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章同步練習題及答案生物學是21世紀的主導科目。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網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章同步練習題,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查字典生物網一直陪伴您。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45分)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可以成為種群密度的是()A.一個池塘中各種魚的總數B.全世界的人口數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鳥類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2019鄭州)如圖為a、b、c、d四個不同種食葉昆蟲的數量隨山體海拔高度變化的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海拔2000米處的物種均勻度高于海拔3000米處B.b數量隨海拔高度的變化不能體現該物種的遺傳多樣性C.海拔3000米處,b、c數量差異是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D.海拔4000米處,a、b、c、d的數量差異體現遺傳多樣性3.(2019廣州)某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多種植食性動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動物種群個體數量的變化如圖所示,若不考慮該系統內生物個體的遷入與遷出,下列關于該種群個體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若a點時環境因素發生變化,但食物量不變,則a點以后個體數量變化不符合邏輯斯諦增長B.若該種群出生率提高,個體數量的增加也不會大幅超過b點C.天敵的大量捕食會導致該種群個體數量下降,下降趨勢與b~c段相似D.年齡結構變動會導致該種群個體數量發生波動,波動趨勢與c~d段相似4.在森林群落中,喬木、灌木、草本植物三類綠色植物在空間位置配備上形成了有序的組合,從而使它們能()A.有效避免競爭B.合理利用環境資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產量D.以上都正確5.(2019南京)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對種群數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9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為7.17B.我國的人口將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C.蜜蜂等動物遇到敵害,常集群攻擊D.由于水葫蘆的入侵,某湖泊中蓮的死亡率比較高6.(2019淄博)下圖顯示了蝌蚪的生長速率隨種群密度增加的變化情況(在同樣的空間里,個數由5增加到160),圖中曲線可以說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變態所需的時間與種群密度成負相關C.一定范圍內,蝌蚪生長速率與種群密度成正相關D.高種群密度下,能夠變態為青蛙的可能性減小7.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一個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組成一個生物群落B.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C.群落中,生物種類越多,生存斗爭越激烈D.群落的結構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化8.在一個陰濕低洼的草叢中,有一堆長滿苔蘚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著螞蟻、蚯蚓、老鼠等動物,這些生物共同構成一個()A.生物群落B.種群C.食物網D.以上都不對9.(2019臨沂)某草原上嚙齒類以植物為食,下圖表示嚙齒類的密度與植物種類數的關系。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嚙齒類的存在影響植物多樣性B.植物的多樣性取決于嚙齒類的多樣性C.嚙齒類能對植物進行選擇D.嚙齒類的密度依賴于植物的多樣性10.人類活動對演替的影響是()A.人類活動會加速演替的速度B.人類活動會減緩演替的進行C.人類活動會使演替偏離其自然的方向D.人類活動會降低群落的豐富度11.(2019蘇州)如圖表示兩個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的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災后森林上進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歷時長C.甲中①、②處的物種組成不一定相同D.若氣候條件適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12.我國西部大片的耕作區將退耕還林。若將大面積的退耕地封閉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發生一系列的生態演替。下面列舉的情況中,哪項不可能是未來生態演替的趨勢()A.營養級的數目增加B.每年同化的太陽能增加C.群落的結構復雜化D.非生物的有機質(生物的遺體或脫落物)減少13.下列選項中,對種群密度影響最嚴重的是()編號生態系統采收對象現有生物量年增長率/%年采收量①馬尾松林馬尾松200000m321000m3②淡水湖泊鯽魚10000kg353600kg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④灘涂沙蠶10000kg30500kgA.①B.②C.③D.④14.下面關于《退耕還林條例》的說法正確的是()A.本條例于2019年1月20日實施B.本條例有利于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C.這項浩大的生物工程有望使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D.