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_第1頁
2023年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_第2頁
2023年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_第3頁
2023年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_第4頁
2023年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醫療信息化行業研究報告目錄TOC\o"1-4"\h\z\u一、政策驅動下,醫療信息化將迎來發展春天 PAGEREFToc357359617\h41、醫療信息化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手段 PAGEREFToc357359618\h42、醫療體制改革與智慧城市建設共同驅動行業快速發展 PAGEREFToc357359619\h53、由HIS走向CIS和區域醫療是必然趨勢 PAGEREFToc357359620\h7(1)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 PAGEREFToc357359621\h8(2)臨床管理信息系統(CIS) PAGEREFToc357359622\h8(3)區域醫療管理信息系統(GMIS) PAGEREFToc357359623\h9三、醫院信息化走向應用深化,區域醫療建設即將全面鋪開 PAGEREFToc357359624\h91、醫院信息化與區域醫療將是建設主戰場 PAGEREFToc357359625\h92、基層醫院以信息化普及為主,大型醫院走向應用整合 PAGEREFToc357359626\h113、區域醫療即將進入試點后的全面鋪開建設階段 PAGEREFToc357359627\h13三、美國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PAGEREFToc357359628\h161、政策驅動行業快速發展,領先廠商份額不斷提升 PAGEREFToc357359629\h16(1)醫療服務需求大增導致醫療機構信息化投入內在動力增加 PAGEREFToc357359630\h17(2)醫療改革等政策給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外部推動 PAGEREFToc357359631\h172、Cerner:深耕醫療信息化,享受行業增長與份額提升雙重帶動 PAGEREFToc357359632\h19(1)業務線擴展 PAGEREFToc357359633\h20(2)市場份額增加 PAGEREFToc357359634\h21(3)營業利潤率提高 PAGEREFToc357359635\h213、與美國相比,國內醫療信息化尚處于發展初期 PAGEREFToc357359636\h23四、行業標桿分析:衛寧軟件 PAGEREFToc357359637\h261、高度專注的醫療信息化廠商 PAGEREFToc357359638\h262、復制Cerner成長之路,成就醫療信息化行業王者 PAGEREFToc357359639\h27(1)專注帶來競爭優勢,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Cerner” PAGEREFToc357359640\h27(2)區域擴張帶來新客戶增加,老客戶應用深化空間很大 PAGEREFToc357359641\h29①區域擴張 PAGEREFToc357359642\h30②現有客戶需求深化 PAGEREFToc357359643\h31③對其他供應商進行替代 PAGEREFToc357359644\h32(3)費用增長最高峰已過,業績增速將迎來向上拐點 PAGEREFToc357359645\h333、盈利預測 PAGEREFToc357359646\h35(1)關鍵假設及盈利預測 PAGEREFToc357359647\h35(2)風險因素 PAGEREFToc357359648\h36①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PAGEREFToc357359649\h36②新技術、新應用需求不確定性風險 PAGEREFToc357359650\h37一、政策驅動下,醫療信息化將迎來發展春天1、醫療信息化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手段現階段醫療衛生狀況不容樂觀,“看病難、看病貴”是行業基本矛盾,通過信息化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提高醫療效率是解決問題有效的途徑,因此,在“新醫改”方案中,醫療信息化被作為支撐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受到了空前的重視。通過醫療信息化的深入應用,醫療服務機構可以更好地面對日益增長的長期病患與醫療護理人員短期的供求矛盾,實現服務效率的提升和醫療差錯率的下降;對于病人來說,信息化可以有助于其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同時醫療成本也能得到有效降低。