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功的工程【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紹工程的目的和使命,現代社會對成功的工程要求。對一個具體的工程來說,這些要求就是工程的目標。這些決定了工程的價值體系。第一節工程的目的和使命一、工程的目的工程的目的是通過建成后的工程運營,為社會提供符合要求的產品或服務,以解決人類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問題,滿足人們的需要,或實現人們的某種目的。這是工程的價值體現。工程的建設出自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科學和生活需求。例如:人們開發房地產小區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人們建造高速公路工程、機場工程、高速鐵路工程為了解決交通問題,使交通更為便捷;人們進行了航天工程是為了探索外層宇宙空間。二、工程的使命使命的本義是指重大的責任。由于現代工程投資大,消耗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多,對社會的影響大,工程建成后的運營期長,所以工程承擔很大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1.滿足社會,或工程的上層系統(如國家、地區、城市、企業)的要求。工程最根本的目的是通過建成后的工程運營為社會,為它的上層系統提供符合要求的產品或服務,以解決上層系統的問題,或為了滿足上層系統的需要,或為了實現上層系統的戰略目標和計劃。如果工程不能達到這個要求,則失去了它最基本的價值。如建設一個住宅小區,但卻不能居住,則它沒有完成它的使命;建一條高速公路卻經常損壞,人們不能正常使用,或無法達到預定的通行量和通行速度,則也沒有完成它的使命。2.承擔社會責任。現代工程投資大、消耗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多,對環境影響大,對周邊居民和組織的影響大。所以它擔負很大的社會責任,必須為社會作出貢獻,不造成社會負擔。工程必須不污染自然環境,不破壞社會環境,必須考慮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贏得各方面的支持和信任。3.承擔歷史責任。一個工程的整個建設和運營(使用)過程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所以,它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且要能夠持續地符合將來人們對工程的需求,承擔歷史責任,有它的歷史價值。這樣應該保證工程能夠長命百歲,達到它的設計壽命,最后“壽終正寢”。三、工程使命的作用工程的使命代表著該工程的建設者對于社會和歷史的一個承諾,集中體現了工程的核心價值。它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1.工程的使命應是工程建設者的一種理想,鼓勵他們將其專業知識用于對工程有價值的工作上。使命應在工程建設者的工作中得到貫徹,變成他們的道德追求。這樣參與工程建設和運營的所有人,不管他們屬于哪個單位,如投資者、承包商、項目管理公司,他們應有這種使命感,這樣他們就會有相同的動機、共同的語言和道德基礎,共同的價值準則。他們才能有效地合作。2.工程的使命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工程組織文化。組織文化是組織所具有的共同的價值觀、行為準則。使命是一個組織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動因和前提條件。由于工程組織是一次性的,而且工程的參加者隸屬于不同的企業,所以他們容易有不同的利益、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而工程的使命體現了工程所有參加者共同的價值觀。這就易于形成以工程使命為核心的一致的工程組織文化。3.工程的使命是工程全生命期目標的出發點。工程的目標服從于工程的使命。使命必須通過具體的目標來描述和實現,完成目標就應是完成使命的過程。沒有具體的目標并且執行目標的過程,使命就是空的。因此,必須按照工程的使命設計工程的總目標,并將它們分解為參加者各方面和各個階段的可衡量的目標。4.工程的使命是工程組織溝通的基礎和組織凝聚力的根源工程使命能使工程參加者對工程組織具有認同感和歸屬感,能建立參加者成員與工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使參加者的個體行為、思想、感情、信念、習慣與工程使命和總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相對穩固的文化氛圍,凝聚成一種無形的合力與整體趨向,激發大家努力實現工程的總目標。工程使命為工程參加者的溝通提供了基礎。共同的工程使命感能使工程參加者對工程總目標形成共識,并且在行動上主動協調,減少組織之間的矛盾和爭執。第二節成功的工程的要求人們建造一個工程都希望獲得工程的成功。但怎樣才算是成功的工程?人們都希望自己進行的工程能夠像都江堰一樣,成為一個歷史的豐碑。2021多年以來人們對于都江堰有許多評價,有大量的贊美之詞,因為從“各方面”看,它都是完美的。這個“完美”程度是其他工程難以達到的,所以它是千古絕唱。基于前面對現代工程的作用和特點、工程系統模型、生命期過程、目的和使命的描述,可以看出,成功的工程的評價尺度應該是多維的。它應該反映下列各方面:1.現代工程的特殊性;2.工程所擔負的重大社會和歷史使命;3.工程生命期時間長,過程十分復雜;4.工程相關者多,各方面要求的不一致性;5.環境對工程有重要作用,同時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大等。所以評價一個工程的成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而又十分困難的問題。成功的完美的工程要符合許多指標,但常常有一個因素的影響就可能導致一個不成功的工程!一、達到預定的功能和質量要求(一)符合預定的功能要求從總體上說,工程的總目標是通過工程的建設和運營提供符合預定質量和使用功能要求的產品或服務來實現的。這是工程使用價值的體現。所以工程必須達到預定的功能要求,實現工程的使用目的,包括滿足預定的產品的特性、使用功能、質量要求、技術標準等。這是對工程的質的規定性。1.工程的整體使用功能符合預定的要求,能夠均衡的高效率的發揮作用,保質保量地提供預定的產品或服務。如汽車廠生產的汽車,以及相應的服務是符合要求的。2.運行和服務有高的可靠性。工程系統的可靠性是指在正常的條件下(如人們正常合理操作,沒有發生地震、爆炸等自然和人為災害)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令人滿意地發揮其預定的功能的能力。這不僅要求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平均維修間隔時間長、失敗的概率最小,而且要求系統耐久性好,系統失敗所導致的不良后果小。如果工程在運營中時常要維修,或經常出現故障,則是不成功的。3.工程系統的運行有高的安全性,不能出現人員傷亡、設備損害、財產損失等問題。這涉及結構的安全性、機械設備的安全性、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安全措施等。4.工程系統的運行和服務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工程主要是為人服務的,人們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對建筑物的方便性、舒適性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工程設計應符合人體的特征,應該使人在使用產品或服務過程中感到舒適。(二)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工作質量和工程質量高上述工程的功能要求須通過如下兩方面質量保證:1.工作質量。即所有的設計、施工、供應、工程管理和運營維護等工作過程都符合質量要求。具體的說,要保證如下方面的質量:(1)工程規劃和設計質量。工程的功能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規劃和設計定義的。對工程功能有重大影響的是:1)對工程系統規劃的科學性。2)設計標準,技術標準的選擇。3)設計工作質量,如設計圖紙清晰、正確、簡潔。4)設計方案應具有可施工性。在保證達到工程功能目標的前提下,應盡可能采用簡潔的結構形式,減小施工難度,不要人為追求高難度結構形式。5)所采用的工程設計方案應是人性化的,同時具有可維修性。可維修性是指能夠方便、迅速進行工程維修,使維修可達、可視、經濟,維修時間短、維修安全、檢測診斷準確,有較好的維修和保障計劃。6)設計方案應使工程在生命期結束后能夠方便拆除。(2)工程施工質量。工程施工質量體系的建立應與ISO9000族標準相符合。1)施工前編制詳細的施工質量體系文件,或施工管理規劃,或施工組織設計。要全面理解設計和工程技術要求,制定質量保證的技術組織措施。2)做好技術交底和技術標準示范,統一操作要求,預防發生質量問題。3)設置專門的質量監督人員,各項目經理部、班(組)都設有專職質量檢查員,使施工的具體操作者分級負責,層層把關。4)在施工各個階段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程序,對工程的材料、設備、人員、工藝、環境進行全面控制,發現工程質量問題要認真處理,確保工程質量。在施工過程中認真執行施工質量“自檢”、“互檢”,嚴格按工藝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工序要堅決糾正,不留隱患,保證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質量要求,保證從施工準備到竣工驗收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檢查和監督。