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債原理與制度第五章第一頁,共四十頁。第一節國債概述
一、國債的含義(一)國債的概念國債,國家公債的簡稱,是一國中央政府為了籌集財政資金而舉借的債。
(二)國債的特性1、自愿性2、有償性3、靈活性第二頁,共四十頁。二、國債的產生與發展
(一)國債的產生及演進(二)我國國債的歷史發展過程第一個時期是建國初期發行的公債第二個時期是1981年至今第三頁,共四十頁。三、國債的功能與效應1998199920001.5%2%1.7%ContributetothegrowthrateofGDP1.8%2001第四頁,共四十頁。(一)國債的功能1、彌補財政赤字2、籌集建設資金3、調節經濟運行第五頁,共四十頁。二、國債的效應
所謂國債的效應,是指國債運行對國民經濟所產生的結果或影響。(一)國債的擠出效應(二)國債的貨幣效應第六頁,共四十頁。1、在國債向居民和非銀行機構發行的情況下
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居民購買國債:居民存款-100億元財政存款+100億元財政支出后:居民存款+100億元財政存款-100億元
貨幣供給量沒有變化
2、在國債向商業銀行發行的情況下
(1)如果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未全部用于其資產業務,它便可以用超額準備金來認購國債。(2)如果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已經全部用于其資產業務,它便只能用收回的貸款或投資的辦法來籌措認購國債資金。第七頁,共四十頁。
3、在國債向中央銀行發行的情況下
中央銀行認購國債:中央銀行帳戶:資產增加100億元負債增加100億元
財政支用國債收入:財政存款-100億元商業銀行準備金+100億元創造貨幣第八頁,共四十頁。第二節國債的負擔與限度
一、國債的負擔(1)可能成為認購者的負擔(2)表現為政府的財政負擔(3)納稅人的負擔二、國債的限度國債的限度一般是指一定時期國家債務規模的最高額度或指適度國債規模問題。第九頁,共四十頁。(一)國債規模受社會應債能力的制約
1、社會應債能力的含義所謂應債能力是指一定時期各類國債的發行對象承購國債的能力總和。2、社會應債能力指標(1)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當年國債余額÷當年GDP)×100%
(馬約要求60%,發展中國家30-50%)第十頁,共四十頁。(2)居民應債率
居民應債率=(當年國債余額÷當年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0%
(這一指標小于100%即可
)
第十一頁,共四十頁。(二)國債規模受財政承受能力的制約1、財政承受能力的含義財政承受能力是指財政償債能力抵補其債務負擔的程度
2、財政承債能力指標(1)國債依存度
國債依存度=(當年國債發行額÷當年財政支出額)×l00%
(全國財政支出的警戒線為15-20%,中央財政支出為25-35%)
第十二頁,共四十頁。(2)國債償債率國債償債率=(當年還本付息額÷當年中央財政收入)×100%
(國際公認警戒線為8-10%)(三)國債的使用方向、結構和效果也是影響和制約國債的負擔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
第十三頁,共四十頁。1990-2002中國公債名義規模居民應債率公債負擔率國家財政債務依存度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公債償債率12.504.806.4017.643.8614.476.198.3122.554.9813.145.8012.3130.469.8312.135.338.2124.825.1613.166.0617.7648.536.9912.916.5522.1454.3612.5612.927.2923.2854.0717.0913.138.1626.1255.4121.0414.7210.0429.9060.1122.7417.4612.6928.1762.4915.6620.2214.5526.1758.7811.5923.4118.0023.6958.2911.7422.2215.8026.9471.7813.55第十四頁,共四十頁。三、我國國債的名義規模與現實規模(一)我國國債名義規模的基本判斷
1、從絕對規模看,我國的政府債務收入正在迅速膨脹。2、從相對規模看,國債規模陷入了“財政債務重負和國民應債能力寬松”的悖論之中。
第十五頁,共四十頁。(二)我國國債的現實規模政府承擔的所有債務分為兩類:直接債務和或有債務。直接債務是指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承擔的債務,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據某些特定的因素來預測和控制的負債。或有債務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項引發的債務,是否會成為現實,要看或有事項是否發生以及由此引發的債務是否最終要由政府來承擔。
