創造中的發現。發明是人類運用自然規則創造出某種人工事物,而這種人工事物在沒有發明以前是不存在的。當然,發明與發現也有聯系,發現可以導致發明,發明也可推動發現。對發明創造成果,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分類。從發明創造的成果形態分,有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大類。(1)產品發明又可以分為物品發明(如合金、玻璃、水泥、油墨、染料、涂料、農藥、食品、飲料、調味品、藥物、紙、焊料等),設備發明(如各種機器、儀器、器械、裝置等),配置或線路發明(這是指由空間和時間起作用的工作手段,如電壓調節器、放大器,帶有分支和閘門的管道系統等)。固定建筑物也屬于專利保護的范圍,可歸人產品發明類。(2)方法發明可以分為產品制造方法發明(包括產品的機械制造方法、化學制造方法、生物制造方法)和非產品制造方法(如通訊方法、分析測試計量方法、修理方法、消毒方法等)。產品用途發明也可歸人方法發明這一類。例如,某發明人研究出一種電鍍塑料物品的方法,能使塑料制品具有金屬的外觀。這是一項方法類發明。發明創造的選題,要著重考慮市場需求和新技術運用,特別是交叉學科知識與技術的應用。如核技術,用于軍事已不新鮮,用于醫學也很平常,用于海關集裝箱貨物不開箱查驗,則是近年來的一大創新。選擇發明創造課題,應考慮先進性、實用性和可行性。①先進性,即作品要能反映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能代表某一個學科領域的發展方向或是在某一學科領域中處于先進地位。這樣,你的作品立意越高、越遠,在競賽中獲勝的機率就越大。先進性還反映在作品具有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特征。在某一個領域,別人還未去研究,或是在研究過程中還沒有成果出現,而你的作品恰好能反映先進技術在這一領域中的應用,這就說明你的作品具有先進性。當今時代是一個網絡的時代,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網絡的發展又非常之快,如果你在這一領域做出一個有獨到見解的作品,你的作品就具有先進性。②實用性,即作品要能為人們的生產或生活服務,解決人們生產或生活中的某一個問題、給人們生活的某一方面帶來好處或者人們生活中急需解決某一個難題,而又沒有這樣的產品。而你的作品卻能應運而生,急人們之所急,這就突出了你的作品的實用性。要選擇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作品,我們就需要細心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了解人們生活中所急需解決的問題,然后從實際出發,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設計產品,解決問題。這樣,我們的作品一定具有很強的實用性。③可行性,即發明作品不光在理論上是先進的,而且在實際中也行得通。我們在選擇發明課題時,要綜合考慮實際中各方面的因素,各種情況的變化以及各種制約因素的限制,既保證作品在理論上可靠,又使其在設計制作和使用方面可行。4.發明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發明創造的本質是提出新技術方案,因此方案設計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將設想變成現實的關鍵性技術階段,是對設計者創新能力的挑戰。參加“挑戰杯”競賽的發明作品,應在技術方案上體現出設計構思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因此,參賽者要學習和掌握技術方案創新設計的方法。樣品制作,是完成發明作品的重要環節。技術方案確定之后,應考慮樣品制作的工藝方法。動手制作之前,要將總體構思理順,對整個系統有一個粗略認識。要明白我們需要做哪些工作,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只有這樣,發明作品的制作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三、作品撰寫指導1.學術論文的概念在“挑戰杯”競賽中,學術論文的撰寫是一個重要環節,賽者應掌握學術論文撰寫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學術論文是對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取得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學術論文種類很多:自然科學論文和社會科學論文。其中各自又可能細分出各門學科的論文,如物理學論文、土木工程論文等。學術論文是用思辨方法進行研究,以間接研究的第二手資料為主撰寫的論文。學術論文以闡述對某一事物、問題的理性認識為主要內容,提出新的知識、新的見解、新的解釋、新的方法和原則等,從而提高認識,指導實踐。學術論文展示了嶄新的論點以及理論體系形成的過程,富有深刻的哲理性、透徹的說理能力、辯證的邏輯力量等。不管哪種論文,其全部價值及價值的大小均取決于論文的內容即科技創新的成果,這是學術論文區別于其他文章的根本點。這里說的新成果,主要是指“前人所沒有”和“前人所未知”的新見解、新發現或新設計。