5)在工程竣工時,及時提供完整的竣工技術文件和測試記錄,做到圖紙、數字準確,字跡清楚,以便維護單位使用。(3)工程過程中工程管理工作的質量。這是取得高質量工程的保證,通過計劃和控制,提高工程和工作質量。(4)工程運營維護工作的質量。2.最終提交的工程是高質量的。這主要針對工程的技術系統,如工程所用材料、設備、各部分工程(如墻體、框架、門窗等)、整個工程都達到預定的質量要求。這是實現工程功能要求的基本保證。現代工程追求在全生命期過程中工作質量、工程質量、最終整體功能、產品或服務質量的統一性。二、獲得良好的工程經濟效益任何工程都要花費一定的成本(投資、費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經濟收益或社會效益)。成功的工程不僅應以盡可能少的費用消耗(投資、成本)完成預定的工程建設任務,而且要低成本地提供工程產品和服務,達到預定的功能要求,提高工程的整體經濟效益。這是任何工程都要考慮的問題。(一)在整個工程全生命期中的費用的節約現代工程追求全生命期費用節約和優化,追求在全生命期中每單位產品平均費用最低。工程全生命期費用由建設總投資和運營期費用組成。1.建設總投資。這是業主或投資者為工程的建設所承擔的一次性支出。任何工程必然存在著與工程任務(目標、工程范圍和質量標準)相關的(或者說相匹配的)投資、費用或成本預算。它包括了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前的所有投入的費用,通常由土地費用,工程勘察費用,規劃、設計、施工、采購、管理等費用構成。2.在工程使用過程中為工程的運營、產品和服務的產出所支付的費用。這種費用是在工程運營期中每年(月)支付的。上述兩種費用存在一定的關系。通常對一個具體的工程,如果提高工程的質量(或技術標準),增加工程建設總投資,則在使用過程中運營維護費用(如維修費、能耗、材料消耗、勞動力消耗)就會降低。反之,減少工程建設總投資,降低工程質量標準,就會增加工程運營過程中的費用。就像人們為了節約一次性投資,買一部二手車,在使用過程中,油耗和維修費會很高。而如果買一部新車,油耗和維修費較低。(二)工程的其他社會成本低工程的其他社會成本是指工程過程中由于工程的建設和運營導致社會其他方面的支出的增加,它不是直接由工程的建設者、投資者、生產者等支付的,而是由政府或社會的其他方面承擔的。社會成本是多方面的。例如:1.在人們建造或維修一條高速公路期間,有許多車輛繞路所多消耗的燃料和車輛的磨損開支。2.在工程的招標投標過程中許多未中標的投標人的投標開支。由于工程中的招標,投標人通常較多,各個投標人都要為投標花費許多成本,如購買招標文件、環境調查、制定實施方案、做工程估價、編制投標文件等。而最后僅有一個單位中標。則投標單位越多,該項工程的招標社會成本越高。3.由于工程使用低價劣質的污染嚴重的材料,盡管工程的建設投資減少,但導致工程的使用者健康受損,使社會醫療費用支出增加。4.許多工程為了節約投資,減少環境治理設施的投入,導致工程產生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得不到有效治理,導致河流污染,國家再投資更多的錢治理環境污染。工程的社會成本的實際計算是很困難的,但工程人員對它應該有基本的概念。一個好的工程的社會成本應該較低,應盡力減少工程對其他方面的負面影響,減少由它引起的社會成本。這體現了工程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三)取得高的運營收益工程是通過出售產品,提供服務,向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取得工程收益。工程的運營收益有許多指標,如年產值、年利潤、年凈資產收益,總凈資產收益、投資回報率等。全生命期費用目標應為工程系統的全生命期的費用最小或收益(回報)最大。三、符合預定的時間要求任何工程的建設和運營都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進行的,而且都有一定的時間長短要求。工程的時間限制不僅確定了工程的生命期限,而且構成了工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的時間要求也是多方面的。1.在預定的工程建設期內完成。一般在工程立項前,就確定工程的建設期,它作為工程的總目標之一。工程的建設期有兩個重要方面:(1)工程建設的持續時間目標,即任何工程建設不可能無限期延長,否則這個工程建設是無意義的。例如規定一個工廠建設必須在四年內完成。(2)工程建設的歷史階段范圍。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的作用、功能、價值只能在一定歷史階段中體現出來,則工程的實施必須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如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內進行。例如企業投資開發一個新產品,只有盡快地將該工程建成投產,產品及時占領市場,該工程才有價值。否則因拖延時間,被其他企業捷足先登,則該工程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所以工程的時間限制通常由工程開始時間、持續時間、結束時間等構成。2.達到工程的壽命期。工程的壽命期有多種描述。(1)工程的設計壽命。設計壽命是按照工程的總目標,在設計任務書中確定的工程預期壽命,它是由建筑的結構、材質決定的。它是工程壽命的期望值。我國對工程的設計壽命(設計使用年限)有具體的規定(見表4-1)。建筑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表4-1類別設計使用年限(年)示例15臨時性結構225易于替換的結構構件350普通房屋和構筑物4100紀念性建筑和特別重要的建筑結構對于不同的具體工程,其設計壽命會有所不同。如我國的秦山核電站的設計壽命為30年,田灣核電站設計壽命為40年,三峽主體大壩設計壽命為100年,成都地鐵設計壽命為100年。(2)服務壽命。服務壽命是由工程能否滿足使用功能或價值要求定義的,分為物理服務壽命和經濟服務壽命:1)物理服務壽命。即工程能夠被正常使用的時間,是工程的各個組成部分在滿足外界服務需求前提下的物理壽命。它與設計壽命有直接關系。但是如果工程使用劣質的材料或工程工藝達不到要求,工程地質或工程結構出現問題,或工程遭受人為或自然災害都會導致工程物理服務壽命的縮短。2)經濟服務壽命。通俗地說,就是工程再繼續使用在經濟上就不合算了。由于隨著工程使用年限延長,其運營費用(包括燃料動力費用,維修費用,產品的廢品數量)就會增加。當增加到一定程度,這個工程就失去進一步使用的價值。例如,一部舊汽車,雖然還可以用,但它的維修費用高,燃料消耗大,它的平均年使用費如果超過買新車的平均年使用費,就不如買新車。經濟服務壽命會隨著工程的更新改造,產品轉向而變化。有時由于市場的衰退、科學技術的進步導致工程產品或服務失去市場,或者失去競爭力,致使工程失去進一步使用的價值。我國現在許多工程都是短命的,服務壽命較短。這是由復雜的原因引起的。延長工程的服務壽命,就能夠提升工程的價值!3.投資回收期。投資回收期用來反映工程建設投資需要多久才能通過運營收入收回,達到工程投資和收益的平衡。這個指標是工程的時間目標、建設投資目標和收入目標的統一。4.工程產品的市場周期。工程產品的市場周期是按照工程的最終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確定的,通常可以劃分為市場發展期、高峰期、衰敗期。例如,對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市場周期是從產品推向市場開始(預售,買樓花)到賣完為止。有的房地產小區,雖然按期建設完成,但就是銷售不出去,成為爛尾樓。而有的房地產小區尚未建設完成就預售一空。則它們雖然同時建成,但有不同的市場周期。在許多工程中,市場周期比建設期目標更為重要。例如南京地鐵一號線工程預定建設期5年,運營初期(市場發展期)8年,達到設計運營能力的時間(市場高峰期)為15年,而設計年限為100年。四、使工程相關者各方面滿意(一)重要性1.使工程相關者滿意體現了工程的社會責任。工程不僅要保證投資者和業主的利益,而且要照顧到工程相關者各方面的利益,對社會有貢獻。2.這是工程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因為工程的相關者對工程的順利實施起或多或少的作用。在國際工程中人們經過大量的調查發現,工程成功需要許多因素,其中參與者各方的努力程度、積極性、組織行為、支持等是最重要的。沒有各方面的支持,則不可能有成功的工程。工程的成功必須經過工程相關者各方面的協調一致和努力。他們包括項目產品的用戶、投資者、業主、承包商(包括施工承包商、設計單位和供應商等)、政府、所在地的周邊組織、生產者、項目管理者等。他們參與工程,都有各自的目標、利益和期望。他們對工程的支持力度和在工程中的組織行為是由他們對工程的滿意程度決定的,而這個滿意程度又是由他們各自的期望和目標的實現程度決定的。3.要使工程相關者滿意,必須在工程的過程中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工程總目標應包容各個相關者的目標和期望,體現各方面利益的平衡。這樣有助于確保工程的整體利益,有利于團結協作,克服狹隘的集團利益,達到“多贏”的結果。這樣才能夠營造平等、信任、合作的氣氛,就更容易取得工程的成功。這也是現代社會“和諧”的體現。4.所以在工程中,工程管理者必須研究:誰與本工程利害相關?他們有什么目標,期望從工程得到什么?如何才能使他滿意?從工程相關者各方征詢工程的目標因素,以保證目標系統的完備性。(二)工程相關者各方面的期望不同的人(組織、機構)參與工程過程有不同的動機,帶著不同的目標(期望和需求)。這種動機可能是簡單的、也可能是復雜的;可能是明確的,也可能是隱含的。1.用戶。用戶購買和使用工程產品或服務的動機是要獲得價格合理的工程產品和周到、完備、安全的服務。