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_第1頁
杭州“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_第2頁
杭州“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_第3頁
杭州“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_第4頁
杭州“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杭州“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信息來源:不詳

信息王向榮

發布時間:2023-4-22“西湖西進”作為杭州市政府在新世紀提出的一項重大工程引起了多方關注。為保證“西湖西進”工程的科學性,保證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杭州市園林文物局于2023年1月邀請了國內數家研究和設計機構進行“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經嚴格的評審后,我們的研究成果獲得第一名,并被委托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本文對這一研究成果進行簡明介紹。

一、西湖水面變遷

西湖是由于泥沙的淤積,從錢塘江逐漸分離出來的一個內湖。唐朝時湖面積約有10.8km2,比現在的5.6km2大近1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山麓。北宋時,為治理被葑草湮塞占據的湖面,蘇軾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淤泥堆就的“蘇堤”當時基本上位于西湖的中部。明朝楊孟瑛任杭州知州時,幾經周折,對西湖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淤,并筑楊公堤。明弘治以后,西湖又經歷了幾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心亭、三潭印月兩個島嶼。清雍正年間,西湖面積尚有7.54km2。公元1800年,阮元任浙江巡撫時又疏浚了西湖,在湖中堆起了第三島——阮公墩,至此,現代西湖的輪廓基本形成。

西湖自清朝中期以后逐漸衰落,至建國時,大部分湖面被淤泥湮埋,四周童山禿禿,荒冢累累。50年代,國家對西湖進行了全面的清淤治理,形成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水面布局。

從西湖的變遷歷史中可看出,泥沙淤積、圍湖造田、城市建設侵占水面、西湖疏浚中挖出淤泥的堆積是西湖水面縮小的主要原因。如果沒有數十次的疏浚工程,西湖早已成為田蕩。

二、“西湖西進”的提出

西湖以“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景色成為人們向往的風景區。但是,西湖的景觀也有一些缺陷,其主要表現在水面空間以開闊為主,湖面基本上一覽無余,景觀層次相對單調。另外,由于湖與山之間被大面積的陸地分隔,形成了西湖景區與山地景區的隔離,歷史上山水相依的自然形態被破壞。

環湖諸景區中,北山、南山自古以來就是旅游的熱點景區,惟有面積最大的西山景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長期以來,西湖面臨巨大的游客壓力,現有景區又不能滿足游人的游覽需要。

多種原因,使不少專家學者想起西湖的西面這塊曾經是西湖水域的區域。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原副局長吳子剛先生于八十年代撰文《西湖向湖西拓展議》,較早地提出了“西湖西進”的課題。

三、適合擴展為水面區域的分析

“西湖西進”重要的一點是恢復歷史上西湖的部分水域,也是西湖又一次重要的疏浚工程,所以歷史時期的西湖湖底是目前“西湖西進”應考慮范圍。但是,由于西湖的歷次疏浚以及近代以來大規模建設的影響,地形變化較大,確切可能的西進水體范圍需要通過科學分析來確定。

為此,我們以1:5000的西湖風景名勝區矢量化地形圖為基礎,綜合航片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西湖西進”區域按高程、坡度、植被、地表水、建筑密度、文物、道路等多個要素,參照對于拓展湖面的有利程度將每個要素分為2-4個等級,分別進行分析,確定在每種要素中適合拓展為水面的區域。將這些分析圖疊加可較為精確地確定出“西湖西進”中適于拓展為水面的區域約為66hm2。考慮游人的活動和道路設施安排,我們認為拓展水面的面積在適于于拓展水體面積的一半左右比較合適。

四、“西湖西進”的水文、水質分析

(一)、徑流分析由圖1可看出,7月份,杭州月平均氣溫最高,蒸發量最大,但降水量處于一個低谷,在西湖最需要水的月份降水量反而較少。“西湖西進”區域主要有三條水系,即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泉。這些溪流的徑流量完全受降雨控制,徑流時間分布不均,雖有充足的徑流量,但不能做到細水長流。持續長期補充西湖和西進水面的蒸發以及凈化水質(圖2),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二)、徑流水量可形成的最大水面面積

