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加快糖塊溶解的方法實驗材料糖塊4粒、秒表、食鹽、湯匙、水槽、冷水、熱水等實驗方法和過程實驗假設:熱水可以加快溶解。改變:一杯冷水、一杯熱水不改變: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都不攪拌實驗現象熱水里的方糖先溶解實驗結論熱水可以加快溶解。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加快糖塊溶解的方法實驗材料糖塊4粒、秒表、食鹽、湯匙、水槽、冷水、熱水等實驗方法和過程實驗假設:攪拌可以加快溶解改變: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不改變: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溫實驗現象經過攪拌的方糖先溶解實驗結論攪拌可以加快溶解。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加快糖塊溶解的方法實驗材料糖塊4粒、秒表、食鹽、湯匙、水槽、冷水、熱水等實驗方法和過程實驗假設:碾碎可以加快溶解改變:一杯碾碎、一杯不碾碎不改變: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溫、都不攪拌實驗現象經過碾碎的方糖先溶解實驗結論碾碎可以加快溶解。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學會使用顯微鏡實驗材料顯微鏡、滴管、紗布、載玻片、蓋玻片、碘酒、吸水紙、玻片標本若干實驗方法和過程一、取鏡和安放1.從鏡箱取鏡時,要用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顯微鏡一般要安放在實驗臺略偏左的位置。2.安上目鏡和物鏡;(如使用學生顯微鏡則無此要點。)3.不要用手觸摸鏡頭。二、對光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如使用學生顯微鏡則無此要點。)2.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3.雙手調節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直至看到明亮的視野。三.安裝玻片標本(自制水滴標本)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必須將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然后用壓片夾夾好,使標本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觀察水滴則需要用紗布將載玻片與蓋玻片擦干凈,然后用滴管吸樣本水滴1-2滴到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沿邊滴上少許碘酒,最后用吸水紙將多余的碘酒吸去。四、觀察1.用左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使物鏡盡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觸及玻片;2.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3.如還有模糊,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5.記錄用文字或圖畫記錄觀察結果6.整理顯微鏡1.把顯微鏡擦拭干凈,恢復原狀;2.用與取鏡相同的方法將顯微鏡放回鏡箱。實驗結論水滴里含有草履蟲等多種微生物。顯微鏡是觀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水往高處走實驗材料水槽、紅墨水兩塊約20厘米長的透明玻璃片、一個牙簽、一對橡皮筋。實驗方法和過程1、將水槽里倒上水,加入幾滴紅墨水2、將兩塊玻璃片合攏用一對橡皮筋分別從兩端套住,并用牙簽將一側的兩塊玻璃隔開。3、將它的一端分別浸入水槽中,仔細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水慢慢沿著兩玻璃的縫隙向上爬升,靠近牙簽的一端空隙大,水上升低;另一端空隙小上升的高。實驗結論水能沿著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我的雨量器實驗材料大飲料瓶一個、剪刀、尺子、紙、筆實驗方法和過程1、選取一個大飲料瓶,沿瓶頸處周圈劃線。2、沿線將瓶頸剪下。3、取一張與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紙條,在紙條上畫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畫)4、沿瓶底處往上將紙條貼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將尺子豎直放入瓶內作為刻度尺)5、將劍俠的瓶頸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為漏斗。注意事項:1、在紙條上作刻度時,下端要留出空白,以保證從0刻度處開始測量的準確性。2、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實驗要點:1、雨量器應放置在相對開闊、不受障礙物影響的地方,筒口離地面70厘米左右,并保持水平。2、應準確記錄降水開始和結束的時間。3、降水結束后,應及時讀出并記錄降水量。讀數時,視線要與水面相平。實驗現象實驗結論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太陽下影子變化的模擬實驗。實驗材料手電筒、繩子、橡皮、鉛筆、呼啦圈等實驗方法和過程手電筒代替太陽,把手電筒用細繩掛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從西方落下,影子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由西向動轉動。實驗現象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從西方落下,影子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由西向動轉動。實驗結論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長,中午的影子最短。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實驗材料地球儀、手電筒等實驗方法和過程用手電筒水平照射地球儀,會發現向著手電筒的一面變亮了,背著的一面沒有變亮,逆時針轉動地球儀,地球儀亮著和黑的一面不斷變換。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隨著地球的轉動,白晝和黑夜交替出現。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實驗材料凸透鏡、凹透鏡、白紙等實驗方法和過程1、摸,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1)分別用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物體(2)讓陽光穿過凸透鏡,觀察聚焦情況。(3)把凸透鏡對著窗戶,觀察成像的情況。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凸透鏡有放大物體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鏡有縮小物體的的作用。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光的行進方向實驗材料手電筒、三張帶孔的紙板實驗方法和過程把三張紙板平行放置讓三個小孔在一條直線上,用手電筒照,光能穿過三個小孔;讓三個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光不能通過小孔。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光在空氣中是沿著直線行進的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實驗材料干電池、鐵釘、漆包線實驗方法和過程假設與線圈圈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力大;線圈匝數少,磁力小。保持不變的是:電池數量、鐵釘粗細等。需要改變的是:線圈匝數
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力大;線圈匝數少,磁力小。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液體的熱脹冷縮實驗材料平底燒瓶、塞子、玻璃棒、燒杯、紅墨水實驗方法和過程1、在平底燒瓶中滴入4滴紅墨水,用清水裝滿,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緊瓶口2、將平底燒瓶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中3、取出平底燒瓶又放入裝有冷水的燒杯中實驗現象平底燒瓶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時,有水沿玻璃管往上升放入冷水燒杯時,玻璃管里德水往下降。實驗結論液體也會熱裝冷縮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熱的傳遞實驗材料粘有數根火柴的粗鐵絲、酒精燈、鐵架臺實驗方法和過程用酒精燈分別對準粗鐵絲的不同部位加熱,觀察火柴倒下來的順序實驗現象靠近火焰的地方先倒下來實驗結論溫度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固體熱脹冷縮實驗材料熱脹冷縮實驗套件、酒精燈、冷水實驗方法和過程1、銅球穿過鐵圈2、對銅球加熱后讓銅球再次嘗試穿過鐵圈。3、把銅球放到水里后嘗試通過鐵圈實驗現象銅球加熱后不能通過鐵圈實驗結論銅球等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氣體的熱脹冷縮實驗材料氣球、錐形瓶、冷水、熱水實驗方法和過程1、把氣球套在錐形瓶口,封住瓶內空氣。2、放如入熱水中。3、放入冷水中實驗現象放入熱水中氣球鼓起,而放入冷水中氣球癟下去。實驗結論氣體也會熱脹冷縮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觀察植物實驗材料小草(多種)、大樹(多種)、放大鏡實驗方法和過程1、觀察準備好的小草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特點;2、畫出輪廓圖;3、找出小草的相同點;4、觀察大樹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特點;并畫出輪廓圖;5、找出大樹的相同點;6、比較小草和大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實驗現象實驗結論1、小草的相同點:莖比較疏松、柔軟、支持力較弱;2、大樹的相同點:莖比較緊密、堅硬、支持力強。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制作酸奶實驗材料新鮮酸奶、鮮牛奶、杯子、瓶子、金屬小勺、竹筷、溫度計實驗方法和過程1、將所準備的容器和工具消毒準備好;2、將鮮牛奶煮開后,涼至30攝氏度左右,平均分裝在已消毒的杯子中;3、分別向裝有鮮牛奶的杯子中加入等量的酸奶,攪拌均勻后蓋上蓋子;4、將其中的一杯放在溫暖環境中,另一杯放在陰涼環境中,24小時后觀察。實驗現象鮮牛奶變成了味道鮮美的酸奶實驗結論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饅頭發霉了實驗材料饅頭、飯粒、塑料杯實驗方法和過程分對照組分別進行)1、將饅頭、飯粒放置陰暗、潮濕的環境中;2、將饅頭、飯粒放置通風、干燥的環境中。實驗現象1、環境1中食物發生霉變,而且速度快;2、環境2中食物稍有霉變,而且速度慢。實驗結論食物在陰暗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制作電磁鐵實驗材料漆包線、鐵芯、電池、電池盒、開關、大頭針實驗方法和過程1、將漆包線順著一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繞在釘子上;2、用砂紙或小刀除去漆包線兩頭的漆皮;3接通電源,用電磁鐵靠近大頭針。實驗現象接通電源后能吸引大頭針。實驗結論1、電磁鐵能將電能轉換成磁能;2、接通電源,電磁鐵有磁性,斷開電源,磁性消失。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探究改變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
實驗材料電磁鐵,電池3節以上,大頭針若干實驗方法和過程1、采用對比實驗,即在兩組實驗中,只改變一個條件(如線圈的匝數),而保持其他條件不變。2、每個小組分別進行實驗,記好實驗結果。實驗現象1、保持電池數目不變,線圈的匝數越多,吸起的大頭針也越多;2、保持線圈的匝數不變,電池數目越多,吸起的大頭針也越多;實驗結論改變電流強度(電池節數多少),改變線圈匝數,電磁鐵磁力大小就會改變。
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小孔成像實驗實驗材料紙屏,蠟燭,硬紙片,火柴,縫衣針、實驗方法和過程1、在桌上一張白紙作紙屏。2、用針在硬紙片的中心位置扎一個小孔,并把它放在蠟燭和紙屏之間,觀察紙屏上有什么現象。實驗現象實驗中發現紙屏上出現蠟燭火焰的像,并且像是倒立的。實驗結論小孔成像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觀察鋸末在水中的運動實驗材料燒杯.鋸末.火柴.石棉網.酒精燈實驗方法和過程1.在三腳架上墊上石棉網,把裝有冷水和鋸末的燒杯放在上面.
