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生態園規劃設計說明生態園成為集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生態農業示范、生態產品生產、生態房產開發于一體,具有高水平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園區。本園將推出四大生態產品:1、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包括生態觀光(生態景觀觀光、生態農業觀光、生態技術觀光);休閑度假(營造生態旅館,配套生態保健、生態療養等設施);生態餐飲(全部提供綠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魚蝦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態知識、生物科學、自然保護、花卉文化等)、娛樂逗趣(動物馴化逗趣、水上娛樂等)。2、生態農業示范和產業化:通過運用生態系統、持續經營、物質循環、食物鏈、立體種養等理論和技術,形成各種優化的生態農業模式,包括大田立體種養,水體立體種養,水生、濕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形成高效的農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示范和技術指導,在此基礎上,申辦國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廣項目,組織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產,并進行收購、深加工和銷售,提高附加值。3、生態產品生產:包括園林苗木花卉、高檔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檔水產品等等綠色產品的生產。生態產品生產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結合生態農業示范,形成本園的拳頭產品;另一類是結合旅游和生態餐飲,形成本園的特色。4、生態房產開發:生態園優美的環境,為高附加值的生態房產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該項目將是生態園獲取高利潤的主要項目之一。觀光農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摘要:發展觀光農業是“綠色經濟”大背景下的一種自然選擇。許多觀光農業生態園因為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生態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范性不強。文章提出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時應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顧的原則,結合實例探討了具體規劃方案,將生態園建成一個“生態農業示范園”、“觀光農業旅游園”、“綠色食品生產園”及“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范園”,最終實現生態園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和可持續發展。關鍵詞:觀光農業;生態園;生態農業;規劃設計在“綠色”和“生態”概念日漸普及、農業和旅游業產業地位不斷提升的今天,走觀光農業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綠色經濟”大背景下的一種自然選擇。觀光農業是傳統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產物,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旅游[1]。進入21世紀,觀光農業將是重要的娛樂產業,農業觀光園作為觀光農業的主體必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觀光農業生態園就是采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事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范、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2]。但是在一些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許多項目由于盲目開發或規劃不當而慘淡經營。本文就如何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進行規劃和設計方面的探討,以期對觀光農業生態園的設計和建設提供方法上的參考。1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及發展存在問題1.1
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進行生態示范,進一步拓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但一些生態園的設計并沒有結合其建園主要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充分發掘現代生態園豐富的資源內涵,因而造成園內功能分區不明確、旅游路線設計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資源。另外,以旅游度假為主題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較遠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園區提倡采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致使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1.2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不強生態園開發既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農業和旅游開發齊頭并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籍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情,大建別墅和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游主題。如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農業生產和布局單一,沒有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游”特色和“綠色產業”優勢,導致觀光性不強;在開發旅游產品時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植精品”的觀念,缺乏拳頭產品和特色產品。所以整個生態園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沒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終導致旅游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度開發。因此,在制定規劃和投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游”的主題,失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1.3
生態示范作用不強觀光農業生態園是采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有些生態園開發只以觀光農業為幌子,單純追求營利,沒有采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生產的無公害產品也是以高投入換來高產出,沒有完全遵循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這種缺乏文化內涵的生態園經濟,其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將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難起到相應的生態農業示范作用,同時也不具備通過有機農業來進行綠色食品生產的能力,很難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1.4
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范性不強生態旅游,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觀光旅游,它更是一種注重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游活動和教育活動。觀光農業作為傳統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游[3]。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白,這一空白與我們現代農業發展新方向——觀光農業形成了完美的互補,旅游科普就理所當然成了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發展的新方向。大多數生態園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環保教育宣傳基地,無法為當地大中專院校提供課外實習基地和小學環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導游素質較低,所以生態園很難發揮相應的教育功能,對周邊地區推廣和示范現代農業技術的效用性不強,無法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2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原則和總體思路2.1
規劃原則和指導思想2.1.1
