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外貿依存度與經濟增長——基于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的比較分析摘要:本文通過貿易發展理論、發展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和方法,基于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的比較分析對廣東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行實證分析。通過選取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指標——外貿依存度,來研究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外向型經濟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迅速增強,中國的經濟也在飛速前進,進出口貿易總額越來越大,外貿依存度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對外貿易也帶來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如何正確對待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對一國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廣東進出口大省為例,通過比較分析廣東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的外貿依存度現狀,以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研究出應對珠三角地區以及欠發達地區粵東西北的外貿依存度低和對外貿易問題的方法和建議。如何讓對外貿易在廣東經濟轉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粵東西北和珠三角廣東倆個經濟發展程度相差較大的地區來系統分析對外貿易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并對外貿在廣東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進行實證分析,來促進廣東不同區域的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小見大,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一個可行的思考方向。通過對對外貿易的分析,發現在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專業分工、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以及促進制度建設創新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描述了2007-2017年廣東十年的對外發展狀況和經濟特征,并統計2007-2017年GDP發展數據、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統計分析出廣東省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和依賴程度,可以得到,廣東的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有著密切關系,基本呈上升趨勢。基于比較研究,本文立足廣東省情為下一步發展提出建議:(一)從產業結構調整外貿產品的貿易開放程度;(二)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三)完善相關法律保護體系,加強對市場秩序的監管和懲罰制度,鼓勵中小企業創業;(四)加強引資力度,提高引資水平。關鍵詞:外貿依存度加工貿易經濟增長產品結構第一章緒論(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經濟增長是世界各國都備受關注的問題,而對外貿易開放程度則是反映一國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綜合體現,關于對外開放與貿易保護一直以來都是海內外研究者的熱點話題。歷史的發展趨勢證明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閉關鎖國只會使本國經濟逐漸衰弱,并不存在完全封閉的發達國家。對外開放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而如何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與合作,提高國內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提升國家經濟實力,更好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貿易對外開放度與一國的經濟增長息息相關。如果一國經濟長期處于封閉狀態或者半開放狀態,經濟繁榮也只是曇花一現;如果一國以違背經濟發展規律,過度開放,不注意貿易開放程度與本國國情相結合,那么一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難以提高本國在國際社會上的經濟地位和市場份額,極有可能引發產品結構失衡、國內經濟衰退,甚至引發經濟危機。因此,探究外貿依存度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對一國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這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里,中國可以說是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出口繁榮帶動中國制造業從無到有的崛起,外貿經濟彌補了內需不足的尷尬,貿易順差積累的3萬億美元的天量外匯儲備,維護了人民幣的堅挺和穩定,從而使得中國經濟能夠持續保持高增長。同時,外向型經濟是一把雙刃劍。高度依賴對外貿易也會帶來一些不良影響。國內內需不振,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如果國際上出現金融危機或者貿易保護主義泛濫,中國所受的影響可能是全方位的。本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以廣東省為例,比較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促進機制進行研究。自2008年美國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總貿易額大幅度縮減,雖然2011年以來世界經濟開始出現復蘇,但由于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重新抬頭,國家間貿易摩擦加劇。世界經濟疲軟導致我國對外貿易出現頹勢,國際市場需求量大減,2017年以來,全球經濟回暖,國際市場需求總體回升,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但中美雙方的貿易摩擦不斷加劇,這也為貿易依存度高達97%的廣東省,經濟能否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帶來考驗。