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說明書_第1頁
施工方案說明書_第2頁
施工方案說明書_第3頁
施工方案說明書_第4頁
施工方案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施工方案說明書

慶業公司三星煤礦采空區災難綜合治理

施工方案說明書

(一期工程裝、運、排)

2023年6月

前言

1、項目名稱、所在位置和隸屬關系

項目名稱:突泉縣慶業煤炭有限責任公司三星煤礦采空區災難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施工方案說明。

突泉縣慶業煤炭有限責任公司三星煤礦位于興安盟突泉縣境內,行政隸屬突泉縣突泉鎮管轄,距突泉縣突泉鎮30km,西南距科右中旗白音胡碩鎮35km。

2、原單位概況

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三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23年,以三星煤礦為主體,整合原平安富煤礦,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現有職工人數300人,礦區面積0.58平方公里,探明地質儲量530.4萬噸。

3、災難治理工程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老采空區災難分析

興安盟現保存的合法礦井均由近三十年來眾多小煤礦逐步整合而成,由于主要賦煤井田地質構造繁雜,煤層賦存不穩定,以往所有小井均采用邊掘、邊探、邊采、以掘代采為主的回采方式,在現存礦井境界內及周邊形成了較大數量的采空區。采空區派生災難隱患巨大,如采空區大面積懸頂、浮煤自燃發火引發井田火災、有毒有害氣體泄漏、老空巷積水或山洪灌井、不可預計預見及控制的地表突然塌陷等,不僅成為礦井安全生產的重大隱患,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等次生災難,惡化了生態環境,同時采空區內殘留有大量煤炭資源,伴有自燃發火的可能。這些危害隱患的存不僅對井田煤礦正常生產構成很大要挾,同時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和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和長期的災難隱患。

1

2023年以前,三星煤礦開采工藝以房采為主,因此,對采空區進行綜合治理,完全消除采空區災難,對于改善井田煤礦安全生產條件、減少和消除其對周邊生態環境破壞、防止水土流失、回收寶貴壓覆煤炭資源,減少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改善需要和長遠的社會意義。

(2)必要性1)民生工程的需要

多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國家建設、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堅實基礎,但不可再生類資源的開發,特別是早期煤炭的開發也為民生工程帶來了一定的后患。如何使經濟發展與環境友好保持一致、如何讓經濟發展帶動民生工程的改善逐漸成為擺在各級政府和各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為了解決好民生問題,政府積極采取措施,甚至不惜投入巨資。然而政府的投入需要大量財政資金的支持,如何尋覓到一種既可解決民生工程,又可節省財政開支,從而使財政資金可以傾向其他更重要的領域,且使企業愿意投入并可帶來適當回報的方式便擺在政府面前。

2)呆滯資源回收的需要

老采空區內殘留有大量優質煤炭資源,將這部分不可再生資源回收,可極大提高資源回收率和綜合利用水平,緩解周邊煤炭產品供應緊張形勢,從而為煤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對三星煤礦及其周邊進行采空區綜合治理,可回收采空區內保安煤柱,進一步提高資源回收率。

3)消除隱患、生態重建的需要

2

老采空區具有引發多重次生地質災難的危險性,無需政府投入且企業在微利的狀況下進行災難治理,既可減輕政府負擔,又可從根本上消除前述各種隱患、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實現災難治理區的生態重建。

對三星煤礦進行采空區綜合治理,利于生態恢復的整體性與持續性,符合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政策要求。

4)社會發展的需要

社會發展的目標是建設環境友好、人民安居樂業、各方利益協調一致的和諧社會。本工程的實施,能夠帶動當地農牧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條件,促進新農村建設,從而為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3)可行性1)技術可行性

A、以露天剝離方式在治理區內統籌進行災難治理可行

災難治理區內的地表平坦,采空區范圍較大,采用露天方式進行老采空區災難治理在空間上有保證,適合進行大規模露天剝離和生態恢復建設。

B、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實現外排可行

采空災難區周邊地勢平坦且開闊,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可以實現排土場的建設。

C、對老采空區的采掘安全措施有保障

通過設計、實施、監測和管理等多方保證,在實施老采空區資源回收時完全可以做到安全、高效回收,保證災難治理的順利實施。

D、社會資源對本工程的實施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

3

為了節省災難治理工程的初期投資,減少災難治理的風險,本治理工程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現在社會上可以進行露天剝挖施工的隊伍眾多,從而為災難治理工程的實施提供了社會資源的保證。

