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情感聯想想象,感受詩歌意境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感悟到詩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來領略一下邊塞詩人的壯志豪情。看題目,“京”是何處啊?就是唐朝的都城長安,也就是今天我們所在的西安,今天在這里學習一篇有關西安的詩歌,真是難得的一種緣分啊。(板書:課題、作者)二、讀詩——讀出節奏(體會詩歌的韻律美)1、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引導語:首先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一遍。2、學生展示朗讀,糾正字音。引導語:接下來哪位同學自告奮勇給大家朗讀一遍(推薦朗讀也可)。你覺得他讀得字音與你讀的有不一樣的嗎?我們一起來確定一下正確的讀音(如學生沒有錯誤,老師可將易讀錯的字音給學生提示注意一下。)3、指導明確節奏,體會韻律。引導語:讀詩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奏停頓,這首詩一般有兩種劃分節奏的方法,一是223節奏,例如開頭兩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也可以用43節奏,例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當然有些詩句也可以做特殊的節奏處理,比如結尾句可以讀得慢一點。(教師示范朗讀兩句)下面就請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找幾句大聲朗讀體會節奏。我們請一位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古人讀詩講究吟誦,我們不妨模仿一下古人的樣子,搖頭晃腦試著吟誦一下如何?三、品詩——讀出畫面(體會詩歌的形象美)引導語:詩歌常常借助意象來表達情感,雪是這首詩中最主要的意象,今天我們就以“雪”為話題,探究一下詩人通過這個意象,描繪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出示話題:雪與情]1、賞景。活動一:品“雪”——煉字品句引導語:詩歌是講究錘煉字句的,請同學們從詩中找出描繪“雪”的字句進行品味。需要提醒的是,文中有些詩句寫雪很明顯,有些看似與雪無關,卻是暗含雪景,大家在找的時候可以注意。預設品點:(1)幾個詞語:飛,詞語替換法品,感悟雪之美,動感美;紛紛,疊詞,感悟音韻美,體會雪之大;滿,體會雪之厚,對友人的歸途擔心之情。(2)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聯系生活經驗,梨花的特點,從形和色品味比喻的貼切,雪花輕柔浪漫的特點,以及對春天溫暖的聯想。鏈接材料拓展理解: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如“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梁園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梨花千樹雪,柳葉萬條煙”由此可見,梨花于詩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詩人寫梨花常常是在遠離故鄉之時,他筆下的花常常總是和思春念歸,士逢知遇等情感個活動聯系在一起。活動二:繪“雪”——描繪畫面(1)分組活動引導語:請同學們前后位四人或六人為一小組,從詩中選擇一個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然后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2)聯想想象引導語:同學們描述的畫面很精彩,這首詩最后兩句描繪的畫面歷來被人稱道,給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下面請大家一起將目光聚焦于這兩句詩,試著展開你聯想和想像的翅膀,化身為詩人,思考當你站在冰天雪地里望著友人漸漸遠去的身影,心中會想些什么呢?我們學過的詩中也有類似的詩句,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想一想是哪兩句具有這樣的藝術效果?明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教師講解: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就像繪畫中的留白,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令人回味無窮。2、悟情。(1)學生思考。引導語:作者描繪的邊塞雪景是如此的壯美,但詩中有一個字卻更能體現邊塞生活的真實感受,那就是“冷”,在難以忍受的寒冷中,為什么詩人卻依然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2)學生發言,教師引導歸納。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四、用詩----學以致用。1、學生寫作練習,用上所學詩句。引導語:學習的更高境界是“用”,請你寫一個描繪雪景的片段,至少用上詩中一個詠雪的詩句。2、展示習作,教師點評。有些同學現在還不是運用的很熟練,但我相信當我們積累到一定程度,將詩歌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中時,就會運用自如了。那我們就先將這首詩背下來記在腦海之中吧。五、結束:同學們,今天我們有幸在這里腳踏大唐熱土,頭頂遼闊藍天,領略傳統文化魅力,展現中華民族精神。最后讓我們懷著崇敬之情,全體起立,一起朗誦全詩。師生一起朗誦全詩,結束本課。附:板書設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品雪情繪學情分析學生在八年級這個階段,已經在老師的引領下有了一些詩歌學習理解的基礎。