2.然后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注意觀察水中鋸末的變化.實驗現象在加熱過程中,有的鋸末一會上升一會下降,有的鋸末循環運動.實驗結論加熱燒杯的底部,水受熱會變輕上升,周圍較冷的水會流過來補充,然后又被加熱上升……冷水熱水相對流動,使整杯水逐漸變熱.這就是對流.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墻上的彩虹實驗材料長方形鏡子、凳子、臉盆實驗方法和過程1、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當太陽斜射的時候,把盛水的臉盆放在凳子上面。2、拿一塊長方形鏡子與盆內的水面成30°角放進臉盆,再由鏡子把陽光反射到白色的墻壁上,觀察發生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通過鏡子反射,墻壁上會出現一條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光帶。實驗結論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土壤性質實驗實驗材料沙質土、壤土、黏土、去底塑料瓶、紗布、玻璃瓶、支架。實驗方法和過程1、把三個同樣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紗布扎好瓶口,倒放在支架上,在塑料瓶內分別加入同樣多的沙質土、壤土、黏土。
2、同時倒入同樣多的水。實驗現象沙質土滲水最快,黏質土滲水最慢,壤土滲水適中。停止滴水后,盛沙質土的瓶子內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質土的瓶子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內剩下的水適中。實驗結論沙質土:滲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滲水中,保水性能中。黏質土:滲水慢,保水性能好。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紙蛇實驗實驗材料紙片、支架、蠟燭、火柴、剪刀實驗方法和過程1.在紙片上畫出螺旋紋,用剪刀沿紋路剪出一條紙蛇。2.把紙蛇掛在支架上。3.點燃蠟燭,放在紙蛇下面。4.觀察紙蛇的變化。實驗現象懸掛的紙蛇旋轉起來。實驗結論熱空氣會上升,帶動紙蛇旋轉。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實驗材料酒精燈實驗方法和過程1.
拿開燈帽,放在一邊。2.
用火柴自下而上點燃酒精燈。3.
用外焰加熱物體。4.使用完畢,用燈帽蓋滅酒精燈。蓋滅后提起,再蓋一次。注意事項1.酒精燈內的酒精容量不能超過酒精燈的三分之二。2.點燃酒精燈時,不能拿著酒精燈到另一盞酒精燈上引燃,以免發生危險。3.熄滅酒精燈時,不能用嘴吹,必須用燈帽蓋滅,要連蓋兩次。4.加熱時應用酒精燈外焰加熱實驗現象實驗結論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彩虹的形成實驗實驗材料噴壺、水實驗方法和過程1.在晴朗的無風的天氣,將噴壺中裝滿水,背著陽光噴射。2.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實驗現象天空中會出現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光帶。實驗結論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溫度變化對巖石的破壞作用實驗材料酒精燈、火柴、鑷子、小塊巖石、燒杯、冷水實驗方法和過程1.
用鑷子夾住一小塊巖石在酒精燈上燒一會兒,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觀察有什么變化。2.
按照上述方法反復做幾次,觀察這塊巖石有什么變化。
實驗現象巖石的表面出現裂縫,而且裂縫越來越大,甚至一塊塊往下掉碎石屑。實驗結論當巖石受熱時體積膨脹,由于巖石從表面到內部受熱程度不一樣,時間長了,巖石的各部分熱脹冷縮不均勻,內部結構受到破壞,產生裂縫,甚至掉碎石屑。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光的折射實驗實驗材料杯子、水、筷子實驗方法和過程1.將一根筷子放入杯子中,讓學生觀察一下筷子會發生什么變化。2.將水倒入杯子中,再讓學生觀察杯內的筷子又會發生變化?實驗現象1.筷子放入沒水的杯子中,不會發生變化。2.將水倒入杯子中后,發現筷子變彎了。實驗結論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光從一種透明的物質進入另一種透明的物質時,光的傳播路線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壓縮空氣的實驗實驗材料注射器、橡皮實驗方法和過程1、將注射器活塞抽出,吸進空氣。2、將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3、用力向下壓注射器的活塞,觀察現象。4、等壓不動時松手觀察現象。5、反復做3至4次。實驗現象用力壓活塞,注射器內空氣體積變小,當松開手時,活塞又彈回來。實驗結論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土壤成分分析現象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鐵架臺、酒精燈、滴管、鐵盤、石棉網、一小塊土壤實驗方法和過程1、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觀察現象。2、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盡量攪拌,然后靜置。觀察現象。3、用滴管取上層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將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現象。4、把土壤放在鐵盤里用火燒,有什么現象發生,聞一聞,有什么氣味?實驗現象1、土壤里會有氣泡冒出。2、會發現土壤有分層沉降,下層粗粒是沙,上層很細膩的是黏土。3、會發現玻璃片有臟的痕跡。4、冒煙,有氣味。實驗結論說明土壤里有空氣、沙、黏土、鹽類、腐殖質。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面粉變藍實驗材料碘酒、一小塊饅頭、滴管。實驗方法和過程用滴管取幾滴碘酒滴在一小塊饅頭上,觀察現象。實驗現象饅頭變成藍色了。實驗結論說明面粉中有淀粉。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實驗材料碘酒、米飯、滴管、白紙、酒精燈、碟子、花生、瘦肉等實驗方法和過程1、把少量米飯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飯上滴2-3滴碘酒,觀察發生的現象。2、把花生放在白紙上用力擠壓,觀察白紙上留有的痕跡。3、將切成細條的瘦肉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注意聞一聞,有什么氣味?實驗現象1、加入碘酒后,米飯變成藍黑色。這說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紙上擠壓花生后會在紙上留下油跡。說明花生內含有脂肪。3、將瘦肉在火上燒后,會聞到一股難聞的、燒焦羽毛的氣味。說明瘦肉內含有蛋白質。實驗結論食物營養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質等。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氣球的反沖實驗實驗材料氣球、鐵絲、塑料管、細線。實驗方法和過程1、選擇適當的位置拉上鐵絲。2、將塑料管套在氣球出口處,用細線扎緊。3、用細鐵絲做兩個掛鉤,一端固定在塑料管上,另一端掛在鐵絲上。4、把氣球吹足氣,然后松手,觀察氣球的運動情況。實驗現象松手后氣球開始滑動,方向與空氣噴出的方向相反。實驗結論氣球依靠氣體的反沖力來運動的。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水土流失實驗實驗材料兩塊木板,上面鋪著同樣厚的土,一塊沒有植物,一塊長有青草、噴壺、兩個盆、水。實驗方法和過程1.
