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大嶺中學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西省贛州市大嶺中學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西省贛州市大嶺中學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西省贛州市大嶺中學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西省贛州市大嶺中學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贛州市大嶺中學高三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438年,發(fā)表于德意志地區(qū)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說:“服從已死亡,正義遭踐踏,正當秩序蕩然無存。……上帝垂示為善,奈何人已悉隨己愿而未服從。”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運動主張以人為世界的中心

B.文藝復興倡導人性解放和現世幸福C.宗教改革主張信仰自由因信稱義D.啟蒙運動高舉理性主義旗幟反對君主專制參考答案:B2.有學者寫到“與西方思想啟蒙明顯不同,從文字闡述到政治實踐,西方的思想啟蒙一直把人的價值、人的自由權力作為基本起始點和歸宿。而中國的思想啟蒙長期以來偏離了這個方向,人的價值、人的權力始終沒有成為思想啟蒙的起點和歸途。”對以上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西方思想啟蒙以宗教改革中個體的覺醒為基礎B.五四運動在側重救亡的同時忽略了個體的啟蒙C.造成中西思想啟蒙差異是由于工業(yè)化程度不同D.五四運動后的中國思想界加強了對個體的重視參考答案:B考查古代中國的對外交往。中國近代列強的侵略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人民有兩大任務:爭取民族獨立解放與繁榮富強。在這兩大任務中,中國人民首先要完成的是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實現民主、自由、平等等是“西方思想啟蒙的一般歸宿”。而在中國,這一規(guī)律被列強侵略所打破,中國人當務之急不是實現“人的價值、人的自由權力”,而是挽救民族危亡,而中國的思想啟蒙長期以來偏離了這個方向正基于此,所以B正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因為巴黎和會外交失敗。A錯誤,是以文藝復興為基礎;C造成差異是因為中國遭受了侵略;D應該發(fā)生在新中國成立后。故應選B。3.收藏家鄭先生藏有“申新紡織廠原始合同股票”;“立合同議據榮宗錦等今議定在上海陳家渡白利南路地方合創(chuàng)申新紡織廠,專購子花紡紗織布行銷事業(yè)。共集股本銀元三十萬元……訂章程邀集全體股東具名向該管官廳注冊,茲依公司的條例之規(guī)定,訂立合同……中華民國七年二月。”這表明該廠A.受國民經濟建設的影響 B.在“一戰(zhàn)”期間發(fā)展較快C.具有現代企業(yè)管理意識 D.具有新民主主義經濟性質參考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集股”、“訂章程邀集全體股東具名向該管官廳注冊”、“依公司的條例之規(guī)定,訂立合同”可知,該廠具有現代企業(yè)管理意識。A、B兩項表述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C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D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4.“民農則重(持重),重則少私義(議),少私義則公法立,國專。……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以是為非,以非為是。”這反映出作者①主張重農抑商

②倡導以法治國

③力求社會穩(wěn)定

④維護農民利益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參考答案:A5.西方一本描寫宋朝的書《中國轉向內向》中說:“理學在中國占據統(tǒng)治地位后,整個社會走向宇宙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文化操控。加劇了中國儒學中對工具技術的攻擊反駁,中國學問一向就少邏輯,所以中國古代科學雖然發(fā)達,但出不了像《幾何原本》那樣的體系理論。”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A.以人倫為中心的理學束縛了近代科學的發(fā)展B.中國古代科技雖然比較發(fā)達,但欠缺邏輯性C.歐洲近代科技伴隨實驗科學的發(fā)展而興起D.中國古代科技具有較強的經驗性和封閉性參考答案:A6.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編寫的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劇中有這樣的臺詞:“他們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不斷宣布一種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證明這種宣布的虛妄嗎?”材料中的“不斷宣布一種思想死了”可以分析出(

)①社會主義運動挫折不斷

②資產階級對該思想的仇視③國際意識形態(tài)斗爭激烈

④馬克思主義頑強的生命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D階級立場決定了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運動的仇視,社會主義運動挫折給了他們“不斷宣布死亡”的機會,不厭其煩的宣布,既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需要,也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生命力是多么頑強。7.柏拉圖曾描述:在雅典通過抽簽,任何一個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議事會占有一席,進入議事會沒有出身和財產的限制,對他們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來,來之能用。這表明當時雅典()A.政治民主存在泛濫的危機

