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_第1頁
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_第2頁
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_第3頁
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_第4頁
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第一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本章基本教學要求

掌握資源、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的概念、區別與聯系。了解自然資源與環境資源的分類與基本特征,樹立正確的自然資源觀;掌握世界資源問題的產生原因、主要表現;掌握資源永續利用的基本原理。第二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八章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第一節人文地理學的自然資源觀第二節世界資源問題第三節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第八章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第一節人文地理學的自然資源觀第二節世界資源問題第三節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第三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一節人文地理學的自然資源觀一、人文地理學的自然資源觀1、有關“資源”的概念辨析資源的概念源于經濟學。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資源是指由人發現的有用途和有價值的物質。自然狀態的或未加工過的物質可被輸人生產過程,變成有價值的物質,或者可以直接進入消費過程給人們以舒適而產生價值。這樣,那些沒有發現或發現了但不知其用途的物質就不是資源,因而也沒有價值。第四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辭海》將資源定義為:“資源是資財的來源”。能給人類帶來資財的來源既有物質要素,也有非物質的要素。前者包括一切社會、經濟、技術因素以及信息等,后者則包括土地、水、生物等自然物。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有用的物質和社會要素都是資源。這樣,在資源的概念上就存在著廣義、狹義的各種不同理解。廣義的資源是指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現實或可預見的將來能作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要素。也就是說,在自然界及人類社會中,有用物即資源,無用物即非資源。第五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自然界存在的自然物及人的創造物是否能夠為人類所用,能否給人類帶來財富,取決于技術水平、經濟條件和人的需求,是隨時間而變化的。因此,廣義的資源是動態的,它依賴于人的成就和行為而相應地擴大或縮小,不能同人類需要和能力相分離,是一個可變的歷史范疇,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資源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深化和擴大。也有學者提出“總資源”的概念,認為“總資源是構成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三大運行系統基本要素的總和”,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廣義的資源。第六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狹義的資源僅指自然資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資源下過這樣的定義:“所謂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時間、地點的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的、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的總稱”。這是一種狹義資源的定義,僅指自然資源,而且還排除了那些目前進行開采、在經濟上還不合算,但在技術上能夠加以開采的那部分礦產資源,以及目前無法開墾利用,但卻有觀賞、探險獵奇、考察研究等功能,能作為旅游資源的沙漠、冰雪覆蓋地等等。第七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目前,在“資源”這一概念的解釋和使用上,大體存在以下幾種情況:(1)把資源當作廣義的資源。(2)把資源當作自然資源的代名詞。(3)把資源當作生產資源。(4)把資源等同于產品即原料。第八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正確理解資源含義

資源必須具有社會性開發利用價值,即具有社會化的效用性。資源具有相對稀缺性。資源是個歷史的范疇,又是社會的產物。它的內涵與外延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它隨技術經濟的提高而不斷擴展、深化。第九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總結

資源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能被人類開發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種稀缺性的、受社會約束的各種環境要素或事物的總稱。資源的根本性質是社會化的效用性和對于人類的相對稀缺性,而兩者均依人類的需要而成立,從而構成人口與資源這一對地理學的重要范疇。藏羚羊第十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資源的分類體系第十一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自然資源的定義

廣義的自然資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物質和能量,既包括人類經濟社會所必需的具有稀缺性和經濟價值的經濟資源,又包括一般的自然物質和能量。

狹義的自然資源主要指經濟資源,具有數量上的稀缺性。新疆境內的荒漠景觀第十二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4、自然資源的分類

礦產資源

水資源

按自然資源的生物資源

物質組成和習慣劃分土地資源

氣候資源

自然資源的分類按資源存在的空間陸地資源

范圍劃分海洋資源

按資源的可再生資源

增殖能力劃分可更新資源

不可再生資源第十三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自然資源的分類(1)礦產資源主要存在于地殼之中,包括各種金屬、非金屬和化石能源;水資源存在于陸地、海洋和大氣之中,包括水資源和水能資源;生物資源主要存在于陸地和海洋之中,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土地資源存在于地球表層,包括空間位置資源和土壤資源;氣候資源既包括光、熱、水、氣等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也包括它們在運動中形成的氣候現象和氣候條件。烏江渡水電站張家界的森林資源第十四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自然資源的分類(2)