本文意義就在于通過分析廣東省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地區的貢獻,為在新時期如何實現經濟發展,如何調整廣東對外貿易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結構,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給出個人見解。(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秦小姣(2012)通過實證分析認為外貿依存度會正向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也會帶來外貿依存度的增長。通過1978-2011年的實際利用外資額等數據進一步分析,大量外資集中于工業以及沿海地區,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均和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宮曉蕙(2014)認為東部地區的外貿依存度受第一產業影響較大,與第三產業成反比關系,西部地區的外貿依存度與第三產業成正相關關系,而受第一產業的影響較小,第二產業與東中西部的外貿依存度存正比關系。祖德明(2007)通過分析認為我國對外貿易在外貿依存度、進出口貿易行業間增長、不同性質企業進出口額三方面存在著不平衡。劉向堯(2009)認為我國近年的貿易依存度增長更多來自于一般貿易的發展,而不是加工貿易。外貿依存度與第一產業比例、第三產業比例成負相關關系,而與第二產業比例成正相關關系。而外貿依存度也與投資年增長率、勞動年增長率成正相關關系。朱愛娟(2006)通過單位根檢驗、協整分析和格蘭杰因果檢驗,,得到外貿依存度和對外開發度主要通過人力資本發揮作用,而外貿依存度主要通過研究與開發作用。對外發放對一省經濟的長期增長有需求導向的直接推動作用和供給導向的間接推動作用。薛花(2008)認為雖然我國的對外貿易持上升趨勢,但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仍停留在粗放型、數量行的擴張上,還未能實現向技術進步、產品質量提升、高附加值帶來的經濟增長。魏浩(2007)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存在著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低,出口商品過于集中,出口國內地區結構集中,出口國際地區結構集中,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這五大問題。第二章外貿依存度2.1外貿依存度的含義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進出口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也是國際上國家經濟中相對重要的指標,通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對國際貿易的開放程度。同時,它也被當做衡量經濟全球化的其中一個指標。從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的角度看,以外貿開放度研究取代外貿依存度指標的研究,不僅要度量關稅措施,而且要度量非關稅措施。具體來說,在關稅措施方面,除考察名義關稅稅率的算術平均值外,還要比較像關稅稅率加權平均值、關稅實際征收率等更能反映關稅措施保護程度的指標。在非關稅措施方面,則依靠“非關稅覆蓋率”、“非關稅使用率”這兩個指標進行度量。其中,“非關稅覆蓋率"是指受“受非關稅政策措施影響的進出口總額占總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而“非關稅使用率"是指每年運用非關稅政策措施的次數。指標太過復雜,而且其測度模型還沒有形成明確、統一的看法。因此,外貿依存度仍然是測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反映出一國經濟與其他國家經濟聯系的密切程度和該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深度的重要指標。2.2外貿依存度的影響因素一國的對外開放程度是逐步提高或降低的,并非有絕對的數量界限。因此,外貿依存度受眾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取決于一國經濟規模、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匯率政策)、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等。(一)一國經濟規模其理由是小國的國內市場規模較小,為了消除這一制約,促進經濟增長,小國往往大力發展對外貿易,采取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而大國則由予國內市場規模較大,通過依賴內需也能夠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傅鈞文,2004)。這一說法也得到錢納暈與塞爾昆(1988)的觀點一致。但是在現實中也有很多相反的例予,比如我國2006年的外貿依存度達到了65.7%,就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小國外貿特征的大國經濟。(二)產業結構相對予商品貿易而言,服務業的可貿易程度一般要低(但服務業產晶并非都是非貿易品)。因此,如果國內生產總值中服務業所占比重越高,一國的外貿依存度會相對較低。如美圈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而我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低,所以出現了我國外貿依存度高予美國和日本的“反常現象’’,因為一般看來,一國的經濟越開放,其外貿依存度就應該越高。錢納罩根據人均GDP、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標將工業化劃分為初、中、高級三個階段。工業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其明顯特征是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工業以輕工業為主,產業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這時,它能夠出口換匯的產品少、附加值低,所以進出口規模較小,外貿依存度較低。當工業化發展到中級階段,其明顯的特征是經濟高速增長,重工業比重逐步提高,第一產業地位削弱,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基礎工業和設施有了一定的發展,這時,支撐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所需的許多原料、設備需從國外進口,進口依存度明顯加大,而為了平衡國際收支,此階段出翻規模也相應擴大,因此外貿依存度就比較高。麗到了工業化高級階段,經濟發達但增遴放緩,外貿依存度較之前一階段會有所下降且會保持相對穩定。而且在發達經濟階段,主要是通過資本、技術輸出以及服務貿易等方式從國外獲利,外貿依存度就不會綴離了。