包括朗讀能力中詩句的節奏停頓、抑揚頓挫等,對詩歌的一些表現手法也會有所了解。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有些學生功利心很強,對考試之外的東西不是很在意。而詩歌的考試,無非是默寫,要么是直接默寫原句,要么是理解性默寫。這樣,有些學生對詩歌學習最多就做兩件事,一是熟練背誦,抄寫一下生字詞;二是對重點句子(名句)解讀一番,基本是按照教師手里的教參進行背誦記憶。這兩件事做好了,考試基本不成問題,也就萬事大吉了。這就造成了詩歌賞析淪落到了只是一兩個句子受到關注,其它句子無論美不美,都不會進入學生視野的地步。詩歌的整體美感,作者的情感走向和寄托,就不能被落實。一葉障目不見森林,這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雪這種事物,對于北方孩子來說,基本上不是難以理解的東西,其顏色,其形狀,其帶來的天氣寒冷感受,都是比較容易領會的。關鍵是這首詩中關于雪和梨花之間的聯想和想象,是一個難點。這種聯結,當然與兩個事物之間的形似相關,但是更與作者的家鄉情結密不可分,在教學中,必須給予一定的背景交代,不然是難以真正理解的。學生的年齡還小,想象聯想能力還算是比較強,這樣可以在理解過程中,設計一個想象畫面,描繪詩歌中的美景的環節,幫助理解詩歌的意境美。通過這首詩的學習,要進一步對情感朗讀,甚至吟誦有所涉及。按照古人創作詩歌、傳承詩歌的習慣,隨口吟出,再做記錄。現今的學習,吟誦,或者情感朗誦,應該是學習詩歌必不可少的過程。一定程度上,沒有情感朗讀就沒有詩歌美的體現。或者說,一旦一首詩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誦出來,這首詩的學習也基本上成功了。所以,可以提前布置準備試讀,形式自選。可以是一個人的朗讀,也可是幾個人合作讀;可以是朗讀,也可以嘗試吟誦。如果這種準備做得充分,接下來的課堂時間就可以充分展示,在此基礎上,探究討論,不斷提升,實現真正的有感情朗讀。提升朗讀素養。學以致用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詩句如何運用呢?其中之一的做法就是引用——直接引用或者化用。這首詩中的語句很多是值得學習的。那兩句名句自不必說,其它或表現寒冷的天氣,或表現朋友之間真情,或暗示生活艱苦,都是可以被我們牢記并時常運用的。這是一個難點,教師可以適當給出示例,讓學生有所借鑒。效果分析學習一首古詩究竟作用幾何?這是許多人疑惑的。很多人覺得不會有太多作用,也就不太下功夫于此,讀讀背背就罷了。應該說,這節課在古詩學習方面做了不少嘗試,收到了不少效益。學習興趣得到提升。課的導入注意借勢,一是巧妙利用了前面一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二是將這首詩和學生的生活之地進行聯系,開篇將學生的自豪感喚醒。這些做法,對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起到了不小的幫助。讀詩過程,形式多樣,其中模仿古人的搖頭晃腦,這種嘗試,對學生來說是想過卻沒敢做過,現在老師領著做、允許做,再好不過了,就對詩歌的學習有了一點新鮮感。聯想想象得到發揮。在品詩環節,有幾次對詩歌內容進行聯想想象,很好地發揮了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通過對畫面的描繪,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本來平面的文字,在學生頭腦中變得立體可感起來,美麗不再是抽象的詞語,而是看得見抓的著的一個個物像。學習方法得到豐富。讀詩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讀詩的方法,很久以來就是單一的,因為考試的原因,只要認識了字,背過就算完成任務,很少有學生會去想怎么讀得更有意思,更符合詩歌的規律。節奏的劃分,韻律的感受,是讀詩必經之路;模仿古人的搖頭晃腦,雖然只是個嘗試,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得古詩學習變得有滋有味;深情誦讀,啟發學生走進作者內心世界,感受那時那刻他的心境。聯系作者經歷體味詩句內涵。有些詩句看字面,也就只能想到畫面的場景,但是為何是這樣的畫面,還有沒有更深的含義,就難以深知了。通過對作者經歷的補充、探討,使得學生弄明白了詩句背后的鄉情家思,達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運用詩句寫作可以加深理解。俗話說,學以致用。這次學習過程中,學生最后運用喜歡的詩句進行寫作練習,就是真正吃透詩句的意境、情感的一次嘗試,只要會準確用了,就一定是理解到位了。當然,這節課也存在遺憾。深情誦讀不夠到位。因為對有些學生來說,從未如此做過,教師的深情誦讀示范,他們覺得是過于夸張,甚至有些好笑,不知道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最后結束時,本該都能深情誦讀的環節,變成了教師為主,學生輔助的結局,這是不符合“學生主體”的理念的。詩句運用視野狹窄。學以致用環節,詩句選擇的范圍本來是較廣闊的,但是學生眼睛都盯在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上面。對于其它詩句幾乎沒有關注、涉獵。這一方面說明這兩句的確深入人心,也說明其它詩句的理解有所欠缺。教材分析景因情更美,情緣景尤深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8課《詩五首》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有雪景描繪,有真情流露,情景交融,不可分割,互相映襯,相映成輝。此詩在人教版則是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30課《詩五首》之一,蘇教版為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代詩詞四首》之一,北師版則在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比較探究部分處出現。