因地制宜,綜合規劃設計生態園規劃應充分考慮原有農業生產的資源基礎,因地制宜,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水電、食宿及娛樂場和度假村的進一步建設等[4]。另外,生態園規劃必須結合生態園所處地區的文化與人文景觀,開發出具有當地農業和文化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旅游精品,服務社會。2.1.2
培植精品,營造主題形象基于觀光農業生態園缺乏拳頭產品,難以深度開發的現狀,生態園規劃應以生態農業模式作為園區農業生產的整體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態旅游型觀光農業精品。另外,要發揮生態園已有的生產優勢,采用有機農業栽培和種植模式進行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體現農業高科技的應用前景,形成產品特色,營造“綠色、安全、生態”的主題形象。2.1.3
效益兼顧,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園的規劃設計以生態學理論作指導思想,采用生態學原理、環境技術、生物技術、和現代管理機制,使整個園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經過科學規劃的生態園主要是以生態農業的設計實現其生態效益;以現代有機農業栽培模式與高科技生產技術的應用實現生態園的經濟效益;以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實現它的社會效益。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者相統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落葉樹占20%~30%,保證園內四季常青。總之,全園內植物布局目的,既達到各景區農業作物與綠化植物的協調統一,又要避免產生消極影響(如綠化植物與農作物爭奪外界自然條件等)。4
小結“農業生態示范園”以生態學原理作指導,在全園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系統,使農林牧漁各業科學組合,各種模式物盡其用。最終達到充分利用太陽能,充分利用和保護土壤、水源和生物等農業資源的目標,為生態園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綠色食品生產園”建設采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有機農業栽培方式,主要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可作為生態園的拳頭產品,突破國際“綠色壁壘”,打開廣闊的國際市場進行出口創匯,將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觀光農業旅游園”和“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建設用美學和園藝核心技術,開設各種旅游配套設施,大力發展旅游科普,必將產生前所未有的社會效益。三個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生態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為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邁進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探討方向[10]。隨著農業技術進步、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模式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它堅持多產業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將第一、三產業有機結合使現有農業發揮多種功能;同時園區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也為生態農業走上產業化,即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進行了模式上的探討;最后,這一生態園的構建模式也會對周邊地區生態農業的建設提供示范作用,為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參考文獻:[1]
李同升,馬慶斌.觀光農業景觀結構與功能研究:以西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為例[J].生態學雜志,2002,21(2):77-80.LITS,MAQB.Researchonagri-tourismwithlandscapetheory:casestudyintheXi’anmodernagricultur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zone[J].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02,21(2):77-80.[2]
葉瀅,劉杰.城郊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初探:以南昌市郊揚子洲鄉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01,12:214-217.YEY,LIUJ.Thepreliminarystudyofleisureagri-tourismdevelopmentinoutskirtsofcity:casestudyintheYangzizhoucountrysideofNanchangcityskirts[J].JiangxiSocialScience,2001,12:214-217.[3]
保印.21世紀的生態農業模式農業觀光園[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30(3):68-70.LIBY.Agricultureandtourismgardenofecologicalagricultureinthe21stcentury[J].JournalofHenanVocation-Technicalteacherscollege,2002,30(3):68-70.[4]
華,馬曉燕,冷平生.淺析觀光農業類型和規劃要點[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2,17(2):23-27.GUOCH,MAXY,LENGPS.Thepreliminarystudyoftheclassificationandplanningoftouragriculture[J].JournalofBeijingAgriculturalCollege,2002,17(2):23-27.[5]
章家恩,陸敬雄,張光輝,等.鴨稻共作生態農業模式的功能與效益分析[J].生態科學,2002,21(1):6-10.ZHANGJE,LUJX,ZHANGGHetal..Studyonthefunctionandbenefitofrice-duckagroecosystem[J].EcologicScience,2002,21(1):6-10.[6]
王作喜,閡祥亭.稻作區生態農業模式探討[J].農業環境保護,1994,13(2):93-96.WANGZX,HEXT.Discussionofagroecosystemmodeinricearea[J].Agro-environmentalProtection,1994,13(2):93-96.[7]
孫振友,宗成順,王衛東,等.“四位一體”高產高效農業技術的試驗[J].中國沼氣,2000,18(2):37-39.SUNZY,ZONGCS,WANGWDetal..Examinationofagriculturaltechnologyon“fourfocusinone”highproductionandhighefficiency[J].ChinaBiogas,2000,18(2):37-39.[8]
馮慧來.“五位一體”無公害生態農業模式的研究及應用[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31(3):17-20.FENGHL.TheresearchandimplicationoftheharmlessecologicalagricultureModel[J].JournalofHenanVocation-TechnicalTeachersCollege,2003,31(3):17-20.[9]
鄭業魯,廖森泰.廣東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思路和項目規劃原則探討[J].軟科學,2002,16(5):34-38.ZHENGYL,LIAOST.TheexplorationofdevelopmentthoughtofGuangdongtourismagricultureandtheprinciplesofprojectPlanning[J].SoftScience,2002,16(5):34-38.[10]
韓麗,段致輝.觀光農業及其可持續發展[J].現代化農業,2000(9):2-3.HANL,DUANZH.Agri-tourismanditssustainabledevelopment.ModernAgriculture,2000(9):2-3.PlanninganddesigningoftourismagriculturalecosystemparkWANGGuo-li,LUOHai-feng,CHENMing-chun,LIQiu-ming,HONGBing-bingDepartmentofLifeScience,HuizhouUniversity,Huizhou,Guangdong516007,ChinaAbstract:Itisanaturalchoicetodevelopagro-tourismunderthegreatbackgroundof‘greeneconomy’.Manytourismagriculturalecosystemparklacksthescientificplanninganddesigningandmanagement,whichresultsinthefaintnessoftourismimage,poorsightseeing,ecologicaldemonstrationfunction,popularscienceeducationandagriculturalS&Tdemonstration.Inthispaper,itissuggestedthattheplanningan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