E、災難治理實施單位有技術力量保證

本工程的實施方,采礦技術力量雄厚,管理經驗豐富,為本災難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力量保證。

2)經濟可行性

A、本區的優質資源為災難治理提供了前提

本區煤類為氣煤,少數肥氣煤和弱粘煤,適用于民用、動力用煤,洗后可用做配焦煤,價值較高,這樣就為露天剝離方式治理的經濟合理剝采比的確定奠定了基礎。

B、資源類價格上漲為災難治理提供了經濟支撐

隨著我國資源類需求的不斷增長,資源類價格不斷上漲,特別是一次性能源價格的漲幅更是較大,與10年前相比,煤炭價格上漲幅度更是較大,本區煤炭市場價格一直較高且穩定,實施露天剝離方式進行災難治理,按目前煤炭市場的原煤售價估算,企業不僅可以做到收支平衡,還可以實現微利,從而使企業參與災難治理的積極性提高,為災難治理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證。

C、政府的支持、優秀的設計與企業的科學實施使工程具有可操作性政府提出了民生工程改善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為企業搭建了災難治理的平臺,依法在政策及其他相關方面均給予全面的勉勵與支持;再加上設計企業的參與,為災難綜合治理工程科學規劃、周密設計,從而使工程在未實施前就有了政策、技術的強有力支撐;企業的積極協同與組織,可使該工程在科學、經濟的前提下有效實施。

4

降帶屬二者之間的過渡地帶。它經受了海西至印支,由印支到燕山的屢屢構造運動,因此巖漿活動頻繁,形成了大面積的火山巖帶(山系的形成),并造成了內陸型斷陷盆地的形成和發展。

從中生代侏羅紀的一些盆地的成因類型和展布方向看,晚侏羅世煤盆地均為北東、北北東向展布的單地塹和地塹型;中早侏羅世多為近東西方向延伸,說明它們的形成是在不同時期,不同方向的大地構造帶的控制下形成的。它的形成機制是受中國東部的北北東方向的構造帶、東西方向構造帶和蒙古弧形構造帶三個構造帶應力場聯合作用的結果,同時也明顯地

看到后期構造對先期構造的破壞,改造是猛烈的。由于區域大地構造運動的影響,而形成了侏羅紀早期東西方向斷陷盆地和中期伴隨火山噴發出現的北東或北西方向拗陷盆地和火山巖帶。牤牛海煤盆地即為早侏羅世形成的一系列近東西方向的隱伏斷陷盆地之一。牤牛海煤盆地區域構造位于大興安嶺褶皺帶之二級坳陷帶(萬寶—牤牛海坳)中。

區域地層表組界系統全新統上更新生界第四系新統中更新統下更新統上第三系白堊系新名稱顧鄉屯組大青溝組平合組白土山組五叉溝玄武巖梅勒圖組白音高老組瑪尼吐組Q4Q3gQ2dQ1pQ1b12舊名稱0-15由風積、沖積、殘積、坡積組合成。常構成二經有階地,淡褐、棕黃色亞砂土、0-27含鈣結構。湖積層:灰-灰黑淤泥質亞粘土夾礫石粉0-78砂、細砂透鏡體。0-25冰磧層:褐-褐紅色亞粘土夾碎石。0-18冰水堆積層:灰白色粘土質砂礫石層。0-190黑、黑褐色,塊狀、氣孔狀、杏仁狀構造,似斑狀構造,斑晶為斜長石、輝石、角閃石。中基性火山巖夾中酸性火山碎屑巖及火山碎屑沉積巖、玄武安山巖。酸性凝灰巖、凝灰質砂巖、凝灰質粉砂巖、凝灰質泥巖。粗面安山巖、流紋巖、中酸性凝灰巖、凝灰巖。厚度m巖性簡述ΒNW平山組寶石組付家洼子組中生界下統K1mJ3byJ3mn上統600-2700260-J3b1900200-J2f3000Kp

