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演示文稿_第1頁
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演示文稿_第2頁
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演示文稿_第3頁
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演示文稿_第4頁
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演示文稿目前一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優選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應用中華醫學目前二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二、肺功能測定的臨床應用

(一)評價呼吸功能

1.常用肺功能指標

(1)肺通氣功能

①肺容積

潮氣量(TV)深吸氣量(IC)

補呼氣量(ERV)功能殘氣量(FRC)

補吸氣量(IRV)肺活量(VC)

殘氣量(RV)肺總量(TLC)目前三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

StaticlungparameterSpirometry目前四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肺活量(VC):最大吸氣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量。正常VC%>80%。反映肺臟的擴張能力。殘氣量(RV):最大呼氣后剩余在肺內的氣量。正常RV%為80%~120%。反映肺臟的彈性。肺總量(TLC):最大吸氣后肺內所含的氣體量。正常TLC%為80%。反映肺臟的擴張能力。殘總比值(RV/TLC):殘氣量與肺總量的比值,正常RV/TLC<35%。肺氣腫時RV/TLC增加。目前五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②肺通氣量:

用力肺活量(FVC)指最大吸氣后以最大努力和最快速度呼氣所得到的呼氣肺活量。一秒量(FEV1.0)指做FVC時第一秒所呼出的氣量。

二者實測值與預計值之比>80%為正常。

一秒率(FEV1.0%)指FEV1.0與FVC之比。是反映氣道是否阻塞的指標,正常>70%。

目前六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FlowVolume-Spirometry

目前七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最大自主通氣量(MVV):單位時間內以盡快的速度和盡可能深的幅度重復最大自主呼吸所得到的通氣量。正常MVV%>80%。是反映肺通氣功能的綜合指標。目前八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③小氣道功能—最大呼氣流量容積曲線

受試者在最大用力呼氣過程中,將其呼出的氣體容積和相應的呼氣流量描記成的一條曲線。其降支的最大呼氣流量取決于肺泡彈性回縮力和周圍氣道阻力,而與用力無關。目前九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

常用指標:

V50:呼出50%肺容積時的最大呼氣流量。

V75:呼出75%肺容積時的最大呼氣流量。

其實測值與預計值之比>80%為正常。V50和V75降低提示小氣道功能減退。目前十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阻塞型通氣功能障礙

目前十一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限制型通氣功能障礙

目前十二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混合型通氣功能障礙

目前十三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

④呼吸力學

呼吸力學測定呼吸過程中的壓力、容積和流量,研究呼吸過程中的動力和阻力。呼吸阻力(R)分類

★按物理性質

呼吸總阻抗=粘性阻力(氣道和肺組織)+彈性阻力(肺組織和可擴展的細支氣管)+慣性阻力(大氣道和胸廓)

★按解剖部位

氣道阻力、肺阻力和胸廓阻力目前十四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氣道阻力測定---體積描記儀Bodyplethysmography目前十五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3)正常值:

氣道阻力:0.0196~0.196kPa/L/s。

預計值:Raw=0.00267年齡+(-0.011身高)+0.00269體重+2.7442

比氣道傳導率:2.04~3.06L/(s.kPa.L)

目前十六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呼吸總阻抗及其組成成分的測定----脈沖振蕩IOS目前十七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正常人呼吸總阻抗(Zrs)和氣道總阻力(R5)的實測值與預計值的百分比<120%;上氣道阻力(R35)的實測值與預計值的百分比<130%。:

目前十八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順應性(C)

指單位壓力改變所引起的肺容積改變。肺順應性指經肺壓的單位壓力變化引起的肺容積變化。測定時,氣流暫時阻斷所測的肺順應性稱為靜態肺順應性。氣流未阻斷時所測得的肺順應性稱為動態肺順應性。男性動態肺順應性為1.7±0.6L/kPa,靜態肺順應性為2.3±0.6L/kPa;女性動態肺順應性為1.1±0.3L/kPa,靜態肺順應性為1.5±0.6L/kPa。

目前十九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2)肺換氣功能

目前二十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Diffusionphysiology3Stepsofa

diffusion1.Distribution2.Diffusion3.Perfusion目前二十一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①肺彌散功能

彌散量=單位時間內氣體轉移量

膜兩側的壓力差

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指單位時間內、單位壓力差下通過肺泡毛細血管膜進入毛細血管血液中的CO量,實測值與預計值的百分比>80%為正常。

彌散系數(DLCO/VA):一氧化碳彌散量與肺泡氣量之比,實測值與預計值的百分比>80%為正常。

目前二十二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肺彌散功能的影響因素

①呼吸膜的厚度:↑→DLCO↓,DLCO/VA↓

②呼吸面積:↓→DLCO↓,DLCO/VA正常

③血紅蛋白量:↓→DLCO↓,DLCO/VA↓

④通氣血流比值:異常→DLCO↓DLCO/VA↓

⑤肺毛細血管血容量:↓→DLCO↓DLCO/VA↓

目前二十三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②通氣血流比值(V/Q)