這要求工程必須在功能上符合要求,同時講究舒適、安全性、健康、可用性;有周到、完備的、人性化的服務,體現“以人為本”,符合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審美要求等,達到“用戶滿意”。在所有工程相關者中,工程產品的用戶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是所有工程相關者最終的“用戶”。對整個工程來說,只有他們的“滿意”才是真正的“用戶滿意”,工程才有價值。當用戶和其他相關者的需求發生矛盾時,應首先考慮用戶的需求。在工程的目標設計、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中必須從產品用戶的角度出發,進行產品的市場定位、功能設計,確定產品銷售量和價格。2.投資者。他參與工程的動機是實現投資目的,他的目標和期望有:(1)以一定量的投資完成工程建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出現超投資現象。(2)通過工程的運營取得預定的投資回報,達到預定的投資回報率。(3)較低的投資風險。由于工程的投資和回報時間間隔很長,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不確定性。投資者希望投資失敗的可能性最小。3.業主。業主的目標是實現工程總目標和全生命期整體的綜合的效益。他不僅代表和反映投資者的利益和期望,而且要反映工程任務承擔者的利益,更應注重工程相關者各方面利益的平衡。4.工程任務的承擔者。工程任務的承擔者包括承包商、供應商、勘察和設計單位、咨詢單位(包括項目管理公司、監理單位)、技術服務單位等。他們希望取得合理的工程價款;降低工程施工或服務的成本,贏得合理的利潤;與業主搞好關系,贏得企業信譽和良好的形象;盡可能在合同工期內完成工程和供應。5.政府。政府注重工程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希望通過工程建設和運營促進國家(地區)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解決當地的就業和其他社會問題,增加地方財力,改善地方形象,使政府政績顯赫。6.工程的運營單位。它要求工程達到預定的功能,如預定的生產能力、預定的質量要求、符合規定的技術規范要求;生產能力和質量穩定;工程運營維護方便,低成本。生產者(或員工)希望有安全、舒適、人性化的工作環境,較高的工作待遇。7.工程所在地的周邊組織。他們要求保護環境,保護景觀和文物,要求增加就業、拆遷安置或賠償,有時希望能夠使用工程。五、與環境協調(一)與環境協調的重要性工程作為一個人造的社會技術系統,在它的形成過程中必須處理和解決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成為工程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人們越來越重視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及其最終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要求建成環境友好型的工程。與環境協調涉及工程生命期全過程,以及各個要素對環境的影響。包括:(1)建設過程中,采用生態工法,減少施工過程污染,使用環保的材料等;(2)運營過程以及運營中需要的材料符合環境的要求;(3)工程產品的生產過程或服務過程不產生污染;(4)工程的產品在應用中和報廢時不應造成污染;(5)工程最終報廢應減少污染,方便土地的生態復原。這體現工程建設者正確的自然觀和歷史的責任感。(二)工程與環境協調的主要方面環境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自然和生態環境,還包括對工程的生命期有影響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社會文化和風俗習慣環境、上層組織環境等。1.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是人們最重視的,也是最重要的。工程作為人們改造自然的行為和產品,它的過程和最終結果應與自然融為一體,互相適應,和諧共處,達到“天人合一”。這涉及到:(1)在建設、運營、最終報廢過程中不產生,或盡量少產生環境污染,或者影響環境的廢渣、廢氣、廢水排放或噪聲污染等應控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2)不惡化生態,如盡量不或者減少對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動植物滅絕,土壤被毒化、水源被污染等,保障健康的生態環境。(3)節約使用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包括土地、能源、水和不可再生的礦物資源等,盡可能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循環使用。例如房地產小區應該有中水回收利用設施,利用中水澆灌花木,以節約用水。(4)建筑造型、空間布置與環境整體和諧。2.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工程建設不僅不損害已有的文化古跡,而且在建筑上應體現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豐富的歷史內涵,符合或體現社會文化、歷史、宗教、藝術、傳統、價值觀念對工程的整體要求。建筑有傳承文化的職責,如果在工程建設中破壞了古代建筑,而新建筑又失掉民族性和藝術性,這常常是一個民族文化衰敗的象征。在工程中,決策者、規劃和設計人員、實施者應戒除浮燥、低的美學和藝術品位、低的文學素養、急功近利的作風,不能只考慮近期需求、眼前利益、炒作、經濟的滿足等,避免造成建筑工程破壞環境和低品位,以向歷史負責的精神完成工程任務。3.建設規模、標準應與當時經濟能力相匹配,符合環境(包括國情、地方情況),同時又有適度的先進性和前瞻性。工程應符合上層系統的需求,對地區、國民經濟部門發展有貢獻。由于工程生命期很長,環境又是變化的,必須動態地看待工程系統與環境的關系,要注重在工程過程中工程系統與環境的交互作用。4.注重工程的社會影響,不破壞當地的社會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風氣。對當地的人文、教育、醫療、商業的發展有促進。5.在工程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符合法律法規要求,不帶來承擔法律責任的后果。六、工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現代社會,工程是社會經濟和環境大系統的一部分。人們希望它“長命百歲”,并持續地發揮作用,即它必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概念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重大命題。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互相協調;要求資源可持續利用,經濟可持續增長,社會可持續公平,文化可持續昌盛;要求在土地、資源等方面給后代留有再發展的余地,在不損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解決經濟發展問題。社會、經濟、資源和自然的綜合協調發展,做到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體現向歷史負責的精神,顧及民族的生存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既關注工程建設的現狀,又注重工程未來發展的活力。(三)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與城市、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特征不同,應有新的內涵。(1)社會發展指標。可以細分為:1)人口。總人口、人口增長率、人口年齡構成、人口密度、平均壽命、城市化水平、絕對貧困人口的比例。2)就業結構。勞動力總量,就業率、失業率、就業結構。3)、絕對貧困的人口的比例1)環境治理狀況。三廢的排放量及變化率、人均排放量、排放總量、三廢處理率、城市噪聲、大氣懸浮微粒濃度等2)生態指標。主要河流的水質情況、森林或綠地覆蓋面及人均覆蓋面、3)環保投資。環保治理投資、環保投資及占GDP的比重。許多工程會降低(損害)地區的環境指標,如工程要占用土地、破壞植被、污染水源、產生噪聲。當然,如果建設一些環保設施,如建設和運營污水處理廠(裝置)、垃圾焚化廠(裝置)等,會提高這些指標。(4)資源指標。2)資源消耗指標。人均資源的占有量及消耗量、能源消耗增長率、每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單位GDP的能耗與水耗、資源的輸入量,資源的保證程度。工程的建設和運營通常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導致資源指標的降低。相反有些對現有的工程技術或工業生產技術的革新,對原生產設備的更新改造能夠使生產過程更為節約資源,則會提升這項指標。從上面分析可見,任何一個工程會對上述指標可能產生正面的影響,也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就要求作工程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影響的綜合評價,同時又要在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趨利避害,盡量發揮它的正面影響,減少它的負面影響,盡量提升工程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能力。人們希望工程“健康”、長久地發揮效用,達到或超過預定的設計壽命,不中途夭折,就像都江堰工程一樣。