2、醫療體制改革與智慧城市建設共同驅動行業快速發展由于信息化對于推動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國家近年來不斷相關政策,大力支持與鼓勵行業發展。2023年7月,衛生部發布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把信息化建設納入衛生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這是首次對醫療信息化的重要性做了明確。2023年,新醫改方案正式發布,提出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四梁八柱”,信息化被定位為醫改的重要環節和唯一的技術支撐。自此,醫療信息化行業進入了加速成長期。2023年底,衛生事業“十四五”規劃發布,確定了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路線圖,即“3521工程”:建設3級衛生信息平臺,加強公共衛生等5項業務應用,建設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2個基礎數據庫和1個專用網絡。醫療信息化的具體建設內容得到明確。2023年8月,衛生部發布《“健康中國2023”戰略研究報告》,提出將投入611億元建設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包括大型綜合醫院信息化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全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平臺三項工作。此外,衛生部還不斷推動的醫療信息化試點工作,包括公立醫院改革信息化、中西部地區村衛生室信息化建設項目等,同時,衛生部還制定了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等行業標準,這些都加速了行業對醫療信息化產品的需求。除了醫改等政策推動外,在國內各個城市正在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中,醫療信息化作為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也成為了地方政府的投入重點。各地將以財政預算資金、專向基金投入等方式,完善醫院信息化系統及公共衛生平臺建設。我們認為在醫療體制改革以及各地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的驅動下,我國醫療信息化行業將迎來加速發展階段。3、由HIS走向CIS和區域醫療是必然趨勢醫療信息化經歷三個階段:醫院管理信息化(HIS)階段、臨床管理信息化(CIS)階段和局域醫療衛生服務(GMIS)階段。(1)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系統以收費為中心,其建設起步的時間最早,滲透率相對較高。目前,部分三級醫院及部分先行的二級醫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輪HIS系統建設,部分先進的三級醫院已進入HIS系統整合階段;而大部分一級醫院及部分二級醫院,以及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機構目前還處于HIS系統建設階段。(2)臨床管理信息系統(CIS)其應用是以病人為中心,醫生可使用電子化醫囑錄入系統錄入處方、醫囑和檢查申請單,查詢檢查結果,建立電子病歷。這套系統將實現醫療文件“無紙化”,提高診治的自動化,并為區域醫療的開展打下基礎。目前,中國的大型醫院正處于CIS系統建設的高峰期。由于各子系統的部署和運營處于相對獨立的階段,信息化建設比較發達的醫院已經開始進行集成。(3)區域醫療管理信息系統(GMIS)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為醫療服務提供者、衛生管理機構、患者、醫療支付方以及醫藥產品供應商等機構提供以數字化形式搜集、傳遞、存儲、處理衛生行業數據的業務和技術平臺,以支持醫療服務、公共衛生以及衛生行政管理的工作過程。GMIS更多的是數據中心平臺的建設,目的是在區域內實現醫院與醫院、醫院與各級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通信。從整體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正處在由HIS向CIS和GMIS過渡的階段。根據衛生部統計,國內醫療機構中,60%的信息管理系統還處于以財務管理為主的階段,30%的信息管理系統進入了以臨床為主的綜合管理系統階段,還有10%左右采用較為全面的一體化的信息系統解決方案。我們認為,CIS和GMIS將成為“十四五”期間醫療信息化的發展重點。三、醫院信息化走向應用深化,區域醫療建設即將全面鋪開1、醫院信息化與區域醫療將是建設主戰場在新醫改推動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推動下,國內醫療信息化行業呈快速發展態勢。據IDC預測,2023年國內醫療行業IT開支達到176.6億元,而2023年將達到339.9億元,復合增速達到17.8%。不過,從醫療信息化龍頭企業訂單增速以及人員擴張反映的業務預期來看,我們認為IDC的預測偏保守。