(三)對外經濟政策推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和出口導向性鈐貿政策的國家,一般具有較高的外貿依存度。比如東南距各國采取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政府為擴大出口采取了很多激勵措施,導致其外貿依存度較離。兩諸如美匿、囂本要求政府采麴本國化,其政策導向都不是外向型的,外貿依存度一般不太高。(四)經濟增長方式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有以下兩種:一是依靠物質要素的投入來推動的糨放型增長方式;二是依靠提高技術進步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推動經濟發展的集約型增長方式。粗放型增長依靠物質要素的投入,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必然會引起要素的進出,從霹露提高外貿依存度。以我國為例,由于粗放型的經濟增長,使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約束的矛盾日漸突出。由于國內資源供給不足,我國對國外資源的依存度隧益加大。2006年,中圖GDP總量占世界的比重約5.5%,重要能源、資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較高,如麓源消耗24.6億魄標準煤,占世界的15%左右;鋼消費量為3。88億噸,占30%;水淀消耗12+4億噸,占54%。目前,我國已成為煤炭、鋼鐵、銅等世界第一消費大國,石油和電力第二消費大國。第三章廣東的對外貿易(一)廣東的對外貿易和地區發展水平概況廣東省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自改革開放以來,依托著沿海經濟的前沿位置,背靠港澳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政府對廣東的各項強有力的扶持和優惠政策,在全國經濟市場占據著領頭軍的位置,率先發展起來。對外貿易對廣東經濟發展所作出了的貢獻來看:1978年廣東省國內生產總值由最初的185.8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9879.23億元。廣東省對外貿易總額由1978年的不足16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08萬億美元,增幅達到673倍,位于全國首位;廣東省實際利用外資情況由1978年的9143萬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2.53萬億美元,增幅將近100%,其中廣東省對外貿易對中國出口總額的貢獻率約為25.0%,可以說是廣東省在推動著中國躋身世界貿易主要大國。通過橫向對比發現,2014年,中國GDP約為63.6萬億元,而廣東省生產總值為6.82萬億元,占全國GDP總值的10.7%,2014年,全國對外貿易量為26.43萬億元,而廣東省的對外貿易量能夠占據全國對外貿易總量的25.73%。通過對比2014年經貿比較發達的沿海省份的數據發現:福建省的GDP總額為2.41萬億元,對外貿易總額為0.18萬億美元;浙江省的GDP總額為4.02萬億元,而對外貿易總額為0.36萬億美元;上海市的GDP總額為2.36萬億元,對外貿易總額為0.47萬億美元;江蘇省的GDP總額為6.51萬億元,對外貿易總額為0.56萬億美元。因此由橫向比較分析可以認為,廣東省無論是在國內生產總值還是對外貿易量方面,都顯著高于沿海經濟貿易發達的省份,廣東省還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2017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879.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5%,增幅與上年同期持平。與全國相比,廣東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6個、0.6個和6.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進出口總額同比增幅分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2、6.2個百分點。2016年廣東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5萬億元,在各省排名首位,同比增長7.5%。從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廣東省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分化明顯,2016年珠三角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905.33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85.40%,增速為8.3%;粵西地區和粵東地區次之,分別為6,540.85億元和5,918.47億元,而發展相對落后的粵北地區五個市州生產總值合計5,329.05億元,粵東西北地區生產總值為17,788.37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0.70%。(二)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的外貿依存度對比廣東省內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經濟高度集中在珠三角,且珠三角的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4個城市又形成第一集體,GDP合集約為:6.1萬元,占全省的67.8%。粵北由于地形原因,本身的發展優勢受到限制,粵北中心城市韶關也曾輝煌過,但由于地形限制很難發展起來。粵西屬湛江、茂名經濟較為發達,其中湛江除下轄縣市,本身不算差,曾幾何時,湛江也是輝煌過的。文化上粵東大部分屬于潮州文化。廣東的東西北地區與珠三角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盡管2008年后東西北發展加快,縮小同珠三角之間的差距,但近兩年來該差距有重新拉大的態勢。
數據顯示,2016年,粵東西北GDP增速比珠三角低0.9個百分點;粵東西北投資增長7.4%,比珠三角低1.9個百分點;粵東西北財政收入狀況不理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增長0.4%。從區域GDP增速變異系數看,區域增速差異在長期縮窄后有所擴大。當前廣東各個區域板塊發展成效明顯,珠三角跨越發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發展思路得到有效落實,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有所提升,但區域間差距仍舊明顯,區域協調發展仍面臨較多難題。