(1)工程的產品和服務功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能長期地適合要求工程的功能定位和形象設計應能夠滿足將來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科學技術進步與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功能上不僅滿足目前的需要,同時應有遠見卓識。可持續發展要求建筑造型、結構、空間布置有靈活性、實用性、可更新,具有發展余地。(2)工程有好的可維護性,能低成本運行。(3)工程要能方便更新和進一步開發。工程更新是工程自我完善的過程,以減緩工程的衰落進程,以適應科學技術和文化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工程更新和開發應十分快捷、方便、成本低,且影響小。工程應能夠進行如下更新:1)工程功能的更新,使工程功能不斷提高,方便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品轉向和再開發,以符合地區和城市新時期發展對工程新的需求。工程結構的更新,例如適應新的產業結構、地域空間結構的變化和產品的轉向,能夠適應新的產品結構、生產過程的安排。3)工程物質的更新與加固。4)建筑文化的更新。隨著將來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許多建筑文化和人文景觀會顯得落伍。這個問題在我國過去幾十年所建成的房屋建筑中更為特出。工程要能隨著這種改變進行相應的更新改造。(4)具有防災能力。在工程生命期過程中,人為的或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如地震、洪水、火災、沉降、戰爭、爆炸、其他物體的沖擊等。工程要有一定的抗災能力。不能發生一個很小的災害就會導致工程重大的損失,或造成整個工程系統的癱瘓,或在災后留下難以恢復的創傷。工程具有防災能力體現在:1)有災害監測預報和防御能力;2)在發生災害時工程結構不易損壞,災害的損失小;3)應急反應快、災后恢復重建方便。這必須通過工程的結構形式、監控系統、新材料等解決。工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與所有工程專業都相關的問題,涉及工程的選址、工藝選型、規劃、建筑學、工程結構、建筑材料和制造業、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等各個專業,是整個工程界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大家的共同責任。3.工程拆除后方便土地的復原--方便將來的工程建設。這是在工程所占用的土地上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工程建設者對后人承擔的歷史責任。工程的全生命期是指從在一塊土地上策劃、建設和運營,到最終還回到一塊土地的過程。在工程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必須考慮工程拆除后土地復原的問題。要考慮在本工程運營生命期結束后能夠方便地和低成本地復原到可以進行新的工程建設的狀態,或者還原成具有生態活力的土地。基于如下幾點,我們如果再不重視這個問題,將要付出極大的代價:(1)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匱乏,必須重復使用。我國的工程建設必然經歷這種過程:現在以大規模新建為重點,不遠的將來就會以運營維護(維修)為重點,再以后就要拆除舊的再建新的。(2)我國現在處于大規模的建設期,這幾十年來的許多建筑都是“不可持續”的。都要拆除再建。(3)許多單位(如開發區)要經常性的改變產品,重新開發。則要拆除后再新建。現在已有一些鄉鎮企業工廠,在拆除后,由于土地被污染,不僅寸草不生,而且人都不能走近,成為一塊“死地”。有些工程在拆除后,殘留的地下結構無法處理,使新建筑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這方面,我國現在的工程建設會給我國將來留下許多嚴重的問題。在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中,我們必須以對后代負責的精神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復習思考題:1.舉例說明工程的最終目的?2.結合第一章的內容學習,簡述工程的使命。為什么要重視工程的使命?3.成功的工程評價尺度有哪些?4.工程功能要求指的是什么?5.現代工程的全生命期成本目標包括哪些內容?舉例說明工程的社會成本?6.調查一個實際工程,了解工程相關者以及它們的動機。為什么成功的工程必須使工程相關者各方滿意?7.為什么工程應與環境相協調?工程與環境的協調應體現在哪些方面?8.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什么?以都江堰工程為例說明實現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9.通過網絡(有條件可運用中國論文期刊網)了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研究進展及其現狀。10.收集工程案例、學術論文等資料了解目前工程建設是如何保護生態環境的。第五章工程管理概述第一節工程管理的概念一、工程管理的定義目前,國內外對工程管理有多種不同的解釋和界定,主要有:(1)“EngineeringManagement”。這是一種廣義的工程管理,它的管理對象是廣義的“工程”。美國工程管理協會(ASEM)對它的解釋為:工程管理是對具有技術成分的活動進行計劃、組織、資源分配以及指導和控制的科學和藝術。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工程管理學會對工程管理的解釋為:工程管理是關于各種技術及其相互關系的戰略和戰術決策的制定及實施的學科。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我國工程管理科學發展現狀研究》報告中對工程管理也作了界定:工程管理是指為實現預期目標,有效地利用資源,對工程所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廣義的工程管理既包括對重大建設工程實施(包括工程規劃與論證、決策、工程勘察與設計、工程施工與運營)的管理,也包括對重要復雜的新產品、設備、裝備在開發、制造、生產過程中的管理,還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改造、轉型、轉軌的管理,產業、工程和科技的發展布局與戰略的研究與管理等。(2)“ConstructionManagement”。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建筑工程管理。它的管理對象是本書第一章所述的狹義的工程領域。所以,可以認為它是狹義的“工程管理”。目前,我國的工程管理專業主要是這種“工程管理”。它是上述廣義的工程管理的一部分。(3)“ProjectManagement”即項目管理。項目管理具有十分廣泛的意義。它與工程管理有一個交集――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它采用項目管理方法對工程的建設過程進行管理,通過計劃和控制保證工程項目目標的實現。工程管理不僅包括工程項目管理,還包括工程的決策、工程估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經濟分析、工程技術管理、工程質量管理、工程的投融資、工程資產管理(物業管理)等。二、工程管理的內涵工程管理可以從許多角度進行描述,主要有:1.工程管理的目標是取得工程的成功,使工程達到第四章所描述的成功的工程的各項要求。對一個具體的工程,這些要求就轉化為工程的目標。所以工程管理的目標很多。2.工程管理是對工程全生命期的管理,包括對工程的前期決策的管理、設計和計劃的管理、施工的管理、運營維護管理等。3.工程管理是涉及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包括技術、質量、安全和環境、造價(費用、成本、投資)、進度、資源和采購、現場、組織、法律和合同、信息等。這些構成工程管理的主要內容。4.將管理學中對“管理”的定義進行拓展,則“工程管理”就是以工程為對象的管理,即通過計劃、組織、人事、領導和控制等職能,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環境,使工程參加者在工程組織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工程任務。5.按照一般管理工作的過程,工程管理可分為在工程中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反饋等工作。6.工程管理就是以工程為對象的系統管理方法,通過一個臨時性的、專門的柔性組織,對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進行高效率的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以對工程進行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實現工程的目標。7.按照系統工程方法,工程管理可分為確定工程目標、制定工程方案、實施工程方案、跟蹤檢查等工作。三、工程管理的特點工程作為工程管理的對象,有它的特殊性。工程的特殊性帶來工程管理的特殊性。1.工程管理需要對整個工程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規劃、勘察、設計,各專業工程的施工和供應進行決策、計劃、控制和協調。工程管理本身有鮮明的專業特點,有很強的技術性。不懂工程,沒有工程相關的專業知識的人是很難做好工程管理工作的。