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修辭方法_第1頁
十二種修辭方法_第2頁
十二種修辭方法_第3頁
十二種修辭方法_第4頁
十二種修辭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十二種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問、設問、引用、對比、反語、反復、借代辭格的綜合運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恰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二)結構:比喻的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組成。(三)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1、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不能構成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有沒有喻詞,下列幾處情況,雖有喻詞,但不是比喻。同類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親。表示揣度。例如: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例如:每當看到這條紅領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燦漫的少年時兒。表示舉例的引詞。例如:社會主義的中國,在黨的陽光照耀下,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像雷鋒、焦裕祿等。2、甲乙之間必須有恰似點。(四)比喻的種類1、 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聯結,有時后面還有“似的”、“一樣”等詞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葉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 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喻詞“是、成了、變成”等聯結,有時暗喻不用喻詞。暗喻的典型形式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嶂。除此暗喻還有許多變體值得注意:本體和喻體是修飾關系。例如:從噴泉里噴出花的海洋,(“花”修飾“海洋”)本體和喻體是注釋關系。例如:我愛北京一一祖國的心臟。3、借喻。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為甲代乙。例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4.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這種下筆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緊不過的了,正如蓋房子首先要打好圖樣,作戰首先要訂好計劃一樣。(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為生動;2、化深奧為淺顯;3、化抽象為具體;4、化冗長為簡潔。【比擬】(一)概念: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和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幾種形式。事實上,前一種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兩種形式則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二)種類:1、 擬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2、 擬物。例如: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三) 比擬的作用:1、色彩鮮明;2、描繪形象;3、表意豐富。(四) 運用比擬應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五) 比喻和比擬的不同點。1、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摸寫本體,重點在擬,如擬人,因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通過聯想和移情,變無情物為有情物;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依靠相似點把本體與喻體聯系起來,以便形象具體地感知事物,重點在“喻”。2、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一般不出現;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現或不現,但不管是哪種比喻,喻體必須出現。【借代】(一)概念: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方式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二)借代的種類:1、 用事物特征代本體事物。例如: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2、 具體代抽象,例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3、 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4、 形象代本體。例如:上面坐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5、 部分代整體。例如: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6、 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結果)(三) 借代的作用:1、以簡代繁;2、以實代虛;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四) 運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須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對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事物不能同時出現。(五) 借喻與借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1、 相同點:它們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2、 不同點:①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借喻中的本體和喻體是相似的關系。借喻可改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夸張】(一)概念:夸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二)種類:夸張可分為三類,即擴大夸張,縮小夸張,超前夸張。1、 擴大夸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夸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2、 縮小夸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的夸張形式。例如: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3、 超前夸張:在時間上把后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張形式。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來了。”(三) 夸張的作用:1、 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2、 烘托氣氛,創造氣氛。3、增強聯想;增強感染力。(四) 運用夸張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夸張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生活的根據。第二,夸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否則會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夸張。第三,夸張要注意文體特征,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張,以免歪曲事實。