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書社版高中歷史必修三4.17《詩歌、小說與戲劇》(共47張PPT)_第1頁
岳麓書社版高中歷史必修三4.17《詩歌、小說與戲劇》(共47張PPT)_第2頁
岳麓書社版高中歷史必修三4.17《詩歌、小說與戲劇》(共47張PPT)_第3頁
岳麓書社版高中歷史必修三4.17《詩歌、小說與戲劇》(共47張PPT)_第4頁
岳麓書社版高中歷史必修三4.17《詩歌、小說與戲劇》(共47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詩歌、小說與戲劇課標要求:了解19世紀以來文學的主要成就,認識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影響。時代特征再認識

18、19世紀之交的歐洲面臨歷史上最大的變革時期。上升的資產階級與沒落的封建貴族進行激烈的反復的權力爭斗。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幾經周折,不僅摧毀了法國君主制的根基,而且撼動了整個歐洲大陸。在法國大革命的感召下,歐洲進入如火如荼的動亂年代。一方面,英法等國在經過不同程度的社會變革之后,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貧富分化日益加??;另一方面,歐洲弱小民族爭取自由獨立的斗爭也日益高漲,并在1848年的歐洲革命中達到高潮。文學藝術是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19世紀以來的兩個世紀里世界局勢的劇烈變革,造就了世界文壇群星璀燦、巨著紛呈的輝煌,推動了世界文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蒸汽火車盧梭

19世紀以來,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經歷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決定一定時期的文化,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1871年德意志統一看圖說史2、背景:(1)啟蒙學者所描繪的美景并未出現(2)資本家奴役工人,私欲橫流1、時間: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中葉3

(3)人們對社會的失望和對現實的不滿特點:一、浪漫主義詩歌探究

:為什么當時歐洲會流行浪漫主義詩歌?

思考:浪漫主義文學興起于18世紀后期至19世紀中葉的歐洲,是哪些現實因素影響了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一、浪漫主義文學——拜倫與雪萊(一)歷史背景1.18世紀后半葉到19世紀中葉,是歐洲資產階級改革與革命的年代。2.歐洲沒有出現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美好景象。3.人們對社會的失望和對現實的不滿。知識分子大都受過啟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熱情擁護者。但革命后確立的新制度不像啟蒙思想家描繪的那樣美好,他們對理性王國感到失望,開始尋找新的精神寄托。這種社會情緒催生了浪漫主義文學。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

思考:教材列舉的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有誰?他們的作品風格有何不同?2.崇尚自由和解放1.富有幻想和激情如有可能,我將教導石頭飛起來打擊世上的暴君!

——拜倫(一)歷史背景(二)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拜倫: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詩壇上的拿破侖”)一、浪漫主義文學——拜倫與雪萊代表作品:《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和《唐璜》

詩作風格: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擊現實丑惡,諷刺社會積弊。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貴族青年,16歲時與一貴族少婦發生愛情糾葛,母親為了避免丑事遠揚,迫使他出海遠航。唐璜在海上遇到風暴,船沉后游抵希臘一小島,得到海盜女兒海蒂的相救。結果唐璜與海蒂秘密相愛并同居,但海盜歸來后堅決反對并摧毀這一切。之后,唐璜被當作奴隸送到土耳其市場出賣。結果被蘇丹王妃的太監選中,把他買過來后打扮成美女獻給了王妃,王妃對他百勾引,他在演出不少風流韻事之后便逃了出來。后參加了俄國圍攻伊斯邁城的戰爭,由于作戰勇猛被一位俄軍統帥賞識而派到彼得堡送軍事捷報,受到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的接見并得到女皇的青睞,成為寵臣,在宮內過著放蕩的生活。后來,唐璜又奉女皇之命出使英國,以一位才貌雙全的英俊青年出現在倫敦的上流社會,但是唐璜初次來到倫敦,就遭到了強盜的襲擊,并目睹了英國上流社會外表華麗,內部卻糜爛透頂,丑陋不堪……?。∽钤缦嘧R、最受尊敬的朋友!

我心里雖然再沒有人比你更值得憶念!

雖然在這輩子永無重逢的時候,

但愿你別拒絕在夢中和我相見!