“西湖西進”是在西湖歷史上的水域范圍之內恢復水面,可以推斷,規劃挖湖范圍內具有與現有西湖底質相似的土質條件,即湖底滲漏很小。這樣在正常年景僅靠控制三條水系來水大致可形成7.96km2、深1.5米的水面。這些水量可以滿足西進水體的需要,但是僅靠天然降水只能保證水面的形成,而不能保證水體的凈化,也須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

五、“西湖西進”的可能影響

(一)、水體

1、西進水體可能受到的影響

“西湖西進”區域控制流域面積約為西湖流域面積的79.64%,西進水域面積比西湖小,所以西進水體的更新速度遠比西湖快,西進水域內水體流速比現有西湖水域的水流速度大,但卻小于溪流的流速,所以絕大多數泥沙會沉積在西進水域水底,淤積問題將是西進水域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同樣,隨著淤積泥沙的增多,隨之富集下來的氮、磷元素將成比例增加。而西進水體的面積又小,因此,其富養化速度及程度將遠比西湖為高。為使“西湖西進”水體的水質得到保證,也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2、西湖水體可能受到的影響

“西湖西進”擴大了西湖的水面,蒸發的增加,使流入西湖的水量相應減少。這些水正好是在岳湖和西里湖入湖,而岳湖和西里湖是西湖湖水自凈能力最弱的地區,入水量的減少,將更不利于岳湖和西里湖的凈化,仍須采取必要的解決措施。

(二)、生態

湖泊在營養輸入減少或停止時,將向更加貧養方向發展。因此,如果能使西湖集水區注入的營養物質大幅度下降,就有希望使水體的人為富養化的過程轉變過來。從這個意義上講,“西湖西進”對湖西地區環境的整治是對西湖區域生態系統進行科學規劃、整治、管理的過程,是使西湖良性循環的生態大工程。

“西湖西進”將在西湖西邊開拓大片濕地環境。濕地是一種多類型、多層次的復雜生態系統,具有水陸過渡性、系統脆弱性、功能多樣性和結構復雜性特征,支撐著獨具特色的物種和較高的生產力,是自然界最富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它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美化環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一個典型的具有生物多樣性的濕地生態系統,可使徑流的水流接近飲用水標準,并可吸引大量的候鳥。在西進區域中建立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可以凈化西進水體,并保證進入西湖水質的清潔。

(三)、景觀

“西湖西進”將使西湖風景區西部景區與其他景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得西湖山水關系更為密切,有利于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景觀結構,增添風景的含蓄韻味,彌補西湖景觀之不足,為西湖風景名勝區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四)、社會、經濟

恢復西湖歷史上的部分水域是追求景觀的“原出性”,這正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要求。“西湖西進”可以促進西湖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工作,擴展西湖影響力,同時全盤激活西湖環線旅游,推動風景區旅游業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擴大旅游面積,帶動西部景區的發展,使湖西的社會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六、“西湖西進”必須采取的措施

(一)、水源補充

水源補充主要靠兩種方式,一種是前面已經分析過的依靠西湖流域內的天然降水;另一種是通過從西湖流域外引水。

1、利用錢塘江引水設施

錢塘江引水工程已經建成,可利用為西進水域補水,這一方案行之有效,不需再投入大量的工程建設費。但也有一定的問題,即錢塘江水質雖好于西湖,但也不甚理想,特別是錢塘江引水點受潮汐影響較大,每年適于引水的天數只有180多天,且多集中于冬季,而夏季才是西湖及西進中水體缺水、自凈能力差、最需要補水的季節。需水時無法引水,這正是從錢塘江引水的最大問題(圖3)。(2)由青山水庫引水

青山水庫位于杭州西部的臨安,水質優于西湖,水量充足。海拔比西湖高,可以修筑明渠自流引入西湖風景區,不僅為“西湖西進”補水,同時可為在西部景區創造出豐富的水景。7月份正是其瀉水期,因此,從青山水庫引水還具有對西湖及西進區域調節降水、徑流余缺的作用(圖4)。但是枯水年時引水可能成問題,同時工程較大。

兩個引水方案各有利弊,近期可利用錢塘江引水設施從錢塘江引水,同時進一步論證從青山水庫引水的可行性。2、防治入湖徑流泥沙及污染的措施

西湖水質的污染約70%來自湖西地區,主要是生活污水和農業生產帶來的污染,“西湖西進”的實施,必須首先在流域內截污,使雨污分離,并對居民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否則西進水體和西湖水體將不可能理想。在三條溪流上游要進一步搞好綠化,保護水土,盡量減少裸露土面,防止雨水沖刷、剝蝕,以降低由雨水帶入的氮、磷量。

