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智能終端和車載智能模組是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關鍵組件_第1頁
車聯網智能終端和車載智能模組是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關鍵組件_第2頁
車聯網智能終端和車載智能模組是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關鍵組件_第3頁
車聯網智能終端和車載智能模組是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關鍵組件_第4頁
車聯網智能終端和車載智能模組是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關鍵組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車聯網智能終端和車載智能模組是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關鍵組件車聯網智能終端和車載智能模組是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關鍵組件車聯網智能終端通過搭載車載智能模組,接入網絡以滿足數據傳輸、信息安全和各項遠程通訊、遠程控制及遠程交互功能,二者均是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產業實現智能化、網聯化的關鍵組件。1、車載智能模組作為基礎功能模塊,應用廣泛無線模組是將芯片、存儲器、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塊線路板上,并提供標準接口的功能模塊。根據不同的網絡通信技術,無線模組可劃分為通信模組與定位模組,其中通信模組又根據網絡制式的不同分為蜂窩類通信模組與非蜂窩類通信模組。蜂窩模組包括2G/3G/4G/5G模組,應用領域更廣、潛力更大,是未來通信模組發展的主要動力。非蜂窩模組主要包括WiFi、藍牙等局域無線模組和LoRa等廣域無線模組。目前車載智能模組多使用以4G和5G為主的蜂窩通信模組,部分為WiFi、藍牙模組和定位模組,主要應用在TBOX、OBD、智能后視鏡、行車記錄儀、車載娛樂信息系統等各類車載產品中。2、車聯網智能終端作為交互載體,功能多樣在車聯網系統運行過程中,車輛數據讀取、信息交互和執行控制均需要通過以TBOX為代表的車聯網智能終端,其作為實現網聯交互的載體,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TBOX可深度讀取汽車CAN總線數據和私有協議,通過無線網絡將數據傳到云服務器,實現遠程通訊、遠程控制、安防服務、OTA、V2X、行駛安全、節能管理、信息娛樂等服務功能,有效提升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程度。TBOX運用了多種技術,包括:無線廣域網、無線局域網、車身通訊網、多網路由、車載數據安全、空中燒號、GPS和北斗定位、三維加速度傳感器、多軸傳感器、實時慣導等。TBOX一般在整車生產時內嵌在汽車中,屬于乘用車前裝零部件,其市場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和技術門檻。車聯網應用提速為滿足5G商用部署需要,保障5G系統與其他無線電業務系統兼容共存,工信部印發《關于加強和規范2400MHz、5100MHz和5800MHz頻段無線電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確保無線局域網、藍牙等無線電系統與5G、車聯網等頻率兼容共用。事實上,近年來車聯網相關政策密集釋放。根據工信部等部門公開頒布政策顯示,截止今年年底,車聯網產業需完成車輛智能管理體系重點指標20項、智能交通相關急需指標20項;技術方面,高度自動駕駛功能和5g-V2X技術逐漸實現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到2025年,車聯網產業完成網絡安全相關指標100項和車輛智能管理指標60項。在政策扶持下,車聯網與之深度融合的應用成為了當前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例如,在上海洋山深水港,5G+L4級智能駕駛重卡項目已開始商業化運營。在5G與V2X技術加持下,智能重卡實現在港區特定場景下的L4級自動駕駛、厘米級定位、精確停車,并與自動化港機設備協作,在15秒內完成貨物裝卸。技術不斷創新依托完備的汽車產業鏈及豐富的信息通信產業生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化與網聯化水平近年來大幅提升,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領域不斷實現創新突破。整車研發方面,已基本上形成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與ICT(信息通信領域技術)造車同步發展的格局,涌現出紅旗、長安汽車、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集度汽車等諸多企業,促進了我國整車品牌的升級迭代。車載傳感器方面,攝像頭、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領域涌現出航盛電子、輝創電子、理工雷科、華為等企業,產品可滿足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需求。操作系統、決策控制平臺等方面也在不斷創新。華為鴻蒙系統、百度CarOS系統等加速升級迭代;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大力推進實施智能網聯車載計算基礎平臺、車載終端基礎平臺、云控基礎平臺、高精度動態地圖基礎平臺、信息安全基礎平臺等產業發展急需的共性基礎平臺。