把兩塊木板分別斜放在兩個盆里。2.
用噴壺在同樣的高度往兩塊木板上分別澆同樣多的水。3.
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有草覆蓋的木板上留下來的水比較少,而且比較清;無草覆蓋的木板上流下來的水較多,而且比較渾濁。實驗結論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物可以保護土不被水沖走,同時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沒有植物的保護,土容易被水沖走,同時也容易使水流失;沒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測量水溫的變化實驗材料100毫升燒杯、100毫升錐形瓶、2支溫度計、熱水、冷水、鐵架臺、紙板。實驗方法和過程1)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攝氏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2)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孔。3)將兩支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冰水中。4)觀測兩個容器中水的初始溫度和間隔1分鐘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實驗現象把冷水放入盛有熱水的容器時,冷水逐漸變熱,熱水會逐漸變冷,最后達到共同溫度后一塊變成室溫。實驗結論熱在冷水和熱水中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顏色與吸熱實驗材料兩個大小一樣的泡沫塑料、兩支溫度計、小刀、兩張大小一樣的白紙和黑紙實驗方法和過程1)
在兩塊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條槽,槽內分別放入一支溫度計。2)
在一塊泡沫塑料上覆蓋黑紙,在另一塊泡沫塑料上覆蓋白紙。3)
將兩塊泡沫塑料放在陽光下。4)
過一會,觀察記錄兩支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實驗現象黑紙覆蓋的溫度計溫度上升得快,白紙覆蓋的溫度計溫度上升得慢。實驗結論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能力強。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風的形成實驗材料風的形成實驗箱、蠟燭、火柴、毛巾,冷水、香(蚊香)實驗方法和過程1)
把一支蠟燭放進實驗箱內。2)
把毛巾用冷水浸濕,放在實驗箱一側。3)
點燃香放在實驗箱小口處。4)
觀察香煙流動的方向。5)
點燃實驗箱內的蠟燭,再把香放在小口處。6)
觀察香煙流動的方向。7)
熄滅蠟燭。實驗現象點燃蠟燭前,香煙向上流動;點燃蠟燭后,香煙向實驗箱內流動。實驗結論空氣受熱后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風。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模擬火山噴發實驗材料報紙、鋁盤子、帶窄頸的干凈瓶、勺、漏斗、干蘇打、洗滌靈、醋、紅墨水、杯子、鋁箔實驗方法和過程1)在地面或桌上鋪一層厚報紙,把鋁盤放在報紙上,將瓶子放在鋁盤子中間。2)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蘇打,加入1~2滴洗滌靈。3)在瓶子周圍放一個像火山錐一樣的鋁箔。4)將50毫升醋放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紅墨水。5)慢慢的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觀察發生的變化。實驗現象杯中混合物發生反應后上升,有的會沖出杯口,向外流出。實驗結論地殼深處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裂縫上升,有的會在上升過程中冷卻下來形成巖石,有的則可能沖出地面,形成火山。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探究輪軸實驗材料輪軸實驗器材、鉤碼、皮筋秤實驗方法和過程1)組裝實驗裝置。2)將兩個鉤碼掛在皮筋秤上,觀察并記下皮筋伸長的長度。3)在軸上掛兩個鉤碼,把輪的線繩下端系在皮筋秤鉤上。手握皮筋秤向下拉動輪子,觀察并記下皮筋伸長的長度。4)在輪的線繩上掛兩個鉤碼,軸的線繩上掛皮筋秤,再做上述實驗,觀察皮筋伸長的長度。實驗現象把鉤碼掛在軸上時,皮筋伸長的長度最短。實驗結論把重物掛在軸上帶動輪轉動,輪軸有省力的作用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研究定滑輪的作用實驗材料定滑輪實驗裝置、彈簧秤、鉤碼、細繩實驗方法和過程1)組裝好定滑輪實驗裝置。2)直接用彈簧秤測量一個鉤碼的重量,記下讀數。3)在繩子的一端掛一個鉤碼,繩子的另一端掛在彈簧秤上,通過定滑輪裝置勻速使鉤碼上升,記下讀數。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發現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方向。實驗結論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方向。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探究動滑輪的作用實驗材料動滑輪實驗裝置、彈簧秤、鉤碼、細繩實驗方法和過程1)組裝好動滑輪實驗裝置。2)直接用彈簧秤測量一個鉤碼的重量,記下讀數。3)在繩子的一端系在橫梁上,繩子的另一端掛在彈簧秤上,通過動滑輪裝置勻速使鉤碼上升,記下讀數。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發現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實驗結論使用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記錄人:XX小學實驗記錄單實驗名稱探究滑輪組的作用實驗材料滑輪組裝置、彈簧秤、鉤碼、細繩實驗方法和過程1)組裝好滑輪組實驗裝置。2)直接用彈簧秤測量一個鉤碼的重量,記下讀數。3)在繩子的一端系在橫梁上,繩子的另一端掛在彈簧秤上,通過滑輪組裝置勻速使鉤碼上升,記下讀數。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發現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實驗結論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記錄人:小學科學3-6年級實驗操作步驟三年級上冊一、實驗名稱:比較材料的軟硬實驗目的: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2、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實驗材料:木片、紙片、金屬和塑料片各兩個操作步驟:1、用一根木條分別去刻畫另一根木條、卡紙、鐵片和塑料尺。2、再分別用卡紙、鐵片和塑料尺重復這個實驗。3、把觀察到的現象記在表格里。注意事項:⑴依次選擇其中一種材料,分別去刻劃另三種材料的平面處。⑵用力適度,并盡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劃時用力大小相同。⑶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不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⑷要求每個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劃傷手指。二、實驗名稱:比較材料柔韌性實驗目的:1.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2.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同物理特性。實驗材料: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做成的物品。3.50克鉤碼一個,回形針一個。實驗步驟及方法:1、把木條、金屬條、塑料條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壓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針掛上鉤碼,觀察它們的前端彎下去了多少。測量材料前端彎下的距離時,眼睛要平視。2、分別測量木條、金屬條、塑料條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彎下的距離,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注意事項:1、實驗的公平性2、一定要把尺子壓住。三、實驗名稱:造一張紙實驗目的:了解紙的制作工藝,理解紙吸水的道理。實驗材料:水、水杯、紙巾、棉布、毛巾操作步驟:1、把一小塊廢紙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夠搗碎。2、攪拌紙屑和水,調成稀漿狀。3、將紙漿倒在平鋪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擠壓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報紙吸水效果更好)4、觀察我們造的一張紙。注意事項:1、紙漿一定要稀稠均勻;2、注意桌面的衛生。四、實驗名稱: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實驗目的: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2、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實驗材料:1、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2、水槽1只,裝半水槽水。