10

滿克頭鄂博組中統下統上統古生界二迭系萬寶組紅旗組林西組哲斯組下統大石寨組J3mkJ2wJ1hP2lP1zP1d呼日格組J2h450-雜色酸性凝灰巖、熔接凝灰巖、凝灰砂礫3000巖,局部夾沉積巖、層凝灰巖。上部灰黑色,細砂、粉砂巖、泥巖夾煤層,240-中部灰-灰白色砂巖夾煤13-16層,底部660灰色砂礫巖、夾凝灰巖。170-上部灰白色細、粉砂巖,夾煤線及可采煤1000層,下部礫巖夾砂巖、安山巖、凝灰巖。黃灰、褐、青灰色細砂巖,片理化粉砂巖,1400砂質板巖、夾灰巖透鏡體。300-片理化凝灰細砂巖,泥質粉砂巖,黑色砂1900巖、粉砂巖夾灰巖透鏡體。上段:片理化凝灰砂巖、碎屑巖、夾灰巖。420-下段:砂巖為主,局部夾中酸性火山熔巖1500及含鐵硅質巖。萬寶—牤牛海坳陷走向北西,其東北側為鎮西—大泡子隆起,南側為瓦力營子隆起,西側被馬鞍山—六戶鎮構造巖漿帶所切割。東北部邊緣分布有中、下侏羅統團結、紅旗、萬寶、裕民、興安堡、長春嶺、黑頂山等煤礦,南緣為牤牛海煤盆地。

1)褶皺構造

馬吉拉呼屯—牤牛海晚侏羅世向斜構造:

上侏羅統寬緩向斜構造,西南緣傾向北東,傾角10°左右,該向斜形成主要受中侏羅統基底控制,后期地層褶皺僅是次要因素。

2)斷裂構造

長60公里之洮南—代欽塔拉近東西向壓—壓扭性斷裂,通過測區一段表現為北西西方向,它控制了區內燕山早期酸性—超基性巖漿巖侵入活動。

因上述斷裂發生和發展,派生了北北東及北西西向的扭性、壓扭性、張扭性斷裂,給脈巖侵入提供了通道。

3、巖漿巖

區內發現有脈巖的侵入體。

根據以上資料,本區構造繁雜程度確定為簡單類型,即Ⅰ類型。4、含煤地層及含煤性

11

礦區范圍內,原牤牛海三區地質報告有編號的煤層9層。其中2-3-②煤層僅303ZK5見2.06m,303ZK6見0.20(0.68)0.47(1.55)0.62m兩個見煤點外,其余鉆孔均沒見到該煤層,屬零星可采煤層。

其余8個煤層為可采煤層,分布在1、2煤組內,1煤組三層,自下而上編號為1-1、1-2、1-3,2煤組5層,自下而上編號為2-1-①、2-1-②、2-2-①、2-2-②、2-3-①。

二、煤層與煤質(一)煤層

井田內共見9個煤層,由上到下編號為2-3-②、2-3-①、2-2-②、2-2-①、2-1-②、2-1-①、1-3、1-2及1-1號煤層。除2-3-②外均為可采煤層。

各可采煤層的賦存狀況及特征如下:1、1-1煤層

位于下部礫巖段上部,1含煤組底部,與礫巖段間距50~70m,厚度0.76m~2.10m,平均1.26m,含夾石0~3層,結構簡單,傾角10°~19°,頂底板以泥巖、粉砂巖、炭質泥巖為主,大部可采,屬較穩定煤層。

2、1-2煤層

位于1煤組中部。厚度0.99m~4.46m,平均2.16m,含夾石0~2層,結構簡單,傾角15°~20°,局部有閃長玢巖呈巖脈侵入。頂板巖性為泥巖、炭質泥巖、砂巖,底板巖性為泥巖、粉砂巖,大部可采,屬不穩定煤層,與下伏1-1煤層間距3.31m~28.95m,平均13.66m。