B.公民的參政權利與生俱來xC.公民享有平等的參政權利

D.權力分散不利于民主決策U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材料中不能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泛濫危機,相反是在強調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種相對平等,A錯誤;材料不是在強調公民的權利來源,B錯誤;材料突出了公民不受財產的限制、機會相對均等,C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權力的分散,D錯誤。68.下圖黑色圓點標注區(qū)域為某國際組織的成員國,據此判斷該組織是()A.1946年的聯合國

B.2001年的亞太經合組織C.1955年的北約

D.1948年的關貿總協定參考答案:關貿總協定材料中津巴布韋共和國1980年獨立建國,1947年實行印巴分治,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與“1946年”不符,故A項錯誤;亞太經合組織在亞太地區(qū),與材料中“歐洲國家”不符,故B項錯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材料中“非洲”不符,故C項錯誤;1947年,美、中等23國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臨時適用協定書》,符合史實,故D項正確。D9.下列觀點傾向于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是A.夫不可變者,倫紀、圣道心術也,非器械藝也B.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C.當世惡疾,帝制為最,唯合眾共和為世界之潮流,順者昌,逆者亡D.君權與民權合則情易通,議法與行法分則事易就,二者行斯強也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A是洋務派“中體西用”的觀點,主張利用西方科技為輔助,維護封建制度和倫理為根本;B是頑固派的觀點,以傳統(tǒng)文化抵制西學;C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反對君主制度,主張實行民主共和;D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觀點,主張君主立憲、君民共主。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點評:材料型選擇題就是以文獻、圖表等材料為載體而設計出來的選擇題。試題選材廣泛,設置新情景、新問題,以考查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和利用信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材料的類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圖表型材料。從材料在試題中的位置來劃分有:一是題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據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景,并根據材料設置備選項;二是以材料作為備選項,根據材料內容與題干要求對比進行選擇。10.1950年,法國提出歐洲應該超越國家的藩籬聯合起來。這一建議得到聯邦德國等國家的支持,但英國等一些國家反對成立超國家的機構,只有法、德、意等六國實現了聯合。六國率先實現聯合的直接原因是這些國家()A.屢遭戰(zhàn)爭重創(chuàng)

B.社會制度相同

C.發(fā)展水平相近

D.歷史上關系緊密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分析歐共體成立的背景。在二戰(zhàn)后西歐國家在經濟發(fā)展中聯系日益緊密,西歐國家加強經濟聯合的要求產生,但影響西歐經濟聯合的首要因素是歷史上的多次戰(zhàn)爭導致宿怨較深尤其是法德兩國,因此法國首倡舒曼計劃意圖在于以經濟合作化解政治矛盾與宿怨,實現地區(qū)永久和平以有利于經濟發(fā)展,故直接原因為A項屢遭戰(zhàn)爭重創(chuàng)的影響。B項只有一個有利條件,C項表述錯誤,西歐六國中法德發(fā)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幾國,D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故選A項。考點: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新興力量的崛起·歐洲人的歐洲11.太平天國曾頒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員,覲見天王,東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禮;……王、侯、相等乘轎各按等級,不得逾越……見王轎而不行回避者,斬首不留。”這些規(guī)定反映出A.太平天國實行法治B.太平天國建立天王專制C.農民政權趨向封建化D.其不具備反封建的性質參考答案:C【詳解】“覲見天王,東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禮”“王、侯、相等乘轎各按等級,不得逾越”“見王轎而不行回避者,斬首不留”,這些法令是在強化上下尊卑的等級制度,這說明農民政權已經趨向封建化,故C項正確;A項明顯錯誤,太平天國沒有實行法治,故錯誤;“王、侯、相等乘轎各按等級,不得逾越”“見王轎而不行回避者,斬首不留”等體現不出天王專制,故B項錯誤;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封建的性質,故D項不符合史實。12.歷史地圖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種信息。從圖1到圖2的變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確的是圖1: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示意圖