這是針對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等犧牲環境的墾殖活動提出的15.在廢棄的池塘中長出樹林,大約是經歷以下幾個階段:①干涸池塘階段;②灌木階段;③喬木階段;④草本植物階段。演替的正確順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16.如圖為從溫帶原始裸地開始的群落演替過程中兩種量值的變化曲線。它們表示的是()A.Ⅰ表示草本植物的種類數量,Ⅱ曲線表示整個植被的生物量(質量)B.Ⅰ表示整個植被的生物量,Ⅱ表示草本植物的種類數量C.Ⅰ表示土壤中腐殖質總量,Ⅱ表示植被的種類數量D.Ⅰ表示食肉類的種類數量,Ⅱ表示食肉類的生物總量17.在研究下列幾個種群的增長模型時,最可能與數字模型相符合的是()A.麋鹿種群B.大熊貓種群C.玉米種群D.青蛙種群18.下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在第10年時經調查該種群數量為200只,估算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負荷量約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19.自然界中生物種群增長曲線常表現為S型增長曲線。下列有關種群S型增長的正確說法是()A.S型增長曲線表示了種群數量和食物的關系B.S型增長曲線表示了種群數量與時間無關C.種群增長在各階段是不相同的D.種群增長不受種群密度制約20.如圖表示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增長,在有環境阻力的條件下呈S型增長,下列有關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及其應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當種群數量到達e點后,增長率為0B.種群增長過程中d點增長率最大C.防治蝗災應在害蟲數量達到c點時進行D.漁業捕澇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點21.有一種紫腹巨蚊,當它處于幼蟲狀態時,專以毒蚊幼蟲為食;當它發育成成蟲后,專吸食竹類植物的葉汁花漿為主。紫腹巨蚊與毒蚊幼蟲、竹類植物的關系是()A.競爭、捕食B.捕食、競爭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22.將A、B兩種單細胞生物分別放置在兩個容器培養,得到如圖a所示的結果,若將這兩種生物放在一個容器中混合培養,得到如圖b所示的結果。從實驗結果可知,這兩種生物的種間關系是()A.競爭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23.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年齡組成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B.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分別是調查群落中植物和動物豐富度的常用方法C.建立人工群落可將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調控之下D.建立自然保護區,可提高該區域珍稀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24.下列情形中,兩個不同群體間的競爭最為激烈的是()A.一個群體比另一個群體大得多B.兩個群體親緣關系密切C.兩個群體的食性、生存環境相似,彼此重疊D.兩個群體的生殖方式相同25.(2019汕頭)下圖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種群密度的關系,據此分析得出的正確表述是()A.在K/2時控制有害動物最有效B.圖示規律可作為控制人口增長的依據C.該圖可用于實踐中估算種群最大凈補充量D.在K/2時捕撈魚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獲量26.下圖表示寄生關系的能量流動模型的是()27.在群落演替中,一般不會出現的現象是()A.群落中生物種類的增多B.群落中個體數量的增多C.草本植物被高大喬木取代D.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28.寒帶針葉林中兩個動物種群(N1、N2)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據圖判斷這兩個種群的關系是()A.捕食關系,N1為捕食者,N2為被捕食者B.捕食關系,N2為捕食者,N1為被捕食者C.競爭關系,N1為競爭中的勝者,N2為失敗者D.共生關系,N1、N2彼此依賴,相互有利29.生活在一個生物群落中的兩個種群(a、b)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a種群與b種群為捕食關系,a種群依賴于b種群B.a種群與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C.a種群為S型增長,其增長受本身密度制約D.b種群為J型增長,始終受到a種群的制約30.自然界中生物種內及種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下述觀點不正確的是()A.林鴿群較大時被蒼鷹捕食的幾率較低B.鱸魚有時捕食鱸魚的幼魚,這有利于鱸魚種的維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經過斗爭建立了優劣等級制度,并依次占據資源,這對種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種間捕食對一個種有利,但會使另一種消失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5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個小題,共55分)31.(11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對某草原生態系統種群密度進行調查后,得到如下統計數據: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種群4490412038896710乙種群012028032114553請根據以上調查表回答問題:(1)甲、乙種群之間存在________關系,可能是導致甲種群密度變化的重要因素。而影響甲種群密度變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說兩點)。