從建設與應用主體的角度,醫療信息化可以分為醫院信息化與區域醫療兩個領域。醫院信息化包含了HIS系統與CIS系統,主要是以電子病歷為核心,在醫院管理與臨床信息化兩個層次上進行資源的優化配臵和業務流程改善,幫助醫院降低運營成本、改善病人體驗、降低醫療差錯,實現醫院從以行政管理為中心、以醫生診療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區域衛生信息化以電子健康檔案系統的建設為核心,通過IT技術將醫療保健資源與服務進行連接與整合,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和醫療效率的提高。區域衛生信息化目前處于發展初期,增速較高。2、基層醫院以信息化普及為主,大型醫院走向應用整合醫院的業務主要包括臨床業務和醫院管理業務兩大類,相應地,醫院信息化建設也以支撐臨床與醫院管理為核心任務。由于不同的醫院信息化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其建設重點也存在一定差異。基層醫院的信息化剛剛進入到普及階段,HIS系統的建設是當前主題。這些機構普遍呈現規模小、收入水平低、盈利能力弱等特點,在信息化投入的動力與能力方面均顯不足,因此,從2023年開始,伴隨著新醫改的推進,政府開始以財政資金作為支持,推動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的建設。具體項目包括縣醫院能力建設、中西部地區村衛生室信息化建設等,這些項目極大地推動了信息系統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普及。大型醫院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而言處于較高水平,目前其正進入臨床信息化應用建設階段。這一階段的信息化以電子病歷為核心,并圍繞與電子病歷相關的醫療業務和管理業務,促進信息資源在臨床醫療和運營管理中的高效利用,最終形成全院級別的完善的醫療信息系統。很多投資者認為大型醫院各個部門的信息化已經建設多年,以電子病歷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平臺建設不會帶來明顯的需求增加,但我們的觀點與此相反。這些機構此前建成的信息系統分散在醫院內的不同科室,相互之前缺乏互聯互通,沒法實現系統協同和醫療信息共享,而如果對照衛生部出臺的相關標準,即便是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三甲醫院,其信息化建設水平多數也才處于7級標準中的第2級或第3級,繼續升級的空間仍然很大。目前信息化投入占醫院收入的比重大約在0.5%-0.8%左右,我們預計隨著政府投入以及醫院自身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提升,IT投資占收入的比重將快速提升。按照醫院收入復合增速15%(過去5年復合增速達到了22.4%)、信息化投資占比達到1.2%的中性假設計算,2023年醫院信息化行業規模將達到248.2億元,復合增速為32.1%。3、區域醫療即將進入試點后的全面鋪開建設階段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十四五期間將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實現爆發式增長。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旨在通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連接區域內醫療機構的業務信息系統,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節省醫療經費投入同時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在新醫改啟動之前,區域醫療的建設基本是空白,而“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建設“3521工程”,其中即包括了建設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3級衛生信息平臺,在《“健康中國2023”戰略研究報告》中,建立區域性醫療平臺也是醫療信息化的三項重點工作之一。2023年3月,衛生部提出以3.22億作為引導資金,支持16個試點城市建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后又增加了北京作為試點,從而拉開了區域醫療平臺建設的大幕。除了這17個試點城市以外,其他省市也都積極進行相關的規劃、部署與建設工作。我們預計,隨著試點城市的項目逐步進入到驗收階段,區域醫療的建設即將進入到試點之后的全面推廣和全面開花的階段。2023年至2023年,中央財政連續3年增加對衛生信息化的投入,合計投入達到95億元,我們預測未來3年國家對醫療衛生信息化的投入將繼續增加,同時用于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比例也將進一步提升。按照投入增速30%,區域醫療占比25%計算,未來三年僅中央財政對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就將達到31億,加上地方政府的相應投入(如果僅以1:1計算),未來三年我國區域醫療信息化市場將超過62億。