實驗步驟及方法:1.出示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認一認,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做的。2.小組內猜一猜,如果把它們放入水中,哪些會沉,哪些會浮?填寫實驗記錄單(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進行全班交流,關注有爭議的物體。3.實驗方法指導:將物體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體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體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浮的。4.分發水槽,小組實驗,每種物體可多試幾次,注意做好記錄。注意事項:實驗后桌面要干凈五、實驗名稱:水和油的比較實驗目的:1.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實驗材料: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實驗步驟及方法:1、觀察水和食用油提供給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滴液比較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它們的狀態一樣嗎?3、比較水和油的輕重提供材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判斷水重還是食用油重。注意事項:1、在科學觀察中,一般不用嘗的方法2、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了實驗的可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簡單演示;要注意觀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形狀是否一樣六、實驗名稱:比較水的多少實驗目的:認識測量水的工具,學會使用測量工具測量水。實驗器材:水、燒杯、量筒實驗步驟:1、觀察猜測2、證實猜測3、測量4、量筒測量注意事項:1、量筒必須放平穩2、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然后讀出液體的體積數。七、實驗名稱:空氣占據空間嗎實驗目的:1.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2.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實驗材料: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泥。實驗步驟及方法:杯中的紙會濕嗎?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出示注射器,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注意事項:1、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八、實驗名稱:空氣有重量嗎實驗目的: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實驗材料:給每個小組準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演示實驗材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實驗步驟及方法:1、指導學生自制小天平。2、小天平調平。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方法1: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并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將其中一個氣球的氣放掉,觀察小天平的變化方法2: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并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掛上一個或幾個充足氣的氣球,觀察小天平的變化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并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注意事項1、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2、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九、實驗名稱:空氣占據空間實驗目的:利用實驗證實空氣可以占據空間。實驗器材:燒杯、水槽、餐巾紙、水。操作步驟:1、將水槽裝上水。2、將餐巾紙塞進燒杯內,緊貼在燒杯底部。3、將燒杯口朝下,豎直扣入水槽中,觀察實驗現象。4、把燒杯豎直地從水槽中提出來,觀察燒杯內的紙濕了嗎?注意事項:1、玻璃儀器,要輕拿輕放。2、將燒杯從水槽中提出來時,燒杯不能傾斜。3、做完實驗后要整理好實驗器材。3、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持平。三年級下冊一、實驗名稱:溫度和溫度計實驗目的:1、知道溫度的定義和單位。2、認識一些常用的溫度計。3、學會使用溫度計測量不同物體的溫度。實驗材料:水杯不同溫度的水溫度計實驗步驟:1、測量前,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選擇合適的溫度計。2、測量中,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被測物體中。玻璃泡不能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3、等待溫度計內液面保持穩定讀數。4、讀數時,溫度計不離開被測物體。5、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注意事項:1、溫度計要小心拿放,謹防破裂!2、如果溫度計的管子破裂,立即告訴老師妥善處理!二、實驗名稱:測量水的溫度實驗目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去測量物體的溫度,學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的方法。實驗材料:燒杯溫度計冷水熱水實驗步驟:1、將一個燒杯盛冷水,一個燒杯盛熱水。2、檢查溫度計是否完好。3、測冷水溫度:將溫度計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燒杯里,觀察、讀數。4、測熱水溫度:將溫度計的下端浸入盛熱水的燒杯里,觀察、讀數。注意事項: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2、將溫度計放入水中時,下端不能碰到燒杯的底與壁。3、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持平。三、實驗名稱:水和水蒸氣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知道,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卻變成看得見的水滴,這種現象叫凝結。實驗材料:兩個杯子冰熱水。實驗步驟:1、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熱水。2、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的小杯子。3、觀察發現罩著的大玻璃杯內壁上有許多小珠。(可以解釋:從水里出來的熱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杯就冷卻下來,形成可見的水滴)4、將裝滿冰的玻璃杯放在桌面上。5、觀察發現杯外壁上有小水珠。(玻璃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裝有冰的玻璃杯冷卻下來,形成了小水滴。)注意事項:1.放在上面的杯子溫度相對要低。2.教室內濕度要大,實驗效果明顯。四、實驗名稱:磁鐵有磁性實驗目的:實驗檢驗磁鐵能吸鐵,用磁鐵能吸鐵性質判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做的。實驗材料:條形磁鐵、布(紙)、鐵片、銅片、木片、塑料片和相關鐵制品。實驗步驟:1、把鐵片、銅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鐵的一端去吸,觀察實驗現象。2、隔著紙(布)等非鐵質固體去吸引鐵片、銅片、木片等,觀察實驗現象。3、將鐵片放入有水的容器中,用磁鐵去吸,觀察實驗現象。注意事項:1、隔著的物體不能太厚。2、不能隔著鐵制品做實驗。3、整理儀器和實驗桌。五、實驗名稱:磁鐵兩極實驗目的:兩極的磁力最大,一極指南,一極指北。實驗材料:不同形狀的磁鐵記號筆。實驗步驟:1、將兩塊沒有標識的磁鐵,將它們的磁極相互接近。手有什么感覺。2、把兩塊磁鐵的兩端分別標上ABCD,再將它們相互接近。觀察現象。3、用符號標出吸引和排斥的情況。注意事項:1、磁鐵容易摔壞,要注意拿好拿穩磁鐵。2、做實驗時要注意觀察實驗現象。3、隨時記錄下實驗現象。六、實驗名稱:磁極的相互作用實驗目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實驗材料:不同形狀的磁鐵細線實驗步驟:1、把一塊條形磁鐵橫著懸掛起來,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轉動。2、磁鐵靜止下來,用一塊磁鐵一端去接觸。觀察現象。3、再用磁鐵的別一端接觸磁鐵。觀察現象。注意事項:1、蹄形磁鐵的南北極。2、環形磁鐵的南北極。3、要反復多做幾次。