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歷史天津卷答案_第1頁
2020年高考歷史天津卷答案_第2頁
2020年高考歷史天津卷答案_第3頁
2020年高考歷史天津卷答案_第4頁
2020年高考歷史天津卷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津市2020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

歷史答案解析

第Ⅰ卷

1.【答案】D

【解析】井田制下,村社成員要隨著份地的定期交換而變動住所,“三年一換土易居”意味著村社成員只是

份地(私田)的臨時使用者,沒有所有權,私田的所有權歸國家所有,D項正確;井田制下無論公田、私田

(土地)都不能買賣,A項錯誤;村社成員隨著份田變動而更換居所,并不意味著要將全部收獲物上繳國家,

B項錯誤;村社成員耕種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與傳統的自耕農經濟不同,不屬于小農經

濟范疇,C項錯誤。

2.【答案】C

【解析】北宋時由北朝民歌整理發展而來的樂府詩《木蘭詩》中,載有“策勛十二轉”這一唐代獎賞軍功的

說法,體現出其在流傳過程中融入了新的歷史內容,C項正確;《木蘭詩》由北朝民歌發展而來,其中雖有

唐代獎賞軍功的表述,但記載的并非“政治制度的變遷”,A項錯誤;《木蘭詩》由北朝民歌加工發展而成,

不是宋代文人的創作,B項錯誤;《木蘭詩》作為北朝民歌,經唐代傳誦,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D項錯誤。

3.【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地方宗族內部注重社會教化和鄉規里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文化認

同,因此古代鄉村基本實行自治,故B正確;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不是鄉村實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錯

誤;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遠未達到健全完備的地步,故C錯誤;“官府對縣以下的鄉村管轄,基本限于征

徭課稅和維護治安”說明鄉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錯誤。

4.【答案】C

【解析】在鼠疫肆虐之時,《大公報》詳細介紹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癥狀以及預防鼠疫的方法,并開設專

欄介紹防疫知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利于民眾公共衛生意識的增強,故C正確;

材料體現不出對官方的影響,故A說法錯誤;“開啟了”說法欠妥,材料信息無法確定對疫情的專業研究

是從此時開始的,故B錯誤;報刊宣傳無法控制疫情的爆發,故D錯誤。

5.【答案】D

【解析】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后簽訂了《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大大加深,1931年日本又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東三省,《良友》重刊此畫并呼吁“國難日亟”警醒

國人不要讓甲午慘劇重演,激勵民眾共御外悔,故選擇D項;“國難日亟,甲午慘劇重現……國人當如何

造成光榮之歷史”,排除A項;1894年甲午戰爭不是時事,是舊事,排除B項;九一八已經發生,無法抵

1/6

制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排除C項。

6.【答案】B

【解析】1935年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正確領導,遵義

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故選擇B項;A在江西,C在西藏,D在甘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

7.【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正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時期,材料中“各行各業掀起勞動

建設高潮”,以及圖片中工人在簡陋的條件下工作,都是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的體現,故D正確;1953年

已經開始一五計劃,而不是國民經濟恢復,排除A項;“全面提升”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

是奮斗,而不是節約,排除C項。

8.【答案】C

【解析】從小崗村的率先包干到戶,到中央支持包干到戶,這體現出黨和國家在改革進程中順應并肯定了群

眾的要求和探索,故C項正確;當時農村并不是發展多元經濟所有制,排除A項;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是1992

年提出的,排除B項;D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

9.【答案】A

【解析】中國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奠定了我國工業化的基礎,隨后又進行了十年的全面建設

社會主義,1978年開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建立并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

建設不斷推進,故選擇A項;對外開放在1978年開始,排除B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在1992年

才明確提出,排除C項;城鄉差別縮小是我國工業化建設取得成就的表現,排除D項。

10.【答案】A

【解析】梭倫改革時期,按財產劃分等級,等級越高權利越大,克利斯提尼改革時期,五百人會議對所有等

級公民開放,但參選名額按基層行政單位的公民人數的比例分配,伯里克利時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