圖2: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示意圖A.革命中心:從北方到南方B.政權性質:從抗日民主政權到工農民主政權C.主要矛盾:從階級矛盾為主到民族矛盾為主D.軍隊名稱:從國民革命軍到工農紅軍參考答案:C新民主主義革命。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圖形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材料內容可知,圖一為農村革命根據地,圖二為敵后抗日根據地,革命中心從南方轉移到北方,故A項錯誤;政權性質從工農民主政權到抗日民主政權,故B項錯誤;十年內戰(zhàn)時期,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但是日本大舉侵華后,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的矛盾,故C項正確;軍隊名稱從工農紅軍到國民革命軍,故D項錯誤。13.《春秋繁露》一書中說:“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從事,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乾,大亂……”由此得到的歷史信息有①天有意志,可降災亂②天子是神的意志的體現③宣揚“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④有限制君主無道,提倡行仁政之目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D考察漢代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學和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材料反映了君權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結合所學知識①②③④都正確。14.甘地在一次演說中說:“我們在經濟和工業(yè)生活中嚴重地背離了經濟自給自足。假如我們不曾引進外國的產品,那么今天,印度將滿地流淌著牛奶和蜂蜜。……西方民眾正在唯物(物質)主義這個魔鬼和怪物的鐵蹄下呻吟。”基于這種認識,甘地A.組織了“食鹽進軍” B.提出“回到紡車去”C.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標 D.號召民眾進行絕食參考答案:B15.諸子百家的政治主張在我國封建社會作為統(tǒng)治思想先后體現的有①道家“無為”

②儒家的“仁政”

③墨家的“兼愛”④法家的“法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①②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C考察古代我國的思想。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為封建統(tǒng)治者設計了各具特色的治國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于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tǒng)治;道家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秦統(tǒng)一后采取法家思想作為統(tǒng)治思想;漢初實行“無為而治”的統(tǒng)治思想;漢武帝時,接受董仲舒的主張,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成為統(tǒng)治思想并為后代所延續(xù)。墨家思想始終沒有成為統(tǒng)治思想。故應選C。16.明清時期,為解決外地經商困難,以地緣為紐帶的“商幫”興起,尤其以微商、晉商等商幫最為著名.他們在各都市建立“會館”,而構筑嚴密的商業(yè)網。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歷史背景是A.商業(yè)競爭異常激烈B.跨區(qū)域貿易日益繁榮C.地緣意識更加突出D.重農抑商政策加強參考答案:B【詳解】商幫和會館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跨區(qū)域販運貿易推動了商幫和會館的出現,B選項符合題意。商業(yè)競爭日益激烈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必然出現的現象,A選項與背景無關,排除。地緣意識突出是背景之一,但不是主要背景,C選項排除。材料未體現出重農抑商政策,D選項排除。【點睛】商幫和會館的出現的原因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傳統(tǒng)重土親鄉(xiāng)觀念;借助群體力量維護自身統(tǒng)治。其產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利于各地區(qū)的經濟文化交流。17.新中國成立后,“對駐在舊中國的各國使節(jié),我們把他們當成普通僑民看待,不當作外交代表看待”。這體現的外交原則是()A.“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B.“一邊倒”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另起爐灶”參考答案:D三大政策。解答本題可將問題轉化為“新中國不承認舊中國的各國使節(jié)體現了什么外交原則”。“當成普通僑民看待,不當作外交代表看待”就是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這符合“另起爐灶”的內涵,D正確。A項指的是清除國民黨的殘余;C項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的原則;B項是倒向社會主義蘇聯,材料無法體現。18.從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戰(zhàn)國商鞅“廢井田,開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對自然的認識提高

B.

封建王權強化C.

土地所有制變化

D.

國家政權強化參考答案:C19.著名學者彭慕蘭認為:與其說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新的財富,不如說新的財富的發(fā)現,導致并推動了工業(yè)革命,因為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來源于兩個方向的驅動:“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場

B.販賣黑奴

C.傳播基督教思想

D.輸出機器參考答案:A工業(yè)革命是資本主義大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原料、市場、資金、勞動力、技術等,其中原料和市場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兩個重要條件。向下挖煤是提供原料,向外是拓展市場。20.面對《馬關條約》的賠款,日本外交大臣井上馨直言:“在這筆賠款之前,日本財政部門根本料想不到會有好幾億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萬日元,所以,想到現在有3億5千萬日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或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這一賠款A.改變了日本財政拮據的現狀