七、實驗名稱:磁力大小會變化嗎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知道一塊磁鐵,如果沒有外界因素的影響,磁力的大小是不會發變化的。如果增加磁鐵的數量,磁力的大小就會發生變化(增加或減弱)。實驗材料:多塊環形磁鐵木(塑料)片。實驗步驟:1、將木片墊起,磁鐵放在木片上。2、在下面吸回形針,吸回形針的數量表示磁力的大小。3、疊加一塊同樣的磁鐵,做上述實驗。環形磁鐵的磁極在磁鐵的上下面,同極疊加時磁力減小,異極疊加時磁力增大。4、反復多做幾次,記錄實驗結果。注意事項:1、為了公平比較磁力大小,幾個磁鐵磁力大小要相同。2、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3、不同的方法的疊加,磁力的大小不同。八、實驗名稱:做一個指南針實驗目的:用磁鐵摩擦方法制磁針,判別磁針的南北極。實驗材料:鋼針磁鐵線水槽吹塑紙。實驗步驟:1、用磁鐵摩擦鋼針的方法做一根磁化的鋼針。2、有磁鐵檢測一下,鋼針是否變成磁鐵。3、安裝磁針。(可用懸掛法:將鋼針懸掛,靜止后觀察鋼針的指示方向。也可制做水浮式指南針:將磁化的鋼針放在吹塑紙上,再將吹塑紙放入水中,靜止后觀察指示方向。)注意事項:1、做磁針的鋼針一般用大號的縫衣針,使用前要先處理針尖,保證學生制作時的安全。2、磁化鋼針時,要按一個方向摩擦。3、懸掛法的線要細、軟、長,避免扭力過大阻礙磁針自由旋轉不能停在南北方向。4、水浮式指南針,選擇容器要大一些,指南針放在水中央。因為水表面張力的作用,吹塑紙片容易吸靠在容器邊上,指南針就不能自由轉動了。四年級全冊一、實驗名稱:溫度和氣溫實驗題目:氣溫的測量實驗目的:1、認識溫度計2、正確的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實驗材料:溫度計實驗步驟:1、認識溫度計上的刻度。溫度計上標出的溫度往往是整十數,每兩個數值之間分成5或10個相等的小格,每個小格代表1攝氏度或2攝氏度。2.測量時,要把溫度計放置到測量環境內2~3分鐘,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時再讀數。3.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的液面保持水平。注意事項:溫度計是易破碎的儀器要輕拿輕放。二、實驗名稱:風向和風速實驗題目:制作風向標實驗目的: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實驗材料:1根硬吸管、1張邊長大約15厘米的硬紙板、1根帶橡皮的鉛筆、1根大頭針、窄透明膠帶、剪刀實驗步驟:1、選一根硬一點的吸管,在吸管兩端縱向切開約1厘米的縫隙。2、用硬紙板剪一個大小適中的箭頭和一個稍大的箭翼。分別插入吸管兩端的縫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頭針穿過吸管平衡點并插入鉛筆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轉動。注意事項:1、大頭針要穿過吸管平衡點,并使其能自由轉動。2、操作時要注意安全,防止扎手。三、實驗名稱:物質在水中的是怎樣溶解的試驗題目: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實驗目的: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對溶解現象的本質性理解。試驗材料:四個裝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高錳酸鉀、1個藥匙、20克食鹽、20克面粉、30克沙。實驗步驟:1、在4個透明的燒杯中,加人4分之3的水。2、分別取適量的高錳酸鉀、食鹽、面粉、沙放入4個盛水的燒杯中,靜觀它們在水中的變化。3、攪拌以后,觀察4種水溶液,比較分析它們的不同。注意事項:1、注意使用時一定輕拿輕放,攪拌時,手拿攪棒的一端另一端深入水中,盡量不要接觸杯壁和杯底。2、先放水,再放物質。四、實驗名稱:溶解的快與慢實驗題目: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實驗目的:可溶性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賴于三個主要因素:物質顆粒的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溫度,以及液體是否被攪動。實驗材料:6個透明玻璃杯、3根攪拌、1個水槽、冷水、熱水、方糖。實驗步驟:1、水溫對比實驗:取兩杯同樣多的熱水和冷水,并每杯加入一塊大小相同的放糖,學生靜觀發現。2、攪拌對比實驗:取兩杯同樣多的水,并每杯加入一塊大小相同的放糖,選一杯用攪棒攪拌,觀察發現。3、改變糖大小的對比實驗:取兩杯同樣多的水,在一個杯子中加入一整塊糖,在別一個杯子中加入粉碎的糖。不攪拌靜止觀察。4、綜合條件實驗:兩個杯子,一個杯中加冷水,放入整塊水果糖,不攪拌。別一杯中加熱水,放入粉碎的水果糖,攪拌。觀察現象。注意事項:1、控制好實驗中的變量和不變量。2、實驗時用到上玻璃儀器,要注意安全。五、實驗名稱: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實驗目的:1、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2、當食鹽飽和溶液中的水分減少時,食鹽就析出來了。實驗步驟:1、介紹酒精燈的使用方法。2、取少量的濃鹽水倒入蒸發皿中。3、用酒精燈加熱,蒸發濃鹽水。4、用放大鏡觀察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注意事項:1、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之前熄滅酒精燈,是為了防止把蒸發皿中的食鹽燒焦,影響后續的觀察活動,同時也是為了避免食鹽晶體飛濺出來,造成燙傷。六、實驗名稱: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實驗課題:聲音產生的秘密實驗目的: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材料:鋼直尺(廢鋸條或塑料尺)、音叉、鑼、鼓、薄鐵皮(尺寸盡量大一些)、培養皿、豆子。實驗步驟:1、將直尺一端緊壓在桌面上,一端懸空,用手指撥直尺,可以聽到直尺發出的聲音,看到直尺在振動。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2、敲擊懸掛的鑼,聽到鑼聲;用手輕摸鑼面,可以感到鑼的振動。用手按住鑼面,不使振動,鑼聲也就停止。3、在鼓面上放二粒豆子,敲鼓,聽到鼓聲,同時可以看到豆子在鼓面上跳動,說明鼓皮在振動。停止敲鼓,鼓皮停止振動,豆子停止跳動,鼓聲也就停止。4、敲擊音叉,可以聽到音叉發出的嗡嗡聲;用手輕摸音叉,可以感到音叉在振動。音叉停止振動,嗡嗡聲也就停止。5、敲擊音叉后,將音叉接觸培養皿內的水面,可以看到濺起水花,水面出現水波。如把培養皿放在投影儀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上述現象。6、將薄鐵皮提在手中,由弱到強的抖動,可以觀察到鐵皮的振動,同時聽到打雷般的聲響。停止抖動鐵皮,使振動停止,“打雷聲”也就停止。注意事項:1、觀察要認真仔細。2、注意操作要注意安全七、實驗名稱:聲音的變化實驗題目:觀察比較聲音高低的變化實驗材料:1塊釘兩顆釘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實驗步驟:1、木板上釘兩個釘子,兩個釘子之間綁一根橡皮筋的裝置。2、把橡皮筋拉緊點,撥彈;稍稍放松些,撥彈。3、比較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如何描述橡皮筋發出的聲音的變化呢?注意事項:認真仔細聽,并描述聽到的聲音變化。八、實驗名稱: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實驗目的: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實驗步驟:1、先預測尺子分別伸出桌面不同長度和對就的尺子發聲時振動的快慢。2、把尺子伸出桌面8厘米,撥動聽聲音。3、分別把尺子伸出桌面用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并用同樣力度來撥動尺子,聽聲音。4、按伸出的長度對應填寫聲音的高低。注意事項:1、按照尺子振動部分長度的變化順序依次進行實驗;2、注意區分尺子敲擊桌面發出的聲音和尺子引起周圍空氣振動發出的聲音;3、把觀察到的現象(音高用高、較高、較低、低表示)及時記錄下來。九、實驗名稱:聲音的傳播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知道聲音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實驗材料:音叉、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線、尼龍繩)實驗步驟:1、一同學在物體的一端,握住振動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纏繞在音叉上,另一個同學把物體的另一端緊靠耳朵,并使物體繃緊。2、學生敲擊音叉,另一名學生認真聽。3分別用不同材料來試驗。注意事項:換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學盡量都要用同樣的力度敲擊音叉,另一端的同學必須仔細聽。十、實驗名稱:食物在體內的旅行實驗題目:模擬胃的蠕動實驗實驗材料:塑料口袋(氣球)、水、切成小塊并煮熟的蔬菜和饅頭;模擬食道輸送食物實驗用的透明塑料軟管、熟米飯粒。實驗步驟:1、在一個塑料袋里裝上溫水,將切成小塊兒的饅頭和煮熟的蔬菜放入袋里。2、反復揉擠這個袋子,觀察里面的食物的變化。注意事項:1、揉擠時動作要輕,以防袋子破裂弄臟衣服和實驗臺。2、清理實驗用品。十一、實驗名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實驗目的:1、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2、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實驗材料: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幾個氣球、羊毛皮實驗步驟:1、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頭發,觀察。