陸地資源包括位于陸地表面及其地下的多種物質與能量,如礦產、生物、氣候、土地等資源。

海洋資源主要是存在于海洋之中的礦產、生物、化學物質以及潮汐等海洋能源。海南樂東腰果林海南亞龍灣海濱第十五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自然資源的分類(3)

可再生資源指不會因使用而發生數量上的減少的資源,如太陽輻射、風、水力、潮汐等。

可更新資源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多數情況下指生物資源,在一定的條件下在較短時間內可以繁殖更新從而保持資源數量的不減少。

不可再生資源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資源。主要指礦產資源,由于這種資源的形成時間長,在短期內無法更新或再生。

花江峽谷區的水井麻江縣種植的藍漿果第十六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5、自然資源的特征(1)有使用價值。

(2)多用途性和可替代性。

(3)自然資源分布的空間差異性(4)自然資源數量上的有限性(5)動態性:(6)自然、社會雙重性(7)不可缺性

(8)整體性

中國自然資源的空間差異性氣候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徑流量南方地區水熱資源豐富山區多、平原少少煤多磷大北方地區水熱不足多平原、耕地豐富多煤少磷小第十七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不可再生資源的分布也具有空間差異性。從地質規律來看,世界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板塊構造的邊緣地帶,有色金屬主要分布在有大規模巖漿活動的巖漿巖分布地區,煤和石油主要分布在沉降地帶。即不可再生資源的形成受地質成礦規律制約,分布的不均衡性受地質條件決定。因為各種自然資源的分布既不均衡,又服從于一定規律,所以在資源的利用上應注意揚長避短,發揮地區優勢。礦種1999年儲量的區域分布(主要生產國及其儲量在總儲量中所占比例)(%)鐵烏克蘭16.2,俄羅斯14.9,澳大利亞14.9,中國10.5,美國8.6錳

南非54.4,烏克蘭19.9,加蓬6.6,中國5.9,澳大利亞4.1鉻

南非81.1,哈薩克斯坦11.1,津巴布韋3.8,芬蘭1.1,印度0.7

俄羅斯16.5,古巴13.8,加拿大3.3,新喀里多尼亞11.3,澳大利亞9.3

中國43.5,加拿大13,俄羅斯12.5,美國7,韓國2.9第十八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68.7%為冰川冰,而且主要分布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上,目前人類還不能加以利用。人類目前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它們僅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無論是一個地區還是全球自然資源的數量都是有限的。但是數量的有限性又是以一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和一定的技術條件為前提的。對可再生資源來說,從長遠看和從總體上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是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其數量則是可計量的、有限的。我們今后的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擴大它的生產潛力,還要不斷發現新的品種,開拓新的領域。第十九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自然資源的種類、數量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總的說來,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資源種類是不斷增加的,但是資源的數量卻又不斷減少的趨勢。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有史以來全球森林已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1年的報告,全球森林從1990年的39.6公頃下降到2000年的38.億公頃。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

雖然從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間,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萬公頃,但熱帶和非熱帶天然林卻年均減少1250萬公頃。

南美洲共擁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熱帶森林。僅巴西一國就占有世界熱帶森林的30%,該國每年喪失的森林高達230萬公頃。

中部非洲共擁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熱帶森林的16%。1990年森林總面積達3.3億公頃,2000年森林總面積3.11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190萬公頃。

東南亞擁有世界熱帶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積為2.35億公頃,2000年森林面積為2.12億公頃,10年間年均減少面積233萬公頃。與世界其它地區相比,該地區的森林資源消失速度更快。

