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網上考試題庫試題(含答案):茶文化賞析_第1頁
課程網上考試題庫試題(含答案):茶文化賞析_第2頁
課程網上考試題庫試題(含答案):茶文化賞析_第3頁
課程網上考試題庫試題(含答案):茶文化賞析_第4頁
課程網上考試題庫試題(含答案):茶文化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1《茶文化賞析》網上課程考試題庫一、單項選擇題《神農百草》中記載了神農嘗百草中毒,吃了一種植物得以解毒,這種植物是〔C〕A.北沙參B蓮子C.茶葉D.金銀花“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出自哪部茶學專著?〔B〕A.《大觀茶論》B.《茶經》C.《茶錄》D《茶述》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是?〔B〕A.孫楚的《出歌》B.西晉杜育的《荈賦》C.王微的《雜詩》D.晉宋時期的《搜神記》中國茶文化的第一個頂峰是在哪個朝代?〔A〕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詩?〔A〕A.B.《謝木韞之舍人賜茶》C.D.《一字至七字詩?茶》《大觀茶論》的作者是誰?(A)A.趙佶B李白C神農氏D.陸羽飲茶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變革,由烹煮飲茶法,變成了清飲泡茶法的時期是?〔A〕A.明清時期B.唐朝C.宋朝D.元朝28.“罷造龍團,唯采茶芽以進”是歷史上哪位皇帝提出的?〔A〕A.朱元璋B趙佶C.朱棣D.乾隆哪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覺察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D)日本B.韓國C英國D中國茶字萌芽于哪個朝代?(B)A.隋朝B漢朝C唐朝D明朝茶字確定于哪個朝代?(C)A.隋朝B漢朝C唐朝D明朝茶字是由哪個漢字演化出來的呢?(A)A.荼B槚C.茗D茶茶葉最初的利用方式是?(A)A.藥用B食用C.飲用D藥食同源煮茶法的形成與是在以下哪個朝代?(C)A.隋朝B漢朝C唐朝D明朝哪一類茶葉最先產生?(B)A.紅茶B綠茶C白茶D黑茶黃茶的最大特點是?(A)A.黃湯黃葉B.高香長久C.綠葉紅鑲邊D.湯色清亮黑茶的干茶顏色是?(B)A.純黑色B.深褐綠色C.灰色D紫黑色白茶最初是怎樣形成的?(D)A.B.發酵過度3C.發酵過輕D.偶然覺察的白葉茶樹采摘而成的茶我們常說的飲茶方式除了清飲還有哪種?(A)A.調飲B煮茶C煎茶D吃茶現今飲茶取水要點中,以下選項說的不正確的選項是?(D)A.B.泡茶用水最好要“甘”C.D.泡茶用水最好要是南零泉水在哪一時期的陶瓷茶具明顯取代了過去的金屬、玉制茶具?(C)A.秦朝B.魏晉時期C.唐宋時期D.明清時期哪一個朝代紫砂茶具開頭消滅的呢?(C)A.秦朝B.魏晉南北朝C.唐宋時期D明清時期哪一個朝代紫砂茶具開頭消滅的呢?(C)秦朝B.魏晉南北朝C.宋朝D.唐朝以下哪項不屬于泡茶三要素?(D)A.茶葉用量B.泡茶水溫C.沖泡時間D.茶壺質地我們日常飲用綠茶適合用什么器皿?(D)A.塑料杯B金杯C.鐵碗D.玻璃杯高檔綠茶,特別是芽葉細嫩的名茶,適用多少度水溫沖泡?(C)A85-90B.沸水C80度左右D.75度左右烏龍茶適用多少度水溫沖泡?(A)A100度沸水B.80C.75度左右D.85-90茶馬古道最初的主要作用在于哪一方面?〔C〕A.運送絲綢B.運送大米C.茶馬互易D.運送金銀4茶馬古道有幾條主線?(B)A1條B2條C.3條D很多條古代的茶稅和榷茶最初始于哪個朝代?(D)A.秦朝B南北朝C.明朝D.唐朝鴉片戰斗與哪種茶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A)A.紅茶B黃茶C綠茶D黑茶我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是什么CA.《大觀茶論》B.《神農本草》C.《茶經》D.《天工開物》《大觀茶論》的作者是誰?(A)A.宋徽宗B明太祖C.陸羽D皎然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的著作是哪一部?B)A.《大觀茶論》B.《茶經》C.《齊民要術》D.《夢溪筆談》《茶經》的作者是誰?(C)A.宋徽宗B.明太祖C.陸羽D皎然以下選項中不屬于《大觀茶論》概括的茶道精神是?(D)A.致靜B致清C導和D修身我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寫的茶書是哪一部?B)A.《神農本草》B.《大觀茶論》C.《周易》D.《荈賦》首次在詩中提出“茶道”一詞的作者是誰?