然而曙光會悄悄地使我淚痕滿面,

當我從夢中醒來,重感到現實的慘酷。

而幻想卻要常常盤旋在你的墓邊,

知道我脆弱的身軀也回返泥土,

那時候,逝者和傷逝者就一起在地下相處?!肚柕隆す_德游記》第一章第九二節這首詩使拜倫“一夜醒來竟成了詩壇上的拿破侖”1824年4月,三十六歲的詩人去世了,引起了希臘和全歐進步人士的震撼。逝世那天,希臘戰士們宣布為國哀日。人民為他服喪致哀,政府以隆重軍禮向他遺體告別。蓋著黑色斗篷的靈柩上安入了盔、劍和桂冠。拜倫是偉大的詩人,又是偉大的革命家。他那些雷奔電激、波翻云涌的詩篇,在他生前便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他死后一百多年來仍在全世界傳誦不衰。歌德說拜倫是“19世紀最偉大的天才”;普希金稱拜倫為“思想界的君王”;魯迅坦然承認:他自己早期對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和“不克厥敵,戰則不止”的精神,都是從拜倫那里學來的。他那為弱小民族自由解放獻身的革命精神,激勵了當時南歐各國人民反對外族壓迫的斗爭。今天,他的雕像還站在希臘米蘇龍吉的“英雄公園”中央,受到廣大群眾的崇敬。

(一)歷史背景(二)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拜倫: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詩壇上的拿破侖”)一、浪漫主義文學——拜倫與雪萊2.雪萊: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品:《西風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詩作風格:樂觀主義精神——“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代表作品:《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和《唐璜》

詩作風格: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擊現實丑惡,諷刺社會積弊。請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讓它像枯葉一樣促成新的生命!

哦,請聽從這一篇符咒似的詩歌,

就把我的話語,像是灰燼和火星

從還未熄滅的爐火向人間播散!

讓預言的喇叭通過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喚醒吧!西風呵,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西風頌》節選“天才的預言家”△請問:雪萊的預言是什么?比較拜倫和雪萊的異同點。(1)相同點①經歷相似。都出身英國貴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寫作反當局、反宗教的作品為權貴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異國。②都是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以渴望斗爭、面向未來、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為思想特征。③都積極參加歐洲的民族解放運動,把詩歌的創作和革命實踐聯系起來。(2)不同點①拜倫的作品時常流露出憂郁的情緒,他筆下的英雄形象總是高傲、孤獨的叛逆者,他們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堅定無畏而又陰沉冷酷,因此,這樣的叛逆者又被稱為“拜倫式英雄”。②雪萊的作品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①其行動有力支持了當時席卷全歐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②其文學為歐洲文壇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一)歷史背景(二)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一、浪漫主義文學——拜倫與雪萊3.影響從宏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中看,人類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文學思潮與風云變幻的社會變革有如此密切的結合。浪漫主義文學是近代歷史上人們對科學理性、物質主義帶來的異化現象的一次徹底的檢視和清算。浪漫主義顛覆了西方資本主義舊的價值理性,以強烈的反叛精神構建了一個新的文化模式。1.拜倫2.雪萊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中葉浪漫主義文學大掃描國籍作家代表作體裁特點英國拜倫《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長詩《唐璜》詩體小說雪萊《西風頌》詩歌德意志海涅《德國,一個冬天的故事》長詩法國雨果《巴黎圣母院》小說《悲慘世界》小說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小說(一)歷史背景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19世紀30年代以后,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日趨復雜尖銳,現實主義開始逐漸取代浪漫主義,成為文學的主流。作品對現存的社會秩序進行無情揭露和強烈批判,因此,它又被稱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二、現實主義文學—《人間喜劇》《戰爭與和平》(二)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巴爾扎克: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人間喜劇》2.托爾斯泰: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一)歷史背景(二)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二、現實主義文學—《人間喜劇》《戰爭與和平》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1)真實的反映和再現現實生活;(2)暴露社會黑暗,批判現實罪惡;(3)追求人道主義理想;(4)重視環境對塑造人物的決定作用;(5)熱衷于塑造和贊揚英雄和正面人物。思考:你知道哪些19世紀上半葉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家及其作品呢?(一)歷史背景(二)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二、現實主義文學—《人間喜劇》《戰爭與和平》1.巴爾扎克: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人間喜劇》(由91部小說組成)評價: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2.托爾斯泰: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評價:被譽為“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他想象著,他的金幣“像人一樣是活的,會動的”,它們“會來、會去、會流汗,會繁殖”。癱瘓之后,他把儲藏室的鑰匙貼身放著,不時用手撫摸。妻子死后,他又迫使女兒放棄繼承權,并厚顏無恥地說:“孩子,你給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過這是你把欠我的還了我,這才叫做公平交易?!芭R死之前,神甫為他做臨終法事,他在彌留之際還想將神甫的鍍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為己有。由于用力過猛,終于一命嗚呼。貪婪、自私、冷酷,視錢如命的吝嗇鬼揭露了資產階級的惟利是圖和虛情假意

