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商品的含義和基本屬性【教學目標】學問目標:1、把握商品的含義和基本屬性2、把握商品與物品、商品與勞動產品的區分與聯系;力量目標:1提高同學分析問題的力量,深入對所學學問的理解;2使同學經受分析思索問題的過程,培育同學抽象概括力量3讓同學能夠初步樹立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式,透過形形色色的商品現象看到商品的本質?!窘虒W重難點】商品的含義和基本屬性【教學方法】舉例法,爭論法,閱讀法,講解法【教學課時】1課時【教具預備】多媒體教學設施一套(一)導入新課老師請同學們看一樣東西,這是伴侶送給我的小禮物,下面請同學們回答:這是什么?(1)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擔當者,是價值實現的基礎。作為商品,它的價值是在生產詳細的使用價值過程中凝聚在其中的,通過交換形成價值,所以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費了大量勞動,也不能形成價值,因而也就不能成為商品。這也是各個生產者重視商品質量的緣由,只有好的使用價值,即好的質量才能順當讓渡實現價值。而市場上靠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是不行能永久立足的,必將被市場所淘汰,受到法律的制裁。(2)商品的使用價值也離不開價值,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一個物品沒有價值就確定不是商品,即使它有很好的使用價值也不能成為商品。總之,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肯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必定有使用價值。★對立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能夠同時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作為生產者想要獲得商品的價值就必需讓渡出商品的使用價值,作為消費者假如想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就必需要支付商品的價值。正所謂魚和熊掌不行兼得。(在這里,留意引導同學理解: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統一的關系是針對商品本身而言,而對立的關系是針對生產者和消費者即人而言的(提問)好,同學們回答的都對,它既是手機、小禮物,也是個小東西、小物品。試想,假如我把這對手機拿到市場上去賣,那它又是什么?(商品)商品是經濟常識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們第一課就來學習有關商品學問。首先,同學們快速翻看教材。(二)講授新課—.商品的定義。(提問)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什么是商品?(同學)人們從商店或農貿市場買來的糧食、蔬菜、雞蛋和肉;從百貨商店買來的電視機、錄音機、書和本;工人買來的機器、設施和原材料;農夫買來的化肥、農藥和拖拉機總之,凡是用錢買來東西都是商品。(提問)你們能從、蔬菜、衣服、農藥、化肥、鋼筆、書籍等物品中說出為什么稱它們為商品嗎?換句話說,商品必需具備什么條件?(目的:由詳細至I」抽象,讓同學自己歸納出商品的定義。)(同學答)凡是商品都必需是勞動產品。如我們買來的糧食、蔬菜、衣服、鞋帽,農夫購買化肥、農藥,工廠購買機器、設施,都是工人或農夫的勞動產品。(老師講解)同學甲說的對,凡是商品都必需是勞動產品,但勞動產品就肯定是商品嗎?(多媒體展現)勞動產品也不都是商品。。如農夫種的糧食、蔬菜,留著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假如農夫生產10000斤糧食,賣出6000斤,剩下1000斤自己吃,3000斤送給鄰居。這1000斤糧食就不是商品。同學們回答正確。通過爭論,我們可歸納出商品必需具備兩個條件:凡是商品必需是勞動產品(板書)勞動產品必需用于交換才是商品(板書)可見,商品的定義是:"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一件物品要想成為商品,必需滿意兩個條件,首先它必需是勞動產品,人們在它身上付出了體力或者腦力勞動。其次,它必需用于交換,這個交換指市場交換。交換的狀態可以理解為正在交換和預備交換。(舉例)下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深化商品的概念。(多媒體展現:想一想:元旦,同學們互送禮物,大李把自己做的玩具送給了小明,小明到商店買了玩具,然后把玩具送給了大李。這里三次消失的玩具都是代表商品么?為什么?(老師歸納)大李自己制作的禮品雖是勞動產品,但不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所以不是商品。小明買來的禮品,在商店和在生產廠家時是商品(待交換或為交換而生產),-旦買回家,就退出流通領域,成為消費品。小明再把它送給同學,是為了進展友情,而且是為了交換。小明與接受禮品的大李的關系不是買賣關系,所以他送出的禮品不是商品。強調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轉化,商品一旦離開了流通領域,就成了消費品或待消費品。多媒體展現:A.自然狀態下的陽光,空氣?B.商店里賣的農夫山泉,樂百氏是不是商品?C.聲音不是商品,美國加州某青年游歷全世界,錄下了各種鳥鳴,松林喧嘩,瀑布奔瀉,小溪潺潺的聲音,經過剪輯,開辦了"自然之聲"豪華商店,滿意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要,成為許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興隆,這種聲音是不是商品?D.你從商店買來送給同學的生日禮物是不是商品?E.廢品是不是商品?廢品收購站收購的廢品是不是商品?思索題:L對有人出售自己的腎臟器官,這是不是商品?和代替人家排隊收取費用,是不是廣義的商品?2、有償轉會的運動員是商品(老師總結)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所以要滿意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要用于交換。[過度]很好,明顯大家把握了商品的含義。同時我們也知道商品這個含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它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進展到某一階段才消失的。由于生產力的提高偶然地消失了勞動產品的交換,比如甲偶然用一匹布換了乙的20千克鹽。在這一過程中,它們為什么要交換,又為什么能夠交換呢?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來學習商品的基本屬性,這也是推斷一個物品是不是商品的一種方法。二、商品的基本屬性(板書)1.商品的使用價值(板書)(這部分學問同學易于把握,老師列舉出幾個要點并舉例說明)理解:(1)商品必需有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必要屬性〈板書〉人們去交換商品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對方的商品對自己是否有用,是否滿意自己的需要。沒有用的東西,是不會有人去交換的。所以商品要想實現交換就必需有使用價值。[多媒體顯示]名人名言: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一馬克思[提問]連續思索,使用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嗎?[回答]不是。農夫自產自"消”的蔬菜(勞動產品)以及自然界中的陽光、空氣、河水(非勞動產品的物品)都不是商品,但它們也能夠滿意人們的某種需求,都有使用價值。。(2)同一種商品可以有不同的使用價值〈板書)[多媒體展現]同時擁有不同使用價值。