(C)A.陸羽B神農氏C.皎然D.李白《七碗茶歌》的作者是誰?(A)5A.盧仝B李白C李商隱D.皎然.周昉是唐代著名仕女畫家,擅長表現貴族婦女、肖像和佛像,以下作品中哪一個是其所畫的與茶有關的畫作?AA.B.《簪花仕女圖》C.《執扇仕女圖》D.《仕女圖》.唐伯虎自作題詩:“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的畫是哪一幅?CA.《蘭亭序》B.《山窗清供》C.《事茗圖》D.《調琴啜茗圖卷》歷史上知名的寶塔茶詩的作者是?〔詩中提到“茶,香葉,嫩芽,D)A.李白B白居易C.盧仝D.元稹茶韻中有音韻、巖韻、雅韻、冷韻、幽韻與?(A)A.陳韻B香韻C味韻D形韻茶韻中的韻味是依據什么而分的?(D)A.氣味B.味道C外形D茶葉的特質茶韻中音韻是指什么?(C)A.B.泡茶的聲音C.鐵觀音的觀音韻D.烏龍茶的韻味,其中靈草是指什么AA.茶芽B靈芝C.金銀花D.野菊花“東方美人茶“實際上是以下哪種茶A)6A.白毫烏龍茶B.凍頂烏龍茶C.安徽鐵觀音D.普洱茶“巖韻”是指烏龍茶中的哪一茶種所具有的醇厚的感覺?B)A.嶺頭單樅B.武夷巖茶C.羅漢沉香D奇蘭午子綠茶的茶韻是什么?(A)A.幽韻B雅韻C冷韻D巖韻以下哪個選項不屬于佛教認為的茶的三德呢?〔D〕A.提神B.有益靜思C.幫助消化D.讓人遺忘凡塵一切第一個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人是誰?(B)A.玄奘B最澄C鄭和D皎然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理帶到日本的僧人是誰?D)A.玄奘B最澄C.皎然D榮西禪師茶道一詞是由誰首先提出來的?(A)A.皎然B陸羽C.盧仝D榮西禪師榮西禪師寫了一本茶學著作,是以下哪一部呢?(A)A.《茶養生記》B.《茶錄》C.《茶述》D《問茶》以下與茶相關的養生思想,哪一項不屬于道家提出的呢?(B)A.尊人B虛無C貴生D無己以下選項中,那一項為哪一項道家為了要在茶道到達“至虛極,守靜篤”的境地而提出的致靜法門?CA.尊人B虛無C坐忘D無己茶與茶文化向國外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時期?A.公元三至四世紀B.公元四至五世紀7C.公元五至六世紀D.公元六至七世紀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哪一地區?A.美洲B歐洲C西亞D中亞現在哪個國家是世界上產茶量最多的國家?(B)A.中國B日本C印度D美國極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哪里?(C)A.煮茶道B點茶道C.抹茶道D蒸青茶道紅茶在哪一時期傳入英國?(A)A17世紀B.16世紀C.15世紀D.14世紀日本正宗茶道是誰創立的呢,并提出“和靜清寂”的茶道精神(B)A.最澄B.千利休C.榮西禪師D陸羽《神農百草》中記載了神農嘗百草中毒,吃了一種植物得以解毒,這種植物是〔C〕A.北沙參B蓮子C.茶葉D.金銀花64“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出自哪部茶學專著?〔B〕A.《大觀茶論》B.《茶經》C.《茶錄》D《茶述》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是?〔B〕A.孫楚的《出歌》B.西晉杜育的《荈賦》C.D.晉宋時期的《搜神記》鐵觀音的家鄉是哪里?BA.安徽B安溪C安陽D鞍山8以下不屬于烏龍茶的選項是?(D)A.大紅袍B.鐵觀音C.大葉烏龍D.正山小種在哪一時期的陶瓷茶具明顯取代了過去的金屬、玉制茶具?(C)A.秦朝B.魏晉時期C.唐宋時期D.明清時期中華民族的“國飲”是指?(D)A.水B酒C牛奶D.茶世界三大飲料是指?(A)A.咖啡、可可、茶B.咖啡、可樂、牛奶C.茶、可樂、牛奶D.茶、純潔水、牛奶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A〕A.皎然B盧仝C陸羽D趙佶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以下哪位學者提出的主要觀點?(D)A.陳文華B林治C.周渝D.吳振鐸以下幾種茶中哪種不屬于“世界知名”四大紅茶(C)A.印度阿薩姆紅茶B.祁門紅茶C.正山小種D.斯里蘭卡高地紅茶白族特色的調飲飲茶方式是?(A)A.三道茶B奶茶C.竹筒茶D鹽茶藏族同胞特色調飲飲茶方式是?(C)A.三道茶B奶茶C.酥油茶D鹽茶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與酥油茶有著重大關系呢?B)9A.太平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趙飛燕“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泉”這首詩出自蘇軾的哪首詩呢?D)A.