2、用一塊羊毛皮反復摩擦充氣氣球的一個側面,將磨擦過氣球的一側靠近頭發,觀察。注意事項:1、室內要干燥。2、頭發要干燥、十二、實驗名稱:點亮小燈泡實驗目的:1、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2、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實驗材料:小燈泡、1.5v的干電池、導線、實驗記錄單實驗步驟:1、將導線、小燈泡、電池連接,觀察小燈泡是否會亮。2、用不同的方法連接,點亮小燈泡。3、將所有的連接畫出簡單的示意圖。4、分析接亮的共同點注意事項:我們不能直接用家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十三、實驗名稱:簡單電路實驗題目: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實驗目的:1、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一電池。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實驗材料: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實驗步驟:1、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2、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注意事項:1、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十四、實驗名稱:導體與絕緣體實驗目的:有的物質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導體;有的物質不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絕緣體實驗材料:木片、塑料片、陶瓷、紙板、橡皮、布、絲綢、皮毛、鋼管、玻璃、鉛筆、銅絲、鉛絲、鋁絲(易拉罐)、鐵絲、卷筆刀、硬幣、導線、插座、20種待檢測的物體,一個電路檢測器。實驗步驟:1、使“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光。2、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每種物質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3、重復檢測一次,并將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記錄下來。注意事項:1、在檢測前,要求學生對每一種物體是否可以使小燈泡發亮做出預測,然后進行嘗試實驗,并做好檢測記錄。2、每組實驗要重復檢測一次。十五、實驗名稱:做個小開關實驗目的:1、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2、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實驗材料:軟木塊(橡皮)一塊、圖釘兩個、曲別針一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一個、電池盒一個、電池一節,導線若干,紅燈、綠燈和黃燈各1個。實驗步驟:1、先做一個完整電路。2、將完整的電路斷開,用圖釘和回開針,做一個能控制燈泡亮滅的小開關。3、用材料,制作一個能交叉控制紅綠燈的電路。注意事項:當電路發生短路時應斷開電路。十六、實驗名稱: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實驗目的: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實驗材料:1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實驗步驟:1、利用材料讓小燈泡亮起來。2、把電路中的其中一根導線頭拆下來,另外再連上一根導線。3、把兩根導線接觸一下,看小燈泡是否發亮。注意事項:避免連接時斷路和短路。十七、實驗名稱: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實驗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實驗材料:兩節電池、兩個電池盒、兩個小燈泡、一個燈座和四根導線實驗步驟:1、兩節電池、兩個電池盒、一個小燈泡、一個燈座和四根導線,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并觀察燈亮度的不同。2、兩個小燈泡、兩個小燈座、一節電池、一個電池盒和四根導線,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看看能有幾種方法并觀察燈亮度的不同。注意事項:避免連接時斷路和短路。五年級全冊一、實驗名稱:蚯蚓的選擇實驗目標:設計蚯蚓喜歡黑暗、潮濕環境的對比實驗。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蚯蚓喜歡生活的環境。實驗用品:長方形扁紙盒兩個、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條、干土、濕土。實驗方法:1、盒子里的溫度、濕度條件都一樣,只有光的條件不一樣。觀察蚯蚓的選擇。2、蚯蚓放在干土和濕土之間。只有土的干濕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注意事項:1、不變的條件一定要控制好。2、對蚯蚓要溫柔點不能讓其受驚嚇。二、實驗名稱:光和影實驗目標:探究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實驗用品: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屏)、約5厘米高的長方形小木塊、鉛筆、尺子。有窗簾的教室(本課的活動最好能用窗簾遮擋光線,保證實驗效果),投影畫實驗方法:1、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不包括遠近)。2、角度可通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3、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提高物體,使物體稍微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4、要求學生先在桌上的白紙(屏)上用鉛筆畫下實際的影子,然后再把結果畫在課本上。注意事項:屏最好垂直豎起來,屏和光源位置不變,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最后要把影子記錄在課本上的表示屏的那條線上。三、實驗名稱:光的傳播路線實驗目標: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用品: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實驗方法:1、在同樣大小的卡紙上的同一位置打出同樣大小的孔。2、小孔在一條直線上,手電筒正對最前面卡紙上的小孔把光射進去,光線能夠前進到最后的屏上,形成一個明亮的光斑3、移動一張卡紙,因為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條直線上,手電筒射進第一個小孔,就被擋住,所以光屏上沒有光斑。注意事項:卡紙的打孔位置要一致。四、實驗名稱:制作潛望鏡實驗目標:通過對潛望鏡制作進一步理解光的反射的性質,并驗證光的反射也是延直線傳播的。實驗用品:制作簡易潛望鏡的材料(畫有觀察孔和鏡子位置的卡紙、相應尺寸的鏡子實驗方法:因為潛望鏡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只有當鏡面與盒底邊成45度角,兩塊鏡面平行時,才能把物體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到另一塊鏡子上,然后全部反射到我們的眼睛中。用現成的牙膏盒進行制作,為了制作方便,可把盒子先從一側拆開后展開,在沒有顏色和圖案的內面畫出鏡子所在位置和觀測孔,然后進行制作。制作好后再把盒子用膠帶紙固定。注意事項:1、盒子兩對側邊上的斜線必須是45度角,上下兩塊鏡面必須平行,鏡面要相對。2、在實驗中使用刀或剪刀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五、實驗名稱:土壤中有什么實驗目標:通過實驗讓學生發現組成土壤的成分都有哪些。實驗用品:為學生準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鏟子、塑料盒、報紙、放大鏡、去掉上部的透明飲料瓶、鑷子、小棍、水、牙簽實驗方法:把土壤放在水里還未攪拌時,能看到氣泡冒出來。攪拌后靜止一段時間,明顯地看到土壤按顆粒大小先后沉積下來,并分成了幾層。沉積物最上面的一層是黏土,用棍子挑一點在手上涂抹,會感到是黏滑的、細膩的。其次是沙粒,越到底下,顆粒越來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殘體。注意事項:1、放入土壤攪拌后,要靜止一段足夠的時間。(大約5分鐘)2、要注意及時對實驗桌收拾干凈。六、實驗名稱:雨水對土地的侵蝕實驗目標:通過模擬降雨的過程,演示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現象。實驗用品:濕潤、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扎孔)、水。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接水的容器。實驗方法:1、在大的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中裝上土壤。2、利用降雨器向土壤上降水。3、觀察實驗后的現象注意事項:在進行實驗時要把實驗盒的一端稍稍抬高,避免水回流,出水口要放在桌子邊,盒子下墊報紙,最下面是塑料膜,是為了避免把課桌弄濕弄臟。