(2)甲種群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滅絕的情況,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種群可能絕滅的內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從甲、乙種群的演替過程,可以說明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____能力。32.(11分)種群增長和環境負載能力有著密切關系,在自然環境中所有生物的種群增長曲線不是直線而是一個S型曲線。請根據下圖回答:(1)種群指數增長期是指圖中的()A.aB.bC.cD.d(2)現在自然界多數生物都已達到平衡的穩定期,種群數量一般不再增長,只有波動或變動,這種波動或變動一方面是由于種群有____________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響種群的____________。(3)從該圖曲線的實際意義分析,如果在滅鼠時,殺死了一半老鼠,存活的老鼠很快恢復到原來的數量,那么更有效的滅鼠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使環境的負載能力降低,從根本上限制老鼠的種群數量。33.(11分)請你用有關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在蜂巢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春季來臨,工蜂會盡心地照顧蜂王和雄蜂,但到花少的秋季,繁殖期已過,又有大部分雄蜂被趕出蜂巢,這種現象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烏魚是一種兇猛的淡水魚,常潛伏在池塘、湖泊的水底和水草茂密的地方,當小魚游到它附近時,它便出來攻擊,甚至連自己的魚籽也吃。其中的生態關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群的螞蟻,可向一個較大型的昆蟲進攻并將其搬進蟻巢中,這一現象從蟻群中個體之間的關系來看,表現為______________;從蟻群與被攻擊的昆蟲之間的關系來看則屬于______________。(4)獼猴群中,猴王死后,雄猴為爭奪王位打得頭破血流,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___。34.(11分)如圖為老鼠自動調控圖(注:環境中的老鼠容納量是指環境資源能承載的最大老鼠數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自然界中,老鼠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由圖可以看出,當老鼠數量大于老鼠容納量時,老鼠生存的環境阻力將隨之________________。(3)從圖可以看出,滅鼠時只采用殺死的辦法,老鼠的數量會很快恢復到原有的數量。請你依圖提出更有效的滅鼠方案:__________________。參照該法,據所學知識,寫出防治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寫出兩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11分)動物A和B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現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下圖表示A、B在120天內的種群變化。(1)從曲線可判斷種群A和種群B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2)為什么物種A達到的峰值會高于物種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種群突然大幅度增加,A種群和B種群的數量如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75天時,導致種群A出現圖中所示變化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詳解答案:1B[解析]種群密度是種群的基本特征,它必須是同種生物在一定空間的個體數量。A、C、D所述生物不一定是同種生物,而人在分類學中是同一個物種。2A[解析]本題以圖形為載體考查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曲線的比較分析能力。分析圖形,海拔2000米處不同物種的個體數比較接近,故比海拔3000米處物種均勻度高,A正確;圖中在一定海拔范圍內,隨海拔高度的不同b物種個體數也不同,說明b物種中有不同類型的個體,適應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即b物種具有遺傳多樣性;圖中b、c數量的差異應是環境對不同生物選擇的結果;在海拔4000米處,a、b、c、d物種的數量比較接近,且都比較少,故不能明顯體現遺傳的多樣性。3A解析]考查點:本題考查生態系統中種群的數量變化的影響因素。A項中環境發生變化,則種群數量的變化,有多種可能,可能先減少后增加,也可能是大幅增加,再減少,但數量的變化曲線仍符合邏輯斯諦增長,A錯;B項中b點是環境的最大容納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也會增加,B對;C項中天敵的大量捕食使該種群數量迅速下降,C對;D項中,年齡結構影響的是未來的種群數量,結構發生變化,在未來種群數量可能大幅增加,D對。4D5C[解析]B選項描述了種群的年齡特征,A、D選項描述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選項描述的是種內互助的現象。6D[解析]曲線不能提供食物短缺能降低蝌蚪存活率的信息;蝌蚪變態所需的時間與種群密度應該成正相關,一定范圍內,蝌蚪生長速率與種群密度成負相關。7C[解析]A項一個池塘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其中的全部生物包括多個種群,相互之間有著相互聯系,共同組成了一個生物群落。8A[解析]此朽木雖然范圍較小,但因處于陰濕的草叢中,其中長滿苔蘚和木耳,并且聚集著螞蟻、蚯蚓、老鼠等動物,這些生物之間相互聯系,共同組成了生物群落這一個有規律的集合體。9D[解析]據圖可知,嚙齒類密度較小時,植物多樣性較差;嚙齒類密度適中時,植物多樣性達到最大;嚙齒類密度較大時,植物多樣性下降,即嚙齒類的密度直接影響植物多樣性,或者說植物的多樣性取決于嚙齒類的密度,A、B項正確;在嚙齒類數量較為龐大的時候,植物種類數明顯減少,說明嚙齒類動物取食植物時有所偏好,C項正確;從圖中看,植物多樣性最大時,嚙齒類動物數量并不是達到最大值,因此其密度也并非依賴于植物的多樣性,D項錯。