第十六頁,共四十頁。直接負債和或有負債從債務風險的角度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兩種類別:顯性債務:即被法律或者合同所認可的政府債務。隱性債務:即政府反映公眾和利益集團壓力的道義上的義務。第十七頁,共四十頁。第十八頁,共四十頁。1、我國直接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的現狀(1)直接顯性債務除國債以外還有:①欠發工資而形成的債務②糧食收購和流通中的虧損掛賬③鄉鎮財政債務(2)直接隱性債務主要是社會保障資金缺口所形成的債務
第十九頁,共四十頁。(3)或有顯性債務①其他公共部門的債務②國債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4)或有隱性債務①金融機構不良資產②國有企業未彌補虧損③對供銷社系統及農村合作基金會的援助
第二十頁,共四十頁。2、隱性和或有債務對財政風險的影響(1)隱性和或有債務潛在壓力大,對財政政策構成極大的掣肘。①制約財政支出政策②制約財政收入政策③如果隱性和或有債務的年度轉化集中而且規模較大,必然加大財政赤字壓力,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財政無力清償公債或違約。第二十一頁,共四十頁。(2)債務化解中如果處理不當,會形成惡性循環。(3)風險的消化所需時日長,將會使財政支出在較長時間內出現緊張局面。第二十二頁,共四十頁。3、防范和化解隱性和或有債務的條件與對策(1)防范和化解隱性和或有債務的條件(2)防范和化解隱性和或有債務風險的對策第二十三頁,共四十頁。第三節國債制度一種理解是,國債制度是國家有關國債的各種法令和管理辦法的總稱。另一種理解是,國債制度是國家按一定政策原則組成的國債體系,其核心是這種體系的運行模式。
第二十四頁,共四十頁。一、國債的種類(一)按國家舉債的形式——分為國家借款和發行債券(二)按發行地域——分為內債和外債(三)按流通與否——分為可轉讓和不可轉讓國債(四)國債的其他分類方法第二十五頁,共四十頁。二、國債的結構國債結構是指一個國家各種性質債務的互相搭配所形成的在債務收入來源和發行期限等方面的有機構成。(一)國債的持有者結構(二)國債的期限結構第二十六頁,共四十頁。三、國債的發行
(一)國債的發行條件國債的發行條件,是指國家對所發行的國債及其與發行有關的諸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確規定。1、國債面值
2、國債利率影響國債利率的因素:
金融市場利率水平國家的信用狀況社會資金的供應量國債的期限長短和付息方式
第二十七頁,共四十頁。
3、國債發行價格國債發行價格,是指國債券的出售價格或購買價格國債發行價格分為三類
平價發行折價發行溢價發行。第二十八頁,共四十頁。(二)國債的發行方式
國債發行方式主要有五種: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公募拍賣方式連續經銷方式直接銷售方式組合方式第二十九頁,共四十頁。四、國債的償還(一)國債的償還制度國債的償還制度是指國債的償還所必須遵循的規程。(二)國債的償還方式
1、一次償還法2、市場購銷法3、分次償還法(1)分期償還法(2)抽簽償還法4、以新替舊法第三十頁,共四十頁。(三)國債的償還資金來源
1、通過預算列支2、財政盈余3、設立償債基金4、舉借新債第三十一頁,共四十頁。五、國債市場
(一)國債市場的構成及功能1、國債市場的含義及構成
國債市場是指政府債券市場,它是以國債券(并不一定是實物券)為對象而形成的供求關系的總和。
國債市場由國債發行市場和國債流通市場構成第三十二頁,共四十頁。
2、國債市場的功能(1)為國債的發行和流通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渠道。(2)引導資金的流向,調節資金的運行,從而達到社會資金的優化配置。(3)提供和傳播經濟信息。
第三十三頁,共四十頁。(二)國債發行市場
1、國債發行市場的構成國債發行市場,也稱國債一級市場,是指國債發行與推銷的市場。發行者國債的發行市場中介機構投資者第三十四頁,共四十頁。
2、我國國債發行市場
我國的復合式國債發行模式(1)以承購包銷方式向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出售不可上市的憑證式國債。(2)以公開招標方式向國債一級自營商出售可上市國債。(3)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會保障機構和保險公司出售特種定向國債。第三十五頁,共四十頁。
(三)國債流通市場
國債流通市場也稱國債二級市場,是指轉讓買賣已發國債的市場1、國債流通市場的交易類型——交易所交易和柜臺交易2、國債流通市場的交易方式現貨交易期貨交易回購協議交易
第三十六頁,共四十頁。3、我國國債流通市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