2.工程管理是綜合性管理工作。這體現在:人們對工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工程管理是多目標約束條件下的管理問題;它要協調各個工程專業工作,管理各個工程專業之間的界面,所以它與工程各個專業都相關;由于工程的任務是由許多不同企業(如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供應單位)的人員完成的,所以對一個工程的管理會涉及許多企業;在工程計劃和控制過程中,工程管理要綜合考慮技術問題、經濟問題、工期問題、合同問題、質量問題、安全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這些就決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復雜性遠遠高于一般的生產管理和企業管理。工程管理者需要掌握多學科的知識才能勝任工作。3.工程管理是實務型的管理工作。這體現在許多方面:(1)不僅要設立目標,編制計劃,還要執行計劃,進行實施過程的控制,甚至要“旁站”監理;(2)由于一個工程的建設和運營是圍繞著工程現場進行的,所以工程管理的落腳點是工程現場。無論是業主、承包商、設計單位人員,如果不重視工程現場工作,不重視現場管理,是無法圓滿完成工程任務的。對工程現場不理解,沒有現場管理經驗的人是很難勝任工程管理工作的。4.工程管理與技術工作和純管理工作都不同。它既有技術性,需要嚴謹的作風和思維,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系統性、綜合性、復雜性的管理工作,需要有溝通和協調的藝術,需要知識、經驗、社會交往能力和悟性。5.工程的實施和運營過程是不均衡的,工程的生命期各階段有不同的工作任務和管理目標。6.由于每個工程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工程管理工作是常新的工作,富有挑戰性,需要創新,需要高度的藝術性。7.工程管理工作對保證工程的成功有決定性作用。它與各個工程專業(如建筑學、土木工程等)一樣,對社會貢獻大,是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工作,會給人以成就感。第二節工程管理的歷史發展一、我國古代的工程管理我國是一個有著燦爛建筑文明的國家。我國古代社會曾經建設了大量規模宏大,又十分復雜的工程。在這些工程實施過程中必然有相當高的工程管理水平相配套,否則很難獲得成功,工程也很難達到那么高的技術水準。但由于在我國歷史上人們不注重工程管理過程和方法的記載,現在從史書上也很難看到當時工程管理的詳細情景。長期以來,人們對我國工程管理歷史的研究做得還很不夠。實質上,在我國歷史上,工程管理有許多東西值得人們去研究和認識。由于工程管理不僅與工程技術有關,還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有關,有很大的繼承性。所以對我國歷史上工程管理的研究不僅能讓人們知道前人工程管理的方法,而且對解決當代工程管理的問題也有相當大的作用。(一)我國古代工程的組織與實施方式建筑活動是人類的最基本的社會生產活動之一。每一個歷史時期工程的組織和實施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體制。工官工匠民役圖5-1我國古代工程實施的三個層次在我國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民間工程建筑通常規模較小,其建造過程與管理相對簡單。建造活動一直是采用業主自營方式進行的,即由工程業主提供材料、資金和建筑圖紙(或式樣),雇用工匠和一般勞務,建筑成本實報實銷。由于社會分工比較簡單,建筑設計、施工和管理沒有明確的界限,通常都集中于業主自身或其代表。這種組織和實施方式工官工匠民役圖5-1我國古代工程實施的三個層次而政府工程(官式建筑、皇家建筑)大都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工程費用涉及到國庫的開支,所以列朝列代對官式建筑的管理都十分重視。它的組織和實施方式涉及國家的管理制度,有一套獨立的運作系統和規則。1.我國古代政府工程的實施組織我國古代政府工程的實施組織分為工官、工匠(匠役)、民役三個層次(見圖5-1)。工官代表著業主(政府、皇家),而工匠則是技術人員,民役是一般勞務。(1)工官。在中國歷史上,自有史以來國家就設立建筑工程的主管部門。在殷周時設置以管理官營工程為專職的“司空”、“司工”之職。秦代以后政府設置“將作少府”專營宮廷、官府營造等事務。從漢代開始就設有“將作大匠”,隋朝以后稱為“將作監”。他們職掌建造宮殿、城廓、陵墓等工程的計劃、設計、預算、施工組織、監工、驗收、決算等工作。隋代開始在中央政府設立“工部”,用以掌管全國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山澤、舟車、儀仗、軍械等各種工務。在工部下設“將作寺”,以“大匠”主管營建。唐代工部尚書只負責城池的建設,另外專門設有“少府監”和“將作”管理土木工程。宋代工部尚書職掌內容有所擴大。以后明清兩朝均不設“將作監”,而在工部設“營繕司”,負責朝廷各項工程的營建。到了清朝工官制度更加完善。工官集制定建筑法令法規、規劃設計、征集工匠、采辦材料、組織施工于一身。與工部對應,各州府縣均設工房,工房主管營建,職掌建筑設計、工料估算、工程做法等行政事宜。(2)工匠(工官匠人,即專業技術人員)。工官匠人是專門為皇室及政府服務的建筑工匠,既負責管理又負責施工,因此他既是管理者又是勞動者。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每個朝代都有一套工匠管理制度。早期工匠都是被政府用“戶籍”固定下來的。大部分建筑工匠平常都是以務農為主,以建筑施工技藝(手藝)為輔。早期,官府進行工程,就利用權力強行把他們征調到工程中服役,到了后來采用招募方式。官匠在工程中要受工官的嚴格管理和監督。到了清代,工程專業化程度很高,工匠分工很細,例如在工程中常用的就有石匠、木匠、鋸匠、瓦匠、窯匠、畫匠等25種。(3)民役。在古代工程中的勞務最常見的是民役,即通過派徭役的形式將農民或城市居民強行征集到工程上。這些人通常在工程上做粗活。另外一些大型國家工程還可以用囚徒施工。這在我國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都十分常見。例如秦始皇建造始皇陵和阿房宮就調集“隱宮、徒刑者”70余萬。直到后來這種情況依然存在。2.我國古代政府工程的實施管理模式我國古代工程的實施有自己適宜的管理模式,一般都采用集權管理方式,有一套嚴密的軍事化的或準軍事化的管理組織形式。它保證了規模巨大、用工繁多、技術復雜的大型建筑工程能在較短的工期內完成,而且質量十分精湛。古代大型工程一般都由國家組織實施,由朝廷派員或由各級官府派員籌劃、監工,成立臨時管理機構(與我國現在的建設指揮部相似),工程完工后即撤消。政府領導人承擔工程建設負責人。例如都江堰工程由太守李冰負責建造;秦代萬里長城和秦直道的建設由大將蒙恬和蒙毅負責。漢長安的建設由丞相蕭何總負責。這種以政府或軍隊的領導負責大型工程管理的模式在我國持續了很長時間,使許多工程的建設獲得了成功。直到建國后,我國投資建設的大型工程都由軍隊指揮員負責管理,現在許多大型國家工程和城市建設工程仍然由政府領導人承擔管理者(如工程建設總指揮)。這和中國的文化傳統、政治和經濟體制相關。它能夠方便協調周邊組織,能夠有效調動資源,高速度(高效率)地完成工程。3.實施程序在中國歷史上高度集權的社會制度下,具體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有一套獨特的程序、管理機構和組織形式。《春秋左傳》中記載東周修建都城的過程,在取得周邊諸侯的同意后,“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材用,書糇糧,以令役于諸侯”。這比較具體記載了在2500多年前我國古代建設城墻的工程過程,包括工程規劃,測量放樣,設計城墻的厚度和壕溝的深度,計算土方工作量,計劃工期,計算用工量,考慮工程費用和準備糧食的后勤供應,并向諸侯攤派征調勞動力。到了清代建筑工程建設程序已經十分完備,有包括選址、勘察地形、設計、勘估(工程量和費用預算)、施工及竣工后保修一套完整的流程。在整個過程中有計劃、設計、成本管理(估價、預算、成本控制、事后審計等)、施工質量管理、竣工驗收、保修等管理工作。這個流程與現代工程建設過程十分相似。(二)計劃管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歷朝皇帝都要進行大規模的宮殿、陵寢、城墻建設。在當時生產力低下和技術水平不高的條件下,這些大型建筑的興建是絕非少數人在短期內所能完成的,必須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了保證工程的成功,必須事先精心策劃與安排,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進行縝密的組織管理。孫子兵法中有“廟算多者勝”,他是指國家對于戰爭必須事先做詳細的預測和計劃。可以想象當時國家進行大的工程也必然有“廟算”,即為工程的計劃;可以肯定在那些規模宏大的工程建設中必然有“運籌帷幄”,必有時間(工期)上的計劃和控制;對各工程活動之間必然有統籌的安排。例如北宋皇宮遭大火焚毀后,由丁謂負責重新建造。建設過程遇到幾個問題:燒磚頭需要泥土從何而來;大量的建筑材料(如石材、木材)的運輸方式如何選擇;建筑完成后建筑垃圾如何處理等。他計劃和組織建造過程:先在皇宮中開河引水,通過人工運河運輸建筑材料;同時用開河挖出的土燒磚;工程建成后再用建筑垃圾填河,最終該皇宮建設工程節約了大量投資。(三)質量管理我國古代工程中的許多工藝方法和質量是非常高的,使我們至今還能看到或甚至使用這些工程。古代對工程必有預定的質量要求,有質量檢查和控制的過程和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工程質量。在周朝《周禮·考工記》中就有取得高質量工程的條件:“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這與現代工程質量管理的五大要素,即材料、設備、工藝、環境、人員是一致的。