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去了哪?在抗疫一線有這么些不為人知的“戰士”_第1頁
醫療廢物去了哪?在抗疫一線有這么些不為人知的“戰士”_第2頁
醫療廢物去了哪?在抗疫一線有這么些不為人知的“戰士”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醫療廢物去了哪?在抗疫一線有這么些不為人知的“戰士”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活躍著大量的英勇戰士,有拼搏工作的醫生護士,有忠于職守的村醫、民警、基層干不……還有一個群體也奮戰在這場阻擊疫情的戰斗中,他們負責安全處置發熱門診、定點醫院產生的醫療廢物,防控病毒傳播,守住最后一道防線。

一聲召喚,各地醫療廢物處置的工作人員義無反顧,告別家人,返回工作崗位,履職盡責。

目前在鄭州,近20名工作人員戴著口罩,身著隔離服,開著一輛輛疫情專用收運車輛,日夜不停地奔波著,來到全市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及疑似病例醫院,噴灑消毒液,把一桶桶醫療廢物及時運走。

2月1日,在鄭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記者看到,轉運來的一桶桶醫療廢物,在10分鐘以內,通過電梯、自動傾倒機運送到焚燒爐內,在900~1200℃高溫下被燒掉,同時消滅各種病原體,焚燒后的飛灰和廢渣再安全處置。

“這些天來,大家非常辛苦?!编嵵菔嗅t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負責運輸車隊的魏賓介紹,為了安全操作,同時盡可能減少對途經環境的影響,大家穿著隔離服,戴著口罩,不能喝水,不上廁所。從出發到回來,最快也得三小時,到郊縣得五小時左右。

“頻繁出入有疫情的場所,收運這些含有病毒病菌的醫療廢品,你們害怕不害怕?”記者問。

負責運輸調度的張延豪說:“我們就想著盡快把這些東西抓緊時間運走處置掉,不對社會造成危害,個人安危就顧不得想那么多了,當然我們也會做好最周全的安全防護?!?/p>

“臘月二十九,我們就進入戰斗狀態,配備了專人、專車和專用收集桶,開始24小時收運疫情醫療廢物。”張延豪告訴記者,為了把工作做細,開始前幾天,他實地到一家家醫院去收運,了解情況,進行規劃和調配。隨著疫情蔓延,他們又不斷增加車輛和人手。

疫情來了,工作模式也變了?!斑^去兩天定期去收一次,現在醫院出現了疑似或確診病例,往往都會第一時間通知,我們立刻安排車輛去收運產生的醫療廢物。”張延豪說,在高峰時期,他每十幾分鐘就會接到一個電話。

在洗桶上料間,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防護鏡的工作人員正在辛勤忙碌著。轉運來的醫療廢物不得滯留,他們迅速把收集桶放到進料口,一按按鈕,醫療廢物被自動倒入焚燒爐。隨后,他們還要對空桶進行消毒處理。

在中控室,每臺轉運車運行軌跡、各個操作車間實時畫面、焚燒爐運行情況……各種信息在大屏上一覽無余,工作人員盯著各種圖像和參數,進行調度,保證所有環節24小時正常運行。

為了確保安全,所有一線工作人員集中住宿,統一指揮,統一行動,進入全天候工作狀態。記者發現,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像定點醫院一樣,分出了污染區、潔凈區以及不同的通道。與醫療廢物近距離接觸的工作人員,也像醫護人員那樣,在隔離的區域工作。

一線夫妻檔,上陣父子兵,也在這里上演著。

中控室值班班長秦東林與同在一線工作的妻子馬亞娟提前結束假期,把兩歲半的孩子交給姥姥照顧,兩人一塊回到工作崗位上。“我們會一直奮斗在第一線,一直到疫情結束,一塊兒回家。”他們說。

父親杜建義天天在廠區從事消毒工作,兒子杜帥輝則負責采購物資。“大家一起努力,讓疫情早點過去,早點與家人團聚。”杜帥輝期盼道。

責任和擔當,在這里傳遞著,給予了每個人無窮的力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