(一)區域綜合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從經濟總量看,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兩地經濟總量差距懸殊,絕對差距維持高位。2016年,粵東西北12市GDP合計占全省合計的比重為20.7%,其中東翼占6.9%,西翼占7.6%,山區占6.2%,分別只有珠三角的8.7%、9.6%和7.8%。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總量差距從2010年的28193億元擴大到2016年的50128億元,絕對差距相當于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總量的近3倍。從主要經濟指標看,粵東西北地區財政收入、投資、消費、出口等均與珠三角差距不斷拉大。財政實力差距較大,東翼、西翼、粵北山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占全省的3.6%、3.7%、5.2%,分別僅為珠三角的4.1%、4.2%、6.0%。三大需求規模差距較大,東翼、西翼、粵北山區固定資產投資僅分別為珠三角的18.7%、14.8%、1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分別為珠三角的14.1%、13.6%、11.1%,進出口總額僅分別為珠三角的2.4%、0.9%、1.6%。東翼、西翼、粵北山區經濟總量規模偏小,對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資源吸引力度不夠,對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集聚能力不強,對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支出能力有限(見表1、表2)。
表1
2010-2016年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生產總值
指標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珠三角(億元)37875.4543750.3947824.1853307.6757650.0262267.7867841.85珠三角占全省比重(%)79.679.379.179.078.879.179.3粵東西北(億元)9682.2011431.6512650.4114149.4015470.7616416.7117713.81粵東西北占全省比重(%)20.420.720.921.021.220.920.7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差距(億元)28193.2532318.7435173.7739158.2742179.2645851.0750128.03珠三角/粵東西北3.913.833.783.773.733.793.82表2
2016年廣東各區域主要經濟總量指標對比
指標珠三角粵東西北東翼西翼粵北山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67841.8517713.815893.196491.935328.6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億元)6923.98990.73285.92292.35412.47固定資產投資(億元)22321.2410687.624172.143298.273217.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25048.689697.443522.333407.672767.44進出口總額(億美元)9101.75451.11218.5482.81149.76從發展速度看,粵東西北地區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經濟增長后勁不足。“十二五”以來,隨著全省經濟增速放緩,粵東西北地區快速增長的勢頭受到限制。粵北山區2012年起經濟轉為個位數增長,2013年僅增長8.4%,東翼在2014年也下降到9.2%,西翼雖保持兩位數的增速,但也僅增長10.1%。“十二五”前四年,粵東西北地區經濟雖有所減慢,但整體經濟增速仍快于珠三角地區和全省平均水平。但自2015年起,粵東西北地區整體經濟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2015年GDP增長8.1%,2016年進一步下滑到7.4%,分別低于珠三角地區0.5個和0.9個百分點,差距不斷拉大。2016年東翼增長7.3%,西翼增長7.3%,粵北山區增長7.5%,增速均創歷史新低。綜合分析,粵東西北地區經濟增速從2012年起就有所放緩,2015年以來的表現更加明顯,并低于珠三角地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任務仍然任重而道遠。伴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近年來區域間相對差距不斷縮小的趨勢開始有所改變。從區域發展差異系數看,“十一五”時期,粵東西北地區經濟一直領先珠三角,區域差異系數在2008年到達最高點后一直不斷縮小,但自2014年起,隨著粵東西北增速的放緩,區域差異系數維持在0.66左右。從經濟總量占比看,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一直維持在20%左右,近兩年出現下降的趨勢。
(二)區域發展所處階段明顯不同。
2016年,珠三角人均GDP達114281元,按當年匯率計算跨越17000美元,達17205美元,
按照世衛組織2016年最新劃分標準,已經進入高收入國家地區水平;而其他三個區域人均GDP相對較低,2016年,東翼、西翼、粵北山區人均GDP分別為5124美元、6155美元、4809美元,僅為珠三角的三分之一左右,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區域差異明顯。單位土地面積產出差距較大,珠三角、東翼、西翼、粵北山區單位土地面積產出分別為12399.92萬元/平方公里、3824.44萬元/平方公里、2003.60萬元/平方公里,694.33萬元/平方公里。從全社會勞動生產率、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來看,粵東西北與珠三角也存在明顯差距。
從經濟增長動力看,近年來,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人力資本積累持續加快,人力資本、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等要素質量提升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0-2015年,珠三角就業人員中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數比重由6.6%提高到13.7%。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珠三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全省的比重為94.5%;新產品產值占全省的比重為95.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重提高到28.5%,企業研發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強。