當然,這并不是說每一篇論文從頭至尾都要新,如果這樣要求,很可能什么論文也寫不出來。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要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新結果。三新不是并列的,新思想是首要的。為了表達新思想才建立新方法,有了新思想必然產生新結果。所以評價文章水平高低,首先要看其有無新思想。優秀的學術論文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1)學術價值論文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創造性,能提供新知識、新見解、新觀點、新方法,揭示科技活動的規律。論文選題應立足于該學科領域的前沿和熱點,一些已經做過的工作如果沒有新的進展就不應選擇。論文結果應該有新觀點。有一篇關于齒輪降低噪聲研究的論文,只是把用現代分析技術測得的數據堆砌起來,缺乏本質的分析,沒有說明研究工作究竟取得哪些實質性的進展,主要結果未超出前人,沒有新發現和新觀點。這樣的論文缺乏創新點,在參賽時是沒有競爭力的。(2)社會價值論文應具有實踐性、應用性,有推廣價值,能解決科技活動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對科技活動起推動、促進作用。(3)資料、文字水平撰寫論文要資料詳實,數據可靠,概念準確,論證充分,邏輯嚴密,結構嚴謹,文字簡明,通俗易懂,符合科技論文的格式。除綜述、專著和快報外,在學術論文(簡報)中報道的原始數據,通常只出現一次,再次出現只能作為二次文獻引證。參賽的學術論文中,如果有較完整的可靠的原始性實驗數據或統計數據,無疑會增加參賽作品的水平。寫好論文的關鍵取決于科技活動的水平和課題研究的成果,這是寫好論文的基礎。要通過深入查閱有關文獻,在實踐中有新的發現,從而提出新的觀點。從課題研究成果到科研論文,有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要寫好論文還在于寫作者的分析與綜合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了提高研究報告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必須學習撰寫論文的基礎知識,參加寫作的實踐。2.學術論文的結構一篇論文的結構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從開頭要做到首尾連貫、層次分明、邏輯嚴密、條理清晰,一般論文的結構可歸納為“前言、正文和結論”三個主要部分。但由于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研究成果不同,論文的結構也不完全一樣。(1)前言應說明提出該課題研究的緣由和重要性,省內外、國內外對該課題的研究已進展到什么程度,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還沒有解決,課題研究是在什么基礎上開始的,達到什么程度等。(2)正文要以論為綱,論點明確,論據確鑿。學術論文應簡明精當,以表達一項研究工作中最主要的、最精彩的和具有創造性的內容;結論必須有事實證明,但不宜羅列過多的事實;引用文獻資料或別人的材料,必須在腳注中表明出處。(3)結論扼要提出研究的成果,解決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有待今后討論等。3.學術論文寫作要點(1)題名科技論文的題名,也可叫論題、命題或題目。題名,被喻為論文的“眼睛”。好的題名,既能提示全文,標明物點,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記憶。題名應便于科技工作者閱覽、編目。基于這種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對學術論文題名的寫作提出如下要求:①題名應是鮮明、恰當詞語的邏輯組合,具體、確切反映論文的內容及其研究范圍和深度。例如:《大陸板塊在西藏高原的碰撞》,題名比較簡明,文中的重要內容“碰撞”及特定內容“在西藏高原”均有提示,是一個好題名。。②題名應有利于索引分類。題名中應避免不常見的縮略詞、字符、代號和公式,以便提供實用信息。論文的中外題名應一致,但在書眉上因題名過長,可用縮略題名。題名命好后,最好用主題詞表檢查一下,應該把可作索引用的字都包括進去,并把重要的字盡可能靠前寫。如《電磁調速離合器電磁場的有限元法計算》題名就比較符合要求。③題名應概念統一,簡約精煉,切忌冗長空泛。如《煤、電能、勞動力的合理轉換》,按文中意思是講能量轉換,而題名概念不一,若改為《熱能、電能、機械能的合理轉移》就比較好。又如,《關于中國公元前三千年至今為止的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就比較緊湊合理,若改成《中國氣候的研究》貌似簡練,其實太籠統空泛。因此,要求題名精煉,并不是字數越少越好,一般不超過20個字。有的論文題名貌似精煉,但會出現與其他同類論文雷同或不適當擴大的現象。如《×××的若干問題》、《×××的機理探討》等,前者有可能雷同,后者有可能不切實際,應注意避免。在有些情況下,還應考慮采用副題名。