因為“工有巧”,不僅指工藝,而且指工匠(人員)。考工記中詳細敘說了古代各種器物(包括木制作、五金制作、皮革制作、繪畫、紡織印染、編織、雕刻制作、陶器制作等)的制作方式、尺寸、工藝、用料,甚至原材料的出產地,各種不同用途的合金的配合比要求。還包括城市建設工程規劃標準,壕溝、倉儲、城墻、房屋的施工要求等。在我國古代很早之前的一些建筑遺址中就發現在建筑結構、材料和構件上刻生產者的名字的做法,如秦兵馬俑。其初始目的可能不是施工人員為了使自己流芳百世,而是一種質量管理責任制形式,就像我們現在規定設計人員必須在圖紙上簽字一樣。最典型的工程還有明代南京城墻的建設,其質量控制方法和責任制形式是在城墻磚上刻生產者的名字。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可以方便地追究生產者責任。這些質量管理方法是簡單而有效的,直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南京明代城墻上磚頭質量很好,甚至還可以清晰讀出生產者的名字。到了清代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已經十分完備。例如對工程保固與賠修均有規定,宮殿內的歲修工程,均限保固三年;其余新、改擴建工程,按建設規模、性質,保固期分別為三年、五年、六年、十年四種期限。工程如在保固期限內坍塌,監修官員負責賠修并交由內務府處理,如在工程保固期內發生滲漏,由監修官員負責賠修。(四)工程估價和費用(成本、投資)管理工程估價是一個古老的活動,它是與人類工程建造活動同步發展的。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都大興土木,工程建設規模大,結構復雜,資源消耗量大,官方很重視材料消耗的計算,并形成了一些計算工程工料消耗和工程費用的方法。我國在工程的投資管理方面很早就形成一套費用的預測、計劃、核算、審計和控制體系。北宋時期,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更是吸取了歷代工匠的經驗,對控制工料消耗做了規定,可以說是工料計算方面的巨著。《儒林外史》第40回中描寫蕭云仙在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后修青楓城城墻,修復工程結束后,蕭云仙將本工程的花費清單上報工部。工部對他花費清單進行全面審計,認為清單中有多估冒算,經“工部核算:……該撫題銷本內:磚、灰、工匠,共開銷19360兩1錢2分15毫……核減7525兩”。這個核減的部分必須向他本人追繳,最后他回家變賣了他父親的莊園才填補了這個空缺。該工程審計得如此精確,而且分人工費(工匠),材料費(磚、灰)進行核算,則必然有相應的核算方法,必有相應的費用標準(即定額)。同時可見當時對官員在工程中多估冒算,違反財經紀律的處理和打擊力度是很大的。清朝工部頒布的《工程做法則例》,是一部優秀的算工算料的著作,有許多說明工料計算的方法。為明晰地計算造價,清朝還制定了詳細的料例規范—-《營造算例》。清朝出現了專門負責工程估工算料和負責編制預算的部門――算房。它的職責是根據所提供的工程設計,計算出工料所需費用。而且按照清代工程的程序,算房在勘察階段、設計階段、勘估階段、施工階段、工程完工階段都要參與工程的工料測算(量),進行全過程費用控制,有一整套的計算規則。(五)工程的標準化在傳統的雇工營造建造模式下,歷朝大規模的建造活動既要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建筑的成本,同時還要使建筑符合禮制,這就要求有建造標準來規范建造活動。建造標準既是工程建造的依據,更是工程建造活動和工程建造專業人員的經驗總結。1.周朝《周禮·考工記》就是一個古代工程(工藝)的標準。里面涉及古代各種器物的工藝、尺寸、用料、質量要求等。對城市布局,房屋、倉庫、城墻、壕溝的結構和施工有專門的規定。2.宋代李誡(宋徽宗時將作少監)編制的《營造法式》是一部由官方制定并頒布的建造標準。《營造法式》第一次對古代建筑體系作了比較全面的技術性總結,是我國第一部內容最完整的建筑設計、施工與施工管理典籍,與現代的工程規范很相似。《營造法式》分為如下部分:(1)釋名:對建筑術語作了考證,并對工程項目的各部分進行了劃分和解釋,相當于現在的分部分項工程名稱。(2)各作制度:制定了各作的加工造作制度,并按建筑等級制定了構件的規格、用材制度及加工方法。包括壕寨制度(基礎城墻做法)、石作制度(石結構與雕刻方法)、大木作制度(木構架方法,柱、梁、枋、額、斗拱、椽等)、小木作制度(門、窗、隔扇、佛龕、道帳的圖式)、瓦作制度、彩畫作制度等。(3)功限:按各作制度,規定了各工種構件產品的勞動定額及用工計算方法,相當于現在的勞動定額。(4)料例:規范了各作制作的用料定額和有關產品質量標準,相當于材料消耗定額。(5)圖樣:規定各作的平面圖、斷面圖、構件詳圖及彩畫圖集,即施工圖。(6)看樣:說明若干規定和數據。《營造法式》比較全面地總結了歷代工匠的土木工程建造經驗,通過制定功限和料例等技術規范和管理制度,達到控制工料消耗、合理用工的目的。為編造預算和施工組織提供了嚴格的標準,既便于生產也便于檢查工程質量。3.清雍正12年(1734)由清工部頒布《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全書74卷。前27卷為27種建筑的結構、尺寸的敘述,如大殿、廳堂、箭樓、角樓、倉庫、涼亭等。用文字和少量附圖詳細說明了27種建筑的形式、構件的大小尺寸及其確定這些尺寸的基本原則,具體規定了應用上的等級差別和做工用料。從28卷到40卷為各種斗拱做法、安裝法,及尺寸。從41卷到47卷為各項裝修(門窗隔扇)、石作、瓦作、土作做法。后24卷為各項用料、各工種勞動力計算和定額,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前面對建筑型制統一規定的基礎上。《工程做法則例》是作為房屋營造工程定式“條例”頒布的,目的在于統一房屋營造標準,加強工程管理制度,同時又是主管部門審查工程做法、驗收工程、核銷工料經費的依據。能夠達到限定用工、用料,便于制定預算、檢查質量、控制開支的最終目的。二、近代工程管理鴉片戰爭以后,我國傳統的建筑生產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工官制度逐漸衰敗,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工部正式撤消,工官制度隨同封建制度一起消亡。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被迫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城市作為通商口岸。近代資本主義的工程建設方式隨之進入中國。上海作為開埠最早的城市之一,是近代帝國主義在東方的經濟中心,上海的建筑管理及其制度成為中國各地的范例,后來國民政府的工程管理組織設置和建筑法規的起草都參照上海租界的情況。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典型意義。1.城市管理機構――工部局。1854年7月,英、美、法三國領事召集居住在租界上的西方人會議,選舉產生了由七名董事組成的行政委員會,不久即改為市政委員會,中文名為工部局。工部局成立后機構和職能不斷擴大,下設工務處負責租界內一切市政基本建設、建造管理等工作。工務處下設的具體職能部門有行政部、土地查勘部、營造部、建筑查勘部、溝渠部、道路工程師部、工場部、公園及空地部、會計等九個部門,管理日常事務。工部局掌握城市建筑工程管理的三大權力:(1)制訂與修改有關建筑章程,如《華式建筑章程》和《西式建筑章程》。(2)建筑設計圖紙的審批,建筑許可證的核發。所有房屋建筑活動均須向工務處建筑查勘部申請建筑許可證,且以設計圖紙通過審批為前提。(3)負責審查營造廠、建筑師開業,審查工程開工營造,公共工程管理(批準預算、招標、監工、驗收、付款等),以及對違章建筑的管理。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全國許多城市仿效租界的市政建設和市政管理體制,全國許多城市如北京、天津、沈陽等也陸續成立了工務局。2.經過許多年對城市建設管理與各工程技術專業規則的地方性探索,國民政府于1938年12月26日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全國性建筑管理法規3.工程建造行業的專業化分工。工程中專業化分工的演變體現在工程承包方式的演變上。我國工程專業化的發展一方面基于我國古代工程中專業化的萌芽,另一方面是由于西方現代工程專業化分工和承發包模式的進入對我國的影響。工程承包經歷“合―分―合”的過程。(1)在古代,社會分工比較簡單,工程建設由業主自營,設計、施工、工程管理是不分的。特別是建筑設計和施工并沒有很明確的界限,施工的指揮者和組織者往往也是建筑設計者本人。14~15世紀營造師首先在西歐出現,作為業主的代理人管理工匠,并負責設計。15~17世紀,建筑師出現,專門承擔設計任務。由此產生了工程建設中的第一次分工――設計和施工的分工。建筑師成為獨立的身份在建設工程中承擔一個獨立的角色,在社會上也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而營造師管理工匠。在我國,到清朝才出現了專業的建筑設計機構――樣房,但其設計者仍然身兼施工管理、設計兩職。(2)在西方,17~18世紀,工程承包企業出現,業主發包,與工程承包商簽訂承包合同。承包商負責工程施工,建筑師負責規劃、設計、施工監督,并負責業主和承包商之間的糾紛調解。在我國,傳統的工匠制度被廢除后,近代資本主義的建造經營方式也引入我國。由于建筑規模擴大,工程承包人不僅要有施工機械方面的資金投入,而且要求參與材料等方面的商業經營。一方面需要掌握建造技術,尤其是西方建筑的新技術;另一方面需要具有經營能力和資金。傳統的工匠已無法適應社會要求,因而開始轉型。不少建筑工匠告別傳統的作坊式經營方式,成立營造廠(即工程承包企業),投入到近代建筑市場的競爭――工程招標中去。到1880年,川沙籍泥水匠楊斯盛開設了上海第一家由中國人創立的營造廠——楊瑞泰營造廠。營造廠屬私人廠商,早期大多是單包工,后期大多是工料兼包。