3、1-3煤層

位于1煤組上部。厚度0.74m~6.69m,平均2.17m,結構簡單,含夾石0~1層,傾角15°~23°,頂板巖性為泥巖,底板泥巖,局部有侵入體侵入。對煤層煤質有一定影響,大部可采,屬不穩定煤層,與下伏1-2煤層間距1.59m~47.47m,平均19.77m。

12

4、2-1-①煤層

位于2煤組下部,厚度0.80m~3.33m,平均1.74m,結構簡單,含夾石0~2層,傾角8°~18°,個別25°,局部見侵入體侵入,頂板頂性為泥巖,個別被侵入體取代,底板泥巖,大部分可采,屬不穩定煤層,與下伏1-3煤層間距29.46m~93.36m,平均62.17m。

5、2-1-②煤層

位于2煤組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303勘探線ZK1和ZK5號鉆孔附近。厚度0.70m~4.58m,平均1.66m,結構簡單,含夾層0~2層。傾角15°~23°左右,頂板巖性為泥巖、砂巖、礫巖,底板巖性泥巖。局部可采,屬不穩定煤層,與下伏2-1-①煤層間距1.11m~6.88m,平均4.50m。

6、2-2-①煤層

位于2煤組中部,厚度1.56m~3.76m,平均2.48m,結構簡單,含夾石0~2層,傾角12°~23°左右,局部2°~5°,頂板巖性為含炭泥巖、泥巖,底板泥巖、砂巖、礫巖,局部被侵入體吞食而取代煤層(303勘探線ZK1號鉆孔),局部可采,屬不穩定煤層,與下伏2-2-①煤層間距2.51m~36.30m,平均10.28m。

7、2-2-②煤層

位于2煤組中部,分布于礦區中部303勘探線ZK1、303ZK5號鉆孔,左右。厚度0.94m~4.23m,平均1.91m,結構簡單,含夾石0~1層,傾角22°~23°左右,頂板巖性為炭質泥巖、泥巖,底板巖性為泥巖粉砂巖,局部有侵入體侵入。局部可采,不穩定煤層,與下伏2-2-①煤層間距2.35m~11.97m,平均6.39m。

8、2-3-①煤層

位于2煤組上部,分布于礦區中部,厚度1.58m~4.91m,平均2.31m,結構簡單,含夾石0~2層,傾角變化較大,2°~35°,一般15°~19°,

13

頂板巖性為炭質泥巖,底板粉砂巖,局部為侵入巖。局部可采,屬不穩定煤層,與下伏2-2-②煤層間距7.89m~28.81m,平均17.06m。各可采煤層特征見表1-2-2。

(二)煤質1、煤的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本區所見均為鉆孔煤芯,多為黑色,條痕亦為黑色,深棕色色調,碎塊狀及粉沫狀,條帶狀及線理狀,鏡煤見瀝青—蠟狀—玻璃光澤,貝殼狀,參差狀斷口,性脆,內生裂隙發育。