三、美國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政策驅動行業快速發展,領先廠商份額不斷提升美國作為醫療行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其醫療信息化的發展水平也較高,因此,研究美國醫療信息化行業的發展歷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國醫療信息化的發展與方向。美國的醫療信息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迄今為止共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1)80年代及以前:以財務系統建設為核心,主要關注收費與財務應用;2)90年代:以臨床信息化建設為核心,但主要局限于部門級應用;3)2023年以后:以電子病歷為核心,強調全院級別的應用系統整合;4)2023以后:醫療信息的互聯與共享成為建設重點。進入到2023年以后,美國醫療信息化經歷了快速發展,10年之間行業整體規模增加了近4倍至16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13%,明顯高于其他細分領域信息化行業。我們認為,行業的發展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驅動:(1)醫療服務需求大增導致醫療機構信息化投入內在動力增加隨著二戰后“嬰兒潮”出生的人逐步步入中老年期,其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開始快速增長,由此造成了醫療開支在GDP中的比重不斷提升。需求的持續快速增加給醫療機構的運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充分利用IT技術來提升運行效率成為醫療機構的必然選擇。(2)醫療改革等政策給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外部推動醫療開支的快速增加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另外,傳統操作方式帶來的效率低下、醫療差錯頻出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立法機關、政府與保險機構不斷出臺各類措施,要求與鼓勵醫療行業提高信息化的利用水平。這些政策都直接或間接地驅動了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另外,在行業快速發展中,行業競爭格局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技術架構領先且能夠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的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而其他公司則經歷了市場地位的持續下降。我們認為這是由兩方面因素導致的:1)單一供應商策略漸成主流:在部門級應用占據主導的90年代,IT系統的建設與投資是分散而孤立的,一家醫院往往會選擇多家供應商,從而形成了較為分散的行業格局;而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醫療機構越來越傾向建設全院級別的、高度整合的系統,以達到更好的信息交互并降低系統建設、維護成本,“單一供應商”的策略日漸普及,因此,產品線完整、技術架構先進的企業市場優勢不斷凸顯。2)政策要求提高帶來供應商切換: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提出將投入350億美元來激勵醫療信息化建設,但前提條件是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要達到“有意義的使用”(meaningfuluse)標準。由于一些技術水平與能力不足的供應商難以保證醫院達到相關標準與要求,醫院只能進行供應商切換與系統重建,這導致了優勢醫療IT企業的份額不斷提升。2、Cerner:深耕醫療信息化,享受行業增長與份額提升雙重帶動Cerner成立于1979年,總部位于密蘇里州北堪薩斯城,目前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醫療信息化廠商之一,市值超過了160億美元。我們認為Cerner的發展路徑與發展戰略值得國內的醫療信息化廠商借鑒與參考。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節奏,尤其是從2023年以來的12年間,公司呈現了更好的收入穩定增長與盈利能力增加,收入復合增速達到了17%,而經營性凈利潤復合增速更是高達28.1%。我們認為公司的快速成長主要來源于三方面:業務線擴展、市場份額增加以及營業利潤率的提高。(1)業務線擴展公司于上世紀80年代初一款軟件產品PathNet,在此之后,公司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形成了覆蓋醫院管理、臨床應用的全系列解決方案,同時,公司還不斷擴展服務業務,使得公司對醫療機構而言不僅是單純的IT解決方案供應商,而成為了緊密的業務合作伙伴。