第二十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6、人文地理學的資源觀(1)歷史上出現過的資源觀在資源的數量方面:資源有限與資源無限。

在自然資源的價值方面:無價值,有價值。

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方面:①純利用不保護。

②只保護不準利用。

③既利用又保護。在資源整體性方面:系統觀;非系統觀。

對環境是否是一種自然資源:否定;肯定。

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正確的觀點:

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有限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自然資源是有價值的,價值來源既有勞動,也有自然形成。既要利用又要保護,保護是為了更好、更長遠的利用。自然資源是一個系統,一個整體,各部分密不可分,牽一發而動全身;環境也是一種資源,是自然資源的有機部分。

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節世界資源問題一、資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背景1.背景世界資源問題產生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石油危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膨脹,而人類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資源的供給卻越來越困難,供需缺口不斷加大,導致世界資源為題的產生。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原因(1)資源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人類對各類資源需求的快速增長,而世界可供給的資源在數量上的有限性構成了供給的有限性。

我國許多自然資源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多,是世界上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但因為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的資源量就很少,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征。如:我國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1/3;我國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當開世界人均值的1/3。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

(2)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導致了區域資源供給能力的差異,使得世界資源供給和需求的矛盾不可避免。

例如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局的特點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秋兩季多,多春兩季少,各年之間的變率也很大。呈現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極大矛盾。

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分布極不均衡.7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它為雅魯藏布江水系.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世界資源問題的不斷加劇,并引起世界資源供需的失衡。發達國家一般資源豐富,他們以資源去換取發達國家的先進產品和資金、技術,從而導致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發達國家經濟較發達,為了追求高環境質量和高生活質量,他們一般不愿意開發利用本國的資源,而產生對外部資源的嚴重依賴,而他們消耗的資源要遠大于發展中國家,因而產生了世界資源供需的失衡。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二、世界資源問題的主要表現1.1986年第三世界國家環境保護會議(內羅畢會議)指出十大最嚴重的環境問題:土地退化日趨嚴重森林遭到嚴重破壞野生動物大量滅絕人口對環境的壓力劇增飲水資源越來越少盲目捕撈使漁業資源遭到破壞河水污染嚴重大量農藥使用使農作物和人體受到危害地球溫度上升明顯酸雨現象越演越烈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世界最初的原始森林世界當前的原始森林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世界資源問題的主要表現(1)人口激增造成巨大的資源需求,形成了人口對資源的巨大壓力。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必然要大量開發和利用土地、森林、草原、水資源、能源和礦產等各種資源,從而對地球上的環境資源產生巨大影響。但是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特別是一些不可再生資源受人口增長的壓力更大。

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的影響,人類所排放的污染物數量將更大,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也將更大。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土地面積逐步退化,土地資源可供需量逐步減少或劣化。全球的土地退化據統計,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有360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相當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的總和,并以每年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沙漠化最嚴重地區,大約已有8.7億公頃耕地沙漠化。目前全球已有110多個國家、40%以上的陸地表面、10億以上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土地荒漠化每年給全球造成約4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全球土壤侵蝕也十分嚴重。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流失土壤250億噸,耕地土壤的損失速度約10-100毫米/年,至少超過成土速度的10倍,其中中國和印度總量最大。目前就連極少受土壤侵蝕影響的英國等也出現嚴重的侵蝕現象,約有94%的耕地受到土壤侵蝕的威協。由于土地退化,全球每年要損失至少260億美元。