煤巖特征:通過顯微煤巖組分鑒定結果顯示,本區煤主要為腐植煤類,部分含少許腐泥煤物質,并含有少量絲炭組分。

14

可采煤層地質特征表煤層號2-3-①埋藏深度193.85191.90賦煤標高8-193.85厚度最小?最大平均/點數夾石厚度最小?最大平均/點數夾石層數最小?最大平均/點數夾石巖性炭質泥巖泥巖頂板巖性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局部為閃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局部為砂巖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局部為細砂巖底板巖性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局部為細礫巖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可采程度局部可采局部可采局部可采穩定程度不穩定不穩定層間距最小?最大平均/點數1.58?4.912.31/70?0.568個孔有2個孔見夾石0?0.059個孔有1個孔見夾石0?28個孔有2個孔見夾石0?19個孔有1個孔見夾石7.89?28.8117.06/102-2-②0.94?4.231.91/62-2-①1.56?3.762.48/60?0.4711個孔有4個孔見夾石0?211個孔有4個孔見夾石2.35?11.976.39/10泥巖0?0.2712個孔有5個孔見夾石0?212個孔有5個孔見夾石不穩定2.51?36.3010.28/122-1-②189.50189.10191.20192.80193.300.7?4.581.66/80?0.5611個孔有2個孔見夾石0?211個孔有2個孔見夾石泥巖及泥巖、炭質泥巖、泥巖、炭質泥巖、炭質泥粉砂巖,局部為粉砂巖巖礫巖炭質泥巖局部可采不穩定不穩定不穩定1.59?47.4719.77/91.11?6.884.50/112-1-①0.8?3.331.74/120?0.758個孔僅1個孔見夾石0?18個孔僅1個孔見夾石泥巖、炭質泥巖、泥巖、粉砂巖、細砂大部粉砂巖、細砂巖,巖,局部為閃長玢巖可采局部為閃長玢巖泥巖、炭質泥巖,泥巖、炭質泥巖局部為細砂巖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大部可采大部可采大部可采29.46?93.3662.17/61-30.74?6.692.17/8泥巖1-20.99?4.462.16/70?0.5210個孔有3個孔見夾石0?210個孔有3個孔見夾石0?0.529個孔有4個孔見夾石0?39個孔有4個孔見夾石炭質泥巖炭質泥巖泥巖、炭質泥巖不穩定3.31?28.9513.66/121-10.76?2.101.26/7泥巖、炭質泥巖、泥巖、炭質泥巖、粉砂巖粉砂巖不穩定

15

2、化學性質、工藝性能和煤類

1)化學性質:根據本區生產煤樣測試成果進行分析總結,其結果見表

主要煤層煤質主要指標統計一覽表

煤層編號1-11-21-3工業分析(%)Mad3.7010.781.11Ad29.5516.5042.1530.1830.6133.0628.0227.28Vdaf43.5144.6239.7341.8342.5040.7741.4343.80St.d(%)最大-最小平均(點數)0.15-0.540.31(7)0.20-0.730.39(10)0.21-0.8.611.32(8)0.05-0.970.31(7)0.14-0.420.27(7)0.18-0.880.37(8)0.16-0.530.32(7)0.13-0.500.36(10)最大-最小發熱量(MJ/kg)平均(點數)Qnet,d13.53-27.2319.11(7)15.19-27.8424.66(10)19.89-29.1923.89(8)18.40-31.1523.87(7)13.56-28.9520.49(7)20.45-26.7622.64(8)13.79-29.3223.53(7)16.09-30.4922.79(10)2-1-①1.902-1-②3.222-2-①1.742-2-②4.172-3-①9.08由表1-2-3可知,所有煤層為特低硫(SLS)、中灰分(MA)、高熱值(HQL)煤。

2)煤類:依據《中國煤業分類國家標準》GB5715-86該區煤為不粘煤。3)用途:可作為火力發電廠用煤,亦可用于其它動力及民用煤。三、開采技術條件(一)水文地質1、概況

礦區位于突泉河開闊平坦的河谷之中。南部大額木特河于礦區南1km處通過,與北部通過礦區的突泉河于雙眼泡附近會集,二條河均由西北向東南流出區處。二者皆屬季節性河流,枯水期枯燥斷流,洪水期常溢出河道,礦區附近最高洪水位202.88m~204m。高出地面0.54m~0.65m。

礦區突泉河上游8.5km處索金布勒格泡,曾開發為養魚場,引突泉河

16

水養魚,水深曾達3m,洪水期泡水常破堤而出,雖有堤壩,但洪水期仍存在洪水破堤而出的狀況發生,從而對下游礦區建設帶來潛在危害。

2、含水層

1)第四系含泥沙礫石孔隙含水層

覆蓋在中下侏羅統含煤地層及部分火山巖之上。主要巖性為亞砂土砂礫石,基巖風化后的碎石,夾少量粘土層起局部隔水作用。單位涌水量0.278-0.60l/s·m。滲透系數平均為26m/d,厚度平均為5m左右。