任幾乎一切官制,取得行政官職的限制最終取消,故選擇A項;公民原本就屬于自由民,排除B項,能夠

自備武裝服兵役是成為公民的必備條件之一,排除C項;議事會是舊氏貴族實行統治的機構,經過改革已

經被取代,排除D項。

11.【答案】B

【解析】編纂《百科全書》的經濟來源,不再是依靠資助,而是通過購買此書的購買者預先付款的方式獲得,

表明新的生產經營方式發生了變化,并且從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故選擇B項;啟蒙思想受到“全社會追崇”

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思想文化領域的大變革即啟蒙運動在17世紀已經興起,排除C項;資

本主義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當時還未產生,排除D項。

12.【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胡佛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在經濟危機過程中,有適度的進行干預,但是效果

2/6

有限。而羅斯福新政則是全面干預經濟,有利于緩解美國的經濟危機。因此二者的主要差別在于干預的力度

不一樣,故A項正確;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排除B項;二者都要遵守美國的憲法,

排除C項;從胡佛以及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來看,二者都關注失業問題、公共工程等方面,因此關注的社會

問題基本一致,排除D項。

13.【答案】D

【解析】從材料數據可以看出,從1980年到1996年,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依賴進

出口的比重都有所增加,這反映出全球化之下世界貿易的不斷發展,故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對外貿易

依存度的變化,不能反映經濟快速的增長,排除A項;材料主旨與區域化無關,排除B項;80年代后發達

國家逐步擺脫滯脹,而不是陷入滯脹,排除C項。

14.【答案】B

【解析】B3分A1分C1分D0分。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發展進程中,救亡圖存的階級發

生了變化,從農民階級到資產階級再到無產階級,革命性日漸增強。救亡圖存的指導思想從宗教到資產階級

民主思想再到馬克思主義,日漸科學,同時社會性質實現了轉變,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為新民主主義

社會,體現了歷史進步的趨勢,B是最佳選項;根據題干所列主要歷史事件可以看出近代中國歷史演變的主

要線索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但是其屬于表層,并不是最佳選項,排除A;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等歷史事件存在一定的因果關聯,但是部分事件之間不存在因果關聯,如

國民大革命和抗日戰爭之間,C不是最佳選項,排除;題干所列的歷史事件在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產生的

影響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不是循環往復,D錯誤。

15.【答案】C

【解析】C3分A1分D1分B0分?!皻W洲將對美國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權挑戰”意味著歐洲實力日漸

強大,結合題干時間20世紀60年代末可知,這一時期歐共體成立,同時日本逐漸發展、不結盟運動興起,

世界多極化趨勢顯現,而歐洲對美國在大西洋霸權的挑戰只是多極化的表現之一,C是深層次背景,屬于最

佳選項;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是多極化趨勢的一部分,是基辛格提出歐洲挑戰美國大西洋政策的表層原因,

不是最佳選項,排除A;20世紀60年代,美蘇正處于冷戰時期,美國未確立起全球霸權,B錯誤,排除;

通過題干可以看出隨著歐洲的崛起,美國和歐洲的關系勢必發生變化,D只是對現象的描述,未挖掘深層次

原因,不是最佳選項,排除。

第Ⅱ卷

16.【答案】(1)唐朝:設置節度使,加強邊防力量;賦予節度使較大權力。

節度使最終形成尾大不掉,違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權。

宋朝:宋初實行改革,削奪節度使權力,弱化地方軍力;監督地方行政,文臣執掌地方,加強對地方財政掌

控。

3/6

吸取前朝教訓,多措并舉,削弱地方權力,維護了中央集權;但也形成強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

元朝:設置行省,執掌地方經濟、軍事大權;行省權力受中央節制。

開創了行省制度;對地方權力管理寬嚴并舉:鞏固了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

(2)中央和地方之間權力之爭長期存在,相互影響;雙方權力此消彼長,在動態平衡中變化發展。

通過變革與創新,中央對地方權力的分配趨于合理;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解析】(1)唐朝:根據“唐在沿邊重鎮設立節度使”得出設置節度使,加強邊防力量;根據“節度使最