(2)市場份額增加由于Cerner解決方案的強大競爭力,公司收入增速一直高于行業整體水平,領先地位不斷增強。公司所有軟件產品都基于統一的數據架構“HNA”及在此基礎上打造的Millennium平臺,能夠實現信息的充分共享與應用的無縫集成;同時,公司的產品從全面性方面也優于競爭對手,可以滿足用戶對臨床信息化與醫院管理信息化融合的需求。(3)營業利潤率提高2023-2023年間,公司毛利率方面的變化并不明顯,但是營業利潤率卻連續10年環比提升,由8.3%升至22.9%。我們認為,項目實施效率的提高與軟件研發成本壓力的下降是公司盈利能力不斷增加的主因。實施方面,公司通過推出針對自動化的實施工具Bedrock,將工作量壓縮了30%-50%,從而大大壓縮了實施周期與成本;軟件研發方面,由于公司產品化程度較高,因此隨著客戶數量的快速增長,公司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例不斷下降。由于這兩方面的因素,公司人均效率不斷提高,過去12年間,公司收入規模增加了5.6倍,但是員工增加僅有2.8倍。3、與美國相比,國內醫療信息化尚處于發展初期我們認為中國兩國的醫療信息化有著很強的相似性與可比性,從兩者的對比分析中,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與預測國內醫療信息化行業的發展趨勢。首先,中美兩國醫療行業的信息化滲透率都還處于較低水平,投入比例有待提升。據估計,目前美國醫療行業IT滲透率僅僅達到30%左右,與金融、制造業90%左右的滲透率相比相差甚遠,中國的情況也是如此。因此,兩國未來都將加大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據估計,美國醫療機構一般把收入的3%-5%用于投入信息化建設,預計到2023年相關比例將達到10%-12%,而中國醫療機構的信息化投入比例僅為0.5%-0.8%左右,具備極大的提升空間。從發展階段來看,美國醫院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工作已基本完成,臨床管理應用系統的整合工作也已較為完善,目前正努力實現醫療流程的閉環式管理與臨床決策支持;而中國多數醫療機構還處于醫院管理信息化建設階段,只有部分信息化水平較高的醫院正在進行臨床應用系統的整合。我們認為,由于臨床信息化的需求潛力與空間遠大于醫院管理信息化,因此當國內進入臨床信息化建設階段后,行業的發展節奏將有所提速。而從美國尚有62%的醫院尚未實現醫療流程的閉環式管理中可以看出,中國的醫療的信息化發展之路可以看得很遠。行業競爭格局方面來看,美國醫療信息化行業的競爭格局已趨于穩定,在大型醫院的臨床信息化市場,前6家企業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90%,而中國目前還處于群雄混戰的階段,全國從事醫療信息化企業多達五六百家,規模最大的企業其市場份額預計也才達到10%左右。我們認為隨著醫療機構對信息化需求的不斷深化,優勢企業的份額有望不斷提升,5年內國內醫療信息化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達到20%左右的水平。我們認為,整體而言美國目前仍處在信息化的快速成長期,而中國與之相比,尚處于更加早期的階段。隨著中國政府對醫療信息化投入的積極鼓勵,以及醫療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帶來醫療支付制度等方面的變革,國內醫療信息化行業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而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市場份額將走向逐漸集中。四、行業標桿分析:衛寧軟件1、高度專注的醫療信息化廠商衛寧軟件是一家專注于醫療衛生信息化軟件研發、銷售和服務的企業,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領先的市場地位。公司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醫療管理模式,致力于為醫療信息化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過去4年,公司借助政策刺激和行業快速發展的東風,收入與凈利潤的復合增速分別達到了25.4%和32.7%。與其他很多公司以事業部的形式開展醫療信息化業務不同,衛寧軟件的全部業務,無論是軟件、硬件銷售還是技術服務,都是圍繞醫療行業展開。我們認為,由于醫療信息化的復雜性與專業性,只有保持高度專注并持續投入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行業中的“長跑冠軍”,而公司在產品與解決方案及服務方面均已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未來其優勢還將進一步凸顯。我們認為,隨著新醫改的繼續深入,各項投入和政策將逐步落實,醫療信息化行業已進入高速成長期;而自公司成功上市之后,品牌優勢逐漸凸顯,知名度進一步提高,這些因素都將有利于將公司的產品和業務在全國的拓展。此外,從短期來看,我們認為公司區域擴張已初見成效,人員擴張與費用增加的速度也將適度放緩,未來在收入維持高速增長的同時,費用率有望進入下降通道,公司將在今年迎來業績增速的向上拐點。