2)淺部的含煤段風化裂隙含水層

單位涌水量0.014-0.015l/s·m,滲透系數0.026m/d,厚約55m,頂板為含礫亞粘土,可做相對隔水層。

3)礫巖段J1-21裂隙含水層

單位涌水量0.00014l/s·m,滲透系數為0.00077-0.001m/d。3、隔水層

本區無明顯的隔水層,淺部的含煤段風化裂隙含水層可做相對隔水層。4、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水力聯系

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河水與地下水有密切的水力聯系,從河流觀測資料,河水高于地下水,長期補給地下水,只在豐水期有時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形成地下水補給河流。

第四系砂礫層潛水,賦存于河谷兩側,與煤系風化帶水無隔水層相隔,故各含水層間具有一定的水力聯系。

5、水文地質勘探類型

本區屬孔隙~裂隙水充水礦床,直接充水含水層單位涌水量,含水層(帶)較穩定,水頭壓力不高。與地表水體聯系密切。突泉河長期補給地下水,僅在豐水期礦床水補給河流。存在富水性強的構造破碎帶,水文地質條件繁雜。

17

6、礦井充水因素分析

區域地下水的補給方式,第四系孔隙裂隙含水層的補給主要來自大氣降水,近年由于連年干旱,蒸發量遠遠大于降雨量,因此地下水位普遍下降,河流枯燥,但是突泉河發源于大興安嶺地區,時常有水流(或地下水)對下游地下水補給。

由于礦區地處大興安嶺東南坡南段與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地勢總體西高東低,地下水與地表水流向基本一至,由西北向東南方向排泄。

排泄方式主要以地面垂直排泄及通過地下水水平涇流方式排出區外。礦區內直接充水含水層為含煤段裂隙含水層,巖性多為泥質巖,鉆孔單位湧水量多小于0.001l/s·m,淺部較大,為0.015l/s·m。與上覆第四系孔隙含水層之間有一層亞粘土,厚1-5m,起到一定隔水作用。下部礫巖段裂隙含水層,鉆孔單位涌水量為0.00014l/s·m。

井田北緣的季節性河流,切割深度在1m左右,且位于煤層埋深較深地段,洪水期可能給井口造成一定威協。

通過調查周邊礦井最小涌水量為100m3/h、最大涌水量為150m3/h。(二)工程地質條件1、巖石工程地質特征

(1)煤層頂底板巖石的工程地質特征

井田全部被第四系沖洪積松散沉積物覆蓋土層穩定性差。煤層露頭區第四系厚在10m左右。煤層頂底板巖性,主要為泥巖、炭質泥巖及粉砂巖,這些巖石穩定性差,易破碎。巖石物理力學試驗結果見表

18

巖石物理力學試驗結果表單位:MPa

巖性礫巖中砂巖細砂巖粉砂巖泥巖從以上統計資料看,本區屬工程地質條件中等的礦區。煤層直接頂板穩定性差,巖石硬度屬中硬—堅硬巖類,多屬于Ⅰ類易冒落頂板;部分泥巖濕水后常膨脹,因此,開采中應注意頂板冒落及底板底鼓現象的發生。

由于礦區地處大興安嶺褶皺帶,構造運動和火山活動猛烈,巖石變質較高,巖性較硬。井下所見局部小構造特別發育,小斷層,層間滑動,明顯可見,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結構面繁雜,易破碎,這就給井下支護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礦區工程地質條件綜合評價1)主要工程地質問題預計及防治看法

煤層頂板冒落問題:本區部分煤層頂底板巖石的力學強度低,為柔弱巖石,穩定性差。采掘過程中易發生頂板局部冒落及掉塊現象,對安全生產有一定影響,應引起足夠重視,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本區煤層直接底板多為泥巖,力學強度低,遇水易軟化變形,對井下的煤炭生產及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2)工程地質勘查類型

本區巖石以碎屑沉積巖為主,層狀結構,巖體各向異性。煤層頂底板

19

抗壓強度最小?最大平均抗拉強度最小?最大平均1.4?2.41.94.4?6.35.5抗剪強度最小?最大平均普氏系數1398169.9?82578.30117.6?133.2126.272.8?86.1802.8?14.37.97.3?13.49.74.1?5.951.4?3.32.20.7?2.11.6110.5?143.9132.58.7?10.79.76.1?11.18.80.9?1.51.10.8?1.71.3