如:同樣看到一棵樹,木匠準備用它做家具,農夫盤算用它當柴燒,畫家預備把它畫進畫里,環保人士則盼望它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3)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板書〉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本身物理、化學等性質打算的。由于性質各不相同,不同的商品的效用也不同。[同學舉例]如:棉衣可以御寒,食品可以充饑,房子可以居住,書籍可供閱讀,鮮花可供觀賞等。[老師補充]還比如:相機可以拍照,MP3可以聽音樂,藥品可以治病……由(2X(3)要點我們得出結論:商品是基于自身不同的自然特點來滿意人們不同需要的,即(4)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體現了人與物的關系〈板書〉一種商品是否有使用價值是針對詳細的人而言的,或許對他而言,自行車有使用價值而汽車沒有。所以(5)同一種商品的使用價值可以通過數量比較,不同質的商品使用價值無法比較(板書〉[提問]現在,回答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商品為什么需要交換呢?[回答]不同的使用價值滿意對方的不同需要。即(6)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同使商品之間需要交換〈板書〉[老師]現在我們要來思索此外一個問題,不同的商品為什么能夠交換?我們用等式來表示一次交換,如一匹布二20千克鹽。"等號"表示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的東西",是使用價值相同嗎?明顯不是,我們剛才已經知道不同質的商品使用價值不能比較大小,也就不行能用":"來表示,那是體積相等、重量相等還是數量相等呢?看起來都不是,那究竟相同的是什么呢?(組織同學爭論,老師要把同學的思路引向商品的含義上)爭論結果它們都是商品,都是勞動產品。老師分析:等號兩邊的物品在交換過程中都是商品一都是勞動產品一都耗費了勞動。至此我們模糊感覺到"都耗費了勞動”是兩個商品共同具有的特征,新的問題產生了:生產不同商品所耗費的勞動可以衡量嗎?究竟勞動中所使用的工具、原料以及生產的方式、方法是不相同的。我明確的告知大家:可以。老師講解:人類勞動既有差別又無差別。例如,在上面的等式中,正如我們所感覺到的一樣,生產一匹布和生產20千克鹽這兩種勞動所用的工具、原料、生產方式、方法等均有不同,從這意義上看,二者是不同的勞動,是有差異的。但是假如我們抽去這些詳細的勞動形式就只考慮"勞動"二字,這種勞動不是詳細的某種勞動,而是沒有差別的腦力和體力的消耗。也就是說,不管是生產布還是生產鹽,雖然詳細的勞動形式不同,但它們在生產的過程中都要耗費肯定人類的腦力和體力,在這一點上它們是沒有差別的。[多媒體顯示]價值形成的規律關系:都是商品一都是勞動產品一生產時都耗費了人類勞動―在產品中都凝聚了人類勞動一都是人類體力和腦力的耗費一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凝聚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價值。我們就把凝聚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的勞動叫做商品的價值,這是商品的其次個屬性。2.商品的價值[提問]現在回答我,不同的商品為什么能交換?[回答]它們具有相同的價值。[舉例]有人用一輛自行車換你們家的小汽車,你會同意嗎?為什么?[回答]當然不同意,它們的價值不相等,即耗費的無差別人類勞動不相等。[總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商品交換實際上體現的是生產商品的人們之間交換勞動的關系。即(1)價值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系,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板書〉當然商品的價值是一個特別抽象的概念,假如讓大家立刻說出你現在看的書價值有多大,它里邊凝聚了多少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呢?我們說不出來,由于商品的價值不能通過自身而只能通過其他商品來表現。比如:1匹布=20千克鹽,等式兩端的商品在交換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等號右邊的商品是等號左邊的商品的價值的表現形式,即20千克鹽是1匹布的交換價值,它們的位置是不能顛倒的。二者的關系可以概括為:(2)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二者成正比例的關系〈板書〉[提問]那是不是全部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都形成價值呢?如,農夫自產自"消"的蔬菜,它們有價值嗎?分析:農夫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的蔬菜是沒有價值的。盡管自己種的蔬菜有使用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也凝聚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但是不會形成價值。緣由:①自己消費的時候不會考慮也沒有必要考慮其中究竟凝聚了多少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不用衡量)②沒有用于交換,也就沒有其它商品來表現此商品的價值。(不能衡量)可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個性化一對一投資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籽仁類產品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計量標準器具:化學計量標準器具合作協議書
- 2025年放射性污染防治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刮墨刀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家用電力器具專用配件合作協議書
- 2025年硬泡聚醚項目建議書
- 2025年變頻器柜體系統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潔磁劑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陶瓷分離膜及功能隔膜項目合作計劃書
- 中國慢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診斷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讀
- 課件:《科學社會主義概論(第二版)》第五章
-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貯技術規程
- 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應用與探討
- 基于深度學習的電力系統故障恢復與優化方法研究
-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營銷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學
-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導學案)(原卷版)
- VR游戲中心:虛擬現實的娛樂新趨勢
- 四川省德陽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統編版小升初模擬((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4年江蘇省徐州市中考生物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務技術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