西進水域作為一個濕地生態系統,可利用自然地形把水體建成多級凈化體系,再通過濕地中的植被,將進入西湖的大部分污染物截流在西進水域之中并進行凈化。

七、“西湖西進”景區規劃

“西湖西進”區域處于人工氣氛已較為濃厚的西湖與自然的西部山區的過渡地帶,必須以自然質樸為特色。以歷史沿革、風景資源的特點、現狀地形、植被、水體條件以及周邊景區景點特色和已有游覽線路作為景區規劃的基本依據,規劃“西湖西進”劃分為六處景區,其中水域面積約為30hm2。

1、花山鵑霞

景區隔西山路與花港觀魚公園相鄰,隔虎跑路與太子灣公園相對。

考慮與花港觀魚及太子灣公園的景觀特點相協調呼應,以觀杜鵑花為景區主題,以賞花為線,連通花港觀魚和太子灣公園,形成協調、完善的西湖南部景區組團。

2、法巷尋梅

位于五老峰下山谷中,史載此谷密植梅花,古時香客到法相寺上香同時賞花探梅。規劃恢復原有梅林景觀,游人可自由入內觀賞游憩,詢古問幽,探訪法相寺遺址及古唐樟樹。從梅園沿登山步道可達西湖風景區內制高點之一的南高峰,翻山而下到滿隴桂雨及煙霞洞。

3、三臺澤韻

規劃此景區為展示西湖地區歷史上典型的自然地貌和濕地生態景觀,為西湖風景區創造一處以自然濕地景觀為主題的新景區。水體、沼澤地、荒島、野生水生植物、濕生喬灌木相互穿插呼應,適宜的生態環境將吸引一些鳥類,并有利于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的生長。景區中還部分恢復了楊公堤。

4、茅鄉水情

歷史上,游人可自西湖乘船至此,再步行去靈隱拜佛。現狀區域內分布有多個村落,所以因地制宜規劃此處為具有濃郁杭州水鄉特色的景區。

景區內規劃有大面積的水面,通過古上香水道與西里湖相通。水體規劃臨西湖的部分為較為開闊,進山谷處為港灣區。在水鄉西北部山谷中港灣交織處以浙江農村風光為特色,構筑濃濃的浙江田園風光。從茅鄉水灣沿山邊小路可步行至靈隱,兩岸蔥郁的山林水溪形成深奧的山水空間,游人心明如鏡,心悟神清,更增靈隱之佛國境界。

5、雙峰插云

景區北臨靈隱路與杭州植物園相對,東隔龍井路與杭州花圃相望。歷史上雙峰插云位于西湖岸邊,今“雙峰插云”碑亭仍在,但西湖已退去,在古碑亭處觀南、北高峰視線被高大樹木遮擋,已無法看到,所以雖說雙峰插云景名還存,然景觀已不在,每有慕名者至此,無不遺憾而歸。

規劃景區中心為較大的水面,可見雙峰及倒影。景區內留出一定的觀景線供游人欣賞雙峰風光。遠期規劃恢復南高峰塔,使南北高峰皆有標志物,突出其雙峰插云景觀,使這已流傳了近千年的“西湖十景”之一得以再現。

6、金沙醇濃

本景區東隔西山路與曲院風荷相對,金沙澗從村中穿過流入曲院風荷。規劃本區以體現浙江酒文化為主,并且通過水體改造,局部恢復歷史上的“趙公堤”,使游人可自洪春橋沿趙公堤至蘇堤的東浦橋,沿堤可游曲院風荷和雙峰插云。

八、遠景設想

對西湖歷史上水域的恢復不應局限于西進,西湖還應南下、東伸、北延,使西湖與西山、南山、北山,與城市、城市水系更加有機聯系,形成山、湖、城三位一體的,以西湖為中心的景觀結構。

“雷峰夕照”景區的恢復,“雙峰插云”景區的建設,使得“西湖十景”得以團圓。“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與未來的“西進風景”及更廣泛的水域恢復,將共同組成新世紀的新西湖。