巖體節理不清,地下水賦存狀況不明,因水文資料欠缺,建議下一步進行地下水數值分析、地下水位監測和地表位移監測。

假使地下水水位升高,或地表降水量較大,導致邊坡中的地下水位升高,將導致采礦場、排土場邊坡穩定性急劇降低,特別是排土場邊坡,由于排土動荷載的因素,可能導致排土場基底強度降低,引起滑坡。因此,在生產中應加強邊坡檢測,遇到不利狀況,馬上采取措施。

邊坡穩定性對巖石節理、弱層、斷層的敏感性較高,在生產時應密切注意巖石節理、弱層、斷層的產狀與礦坑邊坡的關系,一旦出現對邊坡不利的狀況,應馬上采取抗滑工程措施,防止邊坡滑坡。

一、邊坡監測

露天礦邊坡穩定性研究工作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應貫穿于該露天礦服務年限全過程。因此,生產中應根據實際及時測定排棄物料的物理力學指標,計算邊坡角和穩定系數,必要時可通過調整平盤寬度來調整幫坡角,保證露天礦安全生產。

邊坡穩定的監測是防止滑坡和預報滑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露天礦的安全生產。

監測方法可根據不同邊坡條件及不同時期分階段監測。如初期監測主要是地表位移監測,主要是在采場及排土場的幫坡上建立觀測線,布設監測點,定期觀測監測點,觀測監測點有無位移。其次階段監測,除了繼續初期監測工作以外,還應加強監測工作的深度、廣度,進行地下位移監測。到了后期,邊坡的破壞機理及破壞邊界基本確定,破壞巖體可能產生較大位移,前階段的監測系統不能滿足要求,此時,應配備遙控設備并與計算機聯網,以便確鑿及時地得到監測數據,迅

30

速處理。

露天礦生產中邊坡滑坡會對生產和設備以及人身安全產生直接影響,為保證安全應嚴格依照設計確定的幫坡角進行開采,同時應設置專門人員和配備相應設備如全站儀、水準儀等,作好監測和監控,力爭在邊坡滑動前確鑿及時地反饋信息,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GPS衛星定位監測系統,確保滑坡等危險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監測點垂直布置,形成監測線,幾個監測線加上布置在采掘、排土場外200m范圍內的監測點形成該礦的監測網,監測線間距200m,監測點間距30-50m。

二、地面重要設施基礎變形,沉降監測設施

露天礦為中型露天,地面建筑及設施較為簡單,地面建筑均在露天采區及排土場境界以外,建筑所在一方邊坡高度也不大,并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基本不受露天開采的影響而發生降沉。重要建筑物均建在設計規范要求的露天開采境界和外排土場境界安全距離之外,但在生產中,在監測邊坡穩定的同時,也要對重要設施采取定時監測。

對于地面主要設施的基礎變形,沉降要進行經常性的監測,如有必要作一些補充勘探工作,查明該地區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狀況,適當時機可作一些抗滑工程措施,如強排水、清幫、抗滑樁、錨索等。

在采場、排土場周邊200m范圍內,建立幫坡、地基監測網絡。定期測繪上圖分析,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

監測設備在生產初期采用礦山測量儀器如經緯儀、水準儀、全站儀等,在滑坡的跡象日益明顯時,可采用地表位移應變儀。

31

第五節今后工作建議

1、建議盡快補充更加詳細的邊坡工程地質勘探報告。

2、高度重視露天礦邊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邊坡安全管理機構制度。研究和制定各種可能發生的邊坡、滑坡事故處理預案。

3、剝采生產應嚴格依照設計給出的邊坡角、平臺進行留設,嚴禁越采超挖。

4、建議進行對露天礦排土場基底及地表的承載力測試,保證設計時對外排土場和內排土場采取基底加固措施,保證排土場的安全。

5、露天礦在未來礦山開采時,必需建立完善的疏干排水系統,特別注意,在采場邊坡體發現有水的部位,建議打水平孔,釋放靜水壓力,在內排前做盲溝,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