例如:<1>題意未盡,用副題名說明論文特定內容;<2>論文分冊或分篇出版,可用副題名提示特定內容,以示區別;<3>用副題名引申題名或對題名進行說明,或對長題名進行改造。副題名處在從屬地位,一般可在題目下面用破折號引出;也可以用小字與主題名分開;也可以在題目與副題間用冒號隔開。如《論基礎科學研究的社會功能——兼議建設基礎科學的重要性》,這是副題名作引申。論文應根據內容需要,安排章、節、條、款、項等小標題。一般論文小標題分四層,第一層標題居中寫,占行;第二層、第三層標題縮二格寫,占行;第四層標題縮二格寫,不占行。(2)署名寫作論文,均應署名,一般寫在標題下面。論文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選定研究課題和制定研究方案且參加全部或重要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貢獻并了解論文的全部內容,能對全部內容負責解答的人。其余有關人員,或列人參加工作人員題名頁,或另外對其逐一致謝。個人研究成果,個人署名;集體研究成果,署名的次序按對該課題研究貢獻大小次序排列。在一項工作中,誰提出研究課題或設想,誰承擔主要工作,誰解決關鍵問題,都是衡量貢獻大小的標準。(3)摘要與關鍵詞摘要是對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摘要的作用有:①報道作用。摘要即摘取論文的主要內容,讀者看了摘要后就可決定是否讀全文,大大方便讀者。②索引作用。摘要是二次文獻的著錄內容,同時有利于文摘報刊轉載。摘要應有與論文同等量的情報信息,應該說明研究的緣起、問題及重要性,試驗過程與方法,研究成果或結論,應用范圍及意義等內容。摘要的寫作要求:①簡短。摘要字數以200—300字為宜,約為論文正文字數的3%左右。IS05966建議少于250詞,不超過500詞。對評審的學位論文或論文,節縮全文寫成的詳細摘要,可單獨印發,字數可達2500—3000字,寫作上要求突出具有新見解的內容。②自含性。摘要要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并有數據結論。③獨立性。摘要是一篇短文,能獨立使用,可以引用或編文摘卡片等。④不評論。摘要必須忠實原文內容,無須對正文作評論或解釋。⑤特殊性。摘要中一般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一般只用標準科學術語和命名。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的單詞或術語。每篇論文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另立一行排在摘要左下方,并要求盡量用《漢語主題詞表》提供的規范詞。(4)前言前言又稱引言、導言、緒言或序論等,有時不署這些題名,但也是論文的一部分,寫在正文之前。前言是向讀者揭示論文的主題、目的和總綱。其作用是便于讀者、新聞記者了解全文,引導讀者了解有關科技成果的意義、試驗方法和論文展開論點的計劃等。常見的前言包括以下內容:①提出課題的現實情況和背景;②說明課題的性質、范圍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目的或要解決的問題;③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評價;④達到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⑤研究工作的新發現等。前言不要與摘要雷同或成為摘要的解釋,不要注釋基本理論,不要推導基本公式,不要介紹基本方法,不過謙也不吹噓,應言簡意賅,真正起到“引導”作用。學位論文前言中除了上述內容外,還應對主題范圍內的文獻進行評述,以反映對翻閱文獻的分析、綜合、判斷能力。(5)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創造性的信息主要由這部分反映。因此,正文的水平標志著論文的學術水平。要寫好正文,首先要有材料、有內容,然后用觀點去統率材料,并按邏輯規律順理成章。正文部分特別要注意內容準確創新,少而精;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深淺程度適合既定讀者對象;文字力求明確具體。(6)結論結論,是全篇論文的歸結,是對引言提出問題的呼應。結論,從內容上講,不是實驗結果的簡單重復,而是更深一步的認識,是從正文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過程而得到的新的總觀點。寫作結論應包括:①說明理論的適用范圍,解決了什么理論或實際的問題;②說明成果意義,對前人有關本問題的看法做了哪些檢驗,哪些與本結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了哪些修改與補充;③本文尚未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可參考的資料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結論的寫作,要慎重嚴謹,結論要有說服力,恰如其分。結論要用肯定的語氣和可靠的數字寫作,決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在科技工作中,若下一步研究工作有新的設想,在研究中有新的問題(如儀器設備改進,留待后人解決的問題等),可在結論中提出,以有助于搞好課題“接力賽”。