B.有利于加速日本資本的積累C.使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

D.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參考答案:B21.漢代法律規(guī)定,只有年老體衰之牛才可宰殺;唐宋法律規(guī)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殘,皆在禁殺之列。這一變化表明唐宋時期()A.宰殺耕牛現象嚴重 B.農業(yè)經濟得到強化C.社會動蕩耕牛銳減 D.尊重民眾宗教禁忌參考答案:考點:27: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地位.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唐宋法律規(guī)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殘,皆在禁殺之列”這樣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保護農耕經濟的發(fā)展.解答:A題干中沒有提及嚴重不嚴重問題,故不符合題意,排除.B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鐵犁牛耕”,牛在古代農耕社會里是最主要的動力,所以唐宋的規(guī)定體現當時農業(yè)經濟得到強化,需要更多的牛,作為農用動力.C題干中沒有涉及社會動蕩的問題.D結合知識可知唐宋這一規(guī)定和宗教禁忌無關.故選B22.從宋代的瓦舍戲劇表演到元代的雜劇再到明清的小說,說明我國古代文學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市民階層的要求C.有利于白話文的推廣D.在發(fā)展中,高雅文化消失參考答案:B23.對于即將參加的某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定下的外交基調是:爭取越南南北以北緯16度線為界實現停戰(zhàn),促使法軍撤出,反對美國干涉.這次國際會議是A.日內瓦會議B.萬隆會議C.第一屆不結盟政府首腦會議D.第26屆聯合國大會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由題目中的信息“爭取越南……停戰(zhàn)”“促使法軍撤出”“反對美國干涉”可知,該國際會議參與國有中國、法國和美國,且與和平解決越南問題有關。這次會議應是為了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1954年,中、美、英、法、蘇及有關國家外長在日內瓦舉行的會議,故A項表述正確;B項的參與國為亞非國家,故排除;中國并未參加第一屆不結盟政府首腦會議,故排除C項;第26屆聯合國大會召開于1971年,晚于法國殖民者撤出越南的時間——1956年,故排除D項。【考點定位】現代中國外交?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日內瓦會議【名師點睛】新中國初期外交2015年考到萬隆會議,今年考查的是日內瓦會議,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是近兩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可以用圖示法歸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動及成就。24.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魯國大夫臧文仲,因為在國內“廢六關”(毀掉阻礙商品流通的關卡)、“妾織蒲”(織蒲席出售,與民爭利)被斥為“不仁”的人。孔子的學生子貢從事貨殖(商業(yè))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責。這從側面反映出春秋時期A.新興商人日益活躍

B.儒家反對商業(yè)活動C.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D.商人社會地位不高參考答案:A魯國大夫從商受到斥責,與儒家反對商業(yè)活動無關,故B項錯誤;春秋時期沒有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故C項錯誤;士大夫從商受到斥責,直接反映出商人的社會地位不高,與題意“從側面反映”不符合,故D項錯誤;盡管商業(yè)環(huán)境不佳,但仍然吸引士大夫從商,側面反映新興商人日益活躍,故A項正確。25.湯因比說:“人們將記住這個時代,這主要不是因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惡,也不是因為它的令人驚訝的發(fā)明,……人們要敢于認為讓文明的益處為整個人類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見,作者觀察歷史的視角主要側重于(

)A.全球責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歷史的發(fā)展方向C.多角度認識和考察史實

D.辯證看待歷史的發(fā)展參考答案:A26.北宋是“狀元登第,雖將兵十萬,恢復幽薊,凱歌勞還,南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者(

)A.渴望收回幽云地區(qū)

B.重武輕文C.委派文官主持軍務

D.重文輕武參考答案:D27.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歷史時代進行劃分是歷史研究的內容之一。有歷史學家將中華民國成立前的中國歷史劃分為“域內文明的成人時代”“中華民族文化的蛻變時代”“中國民族的爭存時代”“東西文明的接近時代”四個時代,下列各項中最有可能成為其分期依據的是…()A.農耕文明的演進B.不同文明的交流

C.中央集權的加強D.西學東漸的深入參考答案:B28.在南宋后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城市是A.大都