對著流水孔的一端的桌下用容器接住,容器不要用手端著,最好在椅子上或地下放穩。向土壤上“降雨”,開始“下雨后”不要去動盒中的土,要用容器接住流出來的“徑流”。七、實驗名稱:用拉力驅動小車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驗證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的越快。實驗用品:實驗用小車一輛、粗線一根、掛鐵墊圈的小鉤一個(回形針彎制)、鐵墊圈若干、秒表實驗方法:1、把小車平放在桌面上。2、在小車的前端拴線,線的另一端拴鐵墊圈。3、手松開小墊圈,小車前進,改變墊圈的數量,觀察小車運動的變化。注意事項:1、小車上拴繩子的位置會影響到小車行進的方向。只有拴在恰當的位置,一般是車頭正中,拉力的方向才與車輪滾動前進的方向一致,否則小車會跑偏。2、小車每次實驗的起點和終點要保持一致。3、拉小車繩子的長度不能是隨意的,應該約等于或略大于桌子的高度,這樣,小車在桌面上運動的距離也不會超過桌子的高度。3、注意不要讓小車沖出桌面。八、實驗名稱:橡皮筋做動力驅動小車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驗證彈力可以驅動小車運動,彈力越大作用的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實驗用品:實驗用小車一輛、橡皮筋幾根、測量距離的皮尺或繩子實驗方法:1.安裝橡皮筋驅動的小車準備工作:(1)為了在小車輪軸上纏繞橡皮筋,輪軸要與小車的框架有一定距離。請用兩根配套的兩孔直角鐵條,在車框架內的兩個孔上安裝輪軸支架,并在軸上安裝一個車軸套(教具配套部件)。車軸套邊上預先做個缺口,用作卡橡皮筋用。如果用的小車沒有車軸套裝置,輪軸又較細,繞上去的橡皮筋容易打滑,可在軸上纏上幾圈膠布或膠帶來解決。(2)如果用的小車橡皮筋稍稍多纏幾圈輪子就打滑,可以給小車加上一些重物,如木塊來增加摩擦力。對安裝小車的指導:(1)橡皮筋連接起來的合適長度是:橡皮筋套在車架上拉伸后,接近車軸位置。太長了,纏繞的前1、2圈沒有彈力;太短了,多纏幾圈彈力就太強,車輪容易打滑。(2)如果是安裝了車軸套的小車,就把橡皮筋套在車軸套的缺口上,轉動車輪繞就行了。如果是沒有車軸套的小車,要用繞上去的橡皮筋壓住橡皮筋頭。并從壓住處開始計算圈數,因為壓住的橡皮筋頭一松開,整個橡皮筋就松掉了,第一圈是不起作用的。注意事項:1、橡皮筋的纏繞圈數要適中,要固定結實。2、在車輪軸上纏幾層膠布或膠帶,防止橡皮筋在軸上打滑。九、實驗名稱: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實驗目標:通過實驗理解并體驗反沖力的特點,驗證利用反沖力可以驅動小車。實驗用品:實驗用小車一輛、鐵皮條和螺絲釘(材料箱配,組裝支架用)、氣球。氣球一個、夾子一個、回形針兩個、膠帶、長線一根。實驗方法:1、把兩根3孔Z形鐵條分別安裝在輪子旁邊的框架上,像自行車擋泥板一樣擋住小車輪子。2、在另一對輪子那邊的框架條正中,用合適的鐵條安裝氣球噴嘴支架。3、把氣球、氣球噴嘴安裝在支架上。準備一個塞子塞噴嘴。4、氣球的反沖力是較小的,使用的氣球不能過小。5、找一塊平滑的地面來試驗噴氣小車。如果地面條件好,我們的噴氣小車可以行駛很長的距離。注意事項:1、噴氣口的大小要合適,過小了,力量不夠,過大了,噴氣的時間太短。2、不要讓吹脹的氣球蹭到輪子。3、噴口的方向盡量不要歪。十、實驗名稱:測量力的大小實驗目標:學會使用測力計,并能熟練的運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實驗用品:彈簧測力計、鉤碼、用于測量重力的小物體,長條形硬紙板、橡皮筋圈、回形針。實驗方法:1、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分度值,選擇合適的彈簧測力計
2、使用前要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沒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調零,調零一般方法是通過移動指針來調零;再用手輕輕抖動掛鉤,確保與外殼無摩擦;3、被測力的方向應與彈簧測力計軸線方向一致.
4、讀數時,視線要與彈簧測力計示數向平注意事項:1、注意物體不要掛太長時間,否則測力計會損壞2、盡量避免彈簧、指針、拉桿與刻度板間的摩擦.3、物重不可以超過量程十一、實驗名稱:橡皮泥在水中是沉是浮實驗目標: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狀,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是否發生改變。實驗用品:一個水槽、若干橡皮泥、一只刻度杯實驗方法:1、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里,觀察它的沉浮。2、把一塊橡皮泥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3、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讓同一塊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注意事項:1、注意體會橡皮泥體積(即排開水量)的變化2、在把橡皮泥放入水中時,要把橡皮泥放在水中。而不是放在水面或水底。十二、實驗名稱:測量浮力的大小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體會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并利用實驗器材測量浮力的大小。實驗用品:一個彈簧秤、三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細線、記錄表。實驗方法:1、在水槽的底部固定上一個定滑輪。2、有細線從滑輪上穿過,一端掛在測力計的勾上,一端固定在泡沫上。3、讀出測力計的上數據,為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注意事項:滑輪固定要牢固,細線要保持通暢,不要讓測力計粘到水。十三、實驗名稱: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實驗目標: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設計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彈簧秤測量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實驗用品:一個彈簧秤、一個鉤碼、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三塊大小不同的石塊或磚塊、細線、記錄表實驗方法:將大小不同的石塊或磚塊“小部分浸人水中”“大部分浸人水中”和“全部浸人水中”,利用測力計進行測量,觀察幾種情況的不同測力的大小。注意事項:1、測力計和勾碼不能浸入到水中2、注意良好的實驗習慣十四、實驗名稱: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驗證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實驗用品:鹽、馬鈴薯塊、燒杯、藥匙等實驗方法:1、取兩個杯子,一個杯子裝清水,一個杯子裝鹽水。將一塊馬鈴薯塊放入兩杯液體中,觀察沉浮現象。2、做液滴加熱實驗。⑴用木夾夾住小鐵片,分別用滴管從兩個燒杯中各取一滴液滴。⑵用酒精燈加熱鐵片上的液滴3、調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注意事項:1、加入的鹽一定要完全溶解。2、注意實驗桌面的整潔。十五、實驗名稱:給冷水加熱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驗證給水加熱后體積會增大而質量不變。實驗用品: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實驗方法:1、給可封口的小塑料袋里加滿水。2、放到熱水里,觀察,小塑料袋會體積膨脹浮到水面上。注意事項:1、小塑料袋要密封2、熱水的溫度要高,但要小心不要被水燙到。十七、實驗名稱:液體的熱脹冷縮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驗證體會液體的熱脹冷縮。實驗用品: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溫度計。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實驗步驟:在平底燒瓶里放入紅水,用裝有細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燒瓶口,然后把燒瓶放入熱水中,按一定的時間間隔記錄細管中水面的高度變化。會發現:開始水面慢慢上升,然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后來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利用以上方法,對其他液體進行熱脹冷縮的實驗。注意事項:1、不要被水燙傷。2、注意實驗桌的整潔、十八、實驗名稱:氣體的熱脹冷縮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驗證體會氣體的熱脹冷縮。實驗用品:燒瓶、I.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實驗方法:A.通過容器的鼓凹來發現。空氣總是充滿容器的空間,當容器凹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小;當容器鼓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大。這種方法適用于軟塑料瓶、軟包裝飲料盒及易拉罐。B.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體來發現,例如教科書第33、34頁插圖的提示,可以在燒瓶口上套小氣C.用紅墨水封口的液體熱脹冷縮裝置,觀察燒瓶受熱或受冷時紅墨水的移動情況。