多由廠主自任經理,下設幾名賬房、監工,規模大的增設估價員、書記員、翻樣師傅等。營造廠固定人員較少,在中標,與業主簽訂合同后,再分工種經由大包、中包、層層轉包到小包,最后由包工頭臨時召募工人。對營造廠的開業有嚴格的法律程序和擔保制度,由工部局進行資質審核,最后向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營造廠商被明確地分為甲、乙、丙、丁四等。與現代企業一樣,各級企業有一定量的資本金要求,代表人的資歷、學歷要求,經營范圍和承接工程的規模規定。1893年建成的由楊斯盛承建的江海關二期大樓,為當時規模最大、式樣最新的西式建筑。我國企業家開設的營造廠也逐步形成規模,如顧蘭記、江裕記、張裕泰、趙新泰、魏清記、余洪記等等。(3)在中國,直到19世紀中期,才有現代意義上的專業建筑師。建筑師事務所專門從事設計和工程監理,與承擔施工的營造廠相配合,以滿足新式工程的需要。當時設計(建筑師)、業主和施工三者都是獨立的。(4)因建筑工程的市場化運作,建筑活動涉及技術、管理、經濟等問題,而且越來越復雜,我國在19世紀末出現了工程管理(監督)專業化和社會化發展。在工程上的監督人可分為下列三種:1)由業主方聘請、委派,代表業主利益,一般稱為“工程顧問”、“顧問工程師“,其主要職能是“負責審核設計和監理工程”。在施工現場還有“工場事務員”,常駐工地,協助設計方與施工方對工程進行技術監督。2)設計方委派,代表設計方監督工程施工,保證設計意圖圓滿實現。一般稱為“監工”、“監造”。3)施工方――營造廠商委派,多稱“看工”或“監工”。相當于現在的工地技術員、工程師,專門負責看施工圖紙,交待和監督各分包工頭及各工序的作業狀況。(5)20世紀,工程的承包方式出現多元化發展趨向。1)一方面專業化分工更細致,導致設計和施工進一步專業化分工。工程管理又分投資咨詢、工程監理、招標代理、造價咨詢等。2)同時又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如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承包等。4.工程招標投標的發展。隨著租界的建立,西方建筑技術、專業人員(建筑師、營造廠)的進入,工程招標承包模式也隨之引入我國。招標投標是1864年,由西方營造廠在建造法國領事館時首次引進的,但當時人們還不適應。直到1891年江海關二期工程招標時,竟然“無敢應者”,只有楊斯盛營造廠一家投標。但到了1903年的德華銀行、1904年的愛儷園、1906年的德國總會和匯中飯店、1916年的天祥洋行大樓等,都由本地營造廠中標承建。而在20世紀20~30年代上海建成的33幢10層以上建筑的主體結構全部由中國營造商承包建造。到了20世紀初,工程招標投標程序就已經十分完備。其招標公告、招標文件、合同條款的內容,標前會議、澄清會議、評標方式(商務標和技術標的評審)、合同的簽訂,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等與現代工程是一樣的,或者相似的。到20世紀30年代建筑工程合同條款就相當完善,與現在的工程承包合同差異很小。1925年南京中山陵一期工程的招標中,建筑師呂彥直希望由一個資金雄厚,施工經驗豐富的營造廠承建,他認為在當時上海的幾家大營造廠中只有姚新記營造廠最為理想。原定投標截止時間為12月5日,但直到12月10日還不見姚新記前來投標。因此他一面要求葬事籌備處將招標期限延長4天,一面告知姚新記招標延期,要求姚新記“只要在本月19日上午12點前把投標書送來即可”。招標結束,共7家營造廠投標,姚新記的報價白銀483000兩高居第二位。呂彥直在出席第16次葬事籌委會議時,詳細介紹了各營造廠的資本、履歷等情況,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籌委會同意了他的意見并決定由他出面與姚新記營造廠廠主姚錫舟協商,說服姚新記降低報價至40萬兩為限。幾經協商,最終以443000兩的價格承包。5.通過學習吸收西方近代建筑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新設備,縮小了我國建筑業與發達國家的差異。如電梯是1887年在美國首次使用,到1906年上海匯中飯店就已安裝使用;1894年巴黎的蒙馬特爾教堂首次使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到1908年,上海德律風公司就用上這一技術。1882年上海電氣公司最早使用鋼結構,1883年上海自來水廠最早使用水泥,1903年建造的英國上海總會是上海第一幢使用鋼筋混凝土的大樓,1923年建成的匯豐銀行最早采用冷氣設備。6.工程融資模式。現在人們認為,在國外工程中BOT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而在100多年前我國臺灣巡撫劉銘傳建造臺灣鐵路工程實質上就是采用BOT模式。在清光緒年間,臺灣巡撫劉銘傳要建設臺灣鐵路。給清政府奏折有如下內容:(1)“基隆至臺灣府城擬修車路六百余里,所有鋼質鐵路并火車、客車、貨車以及一路橋梁,統歸商人承辦。議定工本價銀一百萬兩,分七年歸還,利息按照周年六厘。每年歸還數目,再行定議”。(2)“臺北至臺南,沿途所過地方,土沃民富,應用鐵路地基,若由商買,民間勢必居奇。所有地價,請由官發,其修筑工價,由商自給”。即工程土地采用劃撥形式。(3)“基隆至淡水,貓貍街至大甲,中隔山嶺數重,臺灣人工過貴,必須由官派勇幫同工作,以期迅速”。即困難的工程由軍隊施工,這樣工期能保證。(4)“車路所用枕木,為數過多,現在商船訂購未到,須請先派官輪代運,免算水腳”。(5)“車路造成之后,由官督辦,由商經理。鐵路火車一切用度,皆歸商人自行開支。所收腳價,官收九成,償還鐵路本利,商得一成,并于搭客另收票費一成,以作鐵路用度。除火車應用收票司事人等由官發給薪水外,其余不能支銷公費”。(6)“鐵路經過城池街鎮,如須停車之處,由官修造車房。所有站房碼頭,均由商自行修造”。(7)“此項鐵路現雖商人承辦,將來即作官物。所用鋼鐵條每碼須三十六磅。沿途橋梁必須工堅料實,由官派員督同修造”。即工程將來要轉讓給政府,在建造過程中政府必須嚴格控制。(8)“此項鐵路計需工本銀一百萬兩,內有鋼條、火車、鐵橋等項約須銀六十余萬兩。商人或在德廠、或在英商訂購,其價亦須分年歸還。如奉旨準辦,再與該廠議立合同,由官驗明蓋印以后,由商自行歸還,官不過問。如商人另做別項生意,另借洋款,不能以鐵路作抵”。即商人只有經營權,沒有所有權!經過劉銘傳極力倡議,并提出詳細計劃鼓吹,終于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四月二十八日,奉準興建臺灣鐵路。同年五月二十日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至于筑路經費,原預定由商人集資一百萬兩,專供建筑鐵路及橋梁之用。至于地價、車房及人事開支皆歸官方承辦。據當時所聘工程師初估,地價、車房、碼頭及人工四項,即約需銀六十余萬兩。合計共需一百六十余萬兩。為招募商款,發行了鐵路股票,民間響應者甚多。這即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工程項目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該工程上馬后,雖然持續進行,但困難重重。由于人們缺乏經驗,且資金不夠;地形復雜,建造費用比初估多出許多;許多商人觀望不前,融資困難;而且其推動者劉銘傳卸任,最終工程中斷。雖然本工程沒有獲得成功,但它確實是新的融資方式的一種很好嘗試。7.在近代中國工程建設歷史上,以至于在我國近代社會歷史上,詹天佑以及由他負責建造的京張(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該工程于1905年9月動工。它是完全由中國自己籌資、勘測、設計、施工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全長200多公里。此路經過高山峻嶺,地形和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橋梁和隧道很多,工程十分艱巨。詹天佑(1861—1919)勇敢地擔當起該工程總工程師的艱巨任務,面對著外國人“修建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生”的輕蔑與嘲笑,發出誓言:“如果我失敗了,那不僅僅是我個人的不幸,而會是所有中國工程師、甚至是所有中國人的不幸!為了證明中國人的智慧和志氣,我別無選擇”。他勉勵工程人員為國爭光,他跟鐵路員工一起,克服資金不足、機器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等困難,運用他的聰明才智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特別是八達嶺一帶山高坡陡,行車危險的難題,創造性地設計出“人”字形軌道,把鐵軌鋪到八達嶺,這項創新既保證了安全行車,又縮短了隧道長度,出色地完成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京張鐵路原計劃6年建成,在詹天佑和一萬多建筑工人的努力下,經過四年的艱苦奮斗,于1909年9月24日,提前兩年全線通車。原預算的工款為紋銀7291860兩,清朝政府實撥7223984兩,而實際竣工決算僅為6935086兩,較實撥工款節余288898兩,較預算節省356774兩。每公里造價比當時修筑難度較小的關內外鐵路線還低。全部費用只有外國承包商索取價的五分之一,而且工程質量好。在京張鐵路修筑中,詹天佑非常重視工程標準化,主持編制了京張鐵路工程標準圖,包括京張鐵路的橋梁、涵洞、軌道、線路、山洞、機車庫、水塔、房屋、客車、車輛限界等,共49項標準,是我國第一套鐵路工程標準圖。它的制定和實行,加強了京張鐵路修筑中的工程管理,保證了工程質量,為修筑其他鐵路提供了借鑒資料。
從1888年起,詹天佑先后從事津榆、津盧、錦州、萍醴、新易、潮汕、滬寧、滬嘉、京張、張綏、津浦、洛潼、川漢、粵漢、漢粵川等鐵路的修筑,為開創和發展中國鐵路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12年,詹天佑發起組織了“中華工程師會”(后改名為中華工程師學會),并被選為會長。他積極主持學會的工作,開展各種學術活動,創辦出版《中華工程師學會會報》等刊物。