隨著珠三角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的增強以及勞動力素質的提升,將逐漸取代要素規模投入,成為推動珠三角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與此同時,粵東西北地區仍處于要素規模擴張階段,經濟發展的創新因素較微弱,發展方式相對粗放,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就業人員素質較低,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就業人口比重比珠三角地區高16-18個百分點,大專以上教育程度比珠三角低7-9個百分點。2016年,粵東西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僅為0.53%,遠低于珠三角2.33%的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重僅為4.9%,絕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研究機構。產業轉型升級壓力較大,相當部分產業處于產業價值鏈地段,部分產業產能過剩,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僅為7.7%、26.2%,比珠三角地區低24.8個、28.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粵東西北地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難度加大,練江水質仍屬重度污染,汕頭貴嶼、韶關大寶山等區域重金屬污染整治任務仍相當繁重第四章(一)廣東省對外經濟統計廣東省2017年貨物進出口總額68155.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出口42186.8億元,增長6.7%;進口25969.1億元,增長10.1%。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6217.7億元,比上年增加276.3億元。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15032.2億元,增長14.9%。全省納入統計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441.9億元,增長93.8%。表92017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指
標絕對數(億元)比上年增長(%)貨物進出口總額68155.98.0
貨物出口額42186.86.7
其中:一般貿易19291.112.1
加工貿易16139.82.4
其中:機電產品28608.86.6
其中:國有企業2868.0-0.9
外商投資企業19467.52.2
其它企業19851.313.0
貨物進口額25969.110.1
其中:一般貿易12111.417.9
加工貿易9123.84.7
其中:機電產品17399.09.2
其中:國有企業1841.010.9
外商投資企業12453.83.8
其它企業11674.316.6貨物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6217.71.7
表102017年主要商品出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商品名稱單位數量比上年增長(%)金額
(億元)比上年
增長(%)鋼材萬噸361.7-10.3259.012.6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
847.410.5服裝及衣著附件
2487.3-0.7鞋類
993.14.3家具及其零件
1341.82.0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萬臺77386.5-8.22470.0-0.7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萬臺64726.4-14.93039.07.3集裝箱萬個46.994.8109.9151.7集成電路百萬個36809.421.4657.9-18.0液晶顯示板萬個113048.6-0.8725.51.5汽車(包括整套散件)萬輛3.269.242.92.8
表112017年主要商品進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商品名稱數量
(萬噸)比上年增長
(%)金額
(億元)比上年增長
(%)谷物及谷物粉756.118.6139.516.7大豆473.4-7.1133.0-4.3食用植物油76.5-6.738.14.7天然橡膠(包括膠乳)10.7-6.311.419.1合成橡膠(包括膠乳)24.16.041.224.1鐵礦砂及其精礦3412.834.6174.073.2氧化鋁50.0208.312.1262.9原油852.4-9.0219.825.6成品油268.84.291.031.1初級形狀的塑料821.47.11014.916.9紙漿216.530.189.248.2鋼材414.85.8262.725.5未鍛造的銅及銅材53.2-16.9287.76.4
表122017年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億元)比上年增長(%)進口額(億元)比上年增長(%)香港地區11342.4-5.4284.01.5美國7320.811.61303.94.1歐洲聯盟(28國)5924.610.81772.516.8東盟4294.011.24379.815.6日本1682.27.62578.45.6韓國1504.510.73016.510.9中國臺灣513.29.03899.912.1俄羅斯468.435.829.35.6
全年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5528個,比上年增長90.3%。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383.5億元,增長6.4%。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廣東直接投資金額31.3億元,增長48.1%。
表132017年分行業外商直接投資及其增長速度行業名稱合同外資金額(億元)比上年增長(%)實際使用金額(億元)比上年增長(%)總
計4594.7-17.11383.56.4農、林、牧、漁業99.2117.74.5-39.3采礦業67.960.512.41424.4制造業534.4-14.7329.519.1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75.9-51.238.1111.9建筑業36.0-9.221.0-32.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48.6-11.024.3-23.0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321.5-6.8143.1-34.0批發和零售業624.160.8120.912.7住宿和餐飲業5.4-87.47.343.6金融業1210.2-56.675.1-35.4房地產業229.84.0222.7-0.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024.075.7285.121.6