這樣的西湖再有令人遺憾的恐怕主要是湖東岸的城市景觀了。這里高樓林立,輪廓線雜亂無章,湖濱地區綠地狹窄,城市與西湖之間幾乎沒有過渡,與西湖恬靜、清雅的風格極不協調,破壞了西湖和諧的尺度。實際上一處風景區的景觀質量并不完全取決于水面有多大,為了西湖景觀層面更為完善,彌補西湖某些難以解決的缺陷,在一定的區域適當縮小水面面積也是有利的。為緩解城市與西湖的沖突,建議可加寬湖濱綠帶,自兒童公園始至六公園,沿湖岸向湖中加寬綠地30米,長約1300米,加寬后的綠帶主要種植高大喬木,形成林蔭場地,以遮擋城市建筑,同時又為市民和游客提供4公頃的寶貴的休息、觀賞和活動的場所。加寬東岸綠帶將減少西湖水面面積4公頃,但是“西湖西進”挖湖將擴大水面30公頃,在不考慮南下、東伸、北延擴大的西湖水面情況下,實際仍擴大西湖水面面積26公頃。

九、結語

西湖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區,涉及到西湖周圍的每一項工程幾乎都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實際上西湖并非是理想的人間天堂,風景區內許多矛盾正日益激化,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西湖水體污染嚴重,一些地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風景游覽用地被侵占……問題的解決必須從源頭開始,這就涉及到湖西地區。“西湖西進”實際上并非只是水面西拓的問題,它是湖西地區乃至涉及整個西湖風景區環境整治、生態恢復、風景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和旅游空間擴展的復雜工程,涉及社會、生態、水文、城市等方方面面,由于時間和專業的限制,有些專項研究還待深入。我們希望西進能夠早日實施,使有二千多年歷史、飽經風雨洗滌的西湖能成為真正的人間天堂。但一切都必須做好前期的論證,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改善的基礎之上。

項目主持人:王向榮、林箐

項目組成員:張紅衛、韓炳越、趙廷寧、李湛東等

作者簡介

王向榮/1963年生/男/德國景觀規劃設計博士/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持設計師