由此看出,不論是哪種版本的教材,這首詩都是必選內容,不過在不同年級不同單元而已。那么這首詩,究竟因何被人們關注、重視,覺得值得學習和揣摩呢?我覺得,景和情之間的交叉錯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骨肉相連的關系,是導致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詩歌一開始就描繪了綺麗的邊塞雪景。風聲呼嘯,雪花飛舞。按理說這種天氣會使人頓生寒冷刺骨的感覺,然而作者帶給我們的卻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看到這滿樹“梨花”,心中滿是希望,滿是欣喜。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散入珠簾濕羅幕”,片片雪花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小精靈,隨風舞蹈著,鉆進了軍人們的營帳,隨即融化,與軍人的鋼鐵般的意志融為一體。即便是“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將士們依然意志堅定的戍守邊疆,保家衛國。這錚錚鐵骨不由令人心生敬意。“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天已向晚,大雪下的時間已經很久,想必地上已是深深積雪,到處白茫茫一片。那標志著駐軍營地的紅旗在這一片白色的映襯下更顯紅艷,恰似將士們殺敵報國的赤子之心,跳動不已。好一派萬里雪原一點紅的動人美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留下的馬蹄印,又好像一串跳動的音符,演繹著朋友此次歸京以后美好的前程,自己對朋友武判官深切祝愿。雖然寫的是冰天雪地,天寒地凍,但整首詩并不給人一種苦寒難忍之感,相反倒是不時惹人心生憐愛、向往之心。作者之所以創造出這樣的美妙意境,就是情之作用的結果。一則對好友羨慕之情。作者岑參與所送之人武判官是朋友關系,本來朋友分別是會傷心的,然而此番朋友所去之地并非險境,而是都城長安。想到今后朋友會過著舒適怡人的生活,心中騰起的全是安慰和羨慕,還有什么理由在此時此地“淚沾巾”呢?二則是自己報國之情。“岑參(約715~770)中國唐代詩人,出身仕宦家庭。天寶三載(744)中進士。八載、十三載兩次出塞任職。回朝后,任右補闕、起居舍人等職。大歷間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出身仕宦,加上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這些原因促使作者成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之人,到邊疆建功立業是他的追求之一。這樣在別人眼里或許是難以忍受的寒冷痛苦,在他的眼里其實根本算不得什么,倒是在樂觀情緒的感染下,從中生發出了不少妙趣。故此,詩中景色之美皆因作者情感之美而生,而作者的不論對友人還是對國家的真摯感情,也反過來因為將紛紛大雪寫得如此美麗動人而更加顯得深沉感人。測評練習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狐裘()風掣紅旗()錦衾薄()二、文學知識填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選自《》,作者是()朝著名詩人()。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1、胡天八月即飛雪(即:)

2、將軍角弓不得控(控:)

3、瀚海闌干百丈冰(闌干:)

4、風掣紅旗凍不翻(翻:)

5、去時雪滿天山路(去時:)默寫1、,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以梨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表現邊關將士苦寒生活的詩句是,。5、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似,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的句子是,。四、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教后反思第七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課堂教學大賽,于2009年7月26日至28日在陜西西安舉行,本人有幸代表參加了這次比賽,執教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并榮獲一等獎。這節課之所以得到專家評委和群眾評委的共同認可,自己思考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思路清晰,銜接連貫。整節課有三大環節:讀詩——品詩——用詩。前一個環節一方面是對文本較淺層次的理解,同時也是為后一環節的解讀奠定基礎;換言之,后面的環節都是在前面環節的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而且,三個環節緊緊圍繞著“雪”字展開。讀雪詩、品雪景、悟雪情、用雪句,一線貫之,使這首雪中送別詩景美情深的特點深入每個學生之心。二、動靜結合,張弛有度。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出現了一種極為熱鬧的課堂。整節課基本上都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教師退居二線做起了旁觀者。有過去學生當“廳(聽)長”,搖身一變成為了教師當“廳(聽)長”。雖說矯枉必須過正,但這種熱鬧的背后卻是學生的不扎實、不深刻。