注意事項:注意容器的密閉性十九、實驗名稱:固體的熱脹冷縮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驗證體會固體的熱脹冷縮。實驗用品:酒精燈;銅球熱脹冷縮演示器;鋼絲條、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塊實驗方法:1、讓銅球隨意通過鐵環。2、加熱銅球時間在五分鐘左右3、再次使銅球通過鐵環,不能通過。4、把銅球放入冷水中,再次通過,發現可以通過。注意事項:1、加熱時間要夠用。2、注意酒精燈的使用方法。3、防止被銅球燙到。二十、實驗名稱:熱是怎樣傳遞的實驗目標:通過實驗驗證體會熱是怎樣傳遞的。實驗用品:鐵架臺;鐵絲(銅條)、熱水;火柴、金屬圓片、酒精燈、蠟燭油實驗方法:在一段鐵絲上每隔一定距離用蠟(或黃油)粘上一根火柴棒,將鐵絲固定在鐵架臺上,并使火柴棒都向下懸掛,用酒精燈給鐵絲的一端加熱,觀察哪端的火柴棒先掉下來,火柴棒掉下的順序是怎樣的。用蠟(或黃油)粘在鐵絲上的間隔相同距離的火柴棒,掉下來的時間間隔是不相同的。在涂有一層薄蠟的金屬圓片的中心或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通過觀察蠟的熔化情況,推測熱在金屬片上的傳遞方向和過程。注意事項:1、鐵絲要有一定的粗度。2、注意安全二十一、實驗名稱:用水測量時間實驗用品:能容納300毫升水的塑料瓶子,一個100毫升量筒,簽字筆一支,鐵釘一個,一個透明水杯,計時器。實驗方法:1、觀察從300毫升水中緩慢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時間——“把一個透明塑料飲料瓶去掉底部,倒過來盛水,在瓶蓋上扎一個小孔,讓水可以從小孔中緩慢流出。在瓶子中裝300毫升水,觀察并記錄從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時間。”2、是用同樣的瓶子裝水,觀察從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別需多少時間。這個活動,同樣希望重復多次。3、利用好計時器對每次滴漏的時間進行記錄。注意事項:注意對飲料瓶的打孔的方法。二十二、實驗名稱:擺的研究實驗目標:通過對比實驗的設計,探究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實驗用品:各種擺實驗方法:1、控制擺線的長度不變,擺動的幅度不變,改變擺錘的重量。觀察擺在規定時間里的擺動的次數。2、控制擺錘的重量不變,擺動的幅度不變,改變擺線的長度。觀察擺在規定時間里的擺動的次數。3、控制擺線的長度不變,擺動的擺錘的重量不變,改變擺動的幅度。觀察擺在規定時間里的擺動的次數。注意事項:1、變量和不變量的控制,盡量使實驗變的公平。2、注意數據的記錄與分析。六年級上冊一、實驗名稱:杠桿實驗實驗目的:知道杠桿有三個點,收集并認識杠桿省力和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在實驗中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實驗材料:杠桿尺鉤碼實驗步驟:組裝杠桿尺實驗裝置,調整平衡。自主確定兩端鉤碼的位置和數量。在杠桿尺兩端相應位置掛鉤碼,使杠桿尺平衡。觀察用力點和阻力點與支點的位置關系。總結規律:注意事項:每次在杠桿尺兩端掛鉤碼時每端只選一個點掛鉤碼,便于比較。二、實驗名稱:輪軸的秘密實驗目的:掌握輪軸的構造,明白輪越大越省力。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實驗材料:輪軸、細線、鉤碼實驗步驟:把一定數據的鉤碼掛在軸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輪上也掛上鉤碼,看成是我們用力的大小,通過反復比較輪上鉤碼和軸上鉤碼的數量進行分析。注意事項:在輪和軸上穿線的方向正好使線落在輪和軸的槽里。三、實驗名稱:定滑輪和動滑輪實驗目的: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實驗步驟:(1)用鐵架臺做支架,安好定滑輪,在定滑輪上掛一根繩子,在繩子的兩端任意掛上一些鉤碼,當繩子的兩端的鉤碼數相同,同此可以說明定滑輪不能省力。改變用力方向(2)用鐵架臺做支架,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繞過動滑輪向上提(用測力計或橡皮筋),動滑輪下掛重物,可以說明動滑輪省力不改變用力方向。實驗材料:滑輪、鐵架臺、一根繩子注意事項:在使用動滑輪時提起物體的重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稱量范圍的二倍。四、實驗名稱:滑輪組實驗目標:1、能夠利用動滑輪和定滑輪組成滑輪組,2、通過實驗數據的比較,知道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3、通過探究實驗知道滑輪組中動滑輪越多越省力。實驗材料:鐵架臺、滑輪、長線、鉤碼、測力計實驗步驟:1、小組合作組裝滑輪組,測試一個鉤碼的重力,測試用滑輪組提起這個鉤碼用的力。2、多次改變鉤碼的數量,重復上面的實驗。3、分析獲得的數據并總結規律。注意事項:1、注意在動滑輪上穿線的方法和定滑輪固定線的方法。五、實驗名稱:斜面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獲得數據說明斜面能省力,不同斜面省力程度不同。實驗步驟:1、建造一個斜面,然后把不同物體分別提升和利用斜面提升,記錄用力情況。2、分析實驗數據,認識斜面作用。3、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同一重物,并記錄數據4、分析數據總結斜面省力的規律。注意事項:在斜面上提升物體用力要均勻。、六、實驗名稱:抵抗彎曲實驗目的:要求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并得出合理結論。用簡單實驗說明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梁為什么都是立著安放的。實驗材料:長度寬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長度厚度相同,寬度不同的紙條鐵墊圈、尺子實驗步驟:兩個實驗都要控制墊起紙板的高度不變,“彎曲了”的標準不變,紙板懸空部分的距離不變,放墊圈的位置不變。所不同的是第一個實驗是改變紙板寬度而厚度不變,第二個實驗是改變紙板厚度而寬度不變。注意事項:紙梁架空的距離不變,放墊圈的位置不變。七、實驗名稱:拱形的力量實驗要求:掌握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根據觀察到的拱形產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實驗材料:紙、鐵墊圈實驗步驟:(1)做一個紙拱放在桌上測試它能承受多少個墊圈的壓力,這樣的拱受一點點壓力就伸展開了。(2)用書抵住拱腳。學生繼續測試研究,會知道這樣的拱能承受比較大的壓力,而且觀察到隨著壓力的增大,拱開始慢慢變形。(3)看它是怎樣變形的,想怎樣使它不變形。在加大拱形的拱足。注意事項:測量紙拱承受重力時,壓力應由輕到重,便于觀察拱形的變化。八、實驗名稱:電和磁實驗目的:讓學生組裝電路,回憶電流在電路中流過的路線、指南針指南北的性質。實驗步驟:(1)做一個通電線圈,方法用導線在手指上繞10圈左右,取下用膠帶固定在指南針上。(2)線圈通電看看指南針磁針是否發生偏轉。實驗材料:電池、導線、指南針注意事項:電池導線不能接觸時間太長,以免電池過熱,耗進電量。九、實驗名稱:電磁鐵實驗目的:要求接通電流,斷開電流做幾次吸大頭針的實驗,是要學生感知電磁鐵最重要的性質: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實驗材料:鐵釘、線圈、電池實驗步驟:(1)用導線纏繞鐵芯,鐵芯選用厘米以上的,注意導線兩邊要留有一段。(2)給纏繞后的導線能電。注意事項:線圈盡量纏繞50圈以上,導線兩端用砂紙磨光。十、實驗名稱:誰選擇了它們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了解環境發生變化,生物的形態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同一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體的形態結構也會有所不同。實驗材料:熱水、溫度計、堆形瓶、燒瓶、小堆形瓶、水槽。實驗步驟:(1)先擇2個大小不同的燒瓶,1個與大瓶體積相近的玻璃瓶,3支溫度計。(2)在3個容器內同時放入同樣溫度的熱水。(3)用溫度計測量觀察哪個容器的水溫降的慢。注意事項:玻璃儀器輕拿輕放,使用熱水注意安全。放水的時候要同時到入。六年級下冊一、實驗名稱:使用放大鏡實驗目的: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比較用肉眼觀察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商場攤位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健身房合作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合同績效評估與獎懲機制
- 2025標準版合同租賃協議
- 2025桐鄉市茶葉收購合同范本
- 2025勞動合同法律法規要點梳理
- 2024年環磷酰胺原料藥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合同法范本
- 2025年中國農業銀行教育貸款合同范本
- 2025多方協作合同協議范本
- 2025年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目的明確試題及答案
- 北京市海淀區2025屆高三一模思想政治試卷(含答案)
- 心腎綜合征診療實踐指南解讀
- 建筑工程結算審核現場踏勘
- 加油站防汛抗洪應急預案范本
- 5.1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2025年福建省公務員省考《行測》聯考真題(含答案)
- 融資崗專業考試題及答案
- 小學生游泳安全常識
- 胃癌課件完整版本
- 視網膜視神經病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