詹天佑作為我國近代工程師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他的業績是我國近代工程界的豐碑,他精神永遠是我國工程界的楷模。三、現代工程管理1.現代工程管理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它的起因有如下幾個方面:(1)由于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大型及特大型工程越來越多,如航天工程、核武器研制工程、導彈研制、大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由于工程規模大,技術復雜,參加單位多,又受到時間和資金的嚴格限制,需要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例如1957年美國北極星導彈計劃的實施項目被分解為6萬多項工作,有近4000個承包商參加。現代工程管理理論和方法通常首先是在大型的,特大型的工程建設中研究和應用的。(2)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計算機技術、運籌學、預測技術、決策技術,并日臻完善,給現代工程管理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方法基礎。由于工程的普遍性和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工程管理的研究、教育和應用也越來越受到許多國家的政府、企業界和高等院校的廣泛重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近幾十年來國內外管理領域中的一大熱點。2.工程管理在近50年的發展中,大致經歷了如下過程:(1)20世紀50年代,國際上人們將系統方法和網絡技術(CPM和PERT網絡)應用于工程(主要是美國的軍事工程)的工期計劃和控制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最重要的是美國1957年的北極星導彈研制和后來的登月計劃。這些方法很快就在工程建設中應用。在我國,學習當時的蘇聯的工程管理方法,引入施工組織設計與計劃。用現在的觀點看,那時的施工組織設計與計劃包括業主的工程建設實施計劃和組織(建設工程施工組織總設計),以及承包商的工程施工計劃和組織(如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分部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等)。其內容包括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組織結構、工期計劃和優化、質量保證措施、資源(如勞動力、設備、材料等)計劃、后勤保障(現場臨時設施、水電管網等)計劃、現場平面布置等。這對我國建國后順利完成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大工程,如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以及后來的原子彈和氫彈計劃等,工程管理者(總指揮)主要為軍人,后逐漸由政府官員、企業經理、技術人員擔任。在對建筑工程勞動過程和效率研究的基礎上,我國的工程定額的測定和預算方法也趨于完善。(2)20世紀60年代,國際上利用計算機進行網絡計劃的分析計算已經成熟,人們可以用計算機進行工期的計劃和控制。并利用計算機進行資源計劃和成本預算,在網絡計劃的基礎上實現了用計算機進行工期、資源和成本的綜合計劃、優化和控制。這不僅擴大了工程管理的研究深度和廣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在20世紀60年代初,華羅庚教授用最簡單易懂的方法將網絡計劃技術介紹到我國,將它稱為“統籌法“,并在紡織、冶金、制造、建筑工程等領域中推廣。網絡計劃技術的引入不僅給我國的工程組織設計中的工期計劃、資源計劃、成本計劃和優化增加了新的內涵,提供了現代化的方法和手段,而且在現代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和應用方面縮小了我國與國際上的差距。在我國的一些國防工程中,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的應用提高了國防工程管理水平,保證了我國許多重大國防工程的順利實施。(3)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上人們將信息系統方法引入工程管理中,開始研究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模型。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工程管理的職能在不斷擴展,人們對工程管理過程和各種管理職能進行全面地系統地研究,如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等。在工程的質量管理方面提出并普及了全面質量管理(TQM)或全面質量控制(TQC),依據TQC(TQM)原理建立起來的PDCA循環模式是工程質量管理中的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把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和PDCA循環方法引入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系列標準)和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中。(4)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機得到了普及。這使工程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應用走向了更廣闊的領域。由于計算機及軟件價格降低,數據獲得更加方便,計算時間縮短,調整容易,程序與用戶友好等優點,使工程管理工作大為簡化、高效率,使尋常的工程承包企業和工程管理公司在中小型工程中都可以使用現代化的工程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收到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果。(5)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進一步擴大了工程管理的研究領域,如工程全生命期費用的優化、合同管理、全生命期管理、集成化管理、風險管理、不同文化的組織行為和溝通的研究和應用。在計算機應用上則加強了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和互聯網技術在工程管理中應用的研究和開發。現代信息技術對工程管理的促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6)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工程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在建設工程領域引進工程項目管理相關制度。主要推行:1)業主投資責任制。在投資領域推行建設工程投資項目業主全過程責任制,改變了以前建設單位負責工程建設,建成后交付運營單位使用的模式。2)監理制度。我國從1988年開始推行建設工程監理制度。3)在我國的施工企業中逐漸推行了項目管理(項目法施工)。1995年建設部頒布了《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質管理辦法》,推行施工項目經理責任制。4)推行工程招標投標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2024-2025學年全國卷Ⅰ語文試題中考模擬題含解析
-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5月質量檢測試題(三模)語文試題含解析
- 組織類型面試題及答案
- 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電動車關鍵技術市場需求試題及答案
- 科學經典試題及答案初中
-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除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電商平臺如何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試題及答案
- 家具市場的客戶細分研究試題及答案
- 職業生涯中的應對變化技巧試題及答案
- CJT 273-2012 聚丙烯靜音排水管材及管件
- 足太陽膀胱經(經絡腧穴課件)
- 感悟考古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北京大學
- DL-T5142-2012火力發電廠除灰設計技術規程
- 2024年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航天知識競賽試題
- DB11∕2075-2022 建筑工程減隔震技術規程
- 鉛鋅礦的冶煉技術進展與設備改進
- 煤礦勞動組織管理培訓課件
- 倉儲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倉庫人員績效考核內容與評分標準
- 混凝土拌合物凝結時間自動計算記錄
- 2022睡眠醫學中心建設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