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上皮腫瘤WHO新分類演示文稿_第1頁
胃腸上皮腫瘤WHO新分類演示文稿_第2頁
胃腸上皮腫瘤WHO新分類演示文稿_第3頁
胃腸上皮腫瘤WHO新分類演示文稿_第4頁
胃腸上皮腫瘤WHO新分類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胃腸上皮腫瘤WHO新分類演示文稿目前一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背景

長期以來,國內外對胃腸道上皮性腫瘤的分類、命名術語不統一。胃腺瘤Vs異型增生結腸原位癌Vs高度異型增生直腸粘膜內癌Vs直腸上皮(粘膜)內瘤在癌前病變診斷上的紊亂反應了日本和西方學者觀點上的差異,可導致過度治療。需要制定國際統一的胃腸道腫瘤分類和命名術語目前二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目前三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目前四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目前五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分類觀察的標本類別胃病變35例,結直腸病變20例,食管病變21例。每類標本均為活檢和切除標本目前六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日本和西方觀點診斷的相互符合率31位病理學家(12國家)例數符合率

胃35例28%(10/35)結直腸20例15%(3/20)食道21例14%(2/21)目前七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傳統的描述性術語的弊端通過幾個會議討論,凸顯出使用傳統的無分類的描述性術語,導致腺瘤/異型增生和癌的診斷在不同國家之間差異很大。缺乏與臨床相關的分類種類,已經構成活檢和切除標本的診斷分歧,導致粘膜腫瘤外科切除的過治療。

目前八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自1996-1998年,由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8-31位病理學家和臨床學家組成的專家組分別在東京、慕尼黑、Padova(意大利)和Vienna舉行了組織切片研討會,做出了胃腸上皮腫瘤分類,并于1998-2000年出版。

目前九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修訂的維也納分類應用評價自2001年,日、德、英、美、加幾篇綜述性文獻已得出結論:應用修訂的Vienna分類能使上述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修訂的分類對患者的臨床處理有用。目前十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應用維也納分類日本和西方觀點診斷的相互符合率例數原符合率統一分類符合率

胃35例28%(10/35)83%(29/35)結直腸20例15%(3/20)50%(10/20)食道21例14%(2/21)90%(19/21)目前十一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修訂的維也納分類

適用范圍:全胃腸道腺上皮和鱗狀上皮病變。檢查材料:活檢和切除標本。分類種類:五個類型目前十二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修訂的維也納分類

意義:為臨床醫生進一步診斷和治療措施的確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注意點(臨床醫師):決定治療之前,臨床醫師應當考慮有否活檢標本取檢錯誤,其后果導致低估腫瘤變化的分期(程度)和浸潤深度,活檢標本的組織學診斷僅為全部臨床資料的部分,應當附加適當的內鏡、放射和超聲對病變本質和浸潤深度的評價。目前十三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修訂的維也納胃腸上皮腫瘤分類1無腫瘤2不確定腫瘤3粘膜低級別腫瘤低/中度異型增生4粘膜高級別腫瘤高度異型增生/原位癌/粘膜內癌4.1高級別腺瘤/異型增生

4.2非浸潤癌(CIS)4.3可疑浸潤癌4.4粘膜內癌5粘膜下或深部浸潤癌目前十四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分類的意義和局限性無論西方和日本病理學家都不能夠重復

第4類的各亞類病變,這些亞類臨床上類似,只需內鏡和外科局部切除;適當地分為5個種類應該有助于病理醫師和臨床醫師間更好地交流,減少過治療。

目前十五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推薦的治療方法1無腫瘤選擇性隨訪2不確定腫瘤隨訪3粘膜低級別腫瘤內鏡切除或隨訪4粘膜高級別腫瘤內鏡和外科局部切除4.1高級別腺瘤/異型增生

4.2非浸潤癌(CIS)4.3可疑浸潤癌4.4粘膜內癌5粘膜下或深部浸潤癌外科切除目前十六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名詞解釋上皮內瘤(Intraepithelialneoplasia,IN)是指基底膜以上上皮內的浸潤性癌前的一種腫瘤性改變,形態上表現為結構和細胞學的異常,呈克隆性生長,易進展為浸潤性癌并發生轉移。異型增生(Dysplasia)腺瘤(Adenoma)目前十七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