2、復制Cerner成長之路,成就醫療信息化行業王者(1)專注帶來競爭優勢,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Cerner”我們認為在國內醫療信息化行業大發展的過程中,衛寧軟件能夠憑借其對行業的高度專注、完善而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以及積極的區域市場拓展,成長成為類似于Cerner的行業龍頭企業。與Cerner一樣,衛寧自成立之日起便一直專注于醫療信息化行業。從美國的醫療IT行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已經看到,由于醫院業務的高度復雜性以及對信息化的較高要求,只有專業化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才有可能滿足用戶日益深化的應用需求,而信息系統集成及醫療設備類企業,其在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努力最終都算不上成功。我們認為國內也將出現這樣的趨勢,公司將努力復制Cerner的成長之路,不斷擴大在行業內的領先優勢。Cerner通過不斷擴充產品線,在實現了規模擴張的同時增加了用戶粘性,公司也以醫院管理信息化系統起步,不斷進行產品線擴展,形成醫院管理信息化、臨床管理信息化以及公共衛生信息化三大類產品體系。在此基礎上,公司還不斷進行前瞻性產品的研發與儲備,如智慧醫療平臺、臨床知識庫、大數據分析系統等,以滿足用戶逐漸深化的應用需求。另外,公司還將不斷拓展服務業務,在擴大收入的同時實現客戶關系的鞏固與加強。另外,我們看到,當美國醫療機構進入到全院級別信息化建設階段時,Cerner憑借著解決方案的優勢實現了市場份額的提升,我們認為衛寧也即將經歷這樣的變化。Cerner通過基于統一技術平臺進行研發,使得其產品在全面性與一體化方面優勢突出,而衛寧也通過“柔性產品化”的研發模式,實現了產品體系持續保持臺階式上升,在解決方案完整性與應用深度方面不斷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我們認為,公司通過不斷擴充產品線,其業務基礎將日漸扎實,而在良好研發模式的支撐下,公司在產品與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優勢有望進一步凸顯。我們認為,衛寧作為一家專業化的醫療信息化廠商,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Cerner”。(2)區域擴張帶來新客戶增加,老客戶應用深化空間很大伴隨著行業進入快速發展軌道,衛寧軟件過去幾年也保持了較快增長。我們認為三方面驅動因素將支撐未來公司仍能保持高速發展:1)區域市場擴張帶來新客戶與新需求;2)原有客戶信息化需求升級帶來增量需求;3)供應商切換給公司帶來的市場份額提升。①區域擴張公司地處上海,客戶此前也主要集中于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不過,從2023年開始,公司開始大力進行區域拓展,先后在設立了6大營銷中心以及10余家分公司與子公司。與此相對應的是,公司華東以外市場近3年收入復合增速達到59%,占比不斷提升。我們認為公司的全國性營銷網絡建設已日漸完善,區域拓展將從投入期步入收獲期。在區域擴張中,公司將主要精力用于基層醫院信息化及區域醫療市場,我們認為這樣的策略是合理的。高等級醫院已有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礎,公司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對原有供應商的集中替換;而基層醫院信息化以及區域醫療平臺處于集中建設期,業務機會明顯。通過承擔區域醫療平臺項目,再以此為基礎向基層醫院的管理及臨床信息化進行延伸,公司可以實現以點帶面的市場擴張。我們了解到,在陜西、新疆等地,公司已經開始實踐這樣的模式,我們認為在這樣的模式有很好的復制前景。②現有客戶需求深化隨著醫療機構內部管理與臨床業務對信息化依賴程度的不斷加深,其對信息化的需求是逐漸增多而不是減少的,而且,目前國內醫院的信息化水平還遠算不上完善,因此,醫院每年都將對信息化進行追加投入。從公司的情況來看,每年公司新簽訂單中有一半左右是來自于老客戶,呈現著非常好的持續性及增長性。我們認為既有用戶應用升級有很大空間。以上海為例,公司在該地區份額穩定,2023年卻實現了60%的收入增長,我們認為這體現了既有用戶的需求增加潛力。而從今年開始,申康還計劃將市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由目前的2-3級提升到4級,實現整個診治過程的閉環式管理,這意味著投入力度將繼續加大。我們認為上海地區醫院信息化水平高于國內其他地區,因此其投入規律具備著較好的參考意義。③對其他供應商進行替代我們認為隨著醫院對信息化要求的不斷提高,供應商的重新選擇與替換將成為一種趨勢。從衛寧近年來三甲醫院用戶數的變化情況來看,這一趨勢已經開始出現,公司2023-2023年的三甲醫院用戶分別為55家、71家、82家和87家,而新增用戶中大部分屬于替代原有供應商。我們認為,在三甲醫院供應商水平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尚且如此,其他級別醫療機構未來供應商替換的比例應該更高。鑒于公司跨區域市場擴張的良好勢頭,我們預計3-4年后公司來自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