《行香子》B.《水調歌頭》C.D.《試院煎茶》以下選項中,描述唐太宗為了得到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寫的書法真跡,派謀士蕭翼從辯才和尚手中騙取真跡的故事的著名茶畫是哪一幅?D)A.B.《山窗清供》C.《事茗圖》D.《調琴啜茗圖卷》詩人朱星諸所題六言詩一首:“洛下備羅案上,松陵兼列徑中,總待泉治火,相從栩栩清風。”以下畫中題了此詩的是哪一幅?(B)A.B《山窗清供》C.《事茗圖》D.《調琴啜茗圖卷》.黃山毛峰茶所透出的茶韻是什么CA.巖韻B幽韻C冷韻D雅韻二、多項選擇題。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為止仍舊是眾說紛紜,大致說來,有哪幾種觀點?〔ABCD〕三國說B.先秦說C.西漢說D魏晉說自茶被飲用之后,也就開啟了茶文化的歷史,兩晉南北朝是茶文化10醞釀形成時期,此后,經受了哪幾個進展階段呢?(ABCD)隋唐五代B.宋代C.明清D.當代〔ABCD〕嬌女詩B.雜詩C.荈賦D.出歌以下選項哪些不屬于我們常說的六大茶類?(BD)黃茶B.灰茶C白茶D花茶(ABCD)槚B蔎C.茗D荈茶葉的利用經受了哪幾個階段?(ABCD)粥茶法B.餅茶煮茶法C.研膏團茶點茶法D.散茶泡茶法(ABCD)印度阿薩姆紅茶B.祁門紅茶C.大吉嶺紅茶D.斯里蘭卡高地紅茶以下選項與鴉片戰斗有關的是?(AB)茶葉B.鴉片C絲綢D大米我們常說的飲茶方式有哪幾種?(AB)清飲B.調飲C煮茶D煎茶(ABCD)A.B.泡茶用水最好要“甘”C.泡茶用水最好要“清”D.泡茶用水最好要“輕”泡茶三要素有哪些?(ABC)A.茶葉用量B泡茶水溫C沖泡時間D茶壺質地11紫砂茶具泡茶特點是什么?(BCD)A.有特別的香味B.泡茶無熟湯味C.能保真香D傳熱慢不燙手13通過茶馬古道運送的貨物有哪些?(ABCD)A.茶葉B.馬匹C.內地土特產D布匹、五金、日用百貨等(ABC)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進展茶馬古道促進了藏區社會的城鎮化進展茶馬古道促進了藏族與漢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溝通茶馬古道擴張了內地的領土面積《茶經》的特點以下有哪些?(ABC)A.B.世界現存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C.D.從養生角度介紹茶的專著以下詩中,哪首寫到了茶?(ABCD)A.B.《飲茶歌誚崔石使君》C.《寒夜》D《試院煎茶》以下藝術作品中,與茶有關的是?(ABCD)A.B.《山窗清供》C.《事茗圖》D.仕女圖》以下選項中屬于茶韻的是?(ACD)A.陳韻B香韻C音韻D雅韻西湖龍井的雅韻是指?(ABCD)12A.色綠B香郁C味甘D形美以下哪個選項屬于佛教所指的茶的三德?(ACD)A.尊人B虛無C貴生D無己21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個層次?(ABD)A.物質B行為C天地D精神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兩種,分別是?(CD)A.煮茶道B.點茶道C.抹茶道D煎茶道千利休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了怎樣的茶道精神?(ABCD)A.清B靜C.和D寂〔ABCD〕A.致靜B致清C導和D韻高(AC)A.傣族B藏族C拉祜族D.壯族?(ABD)A.物質B行為C天地D精神道家提出的與茶相關的養生思想有哪些?(ACD)A.尊人B虛無C貴生D無己以下哪個選項屬于佛教所指的茶的三德?(ABC)A.提神B.有益靜思C.幫助消化D.讓人遺忘凡塵一切明代突出的茶藝思想有哪些?(BC)主見茶禪一味主見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13茶人友愛、和諧的思想深深影響各階層民眾茶不是一種群眾化的飲品,而是一種高雅的情懷白族三道茶中的“三道”分別是指什么?(ABC)A.“苦茶”B.“糖茶”C.“回味茶”D.“得道茶”三、推斷題序號題目內容〔必填〕答案1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為止仍舊是眾說紛紜,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魏晉說。正確2茶一開頭是被人們食用的,飲用在食用的根底上形成,茶的利用方式也就是飲用和食用。錯誤3.張載的《登成都白菟樓》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錯誤4.5.66.