10C[解析]在自然狀態下,群落的演替會沿著自己的規律:在外界環境的變化下,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而如果有了人的干預則會加速或者減緩演替的速度,當然對于群落的豐富度的影響也應該是兩方面的。11B[解析]題圖中甲曲線表示次生演替,乙曲線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歷時短;火災后森林上進行的演替為次生演替,但火災前的物種與火災后演替產生的物種不一定相同;當氣候條件適宜時,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均可演替成森林。12D[解析]生態演替的結果是有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因而生物的遺體或脫落物也會增多。13C[解析]③項內容為過度采收。14C[解析]結合課本知識即可做答。15D[解析]廢棄池塘中發生次生演替。在池塘塘泥中有機物豐富,草本植物種子容易發芽生根,使土壤表層有機物質逐漸增多,保水能力也逐漸增強,幾年后,一些灌木便會長起來,形成灌木叢,再經過一段時間,喬木便開始出現,并逐漸成為優勢種,灌木漸少,喬木逐漸蔚然成林。16A[解析]由原始裸地開始演替,Ⅰ代表首先出現的草本植物,Ⅱ可代表整個植被數量,因為演替過程先經過草本植物階段,到灌木階段草本植物數量定會減少,兩總量由于空間的分層會增加。17C[解析]本題考查種群增長,模型的增長最符合生物模型的情形,就是種群中的個體在上下代之間不重疊的情況,在4個選項中只有玉米嚴格符合條件。18D[解析]處于200只的時期是種群增長速率最快的時期,也就是K/2處,所以環境的最大容納量(K值)為400只。19C20A21D[解析]根據題干描述,紫腹巨蚊與毒蚊幼蟲的關系為捕食,與竹類的關系為寄生。22A[解析]兩種單細胞生物單獨培養都能正常生長,但當把兩者混合培養時,二者由于爭奪資源、空間等而發生生存斗爭,其結果往往對一方不利,甚至被消滅,這種現象叫做競爭。23B[解析]建立自然保護區后,保護區內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一般都會有所好轉,且人類對其影響將大大減小,因此,對生物的容納量將會增加;人工群落是人工建立的,其物種的選擇和配置都是按人的意志來進行的,因此,其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可置于人為調控之下;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都是用來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不是用來調查群落中物種豐富度的方法。24C[解析]C項內容符合競爭的條件。25C[解析]考查點:本題考查了出生率、死亡率和種群密度的關系及應用。有害動物在繁殖初期或幼齡時控制最有效,也就是說在種群密度較小時控制最有效;圖示揭示了種群密度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關系,但人類具有主觀能動性,可自行有效地進行調控人口密度,因此不可作為控制人口增長的依據;種群密度雖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其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可用于實踐中估算種群最大凈補充量;在K/2時捕撈魚類有利于可持續生產,但要獲得最大日捕獲量,則在K時更為合適。26B[解析]寄生分為體內寄生和體表寄生兩種,B項內容可以反應出二者的關系。27D[解析]灌木階段應出現在群落演替過程中的草本植物之后。28B[解析]種群關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等。互利共生指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寄生指一種生物寄生在另一種生物體內,靠寄主體內營養生存;競爭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而捕食關系指的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的現象。圖中反映了1850年到1925年間種群N1和種群N2的數量關系,當N1的數量增加或減少時,N2的數量也跟著增加或減少,結合各個種群關系的特點,表明N1與N2是捕食關系,且N2以N1為食。故選B。29C[解析]從圖中看出種群a的變化規律是呈典型的S型規律增長,它受自身種群密度的制約,種群密度的變化由多種因素作用所致。同時從圖中看出它不隨種群b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不受種群b消長影響,因此答案A、B可以排除。答案D中種群b早期增長呈J型,此時不受種群a的制約,之后因a、b間的競爭而下降,故此答案錯誤。30D[解析]種間關系上表現為共生、競爭、寄生和捕食。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獵物)的相互關系是生態系統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復雜關系,它們是相互適應的,從而使得這兩個物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母豬養殖的科技支持策略試題及答案
- 對聯試題解題方法及答案
- 激光技術工程師常考知識點分析
- 激光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電梯技術員試題及答案
- 禮儀導師考試題及答案
- 衛生管理學科復習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的工作職責與法律知識試題及答案
- 激光行業人才流動與職業發展的現狀分析試題及答案
- 綜合衛生管理知識的試題及答案
- 江西公務員面試模擬4
- 龍舟課件完整版本
- 首部樞紐工程施工方案(完整)
- 11.1《諫逐客書》復習課件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2023-2024學年河南省三門峽市高二下學期5月期末物理試題(解析版)
- 開荒保潔施工方案三篇
- 強度計算.材料疲勞與壽命預測:S-N曲線:疲勞壽命預測技術
- 教學課件《權力與理性-17、18世紀西方美術》
-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2024年下半年試題及答案解析
- 物業項目交接計劃方案
- 2024年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期末試卷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