(7)參考文獻科學研究工作總是在前人基礎上發展提煉的。凡論文中引用前人的文章、數據、結論等資料時,均應按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出參考文獻表。這樣做,足以反映出起初的科學依據,嚴肅的科學態度,尊重前人的科學成果,還有利于讀者了解此領域里前人做過的工作,便于查找有關文獻。列參考文獻的范圍應以與本文密切有關,確經作者閱讀并有所借鑒者為限,多列或不列都是不妥的。4.調查報告的結構調查報告的結構形式靈活多樣,無固定程式,常由標題、開頭、正文和結尾幾個部分組成。標題:標題要用高度概括、簡明扼要的語言表現出調查報告的主題。調查報告的標題形式比較靈活,通常有四種寫法:①一般文章式(主題式):單標題概括內容或主題。這類標題是內容概括式標題,這種形式相當靈活,概括了調查報告的基本內容。如《雙城產業化實現農民增收》②提問式:這類標題一般很醒目,引人入勝。一般不在標題中標明“調查”或“調查報告”。③公文式:這類標題標明調查對象和主要問題,由事由和文種構成。用單標題概括調查對象、內容、文種三部分內容。如《關于興城等七個縣區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查》,還常常以“……調查附記”、“……調查札記”、“……的考察”等形式出現。④正副標題并用式:正標題標明調查報告的內容或主題、主旨,觀點鮮明突出;副標題縮小范圍,反映調查的單位,內容,文種,標明調查報告的事項和范圍。如《遠山的呼喚——關于土家族聚居的樟木村人口素質調查》(2)開頭:也稱前言、引言、導語,作用是概括介紹有關情況,為下文展開作好鋪墊。要簡明扼要,信息含量大,適合下文展開的角度。介紹基本情況并提出問題,即在開頭簡介被調查者的概況。如調查一個單位,要先介紹該單位基本情況,包括人數、人員結構、規模、歷史和現狀等;如調查某一歷史事件,應交代為什么要去調查、調查經過及其結果等。寫法多樣,總體要求明快樸實、引人注目。常有三種寫法:①交代調查的組織情況,如交待調查的時間、地點、單位、對象和范圍,說明調查的目的、方法、過程及結果。②概要說明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概括說明被調查的事件、問題或典型經驗產生的社會背景;調查對象的工作內容、基礎、工作現狀等,讓讀者對文中所涉及的工作基本情況有一個初步了解,便于在此基礎上展開分析。③前言起一個提起“話頭”的作用。有的用敘述式:下文就前言提起的“話頭”展開敘述,從而引出下文予以回答,方式靈活,具有吸引力。有的用議論式:點明所調查問題的重要性,以引起人們的注意。有的用疑問式、提問式:常用設問句提出問題,接著擺事實,講做法。這類開頭文字簡潔,發人深思,易收到良好效果。④概述主旨式:此類開頭一般用簡明的語言將調查報告的本質、成就、經驗概括出來,點明主旨,總領全文。除以上四種開頭方法外,有的還有對比法,即把兩個調查對象作對比以顯示其優劣或是非。還有一些調查報告直接切人正題敘述情況,省去了前言的“介紹”,這也不失為一種開頭方法。(3)正文:調查經過與內容。這是全文的主體,是調查報告的主干和核心,是表現調查報告主旨的關鍵部分,也是對調查研究結果的具體引證、論說部分,是寫作的重點。一要全面具體地反映調查到的情況,二要對有關情況做出分析??筛鶕{查的性質和材料,決定正文部分的不同的寫法。①反映情況型調查報告:正文主要對調查對象的情況進行較為全面而詳盡的反映,介紹情況應抓住要害和特點,特別要注意反映那些變化了的,新鮮的,獨特的新動向,介紹情況應分門別類,區別特點加以介紹,可以根據對象的不同特點,不同類型或區域特點介紹。②事件調查報告:常常根據事件的發展過程來寫,從事件的產生、發展經過、結果與影響,到處理這一事件的方法與建議。③典型經驗調查報告的正文主要內容有:用成績說話,要在工作的項目,規模,效益等方面用統計材料說明工作所取得的成績,達到令人信服的目的;介紹取得成功的經驗,做法,選準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經驗,從方法,過程,措施,步驟等方面進行陳述,并用工作的實績加以具體的說明介紹;分析優越性,總結先進工作所帶來的各種效益和成功經驗的先進性所在。而經驗調查往往省略過程描述,只根據調查所得的基本經驗逐條敘述。另外,也可以根據調查所得的基本結論,從多方面舉例加以說明??傊?,這一部分要充分反映調查的收獲。④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正文主要有:存在的問題,要用數字和具體事實說明問題的嚴重程度,所造成的后果,以及損失的程度,以準確把握問題的性質。這部分屬于基本情況介紹;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這是反映問題的關鍵環節。因此,原因分析要抓準,就問題找原因,分清主客觀原因,辨別人為因素與外在因素,便于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使問題盡快得到糾正和解決;提出改進建議,針對問題,針對調查對象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建議或措施,建議應針對性強,切實可行,對調查對象有參考利用的價值。正文的結構方式。