韓炳越/1971年生/男/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碩士研究生

景觀設計用地規劃城市設計公園設計建筑設計

一、工程概況忠縣白石鎮兩河片區供水工程建設規模1000m3/d規模水廠一座,水源為紅旗水庫,經遼陰巖凈水廠常規工藝處理后,用配水管道向用戶供水。該項目位于白石鎮華山村,主要項目有反應沉淀池、重力式無閥濾池、清水池、加氯加藥房、管理用房、減壓池、配水管、圍墻、進場道路及廠區道路、PE100(160、140、125、110、90、75、63、50、40、32)管道約40公里等。主要解決白石鎮白花村、關金村、華山村、望巖村、中坪村5個村5617人的飲水安全問題。1、建設四方建設單位:忠縣水務服務中心設計單位:重慶布澤水利電力勘測設計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北京市中冠水利工程監理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施工單位:四川山江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二、工期工期:合同工期為:20**年**月**日到20**年**月**日。實際工期20**年**月**日到20**年**月**日。在建設單位的正確部署下,組織措施落實到位,以各行政村為單元,切實做好政策處理,組織平行流水施工,使得各項工作開展順利,按時完成了本工程的施工任務。三、主要施工方法一、PE100管施工施工準備(1)施工技術人員認真熟悉圖紙,領會設計意圖,對圖紙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業主、監理及設計人員聯系。熟悉PE100管的一般性能,掌握必須的操作要點。(2)在各項預制加工項目開始前,根據設計施工圖編制材料計劃,將需要的材料、設備等按規格、型號準備好,運至現場。(3)材料設備要求:管材和管件的內外壁應光滑平整,無氣泡、裂紋、脫皮和明顯的痕紋、凹陷,色澤應基本一致。管材的端面應垂直于管材的軸線。管件應完整、無缺損、無變形。到現場的管材、管件等自檢合格后并經監理、業主驗明材質,核對質保書,規格、型號等,合格后方能入庫,并分別作好標識。(4)材料的保存:管件和管材不應長期置于陽光下照射,為避免管子在儲運時彎曲,堆放在平整的地方且堆置高度不得超過1.5米,管件逐層堆碼。搬運管材和管件時,應小心輕放,避免油污,嚴禁劇烈撞擊,與尖銳觸碰和拋、摔、拖。施工現場與材料存放處溫差較大時,于安裝前將管件和管材在現場放置一定時間,使其溫度接近施工現場環境溫度。施工條件(1)施工圖紙及其他技術文件齊全,進行圖紙技術交底,滿足施工要求。(2)施工方案、施工技術、材料機具供應等能保證正常施工。(3)施工現場滿足管道施工的條件。管道裁剪及連接1、管道的裁剪切割管材須端面垂直于管軸線,切割時使用管剪或管道切割機,必要時用鋒利的鋼鋸,對其斷面去除毛邊和毛刺。管徑較小(De20~De40)時用管剪比較方便,管徑較大時用管道切割機或鋼鋸裁剪管道,在裁剪前應在裁剪的位置畫好印記,確保管材端面垂直于管軸線。2、管道的連接(1)同種材質的給水聚丙烯管及管配件之間安裝可采用熱熔連接或電熔連接,安裝應使用專用熱熔或熱熔工具。暗敷在地坪面內的管道不得采用絲扣或法蘭連接。(2)管道一般熱熔連接,以下介紹熱熔連接的步驟:1)接通熱熔以電源,到達工作溫度指示燈亮后開始操作;2)為防止可能出現的細小裂紋和管道的損傷,在操作前,將管材兩端各切下4-5厘米,以去掉受損的端口。再擦拭管材與管件的端面保證清潔、干燥、無油;試壓及沖洗消毒1、試壓所有的安裝管網都要排空并進行壓力試驗。冷水管試驗壓力應為管道系統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1.6MPa;(1)試驗的準備水壓試驗時間應在熱熔管道連接24小時后進行,在管道安裝完畢之后而尚未隱封起來之前,要先向管路內通水并排出氣體。如果可能的話,要把壓力泵按放在系統的最低處。采用能夠讀出變化值為0.01MPa壓力的壓力表,壓力表要安裝在被試管網的最低點。(2)試驗增大壓力到規定的試驗壓力值。一小時之后開始試驗。在這個時期雖然有壓力損失,也不能增大壓力。試驗壓力變化要小于或等于0.05MPa。在工作壓力的1.15倍狀態下,穩壓2小時,壓力降不得超過0.03MPa,同時檢查各連接處不得滲漏。對試壓管道應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保護措施,但接頭部位必須明露。此項試驗在各末端開口處用管帽封堵,所有配水器具、水表均不安裝。為了能正確地辨別隱蔽管道的真實位置,隱蔽后的管道應在地面用紅色油漆標識管道位置,防止在土建和其他工種施工過程中破壞管道。(3)管道通水及沖洗消毒(1)管道通水水壓試驗全部合格后,在供水設備具備供水條件,減壓裝置已調至規定的數值,各用戶末端的配水器具安裝完畢,室內外排水系統和設施均具備使用條件的情況下,可進行全系統通水試驗。其目的在于檢驗供水系統的供水能力、水壓是否滿足設計和規范規定。(2)管道沖洗消毒給水管道系統在驗收前應進行通水沖洗。沖洗水流速宜>2m/s,沖洗時應不流死角,每個配水點龍頭都應打開,在系統最低點設放水口,直至沖洗出口處排水水質與進水相當為止。管道沖洗完在使用前應采用游離氯濃度為20~30mg/L的水灌滿管道進行消毒,含氯水在管中應靜置24h以上。管道消毒后,用飲用水沖洗,并經衛生監督管理部門取樣檢驗,水質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后,方可交付使用。