《歐也妮·葛朗臺》《人間喜劇》是最出色的小說之一,請看下面的描寫,說說葛朗臺的形象和作者的意圖。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羅曼·羅蘭贊譽此書是“我們時代里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戰爭與和平》插圖描寫了俄國人民反抗

侵略者的戰爭場景,贊揚人民的精神和

氣概。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宏偉的史書,共創造了559個人物,以庫拉金、羅斯托夫、保爾康斯基和別竺豪夫四大貴族生活為情節線索,反映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小說譴責了拿破侖的非正義的侵略,頌揚了俄國統帥亞歷山大·庫圖佐夫英勇機智打敗了拿破侖和他率領的十萬侵略軍,表現了俄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愛國熱忱和英勇斗爭精神。

史詩自古希臘荷馬史詩開創,幾千年來成其為史詩的著作在世界上并不多,而《戰爭與和平》是當之無愧的一部。

生活在俄羅斯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安娜·卡列尼娜已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在一次探親的途中,她巧遇風流倜儻的渥倫斯基伯爵。伯爵對她一見鐘情,安娜也墜入愛河,為迫求自己的幸福,安娜不顧丈夫的反對,

義無反顧地追隨渥倫斯基而去,由此在上流社會引起軒然大波。而安娜的幸福卻并未維持多久,渥倫斯基開始冷落并背叛她,丈夫更不肯原諒她,在重重壓力下,安娜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已達爐火純青。

《安娜·卡列尼娜》從貴族婚姻和家庭這個角度,描寫了19世紀70年代俄國貴族社會的深刻危機,反映了俄國封建勢力的迅速衰落和資本主義勢力的迅速發展。書中的中心人物安娜是帶有個性解放色彩、追求愛情自由的貴族婦女,而她為社會所不容的,正是以政府部長卡列寧為首的上流社會的虛偽冷酷和渥倫斯基所信奉的“金錢至上”,才造成追求個性和愛情自由的安娜的最后悲劇──臥軌自殺?,F實主義文學大掃描國籍作家代表作體裁特點法國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小說集司湯達《紅與黑》長篇小說莫泊?!俄楁湣范唐≌f俄國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長篇小說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詩體小說果戈里《死魂靈》長篇小說英國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長篇小說印度泰戈爾《戈拉》長篇小說泰戈爾狄更斯托爾斯泰普希金果戈里三、革命現實主義文學1、時間:19世紀中葉之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風起云涌

3、代表:高爾基(俄國)代表作品:《海燕之歌》《母親》被譽為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2、背景: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母親》描繪了帝俄時代工人階級慘遭剝削的生活環境,而生活在工人運動蓬勃發展年代的年輕工人巴威爾,在革命者的幫助下走上了獻身工人解放事業的光明大道。巴威爾的母親像千百萬受壓迫的婦女一樣,被繁重的勞動和丈夫的毆打折磨成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人,在兒子及同志們的幫助下,逐漸接受革命理論,參加革命工作。小說結尾,母親冒著生命危險去傳送印有兒子在法庭上演說的傳單,不幸被捕。被捕時他莊嚴地宣稱“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p>

四、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流派--荒誕派戲劇現代主義:實際上是思想和藝術方面與傳統文藝迥然不同的許多思潮流派的總稱。20世紀20-30年代繁盛時期的現代主義流派主要有后期象征主義等。此后還出現了許多新的現代主義流派,如荒誕派、美國的黑色幽默派以及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等等。四、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流派--荒誕派戲劇現代主義的特點:1、內容:強調集中表現自我2、形式:表現手法與傳統文學有很大差異: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一個明顯的理由,行動的延續常常被意識的延續所取代;故事的背景不明確,很難理解其中的因果關系。現代主義作家認為,人應該是絕對自由的,但它們又感到現實偏偏不讓他們獲得自由,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精神歸宿。他們的作品客觀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這種精神危機。四、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流派--荒誕派戲劇