全年經核準境外新增中方實際投資額87.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7.7%。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81.0億美元,下降0.4%;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勞務人員合同工資總額7.3億美元,勞務人員實際收入總額8.7億美元;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年末在外人員共8.57萬人。表142017年分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及其增長速度行業名稱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總
計87.5-57.7農、林、牧、漁業0.2-70.2采礦業0.9-64.3制造業11.7-56.7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0434.1建筑業0.5-73.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5-60.9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11.576.3批發和零售業11.1-74.9住宿和餐飲業0.2-43.6金融業0.849.0房地產業3.5-74.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6.0-54.2
(二)廣東省地區數據統計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7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879.23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92.40億元,增長3.5%,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0%;第二產業增加值38598.55億元,增長6.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9.8%;第三產業增加值47488.28億元,增長8.6%,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4.2:43.0:52.8,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5.4%,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2%,金融業增長8.8%,房地產業增長4.8%。在現代產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9516.92億元,增長13.2%;先進制造業增加值17597.00億元,增長10.3%。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9709.97億元,增長9.8%。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24344.75億元,增長8.8%。民營經濟增加值48339.14億元,增長8.1%。2017年,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1089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2009美元。分區域看,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為79.7%,粵東西北地區占20.3%,其中東翼、西翼、山區分別占6.8%、7.5%、6.0%。第五章結論(一)廣東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失衡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廣東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出現了失衡的現象,無論是進口、出口還是進出口總量,各項指標的地區間差距總體上都呈現出了不斷擴大的趨勢。說明各區域內部對外貿易發展在區域均衡。(二)地區收入差距擴大地區收入差距從改革開放至今,呈現出先降后升的發展態勢,并且從近年來呈現出的發展態勢來看,粵東西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的差距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廣東地區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從廣東的地區內差距來看,東部地區的地區內差距又是我國地區內差距的主導因素,所以,對于解決我國地區收入差距來說,首先應立足于地區間的差距,將東、中、西、東北地區分別作為四個整體來實行相應的發展戰略,其次應從地區內差距角度來解決地區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也就是應該主要從東部地區開始,解決東部地區10個省、直轄市之間的發展差距。(三)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失衡促進地區收入差距擴大通過實證分析,我們發現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失衡與地區收入差距擴大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進口貿易、出口貿易地區差距擴大會促進地區收入差距擴大,二者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并且進口貿易對地區收入差距擴大的促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尿管留置引流管的護理
- 2025年征信考試題庫:征信監管政策動態與信用風險管理法規試題
- 2025年初中地理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卷: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信息可視化中的應用試題
- 2025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庫(內科護理學專項):全真模擬試題與答案解析
- 2025年醫保政策調整與醫療行業人才培養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資源管理師專業技能考核試卷:人力資源規劃與組織發展試題
- 2025年小學英語畢業考試模擬卷:英語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識別試題集
- 2025年專升本藝術概論模擬試卷:藝術美學原理與應用實戰演練題庫
- 鉆孔與絞孔基本知識培訓
- 骨盆骨折術后發熱護理措施
- 第一章-膳食調查與評價-課件
- 國開作業《監督學》形成性考核(三)參考(含答案)238
- 班組長報·聯·商課件
- 項目經理變更說明(申請)
- 《將進酒》課件23張
- 醫療垃圾收集流程及鵝頸式打結方法考評標準
- 油氣管道高后果區管段識別分級表
- 班前安全活動記錄(真石漆班組)
- 縣級城投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 無損檢測超聲波檢測課件
- 生產中斷影響及生產組織管理考核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