明清時代消滅了一個飲茶文化的巨大變革,那就是從唐宋時代的烹煮飲茶法,變成了清飲泡茶法。正確77.8陸羽是中華茶道的開拓者之一,他《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中提出:“一飲滌昏寐”,“再飲清我神”,“三飲便得道”,“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徒自欺”,“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錯誤9唐代裴汶《茶經》指出:“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清、淡、和是茶的品性和功用。錯誤10晉宋時期的《搜神記》、《神異記》等志怪小說集、孫楚的《出歌》、張載的《登成都白菟樓》、左思的《嬌女詩》、王微的《雜詩》是早期的涉茶詩。錯誤1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覺察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茶樹最早原產于中國的云南和中原地區。其中云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錯誤12現在的茶字,萌芽于漢代,確定于唐代。它是由荼字演化兒來的,荼字此前身兼二職,即指一種野菜,又指茶葉。正確13茶最初的利用方式主要是藥用和食用。當時人們是生嚼茶葉來解毒治病。正確14煮茶法的形成與流行是在唐代,茶開頭走進尋常百姓,飲茶不再是官宦貴族的特權專享。正確1415在唐代,煮茶法漸漸過渡到點茶法。人們漸漸重視茶葉原有的色香味,調味品漸漸削減。消滅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類生產由茶餅為主趨向以散茶為主。錯誤16在制茶的過程中,人們通過不同的制造工藝,制成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征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花茶、白茶、紅茶、青茶。錯誤17在明代之前,人們生產制作的茶全部是紅茶,其他的幾類茶均是在紅茶之后產生的。錯誤18我們現在所喝的白茶,是指偶然覺察的白葉茶樹采摘而成的茶。錯誤191915烏龍茶,又稱為青茶,是半發酵茶類的總稱。青茶介于綠茶、紅茶之間,先是紅茶制法,再按綠茶制法,從而形成了青茶制法。錯誤2010.21以飲茶時是否添加其他佐料來區分的話,就只有兩種飲用方式:即”清飲法”和”調飲法”。正確22“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格外之水,茶亦格外矣;八分之水,試格外之茶,茶只八分耳。”這是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提到的。正確23明清時期,陶瓷茶具明顯取代過去的金屬、玉制茶具,這與明清陶瓷工藝生產的進展直接有關。錯誤24泡茶用水最好選“活”、”甘”、”清”、”輕”之水,就是說水品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質要清凈,水質為軟水。正確25紫砂茶具由陶器進展而成,屬陶器茶具的一種。紫砂茶具起始于秦,盛于明清,流傳至今。錯誤262616泡飲時,取茶葉入茶壺、茶杯,開水沖泡,留下茶渣不食,進入完全的”調飲法”。而清代則更加普及和進展了調飲法。錯誤27泡茶三要素:第一是茶葉用量,其次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正確28白族三道茶的第一道茶為“清甜之茶”,它寓意是客人進門要先嘗茶之“清甜”。錯誤29喝酥油茶是藏族同胞一種獨特的風俗。藏族同胞有句俗語說的好,寧可三日無糧,不行一日無茶。正確30我國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飲茶習俗,其中比較著名的還有客家擂茶。擂茶是中國茶文化中一種較古老的吃茶方法。正確311文成公主進藏和親不但讓唐、吐蕃兩個王朝保持了一百年的和平、給吐蕃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方式;還是茶葉歷史上的一次重要傳播。17正確32所謂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路,只限于茶馬互易。錯誤33茶馬古道的線路有且只有一條,現在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其往日的光輝了。錯誤1534對于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溝通,茶馬古道功不行沒。