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熱工測量的基本概念演示文稿現在是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優選第一章熱工測量的基本概念現在是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測量的基本概念1.1.1測量的意義
日常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測量科學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測量,離開測量就不會有真正的科學。
沒有望遠鏡就沒有天文學,沒有顯微鏡就沒有細胞學,沒有指南針就沒有航海事業現在是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1測量的意義(續)生產發展離不開測量
農業社會中,需要丈量土地、衡量谷物,就產生了長度、面積、容積和重量的測量;掌握季節和節候,出現了原始的時間測量器具,并有了天文測量。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中,處處離不開測量例如,一個大型鋼鐵廠需要約2萬個測量點在高新技術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則更是離不開測量例如,每種新設計的飛機,需要測試飛機高速飛行中受氣流沖擊作用下的性能,通過風洞試驗測定機身、機翼的受力和振動分布情況,以驗證和改進設計。現在是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2測量技術的發展與研究的內容
知識的獲取往往從測量開始。人類在其自身的社會發展中創造并發展了測量學科,人類早期的測量活動涉及對長度(距離)、時間、面積和重量等量的測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測量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測量的工具和手段不斷精細和復雜化,從而也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了測量的理論。現在是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測量的發展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建立了長度的統一標準――埃爾;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后,建立了統一的度量制度;今天,測量學科已滲透到人類活動的每個領域。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測量學這一古老的學科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電子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是推動測量學科迅猛發展。因此測量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
現在是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測量的內涵及其科學性:
“凡存在之物,必以一定的量存在。” “當你能測量你在談及的事物,并將它用數字表達時,你對它便是有所了解的;而當你不能測量它,不能將它用數字表達時,你的知識是貧瘠的和不能令人滿意的。”
——WilliamThompson
現在是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2測量的定義1.狹義測量的定義測量是為了確定被測對象的量值而進行的實驗過程。在測量過程中,人們借助專門的設備,把被測對象直接或間接地與同類已知單位進行比較,取得用數值和單位共同表示的測量結果。
測量結果=測量數值.測量單位,即:現在是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2測量的定義1.狹義測量的定義測量是為了確定被測對象的量值而進行的實驗過程。在測量過程中,人們借助專門的設備,把被測對象直接或間接地與同類已知單位進行比較,取得用數值和單位共同表示的測量結果。
現在是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2測量的定義(續)被測物體的重量等于標準砝碼的重量被測物體的重量從度盤上讀數,因為,彈簧秤度盤上的刻度是事先與標準量進行比較的結果。現在是1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2測量的定義(續)2.廣義測量的定義廣義地講,測量不僅對被測的物理量進行定量的測量,而且還包括對更廣泛的被測對象進行定性、定位的測量。例如故障診斷、無損探傷、遙感遙測、礦藏勘探、地震源測定、衛星定位等。而測量結果也不僅僅是由量值和單位來表征的一維信息,還可以用二維或多維的圖形、圖像來顯示被測對象的屬性特征、空間分布、拓樸結構等。廣義測量原理可以從信息獲取過程來說明,包括信息的感知和信息識別兩個環節。
現在是1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2測量的基本概念(續)測量的內涵①測量對象:被測客體中的相應的量值信息;測量目的:從被測對象取得一個定量的認識;②測量過程:通過實驗去認識對象的過程③測量方法:比較;A.直接比較B.間接比較;C.需要測量儀器;④測量標準:同類已知單位。⑤測量結果:最終能表示給測量主體(人)現在是1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1.測量的基本要素 被測對象、測量儀器、測量技術、測量人員和測量環境
現在是1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續)現在是1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續)2.測量過程——基本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論證階段:
測量的主體(測量人員)根據測試任務的要求、被測對象的特點、屬性,及現有儀器設備狀況,擬定合理的測試方案。設計階段*選擇測試儀器,組建測試系統。*制定出測試策略(測量算法)和操作步驟(測試程序)實施階段*對儀器和系統實施測試操作(發控制命令),按照邏輯和時序完成測量過程,取得測量數據;*分析測量誤差并顯示測量出結果。現在是1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續)現在是1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續)3.被測對象——信息廣義的測量是信息的獲取,信息反映了事物的運動的狀態及其變化方式。信息又可分為自然信息和社會信息兩大類。4.測量儀器系統——量具和儀器測量儀器系統包括量具、測試儀器、測試系統及附件等5.測量的主體——測量人員手動:由測量主體(測量人員)直接參與完成自動:測量主體交給智能設備(計算機等)完成,但測量策略、軟件算法、程序編寫需由測量人員事先設計好。6.測試技術測量中所采用的原理、方法和技術措施,總稱為測試技術。現在是1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續)7.測量環境測量環境是指測量過程中人員、對象和儀器系統所處空間的一切物理和化學條件的總和。測量環境包括溫度、濕度、力場、電磁場、輻射、化學氣霧和粉塵,霉菌以及有關電磁量(工作電壓、源阻抗、負載阻抗、地磁場、雷電等)的數值、范圍及其變化。現在是1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續)環境對測量的影響A.環境對被測對象的影響:某些被測對象客體(如器件、電路或系統)的性能特性對環境變化較為敏感或非常敏感,因此,原則上測量應在被測對象的正常或額定工作條件下進行。B.環境對儀器系統的影響:環境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儀器系統本身的某個工作特性,進而影響測量結果,造成測量誤差。特別是某些測量器具的量程廣、頻段寬,而內部的元器件數目甚多,且對外界影響相當敏感,錯綜復雜的影響量所產生的不良效應有時會成為測量的嚴重問題。C.環境對測量人員的影響:高溫、嚴寒、潮濕、悶氣、嘈雜、照明不適當等不良工作環境,會對測量人員的身心產生不良影響,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人身誤差乃至差錯。現在是1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續)應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盡量減少由于環境影響而產生的誤差。恒溫、恒濕、穩壓和防震。抗干擾、防噪聲的措施,如接地、屏蔽、隔離、濾波等。儀器應能盡量適應惡劣環境和大范圍變化環境。現在是2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3測量的基本要素(續)儀器以工作環境條件的不同要求分為三組:I組:良好的環境條件,溫度+10~+35oC,相對濕度80%(在35oC上),只允許有輕微的振動。II組:一般的環境條件,溫度-10~+40oC,相對濕度80%(在40oC上),允許一般的振動和沖擊。III組:惡劣的環境條件,溫度-40~+55oC,相對濕度90%(在35oC上),允許頻繁的搬動和運輸中受到較大的沖擊和振動。I組——高精度計量用儀器II組——通用儀器III組——野外、機載等儀器現在是2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4測量的本質和基本前提測量的本質:采集和表達被測物理量;與標準作比較。將度量數字X作為比較量N(標準)的倍數賦予被測量x則有:X=xN (1.1)從量綱上考慮對應上式有下述公式成立:[d]=[-]·[d] (1.2)
d表示量綱。現在是2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測量的前提:被測的量必須有明確的定義;測量標準必須事先通過協議確定。沒有明確定義(如:氣候的“舒適度”或人的“智力”等)的量,在上述的意義上是不可測的。基本標準(絕對標準):彼此相互獨立的標準。 在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ConférenceGénéraledesPoidsetMésures)上定義了七個基本標準:長度、質量、時間、溫度、電流、光強和原子物理中的物質量。現在是2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5標準及其單位各國在商業及其它涉及公眾利益的范圍內都制定有法定計量學的規定條例,這些條例涉及法定計量學的三大范疇:確定單位和單位制;確定國家施加影響的范圍(測量儀表的校準義務,官方監督職能和校準能力);實施校準和官方監督。
目的:保證正當競爭;保護公民免遭不公平對待或由不正確計量結果所帶來的損害;
保護消費者利益。現在是2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6單位和單位制
根據定義而令系數為1的量稱為單位。單位是表征測量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兩個同類量值進行比較的基礎。英呎——feet現在是2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6單位和單位制(續)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上正式通過國際單位制SI。1984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決定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以國際單位制為基礎。SI有7個基本單位現在是2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國際單位制(SI):國際度量衡大會在1960年將大會以前確定的七個基本單位的系統命名為“國際單位制”,國際上統一縮寫為SI(SystèmeInternationald’Unités)。基本單位:七個基本單位分別賦于七個基本量,經協議規定認為是彼此獨立的。現在是2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國際單位的基本量和基本單位現在是2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1.6單位和單位制(續)國際單位制是由國際單位制單位、國際單位制詞頭和國際單位制的十進倍數單位三部分組成。國際單位制詞頭表示使單位增大或縮小的十進倍數。例:5.4X10-9s=5.4ns