常見的是將正文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用序號或小標題概括,其結構一般有三種形式:縱式結構:根據工作過程和進展,由先到后,步步演進,由淺人深,逐步深入;還應有由主到次和因果結構。它是根據事情發展的始末和材料內部的邏輯關系,先后有序地組織調查材料。各部分之間的前后順序不得顛倒,前部分常為后部分的前提和條件,后部分往往是前部分的發展和結果。如《19戶糧王的興衰》,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19戶糧王的發展變化情況;二是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三是今后改進工作的建議。這種結構使用較為普通。橫式(并列)結構:將調查對象或內容不分主次先后,一一介紹。它是根據材料的性質,將正文概括為若干并列的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和闡述。并列的幾個部分之間沒有主次之分,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或側面來表現調查報告的主旨??v橫式:它不同于單純的縱式結構和橫式結構,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它用橫式結構把內容分成幾個方面或幾個部分,便于組織材料。但在寫具體每一部分時,按縱式結構安排材料。對比結構。調查的往往是兩個單位或兩種情況,通過各方面情況的對比,比出優劣,找出差距。(4)結尾:調查報告的結尾,是調查報告的結束語,要求簡明扼要,言盡即止。一般在分析內容的基礎上結束全文,以深化主題,加深讀者的印象。要求總結全文,與開頭相呼應,使結構完整。建議、說明或要求等,一般也在此敘寫。結尾的功能是歸納前文,補充完善。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往往在結尾指出不足或有待改進提高之處;反映情況,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在結尾提出建議;研究分析型調查報告結尾多用于總結全文,得出結論。不論采用何種形式,結尾要確有必要,對全文是不可缺少的補充或完善。切不可無病呻吟,畫蛇添足。如正文完結,內容已闡述清楚,全文應當自然結束。從內容上講,結尾的寫法大致也可分為三種情況: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質。②得出結論,指明方向:從更高的角度、更廣闊的背景上來說明和深化主題,說明所調查的普遍意義。③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措施、意見和建議:這類結束語多用于揭露問題和總結經驗的調查報告。(5)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①要廣泛搜集、充分占有材料。調查就是為了獲得準確、豐富、典型的材料,在明確的調查目的基礎上,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B21-T1691-2020-紅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術規程-遼寧省
- 貿易合同范文匯編(15篇)
- 2025至2031年中國化肥裝置用不定型耐火材料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DB13-T5127.4-2019-植入性醫療器械高分子材料浸提液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測定檸檬酸遷移量酸堿中和滴定法-河北省
- 2025中國電信赤峰分公司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專場招聘5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DB21-T1566-2007-刺龍芽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遼寧省
- 護士長競聘崗位演講稿范文(4篇)
- 2025至2031年中國冷凍牛柳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脫水烤夫干數據監測報告
- 二手滑板市場買賣合同
- 第四單元“家國情懷”(主題閱讀)-2023-2024學年五年級語文下冊閱讀理解(統編版)
- 匯川技術在線測評題庫
- 《神筆馬良》課本劇劇本
- 手術室不良事件
- 2024年大學試題(宗教學)-道教文化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礦用自動抑爆裝置應用技術規范
- 2024年四川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題及答案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藥物治療與查房護理
- 多元智能理論與學科融合
-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課件2
- 女性寶媽健康知識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