所以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首先抓住詩歌這種文體的特征,點撥指導,讓學生反復朗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另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靜下心來,仔細揣摩詩歌創設的意境,用散文化語言描繪自己所感受到的美麗景色,所傳達出的深厚情義。說實在的,別看有些學生說起來很熱鬧,但真是一動筆,就顯得有些笨拙了。這也正是我不是只圖熱鬧,而讓學生靜下來的主要原因。三、巧聯妙點,群情激奮。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積極參與課堂,這是大家的共識。從遙遠的來到陜西西安,不注意和學生交流,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氛圍,就無法上好這節課。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中,特別注意到這一點。先看導語設計。“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感悟到詩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我上的是第二節課,第一節課一位女老師引領學生學習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來領略一下邊塞詩人的壯志豪情。看題目,“京”是何處啊?就是唐朝的都城長安,也就是今天我們所在的西安。今天在這里學習一篇有關西安的詩歌,真是難得的一種緣分啊。”這個導語既承接了上一節課的內容,又勾起了學生作為西安人的一種自豪感,使得學生情緒一下子就高漲了起來。再看名句賞析。當賞析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時,學生對這個名句,結合梨花的特點,品味了比喻的貼切,感受到了輕柔浪漫的感覺,還有的產生了無限遐想,仿佛看到了春天美麗的景象。一般情況下,這就不錯了。但我并未就此停止,而是鏈接了一段材料: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如“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梁園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梨花千樹雪,柳葉萬條煙”并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梨花于詩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詩人寫梨花常常是在遠離故鄉之時,他筆下的花常常總是和思春念歸,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動聯系在一起。此時此刻,我分明看到,學生的眼睛里閃爍著激動的光芒。我想,學生從文本本身能看懂的,教師就不必重復了,倒是某些文本以外而又與文本內涵緊密相關的內容,恰是我們要講的,因為這很可能是一把深入解讀文本的金鑰匙。這節課雖然有些可取的地方,但仔細想來,還是存在不少遺憾之處。也許正如有人常說的“課堂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吧。一、鋪墊不夠厚實,某些環節未能實現最好效果。設計中的用詩環節,讓學生學以致用,意圖是好的。但由于時間緊張,沒有把用詩的方法交代清楚,又沒有舉出例子讓學生借鑒。缺少了理性認識,甚至連感性的認識都沒有,就造成了最后學生不會用,或者別人說一句,自己就順著說,根本沒有了自己的創造。這個應該出彩的地方卻成了非常艱澀的環節。二、指導不夠細致,學生朗誦未能達到最佳境界。如果說在課堂的前半部分還聽到了學生的朗讀聲音,那么后半節課就是賞析占了絕對優勢。正是由于缺乏這朗讀,在本節課即將結束師生共同朗誦詩歌時,學生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弱,最后只剩下老師唱獨角戲了。我想,應該的做法是,在賞析的基礎上再來指導學生朗讀,這樣效果應該更好,因為學生對詩歌中的情感把握和前面比較起來更為準確,朗讀時也就應該更容易進入角色,朗讀應該越來越精彩。“課堂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可以以此為自己課堂的某些缺陷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我想,這種“遺憾”還是越少越好,越小越好。所以,我當加倍努力,以求課堂更加高效。課標分析《課標》在基本理念中,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應該包括朗讀的素養,想象畫面美感的素養,理解詩詞的含義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的素養,這首詩在這些方面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嘗試,進而形成對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定提升。《課標》還要求“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首詩歌中描繪的景色之美,尤其是面對冬天之景,引發對春天之景的美好聯想,堪比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可以借此引導學生進行審美體驗;詩中朋友之間的濃濃的情意,更是可以引導學生對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進行深刻反思,喚醒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有的美好情愫。在《課標》第四學段(7~9年級)目標中要求更加具體。第一條: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