現在是2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SI基本單位的定義1米被定義為真空中的光在(1/299792458)秒時間內所經過的距離的長度(1983年)。該標準的復制精度可達±10-9
。1千克定義為國際千克原型器的質量(1889年),該國際千克原型器是保存在法國巴黎塞夫勒博物館中的一根鉑銥合金圓柱體。其復制精度可達10-9數量級。1秒被定義為銫133原子基本態的兩個超精細結構能級間躍遷所對應的周期時間的9192631770倍(1967年)。1安培定義為流經在真空中兩根平行且相距1m的無限長直導線(其圓橫截面可忽略不計)上并能在其每米長導線之間產生0.2×10-6N的電動力的不隨時間變化的電流量(1948年)。現在是3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SI基本單位的定義(續)1開爾文被定義為水的三態點的熱力學溫度的273.16分之一(1967年)。1坎德拉被定義為在101325N/m2的氣壓和鉑開始凝固的溫度下垂直照射在表面積為1/600000m2輻射黑體上的光強(1967年)。1摩爾的定義是:一個由確定成份組成的系統。如果它含有粒子的個數等于碳12原子核的(12/1000)kg重量中所含原子的個數,則該系統的物質量為一摩爾(1971年),此處所述的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和電子等。現在是3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國際單位制的導出單位
導出單位從基本單位出發,用乘、除符號以代數式表達。不同的導出單位有各自專門的各稱和專門的單位符號,這些單位名稱和單位符號可單獨使用。還能和基本單位一起合成進一步的導出單位。現在是3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用基本單位表示的SI導出單位
現在是3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熱工測量:熱力狀態參數;熱力生產過程相關參數的測量。(壓力、溫度等;流量、液位、振動、位移、轉速、煙氣成分)1.2
熱工測量測量過程的三要素:測量方法;測量單位;測量工具
方法合理;單位穩定;工具準確一、概述現在是3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2、熱工測量的作用:反映設備運行;為自動化裝置提供信號,為機組經濟計算提供數據。現在是3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隨現代化電廠測點的增多,使用數據采集和屏幕顯示來顯示處理數據。現在是3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火電廠現在是3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現在是3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二、測量方法直接測量法:用測量儀器直接得到被測量。(直尺測量長度,壓力表測壓力,玻璃溫度計測溫度)間接測量法:通過直接測量其它變量,再按函數關系計算求得被測量數值的方法(過熱蒸汽的質量流量:測得的是過熱蒸汽的溫度、壓力和標準節流裝置的差壓信號信號,計算后得到流量)1.直接測量法和間接測量法(被測值獲取方式不同)測量方法:獲得測量值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包括現在是3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偏差測量法:被測量的作用在測量工具上,其偏離測量工具的初始狀態(零點),偏離量得到被測量值。(單管壓力計測壓:壓力作用使管中水銀柱偏離初始零刻度點,偏移量代表被測壓力值)微差測量法:被測量被一個同類準確已知的恒定量平衡了大部分,剩下的差值用偏差法測量。測量結果是已知量值和偏差法測得值的代數和。(檢定熱電偶:測量被校熱電偶的熱電勢與標準熱電偶的微小差,來評價要檢驗的熱電偶的精度)2.偏差測量法、微差測量法、零差測量法(被測量與測量單位比較方式)現在是4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現在是4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現在是4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零差測量法:使已知量和被測量的差值為零,這時偏差測量僅起檢零作用,已知量即為測量值。隱含:
(1)已知量是連續可調的,隨時可通過調節得到被測量。
(2)已知量可容易的準確測量(用電位差計測量熱電偶產生的熱電勢。)2.偏差測量法、微差測量法、零差測量法現在是4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現在是4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靜態測量法:被測量在測量過程中不隨時間變化,或變化速率相對于測量速率變化十分緩慢動態測量法:測量過程中被測量隨時間有明顯變化3.靜態測量法和動態測量法(測量過程中的狀態)現在是4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
三個基本部分組成:感受件、顯示件、傳送件感受件1)定義:直接感受被測量并將其轉化成相應的輸出信號。也稱:敏感元件、一次元件、發送器。如熱電偶
2)要求:穩定性,選擇性,線性性輸出信號必須隨被測量變化輸出信號只能隨被測量變化輸出信號與被測量之間必須是單值函數,最好是線性關系
三、熱工測量系統的組成現在是4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現在是4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被測對象;2-傳感器;3-變換器;4-顯示裝置;5-傳送通道3)分類:溫度感受件,壓力感受件(按被測參數)能量轉換型(熱電偶);能量控制型(熱電阻)(輸出信號能量的主要來源)模擬式和準數字式(輸出信號的形式)現在是4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2.顯示件:(1)定義:向觀察者顯示被測量的數值、量值的裝置(2)分類:
顯示儀表—顯示被測量的瞬時值
記錄儀表—記錄被測量隨時間變化
積算儀表—顯示被測量對時間的積分
信號式儀表—反映被測量是否超過允許的限值
調節式顯示儀表—根據被測量與規定值的偏差情況,發出對被測對象進行調節的信號現在是4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現在是5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3.傳送件:1)定義:將感受件輸出的信號按顯示件的要求傳輸給顯示件。2)具有功能:
1)單純傳輸
2)感受件輸出信號放大
3)把信號變送成統一標準信號(變送器)現在是5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現在是5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四、測試系統原理框圖傳感器:從被測對象獲取有用的信息,并將其轉換為適合于測量的變量或信號。信號調理部分:對從傳感器所輸出的信號作進一步的加工和處理,包括對信號的轉換、放大、濾波、儲存、重放、和一些專門的信號處理。顯示和記錄部分:將經信號調理部分處理過的信號用便于人們所觀察和分析的介質和手段進行記錄或顯示。被測對象和觀察者也是測試系統的組成部分,它們同傳感器、信號調理部分以及數據顯示與記錄部分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測試系統。
現在是53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儀表內信號傳輸過程儀表內每一次信號的轉換和傳輸可作為一個環節,整個儀表是各環節的連接。1.儀表各環節連接方式:開環(系統)和閉環(系統),每一個環節:傳遞函數(靈敏度)2.開環系統k1k2k3ITθ電流力矩角度動圈表方框圖X位移特點:各環節開環串聯,信號沿一個方向傳輸。按偏差測量法工作要保證儀表指示正確,必須保持每個環節靈敏度不變X=K1K2K3I現在是54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
儀表內信號傳輸過程3.閉環系統e
e
-U滑線電阻放大器伺服電動機k1K2/sK3電子電位差計方框圖特點:1)含有負反饋
2)儀表傳遞函數與反饋環節有關,因此k3要求高,k1,k2性能可降低故閉環精度叫高靜態時:現在是55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信息獲取轉換顯示和處理(信號檢出部分)(信號變換部分)現在是56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4.2基于差值示零的直接比較法1.差值檢測原理:
被測量與標準量直接進行比較①
需要一個具有比較功能的電路,要求比較的范圍寬、靈敏度和分辨力高;②
需要一個與被測量同類的可變標準量參與比較,要求標準量準確且可細微調節。比較功能可由運算功能來實現有兩種方式:差值運算比較比例運算比較現在是57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4.2基于差值示零的直接比較法2.差值示零的平衡調節(1)零示法原理:
現在是58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4.2基于差值示零的直接比較法(2)實現平衡調節的結構
當則現在是59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4.2基于差值示零的直接比較法(續)對稱差動的橋式結構
當時,
現在是60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7儀表的質量指標1.可靠性指標有效性(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平均修復時間2.計量性能指標:1)準確度:儀表指示值接近測量真值程度①儀表的示值誤差:表征指示值的準確程度
絕對誤差:
相對誤差:指示值真值相對誤差更能說明示值的準確程度示值誤差有正負現在是61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相對誤差更能說明示值的準確程度示值誤差有正負絕對誤差愈小,說明指示值愈接近真值,測量精度愈高。但這一結論只適用于被測量值相同的情況,而不能說明不同值的測量精度。現在是62頁\一共有69頁\編輯于星期日1.7儀表的質量指標②儀表的基本誤差
(1)儀表的基本誤差:量程范圍內各示值誤差中的絕對值最大者儀表量程A:儀表測量上限與下限之差
(2)儀表的引用誤差:
(3)最大引用誤差:
計量性能指標1)準確度(又稱精確度):現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丙烯腈干法紡絲考核試卷
- 石材開采中的水資源管理考核試卷
- 攤點經營的合法化與規范化考核試卷
- 液力傳動裝置的智能監測技術考核試卷
- 正統史學與民間視角:司馬遷與固的史學對決及影響
- 2025-2026年醫院的智能化趨勢
- 2025小學圖書館采購合同小學圖書館采購合同樣本
- 2025智能門鎖安裝合同模板
- 2025大型設備運輸合同協議范本
- 2025非住宅小區房屋買賣合同范本
- 《護理信息系統》課件
-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甘肅省農墾中等專業學校
-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與臨時設施、臨時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機械設備安全使用與管理培訓
- T-CNPPA 3027-2024 藥品泡罩包裝應用指南
- 山東省濰坊市2025屆高考數學二模試卷含解析
- 6S管理制度(可參考)-6s管理制度
- 四肢與關節檢查
- 產后抑郁癥講課課件
- 低碳生活 主題班會課件-2篇
- 會下金蛋的鵝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