材料的節約1、管件的合理使用由于PE管配件的價格比較昂貴,在管道安裝中盡量減少管配件的使用,尤其是管徑較大的干立管更應注意管件的合理使用質量控制措施在施工前,先進行包括工程特點、設計要求及本工藝規定內容的施工技術交底。增強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調集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人員參與施工。設立專職質檢員進行過程控制。保管好各類施工機具,特別是要保證熱熔焊接機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設置嚴密的質量控制體系,實行分級控制,每道工序都要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一、溝槽開挖(1)溝槽開挖前工作開槽前要認真調查了解地上地下障礙物,以便開槽時采取妥善加固保護措施,根據業主方提供的地下管線資料和我公司的現場調查,統計出現況地下管線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2)溝槽開挖形式根據設計圖中設計管道的規格及埋置深度以及規范要求來確定溝槽開挖的形式。(3)開挖方法a.土方開挖采用機械開挖,槽底預留20cm由人工清底。開挖過程中嚴禁超挖,以防擾動地基。對于有地下障礙物的地段由人工開挖,嚴禁破壞。b.溝槽開挖盡量按先深后淺順序進行,以利排水。c.挖槽土方處置,按現場暫存、場外暫存、外棄相結合的原則進行。開槽土方凡適宜回填的土選擇妥善位置進行堆放,但不得覆蓋測量等標注,均暫存于現場用于溝槽回填。回填土施工前制定合理土方調配計劃,作好土方平衡少土方外運及現場土方調運。d.開槽后及時約請各有關人員驗槽,槽底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如遇槽底土基不符合設計要求,及時與設計、監理單位及地勘部門聯系,共同研究基底處理措施,方可進行下道工序。二、下管在溝槽檢底后,經核對管節、管件位置無誤后立即下管。下管時注意承口方向保持與管道安裝方向一致,同時在各接口處掏挖工作坑,工作坑大小為方便管道撞口安裝為宜。七、檢查第一節管與第二節管安裝要準確,管子承口朝來水方向。安完第一節管后,用鋼絲繩和手板葫蘆將它鎖住,以防止脫口。安裝后,檢查插口推入承口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用探尺插入承插口間隙中檢查膠圈位置是否正確,并檢查膠圈是否撞勻。八、安裝注意事項(1)管子需要截短時,插口端加工成坡口形狀,割管必須用球墨鑄鐵管專用切割機,嚴禁采用氣焊。(2)上膠圈之前注意,不能把潤滑劑刷在承口內表面,不然會導致接口失敗。十、溝槽回填(1)水壓試驗前,除接口處管道回填至管頂50cm以上(2)管道兩側回填高差不超過20cm。(3)回填分層進行。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50cm用木夯夯實,每層虛鋪厚度不大于20cm;管頂以上50cm至地面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每層虛鋪厚度20-25cm;應做到夯夯相連,一夯壓半夯。(4)分段回填時,相鄰兩段接茬呈階梯形。(5)回填土不得有石塊、房渣土等不能夯實的土質。十一、水壓試驗(1)進行水壓實驗應統一指揮,明確分工,對后背、支墩、接口、排氣閥等都應規定專人負責檢查,并明確規定發現問題時的聯絡信號。(2)管道接口完成后,用短管甲、短管乙及盲板將試壓管段兩端及三通處封閉,試壓管段除接口外填土至管頂以上50cm并夯實。做好后背及閘門、三通等管件加固。由低點進水,高點排氣,注滿水后浸泡24小時后,在試驗壓力下10min降壓不大于0.05Mpa時,為合格。(3)水壓實驗應逐步升壓,.每次升壓以0.2Mpa為宜,每次升壓以后,穩壓檢查沒有問題時再繼續升壓。(4)水壓實驗時,后背、支撐、管端等附近不得站人,檢查應在停止升壓時進行。五、工程質量(一)質量目標及保證體系本標工程施工質量目標是“合格”等級,在監理工程師和本公司的監督下開展工作。項目經理為質量總負責,全面負責施工質量的控制,施工員、質檢員、施工班組長、測量員按質量體系程序文件要求,各自做好本職工作。(二)質量保證措施1、遵循“信譽至上、質量第一”的宗旨。嚴格按設計和施工圖紙標準精心組織施工,并接受業主和監理工程師對施工質量的檢查與監督。2、加強對職工、民工的質量意識教育,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發揚創優傳統,做好技術措施交底工作,層層落實質量管理崗位責任制。3、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強化質量保證體系,工地內設置質檢組和試驗組,實行專職質量管理,對工程的每個部位、每個工序都實行嚴格控制。4、層層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每道工序都嚴格實行“三檢制”,使“初檢、復檢、終檢”責任落實到人:“初檢”由施工班長負責,“復檢”由項目質量員負責,“終檢”由公司質安科人員負責。堅持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檢查,工后有驗收的一條龍操作管理辦法。每道工序在完工后,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