【對偶】一)概念: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二)對偶的種類: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2、 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例如: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3、 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如: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仄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a。寬式對偶,五條要求中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三) 對偶的結構:1、 成分對偶。例如: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2、 句子對偶。例如: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四) 對偶的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五) 對偶與對比的不同點;1、 對比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2、 對偶主要是從結構形式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3、 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排比】(一)概念: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證據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式。(二)排比的種類:1、 成分排比即一個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 分句排比即一個復句的各個分句構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清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3、 單句排比例如:八路軍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趕下海。解放軍穿草鞋,把蔣家王朝踢下臺。如今八連穿草鞋,把香風毒霧腳下踩。4、 復句排比。例如:如果我們能夠研制出一種類似鷹眼的搜索、觀測技術系統,就能夠擴大飛行員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視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鷹眼視覺原理的“電子鷹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遠程激光制導武器的發射。如果能給導彈裝上小巧的“鷹眼系統”,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鷹一樣,自動尋找、識別、追蹤目標,做到百發百中。(三) 排比的作用:1、內容集中,增強氣勢;2、敘事透辟,條分縷析;3、節奏鮮明,長于抒情。(四) 排比與對偶的區別:1、 對稱性與平列式。對偶是二個語言單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個以上語言單位(句子或短語)。對偶必須對稱。排比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字數要求不甚嚴格。2、 排比經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使排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是不重字的。3、 對偶以要求平仄對仗為佳,排比則無此要求。反問】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就說蔣筑英吧.已經經過了這樣長久的考驗,跑他入黨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認滿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問與設問的區別與聯系:1.二者都是“明知故問”,并不要求對方回答。不同的是:設問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問則明確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內容。2.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3.二者都有很強的表現力,有時可結合起來使用,用反問的意思作設問的答案。【設問】設問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回答的修辭方式。設問的基本特點是“無疑而問”,設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啟發思考。例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技術的力量。【引用】在說話和行文中,引入現成的語句(包括詩文、成語、諺語等),借以在說明問題、闡明觀點時增強說服力,叫做“引用”引用的種類:1.明引,直接引用原話,在形式上注明,或者加上引號的。2.暗引,間接引用,不注明出處,也不加引號,直接把原話融合在自己的話里,或者只引原話的大意。3.仿引,仿用原話的形式,保留一部分原話,另外換上某些新詞。引用的特點:1.語言凝練,言簡意明。2.形象鮮明,增強表現力。(如說明文中引用詩文)3.加強真實性。(如引資料)4.起證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論論據)引用的注意點:1.一定要正確理解原話的意義。2.引用原話,不是為特定的需要,一定要忠于原文。3.引用時要與自己的意思配合得當,避免語意含混不清。4.引用謬誤觀點,必須選用對方有代表性的觀點,才能反駁有力、中肯。【對比】也稱“對照”。把兩種互相對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對立方面,并舉出來加以比較,形成對照。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對比的作用:使相反或相對事物的特征或本質突現出來,更為鮮明、突出。對比與襯托的區分:1.襯托有主、賓之分,陪襯事物是為被陪襯事物服務的,是為了突出被陪襯事物的。對比是表明對立現象的,兩種對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關系,并無主、賓之分。2.襯托描寫的是兩個事物;對比可以是兩個事物,也可以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3.襯托的修辭效果主要在于突現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話所說的“紅花還須綠葉扶”。對比的修辭效果主要是用比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質,使好的顯得更好,使壞的顯得更壞。讓人們在比較中鑒別,給人們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反語】即“說反話”,使用與本意相反的話語來表達本意。多數是表示諷刺嘲弄的。在一定條件下,它比正說更有力量,有特殊的表達效果。重在理解反語的本意。【反復】為了強調某種思想,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手法。反復的種類:1.連續反復,如“總理啊,我們的好總理!你就在這里啊,就在這里!——在這里,在這里,在這里……”(柯巖《周總理,你在哪里》)2.間隔反復,如“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反復的作用:1.突出思想,渲染感情。2.富有音樂性,加強節奏感。反復與排比的區別:排比著眼于結構相似,語氣一致,多項并舉;反復著眼于詞語或句子字面的重復。排比與反復的修辭作用不同。排比的作用主要是加強氣勢,提高表達效果。反復的作用主要是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增強節奏感。當一個排比句用相同的詞語作“提挈語”時,叫做排比與反復合流,或叫排比與反復的兼用。如:“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當排比沒有出現相同的詞語或句子,只能叫排比不能叫反復;同樣,當反復不具備結構相似,多項并舉的條件時,也只能叫反復,不能叫排比。【辭格的綜合運用】辭格綜合運用時有三種情況:1.兼用——一個語句,從這個角度看用的是某種辭格,從另一個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種辭格。例如:我們有些同志喜歡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