B.廣州C.泉州

D.慶元參考答案:C29.1910年,清政府設立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資政院議員部分由皇帝欽定,部分由選舉產生。其職責包括議決國家軍政大師、審議財政預算和修訂法律等,議決事項須“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實踐了英國式君主立憲制B.加強了皇帝個人的獨裁統(tǒng)治C.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D.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參考答案:C由材料信息,可判斷出這是清末預備立憲,材料“其職責包括議決國家軍政大師、審議財政預算和修訂法律等,議決事項須‘具奏,恭候圣裁’”,這體現出預備立憲的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故C正確;預備立憲是一場騙局,最后以失敗而告終,故A錯誤;清政府設立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說明預備立憲在一定程度上引進了民主,故B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一次在中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預備立憲沒有涉及,故D錯誤。【考點定位】近代民主主義革命??清末預備立憲??預備立憲的實質30.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說“政府的種種罪惡所造成的所有政治反對精神,既然不能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來,就只能潛藏在文學之中,而作家已成為旨在推翻國家全部社會政治制度的強大政黨的真正首領”。這反映托克維爾A.主張言論自由

B.反對君主制度C.否定精神作用

D.主張學習美國參考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48年二月革命的成果——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很快被拿破侖三世的“第二帝國”所代替。在路易.拿破侖統(tǒng)治下的法國,政治日趨腐敗,經濟蕭條,對工人和農村勞動者的壓迫和剝削日益加劇,資本主義的血腥面目,已不是虛假的文明外衣所能掩蓋的了。嚴酷的現實促使許多進步文學藝術家從幻想和憧憬中驚醒過來,他們開始正視現實,用自己的作品來反映這現實,在他們看來,現實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文學藝術家只有傳達和反映現實的義務,而沒有篡改和偽造現實的權利。

——朱銘《外國美術史》材料二:現代派文學是帝國主義時代資產階級社會的產物。20世紀以來兩次傷亡慘重的世界大戰(zhàn),接連不斷的經濟危機,十月革命的勝利,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壓迫人民的解放斗爭,都對歐美各國為數眾多的中小資產階級只是分子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從哲學思想來說,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各種反理性主義哲學思潮,如尼采的權利意志論和超人哲學,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和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薩特的存在主義等,對現代派文學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為它們提供了從世界觀到創(chuàng)作方法的理論根據。從文學發(fā)展的歷史來說,現代派文學是一種能夠反傳統(tǒng)的文學,它們反對文學反映客觀現實生活,反對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強調表現人對周圍世界的主管感受,熱衷于揭示人的內心世界和潛意識活動。在藝術手法方面,現代派文學反對傳統(tǒng)的表現方法,反對故事情節(jié)的邏輯性,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語言的鮮明性,他們的作品往往是故事情節(jié)怪誕,時序顛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歡使用隱晦難懂的象征性語言。

-——朱維之、趙等《外國文學史》(1)在材料一概述的背景下產生了哪一文學流派?促使該流派出現的原因是什么?(3分)(2)根據材料二概況現代主義文學出現的主要原因及其藝術特點。(9分)(3)根據上述兩則材料談談你對世界文學發(fā)展的認識。(2分)參考答案:(1)流派:現實主義流派。(1分)根本原因: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后,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暴露出來,激化了社會矛盾。(2分)(2)現實原因:世界大戰(zhàn)、經濟危機、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使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感到失望。理論條件: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各種反理性主要這些思潮為現代主義文學提供了從世界觀到創(chuàng)作方法的理論依據。直接原因:否定傳統(tǒng)文學的現實性,強調人的主觀感受、內心世界和潛意識活動。(6分)特點:反傳統(tǒng);故事情節(jié)怪誕,時序顛倒;任務形象模糊抽象;語言隱晦難懂。(3分,任答3點即可)⑶文學的發(fā)展是由社會發(fā)展狀況決定的,文學是社會現實的反映。(2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名言出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論語》“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摘編自葉小文《多少滄桑付流水,常念家國在心懷》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中提取一條或兩條以上的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需有史實依據。)參考答案:示例1:論題:“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與提煉,它與時俱進、生生不息。論述:作為一種思想觀念的“家國情懷”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慢慢積淀而成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家國情懷”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修養(yǎng)和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