初只掌兵權,后來總攪軍、政、財、監之權,權重勢雄,獨霸一方”得出賦予節度使較大權力,最后出現問

題,削弱中央集權。宋代:根據“革除前朝之弊,上中命諸州”得出實行改革、削弱節度使權力,弱化地方

軍力;根據“并采取派遣官員監察地方等多項措施”得出監督地方行政;根據“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

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得出加強對地方財政掌控。元朝:根據“元朝變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立行省”得

出推行行省制;根據“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員受制于中央。

(2)根據材料并結合前一問的內容,可從中央與地方矛盾長期存在,此消彼長,不斷變化的角度概括。同

時再從改革與創新、加強中央集權的角度概括趨勢。

17.【答案】(1)從主要學習技藝到全方位向西方學習;從服務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會革命;由政府派遣

到多渠道留學,人數由少到多。

洋務運動的發展;民族危機加深;資產階級革命高漲;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廢待興,急需建設人才;國家高度重視,成立專門機構妥善安排;留學生的

愛國情懷和報國熱忱。

簡評略

【解析】(1)變化:根據材料一“留學生側重學習軍事或與之密切相關的各門專業知識?!?,和材料二“他

們中涌現出一批中國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可以看出從主要學習技藝到全方位向

西方學習;根據“多數人回國后憑借西學專長,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視和任用”,“而且隨著中國革命的發展,

產生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革命家”可得出從服務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會革命;根據“清政府向美國

和歐洲分批派遣留學生”“其中多為自費”可得出由政府派遣到多渠道留學;根據“總計200余人”“留日

學生達8000余人”可得出人數由少到多。背景:結合“19世紀70、80年代”“甲午戰后,赴日留學出現高

潮”這兩個時間,可從洋務運動的發展;民族危機加深;資產階級革命高漲;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等角度概

括。

(2)根據“1949年12月”這一時間信息,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廢待興,急需建設人才的角度概括;

根據“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員會領導人成立‘辦理留學生回國事務委員會’”得出國家高度重視,成立專門機

構無善安排;根據“多名旅居海外的專家、學者放棄了優造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國效力,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

重大貢獻”得出留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報國熱忱。簡評:結合所學選取詹天佑作為簡評的對象。詹天佑12歲留

4/6

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之后他回國參與當時國家的鐵路建設。1905—

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

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并著有《鐵

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

之父”之稱。他為中國近代的鐵路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8.【答案】(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望;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主

要參加者有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會議協調了盟國的行動,加快了戰勝法西斯的步伐;對戰后世界特別

是歐洲做出安排。

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著“三巨頭”,并暗示討論激烈;“V”形表示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望,結

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陰云預示著“冷戰”的隱憂。雅爾塔會議既給人們帶來了勝利光明,也帶有明顯的強權

政治色彩。

(2)言之有理即可(官方無標準答案)參考示例如下:

標題:一次沒有搶救對象的行動

構思:畫的右邊停著一部救護車,車的旁邊,張伯倫和達拉第抬著一副空擔架,畫的左邊是一片樹林,樹林

的旁邊是一群狼,狼前面的地上寫著“捷克斯洛伐克”字樣,張伯倫和達拉第抬著空擔架問狼:“打擾,請

問你們是否聽見一聲尖叫?”

說明: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國

慕尼黑舉行了關于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給德國的四國首腦會議,會議召開時,捷克代表被拒之門

外,慕尼黑會議是英法實行綏靖政策達到高峰的標志,助長了法西斯德國的囂張氣焰狼子野心,加速了第二

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解析】(1)背景:根據畫作標題《雅爾塔會議:合作與未來》及所學知識,從雅爾塔會議的參與者的角

度分析得出背景①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本會議;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從雅爾塔會議召開的背景的角度

分析得出背景②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望。

內容:根據“座椅上分別搭放著一件帶有元帥領章的軍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嘰色厚風衣”,并聯系

所學知識,從雅爾塔會議的參與者的角度分析得出內容①會議主要參加者有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美國總統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從雅爾塔會議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得出內容②會議協調了

的行動,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