指肺通氣

量與肺血流量

的比值,正常

值為0.8。

目前二十四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生理死腔:指進入呼吸道和肺泡內但不能與肺毛細血管血液接觸從而得不到氣體交換的氣量。一般用VD/VT表示,正常為0.25~0.35。

目前二十五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生理分流:指靜脈血中未經動脈化直接進入體循環動脈段的血流。一般以分流量與心輸出量之比(Qs/Qt)表示。正常為3.65±1.69%。目前二十六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2.呼吸功能的評價標準

表1.肺功能減退的分級標準VC%(%)FEV1.0%(%)SaO2%(%)PaO2(mmHg)PaCO2(mmHg)基本正常>81>71>94>87<45輕度減退80~7170~61>94>87<45顯著減退70~5160~4193~9087~75<45嚴重減退50~21<4089~8274~60>45呼吸衰竭<20<82<60>45目前二十七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

表2.美國醫學會肺功能障礙分級標準

一級(0~9%)

二級(10~25%)

三級(26~50%)

四級(50~100%)FVC≥正常低限60~79%51~59%≤50%FEV1.0≥正常低限60~79%41~49%≤40%DLCO≥正常低限60~79%41~49%≤40%VO2/kg≥2520~2520~25<15目前二十八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表3.肺通氣功能障礙的類型

限制型阻塞型混合型定義肺擴張受限氣道阻塞二者并存常見疾病間質性肺疾病COPD肺結核VC↓↓正常↓RV↓↓↑↑不定TLC↓↓正常或↑不定RV/TLC不定↑↑不定FEV1.0%正常或↑↓↓↓R正常↑↑↑C↓↑不定目前二十九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表4.肺通氣功能障礙程度的分級標準

(1)限制型(2)阻塞型

TLC%輕度<80%中度60%重度40%FEV1.0%輕度70~60%中度60~40%重度<40%目前三十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二)呼吸困難原因的鑒別

呼吸困難

通氣功能

正常異常

彌散功能VC↓FEV1.0%正常VC正常FEV1.0%↓VC↓FEV1.0%↓

正常異常限制型阻塞型混合型心肺運動間質性間質性肺疾病COPD肺氣腫試驗肺疾病肺切除術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早期氣胸等肺癌肺癌等正常異常

焦慮心血管病變

目前三十一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三)疾病的診斷、病情評估、預后等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早期診斷:

(2)病情嚴重度分級:

表2.COPD病情嚴重度分級

0:具有危險性Ⅰ:輕度COPDⅡ:中度COPDⅢ:重度COPDFEV1.0%正常<70%<70%<70%FEV1.0正常≥80%預計值≥30%但<80%預計值<30%預計值或<50%預計值但伴呼衰、有心衰等。目前三十二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2.間質性肺疾病(1)診斷:肺容積減少,肺順應性降低,彌散功能減退。因癥狀提前終止運動,終止負荷運動時血氧飽和度、最大氧攝取量、死腔/潮氣量、潮氣量降低,呼吸頻率>50次/分。(2)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3)療效觀察:(4)預后:

目前三十三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3.支氣管哮喘(1)診斷方法①支氣管激發試驗:系用某種刺激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用肺功能做指標判定支氣管狹窄的程度,從而測定氣道反應性。組織胺PD20-FEV1<7.8μmol/L,乙酰甲膽堿PD20-FEV1<12.8μmol/L為氣道反應性增高。

目前三十四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②支氣管舒張試驗

受試者先測定基礎FEV1,然后吸入β2-激動劑,15分鐘后重復測定FEV1,并計算:

FEV1改善率=吸藥后FEV1-吸藥前FEV1×100%

吸藥前FEV1

如改善率≥15%,且絕對值增加>200ml則認為試驗陽性。目前三十五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2)評估嚴重程度:表5.急性非發作期哮喘病情的評價間歇發作輕度中度重度PEF或FEV1.0≥80%≥80%60~80%<60%PEF變異率<20%20~30%>30%>30%目前三十六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表5.急性發作期嚴重程度評價輕度中度重度PaO2(吸空氣)正常60~80mmHg<60mmHgPaCO2<40mmHg≤45mmHg>45mmHgSaO2(吸空氣)>95%91~95%≤90%目前三十七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

4.呼吸衰竭(1)評價指標①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漿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形成的壓力。正常:80~100mmHg。

PaO2=102-0.33×年齡

實測值與預計值之比>90%為正常。

②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漿中二氧化碳分子物理溶解所形成的壓力。正常:35~45mmHg(4.67~6kPa)。

PaCO2=0.863×CO2產生量/肺泡通氣目前三十八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2)診斷標準

①呼吸衰竭:呼吸空氣時,PaO2<60mmHg為Ⅰ型,同時伴PaCO2>50mmHg為Ⅱ型。

②ARDS和ALI:在有發病的高危因素、急性起病、胸片示雙肺彌漫性浸潤等情況下,PaO2/FIO2≤300為急性肺損傷,PaO2/FIO2≤200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目前三十九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四)肺切除術適應證的選擇

1.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率(術前肺功能異常者)%%

目前四十頁\總數四十三頁\編于十六點2.肺切除術適應證選擇的流程圖

FEV1.0和DLCO

<60%

>60%放射性核素定量肺顯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