荒誕派戲劇產生在五十年代的戲劇領域,最早出現于法國,爾后流行于歐美劇壇,其影響至今未衰。

荒誕派作家看重人生的荒誕性,認為人的存在與不存在都是荒謬的,人活著就是一場夢,人的努力既無意義,也無用處。所以,他們的作品拋棄了章法結構的邏輯性,人物行為的理性原則以及語言的準確性,它只是把丑惡,骯臟的現實在舞臺上形象地表現出來。這類戲劇中沒有英雄人物,沒有典型的性格,甚至沒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有的演員坐在浴缸或箱子里,只露出一個人頭,有的劇目沒有一個演員登場,整個舞臺空蕩蕩,只有兩個乒乓球懸掛高空?;恼Q派戲劇是以反理性主義而著稱的,掛鐘時而敲打十七下,時而又敲打二十九下。人物關系也很混亂,某小孩前天是哥哥,后天又變為弟弟。它主張把平凡的日常現實肢解開來,使之變形,引向極端,以荒誕的布景,把人物的精神加以外化,讓舞臺道具說話。如用滿臺的椅子,站在三口缸里的三個人等來表現人物的處境和心理狀態,或用丑角式的動作,刺耳的叫聲,或啞劇式的場面來展示理性的喪失和生活的毫無意義。四、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流派--荒誕派戲劇思考:荒誕派戲劇流行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其特點和此時的歷史有什么關系?四、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流派--荒誕派戲劇1.歷史背景(1)19世紀末期以來,西方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文明發展(2)人類在20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紀大戰和席卷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1)流行時間:20世紀五六十年代(2)地點:歐美(3)代表人物及作品:2.簡況法國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四、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流派--荒誕派戲劇1.歷史背景3.代表人物及作品:2.簡況①法國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②《等待戈多》的思想價值:“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使現代人從貧困境地中得到振奮。”《等待戈多》的經典對白:愛斯特拉岡:咱們走吧。弗拉季米爾:咱們不能。愛斯特拉岡: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爾:咱們在等待戈多。薩繆爾·貝克特等待戈多(劇照)《等待戈多》

貝克特的作品大多寫人生在凄涼、荒誕的世界里是多么短暫和無意義,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主要寫兩個流浪漢在荒涼的鄉間土路上無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誰,為什么要等他,劇中都未作交代。貝克特象其他荒誕派作家一樣,把客觀世界看作是荒誕、殘酷、不可思議的?!兜却甓唷穭≌崭甓嗍钦l?戈多到底是誰?劇中說:“戈多是一個救星,是一個希望”,“他要是來了,咱們就得救了”。有人認為他是巴爾扎克早期戲劇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人認為他是上帝。還有人認為他是“虛無”或“死亡”。有人曾就此問過貝克特本人。貝克特回答說:“我要是知道,早在戲里說出來了。”其實等待是一種人生的需要,一種生命的過程,追求的過程,他們害怕戈多出現,害怕一出現很可能就成了絕望,因此出現或者不出現都是絕望,所以等待,一直懷抱希望地等待,在希望與絕望之中人們耗盡了此生,人們也許更注重一個追求的過程,等待不是目的,只是一個借口,生活中需要一些變化,但卻不知如何是好,無奈的生命只剩下等待,這就是荒誕的實質。在荒誕派藝術看似無邏輯、非理性的表達方式背后飽含了人類的許多辛酸與無奈,它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殊產物,對揭示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及人的各種心態有一定的啟發作用。這部晦澀難懂的戲劇在1969年摘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諾獎評委會在致詞中這樣評價他1952年的戲劇《等待戈多》:“該劇以一種詩歌般的直白,捕捉了人類形而上的困境———永久的、不確定的期待……”

獲獎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貧困中得到振奮”,并且他的戲劇“具有希臘悲劇的凈化作用”。《等待戈多》被媒體一致評為是本世紀最為權威的版本。

小結:18世紀末到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