車聯網將是中國物聯網產業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場景。2019年-2024年,預計車聯網行業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5%以上,遠高于其他場景。車聯網產業發展新藍海車聯網產業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近日,工信部在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的新聞發布會(簡稱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重點提到車聯網產業。工信部表示,將進一步強化頻譜資源對車聯網產業和應用發展的支撐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重點高速公路開展車聯網技術試驗和規模部署,適時開展5G-V2X頻率使用規劃研究,推動當前LTE-V2X技術體制與未來5G-V2X協調發展。相信,隨著5G新基建的不斷推進,車聯網直連通信和5G+車聯網系統建設將持續加速。車聯網的發展方向無人駕駛、車與X互聯、車載信息、安全保障、娛樂資訊和內容等將是車聯網的發展趨勢。據預測,2030年以后,30%以上的消費者不再期望擁有自己的汽車:汽車企業銷售的將不再是僅僅汽車本身,而是車聯網技術為基礎的移動服務。消費者解決出行問題不會以自己擁有汽車的方式,而是會通過汽車共享、汽車與公共交通之間整合的交通方式。車聯網發展前景廣大隨著我國汽車產業規模的逐步擴大,尤其是新能源電動車的崛起,作為高新通訊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車聯網已經成為數字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車聯網就是通過先進的信息通訊技術實現車、人、路、平臺的網絡連接,實現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信息決策以及智能車輛控制。我國車聯網最早起步于2009年。從2G+GPS逐步發展到現在的5G+V2X。2020年,我國車聯網用戶規模約為13713萬輛。預計到2025年我國車聯網行業滲透率將超過75%,車聯網用戶規模將超過3.8億輛。車聯網產業鏈比較復雜,跨越了服務業與制造業兩大領域,并且相互滲透和跨界融合的特點比較突出。包括了整車制造商、汽車電子系統元器件、車載軟件、智能設備、通信服務,云服務等多個領域。市場前景廣闊汽車智能網聯化加速,帶動了車聯網滲透率不斷上升。車聯網是以車輛為主體,依靠通信網絡互聯實現車與車(V2V)、車與人(V2P)、車與網(V2N)、車與基礎設施(V2I)的互通互聯、信息共享,進而達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駕駛體驗、拓展智能服務等目標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ID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出貨量約為4440萬輛;2024年,出貨量將達到約7620萬輛,2020年-2024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4.5%。IDC預測,到2024年,全球出貨的新車中超過71%將搭載智能網聯系統,市場將趨于成熟。軟件領域,互聯網巨頭BAT(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早已入局車聯網,并采取了不同的發展策略。如百度以小度OS為核心產品構建服務體系,涵蓋社交、音視頻、自由內容及服務、生活、車載服務五大方向;阿里通過斑馬智行,依托阿里支付和電商生態,涵蓋智能硬件、車載服務、生活、自由內容及服務、音視頻五大方向;騰訊則主要通過自由內容及服務聚焦社交和娛樂,也涵蓋生活和車載服務方面。硬件領域,車聯網產業化可分為車端和路端。中金公司表示,車端市場方面,車聯網產業主要考慮車載設備和內容服務兩方面,預計到2025年,車聯網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到2030年將超3500億元。路端市場方面,車聯網產業主要包括城市內交叉路口和高速公路路側基礎設施建設,經測算,2025年車聯網市場規模約為819億元,2030年將超1000億元。一方面,車輛聯網可以準確收集道路情況與行駛狀態數據,通過智慧交通系統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大力保障出行安全;另一方面,車輛連接5G網絡可促進駕駛服務多元化,極大提升駕駛體驗,促進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使得車聯網成為必然趨勢,而車聯網也是未來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4G技術為車聯網提供了基礎功能和簡單的應用場景;5G技術的到來,大大增強了車與車、車與人、車與道路基礎設施的連接能力,解鎖車聯網全部潛能,助力車聯網快速落地。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智能網聯汽車,即ICV(全稱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是指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2016年,工信部組織行業加緊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戰略、技術路線圖和標準體系,交通部在實行兩客一微車輛管理方面也已經為智能交通管理積累了豐富經驗。美國將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作為美國發展智能交通系統的一項重點工作內容,通過制定國家戰略和法規,引導產業發展。2016年發布了《美國自動駕駛汽車政策指南》,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