茶馬貿易的興起使大量藏區商旅、貢使有時機深入祖國內地;同時,藏傳佛教也是伴隨著茶馬古道的千年歷程漸漸向內地滲透。正確35古代的茶稅和榷茶〔茶葉專賣〕780年,唐朝為了安靜兵變,增加軍餉,開頭對茶征稅,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茶稅。正確366.37《茶經》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是唐代陸羽所著,公元780年問世。此書奠定了中國茶道文化的根底,陸羽也因此被后世譽為茶圣。正確383818《大觀茶論》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業著作,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錯誤39宋徽宗時期,茶文化興盛,宋徽宗本人不僅嗜茶、愛茶,還對茶學有很深入的爭論,并親自他撰寫了《大觀茶論》,這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寫的茶書。正確40《茶經》極有見地,他在序中寫道:“至假設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錯誤41宋徽宗從文化角度對茶道精神進展了高度概括,并把茶道精神概括為“致清、導和、韻高、致靜”八個字,較為全面而準確地提醒了中國茶道精神的本質,茶道精神也是他在我國歷史上首次提出的。錯誤42歷代茶詩中,最為知名的當屬唐代盧仝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和皎然的《走筆謝夢諫議寄茶》〔又稱《七碗茶詩》〕。錯誤43盧仝,唐代詩人,號玉川子,濟源〔今河南〕人。盧仝一生愛茶成癖,被后人尊為茶中亞圣。正確444419唐代詩人元稹,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茶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正確45“我今貧病長苦饑,分無玉碗捧蛾眉。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46宋代詩人杜耒的有首名詩《寒夜》,把寒夜飲茶的境地做了精到獨絕的描述。正確47唐代閻立本所繪的《蕭翼賺蘭亭圖》,畫面描述的就是唐太宗為了得到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派謀士蕭翼從辯才和尚手中騙取真跡的故事。正確48《調琴啜茗圖卷》,為宋代的周昉所畫,周昉是宋代著名仕當普及,從今畫中的仕女聽琴品茗可以反映出宋代茶飲之風的流49唐伯虎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他愛茶,喝茶寫茶畫茶,《事茗圖》是他茶畫中一幅表達明代茶文化的名作。正確165020明代的茶藝思想,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哲學思想加深,主見契合自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間俗飲不斷進展,51清代畫家朱星諸的《山窗清供》圖,這幅畫可以說是別有韻味,還有一首詩是五代胡嶠的詩句:“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另有一首詩人薛懷所題的六言詩:“洛下備羅案上,52世人總結,茶韻中有音韻、巖韻、陳韻、雅韻、冷韻、幽韻之分。正確53音韻即指大紅袍的觀音韻。是大紅袍好茶的品質和特性的象征錯誤54“巖韻”是指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品種所具有的“巖骨花香”、俗稱“巖石味”,是一種味感特別醇厚而能長留口中、回味長久55普洱茶的陳香顯著濃郁,甘冽純粹,“氣感”較強,冷嗅陳香56六安瓜片其外形扁平挺拔,色澤綠翠,內質芳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素以“色綠、香郁、2157冷韻所指“輕香冷韻狀元茗”,這也就是太平猴魁茶所透出的茶韻。錯誤587.598.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是蘇軾在《次韻曹輔寄609.6110.楚云散盡,燕山飛雪,江湖歸夢,從今祛機。是黃庭堅寫的62佛教認為,茶有三德:一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靜思;二是幫助消化,整日打座,簡潔積食,飲茶可以助消化;三是使人不思淫欲。