第三十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中國的土地退化據國家環保局1997年組織完成的“中國土地退化(荒漠化)防治國家行動方案預研究”報告,我國各種成因的荒漠化土地面積83.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8.7%。易受荒漠化影響的土地141萬平方公里,其中,易受水蝕荒漠化影響的土地87.5萬平方公里;易受風蝕的沙漠化土地53.7萬平方公里。總計已經荒漠化和易受荒漠化影響的地224.7萬平方公里。到1999年底,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267.4萬km2,占荒漠化潛在發生范圍總面積的80.6%(超過全球平均水平69%的近12個百分點),占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9%。從荒漠化程度來看,輕度占20%,中度占33%,重度占21%,極重度占26%。我國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經濟損失約642億元/年,平均每天損失1.76億元.其中幾種主要荒漠化類型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水力侵蝕400億元,風力侵蝕36億元,鹽漬化及有機質丟失造成的損失約186億元。每年因沙塵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3億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約2889億元/年

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3)水污染嚴重,水供給日益緊張。世界水污染目前,全球每年有4200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水體,造成55000立方米的水體污染。世界上有80個國家約15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9個國家的4.5億多人生活在缺水狀態中。世界上有30多億人享用不到合乎衛生標準的清潔水,占總人數的50%。

"水難民"在1998年達到2500萬人,第一次超過"戰爭難民"的人數。據預測,在2025年之前,因為水的原因而成為難民者將多達1億人。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中國水資源和水污染狀況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們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全國660座城市有2/3缺水,有110座左右是嚴重缺水。由于缺水,每年工業總產值的損失大約2000億人民幣。最近幾年農業每年缺水都在250億到300億噸之間,使33億畝的土地收成受影響。由于缺水,每年影響糧食產量大約在250億到300億公斤的產量,按每公斤0.6元計算,每年也有1500億元的損失。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4)物種瀕臨滅絕,可更新動植物危機加劇。

根據法國《科學與未來》雜志轉載的數據,2000年全世界瀕危動植物已經達到19540種,其中動物達5423種,植物達5531種。以動物為例,全世界現存魚類的三分之一、哺乳類和爬行類動物的四分之一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有1.1萬多個物種極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滅絕,將近24%的哺乳動物、12%的鳥類、25%的爬行類、20%的兩棲類和30%的魚類面臨滅絕危險。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世界上已知的1萬種淡水魚中,在最近的幾十年來已經有20%的魚種消失或處于將要滅絕的危險之中。

IUCN主席阿希姆●施泰涅爾表示,物種的實際滅絕速度幾乎是先前估計的1000倍,而且這種狀況還在加劇。他警告稱,如果現在仍不趕快采取有效措施,再過50年將會有超過30%的現存動植物品種徹底從地球上消失。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5)資源消耗日益擴大,儲量越來越小。“除煤之外,我國主要的礦產資源都已告急。”據統計,中國現有煤炭的探明儲量為818億噸,石油為25億噸,天然氣為5.4億噸。而以2000年為起始點,該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年需煤炭16億-18億噸,20年累計需247億-268億噸;石油年需5億-6.4億噸,10年累計需85億-92億噸;天然氣年需0.6億-0.7億噸,10年累計需9.2億-10億噸。

報告稱,中國油氣資源的現有儲量將不足10年消費,最終可采儲量勉強可維持30年消費;2012-2014年,中國將迎來年2.4億-2.6億噸鐵的消費高峰,未來20年缺口將達30億噸;2019-2023年,將迎來年530萬-680萬噸銅的消費高峰(以往預計約為390萬噸),未來20年缺口將達5000萬-6000萬噸;2022-2028年,將迎來年1300萬噸鋁的消費峰值(以往預計約為745萬噸),未來20年缺口將達1億噸。而我國原儲量、產量和出口量上均居世界首位的鎢、稀土、銻和錫等優勢礦種,因為濫采亂挖和過度出口,絕對儲量已下降了1/3—1/2,按現有產量水平保障程度亦已不超過10年。

(引自:中國礦產資源危機報告,中國礦業報網,2004)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第三節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一、資源永續利用的基本原理1、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概念既保證現代人對資源利用需求,又保證人類未來也有自然資源可以利用,后代人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不因當代人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喪失的資源利用方式。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一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三2、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社會經濟系統

自然生態系統物質物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