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2.2章抗體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_第1頁
(23)-第2.2章抗體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_第2頁
(23)-第2.2章抗體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_第3頁
(23)-第2.2章抗體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_第4頁
(23)-第2.2章抗體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2章抗體19世紀80年代后期,學者們在研究病原菌的過程中,發現在感染者的血清中有“殺菌素”(bactericidins),這就是最早發現的抗體。限于有限的實驗條件和實驗方法,直至1963年,Edelman與RodneyRobertPorter(Sanger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結合兩人多年的研究結果,才提出了比較成熟的抗體分子模型。(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和圖片)那么,什么是抗體?抗體是一種由B細胞識別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并由漿細胞合成與分泌的、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的、能夠與相應的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抗體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和圖片)人的抗體可以分為5類(class),分別是IgA,IgD,IgE,IgG,IgM。根據Ig輕鏈恒定區氨基酸組成和排列的不同,可將輕鏈分為κ和λ兩型(type)。在λ型輕鏈恒定區內氨基酸組成又存在微小差異,由此將λ鏈分為4個亞型(subtype,λ1-λ4)。(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和圖片)不同抗體的重鏈和輕鏈在靠近N端的約110個氨基酸的序列變化很大,稱為可變區(V區),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分別稱為VH和VL。重鏈和輕鏈在靠近C端的氨基酸序列相對穩定,稱為恒定區(C區)。重鏈和輕鏈的恒定區分別稱為CH和CL。抗體的可變區用于識別和結合抗原,而恒定區則用于啟動下游效應,比如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和圖片)抗體的可變區又可以細分為互補決定區(CDR)和骨架區(FR,FR1-FR4),所以可變區的結構可以簡單的表示為FR1-CDR1-FR2-CDR2-FR3-CDR3-FR4。互補決定區序列高度可變,而框架區序列則相對恒定。(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抗體在我們人體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呢?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組織液、外分泌液、黏液及某些細胞膜表面。前面我們提到抗原有3種性質,那么,(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抗體有哪些性質呢?與抗原相比較,抗體有3方面的特性:(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和圖片)第一個特性是特異性。抗體分子中與抗原表位結合的區域稱為抗體可變區,由重鏈可變區和輕鏈可變區構成。在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中,各有3個區域的氨基酸類型和排列順序高度可變的區域,稱為抗體超變區,又稱為互補決定區(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gion),簡稱CDR。抗體超變區形成一個與抗原部位互補的溝槽,決定抗體結合抗原的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個特性是多樣性。不同抗原刺激B細胞所產生的抗體類型不同,呈現多樣性。自然界中抗原種類繁多、分子結構千差萬別,每種抗原常含有多種表位。這些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包括針對各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以及針對同一抗原表位的不同類型的抗體。因此,機體對任一種或者任一類抗原所產生的抗血清或抗體,實際上是異質性抗體,即可變區不同的抗體的總和。抗體的第三個特性是免疫原性。抗體的化學性質是蛋白質,故其本身也具有免疫原性,可激發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根據抗體引起的是異種、同種、異體或者自體免疫應答,將抗體的免疫原性分為:同種型(isotype)、同種異型(allotype)和獨特型(idiotype)。(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和圖片)同種型是指同一物種內所有個體均具有相同的Ig抗原特異性結構。同種型抗體的抗原決定簇存在于CH和CL。根據CH的不同,抗體可以有類和亞類的劃分;根據CL的不同,抗體可以有型和亞型的劃分。免疫學檢測中,抗抗體即常說的二抗,就是基于同種型的存在。比如可以用小鼠的IgG免疫家兔,制備兔抗小鼠IgG,反過來,也可制備小鼠抗兔IgG。(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同種異型(allotype):是指同一物種內不同個體間的抗體免疫原性的差別。(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獨特型(idiotype):是指同一個體內不同B細胞產生的抗體其可變區各具自備獨特的抗原決定簇結構。每個抗體的V區存在5-6個個體特異性的氨基酸結構,稱為獨特位(idiotope)。這些獨特位可以作為抗原表位誘導抗獨特型抗體(anti-idiotypeantibody)的產生。以抗體1作為抗原,如果獨特位是抗體1骨架區附近的結構,它誘導產生的抗體不會影響抗體1與抗原的結合。如果獨特位是抗體1與抗原表位結合的部位,它誘導產生的抗體可模擬抗原并競爭性抑制抗體1與抗原的結合,為抗原的"內影像"。如果獨特位是抗體1與抗原表位結合的部位,它誘導產生的抗體能部分抑制抗體1和抗原的結合。剛才介紹了抗體的3個特性,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抗體的分類。(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免疫測定中所用的抗體可分為3種:多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抗體。(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首先,來看一下多克隆抗體。用抗原免疫動物可以獲得含有特異性抗體的血清,即我們常說的抗血清。因為血清中的抗體是多個抗原表位刺激不同B細胞克隆而產生的抗體,所以可以認為是多種單克隆抗體的混合物,因此又稱為多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既有優點,又有缺點。優點是制備簡單、親和力高,可與抗原的多個表位結合。缺點是不均一,容易發生交叉反應,且抗體批間差異大。(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第二種免疫測定中常用的抗體是單克隆抗體。它的優點同時也是它的缺點:結構單一、純度高。這一方面導致其不會發生交叉反應,另一方面導致了其應用于雙抗體夾心法時,必須應用兩種針對不同抗原表位的單抗。(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第三種免疫測定中常用的抗體是基因工程抗體,它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對編碼抗體的基因按不同需要進行加工改造和重新裝配,經轉染適當的受體細胞所表達的抗體。目前應用于臨床治療的抗體多為基因工程抗體。剛才我們介紹了免疫測定中常用的抗體類型,那么,在機體內,B細胞產生抗體的過程遵循什么規律?最后,我們來看一下抗體產生的規律:抗原初次進入機體所引發的免疫應答稱為初次應答;初次應答中所形成的記憶細胞再次接觸相應抗原刺激后,產生迅速、高效、持久的應答,稱為再次應答。(在介紹此標紅部分內容時插入下面的文字和表格)初次應答和再次應答過程中,抗體的產生具有一定的規律,主要可歸結為以下5個方面:第一點,再次應答的潛伏期短,大約為初次應答潛伏期的1/2;第二點,再次應答抗體濃度增加快,抗體水平較初次應答高;第三點,再次應答抗體維持時間長;第四點,再次應答所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