正確63自從唐代茶圣陸羽首開中國茶道之先河,茶道始終是中國茶文64茶道一詞是陸羽提出的,他在《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一詩中首次提出的。錯誤65第一個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是日本留學僧人千80566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理帶到日本的僧人,是宋代從中國學成歸去的最澄〔1141~1215〕。錯誤67最澄的茶學著作《茶養生記》,從養生角度動身,介紹茶乃養生妙藥,延齡仙術并傳授我國宋代制茶方法及泡茶技術,并自此68道家學說為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供給了崇尚自然,崇尚樸實,尊人和貴生、1769正由于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70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天人合一”。錯誤71很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當作淡忘紅塵苦惱,逍遙享樂的一大樂事。對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陳楠〔泥丸〕,在《水調歌頭11.12.74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正確75茶即是一種中正平和之物,通過煮茶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茶能消退人的苦惱。唐人裴汶對茶性的體驗為“其性精清,其味76早在南北朝以前更早的時期,茶就被用在祭禮之上。陸羽甚至認為,在進展茶道時,“二十四器缺一,則茶廢矣。正確77茶與茶文化向國外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至五世紀,78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79榮西帶回了中國的飲茶文化和茶籽,后來又有最澄禪師來到宋80十六世紀末,最澄繼承、吸取日本歷代的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并始終傳承至今,81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82目前,全世界綠茶的消費量占到茶葉消費總量的75%,是世界上飲茶確實定主流。錯誤83英式紅茶的品飲有兩種:一是參加牛奶和糖的調飲法,一是不848.85韓國的茶禮也源于中國古代的茶文化。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普及韓國,并流行于寬闊民間,因而茶文化也成為韓國傳統86自上個世紀八十年月以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進展,18四、簡答題第一章簡述茶的起源與進展.答:茶的飲用是在食用、藥用的根底上形成的,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關于飲茶的起源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魏晉說。簡述茶文化的起源與進展答:自茶被飲用之后,也就開啟了茶文化的歷史,兩晉南北朝是茶文化的醞釀形成時期。此后,經受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進展階段,以至當代五個時期。我國歷史上茶文化的三個頂峰期及其特征.答:我國歷史上茶文化的三個頂峰期分別消滅在唐代、宋代及明清時期三個時期。其特征為,唐代文化興旺,宗教興盛,特別是陸羽《茶經》的問世,最終使得茶文化在唐代成立,并在中晚唐形成了中國茶文化的第一個頂峰。宋代時期,宋太祖設立茶事機關,茶儀已成禮制,茶文化更是生氣活潑。點茶法即是在宋代這一時期成熟完善并得以流行開來。明清時代,由于茶的“改團茶為散茶”及清飲泡茶法的形成與流行,從唐宋時代的烹煮飲茶法到明朝的清飲泡茶法,乃是飲茶歷史上劃時代的大變革,到了清代,中國的茶文化進展更加深入。飲茶更為平民化、更為普及,形成了中國茶文化的第三個頂峰。其次章簡述煮茶法的意義。答:煮茶法的形成與流行是在唐代,茶走向尋常百姓,飲茶不再是官宦貴族的特權專享。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時人視茶為“越眾而獨高”,是我國茶葉文化的一大飛躍。此時,對茶和水的選擇、烹19煮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漸漸形成了茶道。