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低級別上皮內瘤

Dysplasia1

Dysplasia2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高級別上皮內瘤

Dysplasia3

Carcinomainsitu目前十八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1無腫瘤(negativeforneoplasia)無腫瘤,包括正常、反應性、再生性、增生性、萎縮和化生性上皮。腺上皮:腺體的形狀和排列規則;鱗狀上皮:保留向表層逐層分化的特征,在非典型和正常上皮之間無明確的分界,核大小,形狀一致,極間正常,染色質一致。

目前十九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目前二十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臨床處理:組織學診斷為無腫瘤,不需要隨訪,但如果臨床醫生考慮活檢組織不能代表病變全部可以提示隨訪。

目前二十一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2不確定腫瘤(indefiniteforneoplasia)不確定腫瘤,即一個病變診斷時不能確定是非腫瘤抑或腫瘤。包括兩種情況:反應性/再生性和腫瘤性病變。其結構和核的改變屬于①在癌和反應性上皮,②腺瘤和反應性上皮之間正確診斷持懷疑者。目前二十二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腺體大小不規則,偶有核異型目前二十三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小凹增生伴細胞非典型性目前二十四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不確定腫瘤的評價產生懷疑的原因:缺乏經驗,檢材不確定或不充分。解決方法:更有經驗的病理醫生會診、隨訪或盡早獲取更充分的檢材。隨訪期間除去反應性變化的原因,如:抑制胃酸法,去HP或非甾體抗炎藥(NSAID),可能增加證實病變真實特征的可能性。目前二十五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3粘膜低級別腫瘤(mucosallowgradeneoplasia)黏膜低級別腫瘤包括腺上皮病變的“低級別腺瘤”或“低級別上皮內瘤”和傳統上所指的鱗狀上皮病變“低級別異型增生”。WHO消化系統腫瘤分類中“異型增生”被“上皮內腫瘤”替代。低級別腫瘤相當于輕中度異型增生。目前二十六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低級別腺瘤低度異型增生目前二十七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低級別上皮內瘤中度異型增生目前二十八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臨床處理:活檢診斷粘膜低級別腫瘤,內鏡切除或隨訪,如果臨床懷疑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抑酸療法后食管活檢隨訪。多數食管和胃粘膜低級別腫瘤性病變,可行內鏡切除,有些病變可能漏診,尤其是取材錯誤(不當),有些可能進展為浸潤性癌。結腸和直腸病變,大多數低級別病變不發展,這些病例可以依據臨床所見選擇隨訪。

目前二十九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4粘膜高級別腫瘤(mucosalhighgradeneoplasia)該類包括4個診斷術語,即“高級別腺瘤/異型增生”,“原位癌”,“可疑浸潤癌”和“粘膜內癌”。合并的理由:四個診斷重復性差,而臨床意義相同。對于研究進一步分類是重要的,而對于臨床單一種類即足夠。目前三十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高級別腺瘤高度異型增生目前三十一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

原位癌目前三十二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高級別上皮內瘤原位癌目前三十三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

高級別上皮內瘤原位癌目前三十四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黏膜內癌”目前三十五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原位癌高級別上皮內瘤目前三十六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高級別上皮內瘤黏膜內癌目前三十七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治療局部治療,內鏡或腸鏡寬邊緣切除。食管、胃和結直腸粘膜腫瘤淋巴結轉移的機率可忽略不計。局部切除的死亡率與食管+淋巴結切除相比,無明顯增高(2-3%),類似結果見于胃+淋巴結切除者(1-5%)。大多數粘膜高級別腫瘤性病變應當行內鏡切除目前三十八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

侵襲性癌5黏膜下或更深的浸潤癌(submucosalofdeeperinvasionbycarcinoma)目前三十九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侵襲性癌來源于凹陷型腺瘤目前四十頁\總數四十一頁\編于二十一點Vienna分類的指導原則及共識侵襲是診斷癌的前提食道、胃: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