請問飲茶方式經受了哪些轉變?答:茶最初的利用方式主要是藥用和食用,茶的飲用則是在藥用和食用的根底上產生的。煮茶法的形成與流行是在唐代。在宋代煮茶法漸漸過渡到點茶法。到了明代,蒸青散茶大為盛行,烹茶方法也由原來的煎煮為主漸漸向沖泡為主進展,即用沸水直接沖泡茶葉飲用,這種清飲的方式始終流傳至今,是茶葉飲用的最主要方式。簡述六大茶類答:在制茶的過程中,人們通過不同的制造工藝,制成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征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青茶.簡述黑茶是怎樣產生的.答:黑茶的制造始于明代中葉。綠茶在制作過程中葉量過多、火溫低,就使葉色變為近似黑色的深褐綠色,或者是以綠毛茶積存后發酵,渥成黑色,這就產生了黑茶。第三章簡述清飲法和調飲法。答:清飲就是直接用沸水沖泡茶,在茶中不加其他任何調味品,追求茶的真香實味,品嘗茶的原汁原味。調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的飲茶方式,即在茶中添加生姜、芝麻、鹽、香料等佐料,煎煮后飲用。粥茶法、煮茶法均屬于調飲法。9.簡述泡茶三要素.答:第一是茶葉用量,其次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茶葉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壺中放適當重量的茶葉;泡茶水溫就是用適當溫度的開水沖泡茶葉;沖泡時間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將茶葉泡到適當的濃度后倒出開頭飲用,二是指有些茶葉要沖泡數次,每次需要泡多少20時間。請問茶具或許有哪些分類?答:概括地來說,自古以來,茶具大致可分為早期的金、銀、玉制茶具,陶瓷茶具及紫砂茶具、竹木茶具和漆器茶具幾類。第四章簡要說下茶馬古道的重要歷史意義。答:1茶馬古道是個漢、藏民族關系和民族團結的象征和紐帶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進展。茶馬古道促進了藏區社會的城鎮化進展。茶馬古道促進了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溝通.請簡潔講講文成公主與茶的故事答:文成公主進藏時攜帶了大量工匠和物資,她格外寵愛喝茶,隨行帶了很多各色名茶來到西藏。公主不習慣藏族飲食習慣,就把牛羊奶與奶茶融在一起飲用,在喝茶時加上一些奶和糖,這就是最初的奶茶。人們很快的效仿起文成公主的這種做法來,漸漸形成了現在的藏族奶茶。文成公主進藏不但讓唐、吐蕃兩個王朝保持了一百年的和平、給吐蕃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方式;還是我們茶葉歷史上一次重要傳播。第五章茶經的重要意義。答:《茶經》是唐代陸羽所著,公元780年問世,它是我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此書奠定了中國茶道文化的根底,陸羽也因此被后世譽為茶圣。《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業著作,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茶經》首開中國茶道之21先河,被盛贊為茶業的開創之功,大大推動了唐代飲茶之風的普及,并促進了后世茶文化的進展與富強。大觀茶論的重要意義。答:《大觀茶論》從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的興旺程度和制茶技術的進展狀況,為我們生疏宋代茶道留下了貴重的文獻資料。自問世以來,《大觀茶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格外巨大,不僅樂觀促進了中國茶業的進展,同時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進展,使得宋代成為中國茶文化的重要時期。列舉四個茶詩名稱及其作者。晉代杜育的《荈賦》唐代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唐,,唐代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北宋蘇東坡的《試院煎茶》南宋杜耒的《寒夜》第六、七章茶韻的分類答:茶韻中有一、音韻,即指鐵觀音的觀音韻。二、巖韻,指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品種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